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中国政府机构 第一节政府机构概述 广义的政府机构,指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的政府机构,仅指国家的行政组织,即依照国家法律设立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机构,在我国称为“国家行政机关”。其意有三:1、政 府机构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政府机构依法享有行政权力并管理国家事务。3、各级政府机构是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系统的组成部分。 国家机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的统称。 政党组织: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 群众组织:包括各种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群众团体、专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文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专 业团体;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事业单位:1998年国务院在其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所规范的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 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机构编制管理,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状况及行政管理科学化程序,运用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以确定国家各类法定组织的职能范 围、职责权限、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 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任务:1、职能管理,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配置和调整,(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2、机构管理,具体包括机 构的名称、性质、级别、规模、序列、层级、数量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 理内容)和格名(表明规格级别)3项内容,分别说明这些机构的管理范围、隶属关系、管理内容及机构层次。3、人员编制管理,对机构中的人员总 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节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

一、职能优先原则(要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能,以职能为依据设置和改革政府机构;四层含义:

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

2、 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

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

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二、完整统一原则(指一定行 政区域内的政府各个机构要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三层含义: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 统一的),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原则(管理幅度指横向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机构的数额,管理层次指纵向管辖的层级数额。管理幅度与 管理层次之间成反比关系),四、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政府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三层含义:1、设计全部的职位体系, 2、权责相称的机制,3、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五、精简与效能原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的,政府机构只有精简,才能实现高效、廉洁的目 标。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三层含义:1、机构设置要精简,2、人员编制要精干,3、办事程序要简化),六、依法设置原则 (为保证行政管理的权威性、统一性和规范性;两层意思: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 规来确定)。 第三节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 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实行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制度。 国务院行政机构根据职能分:1、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综合性的日常办公机构;秘书长由总理提名,人大〈闭会期间由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 主席任免;内设机构为司〈局〉和处两级),2、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部门行政首长人选同秘书长; 司、处两级;审计署按宪法规定必须设置),3、国务院直属机构(亦称“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本着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自行设立),4、国 务院办事机构,

5、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6、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属于行政的组成部分;有: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 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双重性质:即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其负责、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也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对上一级 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服从国务院统一领导。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 部门。隶属于地方各级政府,接受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垂直管理部门:它是设在地方,由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的政 府机构,其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等特征。中央级有中国人民银行、海 关、国家税务等系统;省级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系统。派出机构:派出机构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 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1、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政府部门的派 出机构(如:审计特派员办事处、公安派出所)。 机构改革的原因:1、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不合理,2、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带来了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3、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使财 政不堪重负。 第二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工作的人员。含义:1、是按照国家的正式规定,通过一定法定程序而被任用的人员,实行常任制;2、是 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其服务对象是国家;3、最显著的特点是代表国家处理国事,必须依法办事。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1月1日起 正式实施。 制定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1、有利于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制度化;2、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人 事管理的科学化;3、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公务员法强调: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任人 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监督约束民激励保障并重原则);4、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贯彻了 “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改革精神,保障了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立法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 硬的公务员队伍。 立法的基本原则:1、按照依法治国方略,根据宪法制定公务员法;2、体现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制度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3、 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4、保持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并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5、详略适当,增强包容性。 公务员法的主要特点: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2、强调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不分政务类和事务类,强调公务员无论职务高低,其工作性质是一致的,对党和国家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一致的;4、公务员不是中立的利 益集团,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暂行条例比,公务员法有四个突破:1、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2、确立了分类管理原则,3、改革完善了职务级别制度,4、对职位聘任制度作出了 明确规定。 公务员法共18章,107条,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1、关于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的基础性规定,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 务员的范围、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公务员主管部门以及违反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等;

2、关于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规 定,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处分、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等。德国、法国、日本等 实行大范围,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实行中,英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实行小。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的根据:1、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我国干部人事管 理的现实情况,

