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虎杖

虎杖

虎杖

主治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

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

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附方:虎杖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现在临床上用虎杖、木香、枳壳、黄芩配方

治肝胆管结石症,称为“排石汤”。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蒽醌注射液对麻醉兔有明显降压作用。连续给药几次后,药量蓄积,小剂量即可引起血

蒽醌注射液对麻醉兔有明显减慢心率作用,未发现心电图有其它改变。白藜芦醇葡萄糖甙(PD)注射液可使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休克时减低的心输出量和每搏指数提高一倍左右,使总外周阻力下降到接近正常,使烧伤后下降的心输出量恢复至伤前的91%,心室功达100.1%,全身外周阻力恢复到接近正常,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PD对正常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但不加快心率,能对抗普萘洛尔的负性肌力作用,还能对抗苯巴比妥钠所致心力衰竭。PD0.05.0.15.0.45mmol/L能明显加快细胞搏动率,并可被尼索地平、普萘洛尔和酚妥拉明阻断。PD0.05和0.15mmol/L能使缺糖、缺氧损伤后6小时和9小时及PD0.15mmol/L能使氯丙嗪损伤后9小时心肌细胞LDH释放量显著降低。提示PD对缺糖、缺氧及氯丙嗪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虎杖能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但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降低。体内实验表明,PD5mg/kg明显抑制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对C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给药后60分钟时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体外实验表明,PD0.6.2.6.10.4μg/ml明显地抑制ADP、AA和C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显著。PD10.4μg/ml和育亨宾0.22μg/ml对终浓度为0.09-1.50μg/mlC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D有改善微循环和兴奋肌心细胞的作用,在体内外都有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PD能明显地抑制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前者的抑制率为15.2-29.7%,后者的抑制率为21.9-45.9%。PD6.7-107.2umol/L明显抑制AA和ADP诱导的兔血小极聚集和TXB2的产生,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48-90%和43-69%;TXB2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50-87%和43-68%;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和TXB2产生的抑制率间呈显著正相关。PD有扩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采用兔离体血管容积法观察到PD1.71mmol/L可非竞争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肺动脉的作用。4.09mmol/L及5.12mmol/L可舒张兔离体肺动脉,5.12mmol/L可舒张兔离体颈动脉。PD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可被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减弱。PD可以使烧伤后收缩型血管转变为扩张型,减少血栓形成。PD对大鼠不可逆性失血性休克时血压的影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PD和回输放出的血液后,可使动脉血压稳定上升,使休克时缩窄的细动脉口径恢复,毛细血管开放,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PD的作用效果与剂量增加有一定的趋势。

2.保肝作用

PD、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口饲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肝损害有治疗作用,主要结果为:

虎杖

2.1.部分制止大鼠肝中过氧化类脂化合物的堆集(TC、TG、PC、LPO的蓄积)。

2.2.降低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的水平,降低LPO和减少血清FFA、血清中的TC、TG、HDL-ch水平不变;(3)阻止过氧化物在鼠肝内微粒体ADP和N-ADPH所诱导。对饮用玉米油-胆固醇-胆酸酸性混合物的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PD、白藜芦醇影响类脂新陈代谢为:。

2.3.服用白藜芦醇对TC、TG在肝中积聚有一定抑制作用;PD对血清TG和LDL-ch 的提高有一定抑制作用;减少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2.4.白藜芦醇和PD减少了在小白鼠肝中的14C-软脂酸的脂肪生成。虎杖、小田基黄煎剂能明显降低血清肝红素量和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作用,但无利胆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黄素、7-乙酰基-2-甲氧基-6-甲基-8-羟基-1,4-萘醌具有抗菌活性。白藜芦醇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其对导致顽癣、汗疱状白癣的深红色发癣菌、趾间发癣菌具有强力抗菌性能,并对枯草杆菌、藤黄八迭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大黄素、PD、大黄素-8-葡萄糖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虎杖中含有的一种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10%虎杖煎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Ⅱ型病毒(ECHO11)均有抑制作用。3%煎液对479号腺病毒3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A9型及B5型、乙型脑炎(京卫研I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虎杖单体Ⅰ和Ⅱ可使乙型肝炎抗原滴度降低8倍。

4.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实验表明大黄素、PD、复方阴阳莲(虎杖、十大功劳、枇杷叶煎剂均有镇咳作用。用小白鼠恒压氨雾法也显示PD有镇咳作用。虎杖7.5%煎液能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加药5分钟后,对抗强度为75%,故有一定平喘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如氨茶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无对抗作用。

5.对前列环素影响

5.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I2)及形态学的影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液中6-keto-PGF1a浓度的方法研究了PD对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D有呈剂量依赖增加PGI2释放的作用,PD0.4

