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惠东县科学技术局二00四年六月

马铃薯种植技术

种苗生产

茎尖脱毒为了获得没有病毒的马铃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了茎尖脱毒

技术。即把感染了病毒、出现退化症状的植株,在无菌操作下,将植株或分枝或块茎上芽的顶部生长点剥离,进行组织培养。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养,茎尖即可长成小苗。这些小苗长到4-5片叶时即可切段繁殖。繁殖的茎尖苗首先要作病毒检测,经过ELISA或指示植物接种等方法检测,淘汰仍带有病毒的茎尖苗,保留确实无病毒的茎尖苗。这个过程就是茎尖脱毒。

应当指出,剥取、培养的茎尖有几十个或几百个,经过检测最后留下无病毒的茎尖苗只有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淘汰的带毒苗是大量的,因此,培养成活的茎尖苗在未经检测前不能认为是脱毒苗,不宜繁殖推广。只有经过检测而无病毒的茎尖苗才是真正的脱毒苗,才能用于种薯生产。利用脱毒苗生产的各级种薯为脱毒种薯。

种马铃薯一定要用脱毒种薯

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667平方米产量1000-3000公斤,每公斤1.0元

左右;因其植株矮小,适于间作套种,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农民的欢迎,在河南省发展很快。

引起马铃薯退化的内因是病毒。马铃薯感染病毒后,表现有花叶类型、卷叶类型和束顶类型,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有的表现为叶片卷曲坏死,有的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不能作种,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马铃薯是性喜冷凉的作物,河南、安徽及山东等省一般夏季酷热、冬天寒冷,在马铃薯生态区划上属于中原春、秋二作区,是历史上马铃薯退化最严重和就地留种最困难的地区。

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性,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过程中也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脱毒微型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活力特别旺盛。马铃薯经脱毒后比普通马铃薯产量增加30%~50%,加工率高,口感好。未脱毒马铃薯大田留种,种植以后表现极差,产量极低。因此,种植马铃薯一定要选择脱毒种薯。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生物技术研究室已经成功地在河南省首家研究出“高效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及微型薯诱导繁育技术体系”,年生产马铃薯脱毒网室微型薯50万粒以上。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微型薯)重量一般在0.0014- 0.1578克,外观与绿豆或黄豆一样大小,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周年繁殖,与脱毒试管苗相比,更易于运输和栽插成活。脱毒小薯是采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隔离条件下直接生产的种薯,种薯重量为2-20克之间,马铃薯脱毒微型薯

良种繁育体系如下图所示:

脱毒苗、试管薯(微型薯)→原原种(脱毒小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农民用种

微型薯良种繁育体系减少了种薯繁殖周期和有关环节,能够有效保证质量,显著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快脱毒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减少用种量,显著地降低种薯调用成本。目前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在利用微型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网室脱毒微型薯可以用于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和大田生产,解决了马铃薯切块及切块引起青枯病、环腐病等流行、发生的问题。

田间杂草防除

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马铃薯减产。杂草防除

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药剂防治三种方式。

机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

人工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苗前铲地可以将表层已萌发的杂草嫩芽根系切断,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晒死,除草效果好,另外可提高地温有利于出苗。苗出齐后,即团棵期,结合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铲第二遍地,将杂草连根铲出晒一两天后进行培土。发棵期株型已定型,此期为促使植株形成粗壮叶茂的丰产型植株,应铲第三遍地,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第二遍培土。

药剂防除杂草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兑水380公斤喷于垄表,然后覆盖地膜,除草效果可达90%。另外,可用赛克津每公顷使用药1.5公斤加水40公斤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农田杂草的防除,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草、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团棵及发棵期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人工除草,这样利用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

马铃薯田间管理要点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要取得其高产高效必须在田间管理上做到以

下几点:

一、中耕除草幼苗前期,应以促根、促匍匐茎为主。出苗后至现7片~8 片真叶前,幼苗生长缓慢,温度低,需水量少,应多中耕,少灌水或不灌水,以利增地温,促使扎根好,匍匐茎伸长快。干旱时可在出苗后浇一水,但浇后及时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促发壮苗。幼苗后期匍匐茎开始形成后,地上部生长加速,为促进茎叶生长,形成较大叶面积,应适当浇水,并依据幼苗生长情况追施速效N、P、K肥,继续中耕并培土,逐渐加厚培层。

二、肥水管理马铃薯显蕾前,适当控制浇水,显蕾时应灌大水一次,进行蹲苗,以控制地上部徒长,促使块茎肥大。蹲苗结合中耕,继续进行培土。蹲苗后保持土壤湿润,增施P、K肥,并配合N肥,充分满足块茎膨大对肥水的大量需求。

三、摘除花曹,节约养分当马铃薯显蕾时,应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给块茎生长。

四、配合喷施叶面肥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株生长的需要。为此,可配合使用叶面肥来弥补不足。具体做法是:在收获前15天左右,喷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

五、应用化控技术生长期为防止地上部徒长,可喷100ppm 的多效唑或50ppm~100ppm的壮丰安,每亩需50公斤水溶液。

六、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为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鳃金龟、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等。

防治措施: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在发病期可喷洒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每7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效果比较明显。马铃薯鳃金龟幼虫在发生期用40 %的甲基异柳磷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灌杀;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发生时可用10%菊马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

马铃薯生长特性——幼苗期(第二段生长)

从出苗到第六叶(早熟品种)或第八叶(中晚熟品种)展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

序的生长,叫团棵,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是马铃薯的幼苗期。此期的生长中心仍为茎叶和根,但生长量不大。叶片展开的速度很快,约二天发生一片叶。此期间,第三段的茎叶

已分化完成,顶端孕育着花蕾,侧生枝叶开始发生。出苗7—10天发生匍匐茎,团棵前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幼苗期15—18天,但此期对最终产量影响较大,开始进入“块茎”过程,因此,栽培上应以促根、壮棵为中心,保证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

马铃薯生长特性——休眠期

马铃薯从种薯播种、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中耕培土直到一系列的生理活

动。栽培马铃薯的目的是要获得块茎的优质高产。这就需要按照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活动的特性联系外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才能对产量形成过程进行合理调控。

马铃薯生长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时期、三段生长的规律性变化。

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到适于发芽的条件里,也长时间不发芽。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的自然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播后能否及时发芽。这个问题在二季作区尤为重要。二季作区夏收秋种,应选择休眠期短的品种。

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比较大,温度0—4℃块茎休眠期大大延长,而在25℃左右的温度下,因品种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马铃薯块茎芽休眠的原因,据研究认为,由于块茎内部产生一些抑制生长锥的细胞进行分裂和生长的多元酚类抑制物质,如脱落酸,抑制β~淀粉酶蛋白酶和核糖核

