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第二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第二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第二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第二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第二课时上课时间:9月4日总课时: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倾听,理解: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从里到外,依次记作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L、、N、o、P、Q七个符号表示。倾听,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在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微粒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4.1 200多年前,_________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将_________再分”的论断。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道尔顿原子汤姆生电子卢瑟福原子核核外电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会认“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会写“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13个生字;摘抄描写翠鸟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讨论,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交流。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资料库 课前搜集:有关郭风的资料(生平、故事等);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一只小鸟,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还会搭船。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搭船的鸟》。 (三)资料分享 1.郭风的生平、故事等。 2.有关翠鸟的资料。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羽毛、翠绿、翠鸟、长嘴、静悄悄、捕鱼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题目是《搭船的鸟》,作者主要写了的故事。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原子的结构 (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电子在______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______,都比电子的质量______,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上。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______。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______,②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③弧线表示______,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______之和。 3.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多数______ 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许多______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______的。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______ 的原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_____。 m,则实际质量为g n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g ______。若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6.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5.你的铅笔盒里都有哪些文具? 二、联系实际,结合课文,自我教育 1.出示课文中妈妈的话。指名学生朗读。 2.听了妈妈的话,贝贝是怎样做的?她做得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1)说说你们的妈妈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2)你有没有认真听妈妈的话呢? 3.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翻翻自己的小书包,说说里面有哪些小伙伴。 (2)说说你的小伙伴们都好吗?它们有家吗?它们的家干净整洁吗? (3)学生自由回答,推选说得最好的学生作总结。6.文具的家是()。 A.书包 B.文具盒 C.贝贝的家7.妈妈告诉贝贝要怎样做,文具才不会丢? 三、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教师巡视。8.比一比,组词语。 欠() 次()力() 办() 上() 让()平() 伞()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同学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同学。9.描一描,写一写。 找 包 [教学板书]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搭船的鸟》通过写一只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经过,反映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金色草地》重点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玩蒲公英的情景和“我”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表现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赞美了小作者认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本单元还包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四个版块。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4.理解重点词义,学习外形、动作的描写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技巧。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经过。 2.感受蒲公英给人带来的乐趣,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增强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意识。

15.《搭船的鸟》……………………………………………………………… 2~3课时 16.《金色的草地》…………………………………………………………… 1~2课时 习作…………………………………………………………………………… 4~5课时 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记录业余生活——交流平台——习作”的顺序进行。教师首先深入了解新课标中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处理好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再通过课文讲读了解大自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它们多姿多彩的样貌及生活。并要求学生记录好自己的课余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最后根据自己的记录写一篇习作。 15.搭船的鸟

《搭船的鸟》教学片段 ◆欣赏翠鸟的外形美丽、捕鱼动作灵敏 生1:我知道有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 生2:我知道天下着大雨,船夫还披着蓑衣。 生3:我知道这只鸟是翠鸟…… 师:比鹦鹉还漂亮的鸟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读课文相关句子,教师课件出示翠鸟图片) 师:你觉得这只翠鸟漂亮吗?哪儿漂亮呢? 生: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略带蓝色的翅膀。 师: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情感来读一读。(找几名学生读,生评价) 师:翠鸟不但外表美,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你们知道吗? 生:捕鱼。 师:谁能说说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呢? 生: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 (师课件出示这段内容,学生再读) 师:你能找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作吗? 生:冲、飞、衔、吞。 师:这些词表明了什么?

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学案 2

-2 原子的构成 【我思我学】 1、想一想:①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和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不同电子层是怎样形成的呢? ③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2、试一试:①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的总和。H2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③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④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 D、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掌握相关计算。 2、知道:离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的,并注意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能以食盐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3、学会: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并记住下列离子符号(H+、OH-、Cl-、Na+、Ca2+、Mg2+、SO42-、CO32-)。 二、方法指引: 1、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吗?如何应用呢?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通常省略不写。由于在原子的结构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近似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则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故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可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任何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的相比较可得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姿态、 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 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复习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二、—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读一读课文,边 读边思考:“搭船的鸟”是一只怎么样的鸟你从那个自然段里知道并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师:通过我们同学认真地自读课文,谁可以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搭船的鸟” 是一只怎么样的鸟(预设:美丽、动作快)汇报读书时遇到的问题。 师:那我们带着对“搭船的鸟”的了解和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一)品读第2自然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 齐读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课件出示): (1)生默读课文并完成自学任务。 (2)》 (3)学习小组交流自学结果,相互交流补充。 (4)交流反馈,进行品读。 1)中心句:“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读懂了:这只小鸟样子的特点是“彩色、美丽”。 2)“彩色和美丽”通过抓住小鸟的什么去表现(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羽