6.0.15mmol/L作用10分钟时,6-keto-PGF1a增加显著,且前者的作用至30分钟时仍非常界著,但低于0.15mmol/L剂量时则无增加作用。未见PD对细胞形态学产生影响。

6.抗肿瘤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能抑制人早幼粒白细胞(HL-60)细胞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DNA和RNA的合成以大黄素的细胞毒作用最强,在100umol/L(约40μg/ml)浓度下对DNA的前体物[3H-Me]dThd掺入抑制作用顺序是: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D-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

大黄素-8-O-D-葡萄糖甙>大黄酸>虎杖甙。对RNA前体物[5.3H]cyd掺入抑制作用要小些,其顺序是: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8-O-D-葡萄糖甙,虎杖甙。大黄素比其葡萄糖甙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而其他成分没有这种构效关系。口服虎杖煎剂10天,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瘤率为35.3%,并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大黄素对小鼠肉瘤、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素瘤及大白鼠瓦克癌等7个瘤株的抑制率均在30%以上。

7.降血糖作用

家免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虎杖可降低实验性动物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8.降血脂作用

白黎芦醇甙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kg,连续7天,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无明显作用,可能因煎剂中白黎芦醇含量较少所致。

9.止血作用

虎杖煎剂作用,对外伤出血有明显止血作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10.其它作用

虎杖提取物有解热镇痛作用。白黎芦醇甙与戊巴比妥钠及氨基甲酸乙酯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虎杖煎剂对烫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此外,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可引起小肠肌张力增高,收缩振幅增大,增大剂量则可抑制小肠活动。

药(毒)理学

芪三酚甙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000.0±57.3mg/kg。芪三酚甙700mg/kg腹腔注射,连续6周,可引起大鼠白细胞总数下降,肝细胞坏死,腹膜炎症,骨髓脂肪增生病变。给小鼠灌胃虎杖蒽醌衍生物9g/kg,观察l周未见死亡。小鼠腹腔注射虎杖甙和白藜芦醇甙的LD50分别为1363.9±199.4mg/kg和1000.0±57.3mg/kg,腹腔注射白藜芦醇甙50、150及170mg/kg,连续42天,各组部分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腹膜炎症以及骨髓脂肪增生,大剂量组还引起白细胞减少。PD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亦表明,可部分发生骨髓

脂肪增生病变和肝细胞坏死,但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各家论述

1.《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其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2.《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

3.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4.《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5.《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6.《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7.《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8.《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9.《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10.《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11.《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12.《药性论》: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吸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

13.《本事方》:苦杖根俗呼为杜牛膝,多取净洗,碎之,以一合,用水五盏,煎一盏,去滓。用麝香、乳香少许,研调下,治妇人诸般淋。鄞县武尉耿梦得,其内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啜之,一夕而愈,目所见也。

不良反应及治疗

虎杖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虎杖所含鞣质可与维生素B1永久结合,故长期大量服用虎杖时,应酌情补充维生素B1。

我用虎杖《绍奇谈医》

虎杖早见于《本经别录》,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渐渐为人弃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浊门》叶案云:“精关之间,必有有形败精凝阻其间……先议通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汤,今世无识此药,每以杜牛膝代之。”可见在叶天士的时代,已经“无识此药”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药学大师叶橘泉先生的名著《现代实用中药》问世,也没有收载虎杖,还是他后来编著《本草推陈》时才收载的。

虎杖在川北、甘南,凡河沟浸润处,几处处有之。蓼科,丛生,茎高1~2米,直立如杖,色绿,中空,有斑点如血,叶圆如杏叶而大。四川民间称作“花斑竹”、“雄黄连”,前者言其植物形态,似竹而有花斑;后者可能是因为它有清热泻火作用。广东则名之为“大叶蛇总管”,意即可用于蛇咬伤。

我用虎杖的体会约有以下几个方面,兹分述之:

