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站地网系统设计及地阻测量方法

基站地网系统设计及地阻测量方法

基站地网系统设计及地阻测量方法

摘要:电信行业通常将5 欧姆作为接地和铁塔的电阻值标准,并且从成本上和物理上尽可能追求最低的接地电阻。本文通过对地网系统的原理分析,介绍了几种地网系统的设计和地阻测量方法,加强地网设计的经济性,提高地网及整个接地系统对通信基站的保护的长期有效性。

关键词:地网电阻系数测量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2)01-0042-01

1、引言

接地技术最初是为了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pe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电子通信领域,大量设备之间信号的互连要求各设备都要有一个基准‘地’作为信号的参考地,避免信号之间的互扰等电磁兼容问题。良好的接地系统不仅要保证人员的安全而且要保护工厂和设备的安全,还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降低雷电或故障电流的破坏的可能性。由大地与接地电极构成的地网子系统是防雷接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接地电极

2.1 接地电极及电阻

接地电极由接地线、接地电极和导线和接地极之间的连接或焊接三个基本部件组成。接地电极的电阻存在于三个地方:

(1)接地电极本身以及与之相连部分的电阻:接地电极以及与之相连部分的电阻一般都非常低,接地棒由高传导性/低电阻材料制成,例如铜或包铜。

(2)电极和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如果接地电极上没有油漆或油脂等,并且接地电极和土壤紧密接触,那么这部分电阻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局测试规定)

(3)电极周围大地的电阻:地极由相同厚度的同心壳层组成的土壤包围着。距离地极最近的这些壳层占据的区域很小却形成最大程度的电阻。越靠外的壳层占据的区域越大,但形成的电阻越小。最终到达某点时,其它的壳壳层对该电阻产生的影响就非常微弱。

2.2 影响接地电极的电阻的四个因素

2.2.1 接地电极的长度/深度

把接地电极插入地下更深是降低电阻的最有效方式。因为大地是分层的,电阻系数会随着层以及层的深度变化面变化。土壤在电阻系数不是固定的,而是很难预测的。除此之外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当安装接地极时,要确保它在冰冻以下,因此对地电阻不会随着周围土壤的冻结而急剧增加。

总体来说,把地极插入下的深度增加一倍,则会降低40%的电阻。可能有时候会出现不能把接地钉再往深处埋插的情况,比如当遇到石头、花岗岩等时。这种情况下,可以以选择其它的方法,例如在

接地电极上围上水泥就是可行的选择。

2.2.2 接地电极的直径

增大接地电极的直径仅会很小程度的降低电阻。例如如果把接地电极的直径加倍,电阻最大只能降低10%

2.2.3 接地电极的数量

降低接地电阻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多个接地电极。这种方法是把多个接地电极插入地下,且并联在一起来降低电阻。每一个地极都有自己的影响范围,为了能使其它的接地电极发挥作用,与其它接地电极的间距应该至少是电极插入地下的深度。如果接地电极之间没有适当的间距,接地电极的影响范围就会相互交叉,而使降低电阻的作用非常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通常接地电极之间的间距是电极长度的1.5~2.5倍为宜。

3、地网系统设计和地阻测量的方法

3.1 土壤的电阻系数

为什么要测量土壤的电阻系数?在选择通信基站时,测量土壤电阻系数是为了找一个电阻最低的点。一旦选定地点,测量土壤的电阻系数就能够提供设计和建造能够满足接地要求的地基所必需的信息。

影响土壤的电阻系数的因素包括土壤的成分。土壤很少是同质的,土壤的电阻系数会随着地理或深度不同而变化。影响土壤电阻系数的第二个因是潮湿度或土地中的含水量。潮湿度会发生季节性地变化,并随着底层土壤的特性和常年地下水位的深度而不同。当潮湿

通信基站施工方案

通信基站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组织技术交底。材料供应部门,提出外加工定货单,并提出工料分析和进行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 二、施工测量 本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为此,特设施工测量专业人员,整个工程由开始的坐标、标高、各层的轴线测量,均由测量专业人员负责。为测量人员配备J2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仪器使用前,应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楼面标高,立好皮数杆,按皮数杆控制线砌砖。当砌完一步架高而未搭设脚手架前,开始作+50的找平测量。 沉降观测 (1)为及时了解沉降变形情况,要求必须作沉降观测,水准基点选取4个,保证其稳定可靠。在建筑物外围,按照规范、规定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用角铁与构造柱钢筋焊接,伸出墙外5cm,并做好保护措施。 (2)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以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稳定为止。 (3)沉降观测应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仪器、钢尺、定水淮点、定方法及路线。