酸酶的活性。这个抑制作用与赤霉素的作用正好相反。又如很早发现的叶绿原酸存在于块茎皮内,由鸡钠酸和咖啡酸脱水合并而成。在块茎成熟过程中咖啡酸不断积累,从而抑制生长过程。在发芽时,咖啡酸完全消失,叶绿原酸增加,从而刺激生长过程。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受酶的活动方向所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马铃薯生长特性——结薯期(块茎的形成)

第三段生长完成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发展日益减少,

基部叶片开始转黄枯落,地上部分的养分向块茎输送,块茎迅速膨大,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50%左右的产量在这段形成。结薯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的熟期性影响,一般30—50天。此期重点为保秧攻蛋延长结薯期。

马铃薯生长特性——发芽期(第一段生长)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此期进

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

随着休眠解除,芽的生长锥细胞分裂和相继地增大随之加强起来。于是,发生芽的伸长生长和叶原基的增多,生长锥变成半圆球状,最后形成一个明显的幼芽出土时,主茎上的叶原基已分化完成。这一期进行主轴第一段生长。第一段基部贴近芽眼的几个茎节,发生主要吸收根系。位于地下的这一段主茎,一般有8个茎节,每节发生或分化匍匐茎,是结薯部位。匍匐茎侧下方发生3—5条匍匐根,为块茎提供养分和水分,特别对磷的吸收能力强。同时此期还进行着主茎轴第二、第三段的茎轴与叶片的分化生长,以及主茎轴顶端花芽及下方两侧枝的分化。这一阶段是马铃薯建立根系、发苗、结薯和第二段和第三段进一步生长的基础。此段生长的中心是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否具备。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基础。

马铃薯生长特性——发棵期(第三段生长)

从团棵(第6—8叶展平)到第12或第16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

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发棵期。此期间,马铃薯的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块茎的干物重已超过此期植株总干物重的50%以上,说明生长中心已由同化系统的建立转向块茎生长。

所以,第三段生长是以发棵为中心,建立强大同化系统(茎叶)的重要阶段。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整地

马铃薯种植遍及全国各省,按生态类型分主要有四大区域,包括北方—季

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和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各区所需品种,栽培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根据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欲获得高产,在栽培技术中仍有共同之处。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据黑龙江、山西、甘肃研究报道,耕深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厘米的,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3.1%。可见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

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幼苗创造良

好的生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从“早”字出发,总的要求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促进幼苗长成健壮植株,充分发挥植株的内在增产潜力,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为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结高质量薯创造良好的条件。开花前争取早追肥、早培土,开花后6天,看地、看苗浇水,促棵攻薯,以薯控棵,保持薯棵平衡生长,防止疯长和早衰。

田间管理的时期包括播种后至收获前这段时期,分为出苗前、查田补苗、生育期间田间管理(包括幼苗阶段、发棵阶段、结薯阶段等)。

一、除草

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间,对产量影响很大。而且杂草还是很多害虫的寄主,向马铃薯传播病虫害。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

人工除草的优点在于既除草又松土,对提高地温、保墒有利。缺点是费工、费时。人工除草分为苗前铲地、苗后铲地。苗前铲地对早春性杂草和宿根性杂草的铲除效果好,还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出苗。苗后铲地一般待马铃薯出全苗后除草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达到根深叶茂。视田间草情,于发棵期铲二遍,促进植株长成丰产株型。一般铲完地后,结合中耕培土,对杀灭杂草,促植株健壮有利。

药剂除草的优点是省工。结合地膜覆盖,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一般采用播前混土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较好。如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用1—1.2升加水380公斤,播种后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可比不喷药覆盖地膜增产10%以上。

二、培土

马铃薯每个叶腋在黑暗条件下都可萌发匍匐茎,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因此,培土可以增加地下茎节数,有利于多发匍匐茎、多结薯。同时,培土还可以防止块茎外露形成青头、绿肩,影响商品性。培土与中耕是一致的,中耕为根系和块茎的生长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增温保墒。中耕培土一般2—3次,头遍要深耕少培土,以后要浅一些,同时多培土。

三、追肥

迫肥在团棵期追肥较适宜,发棵中期后一般不再追肥,特别是氮肥。团棵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作用大,速效,对营养器官建造有利。一般每公顷追施37—45公斤纯氮为宜。过多易引起徒长,影响结薯。追肥后,中耕培土,使肥料全部进入土层内。无旱时,追肥后要立即浇水。叶面追肥用量少、效果快、成本低,更易于被农民所接受。马铃薯叶片大,叶面上有茸毛,对喷洒溶液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根外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浓度要控制在1.5%—2.0%以下。

四、灌溉

马铃薯块茎中含大量水分,平均含水量近80%,茎叶繁茂,蒸腾量大。所以在整个生育期间,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需大量吸收水分,土壤水分不足难以丰产。一般认为每形成1公斤干物质,需消耗300—600公斤水。没有充足的水分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水分和养分提供的水平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记。

马铃薯生育期间的需水规律是指导灌溉的标准。播种前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不需灌水,如严重春旱,应先灌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后,再播种,切忌播后灌水。出苗后一段时间,需水不多,只要不旱也不必浇水。团株以后到开花期,地上部分植株旺盛生长,气温也逐渐升高,茎叶生长旺盛,根系也迅速扩大伸长,此期需水量较大。约需全发育期总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阶段如缺水,植株发育迟缓,发棵不旺,难于丰产。另外,此期匍匐茎顶端已开始膨大,缺水会影响膨大速度与结薯数量。这一阶段要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含量情况,灌1—2次水,使土壤见干见湿。马铃薯现蕾期是由发棵阶段向结薯阶段过渡的转折期,体内养分的分配也从茎叶生长中心转向供应块茎的迅速膨大,茎叶生长变缓,甚至停顿,此期不需过多的水分和养分,否则易引起徒长。此期约10—15天,原则上不灌水。

结薯期是块茎形成和迅速膨大时期,结薯盛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一半以上,要保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即提起成团,离地一米落地散开为宜。

结薯后期,即收获前一周至10天,要停止灌溉,利于收获。

五、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生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块茎品质。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危害程度各地均有不同,了解和掌握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经验很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旱易发生虫灾,涝易发生病害。根据当地天气长期预报及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防治,预防为主,可大大减少投入。

六、收获技术

收获技术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提高商品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一周至十天,应先将秧棵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破损薯、病薯单放。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

荫。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失。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又可

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另外,马铃薯生育期短,种植地区又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条件差。因此,马铃薯的施肥最好播种前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不可盲目施用。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的生育阶段需要的养分种类和数量都不同。幼苗期吸肥很少,发棵期陡然上升,到结薯初期达到吸肥量顶峰,然后又急剧下降。按氮、磷、钾三要素占总吸肥量的百分比计算,从发芽期到出苗氮磷钾分别占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3%、34%和36%;结薯期分别为56%、58%和55%。

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农户可根据土地状况,包括土壤肥力、投入肥料的资金能力、灌溉条件,来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施入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本着经济有效、促早熟高产的目的,应确定以农家肥、底肥为主,化肥、追肥为辅的原则。化肥使用须氮、磷、钾配合。前期追肥一般不宜单追尿素,特别是结薯之后不应盲目追氮,易造成浪费和相反效果。增施磷肥促早熟高产,缺钾地区施钾肥增产相当明显。

