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2-长江大学-22-刘建-石油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12-长江大学-22-刘建-石油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12-长江大学-22-刘建-石油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12-长江大学-22-刘建-石油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1.提出并实施了“1+2+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两创”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加强一年级基础教学,注重高年级的专业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突出强调“高素质、强能力”。

2.提出了“一吸引、二锻练、三提高”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课程认识实习(实验)—野外地质综合实习—油田地下地质实习、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信息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地质填图系统、地质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服务于多学科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

3.通过配备优秀师资、实行导师制、动态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多种方式的考试,探索有利于优秀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按照“加强基础,提高能力,培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探索适合我校“石油基地班”等特色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并实施了“1+2+1”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一年级基础教学,注重高年级的专业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因材施教,突出强调“高素质、强能力”。

(2)形成了有利于“两创”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实践、第二课堂教学三个模块和基础型、研究型、拓展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设前沿性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3)提出“一吸引、二锻练、三提高”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课程认识实习(实验)—野外地质综合实习—油田地下地质实习、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校内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野外露头与油田地下地质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探索有利于优秀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措施。通过配备优秀师资、实行导师制、动态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推行多种方式考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95%以上,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多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2009~2012级基地班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和校级竞赛获各级别奖励69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9篇。资工(基)10902班周彦辰等在2012年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在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资工(基)10902班姚婷婷等获得野外地质竞赛三等奖;资工(基)10901班裴羽等在2012年第二届“博德世达杯”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论坛上荣获一等奖;在201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资工(基)11102班林志鹏、资工(基)11101班陈乐等在九台市上河湾镇李家窑村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及碎屑岩的剖面中首次发现了新化石,荣获了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特别鼓励奖。2009~2012级基地班毕业率达100%。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研究成果对提高“石油基地班”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基地班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及就业率较其他班级大幅提高。改革成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对于探索适合我校“石油基地班”、卓越计划、英才计划以及产业班等特色班,乃至国内同类专业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多所高校认为我校“石油基地班”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具有借鉴和推广作用。

“石油基地班”的培养质量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问卷调查表明:基地班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很好的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油田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的精神和品质。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研究所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利用科研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评价方式;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展望 为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目标。科研创新平台从广义讲,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对科研经费投入的背景下,哈兽研利用科研创新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研究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承接和创新成果实现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兽研作为兽医学科的“国家队”,从战略高度、体制层面统筹布局,促使资源合理建设和布局,实施并建设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已向国际、国内不断展示和增强哈兽研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哈兽研实现转型升级,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 1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教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案

教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项目建设草案

一、项目背景 1、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学院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及高校,科研力量下沉,科研成果社会转化项目浪潮兴起,相关政策环境松绑,科技工作者可社会兼职。 3、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出台政策,鼓励体制内创业,新型创新创业模式不断涌现,教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多样。 4、职业院校教科研成果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市场;教科研成果资源丰富,但缺乏市场运营经验和能力。 5、全国企事业单位及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教科研成果转化是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二、项目概述 xx教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致力于服务国家和本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靠学院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资源,以市场化运营手端,从学院政策环境、项目运营机制等方面,推进学院教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化,最终打造成一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教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三、项目优势及目标用户 优势:资源丰富、政策支持、轻资产运营、起点较高 用户:科研工作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 四、项目运营模式分析 1、学院制度环境建设: 教科研转化网站,城院子公司网站 (学院校产组织管理办法) 成立学院教科研转化委员会对接子公司运营管理及内部协调,委员会主要工作是促进教科研成果的创造、申报和梳理工作。子公司负责市场运营。 学院科研成果专利申报,全部签订代运营协议,由子公司统一运作,对其收益划定股份占比,学院与市场分利;(推出学院教科研奖励办法) 专利打包招标,一是子公司运营,二是打包对外招标校企合作,三是内部孵化,面向职工停薪留职。(学院教职工创新创业奖励办法) 根据市场需求,反向推进教科研成果开发,三方合作形式分利 2、子公司内部管理结构: 小组制,不同小组根据专利目录,自由竞争 召开专利代运营招标会,面向专利持有者公开竞争。

