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荆州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x 3

荆州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x 3

荆州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x 3
荆州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x 3

荆州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 1.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最险要的荆江大堤旁,常面临着外洪内涝的威胁,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近年来受城市内涝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有城区地势较低,排水大多靠抽排出江、出湖,天然调蓄水体明显减少,城市化扩张迅速,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存在缺陷,设计标准偏低等。城市内涝治理关乎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全局考虑,从总体规划,综合利用以及法制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涝隐患。

关键词:荆州;城市内涝;排水管网;雨水利用

1 荆州近年来内涝情况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城”和“旅游胜地”的美誉。然而近年来,荆州多次遭受城市内涝灾害,人民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公众财产遭受很大损失。

荆州的内涝由来已久,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最险要的荆江大堤旁,自古以来水患就比较严重,是全国防治洪涝灾害最复杂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内涝呈现集中多发的态势,特别近几年以来,荆州几乎每年都有内涝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极端降雨现象明显增多,荆州近几年就发生过多起城市内涝灾害。例如:2010年7月中旬,受连续降雨的影响,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南湖水位持续上涨,最高水位达到42.55m,受到内涝威胁的南湖渔场70多户人家被迫转移;2011年6月中旬,一场日最大降雨量超过60mm的暴雨使荆州城区内涝严重,沙市区塔桥路-江津西路-金龙路一带积水严重,不少的下水道井盖被水冲掉,给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危险。2012年6月下旬,荆州出现强降雨天气,至6月26日,城区日最大降雨量达到70mm以上,江津西路-太岳路一带因大雨积水,造成交通严重拥堵。

2 荆州市产生内涝的成因

2.1 城区地势较低,排水大多靠抽排出江、出湖

荆州市区南“枕”长江,北“抵”长湖,俗称“头顶一条江,脚踏一盆水”。四周被“四湖水系”所围, 城市防洪排涝地理环境特殊,长江枯水位时,水面比市区还高出近9 m,长湖水位在丰水季节也大多高于城区地面,因此,城市排水大多要靠抽排出江、出湖,城区内河水体承担着荆州城区雨水调蓄的任务。城区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或明渠收集,先就近排入内河水系或湖泊水体,再分片区自排或提排,以搭桥路为界,以西片区基本上是提排体系,以东片区为自排体系,各个泵站的提排流量见表1,泵站总提排能力为16.86m3/s。

表1 荆州各泵站提排流量

泵站名称荆州泵站荆沙泵站柳门泵站雷家垱泵站提排流量m3/s 8.0 1.86 3.0 4.0

2.2 梅雨季节持续20-30天以上,总雨量大

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都会持续约20~30天的梅雨,雨量多在200~400mm之间,最强达到800mm以上,容易导致外江水位持续上涨,像1998年荆州发生的特大洪灾就是由于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段时间也常常会出现连续的暴雨,导致了城区内涝积水,且无法及时外排,这是每年夏季荆州城区容易产生严重内涝的直接原因。

2.3天然水体被占用,水面率下降

历史上荆州市城区河湖均为通江(长江)河湖,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的与水争地,河湖与长江的联系被人为切断,河湖水域面积锐减。随着经济的发展,围湖垦殖的速度不断加快,

范围不断扩大。解放初期,荆州市城区所在的四湖流域地区原有大中湖泊128个,总面积2680km2,现今仅有38个湖泊,面积大幅缩减为733km2[2]。

随着湖泊、水塘的大量消失,削弱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是城市内涝频发的重要诱因。有些湖泊区域虽被人为填平,但该区域仍然为低洼点,每逢暴雨,只要排水超负荷运转或发生堵塞,无法及时排出的雨水必然流向该区域,极易引发城市内涝。