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基础工程 本工程基础为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前必须按规范进行现场查勘,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与地质勘查报告不符时,应与建设单位、设计院商定处理方案。 (1)土方开挖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基槽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及时排出坑内积水。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土体边坡、围墙、周围建筑及其公用设施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土方为主,挖土应自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修整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当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验收部门,对其进行隐蔽验收工作,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独立柱基础砼的浇筑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要过称。 ①基础砼浇筑前,应先进行验槽;并且槽坑内的冻土、浮土、积水、杂物应清除干净。 ②砼均采用商品砼;浇筑时振捣器采用插入振捣密实;最后,表面用大平板振动器补振动器振捣密实,并用木盒抹平搓毛。

机房独立地网浅析

机房独立地网浅析 前言 地网作为机房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接地网作为隐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计算机机房独立地网因其在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性建设、维护困难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受到重视。另外,在设计及施工时也不易控制,这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因此,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如何降低接地工程造价,从设计的角度分析本项目机房独立地网设计中的有关事项。 1、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中对接地电阻值有具体的规定,一般不大于1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装置要求做到规定的接地电阻在技术经济上极不合理时,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允许达到4Ω,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普通机房中,接地电阻值小于1Ω即认为合格,大于1Ω就是不合格,这是不合理的。 接地的实质是控制机房发生高电位接地时,机房地电位的升高。因为接地主要是为了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起作用的是电位而不是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地网合格的一个重要参数,但不是唯一的参数。 2、接地装置的设计 2.1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是工程接地设计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受到测量设备、方法等条件的限制,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往往不够准确。我省地质结构复杂多为不均匀地质结构。现在的实测,往往只取3~4个测点,为提高测量精度,设计采用《设计手册》中提供的计算平均电阻率的方法,使设计误差值减小。 2.2 地网布置根据地网接地电阻的估算公式:R≈0.5ρ/S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S—接地网面积(m2)R—地网接地电阻(Ω),地网面积一旦确定,其接地电阻也就基本已定,因此,在地网布置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全部可利用面积,如果地网面积不增加,其接地电阻是很难减小的。 2.3 垂直接地极的作用。在机房独立地网中,一般采用水平接地线为主,带有垂直接地极的复合型地网。根据R=0.5ρ/S可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垂直接地极的关系不大。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面积为30×30m2—100×100m2的水平地网中附加长2.5m, 40mm的垂直接地极若干,其接地电阻仅下降2.8~8%。但是,垂直接地极对冲击散流作用较好, 因此,在独立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的引下线处应敷设垂直接地极,以加强集中接地和散泄雷电流。通过计算,接地网的设计全部由水平接地体构成,只在避雷针,避雷器附近敷设少量垂直地极,实际运行证明效果是较好的。 2.4 地网均压网的设计根据设计规程规定,当包括地网外围4根接地线在内的均压带总根数在18根以下时,宜采用长孔接地网。考虑均压线间屏蔽作用,均压线总根数一般为8~12根左右,故根据规程规定,一般采用长孔方式布置,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4.1 方孔地网纵、横向均压带相互交错,因此地网的分流效果优于长孔地网,均压效果比长孔地网好且可靠性高。 2.4.2 长孔地网均压线与主网连接薄弱,均压线距离较长,沿均压线电压降