3、国际了通行的做法。各国对公务员范围的确定有三条共同标准:1、职能标准,2、

编制标准,3、经费标准。本法所称领导成员, 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两个坚持和两个贯彻”: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公务员法的灵魂,是我国公务员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公务员主管部门就是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 公务员应当具备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十八周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具有良好的品行,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 的身体条件,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义务(9条):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 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 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公务员权利(8条):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 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 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1、提供专门的职业发展阶梯,2、有 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3、稳定队伍、吸引人才。 除专业技术类(具有技术性、权威性等特点)、行政执法类(具有执法性、现场强制等特点)职位以外,机关中履行规划、决策、组织、指挥、协 调、监督以及机关内部管理职责的职位,都是综合管理类。其工作具有领导、指挥、决策、规划、监督、管理的特征。领导职务层次共有10个;综合 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序列有8个职务。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不得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公务员的级别为15级, 设计思路:1、增加级别设置数,增大晋升空间,并向低职务层次倾斜;

2、扩大级别的功能。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 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录用工作分别由中央和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公务员法把考核分为四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并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 据。 公务员任职的前提条件:1、有编制,2、有职数,

3、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公务员兼职的要求:1、要经有关机关批准,2、不得领取兼职报酬。《公务员法》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等条 件保持了较好的衔接和照应。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厅局级正 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奖励的种类: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这里的荣誉称号,是指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 体等称号,荣誉称号只能由省部级以上单位授予。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这是公务员的一 项重要的廉政纪律。 执行上级决定或者命令的免责问题:1、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 见;2、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3、公务员 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 资档次;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

二十四个月;受撤职处分的,按规定降低级别;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 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四种培训方式:1、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即初任培训;2、对晋升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培训,即任职培训;3、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 训;4、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也叫轮训。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将原来的四种改为三种,取消了轮换(也是一种转任)。 回避:1、任职回避(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及近姻关系的1、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 人员的职务,2、不得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3、不行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 作。),2、地域回避(1、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2、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3、公务回避(1、涉及本人 利害关系,2、涉及与本人有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公务员工资应当按时足额发放。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 家规定享受休假。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 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不得辞去公职: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5年);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3、 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继续处理的;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 辞去公职的情形。辞职:1、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变动依照法律规定需要辞去现任职务的,应当履行辞职手续;2、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 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可以自愿提出辞去领导职务;3、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 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 公务员申诉是指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依法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不服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 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或不经复核直接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处理的法律活动。与暂行条例相比有两处变化:1、扩大了申诉受案范围(处分,辞退 或者取消录用,降职,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免职,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于批准,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法律、法规规定 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2、由一级申诉制改为二级申诉制。申诉与控告的区别:1、目的不同,2、原因不同,3、期限不同(申诉有时限,控告没有 时限)。 实行聘任制:1、可以满足机关的特殊用人需求,2、可以降低机关用人成本,3、可以健全用人机制,增加公务员制度活力。聘任制的适用范围:经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1、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要求较高,2、机关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主要指事务性强)。即包括非领导职,也包括领导职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实行聘任制。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 内进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 约责任等条款。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实行协议工资制。聘任制公务员不适用“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在聘任期间,没有职务晋升的问题。公务员管理的一般原则和制度精神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人事争议仲裁(可以单方面申请仲裁)与经济争 议仲裁(必须双方一致要求仲裁)不同。聘任争议是一种合同争议,可通过人事争议仲裁方式予以解决。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 表、聘用机关的代表、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在中央、省、市、县四级设立。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 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