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肥料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成分、土壤肥力、气候条件、马铃薯对三要素的需求量及当地施肥经验来确定。根据试验结果,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磷1公斤、钾5.5公斤。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如果每亩可生产500公斤块茎,而计划亩产1500公斤块茎,则需补充施纯氮5公斤、磷2公斤、钾11公斤。如果用含氮量为0.56的猪粪肥,则需要893公斤猪粪肥作为基肥施入,其余不足的磷、钾肥以化肥补足。

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用量(公斤/单位面积)=100/肥料含纯养分百分率×需施纯养分重量(公斤/单位面积)

其中需施纯养分重量根据计划产量和土壤具备的基础供肥量确定。试验土壤肥量可采取在田间抽几平方米不施肥来计算产量确定土壤基础肥力。有条件的可请土肥站对土壤养分进行化验确定。

以上仅为理论数据,实际上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类生物体,含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养分的释放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土壤矿物组成对养分的释放和固定也不同;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当年的利用率一般为30%左右;有机肥中的养分和化肥中的养分有一部分会随降雨或灌溉流失等等,因此实际施肥量应高于理论数。根据生产经验,有机肥每亩施用量在1—2吨之间,其中2/3作底肥,1/3作种肥施入。为充分经济有效利用有机肥,无论底肥、种肥,都沟施,集

中肥效。底肥深施于种薯下层,利于发根后吸收利用。化肥每亩以l0公斤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混合作种肥沟施较为经济。

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做种肥时,不要接触种薯切块;撒施后先拌土然后再摆薯块;追肥时应尽可能靠近根系周围,最好开沟、拌土、覆土5厘米,千万不要撤在根际周围地表上,一来挥发损失,二来即使中耕培土或是灌溉渗入,由于肥在表层,容易诱发马铃薯的匍匐茎变成地上茎,或增加块茎裸露的数量,变成绿皮薯或绿肩薯,影响商品品质。

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食用商品薯的贮藏,

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马铃薯贮藏期间要经过后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三个生理阶段。

后熟期: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柱化,块茎内的含水量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荫通风处摊开晾晒15天左右,使运输时破皮、挤伤、表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伤口周皮并度过后熟阶段,然后再装袋入库或窖。

休眠期:

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0.5—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萌发期:

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要注意防冻。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最主要的。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

首先,仓库或窖要清理、消毒,通风换气,使库(窖)内湿气排除、温度下降。对要入库(窖)的马铃薯,先晾晒,使其在库(窖)外渡过后熟期,然后装袋码垛,垛不要高,一般码五袋高,两列并排为一行,行与行之间要留半米左右的通风道,行的长度视库(窖)的大小来定。包装袋最好选用网眼袋,利于通气散热。要用木杠将袋子与地面隔开,利于地热及土地湿气的散失。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度调节最为关键。因为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温度过低,块茎会受冻;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薯堆伤热,导致烂薯。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在

-1--3℃时,9个小时块茎就冻硬;-5℃时2个小时块茎就受冻。长期在0℃左右

环境中贮藏块茎,芽的生长和萌发受到抑制,生命力减弱。高温下贮藏,块茎打破休眠的时间较短,也易引起烂薯。最适宜的贮存温度是,商品薯4—5℃,种薯1—3℃,加工用的块茎以7—8℃为宜。

环境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贮藏环境内的适宜湿度,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但是库(窖)内过于潮湿,块茎上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贮藏中后期发芽并长出须根,另一方面由于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茵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相反,如果贮藏环境过于干燥,虽可减少腐烂,但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

马铃薯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贮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一90%。

商品薯贮藏应避免见光,光可使薯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种薯在贮藏期间见光,可抑制幼芽的生长,防止出现徒长芽。此外,种薯变绿后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另外,贮藏期间要注意适量通风,保证块茎有足够氧气进行呼吸,同时排除多余二氧化碳。

影响马铃薯块茎贮藏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一是品种的耐贮性,二是块茎的成熟度。在同样的贮藏条件下,有的品种耐贮性强,有的品种耐贮性差。因此应选择适于当地贮藏条件的品种。另外成熟度好的块茎,表皮木栓化程度高,收获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擦伤,贮藏期间失水少,不易皱缩。此外,成熟度好的块茎,其内部淀粉等干物质积累充足,大大增强了耐贮性。末成熟的块茎,由于表皮幼嫩,未形成木柱层,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擦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由于幼嫩块茎含水量高,干物质积累少,缺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贮藏过程中易失水皱缩和发生腐烂。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播种工作

马铃薯促早熟高产工作在整好地、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关键性措施之一就是

播种工作。马铃薯用种量大,要求精细播种。播种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选择优良品种、确定适播期、种薯催芽、选择播种方式。

(一)选择优良品种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高产要求植株健壮、块茎膨胀快、养分积累多,具有良好的抗病和抗逆能力,马铃薯由于病毒性退化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上应选用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品种熟期选择上,一季作区与二季作区不同。一季作区只种一季,应选择耐旱、休眠期长的中晚熟品种或晚熟品种。二季作区应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易于催芽秋播早熟品种或中早熟品种。以生产出口产品为目的的应选择椭圆或长椭圆形、表皮光滑、红皮或黄皮黄肉、芽眼极浅的极早熟品种。以生产加工原料薯(炸片、炸条)为目的的,应选择淀粉含量14%以上、还原糖低于0.3%、芽眼极浅、薯块顶部和脐部不凹陷品种。以加工淀粉为目的的,需选用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等等。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

(二)播种期

适期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是促早熟的关键。确定播种期有如下几点原则。首先,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因此,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催芽、覆膜出苗快,要适当晚播)。其次,应把块茎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这个时期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

(三)种薯催芽

早春温度低,马铃薯播种后需35天左右才会出苗。为了解决早播早出苗,增加马铃薯在田间的生长日数,提高产量,一般采取播种前催芽的方法。为使马铃薯提早上市,搞早熟栽培,常用早熟品种催大芽。催芽方法有室内、室外两种。1.室内催芽。

室内催芽温度易于控制掌握。块茎切块后,按1:1比例与湿沙(或湿土)混合均匀,然后摊成宽1米、厚30厘米左右,长度视种薯量及场所面积而定。上面及四周用湿沙(或湿土)覆盖7—8厘米。另一方法是,将湿沙(或湿土)摊成1米宽、7厘米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马铃薯切块,覆一层湿沙(或湿土),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依次一层切块一层沙(土),可摊放3—4层,然后在上面及四周盖土7—8厘米。温度保持在15—18℃,最高不超过20℃,以免温度过高引起切块腐烂和幼芽过细。待芽长到2厘米左有时,将切块扒出。在散射光或日光下(保持15℃低温)晒种,使芽变绿粗壮后播种。