浅析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与维护

浅析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与维护 发表时间:2016-08-01T15:19:01.9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彭健 [导读]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也日新月异,我们越来越重视通信的重要性。 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0627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也日新月异,我们越来越重视通信的重要性。社会对通信与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带动了移动通信市场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批量通信基站的建设,文章对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维护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为其加以完善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维护;优化 1 基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目前,对于通信基站建设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通信基站的建设不仅仅是通信网络部署的重要环节,同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也有着重要的联系。目前移动通信行业正向着4G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并且通信网络主要是利用同频复用的自干扰系统,这导致了在进行4G 移动通信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在不同频率之间与GSM 网络的硬切换。在4G 移动通信中,高性能的无线覆盖网络将会直接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这是保证用户体验移动通信服务的基本。结合网络建设成本等综合因素,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无线网络使用的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这时做好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十分重要。其中主要遵循的原则是:①对于基站选址规划原则。在WCDMA 服务区必须要避免与GSM 网路的频繁切换,并且对于站址的选择也有很大的要求,要选择话务量大的一些重要区域,同时向周围进行不断地扩展。要选择一些业务集中以及数据业务需求大的区域位置,以此来提升容量以及无线覆盖的效率,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但是要避免建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以及雷达附近,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无线通信的质量,使其受到干扰。对于业务负载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合理的设定,尽量做到节约成本,可以考虑与现网中的GSM 选择共同基站地址。②对于基站设备选型原则。首先是选择的基站主设备必须要成熟稳定,能够具备一定的升级功能,并且要能够选择一些接收灵敏度、杂散抑制效果好的基站设备。其次也要选择集成化程度高的基站设备,并且耗能必须要小,噪声也要小。 最后是基站设备必须要要提供灵活多样的站型设备,从而保证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目前国内的基站主设备厂家有华为、中兴、大唐通信等已具备成熟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 2 移动通信基站的故障处理 移动通信基站的故障分为很多种,一般的故障基本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类:基站硬件故障、基站软件故障、交流引入故障、直流故障、蓄电池故障、空调故障、基站传输排障、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故障等。不同故障点的故障处理方式不一样,考虑的角度也不同,对于基站的故障处理要切合基站特点,有根据地进行。针对上述的几类故障,采取的处理方式主要有:(1)当基站出现断站故障时,要结合实际,考虑电源、传输、温度等一些常见的断站原因,有目的地进行断站故障原因判断,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2)当传输中断引起断站时,首先要仔细分析故障原因,不能盲目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而是结合故障原因具体分析,检查线路、供电和光路与故障传输线路相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3)温度异常导致断站时,要及时地检查机房空调,因为它与温度是有直接关系的。对温度的设置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环境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控制。一般在监控机柜下方都会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出安全范围时,为其进行自动保护。对温度异常的处理要结合环境进行升温和保温措施,尽可能地保持基站温度适宜。(4)基站告警时,首先要与BSC联系确定告警类别以及告警代码。然后具体分析故障原因,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避免超时增加故障损失。最后,在处理故障时,要备好所需备件和工具,提高处理效率。 (5)非基站硬件故障。基站故障并不单指基站的硬件故障,也受BSC 参数的影响。如果参数设置错误,则会影响到发射机正常的工作,从而引发故障。所以在BSC 参数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尽可能正确、迅速地判断故障点和分析故障原因。基站工作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对基站和非基站的管理要具有科学性。 3 移动基站的完善优化 (1)基站天馈线的优化。 在对基站的天馈线进行优化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 ①矫正天馈线的连接错位状况,然后按照要求对天馈线进行一定的矫正从而优化信号传输问题; ②矫正基站的经纬度问题; ③对基站的扇区的方位角和是否错位进行优化; ④对收发天线间距进行优化; ⑤检查基站天线是否被其他建筑物所阻挡; ⑥对天线的高度按照要求进行优化; (2)天线覆盖范围的优化。 在对天线覆盖范围进行优化时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进行: ①调整天线的俯仰角从而对覆盖面积进行优化; ②对天线的周围进行一定的检查,看是否存在有影响其覆盖范围的建筑物存在; ③对基站天线进行加固和垂直极化进行优化; ④对新增天线的安装状况按照要求进行优化;