2.4 城市扩张,地面硬化率过高

近些年荆州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地面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所覆盖,也使城市的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大,阻断了雨水向地下渗透的自然通道,雨水的径流系数增大到0.8乃至0.9以上,导致降雨在硬化地面上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大大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负荷。根据周玉文等人所做的实验,在1h内,新旧沥青路面的降雨损失分别为草地的6%和12%,裸露土地面的14%和26%[3]。如果城市不透水面积达到城市面积的20%,当出现3年一遇以上降雨时,其产生的流量就相当于该地区原有流量的1.5~2倍[4]。

2.5 城市管网建设存在缺陷

1)排水管网规划跟不上城市总体规划,管网设计年限偏低目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为20年,而基础设施的服役时间一般在50年以上,从而导致了排水规划赶不上城市总体规划。荆州市雨水管网均按照一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排渍能力为“24小时降雨量120mm,小时最大降水量36mm”左右。近年来降雨强度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个设计标准明显偏低。2)老城区雨污合流管道淤积严重由于城市污水系统不完善,为满足污水收集,荆州老城区河流管道排放水体出口处一般会有截流井并设有节制闸,很容易淤塞严重,当暴雨来临,就会造成排水不畅,进而形成老城区积水。

3)抽排泵站规模偏小城区局部片区路面高程较低,必须通过泵站抽排,现有排涝泵站抽排能力不足造成渍水。如江津西路太岳片区由于荆沙泵站规模偏小,如遇较强降雨,江津西路、北湖路沿线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渍水。

3 荆州内涝的防治对策

3.1 保护天然水体,连通城区主要水体

历史上荆州城区曾经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江湖连通,现仅存护城河、北湖、西湖、荆沙河、荆襄河、江津湖、张李渊和人工开挖的西干渠与豉湖渠,因此保护天然水体刻不容缓。如果将这些水系连通起来,水体便能更好地发挥调蓄和排涝功能。主要规划水系:打通西湖、北湖与护城河的连接水道,断面B×H=1m×1m,全长120m。连通江津湖与张李渊,全长约300m;连通江津湖与荆襄内河,全长约400m;在园林路道路西侧红线范围外,连通张李渊与西干渠,全长约1000m。对已经加盖和暗渠化的河涌,加强养护工作;对于尚未加盖的城市河涌,按照排涝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和城市建设,尽量将其改造成为景观化河道。3.2 降低路面硬化率,尽量选择透水性材料铺设地面

从自然界角度来说,要想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就应该解决城市地面硬化带来水难以渗透的问题[5]。因此,首先应尽量选择透水性材料(如透水性混凝土)来铺设新建的城市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有效办法,其次可以用中空砖来铺设荆州城市人行道,这也是降低路面硬化率的有效办法,在砖中间种植植被,既可解决雨水下渗问题,削弱地面水汇流量,避免了强降雨时出现集中地面径流,又可以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

3.3 重视排水管网及相关设施建设

由于现在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总体建设,因此协调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排水规划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样就要求把城市排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荆州现在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发生城市内涝的可能性大,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概率也就高,需对设计降雨强度进行修订,科学制定荆州排水标准,并宜提高重现期标准。

荆州地势平坦,排水管道坡度较小,加上老城区雨污合流管网障碍多,容易淤积,对管网的维护要求较高。为了让管网达到设计能力,暴雨时能迅速排泄,要求改造老城区为雨污分流,加大资金投入到管网的维护。荆州市沙市区局部地区路面高程较低,必须通过泵站抽排,现有排涝泵站抽排能力不足,易造成渍水,需扩建荆沙泵站,提高泵站流量。

3.4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实现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城市雨水资源是一种宝贵资源,搞好城市雨水的蓄用,不仅可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好城市水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消除市区雨涝灾害,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减轻城市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实践证明,以排为主的雨水系统,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城市,这样不仅雨水不能尽快排除,还容易造成城区积水成灾,因此必须进行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绿色屋顶能有效削减屋面雨水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环境,也可以作为雨水集蓄利用的渗透的预处理措施[6]。荆州有条件的小区可以采用屋顶绿化的模式,用屋顶集蓄的雨水作为浇灌、冲厕、洗衣和冷却循环等中水利用。这样可节约饮用水,减轻城市排水和水处理系统的负荷,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公共广场、绿地、学校操场结合周围条件适当下凹,以利于滞留、调蓄,达到市政雨水汇流的洪峰交错,降低泵站的汇流量,增加雨水入渗,补充地下水,同时也达到储存雨水的目的,通过简单处理即可就近回用为城市绿化用水。

