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迹》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格调清新,明丽自然,描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神奇敏锐的想象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心灵,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作家贾平凹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家贾平凹对美好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向往,体会世界上对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生活,源于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正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现在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李白的《古朗月行》。

这首是写出了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触摸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用和月亮有关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板书:月迹

二、走近文本,了解作者

贾平凹(wā):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茅盾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贾平凹的写作:

他的语言极具个性化色彩,淡化抒情,朴拙空灵,内心却波澜万丈。他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作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为学习文本打基础。】

三、自读,感知“月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4.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四、细读,寻找“月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后同桌对学完成三个任务:

⑴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的踪迹?请勾画出来。

⑵地方不同,月亮的特点不同,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⑶请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标上“?”

⑷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是如何随着月亮踪迹的变化而起伏的,完成以下表格。

3.师生交流完成表格。明确: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同桌的对学交流,相互启迪,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学生初步感知到月亮是无处不在的,是属于每个人的。】

五、作业

1.练习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查阅资料,理解难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迹》请大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精读,探究“月迹”

1.在寻找月亮的过程中,月亮仅仅是天上的月亮吗?月亮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研读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月亮的内涵。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他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

明确:“所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之情。“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

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表达一种喜爱,赞美之情。“属于我们的”:每个人都有拥有美好事物的权利。“印章”,在自己所拥有的文章,书刊,字画上、盖印所用的图章,把月亮比做印章,长天为纸月为印,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童心的创造力极为高超,童心的稚气可吞长虹。

2.在孩子寻找月迹的过程中,明白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是谁呢?他就是奶奶。我们来一起探究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示:找出有关奶奶言行的句子并分析

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

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通过质疑文本,解读文本,得到情感的熏陶。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三、品读,感悟“月迹”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语句,模仿书中的眉批,做点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品读感悟交流

学法指导:找、析、结、问四字法

①找:问题相关的语句。②析:联系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综合分析。

③结:归纳认识,得出结论。④问:提出疑难问题。

如:我们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玉玉”“银银”等叠词既有形象,也有色彩,读起来和谐流畅,富于韵味,描写了院中的月下美景,表现了月光的美及对月亮的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

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延伸“月迹”

学习了本文,我们知道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呢?

五、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六、课后巩固提高。

1.课外继续阅读有关写景抒情的散文。

七、板书设计

奇特想象童真童趣

盼月议月

寻月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结构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精读和品读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