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诚信问题探析

会计诚信问题探析

会计诚信问题探析

摘要:近些年来,“会计诚信”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新闻媒体以及各种学术期刊中。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如不及时治理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会计诚信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极其必要性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和内容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简而言之,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而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有章必循,有承诺必实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而会计诚信是指会计人员要坚持诚信原则,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如实记录、计量、确认和报告企业日常活动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遵守国家的《会计法》和财政部制定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忠实的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使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能够依据完整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正确的预测,实施有效地监督,从而实现整个企业乃至社会的最优经济效益.

(二)、会计诚信的必要性

1、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2、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即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放眼望去那些成功的企业无不是把诚信作为必备的品质之一,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只有坦诚的信息披露才能取信于市场,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至于不败之地,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3、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之本。

在市场经济之下。“立信,乃会计之本”,信用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会得到利益,而失信者必将付出代阶。

4、会计诚信缺失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会计不诚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也会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利益,有损会计队伍的自身形象和危及经营主体的自身生存。

二、会计诚信的现状和失信的危害

(一)会计诚信的现状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和相关机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然而,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足以说明社会经济市场信用问题出现了严重危机。一些会计从业人员把“诚信”当作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产品”,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

据相关资料显示,部分中国企业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高达5855亿元之多,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而一些公司的业绩骗局让人不得不多几声叹息。如2003年山西某上市公司所属发电厂违反国家规定,累计计提3965.8万元“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生产成本。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的名义将资金全额上缴给该上市公司,公司直接将这些资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上挂账,造成多计2003生产成本3965.8万元;有人把这些被揭露的业绩骗局比喻为冰山一角,而那些没有被揭露出来的估计亦不在少数。上市公司不断的恶性造假,非上市公司的假帐现象屡见不鲜,会计师事务所假审计、假评估日渐增多,这些弊端引发了我国会计诚信的严重危机,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造假现象使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极大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面对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现实,朱熔基在考察北京会计学院时强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反思。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各个角度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会计诚信失信的危害

1、危害市场的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使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利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国家作为最大的投资者,损失将更为严重。

3、危害企业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降低企业在投资者债权人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4、危害会计人员自身,有损会计人员自身的形象

会计从业人员的不诚信,不仅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轻者将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5、阻碍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综合财力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发展真正具有潜力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由于会计造假行为,常常导致政府发展经济的决策失误,宏观经济决策的实施,干扰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控。

6、为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打开方便之门。

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一大批被查处的特大案例,无一不与会计人员做假账有关。因此,普遍的会计信用丧失现象已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反腐败“政治工程”的进程。

三、当前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

1.会计造假现象严重许多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2002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

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同时,造假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造假账几乎成了一个完整的“作业链”,达到了专业水平。从不同的造假需求开始,有咨询机构的整体策划,有假凭证供应,有银行和税务部门的“配合”,有会计人员的“技术创新”,有投资机构的炒作,有政府官员的默许,有律师的法律支援,会计造假牵连甚广,有愈演愈烈之势。.

2、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混岗、无证上岗在一些单位存在;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没有严格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听凭单位领导指挥。

3、利用现行会计法规不配套、不完善,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调整,以达到偷漏国家税收,获取不义“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联交易价格等规定,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偷漏税收较为普遍,利润波动人为操纵,制造虚假业绩。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极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5、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主要表现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各自为政,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而且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基本上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建议关注下近年来赴美上市公司陆续被摘牌退市的情况,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财务诚信缺失现象特别严重。

6、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主要表现为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

(二)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

会计制度制定机构的不合理性极其所制定的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是会计诚信形成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会计诚信”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承诺——诚实、信用,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现行会计制度的安排(正式或非正式)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将决定会计诚信,这就涉及到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问题。因为合理、有效的会计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诚信程度的高低。既定制度安排下,只有诚信对谋取利益有助的情况下,诚信才能真正为本。这对会计制度安排的要求就是以利益导向基础,即当遵守会计法规时,不但诚信可以提高,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无形资产价值,使得不遵守法律所带来的利益小于遵守法规带来的收益。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股权结构不合理。管理当局成为国有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管理当局的价值偏好,企业会计行为不是以企业这个会计主体为核心,也不是以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核心。而是以管理当局利益

为核心。甚至会计不在是为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系统,而成为管理当局直接操纵以实现自身意图的工具。

(2)、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不规范,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3)、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此外,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

3、利益驱动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目的是利益的驱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当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由于企业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成员,接受企业经营者领导,反应企业经济活动,其工资、待遇、福利都由企业经营者的影响与控制,会计很难发挥其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4、会计自身的特点及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再制造虚假业绩等。

(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

(3)、会计人员没有独立地位,他们的工作行为都是处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有时作假帐也无可奈何。

(4)、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针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做出不同的估计,如果会计人员处于特定的目的,不能排除利益的干扰,而有意识的采取某种方法,就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四、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

1、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外部监管。借鉴国际现进管理经验,开展同业互查,建立和推广真正意义的“同业互查”制度,完善有关工作规划和目标,对于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防范会计诚信缺失很有帮助。可以考虑吸引在国内设有分支机构的国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内事务所的同业互查,这样,不仅能加强互查的效果,而且国内会计事务所在互查业务中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互查程序。

2、完善对会计行业的监管。首先,要明确对行业的监管权限与职责,加强财政部门和协会的监管力度,同时避免一些地方部门不适当的干预;其次,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行业监管有法可依;第三,四、应尽快建立行业协会调查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等自律性决策组织,并且建立起会计事务所评价和跟踪体系,进一步完善独立审计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审计规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审计规范体系。

3、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并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

度二者并行是中国会计转轨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在将来,以准则取代制度应是我国会计规范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所有的企业都执行统一的会计准则,肯定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也便于传统体制的会计人员尽块接受新的会计核算规范,减少因二者差异而进行报表虚假陈述的调节空间。

4、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会计诚信。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度建设,严厉打击各类造假等不诚信行为。同时,应完善使用档案体系,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信用档案评估发展模式,加快信用档案评估人才的培养。第三,加快社会诚信教育。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既不诚信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5、从企业内部来看,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制度。第一,应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使其从现在的与董事会平级上升到比董事会高一级,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一切开支直接从公司利润中单列变为由股东大会直接发放。第二,健全监事的任命制度,对监事的任命程序、资格人员等进行细致的规定,避免大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对监事的直接任命从而使得监事会成为他们的附庸。

6、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在模糊的产权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产权主体独立化和边界明晰化,要求产权经营的资本化和高效化,要求改革现行的具有凝滞性和低效益的产权制度。

五、结论

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会计信用危机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会计诚信。会计诚信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社会评价,同时还是法律规范。必须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实施诚信工程,提高会计失信成本,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是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倡诚信伦理,增强自我约束力,形成“人人崇尚诚信,人人讲究诚信”的良好风气。二是执法机关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不断地加强执法力度,打消市场主体的侥幸心理,同时应加强和完善“会计诚信”的立法工作,有效杜绝失信获利的可能性,三是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有效约束和威慑“信用缺失”行为,让失信者毫无立足之地,受到全社会的鄙视和唾弃。

文献资料

《经济生活文摘》

《商业现代化》

《中国集体经济》

《金融经济》

王红云:《会计规范》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