一设计原则及思路

一设计原则及思路 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配种舍与妊娠舍合用一幢猪舍. 一、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20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提供19.8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猪群存栏:1256头基础母猪:124头其中:空怀9头妊娠90头哺乳25头公猪6头,后备母猪12头,后备公猪2头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 二、生产工艺程序1、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周”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产房4周育仔舍5周中、大猪舍15周种猪9-10周肉猪24周出栏上市配种舍5周妊娠舍11周2、配种妊娠阶段。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6头,保证每周能有5头母猪分娩。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饲养,在待产前转入产房。3、母猪产仔阶段。母猪按预产期进产仔舍产仔,在产仔舍内4周,仔猪平均4周断奶。如果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进行合并,这样不负担哺乳的母猪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4、仔猪培育阶段。断奶后仔猪进入仔猪培育舍培育至9周龄转群,仔猪在育仔舍5周。5、中猪饲养阶段。9周龄仔猪由育仔舍转入到中猪舍饲养7周(16周龄)预计体重可达50公斤左右。6、大猪饲养阶段。将50公斤左右的猪群转入大猪舍饲养至24周龄,体重达90—100公斤出栏上市。一般每周可出栏60头猪左右。三、猪场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在利用充分利用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猪舍布局。猪场生产程序分空怀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仔猪培育;肉猪饲养四个阶段。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和设备。猪舍力求紧凑合理,互不干扰,便于猪群周转,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全进全出,各舍的大小以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猪场除各生产环节的猪舍和设备外,还需外围的配套条件,包括种猪来源、饲料来源,全年约需全价配合饲料700吨,以及供水设施、排污设施、办公、宿舍、交通运输、防疫消毒等生产和附属设施。四、猪舍设计(一)、配种舍妊娠舍(图1、图2)生产线有124头母猪。配种母猪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妊娠母猪在妊娠舍内饲养。配种舍内设配种栏,一个配种栏内养1头公猪,设在4个单体栏之后,共设8个配种栏。配种后的母猪在单体栏饲养,观察4周,确认妊娠后转妊娠舍饲养,对未妊娠或返情的母猪送回到配种栏内接受第二情期配种。对连续两个情期均配不上的母猪建议淘汰处理,用后备母猪增补。单体栏成60厘米夹道,两侧隔栏用直径1寸(33毫米)钢管组成,高90厘米,限制母猪饲养,猪栏前设贯通食槽,后部有40厘米宽的横走向漏缝地板,下有粪沟,便于饲养管理,围栏长2.2-2.5米,每头猪实占面积1.3平方米。共设单体栏32个。设计配种舍长22.5宽8.6m 0.9m走道0.9m走道图1 配种舍平面图1、每个配种栏对应四个母猪单体栏,单体栏内是刚断奶的母猪及配种1—3周的母猪。到配种后第四周,利用妊娠诊断仪诊断母猪是否怀孕,怀孕的母猪转到妊娠母猪舍饲养,没有怀孕的母猪留在配种舍等待下次配种。2、124头母猪猪场至少需要2头试情公猪,每周有6头猪配种。3、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可放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

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 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 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 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土建及地网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完整)

土建及地网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节、总体概述 一、综合说明 工程名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茂名市分公司2011年GSM/WCDMA工程基站土建和地网工程 建设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茂名市分公司 施工单位:广东永达建筑有限公司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茂名市分公司2011年GSM/WCDMA工程基站土建和地网工程,工程主体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层高3.4米,建筑面积66.4平方米。工程内容有:场地平整、基础土方工程、基础钢筋砼工程、主体钢筋砼工程、砖砌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屋面防水隔热工程、防雷地网安装工程。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规范、规程、建筑施工手册及国家信息产业部、广东省颁发的施工规范、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政策法规、建筑工程现场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办法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相关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二)编制原则 1、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可行而又经济实用的原则。认真研读招标文件 等相关资料,严格遵守招标文件对该工程的有关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与顺序,保证各项施工活动紧密衔接,加快施工进程。 2、遵循项目目标管理的原则,对分部工程设定质量目标,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查控制,以每个分项 设定目标的逐项实现来保证整个工程目标的实现。 3、遵守国家信息产业部、广东省、市政府有关环保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降低噪音,严格遵守国家及信息产业部、广东省、市政府有关消防要求,做好消防等安全工作。 (三)技术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检查标准GB50300-2001; 3、建施工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8-2001; 7、建筑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GB、T50328-2001; 8、建筑装修工程质量要收规范GB50210-2001;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50202-2002; 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广州移动基站防雷地网工程

广州移动基站防雷工程 总体方案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日期:2012-9-14

目录 第一章、工程勘察报告 (3) (二)防雷工程勘测报告 (4) 第二章、工程设计方案 (5) 1、设计依据标准及规范: (5) 2、工程施工内容 (5) 3、广州移动基站避雷地网工程 (6) 3.1、施工材料的组织与准备 (6) 3.2、单个基站避雷地网施工计划的组织 (6) 3.3、常规接地系统土石方开挖及接地体的敷设 (7) 3.4、接地体的连接 (8) 3.5、焊点防锈、降阻剂/石墨粉的包敷 (8) 3.6、测量及回填土 (8) 3.7、接地引上点的连接 (9) 3.8、接地电阻测量 (9) 3.9、追加工程 (9) 3.10、竣工验收 (10) 3.11、常规接地系统的材料选择 (10) 3.12、自建高山基站避雷地网系统的布置设计 (10) 3.13、基站避雷地网建设及施工技术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11) 4、组织方案 (14) 1、工程设备配备: (14) 2、施工安全控制 (14) (4)工程图纸 (19) 4.1设计图 (19) 4.2施工图 (19) 4.3竣工图 (19)

