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作业答案

社会学作业答案

社会学作业答案
社会学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每章关键术语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关键术语:实证方法P1: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晚辈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社会关系P10: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从总体上分析社会整日内在关系模式的概念

社会行动P12:微观上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社会过程P11:宏观视野关注,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

思考题:

一、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P2

1 标志: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不但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被称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2 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现实的发展和变化促进了社会科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分别从思想上和经济上推动了社会学的发展

(2)思想条件:社会学产生之前许多思想家对社会结构社会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图景进行探索作为惊出促进着人们对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3)学术条件: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分不开,启发了社会思想家对社会的认识

(4)马克思与社会学:马克思从经济角度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解释,他的阶级理论和冲突理论、关于异化的思想是社会学理论中永久组成部分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2

社会学是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多个层面去研究社会现象,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P13 三、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P21

功能是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社会学的功能是指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具体社会的运行所起的作用。(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关键术语:社会P27:是指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社会关系P34: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分血缘(血亲)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文化P36: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

主文化P42:是指在一定族群众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

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P43:是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不同于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是比较极端的认同本族群文化二否定其他文化的现象)

文化相对主义:与我族中心主义相对应,也称文化相对论(文化多样性),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文化的冲突P44:是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

思考题:

一、什么是社会?社会是如何构成的?P30

是指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由社会的行动者——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构成。

二、什么是文化?P36

1 概念: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

2 分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 特性: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是群体共享的并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

4 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三、比较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P43

见定义

四、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个人总结)

封建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家庭宗法制度→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制度

封建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关键术语:人的社会化P47: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P48: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是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而其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心理断乳P58:也称社会性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代沟P60:形容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

再社会化P61: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个性P63:也称人格,指个人问鼎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民族性P66: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共有的个性特征(国民性择师一个国家的国民所共有的个性特征)

思考题:

一、社会化的涵义是什么?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51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和培养社会角色

二、以自身成长经历探讨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P55

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家庭对儿童–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是全面的,家庭氛围及生

活方式同样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同龄群体也称同辈群体,由年龄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他们互相传递各自的知识,虽然他们的观察不全面,但互相纠正和补充会起到学习知识和实践规范的效果,对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授科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它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人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众传播媒介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成长影响巨大,但其某些负面方面也误导了当今青少年。

三、试分析目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某种问题?P58

1 心理上的断乳:青少年相对孤立无援,需要加强沟通

2 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为青少年扩大视野,但也给青少年选择合理东西带来困难,错误的选择给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富于想象,缺乏理性判断,过于理想化,一旦走向复杂的现实生活,非理想的一面会给他们造成巨大刺激,形成挫败感,产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怀疑

4 社会迅速变迁:青少年处于文化、价值、规范的流变中,难以形成比较固定的可以效仿的东西,产生价值理想危机

5 代沟:青少年在少于和长辈沟通的情况下,于世代累积起来的文化产生隔阂

四、试对中国、日本、美国的民族性进行比较分析?P66

中国的民族性是建立在农耕文化上,形成了相对封闭和保守,以人伦为取向的文化特征,以情境为中心,内敛,重仁义忠孝。日本人军国主义传统使其民族更为团结和坚韧。美国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事态度,开放而富有激情。

第四章社会互动

关键术语: 社会行动P68:是指人们的行为具有社会性,这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这种行为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复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

社会互动P69:也称社会互相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镜中自我”(库利)P74:在社会互动中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一个人要能够想象得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要能想象得出别人对这一项相所作的判断及评价,能对别人的判断及评价做出相应的反应

符号P76: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

符号互动论P76: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事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社会角色P83:人的社会地位的表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先赋角色P84:建立在血缘、遗传灯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自致角色P85: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

角色冲突P89:在社会现实中,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

思考题:

一、电子交流能够取代面对面的互动吗?P73

不能。社会互动能促进对自我的认识,满足行动者的需要,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二、决定人们互动时是合作、竞争、还是冲突的因素有哪些?P71

合作:一致的目标;参与合作者不能单独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目标,必须互相依赖;参与

合作者有能力为达到共同目标作贡献;参与合作者相互之间有基本的信任

竞争:对同一目标的追求;参与竞争者希望独自占有目标,而不是共享,竞争具有排他性;被争夺目标稀缺

冲突:共同目标,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双方不能共存

三、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角色是先赋的还是自致的?先赋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关键术语:社会群体P92: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人的合成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初级社会群体(首属社会群体)P94: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的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P95:成员之间关系不太亲密的群体