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的,应格外重视。公务员辞去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 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所谓的“期权腐 败”。 第三章政府职能及其转变 第一节政府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 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含义:1、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3、政府职能 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1、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2、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 关键,4、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政府职能体系:一、政府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2、经济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 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政府的层级职能(1、中央政府专有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国家事务和全国性公共事先,如国防、外交、国 家安全、发行货币、宏观调控、全国性基础设施建设等〉,2、地方政府专有职能〈管理地方性公共事务,如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区域调节与 管理,举办地方公益事务、征收地方税赋等〉,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 族事务、司法监察等〉)。三、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第三节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 有: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手段的创新、传统行政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实质是简政放权。其主要内容有: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即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发生的职能重新调 整和组合),2、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即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之间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配置和划分),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 式,即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各个方面)。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一节行政领导与行政首长 行政领导指国家行政系统中依法担任负责职务和行使领导职权者通过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实 现国家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活动包括:领导者(是行政首长和行政领导集团,是领导活动的主体)、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是领导活动的客体,同时 又和领导者共同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和作用对象(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和共同作用的客体,如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如工厂、农村、学校、军队等)三大要素。 行政领导是行政权力的象征,也是人民公仆的体现。建立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强有力的行政领导体制,是现代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行政首长 指依据国家法律所授予的行政权力,在政府管理机关中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是一级政府或一个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 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职务、职权和职责是行政首长实施行政领导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行政首长的素质,指行政首长承担一定的行政职务所 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素质:1、政治思想方面,2、品格作风方面,3、专业知识方面,4、执政能力方面(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5、身体素质方面。 第二节行政领导体制 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1、集权型(又称自决型或独裁型,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完全由行政首长独自决定。优点:职权集中、责任明确、步调一致、 行动迅速;缺点:一旦决策失误,就将隐患丛生,积重难返),2、分权型(又称下级参与型或民主型,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吸收下属参与制定政策, 决策权上下分享。优点: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下属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

发挥;缺点:决策过程缓慢,分权过度导致工作上的混乱)。 第五章行政决策与执行 第一节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政府职能,对所要解决问题,依法拟订并抉择方案的过程。含义:1、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 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2、决策是面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以国家权力为后盾。行政决策 的类型:1、依决策目标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的程度不同分:战略决策、战术决策;2、依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 决策、风险型决策;3、依决策主体的行政管辖权限不同分:国家决策、地方决策。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主要表现: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2、是行政首长的基本职能,3、是决定行政效果的关键,4、决策 的民主化、科学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行政决策体制指承担行政决策工作的机构、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制度。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一般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指拥有行政决策的领导集体 或领导个人。是现代行政决策的核心,执掌着行政决策权)、行政决策咨询系统(又称“思想库”可“智囊团”)、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就是对信息 进行收集、加工和传递的总称)、行政决策的审批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这项职能有: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 机关)。 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预测原则,2、系统原则,3、信息原则,4、可行原则,5、择优原则,6、民主原则,7、动态原则,8、服务原则。行政决 策程序:1、决策问题的界定(决策问题分:1、社会普遍存在的大问题,2、急需解决的新问题,3、复杂的社会问题),2、决策目标的确立(合理 的目标应满足:1、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有的放矢;2、目标必须切实可行;3、目标必须系统化),3、决策方案的设计,4、决策效果的预测,5、 决策方案的选择。行政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反头脑风暴法,3、德尔斐法(是一种匿名函询调查法),4、可靠性分析技术,5、容错技 术。 第二节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涵义:1、行政执行指国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的活动(任何一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无不具有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2、行政执行是行政过程中更具务实性的行政活动,3、行政执行是 一个多层次的动态过程,4、行政执行在政府行为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它是政府存在的一个体现。 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是政府行为过程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两者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整体。 行政执行的原则:1、公正原则,2、依法行政原则,3、效能原则。 行政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教育手段。 行政执行的过程:1、准备阶段(1、宣传动员,2、任务分解,3、资源的准备,4、有些重大的和特殊的执行项目,要进行试验和试点),2、实施阶 段(1、沟通,2、协调,3、监控)。 第六章行政协调与监督 第一节行政协调 行政协调,指协商、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 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含义:1、行政管理实践决定了协调的必要性;2、行政协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效实现行政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 3、行政协调的内容,是为了解决行政系统内外部、纵横向之间存在的各种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关系的问题。行政协调的类型:1、从协调的对象上 分:对事的协调、对人的协调;2、从协调的范围分:内部协调、外部协调;3、从协调的途径分:会议性协调、非会议协调。 行政协调的机制:1、行政反馈,2、职能调整,3、行政参与(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机制:1、协调分散的社会利益与行政决策意向保持一致, 如由政府召开各种专题调查会、论证会、听证会等;2、内部纵横向的协调及其机制;3、横向平行府际关系与部际关系的协调机制;4、行政运作过 程各环节的协调及其机制)。行政沟通机制是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含义:1、行政沟通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2、行政沟通把行政过程 看成是一个系统,3、行政沟通要达到的目的是统一思想。行政沟通按沟通渠道分: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分:下行沟通、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