2.室外催芽

选择背风向阳处进行室外催芽效果也很好。挖宽1米、深50厘米、长度视种薯量而定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的方法,将切块摆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以提高温度,下午5点盖上草苫保温,上午8点揭去草苫提高温度。出芽后,经见光绿化后,芽粗壮,播后扎根好,出苗快,早熟、抗病、产量高。3.药剂处理打破休眠期。

收获后贮藏达不到4个月,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应在适播期前半个月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用药剂处理种薯是主要的方法。使用的药剂主要有赤霉素(920)、硫脲。现将两种药剂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赤霉素浸种催芽方法。

采用切块催芽,赤霉素浓度应选用百万分之五一百万分之十(即5—10PPM)浸泡15分钟;如整薯催芽,赤霉素溶液浓度应在百万分之十一百万分之二十(即10--20PPM)浸泡20—30分钟。脱毒微型薯应选用赤霉素百万分之二十(即20PPM),浸泡30分钟。浸泡捞出后,应堆积在阴凉避雨处,薯堆以30一40公斤为一堆,上覆湿沙(或湿土),覆盖草苫保墒。7一l0天后检查薯堆,芽长2厘米挑出见散射光绿化炼苗,芽长不足1厘米的,继续堆积,5—6天后再将芽长2厘米以上薯块挑出炼苗,直至催完芽。炼苗的目的是让芽绿化、粗壮,同时,根从芽基部进一步分化,可提早播种后出苗的时间。

(2)硫脲催芽方法。

把块茎放入到1%硫脲溶液中浸种1小时,取出后放入湿沙中催芽。硫脲催芽法对切块种薯效果更好,可提高发芽率10%一20%。

浸种催芽前应对种薯进行挑选,把带有青枯病、环腐病、晚疫病的种薯挑出去,否则,浸种液即成为病害的接种液。用喷雾法可减少交叉感染,但出芽整齐性不如浸种。

总之,无论是采用药剂打破休眠或自然通过休眠的种薯,在播种前都应进行催壮芽的处理,这样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健壮,利于保全苗,促早期高产。

自然通过休眠或药剂打破休眠的种薯,芽白而细,催壮芽就是通过散射或直射光晒芽,控制白芽过长,使其变绿、变粗。具体做法是,当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将种薯平铺于光亮的室内,或通风透光的遮荫棚里,使之均匀见光,并经常翻动,使白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催壮芽可比不催芽增产10%左右。

在催壮芽的过程中,对感病块茎进一步挑选,淘汰病薯,可大大减轻田间发病率,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四)播种方式

马铃薯是中耕作物,块茎是在地下膨大形成,所以适于垄作栽培方式。对干旱沙土地区,为春季保墒,可采用平播方式。垄作可以提高地温,防涝,便于锄草和中耕培土,利于土壤中气体交换,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垄作栽培的播种技术各地各有特点,综合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垄上播种。

播前起垄或利用前茬原垄,垄上开沟播种,称为垄上播。垄上播的特点是垄体高,种薯在上,覆地薄,土温高,能促早出苗、苗齐、苗壮。但因覆土薄,垄体大,不抗旱,如春旱严重易缺苗断垄。另外不易施入基肥,应多施化肥做种肥。由于覆土浅,不易加厚培土,易形成块茎绿肩。解决培土问题,可加大垄距以65—70厘米垄距为宜。在涝害出现频率高的地区,因此法薯位高,可防止结薯期因涝而烂薯的问题。此外,北方春旱与寒冷地区,此法利于保墒、提温,利于出苗。垄上播应秋整地、秋施基肥、秋起垄,为第二年春播创造良好播种条件。2.垄下播种。

利用原垄,在垄沟播种、施肥,然后用犁破原垄合成新垄。此法的优点是保墒好,利于幼苗发育,土层深厚利于结薯,易于施入基肥。缺点是覆土易过厚,土温较低,影响出苗速度。播后应镇压,出苗前耪一遍,耪去一部分覆土,利于提高地温、防止憋苗,并可除草。

有条件的地区,播前先深松垄沟,为种薯创造疏松的生长环境。

3.平播后起垄。

有随播随起垄和出苗起垄两种方式。随播随起垄的播种沟可浅些,起垄覆土不要厚。出苗后起垄的,播种沟一般深10-15厘米,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起垄。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世界上栽培比较广泛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可鲜食,还可以加工成

多种食品。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很多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严重冲击,但我国的马铃薯却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近两年,国外独资、合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生产马铃薯薯片、薯条、薯全粉等加工产品。这就为马铃薯的生产开辟了广阔市场,种植马铃薯还是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首选的一条致富之路,而且,马铃薯收获后,还可以复种各种蔬菜、早熟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然而,当前生产上存在着品种退化严重和栽培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大力推广脱毒种薯来解决马铃薯的品种退化问题;在栽培技术方面,我们经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全省多点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新民县前当堡镇章京堡村种植0.67hm2马铃薯。产鲜薯4万多kg;康平县胜利乡文华村种植0.113hm2马铃薯,产值4300多元。

1 选地、整地

马铃薯适应性较强,但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质疏松,壤土或砂壤土,且涝能排,旱能浇,不重茬的地块上种植。整地最好在秋天进行,深翻22~25cm,随翻随耙压。

2 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极早熟品种(出苗至收获60d)如东农303、早大白、超白等。对这些品种采取晒种、催大芽、覆膜等措施,4月初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收鲜薯30000kg/hm2左右,收益1.5万元以上;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种性退化较快,连续种植二年产量明显下降,块茎变小,商品率低。用生物技术脱毒的马铃薯种薯,去除了影响其正常生长的病毒,种性恢复到该品种刚育成时的最佳状态,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块茎产量高(一般比未脱毒薯增产50%~100%)。因此要想获得高效必须种植脱毒种薯。

3 种薯处理

3 1 困种、晒种和切芽 播种前30~40d出窖,将种薯放在10~15℃有散射光的条件下困种10~15d,芽眼萌动见小白芽时(有条件的放在阳光下晒3~5d)就可切芽,切芽时要挑出病、烂、杂薯,并做好切刀消毒(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刀)切到病薯一定要把病薯扔掉,消毒后再切下一块,切芽时尽量将顶芽多分几块,每个芽块重25~30g(有条件的可增加到40~50g)为宜。

3 2 催大芽 一般在播种前25~30d时进行,可采用湿沙层积法,在温床或火炕等地方,把切好的芽块与湿沙分层堆积(5cm湿沙一层芽块),一般可堆5~6层,堆温15℃左右,芽长2~3cm,出现幼根时就可播种了;第二种方法是经过困种已见白芽的薯块不切,直接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内、温室或大棚内,2~3层,经常翻动,芽长1~1.5cm,芽短、粗、紫色,基部有根点时,切芽播种;第三种是当种薯量较小时可把萌动后切芽的芽块放在木箱或纸箱中,放在15℃的室内,后期使其见光,使芽长2cm,呈紫色时播种。以上3种催大芽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3 3 小整薯(20~50g) 催芽方法和以上相同,据试验测定,小整薯直播比切芽增产20%左右。