4 结语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是一项关乎民生且具有长远效益的工程。荆州是湖北之“腰”,长江之“腰”,荆州的发展、振兴,关系到湖北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因为“水窝子”的称号,有过辉煌历史的古荆州痛失过许多发展机遇,很长一段时间,大工业项目、大建设工程基本与荆州无缘。随着湖北实施“壮腰工程”复兴大荆州,荆州快速发展的机会已经来临,做好荆州城市洪涝的治理,摘掉“水窝子”的帽子,借助“壮腰工程”使荆州实现往日的光辉。展望未来,荆州将会是个人水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夏昌斌,朱洋海. 荆州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水工程建设介绍[ 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

【2】田文龙,吴虎,修敖良. 荆州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研究[ J].重庆建筑,2009.

【3】周玉文,余永琦,李阳.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地面径流损失规律研究[ 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5.

【4】王紫雯. 城市水涝灾害的生态机理分析和思考[ J]. 浙江大学学报, 2002.

【5】叶斌,盛代林,门小瑜.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对策[ J]. 水利经

济,2010.

【6】孟玉. 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深入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径流 引言 2010 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 个城市的调研,调查表明在 2008-2010 年的 3 年间,将近有 62% 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基本上是逢大雨必涝,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也属正常,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受涝原因分析 1.1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径流增大,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与其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建设档次提高了,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 1-3 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 3-5 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 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 0.5-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1.3 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这些管道当年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 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 年到5 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 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澳大利亚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也都有各自的补充性规定。这些完备的水文气象基础资料及成熟的水文水力分析方法,为本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 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 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贾玉良解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济南市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在逐年减少,每年 约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济南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减弱,严重影响泉水补给。 有研究资料表明,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29.2万立方米的补给能力。贾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能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力求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罗卫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如,美国加强立法防内涝, 强制性要求就地滞洪蓄水,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德国则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一、选择题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实际蒸发量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A、C两项错误;在雨季时,城市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D项错误。 2.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

势是(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的危害,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 3.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 A.海口B.乌鲁木齐 C.天津D.拉萨 答案 C 解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此模式适用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紧张的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减少( ) A.地表径流B.蒸发 C.地下径流D.下渗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的现象,近年来,每逢雨季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无论是西城中心城区还是东城新开发城区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来临之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同时在县区的各小区及主要街道也是经常出现内涝问题,积水较深的地方积水深度甚至能超过50cm。 城区内涝的出现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形象,因此建议: 一、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基础建设。 在国外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巨大的排洪渠道甚至是地下的排水管道中追逐,而我国很难见到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因此在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心间城区开建之前就规划好地下管道并且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辅助地面排水明渠设施防止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突降暴雨,并逐步对老城区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换,以发挥排水设施抵御暴雨的能力。 二、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为宝。国内如太原、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已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建议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城市内涝成功案例和总结我国部分城市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好的案例在我市推广。 三、建立城市蓄洪区,实行老旧社区排水沟改造。

在旧城改造和新建城区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区蓄洪区的规划设计。在城区的老旧社区低洼地带无排水沟处开挖排水沟,已有排水沟但太小或未与内河排水沟相连的应进行疏浚排水沟和适当扩大后并与内河管道相连,在常遭水淹的地方应备有抽水机抽水以防内涝。对现有仅存的一切能缓解城市内涝的地方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蚕食。在道路露天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优先考虑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应急自救能力。 一是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排水系统是一件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保护好排水系统便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保护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护城河道通畅、不任意侵占泄洪通道和排水设施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在面临突发灾害(包括应对洪水和内涝灾害)时应急自救能力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以处置得当的自救方法降低灾害中的人员伤亡。