内群体(我们的群体)P96:一个人所属于的、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

外群体P96:相对于内群体来说,不属于“我们”的群体

参照群体P96:也称参考群体,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群体凝聚力P97: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团结,是群体得以维持的原因

核心家庭(小家庭)P106: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共同生活

思考题:

一、初级社会群体有些什么特征?P99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P102

特征:规模较小,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亲密,非正式控制

因素:经常性交往,非利己的动机,开放和宽容

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些什么影响?P104

变化:衰落。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功能外移,初级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懈,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

影响:人们从初级社会群体中获得的温情的、充满人性的关怀变少,社会秩序的维持将遇到更多挑战;另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更多机会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哪些因素造成了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带来哪些影响?

四、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家庭暴力?

第六章社会组织

关键术语:组织P115:广义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只狭义组织组织的结构P118: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组织目标P121:是组织的拥有者所致力达到的想望中的境界

激励P125:是指刺激、鼓励组织成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活动

组织的环境P126:存在于组织之外的、并对组织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

科学管理理论P130: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维奇也管理设计的一套价值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崇经济合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起它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并带来劳资两利的效果

科层制P130: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

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X理论与Y理论P133: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的两种假设。

(1)X理论:一班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它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2)Y理论: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它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单位P136: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被称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

思考题:

一、什么是组织结构?P118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P120

定义: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复杂的混合模式

二、科层制组织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P131

优点: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

缺点:1 纪律规则使组织成员之会照章办事,忘记组织目标,甚至发生目标置换现象;

2 组织按专才选用人员,当专家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时有可能素手无策,从

而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现象

3 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力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繁琐,导致贻误时机

4 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影响其积极性

三、为什么组织中的人会频繁地背离正规程序?

四、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的企业单位与西方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有些什么不同?中国的企业从改革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中国的企业单位将如何发展?

第七章社会阶级与阶层

关键术语:社会分化P139: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社会分层P146: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阶级P141: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层P145: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

社会流动P153: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思考题:

一、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有些什么不同?P142 P146

划分标准不同。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的多少,人们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出于指挥地位还是被指挥地位),占有劳动所生产的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

社会阶层划分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社会标准

二、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有哪些?P148

方法:客观法、主观法和声望法

标准:常用的综合指标是社会经济地位

三、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P150只要人人丰衣足食,社会上的不平等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吗?

功能论:保证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和生存,维持社会秩序,分化是必然

冲突论:但不能提供平等地获得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包含着不平等

首先社会分层导致了机会的不平等,不可能做到人人丰衣足食;其次,社会不平等,过分的不合理和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将影响社会治安

四、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P159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现状?

社会分层状况的变化:复杂化。原来的以政治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同时在较大的范围内经济分层变得越来越重要;阶层内部发生分化,分化剧烈;出现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现状:明显。在城市和农村,城市内部,农村内部社会流动都相当显著

第八章社区

关键术语:社区P162: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人文区位(生态)学P166:也叫人类生态学,是借用生物学的生态理论来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

城市化P176: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P176:衡量某一国家或区域城市化程度的指标

郊区化P179: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的现象

过度城市化P180:城市人口膨胀大大快于经济增长市政建设的发展,许多进入大城市的农民赵不到工作,公共设备明显不足的现象

户籍制度P182:是以户口登记为基础,对人口进行管理的制度

思考题:

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生活相比有些什么异同?你愿意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为什

么?

二、中国目前应该取消户籍制度吗?为什么?

三、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呢?由于“大城市病”,北京等超级城市应该停止城市化的步伐吗?

第九章社会制度

关键术语:社会制度P186:是人们在共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

正式制度P190:人们有意是地创造的、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非正式制度P190: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等

制度的生命周期P200:一种制度从其产生、不断完善到成熟、再到衰落直至消亡的过程

思考题:

一、什么是社会制度?P186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191

定义见上。构成要素:价值系统(社会制度存在的意义),规则体系(一定社会中知道人们行为的准则),组织系统(实施社会制度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机构),设施系统(是社会制度得以运行的物质手段)

二、社会制度有哪些功能?P194

满足人的需要,导向功能,整合与控制功能,文化传递功能,社会制度的负功能(队社会成员的个性压抑,阻碍社会变迁)

三、尝试分析我国某领域的制度变革。

第十章社会问题

关键术语:社会问题P206: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时间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病理学P209: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是一个协调的整体,社会关系的不协调、社会出现问题是社会的一种病态