4 合理施肥

马铃薯生长所需氮、磷、钾的比例是5∶2∶11,在施肥上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农家肥以45 000kg/hm2为宜。在化肥施用上,除施用农肥外,一般地块应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375kg/hm2,硫酸锌30kg/hm2,播前撒施或播种时施到沟内。

5 适时播种

由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所需适温是15℃左右,20℃左右就会延迟形成块茎;块茎膨大适温是20℃左右,超过25℃就会停止生长。所以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早播,使马铃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在高温来临时已完成生长,当10cm土温达到4~5℃时就可播种。播种时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先趟两个播种沟,深13~15cm,下部施入化肥的1/3及杀虫药(30%呋喃丹颗粒剂22.5~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覆土3cm后摆芽块,芽苗朝上,株距22~25cm,距第一、二沟外35cm处趟第三、四犁,使土封住播种沟,再在两播种沟之间趟第五犁(深6~7cm)施入剩余的化肥(2/3)最后用耙子搂平使床面平、细、净。除草剂用90%的乙草胺1500~1950ml/hm 2;或48%的氟乐灵1500~2250ml/hm2对水450~600L喷于床面和床沟。 喷完除草剂后及时盖膜,选90~

100cm宽,0.005~0.008mm厚的薄膜,用量60~75kg/hm2,膜要拉紧压严,掌握“严、紧、平、宽”的原则。床面隔一段压一小土埂防风揭膜。

6 田间管理

及时放风,引苗,由于催大芽播种出苗较早,终霜未结束,因此出苗后不能马上引苗,使苗继续在膜内生长,但应适时放风,放风方法:用一木棍、铁丝或烟头在苗旁边使膜破一小孔,待终霜过后及时引苗封埯。 及时灌水,马铃薯现蕾开花期是需水关键期,这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过此期再浇水,将严重减产并增加畸形薯的比例。方法是现蕾时浇头遍水,一是增墒,二是降温,有利于薯块形成、膨大,隔10d浇二遍,一般浇三遍就可以了。

在马铃薯开花前5~7d喷马铃薯膨大素,用膨大素150g/hm2对水300~450L 均匀喷在秧子上,一般可增产10%左右。如果遇多雨年份造成茎叶徒长,可在花期喷多效唑控上促下,用15%粉剂360~480g/hm2对水40L均匀喷在秧上,尽量不要喷在地上。

7 适时收获

当单株薯重达到500g左右时看市场行情及时收获上市。

马铃薯的良种繁育—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马铃薯是以块

茎作为繁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用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首先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进行杂交授粉。采得实生种子后,播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单独收获,再用其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选择,直至选择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由于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由于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积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研究,此项技术已在国内进行了推广。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马铃薯植株体内进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据研究,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可能是由于茎尖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得不到营养而受到抑制。也可能是由于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以上原因的机理尚未搞清,但通过对茎尖(带有l一2个叶原基,小于0.2毫米)组培苗进行病毒检训末发现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屠脱毒技术就是利用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通过连续切茎尖,在无菌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培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利用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在人工隔离或天然隔离条件下,利用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二级原种在天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

由于我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多达七种,加上纺锤块茎类病毒,使种薯在开放条件下的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要受优良种性,产量大幅下降,同时降低了其商品价值。

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进行了马铃薯茎尖脱毒生产无病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脱毒种薯存在使用寿命年限。在北方地区,一般为四至五年。而在南方地区寿命仅为二至三年。由于目前微型薯原原种的成本较高,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必须经三年以上繁殖才用于生产,加之繁种过程中需对病虫害加以防治,以保证种薯的质量,所以生产中需年年更换种薯,确保生产田年年保持高的产量。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首先要在推广优良品种中选择健壮并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利用其所结的块茎,经渡过休眠后进行室内催芽,待芽长至4—5厘米还未充分展叶时,将芽剪下。先将外面几层叶片剥除,然后将其放入烧杯,用纱布封口,在自来水下冲洗半个小时,取出放到无菌室进行消毒。一般先在95%酒精中迅速沾一下,然后在5%漂白粉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消过毒的芽放在40倍解剖镜下,用消过毒的刀剥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长度约0.2毫米,接种到有培养基的试管中。放在培养室中培养试管苗。培养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5℃,光照为2000一3000勒克斯,每天16小时光照。约经30一40天,茎尖可明显伸长,4个月左右发育成3—4片叶的小苗。此时可将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单节切段,并种于带有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继续培养。25天左右又可进行单节切段扩繁。成苗后,应取两瓶苗进行病毒检测。方法是将试管苗移栽到防虫温(网)室内的盆中,培育成植株,多次取样检测有无病毒。当确认无病毒后,还需鉴定其是否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状,以防止在剥离茎尖培养过程中发生无性变异。当确认试管苗符合品种特性并不带病毒后,即可继续扩繁试管苗,待到一定数量时,移栽到防虫温(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目前由于组织培养所需的设备、药品及设施价格昂贵,利用试管苗剪顶扦

插在基质中快繁微型薯原原种,虽可降低一些成本,但直接用于生产农民仍觉承受不起。此外,由于生产需用的种薯数量大,必须用微型薯原原种在防止病毒和其它病原菌再侵染的条件下,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提供健康种薯。(一)选择原种繁殖基地的原则

马铃薯种薯级别的划分可分为两种,即基础种薯和生产种薯。基础种薯包括原原种、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生产种薯包括一级良种和二级良种。从原原种到生产所需的良种,一般需要三至四年的时间。因此原种繁育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几代扩繁的种薯质量。原种繁殖基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高纬度、高海拔、风速大、气侯凉。这几个条件必须具备,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传播马铃薯病毒的主要介体是桃蚜,桃蚜约最远取食浮动气温为23—25℃,也是传播pvy效率最高的温度,15℃以下的气温桃蚜起飞困难。因此,冷凉气候不适于蚜虫的繁殖和取食活动。但冷凉气候极适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地势高、风速大的空旷地,能阻碍蚜虫的降落聚集。原种繁殖基地方圆10公里的范围不能有马铃薯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植物,如茄科作物。此外原种繁殖基地应严格实行轮作,一般轮作周期应三年以上。原种繁殖基地土壤肥力应较高,最好有

灌溉条件,确保较高的繁殖系数。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实施防止病毒和其它病原菌再侵染的技术措施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二)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

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薯催壮芽播种、地膜覆盖早播促早熟、合理施肥等促进植株成龄抗性形成的早熟栽培技术。此外要进行田检,及时拔除病株。包括清除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的母薯及新生块茎,小心装入密闭的袋中拿到远离田外的地方深埋。操作人员应有专用工作服和鞋袜,手要及时用肥皂水消毒后再触摸植株。