第一章、工程勘察报告 (一)防雷工程勘察报告表单编号: 归档编号: 勘测日期:2012年8月8号 项目名称广州移动基站防雷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联系人联系方式 勘测单位 勘测地点 环境条件高山站、平地站、楼层站 天气条件晴 勘测人员 勘测项目1、检测通信铁塔及机房接地电阻情况 2、检测机房内等电位连接情况 3、检测电源、通讯系统感应雷防护情况 4、土壤电阻率测试 检测:校对:

本地传输网优化的规划设计思路

本地传输网优化的规划设计思路 程万品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院) 摘要:本文对本地传输网的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并以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三大要素对本地传输网的优化内容进行探讨,并就部分细节问题具体展开。 关键词:网络、传输、线路 一、引言 运营商近几年通对本地传输网的大力建设,本地传输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但因工程建设周期、设计衔接、建设衔接、建设难度及建设遗留问题等原因,现各运营商的本地传输网在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扩展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2G/3G/4G移动业务及宽带/专线等多业务需求的增长,通过优化使传输网络尽可能达到结构清晰、提高网络利用率、提高网络安全性、提高网络拓展性、节约建设成本等目的。 二、网络现状分析 传输规划设计整体思路就是通过对熟悉网络现状资源、分析传输网存在的问题、拟定传输网发展方向及目标、展开网络优化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地传输网进行分析: 2.1 网络高效性 高效性是网络生产电路的效益,如通道规划安排产出的通路应是高产出、高效率的,使网络的投资成本得到充分的发挥,并降低运营成本。 网络通道利用率偏低的原因:综合业务接入不同传输网,通道大量闲置;老旧设备性能对新业务接入能力的不足,通道利用率低;通道使用缺少整体规划(或由于电路的紧急开通),而造成的电路运行混乱,致使电路调配日益复杂、局端上下电路难度增加、交叉矩阵浪费严重且使用不均衡、电路运行的清晰度低;光缆规划建设及纤芯使用的合理性,限制了设备组网的灵活性,存在大范围纤芯迂回的现象;管理不到位,纤芯使用混乱。 2.2 网络安全性 安全性指保证网络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网络运行的保护、恢复等,设备板件的保护备份等,即应有较强的对网络正常运行的保障和障碍时快速代通和尽量小影响用户的能力; 个别网络结构安全性差,结构合理性需提高;骨干设备尤其是中心局房设备关键板件存在不安全隐患;电路运行负荷分担不均衡,个别设备业务过于集中;同步链路的传送主备用链路规划欠合理,存在过长同步链路,造成同步质量欠佳;光缆线路仍存在大的故障点,如存在关键节点单路由引入、较长链状结构等。 2.3 网络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对网络应有较强的网络管理能力,实现业务电路在传输网络上的端到端调配,保证业务的即时开通、调配,使传输网成为可运营的基础网络。

通信基站施工组织设计

通信基站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xxx有限责任公司xxx分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移动通信基站——基站机房、双平台钢管塔基础、铁塔基础工程设计图情况,建设单位对本工程要求和我公司综合实力进行编制。 一、编制依据 1、xxx有限责任公司xxx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基站——基站机房、双平台钢管塔基础、铁塔基础工程设计图(建施、结施、基础接地图) 2、《砼接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建筑安全技术规程》 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242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0G101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3、其它现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13、我公司现有经济、技术综合实力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通信基站工程 工程位置:xxx全地区设站地 建设单位:xxx责任有限公司xxx分公司 设计单位:xxx市明州建筑设计研究院 双平台钢管塔基础 本基础为45米双平台钢管塔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25,垫层C10。桩身为水下C25砼。单塔基础设4根灌注桩,桩径:800m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433.2KN,单桩抗拔力1233.3KN。因为本工程分布地域广,桩长根据各站址地质情况及设计承载力要求确定桩长,桩伸入持力层1000mm,桩顶超灌长度1500mm。 铁塔现浇钢筋砼浅基础 本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阶梯基础,混凝土标号C20。根据本工程各基站所处位置地质情况不同,基础埋深要根据站址情况和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500KN/m2具体设置,回填土分层夯实,容重大于16KN/m3若地基过于软弱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设桩基础。 机房 结构类型:一层砖混结构;设防烈度:六度;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二级。

