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二)Discovering Problems: Slim Is Beautiful??

(三)Debate

(四)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五)Writing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How We Address Each Other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Further Reading II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Village

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What Is Culture.

(二)Fill-in Task

(三)Sharing Knowledge: More About Culture

(四)Writing

(五)Reading II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六)Discovering Problems: Misreading Commercial Signs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Understanding Culture

2. Further Reading II Essential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Unit 3 Cultural Diverse(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Different Lands, Different Friendships

(二)Cultural n formation: American Friendship (三)Survey?

(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Family Structure

(五)Reading II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Cultures (六)Interview

(七)Sharing Knowledge: Confucian Cultural Patterns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Intercultural insight

2. Translation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Dimensions

2. Further Reading II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Unit 4 Language and Culture(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How Is Language Related to Culture

(二)Fill-in Task

(三)Group Work

(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Kinship Terms and Mores. (五)Reading II Language-and-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六)Survey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Discovering Problems: Translating Across Languages

2. Translation?

3. Case Study: Cases 13-16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2. Further Reading II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Unit 5 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Conversation

(二)Fill-in Task

(三)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pliment Response (四)Interview

(五)Reading II The Way People Speak

(六)Group Work

(七)Cultural Information: Making Telephone Calls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Intercultural insight

2. Translation

3. Case Study: Cases 17-20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Cross-Cultural 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

2. Further Reading II Pre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erbal Codes

Unit 6 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An Overview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二)Matching Task

(三)Observation Task

(四)Sharing Knowledg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ouch (五)Reading II Gender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Posture and Sitting Habits?

2. Cultural information: How the Japanese Communicate Nonverbally

3. Translation

4. Case Study: Cases 21-24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 Further Reading II Sounds and Silences

Unit 7 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4学时)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The Heartbeat of Culture

(二)Identifying Difference: What's the Rush? (三)Group Work

(四)Intercultural insight

(五)Reading II The Language of Space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Cultural information: Home in Various Cultures

2. Sharing Knowledge: Cultures Built Into the Landscape

3. Translation

4. Case Study: Cases 25-28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Time

2. Further Reading II German Use of Space

Unit 8 Cross-Cultural Perception(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French Leave and Dutch Courage (二)Fill-in Task

(三)Cultural information: Who Is Gaijin?

(四)Survey

(五)Reading II Ethnocentrism and Ethno relativism (六)Discovering Problems: Tile Image

(七)Group Work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Sharing Knowledge: Culture and Perception

2. Translation

3. Case Study: Cases 29-32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Behaviors That Separate Us

2. Further Reading |1Stereotype and Prejudice

Unit 9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Adapting to a New Culture

(二)Discovering Problems: Chinese Students Abroad (三)Reading II Overcoming Ethnocentrism in Communication

(四)Group Work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Little Things Where They Differ

2. Debate

3. Translation

4. Case Study: Cases 33-36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Sojourner Adaptation

2. Further Reading II Developing Mindfulness

七、学时分配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评定:

笔试占70%,平时考核(出勤、作业,测验,课堂表现)占30% 。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教材: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修订版),许力生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二)参考书目:

[1]《跨文化交际选读》(第一版),李本现编,西安交大出版社,2011年9月;

[2]《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修订版),许力生,吴丽萍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3]《跨文化交际学教程》(第一版),黄永红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4]《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修订版),瑞森迪,纪玉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5]《跨文化交际教程》(第二版),刘凤霞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1、关于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 (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 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1、交际媒介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2、符号功能 符号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符号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形式,必须是人们可感知的途径,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另一个是意义,即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结合,就成了“符号”。人类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NGL204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俄英双语、法英双语学生 开课学期:英语第6学期、双语第8学期 学分:2 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跨文化交流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许力生主编,2004年。《文化与交际》,暨南大学出版社,胡穗鄂编。 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江、浙、沪地区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现象已经成为苏州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人员出现文化误解,或者表现出不自信,降低了交际的效益,直接的后果往往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苏州大学作为本地的人才高地,有责任、有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经济活动,我们的课程也应适应这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开放和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自我文化又和他国文化保持一定距离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能以局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的能力;局内者的眼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对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怀有好奇、开放和宽容的态度。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提高交际的效益,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学期作业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综合进行教学。课堂语言为英语。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探讨理论。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学期作业的形式是一篇千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学生必须自己选题、规划。文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的工作是建议、修改、监督和评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期论文。 该课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在外国语学院服务器上的课程资源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备课教案,另设有通知板、网上跨文化交际咖啡俱乐部、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完成科目的服务性网站。另一个网站是新浪博客上的学期作业网站。所有学生的学期作业从开题、大纲创建开始,就直接与课程教师、同班同学见面。所以,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地修改、同学建议、学生本人反馈、修正的过程,直至最后作业完成。 此外,该课程联系了国外大学跨文化交际专业的师生,进行网络实时联合授课,每学期四次,让师生们有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 此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外语专业人才。 考试方式: 学期论文(70%)(课本内容)+平时成绩(30%)(上课讨论发言、出勤率、网上参与率) 第一课Communication in Global Village 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单元知识点梳理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need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w technology;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major socio-cultural elements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worldview(religion); social organization(family and state). behavior: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eye contact and gaze, touch (Chinese people are reluctant to express their disproval openly for fear of making others lose face.) 4. Six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Assumption of similarities (2)Language differences (3)Nonverbal misinterpretations (4)Preconception and stereotypes先入之见刻板印象 (5)Tendency to evaluate (6)High anxiety 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1.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Culture is learned; Culture is a set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课程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 全校本科学生 3、教学目的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4、教学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

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人际间的关系, 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最后能考试合格。 5、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总学时:36) 6、各章节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而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用。