由于病毒从侵染植株地上部开始到传输至块茎需一段时间,因此采取早收留种也是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这是因为带毒蚜虫取食健康植株叶片,将病毒传至叶肉中,病毒粒子复制及转运,需一个细胞一个细胞传递才能传至块茎,这个过程大约需7—10天。因此,在有翅蚜虫迁飞盛期到来之后的10天内,应对种薯田的植株采取灭秧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生产健康种薯,另一方面有利于种薯在土壤里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由于早收留种产量会受到影响,可以来取早熟栽培措施,或者密植增加群体来提高种薯产量。

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利用大棚或阳畦将播种期提早到1月下旬或2月上旬,种薯提早1个月催大芽,密度每亩1万株以上,大约4月底5月初收获。此时蚜虫尚未进入迁飞盛期,马铃薯植株基本没有受到蚜虫的侵袭,免受了病毒的感染。另外,马铃薯结薯期处于早春冷凉气候段,有利于种薯的生长,产量也高于正常春播。秋繁种薯的播期则往后推迟,使马铃薯出苗时蚜虫已基本没有了。马铃薯结薯期气温较低,有利于薯块膨大。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在霜到来之前马铃薯生育时问较短,繁殖的种薯基本上在生理年龄上属于壮龄薯,种性好,生长势强。虽然秋繁种薯因生育时间短而产量低,但由于晚播晚收种性好,所以在二季作区仍是一个重要的良种繁育环节。可通过加大密度及生育前期利用秋季较高温度促秧早生快长,争取在结薯期前建立较强大的同化系统,可提高秋繁产量。(三)防止病害侵染种薯的技术措施

马铃薯各级种薯在繁殖过程中除了要防止病毒的再侵染之外,防止病原菌的侵染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由于调运的种薯带病,给种植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以往人们对马铃薯病毒病引起的种性退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利用生物技术搞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基本上解决了脱毒种薯在生产中大面积利用的问题,但是,由干繁种基地的相对集中,病害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各级种薯的质量。其中尤以晚疫病、环腐病等影响最大。近几年,随着繁种单位盲目引进新种源,把青枯病也从南方高发地区传到了北方个别繁种地,使病害种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从利用试管苗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开始,就应注意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在大面积繁殖各级原种和良种时,在防蚜虫的同时,进行病害的防治,以确保种薯的质量。

马铃薯是个多病的作物,从种薯切块、催芽到收获、运输、贮藏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多种真菌和细菌的浸染。有导致块茎腐烂或降低块茎发芽力的病害,如晚疫病、环腐病、干腐病等。有导致叶片局部病斑,减少光合面积,甚至造成茎叶早枯,降低产量的病害,如早疫病和晚疫病。有为害输导组织引起植株萎蔫的病害,如青枯病、环腐病等。这些病害都直接影响着种薯的质量。在各级种薯繁育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应综合采用如下措施。

1.种薯。

无论是原原种、原种还是良种,均应在无病区或无病田进行繁殖,从源头上

解决病原菌侵入的问题。引种时要了解当地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情况,严格防止从疫区引种。特别是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药剂进行防治。如青枯病、环腐病等。真菌性病害虽无特效药治,但还可用药剂提前预防。如晚疫病等。所以在种薯繁殖过程中,首先应把住第一关,即种源应是无病种薯。

2.轮作。

侵染马铃薯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间,如无合适的寄主存在,其病原菌群落会逐渐缩小,经过几年后便可消亡。因此,采取三至四年以上轮作马铃薯,也是防治病害的一项有效措施。种薯繁殖田必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轮作体系中不能有茄科作物,因为很多病害都是共患的。因此繁种田都在农区,菜区很难达到轮作条件。

3.空间隔离。

马铃薯种薯繁殖田应与马铃薯生产田远离,距离应在10公里以上。这样可以避免病原菌侵入繁种田。同时灌溉要使用不同的渠系,以免病原菌通过灌溉水侵入繁种田。

4.时间隔离。

时间隔离的原则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避开高温多雨季节。因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北方一季作区繁种,应适当提早播种,采取促早熟栽培方法,在病害高发期之前收获。

5.避免种薯受伤。

在收获、运输及贮藏过程中,避免块茎受到机械损伤,因病原菌很易从伤口侵入块茎内部。运输工具和仓库应在使用前彻底进行消毒。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良种繁育体系

马铃薯良种繁育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保证品种纯度,还要防止病

毒的再侵染和病原菌的侵染,以保证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要根据品种用途和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安排各级原种及良种的生产。严格禁止超代薯进入种薯市场。对繁殖的各级种薯都要进行检验,质量合格方可进入生产。我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从1976年开始建立和完善的。按区域划分基本分为北方春作一季繁种区、中原春秋二作繁种区。现将这两个繁种区的繁育程序介绍如下。

(一)北方春作一季繁种区

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种薯繁殖基地。如黑龙江省每年调出种薯几十万吨,供应各省。内蒙古自治区每年也有大量种薯调运各省。这些繁殖基地主要建在纬度高、传毒媒介少、气候冷凉、交通方便的地区。该区的良种繁育体系一般为五年五级制;有的单位实行四年四级制。具体繁育体制如下。

第一年将组培室繁殖的试管苗扦插到防虫温(网)室内生产原原种(脱毒微型薯)。

第二年在防虫网室或隔离繁殖田用原原种做种源繁殖一级原种。

第三年在隔离繁殖田用一级原种做种源繁殖二级原种。

第四年在隔离繁殖田用二级原种做种源繁殖一级良种。一级良种作为生产用种投放市场。如采用五年五级制的地区,利用一级良种做种源在隔离繁殖田繁殖

二级良种投入生产。

在各级种薯繁殖过程中,都采用种薯催芽促早熟栽培,生育早期拔除病株,根据有翅侨蚜迁飞测报,在蚜虫迁飞盛期到来后的一周至十天将薯秧割掉,防止蚜虫传播的病毒侵染块茎,以及密植早收生产小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防止切刀传染病毒或病菌。

(二)中原春秋二作繁种区

该区春马铃薯生育季节气温较高,蚜虫活动频繁,植株易感染病毒,因此必须利用阳畦或日光温室早种早收,避开蚜虫迁飞期,防止病毒再侵染。秋繁则适当推迟播种期,避免病毒再侵染。

中原春秋二作繁种虽可解决从北方--作区大量调种造成的运输压力和防止晚疫病、环腐病等随种薯调入的问题,但是由于早春阳畦或日光温室成本高,秋繁感染病毒和病害的机率较大,脱毒效果降低。因此,中原春秋二作区繁种,应重点防止病毒和病菌的侵染,确保种薯的质量。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保证种薯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的必要基础条件,各地可根据当地市场需要确定品种及繁种方式。