沉积学期末总结(长江大学)

沉积学复习 基本概念: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别着重研究沉积(物)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以及沉积物及岩石的形成作用、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的学科。 沉积学:沉积学是沉积岩岩石学中的沉积作用部分发展、演化而来的,并形成了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它解释了沉积地层的垂向和横向的关系,从多方面探讨沉积地层中构成地质记录的特征,作用成因分析,并使之上升为理论。 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表明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总和。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相标志:指反应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相序递变规律:是指沉积相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有序性或相序递变。主要是: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没有间隔。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沉积体系:是与某些现象的或推测的环境和沉积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三度空间岩相组合。(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基本原理: 沉积相(见P241)和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1)沉积相的概念: 2)沉积环境的概念: 3)岩相的概念: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 相互关系:关于沉积相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岩相是它们的产物;第二种观点是指疼的岩石组合就是岩相,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岩相,沉积环境是其基础;第三种观点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组合,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包含沉积环境和岩相。 相模式的作用:(见P242)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 一、名词解释 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 二、问答题 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 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 二、问答题 1. 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3. 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主要物性特征。 4.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碳酸盐岩储集层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物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 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别。 6. 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一、名词解释 油气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刺穿圈闭、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闭合高度、油气藏高度、流体势; 二、问答题 1. 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2. 简述圈闭、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主要类型。 3. 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4. 断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5. 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6. 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7.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8. 试述古潜山油气藏与基岩油气藏的异同点。 9. 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名词解释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答案答案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沉积岩石学(B卷) 任课教师:何幼斌、李维锋授课班级:资工10501~10506班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①粘土岩,②砂岩,③碳酸盐岩。 2、①2,②0.125mm。 3、①颗粒、②泥、③胶结物、④晶粒、⑤生物格架。 4、①海绿石、②鲕绿泥石、③磷灰石。 5、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临滨)。 6、①远离海岸的X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沉积相: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一种观点是特定的岩石组 合即岩相,一种观点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后,到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 作用。 3、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 或“矿物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的一种类型,其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 5、胶结物—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6、硅岩—主要指自生二氧化硅含量达70~80%的沉积岩,不包括主要由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 7、相标志—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 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8、狭盐性生物—耐盐度有限的生物。 9、陆缘海—即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或大洋边缘的、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每英里2~10英尺)、范围较小的(宽度一般100~300英里)、深度较大的(水深可达200~350m)的浅海。 10、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清水是碳酸盐沉积作用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形态不同:流水波痕不对称、峰谷均圆滑,浪成波痕对称、峰尖谷圆;成因不同:流水与 波浪。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碎屑岩是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粘土岩是以粘土矿物为主 (含量>50%)的沉积岩。因粘土矿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因此,粘土岩是碎屑岩中 的一种类型。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河流沉积,砂泥岩沉积,下粗上细正粒序层序; 不同点:曲流河沉积边滩发育,二元结构发育;辫状河沉积心滩沉积发育,二元结构顶层 沉积不发育。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是深水 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沿斜坡向下运动。可出现于半深海-深海环境,也可出现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等深流是深水牵引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5~20cm/s),主要出现在陆隆区。二者均出现于深水环境中,但运动方向不同。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 1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620-地质学综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地质学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质学综合考试涵盖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古生物地史学基本原理、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等范围。要求考生在较系统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地质 90分 综合地质 6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2)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3)简答与论述题 70分 (4)综合分析题 3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普通地质 1、地球概说