新闻网站地设计与实现

摘要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业已经在互联网行业中占越发主导地位。而我们的生活也跟新闻息息相关,每天在线浏览新闻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之一,在网页上浏览新闻不仅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五花八门的奇闻异事,同时也节省了传统的纸质报刊杂志的花销费用。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对当今主流的门户新闻(如:新浪新闻网、搜狐新闻网)进行一番实际的考察与分析,确立构建新闻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模块。 该新闻发布基于B/S模型构建,通过Web浏览器来访问,使新闻浏览更加方便快捷。本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前台界面,用户可以浏览分栏新闻,发表新闻评论,注册普通会员,友情等功能,实现信息化的共享;其二是作为系统管理员后台登陆,对新闻修改编辑,实时发布,添加新闻栏目,管理注册会员等系统维护功能。 明日新闻主要用JSP编辑,SQL Server 2005数据库、Tomcat 网络服务器,并且在Eclipse上编码新闻发布网。 关键字:SQL Server JSP 新闻发布

ABSTRACT Nowa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highly developed, journalism has accounted for mor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Internet industry. And our life is closely linked with news, Read news online every day is one of the habits of our lives. We can know variety of anecdotes without going outside through the Interne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also save the cost of traditional paper-base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We start from actual situations, first, doing some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today's mainstream news portal sites (eg: Sina News, Sohu News). Building a basic functional modules establish news site needs to implement. The building of this news website based on B/S module, we can access through a Web browser, and make the browse of news more convenient. This system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ne is foreground interface, users can scan columnar news, issue news comments, register ordinary members,links and other functions, to achiev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the other is background landing as a system administrator, changing news , real-time release, adding news columns ,registered members of management and other system maintenance functions. This website uses JSP as the mainly development language, database uses SQL Server to manage the data, the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is in the MyEclipse, back-ground server set up by Tomcat, it is a web-based news publishing website. Key Words: SQL Server JSP News publishing website

GSM基站的优化建设(精)

GSM基站的优化建设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规划的大区制,到后来的小区制,直到现在的微蜂窝、微微蜂窝,相对应的天线从早期架设在屋面铁塔上,到后来天线降到屋面上,直到现在要把天线设置在屋面下的外墙侧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对GSM基站站点的优化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才能建设和优化好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 在GSM建设初期,建设基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无线覆盖面,尽可能力移动用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连续覆盖,所以基站数量相对较少,无线网络也相对简单。 随着GSM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GSM基站只有不断地进行扩容与新建,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GSM基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重视对基站的优化。 下面以福州市区GSM基站为例,从3个方面阐述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原因,并提出采取优化的方法。 一、预测模型的影响及其优化 1.预测模型的影响 根据所使用的频率不同,通常有两种不同数学模型预测GSM基站无线覆盖范围。 (1)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 (2)Cost-231-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1800MHz主要采用欧洲电信科学技术研究联合推荐的"Cost-2- 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对众多城市的电波实测中得出的一种小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电波损耗模式。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来预测无线覆盖范围,只是基于理论和测试结果统计的近似计算。由于实际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精确地描述,特别是城区街道中各种密集的、下规则的建筑物反射、绕射及阻挡,给数学模型预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一定精度的预测虽可起到指导网络基站选点及布点的初步设什,但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与实际信号场强值总是存在差别。 2.采取的优化方法 (1)福州市区GSM基站电波传播的环境福州市区内的地理环境是: 有山(于山、乌山等)、有湖(西湖公园、左海公园等)、有江(闽江等),还有参差不齐的高校大厦。福州市区现有GSM900MHz基站198个,GSM1800MHz基站也有70个左右(截至1999年底)。这些基站遍布在全市各主要商业区、住宅小区、行政办公大楼、学校以及邮电局(楼)等场所,基站与

地网最新规范

移动通信无线基站接地系统 建设工程验收规范 V1.0 (试行稿) 1 总则 1.0.1 为保证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与正常工作,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统一GMCC 移动基站接地系统施工、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对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建设提出要求,同时也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改建、扩建及相关通信系统的防雷及接地整改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日常维护工作的技术要求和依据。 1.0.3 在基站接地建设中,应积极采取有理论依据、经反复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1.0.4 本规范与国家规范、部颁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规范、部颁标准、规范为准;本规范解释权在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2名词术语 2.0.1 地接地系统中所指的地,一般是指大地,具有导电的特性,能有效地泄放电流,一般可作为参考零电位。 2.0.2 接地体为使电流流入而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2.0.3 环行接地体 围绕基站机房四周,按规定深度埋设于地下的封闭环行接地体(含垂直接地体)2.0.4 接地系统 接地线、接地汇集线(排)、接地引入线、接地体(网)的总称。 2.0.5 接地网 由基站基础中的钢筋网、围绕基站的环行接地体以及由地下其它导电材料所共同连接而成的接地体的总称。 2.0.6 接地汇集线引出机房、电力室等各种接地线的公共接地母线。 2.0.7 接地线通信设备与接地汇集线(地网)之间的连接线。