第二节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督查、督导活动。监督的主体是党、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 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我国的行政监督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行政监督的对象: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监督的 目的: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法的实施和行政职能的实现,即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行政监督的分类:1、以监督主体为标准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行政机关对自身 的监督;2、以各监督主体同行政机关的关系为标准分:内部监督、外部监督;3、以监督的目的和方法为标准分:积极性监督、消极性监督;4、以 监督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5、以监督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分:有组织的监督、无组织的监督。 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有:一般监督(包括行政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和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指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 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实行全面性的监督;行政监督机构是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和审计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分析-共12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06月20日14:00-16:00 jx5-6-207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2、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 3、了解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4、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基本主张P22、23 6、了解行政生态学(雷格斯)P21 第二章:行政体制 1、行政权利的含义 2、权利和权威的联系和区别 3、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4、什么是大部制改革以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地位) 2、政府干预主义职能理论的内容、作用和局限 3、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中的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的含义 2、行政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地位 4、人事行政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五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各自的长处不足) 4、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六章: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依据:三权分立说。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威尔逊: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观点:

行政管理专业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五篇

行政管理专业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五 篇 简历就是对个人学历、经历、特长及其它有关情况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书面介绍,然而自我介绍便是能让你简历镀上一层黄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政管理专业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行政管理专业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一) 我叫xxx,毕业于xxx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通过两年的行政工作,培养了我全面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品行端正外形佳,为人正直稳重务实,工作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生产协作能力,进取心强;坚持原则,工作作风严谨、高度的责任意识。 我的性格直爽、乐观、自信的我,为人坦城、做事认真、接受与理解力强,爱好唱歌、听音乐、爬山、看书、写日记等。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将其做到最好,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

我善于沟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曾在上海做过房产,有过良好的业绩,独立性强,热爱销售行业 我乐观向上,大方开朗,热情务实;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不断学习及总结,吸收能力强;有思想、思维敏捷,不墨守成规,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本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的原则去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我希望能到贵公司,与公司同发展共命运。 行政管理专业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二) 回首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坚持刻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我深深地喜爱自己的专业。专业的学习让我熟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包括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经过努力我拿到了国家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新编一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并在大三暑假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C1证。 大量的实践活动使我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处理这些问题的同时我锻炼了自身的处事能力,能

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09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基——行政管理知识重点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6、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政府不应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管理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1组】 第一章概述 001.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英国的洛克首次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的思想。而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提出来的。 002.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或政策的制定,而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003.这是关于“行政”广义的一种理解。其一,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的古立特;其二,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004.行政管理的特点: [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00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1926年美国学者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27年美国学者魏洛比撰写了另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006.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管理的过程的中心 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 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 理学,这也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其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 用和市场机制。 0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011.在我国,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部门的管 理活动才是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 012. 1910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出版了《社会与经 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学的 创始人。 013.法约尔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认为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01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其实质是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2组】 第二章行政环境 016.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 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00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017.行政环境按照环境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