间作套种模式——薯棉间套模式

此种模式是棉区主要间套模式。马铃薯耐低温,春季应提厘米。马铃薯按

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与马铃薯行距为20厘米。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提前做好种薯催壮芽处理,终霜前一个月及早播种,争取早出苗早收获。春玉米选用晚熟高产品种。马铃薯收获后将薯秧压青并给玉米培土,将玉米大行间的土壤整平,移栽提前20天育苗的夏玉米。夏玉米选用早熟高产品种,根据马铃薯生育情况,适时进行育早播种,与棉花共生期一般为45天左右。在间套种期间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小。马铃薯利用了春季冷凉季节的光能,马铃薯收获后,棉花进入了旺盛生长,充分利用了夏秋高温季节的光能。此外,马铃薯与棉花间套作的前期,可给棉花挡风,延迟棉蚜的危害。马铃薯收获后,薯秧可压青培肥地力,给棉花增加营养,同时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状况,有利于结铃坐桃,提高棉花产量。马铃薯的根系较浅,棉花根系较深,使土壤深浅层次的水分和养分得到充分利用。

马铃薯与棉花的间套模式一般采用双垄马铃薯与双行棉花间套。总幅宽为170厘米,内种两行棉花和两垄马铃薯。马铃薯的行株距为65×20厘米,棉花行株距为55×20厘米,棉花与马铃薯的行距为25厘米。这种模式有利于田间管理。在棉花苗期不需要浇水时,可在马铃薯垄间浇水,在棉花田行间进行中耕。这样可以解决在共生期内,马铃薯结薯需水多而棉花在苗期需勤中耕,提高地温少浇水的矛盾。

在品种选择上,马铃薯应选择早熟品种,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催大芽、壮芽,适时早播,尽量缩短与棉花的共生期。

间作套种模式——薯粮间套模式

马铃薯与粮、棉、油、菜、果、药等作物均可进行间作套种,其间套模式种

类繁多,各地群众也不断创新出新的模式。下面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模式。

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很大,在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发展薯粮间套有很大的潜力。间套的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是甘薯和高梁。

(一)马铃薯与玉米或高梁间套种

这种间套模式在各地粮区,特别是中原地区较为普遍。一般采用双垄马铃薯与双垄玉米宽幅套种,幅宽一般采用140厘米。马铃薯按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与马铃薯行距为20厘米。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提前做好种薯催壮芽处理,终霜前一个月及早播种,争取早出苗早收获。春玉米选用晚熟高产品种。马铃薯收获后将薯秧压青并给玉米培土,将玉米大行间的土壤整平,移栽提前20天育苗的夏玉米。夏玉米选用早熟高产品种,根据马铃薯生育情况,适时进行育苗。夏玉米成活后,为利于透光壮苗,应将春玉米下部枯老黄叶掰掉。夏玉米收获后播种冬小麦。这种间套方式的优点是,马铃薯利用了春玉米播种前的冷凉季节,春玉米利用了6月份以后不适于马铃薯生长的高温季节。延长了作物对光能利用的时间。待夏玉米收获后又及时种植了冬小麦,可以说此种间套方式将整个无霜期的光能全部利用了。

有的粮区或粮菜兼作区采取春秋马铃薯与春夏玉米间套,实现一年四作四收。这类模式一般为四行马铃薯与两行玉米间套作。播幅宽度为280厘米,春马铃薯按行株距60×25厘米播种四行,春玉米行株距为40×15厘米播两行。春马铃薯收获后于马铃薯条带中央按行株距40×15厘米播两行夏玉米。春玉米收获后,在夏玉米大行间播四行秋马铃薯。夏玉米可给秋马铃薯遮荫。据试种结果表明,两季马铃薯每亩产量分别达到1889.5和1617公斤。两季玉米产量分别为395.5公斤和585公斤。

采用这种间套模式要求水肥条件要充足。此外春夏玉米和春秋马铃薯均应选择早熟高产类型品种。夏玉米最好于马铃薯收获前15—20天育苗进行移栽。对于玉米来讲要求种子大小、播种深浅、覆土厚度均应一致,可避免玉米出苗后大小苗不一致而影响产量。

(二)马铃薯与甘薯间套种

马铃薯性喜冷凉,生育日数短,而甘薯性喜热且生育日数长,这两种作物进行间套作也可以延长光能的利用并提高土地生产率。一般在早春整地时,先起好甘薯垄,然后在垄一侧的大半坡处种马铃薯,马铃薯出苗后扦插甘薯苗。马铃薯行株距为74×16厘米,甘薯为74×33厘米。马铃薯收获后,每隔2—3垄甘薯套种一行夏玉米。

间作套种模式——薯菜间套模式

这种间套种模式主要分布在蔬菜产区,间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一)薯瓜间套种

瓜类如中国南瓜、西瓜、冬瓜等是喜温而生长期长且爬蔓的植物,利用瓜行间的宽畦早春套种马铃薯是非常经济合算的。方式是每种4垄马铃薯留1个40厘米宽的瓜畦,马铃薯收获完以后的空间让瓜爬蔓。收瓜后可接一茬秋菜。

(二)马铃薯与直立型菜类间套种

茄子、辣椒、姜等作物都是喜温而生长期长的直立型作物,与马铃薯间套种都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利用马铃薯行间在播种马铃薯的同时或稍后几天,播种耐寒速生蔬菜,如小白菜、小水萝卜或菠菜。这种模式可更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

这一间套模式马铃薯一般采用90厘米的幅宽,种1行马铃薯。马铃薯垄宽60厘米,株距20厘米。将马铃薯垄间整成平畦,播种3行小白菜或菠菜,行距15厘米。马铃薯催大芽提早播种,培垄后覆盖地膜。菠菜可与马铃薯同时播种,小白菜或小水萝卜则于3月中、下旬播种。小白菜等速生菜一般播种后40一50天可收获,收获后及时给马铃薯培土。然后施肥并整平菜畦,定植一行茄苗。茄苗的株距为40厘米。这样可以达到三收。

马铃薯与菜花或甘蓝间套种时,幅宽为160厘米,种马铃薯一行,垄宽为60厘米,株距20厘米。马铃薯垄间整平做畦种三行甘蓝或菜花。株行距为45×45厘米。甘蓝或菜花都应提前育苗。与春马铃薯间套时,甘蓝和菜花的育苗苗龄为70—80天。育苗时间应在1月上中旬。与秋马铃薯间套时,甘蓝和菜花的育苗时间为25天左右,可在7月中旬育苗。春马铃薯于2月中旬前后催芽,3月上旬或中旬播种,播种时施足基肥并浇好底水,播种后一次培够土(种薯以上有l0--12厘米土)。播种完马铃薯后于3月中旬定植甘蓝,浇足定植水,定植后覆盖地膜。缓苗前一般不再浇水,管理上主要是提高地温,促幼苗早发根,最好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秋马铃薯一般于8月上旬播种,播前催大芽。播完马铃薯后即定植甘蓝或菜花。