关于城市内涝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浅析与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8609825.html, 关于城市内涝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浅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陈旭张博 来源:《卷宗》2013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在城市内涝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应对城市内涝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市内涝;实践经验;解决办法 1 城市内涝的原因 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包括设计因素,地面因素和气象因素。 1.1 设计因素 我国的城市建设一向是“重地表,轻地下”,一味的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轻视了地下各种排水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明显滞后城市的发展,旧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承担城市建成扩大后的负荷。其次就是城市现有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 年-3 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 年-5 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有的甚至比下限还要低。 1.2 地面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有的草地树木等地表植被以及流和湿地被大面积的水泥地,柏油路和高楼大厦所取代,使降雨入渗能力减弱甚至使降雨下渗功能丧失,从而使暴雨产流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从而给地表排水造成了很大压力。 1.3 气象因素 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是造成城市内涝的直接原因。,而城市由于“雨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比农村更易遭受暴雨的袭击。“雨岛效应” 是指城市内兴建的高层建筑使空气循环不畅,空调、汽车尾气等增加了热量排放,在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加上城市建筑物集中使风速减小,导致强降水滞留时间变长,总降水量增多。城市“混浊岛效应”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尘埃等混浊物是云层中水汽变成降水最需要的凝结核,城市上空的凝结核越多,水汽就越容易在此凝结造成降水,从而增加降雨量。 2 国内外城市内涝防治经验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内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效果。针对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内涝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重视城市内涝的预防筹备,对于解决城市内涝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前言 城市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一般积水深度达到15-20cm将导致影响交通和产生其他灾害,可视为发生城市内涝。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繁发生,城市一定程度上陷入瘫痪,交通道路受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排水设施支持和服务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排水设施出问题时引发的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导致地下电缆出现故障,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城市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对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降雨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交通运输量加大,建筑群建造的更加密集等许多因素导致城市内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稳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城市热岛效应会直接影响降水,导

致降雨强度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的人工降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降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给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压力,比如强降雨的发生直接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比如一些城市内的降雨强度和范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 2.2排水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地表大都被水泥、沥青等进行加铺,导致地面出表面硬化的情况,由于城市的建设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状况,土地表面硬化导致地面摩擦阻力减小,导致水流的径流量增加,表面硬化的地面的雨水储存功能大大下降,导致地面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和规划,缺乏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的排水管网建设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与城市排水主管道不相连的情况,同时没有考虑城市建设安排和建筑布局对排水的要求,以及忽视了当地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可能造成排水影响,因此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严格按照排水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导致排水设施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3雨水管渠设计精度较低 目前国内雨水流量的计算主要采用推理公式法,这种计算方法在计算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时有足够的精度,但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则会产生较大偏差。欧盟和美国对推理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均有明确的规定。欧盟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200公顷或汇 水时间小于15分钟的区域;美国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65 公顷的区域。超出标准的区域需采用计算机水力模型辅助设计。计算方法的问题导致雨水流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低,造成雨水管渠的设置不甚合理[2]。 2.4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城市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xx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多位专家受访时称,城市内涝不仅是大城市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城市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天气增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二、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 三、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臵不科学等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五、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因此,要本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浅谈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浅谈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摘要】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到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笔者对内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关键字】城市内涝,防治 今夏以来,暴雨先后对众多城市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能力测评”,一些城市再次交了不及格的答卷,“水浸街”悲剧再次上演:道路水浸、交通瘫痪,商铺、学校“水漫金山”,地下停车场变成游泳池、小汽车成了“潜水艇”,财物损失巨大,城市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大受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部分城市的城区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老城区排水标准较低、部分管渠河道淤积严重,行洪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市区内涝主要原因:缺乏科学全面的防治内涝规划,规划与建设脱节,部分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下游排放口未能同期建成,雨水出水口系统不完善;老城区管网管径小,普遍达不到强降雨的排水要求;管道腐蚀、坏烂、被树根侵入、垃圾泥浆堵塞;雨水口数量不足、排水渠被人为堵塞、管渠疏通不及时等因素,致使城区每遇强降雨便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城市内涝具体原因如下: 1.排水量增大,管网配套不完善,设计重现期较低

