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下册认识除法竖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下册认识除法竖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下册认识除法竖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下册认识除法竖式教案

第3课时认识除法竖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62页例3及做一做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名称和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15÷3= 6÷2= 20÷4= 12÷3=

24÷8= 16÷4= 18÷6= 14÷7=

2.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引入新课: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除法也一样,可以写成竖式。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怎么把除法横式写成除法的竖式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的例3,认识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

2.小组交流: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除法横式和竖式中每个数的位置在哪里?

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3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 3的积

1 ……余数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

师: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把13根小棒平

均分,每份4根,最终分成的3份。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1根小棒。

4.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5.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只写被除数、除数、除号)师巡视订正。

21÷4 19÷2 32÷6 20÷3 33÷8 25÷4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

6.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画圈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竖式:被除数16,除数4,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

3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 3的积

1 ……余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

201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大全71

26 ——— 13 61 )43 + 33 - 21 —————— 12 + 14 + 28 =62 + 19 =71 ÷ 4 = 12 ——— 14 62 )71 + 28 + 19 —————— 14 + 13 + 18 =53 + 17 =92 ÷ 6 = 14 ——— 13 53 )92 + 18 + 17 —————— 20 + 27 + 24 =69 + 11 =19 ÷ 8 = 20 ——— 27 69 )19 + 24 + 11 —————— 17 + 11 + 19 =54 + 19 =66 ÷ 8 = 17 ——— 11 54 )66 + 19 + 19 ——————

29 ——— 30 58 )42 + 11 + 23 —————— 28 + 28 + 16 =61 - 22 =10 ÷ 4 = 28 ——— 28 61 )10 + 16 - 22 —————— 18 + 27 + 19 =63 - 20 =61 ÷ 2 = 18 ——— 27 63 )61 + 19 - 20 —————— 17 + 26 + 32 =69 - 27 =63 ÷ 7 = 17 ——— 26 69 )63 + 32 - 27 —————— 27 + 15 + 28 =65 + 20 =49 ÷ 5 = 27 ——— 15 65 )49 + 28 + 20 ——————

17 ——— 13 65 )73 + 18 - 26 —————— 28 + 33 + 17 =57 + 20 =19 ÷ 6 = 28 ——— 33 57 )19 + 17 + 20 —————— 32 + 29 + 23 =54 + 21 =66 ÷ 4 = 32 ——— 29 54 )66 + 23 + 21 —————— 16 + 12 + 20 =55 + 12 =95 ÷ 4 = 16 ——— 12 55 )95 + 20 + 12 —————— 14 + 16 + 11 =59 - 18 =13 ÷ 4 = 14 ——— 16 59 )13 + 11 - 18 ——————

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

学校:班级::分数:(1)35 + 42 - 29 = (6)77 – 29 + 26 = (2)58 + 21 – 39 = (7)89 – 28 – 36 = 3) 66 + 25 - 36 = (8)55 + 17 – 25 = ( 4) 31 + 46 – 27 = (9)88 – 67 – 11 = (5)45 + 36 – 65 = (10)56 – 45 + 21 = (1)75 + 12 - 29 = (6)57 – 21 + 26 = (2)54 + 27 – 39 = (7)39 – 28 + 31 = (3)16 + 25 - 36 = (8)55 + 27 – 25 =

(4)31 + 14 – 27 = (9)58 – 27 – 11 = (5)25 + 26 – 35 = (10)36 – 25 + 21 = (1)25 + 37 - 29 = (6)27 + 59 + 26 = (2)68 + 23 – 39 = (7)87 – 21 – 16 = (3)26 + 75 - 36 = (8)35 + 16 – 25 = (4)33 + 26 – 27 = (9)58 – 17 – 10 = (5)35 + 36 – 55 = (10)96 – 45 + 22 =

(1)75 + 12 - 29 = (6)87 – 29 + 16 = (2)78 + 11 – 39 = (7)99 – 25 – 36 = (3)76 + 25 - 46 = (8)85 + 17 – 25 = (4)51 + 46 – 27 = (9)98 – 57 – 31 = (5)75 + 16 – 45 = (10)76 – 55 + 29 = (1)55 + 42 - 19 = (6)87 – 19 + 26 = (2)88 + 21 – 39 = (7)89 – 28 – 46 = (3)46 + 15 - 26 = (8)75 + 17 – 15 = (4)41 + 46 – 57 = (9)98 – 67 – 16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1)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直接打印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 两位数除法 4÷2=16÷4=24÷3=30÷5=22÷5= 30÷4=9÷2=20÷6=11÷2=14÷3= 5÷2=18÷4=23÷3=28÷5=23÷4= 9÷4=20÷3=11÷4=29÷4=34÷5= 16÷3=37÷5=25÷8=26÷5=28÷4= 40÷6=45÷6=63÷9=57÷8=50÷7= 25÷4=17÷2=37÷5=14÷3=34÷5= 42÷6=60÷9=64÷9=37÷4=64÷8= 41÷6=46÷5=27÷8=36÷6=22÷7= 48÷8=48÷9=33÷5=37÷4=49÷7= 72÷9=47÷9=30÷4=50÷6=20÷3= 27÷8=17÷5=17÷3=25÷7=14÷4= 两位数加法 143+126=230+136=433+56=72+121= 542+306=74+424=403+95=271+518= 149+220=81+203=334+542=58+140=403+85=150+327=64+532=325+43=