行政管理专业科目范文

单选题 试题1.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任人唯贤 C.量才使用 D.因事择人 试题2.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试题3.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A.高效性 B.公共性 C.公平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试题4.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和()。 A.法治 B.人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试题5.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 B.共同富裕 C.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试题6. 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么一种组织,被称为()。 A.非营利性组织 B.创造型组织 C.官僚型组织 D.学习型组织 试题7.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史坦因 D.马克思 试题8. 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试题9. ()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产党领导制度 B.首长负责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题10.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考任制 C.聘任制 D.委任制 试题11.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是充当()的角色。 A.守夜人 B.社会主宰者 C.裁判 D.划桨 试题12. 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试题13.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决策 B.行政监督 C.政府职能 D.行政体制 试题14.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说明.

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说明 1.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具体的制度与规则,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等。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的国体、政体及其主要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运行机制等有个系统而科学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和军事制度等。 3.领导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领导学基础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领导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体现这些规律的原则、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工作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领导权力与制约、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领导关系与角色、领导决策与科学、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领导思维方式等。 4.政府经济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政府经济学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使学生学会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市场结构、公益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寻租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5.中外政治思想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外政治思想史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外政治思想的历史,以及中外政治思想家对政治问题的理解。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与西方政治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内容包括: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家的政治思想、墨家的政治思想、法家的政治思想、兵家的政治思想、宋明理学政治思想、近代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内容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古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政治思想、近代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政治思想。 6.公共政策概论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关于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理论规范和一般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概说、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政策方案的制订、政策执行、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以及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范式。 7.组织行为学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进一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行为 2.依法行政 3.机关管理 4.三权分立 5.人事行政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既包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的是( ) A.行政计划.B.行政领导.C.行政职能.D.机关管理 2.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A.政务官实行常任制 B.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 C.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政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D.事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3.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在于( ) A.决策内容是否符合实际.B.决策方案是否优化C.行政执行D.决策是否代表人民利益 4.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及公民整体效率意识是影响行政

效率的( ) A.环境因素B.组织因素.C.人员因素.D.科学技术因素 5.应用最普遍、富有生命力的任用形式是( ) A.选举制B.任命制 C.聘用制D.考任制 6.提高行政道德自律能力的根本途径是( ) A.自我修养.B.外在教育.C.社会规范.D.政府强制 7.运用行政指令方法进行管理,起主要作用的是其( )。 A.权威性.B.垂直性C.强制性D.无偿性 8.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是() A.有效性B.集权性C.经济性D.强迫性 9.对行政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行政人员的( ). A.学历.B.经验.C.年龄.D.素质10.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点在于( ) A.政治.B.民主.C.文化.D.经济 三、填空 1.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_______倡导,由法国的 ___________完成。

2.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__________关系是任官的主要标准之一。 3.目标管理方法概括地说是一种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方法。 4.编制国家预算的程序,可以大体上分为预算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阶段。 5.按行政沟通线路的结构分,有_________沟通和 __________沟通。 6.行政管理的幅度与组织层级的设置成_______比例关系。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 1.职能机关享有的决策权力属于执行性决策权力。()2.体制通常具有稳定、普遍和权威的特点。() 3.采用何种行政方法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对公务员来说,行政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5.行政职能是政府设置的职位。() 6.司法监督是一种事前监督。() 7.行政决策做出的选择肯定是理论上最优的方案。()8.以事为中心的领导对待部下一般很温和。() 9.服从大局是对的,但应以不损害本部门和自身的利益为前提。()

行政管理学自考记忆重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记忆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