随着城市市区面积增加较大,市政道路网初步形成,但与之配套的市政排水系统和出海口大部分未完善。大部分管网的暴雨设计重现期为0.5~1年。更有其中部分新建区的雨、污水就近排入旧城区排水管网,加大了旧城区排水管网负荷,造成旧城区管道排水不畅,内涝受淹。 2.填塘造房,天然调蓄池被毁 城市开发过程使大部分天然的调蓄池遭到破坏、减少甚至消失,雨、污水全部排入市区管网,使管网负荷增加,而管网未得到相应的改造,许多地区管网形成颈瓶效应,致使排水不畅,造成内涝受淹。 3.排水管道、雨水口堵塞,雨水不能及时排除,降低管道过水能力 部分排水管道堵塞严重,管道内的杂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泥浆、垃圾,排水管道设施缺少必要的沉泥装臵,导致管道内积沉了大量的杂物。由于这些垃圾不能及时清通,使得这些杂物越积越多,本来就超负荷的管道过水断面进一步减少,造成排水不畅,内涝受淹。部分雨水口被人为堵死,部分雨水口由于长年不清通,堵塞严重。这些现象造成雨水不能由雨水口及时排入排水管网,而沿地面顺势汇集至低洼地区,导致这些地区内涝受淹。 4.下游管渠未完全修建,雨水出水口系统不完善 城市路网建设先后不一,部分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下游排放口未能同期建成,雨水出水口系统不完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排涝规划,统筹安

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文综(地理部分)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屋顶绿化,一般是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通过一定的装置和技艺种植相应植物、建造绿色景观的一种形式。在建筑屋顶有限的特殊空间里,屋项生长的植物形成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而确保屋顶不满水和屋顶相水的通畅,是屋顶绿化工程的关键所在。据此并结合“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关于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判断确的是 A. 合成土主要功能是排水 B. 过滤层要求防止水土流失 C. 碎石主要功能是蓄水 D. 防护层要求防止主根刺穿 2. 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合理推断是 A. 屋顶反射率降低,城市光照减弱 B. 屋顶吸热率增加,城市气温上升 C. 屋顶蒸发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 D. 屋顶径流量增加,城市内涝加剧 【答案】1. D 2. C 【解析】