1.用于肺炎

虎杖性味苦平(《中药大辞典》),或谓苦寒(叶显纯《中药学》),或谓甘苦辛(《医林篡要》)。用于各型肺炎,都是较理想的一味药:正因为微辛,可以透邪外出;苦寒则能清热利湿,但不甚苦,而不致败胃伤中;既入气分,又可入血分,兼有清气凉血活血之长;既能利小便,又可以通腑,具疏通之性,导湿热痰火下趋。如此,则对外邪与痰、热、瘀,皆可绾照,一药而兼数长,皆深合肺炎病理者也。近30年来,重庆、上海、北京的肺炎方都采用虎杖,唯其配伍稍有不同,重庆方用虎杖配败酱草、鱼腥草、威灵仙;上海一方用虎杖配鸭跖草、鱼腥草、金荞麦根、白花蛇舌草,二方配半枝莲、百部、金荞麦根、鸭跖草,三方配白毛夏枯草、蒲公英、半枝莲、金荞麦根。北京一方配蒲公英、半枝莲、败酱草。读最近上海颜德馨老前辈寄给我的《疑难病诊治秘笈》,其自拟之“肺炎汤”即上海二方加鱼腥草,其用药的思路大致是用半枝莲、鸭跖草、金荞麦(即开金锁)、鱼腥草清热解毒,虎杖通腑泻热,活血化痰;百部降气止咳。颜老还谓:初起恶寒无汗者,加羌活发汗退热;高热便秘者,加生大黄通便泻热;咳喘甚者,加葶苈子泻肺热痰水。邓铁涛老前辈此次治疗非典,亦重用虎杖,取义或在用虎杖活血利水,以改变肺间质水肿,防止肺纤维化的发生。在既往文献中,也有单用虎杖干品500g,加水5000ml煎至1000ml,1日3次,每次100ml,用后体温在24小时内退至正常,胸透肺部炎症亦吸收,疗程平均9天的报道。

现代药理研究,虎杖对多种细菌、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都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咳、平喘、化痰、缓泻通便、利尿的作用。根据文献记载和个人使用体会,我先前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肺炎之我见》中提出虎杖是肺炎中期较理想的用药的观点,谨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2.用于痛风

西医的痛风是人体代谢紊乱而致的多以单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疾病。以其发病多在下肢膝关节以下,发病时疼痛如刀割,又多在夜间发作,局部红肿灼热,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数,因此在辨证上多为湿热瘀浊。痛风虽然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围,但照一般风寒湿热治之

多乏效。吾师朱良春先生,本着他一贯的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精神,将西医的“痛风”命名为“浊瘀痹”,以泄化浊瘀、蠲痹通络为法,重用土茯苓(常用量60g)、虎杖、葎草、萆薢、苡仁、威灵仙(常用量各30g),配合泽兰、泽泻、秦艽、桃仁、赤芍、地龙、苍术、黄柏、牛膝,每收捷效,痛缓后再酌加补肾药如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收功。

1997年春,我曾陪同朱老前往无锡诊病,来诊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痛风病人,且多为复诊者,反映甚佳,近年我在北京用朱老法治痛风亦多验。虎杖既能调整胃肠,通过大小便排出潴留于关节间的代谢废物,又有清热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本草拾遗》谓其“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滇南本草》谓其“攻诸肿毒……利小便、走经络”,故应视为痛风性关节病不可或缺之品。

3.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因其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流变细、尿频、夜尿多,故多纳入中医学“淋证”范围,但如用一般利尿通淋药多不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泌尿系感染药也不大见效,或暂时有效而屡发,患者医者都颇以为苦。

我的同学周安方对此病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此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肝实”,颇能扼其要。对于淋属肾虚,古籍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说:“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肝实,则概括了下焦湿热、气滞、血瘀三个方面。以此,我在用药上多选制首乌、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生熟地、淫羊藿、续断、牛膝;湿热首选虎杖(用量24~23g),次则海金砂、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苡仁、萆薢、石苇;气滞(会阴部胀坠)用枳壳、柴胡、乌药、木香;血瘀(前列腺增生抚之局部肥大或坚硬)用桃仁、山甲珠、琥珀、丹参、皂角刺、当归须、赤芍、益母草、泽兰;血尿加鲜白茅根、鲜车前草、小蓟、蒲黄、滑石、大黄、葎草。虎杖既能清热利湿,又能活血化瘀,不可或缺。

虎杖亦多用于诸淋。宋人许叔微《本事方》曾载:用虎杖煎汤,调麝香、乳香少许,治砂石淋甚效。一人之妻患此,每尿时痛楚不可忍,小便下砂石,在溺器中剥剥有声,百治无效,用此方“一夕而愈,目所见也”。前述叶天士医案中所说的古方“虎杖散”,通淋通瘀,可能是用《集验方》(单用虎杖6g为末米饮下),也可能就是许学士此方。此二方之外,叶氏之前古籍中用虎杖者尚不多见。

4.用于代谢紊乱

虎杖有调整胃肠、通利二便的功用,因此我常用它来治疗血糖、血尿酸、血脂、胆固醇高以及单纯性肥胖、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病等,对于调整机体代谢紊乱,有较好的疗效。