2.0.8 工作地 直流电源相对于大地为0V 的连接电路,它是直流电源利用大地构成回路的电路部分。工作地一般通过地线总汇流排下地。 2.0.9 保护地设备外壳及其连接到接地汇集总线(排)的保护地线、交流电源系统中的地线、电源和信号避雷器的地线等统称为保护地。 2.0.10 地电位升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所引起大地电位的升高称为地电位升,会危害设备对地的绝缘。 2.0.11 接地体有效长度接地体有效的最大长度,即比这一长度更长的接地体超出有效长度部分视为无1/2 效,有效长度取决于土壤电阻率。l e = 2 p (l e为有效长度,为接地体埋设区域的土壤电阻率)。 3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 3.0.1 根据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范要求,移动通信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应在5Q以内;部分地处高山周边土壤电阻率大于3500Q m的基站,接地建设确有难度时,接地电阻可以适当放宽到10欧姆以下;基站地网应符合联合接地及等电位原理,其使用期应达到10年。 3.0.2 本规范要求的工频接地电阻为指定的仪表测量值,除规范规定的指定条件下的估算结果外,不接受以其它形式的估算或换算结果。 4地网设计原则与思路 4.0.1 基站选址时宜考虑基站地网建设的实际难度。地网设计中,应在综合考虑基站位置、地质气候条件、周边环境、占地赔偿等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4.0.2 基站地网是复杂的联合接地体,在设计时,应选择土壤电阻率均匀且方便人工作业的范围;对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基站,应给予一定的设计裕量;设计方案应具有应对不可预见因素的调整空间,以便快速地完成设计变更和施工。 4.0.3 移动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基站地网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基础(含地桩)、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其它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楼内时,其地网可共用机房地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 1工程分部分项实施流程 1.1移动通信机房用电报装 按照当地的用电报装程序,向当地电业主管部门进行报装,并接受当地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1.2架空线路铺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施工测量→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电杆组立和绝缘子安装→拉线安装→导线架设→接户线和进户线安装→检查验收 1.3管道线路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铺设PVC管或钢管→管道固定→穿电缆线→管口封堵→检查验收 1.4直埋电缆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按照线路的路径划线→挖电缆沟→敷设套管→绝缘测试→套管内敷设电缆→混凝土包封(如需要)→绝缘测试→回填夯实→检查验收 1.5变压器安装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基础施工→变压器就位找正→变压器固定→检查验收 2.施工方法及难点、重点技术措施 2.1架空线路敷设 2.1.1线路路径选择 1)应根据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2)路径短、交叉、跨越、转角少、靠近道路、方便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 3)应尽量避开易受洪水、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房屋等地方立杆和地埋电缆。 2.1.2架空线路铺设 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现象。λ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地宽度不应超过 0.1mm,预应力应无纵横向裂缝。λ 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 1/1000。λ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不小于1.5m。λ 2)电杆须无裂纹、损伤,档距一般≤50米,架空电缆建议30米。 3) 跨越道路时,离地面距离>6米,离山坡、斜坡距离>4米,离高压线时距离>5米,其他线路距离>1米。

地网工程方案

地网工程方案 一、参照标准及技术要求 1.1 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2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3 GB 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1.4 GB50169-1992 《接地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1.5 IEC/TS61312-2:1999 《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 1.6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1.7 DL/T 5161.6-2002 《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本案采取独立接地系统,接地电阻:R<1Ω;符合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及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的规定,同时符合相关产品的接地要求. 二、现场勘测 现场勘测是做设计方案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还应包括地形地质的勘察,现场占地测量和土壤电阻率测量,其中土壤电阻率测量最重要。 1、测量意义: 土壤电阻率是影响接地电阻最重要的参数,准确分析土壤、测量土壤电阻率是接地系统设计的最关键步骤,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接地电阻能否达标、接地系统寿命以及接地系统的成本,本方案拟定土壤电阻率ρ=100Ω·m。 2、影响因素: 土壤电阻率主要和土壤的类型、疏密、温度及水份四个因素有关,前两因素取决于现场地质结构,后两因素随季节、气候变化,因此测量结果要考虑温度和水份的影响。 三、接地设计 (1)接地系统降阻方案如下: 1、在指定地网建设区域内共埋设4套铜包钢接地棒和10条规格为5*50*50*2500 1