1. 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中,合成土主要功能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肥力,A错。过滤层要求透水保土,B错。碎石主要功能是利于下渗、汇集排水,C错。防护层要求防止主根刺穿屋顶,D正确。 2. 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合理推断是屋顶蒸发、蒸腾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C对。屋顶反射率降低,不影响城市光照强度,A错。屋顶吸热率减少,城市气温下降,B错。被植物吸收截留部分,屋顶径流量减少,城市内涝减少,D错。 点睛:根据各层的分布位置,合成土主要功能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肥力。过滤层不阻止水下渗。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是屋顶蒸发、蒸腾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绿色屋顶升温慢,城市气温下降。 纳米比亚西岸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该区城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读下图纳来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国完成下列各题。 3. 纳米布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不包括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C. 位于内陆地区大陆性强 D. 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 4. 当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名为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叶片呈长带状,长达2-3.5米,宽约60厘米,推测其叶面上的气孔 A. 数量多,白天张开 B. 数量多,夜晚张开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城市内涝灾害含解析高考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8城市内涝灾害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1】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 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blogid=5a18c50f0102w08c&url=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考点:洪涝灾害 【考点定位】洪涝灾害 【难点中心】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2.城市内涝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摘要: “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名作家龙应台的这句话,在近日武汉、南昌、上海等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后,屡屡被人们提及。随着首都北京迎来一场强降水,致使部分地区出现积水情况严重,一些道路基本中断,地铁站渗水险些被淹再次升级了城市内涝的严重性。也充分暴露出城市在现化代建设的进程中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本文对城市内涝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排水标准; 近日,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雨,武汉、杭州、南昌等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为便。也使人们开始普便关心起这个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及建设的可靠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才是城市现化代的标准的深思。随着城市化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排水系统不仅只是一个排放的过程,而且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起到深远的影响。具体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从中国现状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都要快。而基础建设的标准方面却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中国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不仅设施达标标准低,而且施工质量也无法达到长期使用的标准。为防范城市内涝。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法国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而在我国,北京市是“三年一遇”至“五年一遇”标准,特殊地区“十年一遇”标准。可想而知这样低的标准要求怎么可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速度。 其次是规划不合理。按理说,城市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比如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先建地下管道后建城,而中国是先建城市再建管道。这样就限制了建设排水管道的合理规划性。更谈不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各地区的排水系统和排水体制。 其三是各级政府们对于排水管道的保养维修方面也不够重视。众所周知的巴黎的下水道可以发展旅游,且不说咱们国家的排水系统发展成可以旅游的景点了,就是基本的环境卫生都成问题,有的城市的下水道人们都是掩鼻而过的。本来低标准的情况下,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长期使用标准,再对已有的排水系统不保养维修,可想而知。这样的排水系统能起到人们预想的要达到的效果吗! 最后一点是国家对于城市内涝问题不够关注。中国的现状是有钱盖楼,却没有政府愿意把钱投在地下看不到的排水系统上,这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

城市内涝防治对策探讨

城市内涝及防治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受暴雨内涝带来的城市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各个行业的生产生活。气候的变化,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地面硬化持续扩大,雨水管渠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低影响开发从源头减小雨水径流量,提高排水管渠设计标准,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加强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等措施减少城市内涝灾害。 关键词:城市内涝防治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aterlogging disaster prone, urban rainstorm waterlogging brings harm to the city more and more, the impact scop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and various industries. Climate change, the fast urban development lead to hardening of the ground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rainwater drainage pipe construction of low standard, facilities is not perfect, the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is main cause of urban waterlogg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rom the source reduction rain water runoff and improve drainage drainage design standards,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strengthening drainage syste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reduce urban waterlog disaster. Keywords:urban rainstorm prevention and cure countermeasure 一、造成城市暴雨内涝原因分析 1、管理不善 雨污合流 管道淤塞 雨水进水口堵塞 2、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因建设经费等原因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 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 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 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 3、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1-3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3-5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1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0.5-1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4、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管道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老化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5、雨水调蓄能力小 城市的河湖水面是调蓄雨洪的主要设施,当发生超过排水系统排水标准降雨强度或降雨过程时,应采用河湖水面或蓄水设施暂时蓄存,降低雨洪峰值和延缓峰值到达时间,待降雨

