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降低县域外转诊率 借得东风好行船

降低县域外转诊率 借得东风好行船

降低县域外转诊率借得东风好行船--柴福进发言嘉宾:吉林省东丰县医院院长柴福进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距离省会长春130公里,幅员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村,总人口40万,是著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和“中国农民画之乡”。

东丰县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我们县唯一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床位数700张。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推行了各项改革措施,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我院在改革进程中积极探索,借助外部资源,盘活县域内医疗资源,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改善百姓就医环境,连续三年将患者转诊率控制在10%以内,使医院得到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借外力突破

从医疗服务圈来看,我院距离省会城市只有130公里,距离周边最近的三甲医院只有20公里,由于历史原因,我院基础条件、设施设备、技术水平等服务能力均落后于周边地区。

因此,大量患者流失,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矛盾非常突出。患者就医主要看技术、看费用、看服务态度。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首先从思想观念转变入手,以经营理念转变为突破口,积极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势发展需要。

我们提出,三年内让医院得到跨越式发展,让百姓“大病不出县”。口号提出后,很多人心里底气并不足,靠自己,别说3年,哪怕10年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为此,我们对医疗服务条件、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准确定位,查找不足,及时解决。我们要求各科室主治医生在出诊时,认真揣摩病人心理,虚心听取公众建议,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对患者流失原因,我们进行了一一梳理,并逐条改进。

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办法,第一就是借助外部资源,迅速提升服务能力。通过省卫生厅的牵线搭桥,在吉大一院的大力帮助下,我院与省内高端医院吉大一院建立了帮扶关系,请吉大一院专家帮助我院循经把脉,提供技术支持。2009年8月21日,我院成功加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正式冠名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东丰县医院,并且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吉大一院定点帮扶的三家县级医院之一,为我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吉大一院派驻5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到我院常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按医院需求扶持重点学科,拓展新的学科领域。在吉大一院的帮扶下我院成立了内分泌、血液、肿瘤、核磁共振、肛肠外科、呼吸科重症疗区等新学科。新学科的成立,不但填补了我院诊疗项目的空白,也使学科体系更加健全、专业性更强。

与此同时,内分泌、肿瘤、血液内科成立后,2012年收治住院患者1828人次,诊治门诊患者7000多人次。填补了我院诊疗项目的空白。

挑战新技术

在吉大一院的指导下,我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项,部分项目填补了地区空白。2013年上半年,吉大一院专家来我院开展手术526例,其中示教手术12例。我院外科系统全面开展了微创手术。

同时,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和义诊活动,医院就诊患者明显增加。每周六吉大一院专家都来我院开展坐诊、查房、教学、疑难病例会诊等活动,2012年接诊患者近万人次,科内教学60余次,疑难病例讨论18次。组织专家开展大型义诊活动4次,使百姓足不出县就可以享受到省内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

东丰百姓足不出县即可享受省内一流的诊疗服务,疑难病例县内诊治,真正做到了少花钱看好病,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信赖感倍增。

其次,通过培训业务骨干,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对口支援开展以来,吉大一院为我院免费培训业务人员150余名,包括医疗、护理、医院管理等。针对我院医技科室设备陈旧,诊疗项目不全,疾病发病等特点,为我院无偿捐赠了“飞利浦1.0超导核磁”,“乳腺钼靶摄像机”,“呼吸功能检测仪”,“B超”等大型设备,设备总价值500多万元。

再就是通过开放急诊转诊、重症会诊绿色通道,患者就医费用明显降低。吉大一院在急诊科及各医疗专科内设立转诊患者绿色通道,使转诊的危、重、急患

者通过最简便的就诊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治到各专科疗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院与吉大一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

对口支援四年来,我院借助吉大一院医疗资源,迅速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绝大多数患者选择了在县医院就医,医疗经济收入同比增长3倍。同时,我们跟其他医院联合开展了国家级的医疗科研课题,可以说,兴院之路符合发展实际,对口支援深得民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建立联动机制

盘活县域内医疗资源,建立上下联动网络。我院还充分发挥在县域内人才与技术的优势,加强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联系,积极构建乡镇一体化的医疗模式,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我们县共有22家乡镇卫生院,229个村卫生所、医院充分发挥在县内人才与技术的优势,加强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联系,积极构建县、乡医疗一体化模式。

一是提供技术支持。我院确定2所基层医疗机构为对口支援单位,并选派医师定期到受援单位开展医疗业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医院组织医疗小分队到村所开展义诊活动,对不方便就医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仅今年上半年,我院选派医师到受援单位开展医疗业务16次,实行上门服务48次。

二是建立沟通机制。虽在本县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但医院之间、医生之间沟通并不频繁,对相互的服务能力并不完全了解。我院定期组织基层医生联谊会,带领医生们参观县医院,由院领导亲自介绍医院的功能设施、先进设备、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使基层医生增进对我院的了解。

通过对基层医院的帮扶,使医院之间加深了友谊,医生之间得到相互信任。通过走访村所,体验了村医的工作环境和面临的困难,也真正了解到基层患者的需求。

每年举办迎新春联欢晚会,我们都邀请基层医院领导和医生参加,使晚会不再是本院职工的自娱自乐活动,而是医院发展、服务能力、技术成果的展示平台。

三是强化扶持服务。我院为每所基层医院配备了2台电脑,逐步建立基层患者健康档案。我院给基层医生发放了联系卡,为全县22家乡镇卫生院及229家村所配备了集团网络电话。

四是免费乡医培训。我院主动承担起全县300多名乡医的培训任务,在院内举办培训讲座,抽调临床主任、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答疑解惑,建立起感情纽带。同时在培训期间医院为乡医们安排健康体检,让大家切身体验医院的服务能力,也对医院提出宝贵的建议。

挖掘内部动力

挖掘内部资源,打造差异性服务。我认为效益一方面是通过医疗技术服务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取得的。为了让每一位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既能享受技术,又能享受生活,我们挖掘医院内部资源,提供差异性的诊疗服务与社会服务,从而赢得了更多的患者。

我们在交通便利处、群众聚集处制作大型宣传板,利用节日期间推出活动宣传栏(元宵节推出宣传灯廊、播放宣传片),广泛宣传医疗保障新政策、医院新技术等措施,使广大患者明白“大病不出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同时,打造诊疗差异性服务,医院建立了儿科、妇产科、皮肤科、透析科、康复门诊。举个儿科的例子,儿童是社会的焦点,家庭上的掌上明珠,孩子患病会引起整个家族的关切和重视,往往一个孩子生病,全家都陪伴。儿科是技术对外的宣传窗口也是体现我们整体服务能力的一个展示窗口,儿科建设好了,医院整体服务形象就会得到认可。还有一个是康复科,现在人们要求越来越高,病人越来越需要得到全面的康复,康复也是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包括派一些人员去进修学习,收到的效益也是非常好的。

科室的构建,最重要的环节便是人才引进。对此,我院还建立了人才引进机制,采取生活上体贴、工作上支持、感情上关怀的政策,吸引优秀的专科医生及管理人才,将其充实到医院的人才队伍当中。

骨科带头人上任以后,确确实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开展了大型的骨科手术,科室也得到了发展。我们在引进人才的力度上是不惜花费重金,特别是名牌、221等大学毕业生,到县级医院工作是很难的。

医院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进行中做了积极探索,使医疗整体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患者的就医需求得到了满足,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医院连续三年转诊不超过10%,患者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98%。由于医院的发展,医院经济收入也得到增加,得到了实惠。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