①宇宙及太阳系基本概况; ②地球的形貌特征; ③地球的物理性质; ④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及划分依据 2、地壳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地壳的结构和类型; ③地壳重力均衡; 3、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①地质作用概述; ②地质年代; ②-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②-2同位素年龄测定 ②-3地质年代表 ③地层单位; ③-1 岩石地层单位 ③-2 年代地层单位 ③-3 地层单位间关系 4、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基本概念; 5、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与原理 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①-1构造作用的主要方式 ①-2构造作用的证据 ①-3地质构造(产状、褶皱、断裂) ②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②-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②-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②-3岩浆岩的成因 ③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③-1变质作用方式与影响因素 ③-2变质作用的类型 ③-3变质岩类型与特征 ④地震作用 ④-1地震的成因类型 ④-2地震的强度 ④-3地震的分布 ⑤岩石圈板块作用 ⑤-1大陆漂移说 ⑤-2海底扩张说 ⑤-3板块构造基本理论 ⑥地质图的认读 ⑥-1地质图中地层时代; ⑥-2地质图中不整合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⑥-3地质图中褶皱的类型及发育特征;⑥-4地质图中断层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⑥-5论述地质演化过程; 6、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及特征 7、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①河流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③冰川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科研平台建设的通知

关于申报宿迁学院第一批科研平台建设的通知 各单位: 学校将根据《宿迁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宿院科[2017]4号),开展第一批校级科研平台的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平台类别与命名格式 平台类别:校级科研平台包括研究院(所、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校级科研平台命名格式:以“宿迁学院+研究主题+类别名称”为基本格式。 二、申报条件 校级科研平台的申报条件及要求,参见《宿迁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有关条款。 三、申报要求 1、请各单位精心策划、整合现有科研平台的布局与建设发展工作; 2、学校鼓励各学院跨学院、跨学科联合组建校级科研平台; 四、申报材料与时间 1、请各院(部)根据申报条件和要求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和遴选推荐工作,组织认真填写申请书,于2018年4月15日前将拟申报的科研平台建设书面材料一式三份报送科技处,申请书电子文档、汇总表电子文档发送至科技处邮箱。 2、相关附件材料 所涉及附件证明材料用A4纸复印,单独装订。 附件包括以下材料: (1)获奖证书复印件; (2)代表性论文(仅需附杂志封面版权页及论文首页)复印件; (3)科研平台近5年内在研科研项目任务书(合同)复印件;完成项目的结题证书复印件; (4)其他主要成果证明材料等。 所有项目、成果、经费统计数据5年内的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到位研究经费指实际进入学校财务的经费(不含学校配套经费)。 联系人:徐杰,联系电话:84204095,邮箱:kjc@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8763227.html, 相关附件请至科技处网站下载。

科技处 2018年3月9日

长江大学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地质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进行地质学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也能在石油、地矿、煤炭、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等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有关资源、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的工作方法、技能,并具备其研究工作的组织能力。 3、掌握岩矿鉴定和分析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具有对岩石学、矿物学、沉积学和地球历史演化等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4、具备对区域地质、油气等矿床地质以及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地质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资源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井。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普通地质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综合地质测量实习、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及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12.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34.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36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七、地质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 课程类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考 核 方 开课学期及理论周学时 开课 单位 理论 实 验 上 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秋春秋春秋春秋春

智慧教学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解决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1.1.背景 (4) 1.2.建设目标 (4) 1.3.建设的步骤和方法 (4) 2. 教学科研大数据平台概要 (5) 2.1.架构设计 (5) 2.2.教学科研大数据平台优势 (7) 2.2.1. 应用优势 (7) 2.2.2. 未来发展优势 (9) 3. 教学科研大数据平台设计 (9) 3.1.大数据资源池 (10) 3.1.1. cProc云计算 (10) 3.1.1.1. cProc云计算概述 (10) 3.1.1.2. 数据立方 (11) 3.1.1.3. 混合存储策略 (16) 3.1.1.4. 云计算核心技术 (16) 3.1.1.4.1. 数据处理集群的可靠性与负载均衡技术 (16) 3.1.1.4.2. 计算与存储集群的可靠性与负载均衡 (20) 3.1.1.4.3. 计算与存储集群的负载均衡处理 (22) 3.1.1.4.4.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24) 3.1.1.4.5. 分布式数据立方可靠性设计 (24) 3.1.1.4.6. 分布式并行计算可靠性设计 (26) 3.1.1.4.7. 查询统计计算可靠性鱼负载均衡设计 (26) 3.1.1.4.8.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28)