城市内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城市内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内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 重视。必须要及时地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才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最大程度地避免内涝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 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该文中进行了几个方面的阐述,其一,城市内涝出现的 主要因素。其二,城市内涝主要的解决对策。最终保证我国城市运行的健康性和 稳定性,保证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城市内涝;成因;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内涝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其严重,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内涝灾害是 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关注重点是风险评估,这也是国内 外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外对城市内涝灾害进行了早期危险性评估和风 险评估,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 1城市内涝的原因 1.1“重力流”排放原因 在四川平原地区早期大力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土地开发,以及水泥、沥青这 种难透水地面的增加,使得城市硬化地面过多,导致雨水很难通过自然下渗达到 排水的目的,所以雨水只能通过地表径流,向较低地势汇聚,从根本上增加了城 市低洼地积水现象,这些汇集的水在通过不够完善的城市排水管网排向河道。而 大多数城市的雨水系统基本上是通过较落后的“重力流”将雨水汇集最后排入河内,一旦河流上涨淹没了排水口,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将受到大幅度影响。有研究表明,如果城市不透水面积达到城市面积20%的时候就会出现内涝现象。 1.2地形地貌的发展导致排水的不平衡 由于我国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进一步影响自然蓄水排涝能力。以成都平原 为例,原来其水系非常发达,沟壑纵横,伟大的都江堰工程造就了闻名的天府之国,得益于丰富的水系,灌溉良田万亩。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良田被占用,灌 溉沟也就失去了灌溉功能,同时为增加土地的使用面积,一些失去灌溉功能的沟 渠被变窄,被改道,被变暗渠,甚至被灭失,从而直接影响到雨水的自然调蓄分 流功能,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被保留下来的沟渠中排放,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水位 猛涨,排水不及时,必然造成城市内涝。 1.3管网建设与维护原因 管网工程也是整个排水体系的重点,过去城市的管网工程在规划和建设上并 没有超前的思维,管径偏小,八十年代前大多数城市甚至采用了雨污合流的方式,导致现如今的排水系统已经跟不上排水的需求。同时我国城市的决策者往往重建 设轻维护,造成排水维护部门资金缺口大,一些老旧街道,小区管网堵塞、破碎、老化现象严重,长期得不到维护改造。雨污分流困难重重,推进缓慢,这种种原 因造成一旦遇到瞬间雨量大增,管道的充水饱和速度过快,必然造成内涝。 2城市内涝的主要防治措施 2.1低影响开发策略 新城区建设应贯彻海绵城市理念,顺应自然,保护原有生态,追求人与自然 和谐,充分发挥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严格控制 综合径流系数。现状建成区改造时,应加大地下管网改造的投资比例,积极推广 下凹式绿地和透水性铺装改造,并加强小区、公共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

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08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水利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城市,市政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而许多城市制订城市规划时偏重对大江大河洪涝灾害的预防,忽视了对强降雨引起城市内涝的预防,对防治城市内涝灾害所定的标准很低,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大部分城市都位于平原或盆地之中,虽然市区面积并不大,但周边广大面积的山区集雨都汇入城市排洪通道,若遇强降雨,由于市区排涝标准低,极易发生城市内涝。如一些城市在制订排涝规划中,排涝标准仅为“五年一遇内河不漫溢”。五年一遇设计暴雨参数为24小时暴雨量167mm,6小时暴雨量114mm,1小时暴雨量60.6mm。同时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不能同步,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此外,近年来许多城市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擅自改道,缩窄,甚至填埋河道,造成“断头河”、“瓶颈河”,违章建设,挤占河道,在河道上搭建修房,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河道淤塞严重,减少过水断面的现象严重,原有的排洪河道被封堵、占用,新的排水体系又不健全。由于城市市区各条内河的河底高程相差很大,一旦出现强降雨,虽然所有的排涝设备都打开运行,低洼地带的洪水仍然无法快速排泄,导致大雨大涝、小雨小淹,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有效应对强降雨等异常气候对我国各地城乡内涝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刻不容缓。建议: 1、制订国家级防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应急标准预案。应科学制定强降雨应急预案,把强降雨列为与强台风等一样的自然灾害来预防,在预案中对城市排涝系统综合治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检查各省市努力提高各城市排涝标准,应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调整排水规划,多方位、多渠道、多系统综合治理,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整治。建议由水利、水文、城建、交通、道路、勘测、园林、气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各城市城区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统计,包括各条内河河底、道路、建筑物底部等处的高程、历次洪水淹没高度,地下排水管网体系,不同等级的暴雨、洪水可能威胁到的单位和居民情况等,综合形成永久性的基础资料库,并定期进行修正和补充,为排水规划、防涝标准制定、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2、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对缺水城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本文立足于湖北省宜昌市,选取了多个典型地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用绿化带进行涵水来消减绿化带的创新型方法。 关键词:城市内涝;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1概述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近20年来,我国多个大中城市频繁遭遇内涝灾害袭击。特别是2012年入夏以来,北京、南京、武汉、南昌、长沙等地相继发生严重内涝灾害,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2年6月,宜昌也遭到了暴雨的袭击,致使20多万人受灾。城市内涝频发,不仅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宜昌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本文选取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宜昌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对探究内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减少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实地调研及原因分析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历年城市内涝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统计出宜昌市城市内涝多发地段及给人民群众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受灾情况,选取了三峡大学、得胜街、广场路、果园一路以及李家湖社区等多处典型地块进行了调查研究。 2.1三峡大学调研情况及分析 三峡大学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绿地及河湖面积约占39%,主干道为大学路。该路全长约为2公里,为四车道道路,路宽16.1m,两旁绿化带宽5m,人行道宽9m。大学路相邻两排水口间距约为40m。排水口长为1.5m,宽42cm。大学路共71个排水口(为双排水口),路东35个,路西36个。大学路上排水设施完善,没有被破坏或堵塞的现象。沿街设绿化带,宽5m,两旁的绿化面积达到大学路面积的30%。 遭遇连续暴雨时,大学路图书馆前一段约500m长的路段会出现严重积水,