501+294=73+622=85+143=85+126=163+251= 675+75= 90+910= 168+240= 536+89= 370+453= 65+243= 76+646= 334+569= 235+85= 452+396= 273+727= 509+294= 688+212= 57+650= 428+172= 94+707= 546+215= 143+178= 194+236= 三位数加法 85+143+126 = 178+194+236= 532+316+125= 79+402+311 = 586+117+208= 338+168+207= 276+89+131= 94+380+526 = 145+173+165= 192+403+105= 251+319+74= 188+45+355= 67+156+273= 268+268+268= 158+216+142= 97+105+97= 346+113+346= 213+346+313= 552+175+452= 275+352+375= 三位数减法 235-123=253-121=538-434=672-652=945-424=819-805=797-53=126-114=276-205=154-110=668-528=335-185=210-185=347-251=972-85=670+27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列式计算+填空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列式计算+填空题.DOC 1、一个加数是17,另一个加数比它多24,它们和是多少? 17+24+17=58 2、一个加数是39,另一个加数比它少25,它们和是多少? 39-25+39=53 3、一个加数是29,比另一个加数多16,它们和是多少? 29-16+29=42 4、一个加数是23,比另一个加数少16,它们和是多少? 23+16+23=62 5、两个加数的和是97,其中的一个加数是35,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97-35=62 6、被减数是96,减数是39,差是多少? 96-39=57 7、被减数是78,差是49,减数是多少? 78-49=29 8、差是72,减数是18,被减数是多少? 72+18=90 10、84与18的差,再加上23是多少? 84-18+23=89 11、23与67的和,再减去25是多少? 23+67-25=65 12、84加上23与16的差是多少?

84+(23-16)=91 11、67减去25与13的和是多少? 67-(25+13)=29 15、86比57多多少? 86-57=29 16、68比99少多少? 99-68=31 17、比19多56的是多少? 19+56=75 18、比92少77的是多少? 92-77=15 19、一个加数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另一个加数由4个十和4个一组成,这两个加数的和是多少? 37+44=81 20、甲数是26,乙数是33,丙数是22,它们的和是多少? 26+33+22=81 21、甲数比乙数少27,乙数比丙数少19,甲数比丙数少多少? 27+19=46 22、丙数比乙数多29,甲数比丙数多55,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29+55=84 23、甲数比乙数少78,甲数比丙数少15,丙数比乙数少多少? 78-15=63

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93202

竖式计算(1)35 + 42 - 29 = (6)77 –29 + 26 = (2)58 + 21 –39 = (7)89 –28 –36 = (3)66 + 25 - 36 = (8)55 + 17 –25 = (4)31 + 46 –27 = (9)88 –67 –11 = (5)45 + 36 –65 = (10)56 –45 + 21 = (1)75 + 12 - 29 = (6)57 –21 + 26 = (2)54 + 27 –39 = (7)39 –28 + 31 =

(3)16 + 25 - 36 = (8)55 + 27 –25 =(4)31 + 14 –27 = (9)58 –27 –11 = (5)25 + 26 –35 = (10)36 –25 + 21 = (1)25 + 37 - 29 = (6)27 + 59 + 26 = (2)68 + 23 –39 = (7)87 –21 –16 = (3)26 + 75 - 36 = (8)35 + 16 –25 =(4)33 + 26 –27 = (9)58 –17 –10 =

(5)35 + 36 –55 = (10)96 –45 + 22 = (1)75 + 12 - 29 = (6)87 –29 + 16 = (2)78 + 11 –39 = (7)99 –25 –36 = (3)76 + 25 - 46 = (8)85 + 17 –25 =(4)51 + 46 –27 = (9)98 –57 –31 = (5)75 + 16 –45 = (10)76 –55 + 29 = (1)55 + 42 - 19 = (6)87 –19 + 26 = (2)88 + 21 –39 = (7)89 –28 –46 = (3)46 + 15 - 26 = (8)75 + 17 –15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节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

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

二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竖式计算练习题-二年级(下册)托式竖式计算

二年级下册脱式混合运算练习题×-+ 班级;; 77-46+32 65-38+26 79+19-56 === === (58-34)÷8 84-27+16= 4+27-16 === ===93+23+94 69-(39-23) 99+(25-24)=== === (2+7)×8 6×(2+6) 3×3×9 === ===4×6+7 20÷4+5 6×8+5 === === (75-19)÷7 9×6+4 10+5×4 === ===77-76+32 61-38+26 79+19-16 === ===18-36+27 87-27+16 30+(23-29) === ===73-23-4 93-(39-23) 71-(25-24)===