社会解组论P209:认为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体系,社会规范是其维护者,社会的剧烈变动使原来的社会规范失效,社会松散,于是社会问题发生

社会建构论P210:强调行动者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能动作用,即认为行动者不是完全被动的,行动者以自己对情境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社会过程产生影响贫困线P223:社会中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水平的家庭即位贫困家庭

恩格尔系数P224: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绝对贫困P224: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

相对贫困P224:是与某一生活标准比较而呈现的贫困状态

贫困文化论P226: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认为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

思考题: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认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P207

定义见上。(1)广度和烈度都涉及程度问题,某一不利于人们的时间或现象影响的人口越多,影响面越大,影响程度越深,它就越可能被认定为社会问题;(2)客观主义观点和心理认知的观点。社会问题的认定既依赖于实践本身,也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有关。

二、有哪些看待社会问题的视角?P209

社会病理学观点,社会解组轮,价值冲突论,偏差行为论,标签论,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观,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三、你需要怎样的收入水平,才不至于陷入贫困?

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我国的贫困问题?P228

1 搞好西部开发,扶贫助贫措施,“三农”问题解决,农村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2 扩大就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关键术语:社会控制P230: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在社会剧烈变化的现代社会,社会问题增加、社会风险加大。为避免和消减这些现象的不良后果,社会需要的机制就是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P243:指违反社会规范的、出格的行为

失范理论P246: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失范理论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

标签论P247:是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

社会政策(?)

思考题: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些什么功能?P235

定义见上。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反功能:不合理的

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

二、作为社会控制方式的道德与法律有些什么异同?

三、评价标签论对越轨行为的解释?

四、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越轨行为?P250

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建立社会预警系统;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第十二章社会变迁

关键术语:社会变迁P252: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成为社会变迁,既包括社会整体的变化,也包括部分的变化

社会结构P253:指各范畴、各类属之间比较稳定的联系方式

社会进化与革命P254: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地变化形式,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部协调所作的有序的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社会革命则是社会的剧烈的、本质性的变化,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而且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变化

历史循环论P258:历史周期性波动汤恩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论,索罗金的“文化类型”论,熊彼特的“经济周期”论,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社会进化论P259:关于社会自然演化的理论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社会均衡论P26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这些子系统是适应子系统(A)、目标达到子系统(G)、整合子系统(I)和维持模式子系统(L)。各个子系统之间既互相分工、又互相依存,共同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

冲突论P263:着眼于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不平等,并以此来解释社会的结构和变迁的学派

参与式规划P267:广泛地吸引各方面人士、民众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规划的制定

社会指标P268:一种量的数据,用来量度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状况的指数

社会指标体系P268:社会指标的系统化,是系统地描述和测量某一社会领域发展状况的系统化的一套指标

思考题:

一、影响社会变迁的有哪些因素?P255“伟大领袖”在社会变迁中有多大的作用?

环境变化和社会变迁,人口变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念

二、冲突论学者对社会变迁的解释正确吗?

三、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变迁进行计划?社会规划是随心所欲的“设计社会“吗?

四、考察某一具体的社会指标体系,了解包括哪些指标,建立者的意图,它的作用等。

第十三章社会的现代化

关键术语:现代化P271: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

全球化:P275:通过向世界各个地方扩散而逐渐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卷入到现代化这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过程,并联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后发优势:见下2题

社会趋同论P285: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的理论。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有民族都将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尽管各国现代化的国情不同,起点也不尽相同,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方式可能会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

依附理论P286:关于不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利的国际关系的障碍,及其发展道路的看法。西方国家的“发达”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并不是一个普遍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而是同一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关联的结果。西方国家的“发达”正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为代价、为前提或为基础的。造成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以及由这种依附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世界体系论P287:批判继承“依附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以经济为实体、以世界性区域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形成;在“世界体系”钟,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属于“核心”“板边缘”“边缘”;所谓发展就是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缘位置向半边缘位置或从半边缘位置向核心位置升迁。综合了重视内部因素的“现代化理论”与重视外部环境因素的“依附理论”两者的合理之处,具有更高程度的合理性

后工业社会P291: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在今后30 一50年历会出现的一种社会形式。包括服务性经济的创立,专业和技术阶级占据优势地位,理论知识的首要地位,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新的智能技术的兴起