2 热镀锌角钢接地极,铜包钢接地棒和热镀锌角钢接地极相邻放置,间距为5米。 2、铜包钢接地棒及热镀锌角钢接地极由4*40热镀锌扁钢组成环形连通。 3、将接地系统用50mm 2多股软铜线引入到室内,并安装汇流铜排。 4、接地系统平面示意图:(见附件) 5、地网安装大样图(见附件) (2)接地有关计算 1、综合考虑每套角钢接地极的降阻作用,其接地电阻为: 其中:k 为对土壤电阻率的调节系数, k 取值为1。 ρ为场地的土壤电阻率,ρ=100 Ωm l 为接地体的长度, l =2.5m d 为接地体等效直径, d =0.0336m 计算得到:R1=36.3 Ω n 根 角钢接地极并联的接地总的接地电阻为: 其中 η为接地系统并联时的并联系数,η取 1;式中n=10。 计算得到:Rn=3.63Ω 2、考虑水平接地极的降阻作用,其接地电阻为: ρ为场地的土壤电阻率, ρ=100 Ω.m l 为水平接地极的长度, l =95 m d 为水平接地极的直径, d =0.01 m h 为水平接地极的深度 h=0.8m A 为水平接地体分布形状系数,A =0 R 1= k ρ2πl ln 4l d R n =η R 1 n R 2=ρ2πl (ln l 2 hd +A )

变电站地网工程设计方案模版

二、接地电阻降阻方法 为了达到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之目的,首先需要从理论上研究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由公式R= P£/C可以看出,降低接地电阻有以下两种途径,?是增人接地体几何尺寸,以增人接地体的电容C;二是改善地质电学性质,减小地的电阻率P和介电系数 接地网是在接地系统的基础,由接地环(网)、接地极(体)和引下线组成,以往常有种谋解,把接地环作为接地的主体,很少使用接地体,在接地妥求不高或地质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接地环也能够起到接地的作用,但是通常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行的,接地环可以起到辅助接地地作用,主导作用是用接地体来完成的。决定接地电阻人小的因素很多,下而先来分析?下计算传统地网接地电阻的公式(仅以接地环接地时)。 式中: P (Q.m) -?土壤电阻率: d(m)----- 钢材等效直径; S (m2)------ 地网面积: H(m)----- 埋设深度: L(m)------ 接地极长度(m): A ----------- 形状系数。 式(1)衣明,传统的接地力式在土壤电阻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妥想达到设计要求的电阻必须有足够的接地而积,要降低接地电阻只有扩人接地而积,每扩人4倍的接地面积,接地电阻会降低?倍。 式(2〉、(3)衣明,在上述的接地网中,要降低接地电阻的另?个方法是加大接地材料的尺寸,但是耗材太大而且效果并不理想。以下降低接地电阻的-些常用的合理的方法。 、增大接地网面积1. 由上而接地电阻的物理概念,人地电阻率P和介电系数£不容易改变,而接地电阻R与接地网电容C成反比:从理论上分析,接地网电容C主要由它的面积尺寸决定,与而积成正比,所以接地网而积与接地电阻成反比。减小接地网接地电阻,增人接地网面积是可行途径。?个有多根水平接地体组成的接地网可以近似地看成?块孤立的平板,借用平板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当平板面积增大一倍时,接地电阻减小29.3%。 2、增加垂直接地体 依据电容概念,增加垂直接地体可以增人接地网电容。当增加的垂宜接地体长度和接地网长、宽尺寸可比拟时,接地网由原来的近似于平板接地体趋近于?个半球接地体,电容会有较人增加,接地电阻会有较大减小。由埋深为零半径为r的圆盘和半径为r的半球电容之比4 er/ 2 n er 可得,接地电阻将减小3 6%。但是对于人型接地网,其电容主要是由它的面积尺寸决定,附加于接地网上有限长度(2?3 m)的垂直接地体,不足以改变决定电容人小的几何尺寸,因而电容增加不大,亦接地电阻减小不多。所以人型接地网不应加以增加垂直接地体作为减小接地电阻的主要方法,垂直接地体仅作为加强集中接地散泄雷电流之用。唯-有效的途径是釆用深井接地。 3、人工改善地电阻率 在高电阻率地区采用人工改善地电阻率的方法,对减小接地电阻具有?定效果。例如,对于?个半径为r的半圆球接地体而言,其接地电阻的50%集中在自接地体农而至距球心2 r的半圆球内, 如果将r至2 r间的土壤电阻率降低,可使接地电阻大大减小。 设原地电阻率为P 2,将r至2 I?范圉内的电阻率为q 2的土壤用低电阻率的材料P 1置换,则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