如老友雷兆祥,63岁,体重158斤(身高1.72m),腹大,脂肪肝重度,血脂、胆固醇均高于正常(数字不详),客居广东,常生气。遥寄一方,燥湿运脾,佐以疏肝:虎杖30g,泽泻30g,干荷叶30g,苍术、白术各15g,法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5g,陈皮10g,冬瓜皮30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另明矾,每天吞米粒大一粒。服药26付,药后大便先是1日3次,渐减至2次、1次,无任何不适。再度索方,停明矾,原方加赤芍、川楝子、苡仁、丹皮、薄荷、青皮、车前草。15付药后颇适,体重由158斤减至128斤,检查胆固醇、血脂已恢复正常,脂肪肝亦消失矣,遂停药。2002年我返川后曾多次相见,

至今犹坚持运动,已戒烟,酒也少喝,每餐八分饱,精神体力均佳,惟体重略有回升耳。

最近在三芝堂治徐某(门诊号215号),女,51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查空腹血糖7mmol/L,餐后9mmol/L,甘油三酯3.4 mmol/L,血尿酸500 mmol/L以上,血压亦偏高,诊脉弦滑,舌淡,苔腻,拟健脾运脂,用首乌、泽泻、干荷叶、冬瓜皮、苍术、厚朴、山楂、丹参、桑寄生、陈皮、法半夏、草决明、苡仁、鸡内金、萆薢,14付后加入虎杖、焦三仙。1月后,空腹血糖降至5.6,餐后7.8,血脂1.6,血尿酸正常,血压亦正常。

5.用于黄疸

虎杖有清热活血、利胆退黄之功,常用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疾患而有黄疸属湿热瘀结者,颇为合拍。

1975年,我在荷兰工作时,侨领董仕敏之妻妹,因胆囊结石在莱顿大学医学院手术,术后第三天,高热,恶心呕吐,腹胀如鼓,手不可近,目黄身黄,便闭,尿黄如浓茶。急请我出诊,荷兰医生坦承手术不成功,以致胆汁溢入腹腔而成胆汁性腹膜炎,除用抗生素外,又在下腹部打孔,用生理盐水冲洗,冲出物呈墨绿色苔藓状。诊其脉,滑数有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证属里热实证,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5g,姜半夏12g,枳实15g,厚朴10g,茵陈30g,虎杖30g,栀子15g,赤、白芍各15g,藿香15g,银花15g,大黄12g。服药后的第3天,高热顿挫,腹胀明显好转,大便日3~4次,黄疸消退大半,易方调理,不到半月即获愈。出院后腰尚不能伸直,头发脱落一半。此我在国外工作时所遇到的最重的病例,事过多年,犹历历在目。事后荷兰医生对病情迅速缓解颇感惊讶,并表示在莱顿大学急腹症用中药还是第一次。

虎杖用于胆石症的病例颇多,兹举一例:

李某,女,55岁,航天部五所。1997年6月13日来诊,患胆囊结石,有数枚,最大者0.8公分,右上腹、右肩胀痛不适,脉沉弦,苔微腻,大便干结。我用金钱草配虎杖、木香、柴胡、山楂、丹参、郁金、鸡内金、草决明、枳壳、威灵仙、赤白芍、香附,断续服药3个月,年底复查结石之大者已消失,但仍有泥沙状细小结石,且时有轻微疼痛,坚持再用10余剂,其痛如失,再检查小结石已不复见。

6.用于痤疮

有见于胸背及臀部者。其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我常用虎杖、白花蛇舌草为主药,配以银花、野菊花、丹参、黄芩、连翘、紫花地丁、白芷、赤芍、牡蛎、天花粉、僵蚕、生甘草。14付为一疗程,可连用1~3个疗程。轻者只用虎杖20g、白花蛇舌草30g。开水泡后代茶,大都可在1~2个疗程内显效,惟囊肿性、硬结性或形成窦道、瘢痕者需要更长时间治疗,同时还须配合外治法。

营养知识

虎杖知识介绍: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虎杖为多年生灌木状草本,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分株繁殖第2年采收,种子繁殖需3年后采收;春、秋季将根茎及根挖出,除去须根,洗净,晒干,鲜根可随采随用。

虎杖根茎呈圆柱形小段。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根茎有节,节间长2至3厘米。质坚韧不易折断,折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木部占大部分,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根茎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气微,味微苦、涩。

以粗壮、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虎杖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虎杖适合人群:孕妇禁服。

虎杖食疗作用:

虎杖味苦酸、性平,归肝、胆经;

入血行散;具有活血散瘀,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虎杖做法指导:

1. 妇女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单用煎服;或与当归、川芎等配伍。

2. 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者,可与乌头、羌活、防风等配伍。

3. 疮痈肿毒初起未溃者,可单用鲜品捣敷,或与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其清热解毒之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