企业行政管理知识点

企业行政管理PPT知识点 第一章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第一节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内容与功能 1、行政管理的基本含义:以全面提高组织效能,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目的,而对企业内部办 公事务、后勤事务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过程所作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与协调。 2、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财尽其用、时尽其能、文畅其流 3、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支持与辅助;协调沟通;信息收集和处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企业行政管理研究的具体对象:人、结构、过程、事务对象 5、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企业行政环境、企业行政文化、企业行政组织管理、 企业行政事务管理、企业行政协调与沟通、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企业财产物资管理、企业后勤服务管理、企业安全保障管理 6、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 (1)整合功能:整合整个组织架构和各类管理活动 (2)综合功能:人事、财务、后勤、保卫、监察、环保、文化建设和机关管理 (3)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资金、后勤、保卫和公共关系 (4)保障功能:制度保障、安全保障、后勤保障、文化保障、监督和监控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二节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1、企业制度化管理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成员约束的强制性可以促进企业成员行为的优 化有益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公开、公正 2、企业行政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避免脱离实际,主观臆造;事无具细 (2)群众性原则:防止少数人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3)联系性原则:上下联系、左右联系、先后联系

3、企业行政制度的内容:事务行政、财务行政、人事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制度规范的行为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可以这样行为福利 (2)应该这样行为晚婚法定婚假15天 (3)不应该这样行为请假 4、日常事务行政管理制度 《会议管理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以《办公室管理制度》为例:办公室职责、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职责、分类管理制度(1)负责公司本部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 (2)负责公司的公文、资料、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 (3)负责公司来往文电的处理和文书档案管理,负责对会议等决定事项进行催办、落实(4)对外联络,拓展公关业务,促进公司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 (5)负责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推行与修订 5、财务行政管理制度 一般包括总则、财务工作管理、支票管理、现金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和处罚方法。 以会计档案管理为例: (1)凡是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件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应归档。 (2)会计凭证应按月、按编号顺序每月装订成册,标明月份、季度、年起止、号数、单据张数,由会计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由总经理指定专人归档保存,归档前应加以装订。(3)会计报表应分月、季度、年度、按时归档,由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分类填制目录。(4)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外出,凡查阅、复制、摘录会计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 6、人事行政管理制度 包括事务处理准则、人事作业程序和人事管理规章。 (1)事务处理准则是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分工及职责、人事管理人员的服务守则的相关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理论 更新知识 开阔视野 思维方式训练 王国维:人生的“三个境界” 一、行政界说 1、涵义:行政、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 2、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8个公共) 职能、权力、事务、服务、 产品、秩序、责任、 精神 (3)理论性 (4)实践性(井冈山精神) 3、方法:知识——方法——视野 四个“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 二、行政环境 舞台与基础 1、国际环境(关键)

2、自然环境(“两会”关注) 3、经济环境(民营经济) 4、政治环境(阶层和谐、政党和谐) 5、文化环境(文化产业与净化市场) 6、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与和谐心理(温总理与季羡林) 三、行政职能 1、涵义: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 2、基本职能

(1) 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 (3)社会管理(宗教和谐) (4)公共服务 悲观主义、职业主义、理想主义 四、行政组织 1、机构设置 2、官吏管理 3、队伍建设 五、行政领导 1、领导含义

导向说 勤务员说 服务说 管理者说 公仆说 服务能力说(三个意识:忧患、公仆、节俭) 影响力说(权力影响力、自然影响力) 2、领导特点:体悟性 3、领导者素质 (1)思想素质(“一、二、三、四”的概括) (2)道德素质(家庭美德、社

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3)科学素质 (4)文化素质(历史文化知识) (5)身心健康素质 (国王与三个小金人) 4、领导者能力: (1)决策运筹能力 (2) 组织协调能力 (4) 知人善任能力(李瑞环与“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吸收借鉴与消化转化能力 (6) 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7) 生理与心理承受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说明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说明 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的国体、政体及其主要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运行机制等有个系统而科学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和军事制度、基层自治制度等。 3、行政领导学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行政领导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领导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应用领导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强知识厚度,为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导论、领导权力与制约、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领导关系与角色、领导战略与决策、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思维与创新、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等。 4、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电大其他专业必修或选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处理概述,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汉字输入方法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此外设有WPS文字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ORD 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报表系统两部分选择教学内容,供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选用。 5、公共政策概论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公共政策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公共政策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为服务经济和地方公共事务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公基_管理常识