99-46+32 65-39+26 99+99-56 === ===59-36+29 94-29+96 30-(23-29) === ===93-23+94 33-(39-23) 99-(25-24)=== ===99-96+32 69-39+26 99+(99-96)=== ===6×2+7 7×(45÷5) 19+9×6 === === (19+2)÷3 (36÷4)+27 32÷4+16 === ===29-4×2 16÷2×7 42÷6×7 === ===99-36+29 99-29+96 30-(23+29) === ===3+23+94 93-(39-23) 99-(99-29)=== ===55-46+22 65-28+26 58+18-56 === ===

58-26+25 84-25+16= 4+25-16 === === 82+22+84 68-(28-22) 88+(25-24)=== === 55-56+22 61-28+26 58+18-16 === === 18-26+25 85-25+16 20+(22-28) === === 52-22-4 82-(28-22) 51-(25-24)=== === 88-46+22 65-28+26 88+88-56 === === 58-26+28 84-28+86 20-(22-28) === === 82-22+84 22-(28-22) 88-(25-24)=== === 88-86+22 68-28+26 88-88-86 === === 88-26+28 88-28+86 20-(22+28) ===

二年级下册数学列竖式

668-442= 715-512= 306-273= 93+318= 514+386= 74+589= 486+210= 740+62= 461+64= 319+587= 873+59= 54+175= 44+115= 319+438= 360+303= 257+148= 66+63= 230+262= 418+372= 17+89= 59+333=

614+34= 414+301= 445+60= 767+6= 272+56= 170+379= 374+46= 470+395= 439+403= 37+224= 119+734= 266+40= 301+325= 12+756= 182+616= 245+129= 303+500= 657+97= 114+76= 186+786= 319+40= 127+575= 433+374= 215+59=

461+127= 224+239= 397+85= 5+40= 35+40= 28+580= 431+253= 541+360= 279+75= 77+317= 471+417= 657+242= 381+461= 401+93= 434+63= 379+161= 266+205= 855+56= 708-491= 225+118= 215+252= 363+474= 597+161= 153+212=

493-215= 21+640= 110+134= 133+128= 550+100= 489+342= 223+513= 570-405= 488-327= 667+256= 121+489= 790-380= 509+92= 832-392= 246+177= 631-120= 28+539= 274+524= 353+558= 803-764= 531-500= 633+56= 878-410= 457+293=

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完整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 算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4÷2=16÷4=24÷3=30÷5=22÷5=30÷4= 9÷2= 20÷6= 11÷2= 14÷3= 5÷2= 18÷4= 23÷3= 28÷5= 23÷4= 9÷4= 20÷3= 11÷4= 29÷4= 34÷5= 16÷3= 37÷5= 25÷8= 26÷5= 28÷4= 40÷6= 45÷6= 63÷9= 57÷8= 50÷7= 25÷4= 17÷2= 37÷5= 14÷3= 34÷5= 42÷6= 60÷9= 64÷9= 37÷4= 64÷8= 有余数的除法 41÷6= 46÷5= 27÷8= 36÷6= 22÷7= 48÷8= 48÷9= 33÷5= 37÷4= 49÷7= 72÷9= 47÷9= 30÷4= 50÷6= 20÷3= 27÷8= 17÷5= 17÷3= 25÷7= 14÷4= 143+126= 230+136= 433+56= 72+121= 542+306= 74+424= 403+95= 271+518= 149+220= 81+203= 334+542= 58+140= 403+85= 150+327= 64+532= 325+43= 501+294= 73+622= 85+143= 85+126= 163+251= 675+75= 90+910= 168+240= 536+89= 370+453= 65+243= 76+646= 334+569= 235+85= 452+396= 273+72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二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

536+89= 88+45+355= 428+172= 251+319+74= 94+707= 188+45+355= 67+156+273= 370+453= 338+168+207= 276+89+131= 94+380+526= 42÷7×6= 417+363+21= 86+444+198= 85+43+26 = 78+94+6= 79+402+311= 338+168+207= 276+89+131= 35÷5+10= 532+316+125= 292+140+258= (30+15)÷5= 64÷(63-54)=

64÷(63-54)= 4×3+28= 178+194+236= 64÷(63-54)= 64÷(63-54)= 586+117+208 = 64÷(63-54)= 536+89= 178+94+236= 64÷(63-54)= 78+194+236= 64÷(65-56)= 64÷(63-54)= 586+117+208 = 178+194+236= 586+117+208 =

178+194+236= 536+89= 81÷(63-54)= 42÷7×6= 178+194+236= 42÷7×7= 36÷(63-54)= 536+89= 700-580= 970-190= 700-480= 900-180= 450-290+380= 460+160-230= 470+140=

180+680= 980-290= 410-230= 710-450= 640-170+140= 450+190-390= 170+480+270= 170+140= 390+480= 390+380= 410-130= 350-170+290= 670+240-660= 350-170+290= 150+160= 660+190= 630-460= 380+280= 240+280-330= 860-380+430= 780-590+590=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7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教材1.2页。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