福特主义P294:为满足大量生产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是以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为技术基础,以标准化、持续化、高强度、任务简单化和分工固定化的劳动过程为特征,以严格的科层系统为基本的组织形式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现代化?P272

二、后发展国家相对于先行者在现代化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P283

优势:他们不是在未知领域内探索,因而对于自己的行动方向能够具有更为明确的概念;有可能直接采用和借鉴早发现代化国家已经形成的计划、技术、设备和组织模式;存在着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性;后来者国家的领袖可以通过展示其他国家或地区已达到的成绩而加强其领导;可以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获得资本和技术上的帮助

劣势:为了进入现代化过程,后来者必须一开始就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从事许多事情;为了缩短与已现代化国家的在发展程度上的距离,后来者们往往需要使自己的生产能源、材料、技术等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转变,使之能够接近早发现代化国家已有的水平;迅速赶上已现代化国家的高期望,与后来者同早来者之间实际上可能始终存在的发展距离,很容易在后来者国家的人民中引发失望情绪

三、这个世界的各个国家真会象社会趋同论所说的那样越来越相似吗?

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第十四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关键术语:社会调查P297: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全面调查(普查)P307:在较大范围内对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进行的、逐一不漏的调查

抽样调查P307: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样本)进行调查,并试图用样本资料来推测或代表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郑群抽样

典型调查P308: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调查研究方式

个案调查P308: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

访谈法P310: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

问卷法P311:通过填写问卷或调查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也是现代社会调查使用得最多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

观察法P313:调查者通过耳闻目睹收集和积累具体、生动的感性资料的方法

文献法P314:用科学的态度考察文献资料,从中获得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方法

思考题:

一、全面调查(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1、全面调查P307:优点:调查范围广,所得资料有价值

缺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需要动用较多人力、物力,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而基础的统计资料

2、抽样调查P307:优点:抽取部分,调查较全面调查更为简单

缺点:数据不全面,没有权威性

3、典型调查P308:优点:省时省力,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全面深入,调查方式灵活

缺点:典型的选择容易受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局限性

4、个案调查P308:

二、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1、访谈法P310:优点:得到的资料比较具体、细致、全面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

2、问卷法P311:优点:封闭式问卷具有答案标准化、使用方便、可在较大范围内运用等优点;开放式问卷可以用于调查研究者对之尚不太了解和比较复杂的问题

缺点:封闭式问卷不能调查研究者对之不太了解和比较复杂的问题;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资料不标准、不规范,难以量化处理

3、观察法P313:优点:准确记述发生的事情,获得的资料比较详细;获得资料一般不受观察对象能力的限制;简便易行,灵活性大

缺点:不太适用研究大范围、大规模的社会现象;观察的精确度难以测量,往往凭观察者个人的经验来判断;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观察对象的行为,从而影响研究效果;观察者对所要观察的时间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使用观察法常常占用时间较长

4、文献法P314:优点:获取资料方便,省时省力

缺点:需鉴定、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

(个人总结,只作参考)

文学院07级学习股

07年12月15日晚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泰罗制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 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 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 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 (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 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 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 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 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

2016年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1/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2分)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C、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D、心理上的紧张 (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 ?A、阶级性 ?B、自然约束性 ?C、客观现实性 ?D、社会制约性 (4/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 ?A、严复 ?B、陈千秋 ?C、康有为 ?D、梁启操 (5/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2分)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血缘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缘关系 (6/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 ?A、社会发展 ?B、人的需要 ?C、个人发展 ?D、组织生存 (7/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8/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9/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10/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 ?A、主观因素 ?B、社会因素 ?C、客观条件 ?D、自然环境 (1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12/32)、()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分)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 ?C、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13/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 (2分) ?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4/3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 (2分) ?A、角色扮演 ?B、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冲突 (15/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2分) ?A、角色扮演 ?B、角色失败 ?C、角色冲突 ?D、角色中断 (16/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2分) ?A、安全的 ?B、自我实现的 ?C、归属与爱的 ?D、自尊的 (17/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2分) ?A、米德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讨论内容:如何认识社会 讨论主题:如何认识社会?要求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社会理解的方式和途径,得出应该从哪些角度认识社会。(要求条理清晰,字数不低于800字。) 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答:1、社学学中的“社会” 社会的涵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2、社会的类型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3、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马克思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先生为基础将社会分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4、具体社会的类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家庭,家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如邻里,村落,城镇,社区;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卫生组织,宗教组织等,还有因兴趣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等。 5、社会的特点 1.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表现于宏观社会和具体社会之差异,还表现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复杂性,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相比有十分明显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是由组成社会的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变动性,社会是变动不居的,这种变动性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制度的翻新,也表现为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乃至于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变化。(要结合实际) 社会学概论作业2 讨论主题: 材料一: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

2020年新编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150406)名师精品资料.