3.1.1.4.9. cProc云计算优势 (36) 3.1.2. cStor云存储 (37) 3.1.2.1. cStor云存储介绍 (37) 3.1.2.2. cStor云存储架构 (39) 3.1.2.3. Stor云存储关键技术 (44) 3.1.2.4. 数据安全诊断技术 (45) 3.1.2.5. cStor云存储优势 (46) 3.2.大数据教学基础平台 (47) 3.2.1. Hadoop架构 (47) 3.2.2. Hadoop关键技术 (48) 3.2.3. Hadoop优势 (52) 3.2.4. Hadoop教学 (52) 3.3.教学科研私有云 (54) 3.3.1. Minicloud迷你云 (54) 3.3.1.1. Minicloud迷你云介绍 (54) 3.3.1.2. Minicloud迷你云特点 (55) 3.3.1.3. Minicloud迷你云优势 (55) 3.3.2. 网盘 (58) 3.3.2.1. 网盘系统设计 (58) 3.3.2.2. 文件同步管理系统 (60) 3.3.2.3. 文件分析系统 (65) 3.3.2.4. 网盘优势 (66) 4. 产品配置 (68)

长江大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 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产业布局与结构 (含区域经济发展) 03.金融与财税 04.国际贸易与投资 05.产业政策与法规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02.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 03.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 黎东升 傅立民* 马敬桂 朱新方 刘平洋 韦鸿 胡进 陈元芳* 余家凤 周中林 姜学勤 汪发元 金明珠 雷儒金 贾廷秀 陈松林 尹业香 蔡贤浩 管华 尹家经 胡承武 徐前权 徐莹 周从标 雷儒金 15 10 ① 101思想政治理 论 2 201英语一 3 303数学三 4 838微观经济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21中共党史 ④ 858科学社会主 义原理(含马列 原著) 复试科 目:专业 综合测试 复试科 目: 英语;毛 泽东思 想、邓小 平理论 及“三个 代表”重 要思想概 论

04.中国民商法030505 思想政治教 育 0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政治教育 治教育 治教育 040106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02.高等教育管理 张忠家 朱业宏 尹业香 蔡贤浩 贾廷秀 李玉泉 梁次红 刘贵华 胡成功 吴淑娟 刘纯朝 白宗新 杨显贵 高晓杰* 陈解放* 刘在洲 徐金燕 张忠家 朱业宏 黄义武 王军* 赵映川 刘昌明 孙首臣 金焱明 张相乐 金鑫 陈竟蓉 彭先桃 芦苇 别业舫 * 吴锡改 郑雪艳 10 30 ① 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22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含马 列原著) 育学原理 1 101思想政治理 论 2 201英语一 3 311教育学专业 基础综合 复试科 目: 英语;毛 泽东思 想、邓小 平理论 及“三个 代表”重 要思想概 论 复试科 目: 英语口语 及专业英 语; 高等教育 学; 高等教育 管理学

长江大学 《地质学综合》 考试大纲

QQQQ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地质学综合》第一篇地球 1、地球概说 知识点:宇宙概况;地球的形貌;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核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的物理性质 2、地壳 知识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重力均衡 基本概念:地壳、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岩石圈、大气圈 考核重点:地壳的类型及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岩层的主要特征第二篇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概述 知识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基本概念:地质作用 考核重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间的关系 2、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知识点: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壳、河流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地下水类型、成分、物理性质及其运动、存储条件;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冰川的形成、运动与类型;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风沙运动特点;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成因、分类及湖水来源、成份与运动;湖泊的地质作用;沼泽的地质作用与煤的形成环境。海洋地地质作用海洋一般特征;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搬运作用;海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基本概念:河流阶地、深切河曲、侵蚀基准面、风化作用、风化壳、层间水、承压水、层理构造、层面构造、成岩作用、洋流 考核重点:不同地质营力的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沉积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深切河曲的成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利用单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边滩与河曲的形成;利用双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流心滩的形成;分析与图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分析与图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煤的形成过程与主要成煤时期; 3、内力地质作用 知识点:现代地壳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史期间地壳运动的恢复方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断层。