管理常识 1. 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 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 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 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 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 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行政管理常识

1、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2、管理的类型:公共管理、企业管理 3、管理学的历史发展:A、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科学管理正式产生,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组织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B、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C、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4、决策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问题确认、建立议程、确立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评估、行动方案的选择 5、决策的价值前提----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 决策的事实前提---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 6、决策方法:组合排列法、方面排除法、角色互换法、“决策树”法、非确定性决策 7、领导构成的三要素:权力、与组织和全体成员的联系、领导的风格、作风以及营造出来的组织、群众氛围 8、正确使用权力的原则:合法性原则、民主原则、例外原则 9、领导的素质:罗伯特·卡茨认为必须具体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0、基础权力:包括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 11、有效控制的要求: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12、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政治性、社会性 13、政府职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物质载体 14、国务院会议制度: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15、国务院行政机构:29个国务院组成部门、17个国务院起直属机构、6个国务院办事机构、19个国家局 16、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指导方针:精兵简政、勤俭建国 17、国家公务员制度全面实施于1993年10月 18、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范围: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这四个职务 19、录用公务员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其中竞争是核心,公开是前提、平等是保证、择优是目的。 20、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1、国家公务员的交流制度: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四川大学之行政管理专业介绍

四川大学专业介绍之行政管理简介 一、专业介绍 1.发展历程 1995年: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的行政管理硕士点,也是国内最早的行政管理硕士点之一; 2008年:获批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 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4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流动站; 现为四川大学“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学科。 2.师资力量 结构合理、水平一流的研究团队。全系20名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比例为100%;教授(特聘研究员)9名,副教授(特聘副研究员)9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5名;外籍教师(含港台地区)4名;海外学习背景教师超过50%。 3.就业: 西南地区综合实力首屈一指,就业率稳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私企等。 二、考试&奖学金 1. 近三年初试线与报录比 行政管理专业招生大约在45人左右,除去保研、少干计划人数,录取统考人数约为20人左右,而报考人数几乎在600人左右,平均报录比为30:1,竞争非常激烈,其中跨专业报考的考生人数较多。 2.专业课参考书行政管理专业课有2门:666管理学:《管理学》罗哲;969公共管理综合:《行政法学》姜晓萍、《管理心理学》范逢春。

3.奖学金分阶段评定两次。A.第一次评定在新生入学之前,其评定标准主要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之后的最终成绩和名次。分为三个层次,一等二等免学费,三等学费抵消一半,无奖学金学费自理,奖学金覆盖率为75%。B.第二次评定是在研二下半学期,评定的主要依据为:①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②科研成果,例如发表论文、参加课题等。 4.专业课概述(1)指导思想:课本才是王道。(2)公共管理综合概述969公共管理综合150分的分值分布:行政法100分,管理心理学50分管理心理学考察题型:名词解释(4*5=20),简答题(3*10=30)行政法学考察题型:辨析题(2*10=20),简答题(3*10=30),论述题(1*20=20),材料分析题(1*30=30) 5.复试(1)复试内容:英语口语+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英语口语:自我介绍+专业问题专业课笔试:陈振明的《政策科学》,陈昌文老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授发表论文与著作专业综合面试:丁煌的《西方行政学说史》+时政热点(2)录取比例:1:1.2 最终录取20人,会允许24人进面试 (3)复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专业课面试最为重要 三、复习规划 1. 一轮基础通读,细读。扫净知识盲区,全面讲解知识点。 2.二轮强化真题融入专题讲解。强化记忆、强化练习,纯熟掌握考点。 3.三轮冲刺押题、模拟考,锻炼答题技巧,全面巩固前期复习成果。 四、结语 复习决不能盲目,必须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否则就会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天府考研对行政管理的专业课做了详细的辅导规划。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会为大家安详细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借助于天府考研的平台,在考研初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天府考研在川大等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