城市内涝问题及其规划对策研究

城市内涝问题及其规划对策研究 2013年11月12日来源:《城市化》2012年七、八期合刊作者:杨明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内涝灾害,受到各方广泛关注。特别是今年7月21日北京市的洪水和内涝灾害,造成交通大面积瘫痪,死亡人数79人的严重灾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城市安全的警钟。 城市内涝是常见且普遍的灾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发生并且还会发生。但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了重大人员伤亡,就是很值得反思的问题。 防治城市内涝,涉及规划、建设、管理多个环节。就规划而言,也有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之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内涝灾害。本文仅从规划编制角度谈一些粗浅认识。 1、城市内涝的成因 城市内涝原因非常复杂。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原因,同一城市不同地段的原因可能也有差别。但暴雨强度超标、排水条件的不利变化、对城市排水重视不够、应急管理准备不足是带普遍性的问题。 1.1暴雨强度超过城市排水设计标准 城市排水有一定的标准。标准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受淹后造成的损失等多种因素。我国排水规范几经修改,排水标准不断提高。 现行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是:城市一般地区1-3年一遇,重要地区3-5年一遇,特别重要的地区还可更高。在排水管网设计方面,我国排水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并且现行的排水规划规范正在修订。 按照一定排水标准设计的城市排水系统,当发生小于或等于设计标准的暴雨时,城市不会积水;当发生大于设计标准的暴雨时,就可能发生积水。积水的范围、深度、持续时间不但与暴雨超标幅度有关,而且与城市的地形、水系、洪(潮)水位等排水条件有关。 我国近年来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济南、杭州等城市发生的内涝,首先是因为暴雨强度超过了设计标准。以北京为例,重现期为1年、3年、5年对应的最大1小时雨量分别是36毫米、50毫米和56毫米,而近几年发生的几次内涝,最大1小时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上。例如,2011年6月23日暴雨,个别地段1小时最大降雨量高达128毫米,按照北京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推算,其重现期远远超过100年。今年7月21日暴雨,有20个雨量站最大1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重现期超过20年。 需要说明的是,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重现期与水利部门计算江河流域洪水采用的重现期有很大差别。在城市内,每个与河流、湖塘等受纳水体连接的排水出口,其汇水面积一般不会太大。因此,城市排水设计关注的是短历时暴雨强度。在统计分析中,暴雨是在5-120分钟之间分9个时段选样。而水利部门计算江河洪水时,由于汇水面积一般较大,选择的降雨历时都在120分钟以上,通常是考虑24小时、1日、3日甚至更长。根据概率统计原理,不同选样方法统计分析出的概率(或重现期)是不可比的。 1.2排水条件发生了一些关键性的不利变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