高校大数据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高校大数据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及目的 芝诺数据自主研发的高校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手段,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机制,让企业、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逐步实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把控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该平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前提下,使培养的学生有更宽广和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大数据行业各个岗位真正的职业技能。 二、功能模块和建设思路 芝诺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构建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平台硬件,二是教学与实验支撑系统(包括:芝诺数据综合分析ZDM平台、芝诺数据教学实训平台),三是产品服务体系。 具体如下:

教学与实验支撑系统由芝诺数据综合分析ZDM平台和芝诺数据教学实训平台构成,教学与实验支撑系统部署在大数据教学科研一体机中。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项目建设目标 1)平台的建设能让高校大数据专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培养实用性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与就业率,为“大数据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2)平台的建设将支撑大数据去冗降噪、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能够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助于大数据方向发展和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团队培育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积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 3)平台的建设搭建可以发挥学校的行业优势,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4)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2、项目建设内容 1)模块一:平台相关硬件建设 本模块主要包含:大数据教学科研一体机 技术参数: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精华

1.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2.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3.波剖面描述质点位移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图形 4.振动图:描述质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形 5.横向分辨率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6.纵向分辨率指沿垂直方向上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 7.地震子波:由震源激发,沿着地层向下传播,传播一段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下来,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延续时间的波形,在地面,井中接收,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就是地震子波。 8.等效速度;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用水平界面来代替所对应的速度,适用于倾斜界面均匀覆盖介质情况。 9.均方根速度: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求得的速度就是这一水平面的均方根速度。 10叠加速度:将共中心点处反射波时距曲线看成双曲线,使叠加效果最好的速度就是叠加速度 11平均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直线传播的距离与所需时间比 12视波长:在波剖面上相邻两极值之间的距离λ称为视波长 13视速度; 地震波沿测线上传播的速度称为视速度 14.视周期在振动图上相邻极大值间的间隔称为视周期T 15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与共中心点处tom之差。 16正常时差炮检距为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炮检距为零进行观测得到到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17多次覆盖所谓多次覆盖,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反射点,都要进行多次重复观测. 18静校正对因地表地形变化或基准面变化引起的波至时间的变化进行的校正。 19动校正对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他的正常时差,就叫做 20妨碍和干扰识别有效波的其他一切波,称为干扰波。 21地震绕射波在地震勘探工作中,把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剧烈变化的地方所引起的波称为地震绕射波。 22地震勘探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物探方法,叫做地震勘探。 1、地震勘探分为反射波地震法、折射波地震法和透射波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反射波地震法,其他两种方法用的较少。 2、地震勘探的主要生产工作步骤为:野外地震采集,室内资料整理,室内资料解释。 3、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界面倾斜,动校正速度。 4、根据炮点,检波点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对反射界面进行连续追踪,炮点和接收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5、从一次反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就得到炮点处自激自收反射时间t0,这个过程叫做动校正。 