乡村社会学作业1答案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泰罗制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 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他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的情感。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他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校除了向学生传播各种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会充分利用学校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尊重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力求向学生传授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和价值规范。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结构,它是社会的雏型。实际上,每个学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各种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与老师、同学、校长等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和人格,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团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同龄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同伴团体一般是指由年龄相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一群人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年级相同的一群儿童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权威和为社会所赞同的目标,是儿童自由组成的,同伴之间相互平等地选择朋友,没有强制性的组织关系,来去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活动,可以不顾成人的规定,有团体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它的成员可以探讨家庭和学校所禁忌的问题,发展家庭和学校所不允许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社会学教程》每章要点及思考题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 小结: 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 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小结: 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 社会 社会关系 文化 主文化 亚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名词解释一1、社会学是一门 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15、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动现象。社会学家把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6、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为的重要结构框架。. 17、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18、本原的社会制度:指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 (2008-11-11 16:10:24) 转载 分类:教学资源 标签: 杂谈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C 3.A 4.C 5.C 6.B 7.A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E 3.BCE 4.ABC 5.ABCD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流动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3.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 5.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 答题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城镇化速度加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力因素逐渐减弱,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4)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2.简述乡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办法? 答题要点: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乡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社会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教程 1. 填空题。 a. 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的基本思想。 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c. 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 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密度较低; 同质性强。 2. 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 3. 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 4. 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 5. 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城市社区: 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 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 2.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 3.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 4. 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5. 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e. 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 2. 名词解释。 a.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b.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 c. 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2、复合性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 判断题: 1. 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错) 2.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对) 3.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对) 4. 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对) 5.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对) 6.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7.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错) 单选题 1.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2.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4.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 5.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 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 系密切) 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韦伯) 8.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 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 多选题 1.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三种形式 2.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3. 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 4. 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5.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6. 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 主义) 7. 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正式的、非正式的) 8.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 阶级性) 社会学概论作业二: 判断题 1. 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对) 2.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错) 3. 人的需要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错) 4.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5. 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对) 6. “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错) 7. 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错) 8.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的社会的特征是劳动。(对) 9.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错) 单选题 1.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2.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 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3.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 4.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朋友谈心) 5. 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6.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7.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8.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9. 我国消灭阶级采取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10. “工作安定”属于那种需要.(安全的) 多选题 1. 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2. 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温饱、享受) 3. (社会控制论、社会均衡论)思想于40-5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盛行 4. 人类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5.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 掠夺关系) 6. 集体行为的类型有(骚动、传闻、社会运动) 7. 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实用性设备、象征性设备) 8. 未来社会学学派分为(经院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赫德森学派) 9. 我们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规范需要) 10. 社会控制的目的实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法律 和道德规范) 11. 需要是社会学的逻辑起点,它具有(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社会学概论作业三 判断题: 1. 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对) 2. 交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错) 3. 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复式角色。(错) 4. 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错) 5. 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人以上的角色,就叫做角色丛。(错) 6. 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对)单选题 1. 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2.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3.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 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4.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 5.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说法(“文化类型”说) 6.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7.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践哲学教程》) 8.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9.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 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从) 多选题 1. 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 2. 社会交往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个人成长、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 根据互动的性质区分交往的类型有(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4. 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 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5. 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 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6. 根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7.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 8.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畜牧业、商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 9.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高、同质性高) 10.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一家一户单干、大聚居小分居) 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判断题: 1.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对) 2. 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 (错) 3. 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实证哲学教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核心家庭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突发性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 一词源于 中国

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经济功能 生物功能 抚育和赡养功能 休息和娱乐功能 以下属于次级社会群体的是 机关 政党 军队 学校 根据互动的性质,合作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适应 模仿 同化 暗示 以家庭亲属关系为标准,家庭可以分为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扩大家庭 联合家庭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下列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 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初级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

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复式角色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 错误 理反应。 正确 角色丛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 错误 。 正确 业学会和期刊,都是出现在美国。

正确 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关系。 错误 次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错误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些散漫的、初步的、群众性的活动。正确 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 正确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正确 下列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