跨文化交际重点梳理.docx

重点 1 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at are shared, learned and pass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in an identifiable group of people. 重点 2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10) 1、Culture is shared Culture is a system of shared values beliefs or patterns of behaviors held in a group ,organization or society. It is not property of any individual. 2、culture is cumulative Human beliefs, arts etc. are results of many generations. Every generations can discover the new things. The new knowledge are added to what was learned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3、culture is learned Culture is not inherent with any people. Culture can not be genetically and automatically passed down from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要点整理

1. Culture: All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things created by man. 2.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feelings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3. 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any two different cultures between countries or within a country. 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Usual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same culture.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ability / skills required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6. Racial, ethni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races, ethnic groups or nations. 7. Contact, encounter, interaction, exchange, dialog, negotiation, etc. Culture The total sum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by the manki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iterature, art, science,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raditions and customs, et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1) Culture is learned: (2) Culture is dynamic and adaptive: (3) Culture is pervasive (传遍): (4) Culture is interrelated: Spring Festival (5) Culture is largely invisible: (6) Culture is ethnocentric:种族优越感 Cultural identity: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intercultural identity: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more than one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in an intercultural situation. Types of intercultural identity /acculturation (1) Assimilation 融入型: Breaking away from one’s ethnic culture and trying to identify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2) Integration 融合型: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while retaining the core values of one’s ethnic culture; (3) Separation 分离型: Adhering to one’s ethnic culture and shunning the dominant culture in the foreign environment; (4) Marginalization 边缘型: Alienated from and unidentified with either one’s ethnic culture or the dominant culture.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Ingredients/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Source:The source is the person with an idea he or she desires to communicate. Encoding:Encoding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Message:The term message identifies the encoded thought. Encoding is the process, the verb; the message is the resulting object. Channel:The term channel is used technically to refer to the means by which the encoded message is transmitted. The channel or medium, then, may be print,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跨文化交际重点梳理

` 重点1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at are shared, learned and pass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in an identifiable group of people. 重点2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10) 1、Culture is shared Culture is a system of shared values beliefs or patterns of behaviors held in a group ,organization or society. It is not property of any individual. 2、culture is cumulative Human beliefs, arts etc. are results of many generations. Every generations can discover the new things. The new knowledge are added to what was learned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3、culture is learned Culture is not inherent with any people. Culture can not be genetically and automatically passed down 文档Word `

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 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 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P8 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它突出 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 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 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3、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 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跨文化交际专着的出现,专业协会的成立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刊。 4、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 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 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P10 三、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 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P14 2、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语言与交际的关系 (2)非语言交际 (3)中西习俗对比 (4)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 (5)国民性研究 (6)价值观研究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是跨文化语用学。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 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 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重点归纳

跨文化交际重点归纳 Unit 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is culture? Culture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at are shared, learned and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in an identifiable group of people. Generally speaking, culture is the way of life.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Thanks to culture, without it we can’t survive in society A metaphor比喻 of culture We compare culture to iceberg. It suggests that only small part of it is visible while most of it lies concealed. Habits, dress and manners are visible. Worldview, value systems, ways of thinking, national character and any other deep concepts are foundation of visible part. “Where are you going?” in China ,we give a general answer to it. Chinese culture emphasizes on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the heavy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hinese people.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课程安排

跨文化交际课程安排 Syllabus Cour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structor: Prof. LI Benxian Office: Room G205 ,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Office Hours: Subject to appointment Course Overview: This course, as rudiment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s about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come together to share ideas, feelings, and information. More specifically, it addresses how cu lture influences one’s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 explains why miscommunication and non-communication occur in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Thru the course, you are expected to acquire some concepts and learn ABC theory popular in the field. With the foundation and global view of IC, you can further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IC such as ICC and globaliz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conciliation strategies, culture and confrontations between civilizations. Objectives: ◆Enable you to explore the not ion of culture and the ways it is conceptualized. ◆Familiarize the participants with the commonly used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roaches in the discipline.

跨文化交际 考试重点归纳

题型: part I, True or False,30% (提醒学生在答题时要正确的画A,错的画B)15x2 (除第八章) part II. Multiple Choices 20%, 20x1.(2,4,5细节) Part III. Cultural Puzzles 10% (与课后习题中的cultrual puzzles 类似,不过是四个选项,范围为课后习题中的cultural puzzles 和我们在每个单元划出的重点案例)5X2. Part IV. Term Matching 15%(名词解释,从备选的terms 中选择与其对应的definitions,要考到的terms 都已经发给大家)15x1. Part V. Short-Answer Questions 15% (简答题,范围在我们划过的重点内) 5X3. Part VI. Case Study 10% (课外案例分析,阅读一个案例,回答三个小问题,题目不会超出课内讲解的内容)10 x1. 要补充的重点为p114, (E.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some common gestures in English), p129, (B.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inine talk and masculine talk respectively) 另外让学生深入研究unit 5 和Unit 2,Unit 4(culturally-loaded words),以及每单元的重点案例,以及单元后面的练习A, B(划过的问答题),C (Euphemism Understanding), 以及E (cultural puzzles) Terms Unit 1 1. 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e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rough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pital flows, migration, and the spread of technology. 2. Global village:地球村All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form one community linked together b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3. Melting pot:大熔炉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ities. 4. Cultural Diversity:文化多样性the mix of people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in the labor force with a full mix of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to which members belong.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6. Culture:文化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7. Enculturation:文化适应all the activities of learning one’s culture are called enculturation. 8. Acculturation:文化传入the process which adopts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another culture and develops an increased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9. Ethnocentrism:民族优越感the belief that your own cultural background is superio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