6、地震子波w(t),地层界面上反射系数与垂直旅行时t的关系为R(t), 噪音为n(t),则地震记录表达式为s(t)=w(t) *R(t)+n(t) 。 7、地震资料数据采集得到的是原始记录,在地震资料处理时,根据共中心点进行抽道,得到共中心点道集,再对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动校正,然后利用水平叠加技术,就得到了水平叠加剖面。 8、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多次波能量得到压制(加强、不变、压制),绕射波能量得到加强(加强、不变、压制)。 9、在水平叠加剖面中,能产生明显地震绕射的是:断层断棱、透镜体边缘、沉积不连续以及小的地质异常体四种情况。 10、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显示方式:波形+变面积显示、波形显示、变密度灰度显示、变密度彩色显示、波形+变密度显示。 11、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__炮检距_____________。 12、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传播时间___长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介质的弹性模量;岩性;岩石密度;孔隙度;埋深;压力(致密岩石,孔隙介质);孔隙流体;温度;地质年龄 2.简述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 1同相轴错断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3. 反射同相轴形态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5.异常波出现 3、简述陆上地震反射波勘探中存在的主要干扰波类型、特点及压制方法。 面波特点(传播视速度小,视频率低,能量较高,衰程较慢,具有波散性,常呈扫帚状)压制方法(1.采用井中激发,面波较强时,加大井深2.采用组合检波和组合激发)声波特点(速度低而稳定,频率高,记录上形成尖锐的脉冲,延续时间短,记录上呈窄带状)压制方法(井中爆炸是注好水或用泥沙压紧,坑中爆炸可加深炮坑)多次波特点(地下较浅处存在波阻抗差很大的界面表层反射条件较好)压制方法(1,野外工作方法;多次覆盖2.室内资料整理)次生干扰波特点(1,与反射波几乎有相同的频率范围2,视速度很高3,次生干扰波可分布整张地震记录无法避开,也无法切除)4出现是有规律的,只要道距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清)压制方法(检波器面积组合) 4简述费马原理的基本内容 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他任何路程传播时间比最小,即波沿最小旅行时路径传播。 5、检波器组合主要压制哪类干扰波?为什么检波器组合能压制干扰波? 组合检波器对反射波和干扰波的使用是不相同的,组合后干扰波相互抵消而反射波由于到达接收点时差很小,组合后反射波增强了。所以,组合检波可以压制干扰波,增强反射波。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存在差异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的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 6、简述水平叠加原理。 利用有效波与规则干扰波之间剩余时差的差异,来压制规则干扰波。在水平界面共反射点道集上,反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后,有双曲线变成一条直线,经叠加后变成一道,只反映地下界面一个反射点。对于共反射点道集来说,动校正之后,来自同一个反射点的不同位置相同时间的波不但波形相似,且没有相位差,进行叠加,其叠加反射波能量必然达到最大加强。吧叠加后的总振动作为共中心点M一个点的自激自发时间的输出,就实现了共反射点多次叠加的输出。 7 速度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式子)如果我们固定t0时间,选择一个速度v值。用此计算反射波的到达时间t1,按t1时间取出各道记录的振幅,并进行叠加。这样可得到一个对应于速度v值的叠加振幅A(v).显然,叠加速度的大小和选择的速度值紧密相关。如果速度之选择正确,即V=Va,按上式计算出来的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和实际记录同相轴的相位相一致。由于同相位叠加,因而叠加振幅最大。如果速度选择不正确,即V不等Va,按上式计算出来的反射波到达时间,和实际记录的同相轴的相位时间不一致,因而叠加振幅就小。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用速度谱求取叠加速度。 8为什么要进行偏移处理,偏移剖面与常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相比,有什么特点? 由于水平叠加的剖面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如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回折波没有归位等,并且其显示出来的反射点位置也往往不是地下真实的位置,因此要求进行偏移处理,经处理后,剖面上绕射波收敛,回折波归位,从而更真实的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9什么叫地震观测系统,常见的地震观测系统有哪些? 地震勘探中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1,简单连续观测系统2,双重连续观测系统3,间隔简单连续观测系统4延长时距曲线观测系统5多次覆盖观测系统6三维观测系统 10地震有效波与干扰波有什么区别?常见的地震干扰波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办法压制这些干扰波效果比较好? 干扰波;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多次拨;次生干扰波 1.有效波和干扰波在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器来压制 2.有效波和干扰波在频率上有差异,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 3.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异,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 4.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她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11影响地震水平迭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层本身的性质 12 什么叫地震勘探的水平分辨率?如何提高地震勘探的水平分辨率? 指的是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宽度。1,有空间采样定理知,一个波长内至少有两个采样点。而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分辨率与频率宽度有关,带宽越宽,