文具的家教案

15 文具的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 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最外层 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第一节原子的结构同步练习2 一、选择题 1.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2.A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7个电子,第三层上没有电子,则A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 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不能确定 3.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不能确定 4.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它获得两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 5.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是 A.镁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镁原子多2个 B.核电荷数不同 C.镁原子和核外电子数比镁离子多2个 D.质量相差很多 6.核外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7.质子数不相同的粒子是 A.同种离子 B.同一种原子 C.同一种分子 D.不确定 8.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要表示阳离子,可表示的种数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某金属原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m个,在化学反应中,该金属原子最多能失去电子数目为 A.等于m B.大于m C.小于m D.等于2m 10.A元素原子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则A的核电荷数为 A.m B.m-2 C.m+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1)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表示的含义是; (3)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 (4)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容易(得或失)电子。 2.下面几种离子结构示意图

15搭船的鸟(第2课时)

《搭船的鸟》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上一课时主要学习了字词,分析了文章的层次构结和作者感情,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从整体到细节,赏析重点句子,探究相关问题,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作者笔下的自然和谐之美。同时也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组织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口语化的写作笔法,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感情。 2.分析作者笔下翠鸟的形象,提高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3.欣赏翠鸟的外貌之美和捕鱼的动态之美,自然与动物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笔下翠鸟的形象,提高语言概括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欣赏翠鸟的外貌之美和捕鱼的动态之美,自然与动物和谐之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

《搭船的鸟》讲的是一只搭船的鸟,但鸟会搭船吗?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理解“搭船”这个词呢? “搭船”中的“搭”本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船”,一般情况下主语都是人,而偏偏用在一只鸟身上,则体现作者对鸟儿的偏爱,一个“搭”字让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统一。 可见,这只鸟是作者着重要刻画的,那这节课我们详细地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来写这只具有灵性的鸟。 二、精读领悟——读课文:回答问题 (一)第一个问题 1.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教师引导:注意段落当中一些描写性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只鸟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找的都很到位: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这是外貌描写,突出这是一只漂亮的小鸟。 (二)第二个问题 2.这只鸟有什么本领?教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

文具的家(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2、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现在我要来考考聪明的你是不是都掌握了呢?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游戏:闪电读词。 二、初读课文 1、听朗读,思考: (1)文具的家是什么?(文具盒) (2)贝贝都有哪些文具?(铅笔、橡皮、转笔刀) 2、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贝贝发生了什么事情?(板书丢文具) 三、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 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预设: 生1:我看到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生2:我看到桌面上的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生3:我看见妈妈惊讶地张开嘴,好像很生气。 生4:我看见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好像在说“对不起”。 2、教师导学: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内容,真了不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 3、4自然段中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 1、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2、你认为妈妈为什么生气?你认为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 生1:我认为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生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 生3:她总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

(教师引导: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 3、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预设: 生1:我确实不知道啊! 生2:我该怎么回答啊? 4、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贝贝,能不能读出她的感受呢? 5、假如你身边的人也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什么呢? 6、谁能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 7、学习5、6自然段,思考:贝贝最终找到文具的家了吗? 8、贝贝最终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仔细检查)你觉得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知错就改,爱惜文具) 五、拓展训练 分享爱惜学习用品的好方法。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师:我们都来当写字小能手,在十分钟之内,按老师教的方法,仔细观察“包”“办”“平”的占格,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汇报。 重点:“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内。 示范“平”的书写,第一横短。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词语开花,积累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七、课堂小结 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板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说法或列举的客观事实与对应的化学基本理念不相符的是 A.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类观: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D.辩证观: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利”和“弊”的两个方面,氧气也不例外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B.所有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不同元素的中子数不同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该反应快慢的信息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C.铁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由此可见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D.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变小的缘故 4 . 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B.该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该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5 . 下图是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6 . 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A.188B.78C.55D.23 7 . 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2C.26D.48 8 .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B.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时,其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离子也是不断运动的 9 .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一般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成阴离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搭船的鸟》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作者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一个“搭”字,写出了鸟儿的灵性,体现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接着看到了它捕鱼时一系列敏捷的动作。因为我留心观察,得以认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供学生参考学习。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身边的事物也充满着兴趣和好奇,有一定以观察能力,但生活阅历浅薄,离细心观察还有一定的距离。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学到的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记录观察的动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1、堂听(搭船、父亲、沙啦、响声、翠鸟、嘴巴、捕鱼、静悄悄)。巩固生字词语。 2、齐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2019版九年级化学练习10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2019版九年级化学练习10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选择题(本题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的分子构成的 B空气是纯净物 C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等的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2.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 A 氯酸钾 B 二氧化碳 C 水 D 空气 3.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原子质量 B原子数量C原子质量的简称D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4.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分割是实心球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是电中性粒子,其组成的各部分均不显电性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 6.下列物质是一定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A.纯净物 B.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溶液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8.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没有变化的是()①元素的种类;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物质的种类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①③ D.①②④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 在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分 10.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15 文具的家 设计者: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理念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法设计:观察法自主交流 学法设计:比较法游戏互动 教学具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置预习案:见练习册 2、3题。 第一课时 预设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检查预习案落实情况。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