管理制度长江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与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长江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与管理办法

长江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壹条为进壹步加强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凝聚人才,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我校科研水平和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每三年评选壹次。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三条创新团队壹般应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为依托,于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壹般不少于5人)及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第四条科研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团队主要成员应由本校教师组成,鼓励跨学院、跨学科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科研创新团队近三年至少应承担或完成省部级及之上科研项目3项(人文社会科学类2项);工科科研项目经费到帐超过200万元、理科超过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超过10万元。 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近三年人均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于1篇(含)之上(创新团队中的成员为第壹作者),有省部级成果奖2项(含)之上;人文社会科学类团队,近三年有省部级成果奖1项(含)之上,且有1篇论文被SSCI、《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或于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 第六条团队学术带头人应为具有正高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

高级职称的教师,近三年至少主持壹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者二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壹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第壹完成人,同时应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及凝聚力。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七条创新团队由学术带头人提出申请,学院推荐,科技处审核。 第八条科技处根据通过审批的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组织召开相应学科专家论证会。专家委员会主要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根据需要聘请壹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参加论证。专家根据创新团队的申报材料和现场答辩情况对团队研究方向的先进性、人员构成的合理性、预期目标的可行性以及科研的基础条件、科研环境进行评议。专家论证会应提出是否同意建立创新团队的结论性意见。 第九条对通过论证的创新团队,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建议书》,报学校审批,审批通过后,进行公示,如无异议,正式公布获资助的创新团队名单,且签团队建设任务书。 第四章支持方式 第十条创新团队的资助经费纳入学校预算。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资助2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团队资助10万元。 第十壹条创新团队依托单位应于各方面给予创新团队支持,创新团队应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开辟经费渠道,于竞争中发展提高。

岩石学名词解释

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及辉石的自行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的他形粒状。 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的大小差不多,但斜长石的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 气孔构造: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定向或不定向排列的气孔,这是由于岩浆冷凝过程中的气泡溢流留下的空间。 部分熔融:岩石融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熔点低矿物先融化,熔点高的矿物后融化的形成的由酸性向基性转变的分级融化现象。 陆源碎屑: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路远区的母岩经机械破坏的产物。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中的支撑结构。 亮晶: 里特曼指数:衡量岩石碱度的大小&=(K2O+Na2O)2/(SiO2-43)(Wt%)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在结晶是作用开始后进行的分异作用,分为平衡结晶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 枕状构造: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成椭球状,袋状,面包状,总的以枕状为特征,成为枕状体,其多数是独立的,又常被沉积物,火山玻璃碎屑胶结起来。 碳酸盐:由碳酸根离子(CO3)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分选性:碎屑颗粒的粗细均匀程度。 结核:与围岩沉积物成分不同的矿物质的团块。 陆表海:分布面积十分广阔的,海水很浅,海底十分平缓的海域。 基底胶结:是碎屑岩胶结类型之一。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漂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这种结构表明碎屑与基质是同时沉积的。 白云石化作用:石灰岩部分的或全部的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 鲕粒:椭球状的颗粒,有一圈或多圈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其直径限定在2mm以内柱粒结构: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呈自形柱粒状相互紧密嵌布。 气孔构造:在岩浆喷出过程中,气体上移,在岩流顶部汇集,气体逸出,冷凝后形成的孔洞构造。 结构成熟度: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作用过程中接近最稳定的终极结构的程度。 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的结晶作用。 片状构造: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7,间粒结构:不规则排列的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空隙中,充填有若干个辉石、磁铁矿颗粒。 8,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呈一定外形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象象形文字一样)。 9,成分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填空,论述,简答,附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2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24.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25.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26.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27.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气水与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结合行程单白色固态的结晶物。 28.低—未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称为低熟油。 29.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即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30.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31.油气系统: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一个有效烃源岩体和与该烃源岩体相关的所有已形成的油气以及油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