(三)薯粮菜间套

按160厘米为一个种植带,春种两行马铃薯、一行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整地,播种夏白菜。白菜和春玉米收获后,立即施肥整地,定植秋甘蓝或秋菜花,同时按上述介绍与秋马铃薯间套种。采用这种模式,要求马铃薯催大芽于3月上旬播种并覆盖地膜,行株距为65×20厘米。玉米于4月底5月初播种,株距20厘米,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整平地,播种四行夏白菜,行距40厘米,株距35厘米,利用春玉米植株给夏白菜遮荫,有利于夏白菜生长。夏白菜和春玉米于8月上旬收获后,施足基肥整好地,进行秋马铃薯和秋甘蓝或秋菜花的间作套种。整地施肥和种薯催芽及问套作方式如前所述。这种间套模式可以达到一年五种五收,更加高产高效。

间作套种的原则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如果栽培技术措施不当,必然会发生作物

之间彼此争光和争水肥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之中,光是宇宙因素,只有通过栽培技术来使作物适应。所以间作套种的各项技术措施,首先应该围绕解决间套作物之间的争光矛盾进行考虑和设计。马铃薯间套作进行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间套作物的生态理好间套作物群体中光、水、肥及土壤因素,进行作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综合效益。

一、间套作物合理搭配的原则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首先要考虑全年作物的选定和前后茬、季节的安排,还要参考当地的气象资料,如年降雨量的分布及年温度变化情况。根据马铃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深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 欲促进高产, 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 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 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试验证明,耕层愈深,增产效果愈显着。一般耕深不浅于25cm若土壤墒情不好, 要提前灌溉一次, 再进行深耕。 二、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 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又可以改善土 壤物理结构。所以播前要准备好肥料。根据生产经验,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农家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0kg、尿素10kg。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 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三、播前催芽和切块 春播每亩需种薯120kg左右。要挑选出符合品种特征、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表皮光滑、颜色好的薯块作为种薯。由于早春温度低, 马铃薯不能播种或播种后出苗慢, 而播前催芽可以淘汰病薯, 幼芽发根也快, 出苗早而齐, 发棵早、结薯早, 有利于高产。催芽的具体方法有: (一)催芽 1、整薯催芽: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保温性好的温室内暖种处理,催芽约1cm左右时,于播前1-2 天切块。郑州地区多采用此法。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 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 ◆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 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本区晚疫病、早 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 ◆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 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 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 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 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这段时间主要是块茎积累淀粉的时期。 ◆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怎么种

土豆种植技术(土豆怎么种)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其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种植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河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繁基地,致力于生产开发优质种薯和商品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您提供丰收的基础保证。推荐品种金8号:引自荷兰,原名Favorita。出苗后60-65天收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芽眼浅平。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适合高肥水管理,产量潜力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首选的菜用薯品种。 简明种植技术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6、稀植大块:根据市场调查大薯价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时化控:植株生长旺盛,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施多效唑30克/亩控秧。 8、除治病虫: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除治地下害虫;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30克/亩防治蚜虫;连阴天喷甲霜灵等杀菌剂防止晚疫病发生。 二、秋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为了减轻播后烂种,宜选用20~30克的小马铃薯整薯作为种薯。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周晓 903175) [摘要]简要介绍马铃薯转基因技术方法。着重对已获得的转抗真菌病基因、抗病毒基因、抗虫基因、改良品质基因的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将马铃薯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有用蛋白质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转基因马铃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马铃薯; 转基因工程; 进展 [前言]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460万hm2,产量约7.5亿吨,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目前尽管国内育种学家经过长期努力,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但还存在马铃薯的病虫害严重,种质资源贫乏,遗传背景也狭窄,育种材料(亲本)带毒,后代优良性状潜力发挥受阻,种薯退化严重等问题,这给马铃薯育种和中枢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n L.)生产极易受到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因素的影响,尤以病毒性品种退化、真菌、病菌性病害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此引起的马铃薯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30%以上[1]。 自1983年首次获得烟草转基因植株以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已有140多种植物相继被转化,内容涉及抗虫、抗真菌、抗病毒、品质改良等多个方面。马铃薯由于其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成熟、植株再生较容易,遗传转化的各种手段均可采用,又可以通过块茎无性繁殖将转基因的特性传递给后代而无需经纯化或多代选育,因此,马铃薯成为最早一批获得转基因成功的植物。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马铃薯的品质、培育抗病虫新品种已经成为当今马铃薯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基因工程育种在改良单一不良性状(如品质、抗病性等)方面是其它育种方法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在马铃薯生产上还存如病虫害严重、品质不佳等诸多问题。致使种植业者的收入微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陆续培育出了一些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新品种,特别是利用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有用的蛋白质和疫苗,从而增加些都为马铃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带来了曙光。 1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研究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方法有目的地将来自一种生物的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表达并遗传给子代的综合技术。马铃薯是最早进行转基因研究的植物之一,是进入田间试验品种最多的转基因农作物之一,过科学家的努力已培育出了在多方面性能优良的马铃薯品种。 1.1抗菌病基因 细菌和真菌病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害,可导致农作物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害马铃薯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主要有黑胫病、软腐病、晚疫病和青枯病等。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菌phytophtora (Mont) de Bary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中的头号敌人。在我国因晚疫病而发生的产量损失每年平均亦达到10亿美元左右。 马铃薯真菌病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晚疫病。1980年以来,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种植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几丁质和葡聚糖是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利用几丁质酶和烟草葡聚糖酶基因转化的植物具有降解真菌细胞壁的特性。可以防止真菌类病害的发生。现已将携带有Ⅰ型烟草β-1 ,3 葡聚糖酶基因和Ⅰ型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PBLGC质粒导入马铃薯品种“津引 8 号”中 ,获得的再生苗经分子检测呈阳性 ,有望具有抗真菌能力。 还有人将缺失 C 端信号肽序列的Osmotin 基因和在第 96 位氨基酸处发生琥珀突变的smotin基因置于CaMV双 35S启动子驱动下转化马铃薯 ,获得NPTII抗性植株。经检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一组:郭保密、尹韵绮、张岳 摘要: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克服了马铃薯的病毒病和类病毒病的危害,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最为有效的途径。文章从马铃薯茎尖脱毒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病毒去除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病毒类型;影响因素 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2n=48)是双子叶种子植物,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1]。马铃薯栽培种起源于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脉智利沿岸、玻利维亚等地,在五大洲14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和分布。2004年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际食品政策中心(IFPRI)合作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到2020年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对马铃薯的需求将增长更快[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到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产量达到1.8亿t[3]。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而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是系统感染,能阻碍病毒增殖的药剂往往也会影响寄主植物的代谢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药剂。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了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4]。随着病情逐年加重,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给我国马铃薯乃至世界马铃薯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使得栽培面积及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5]。在我国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7种,它们是PVX、PVY、PVS、PVM、PAMV、PAV、PLRV[6],其余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是来自其它寄主植物的病毒。 采用无病毒植株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途径有自然选择、物理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和生物学方法[7]。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生物学方法中的茎尖脱毒。文章就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中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做出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马铃薯脱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茎尖脱毒的效果最好,已成为最常用和经济有效的脱毒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即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病毒的特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l)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病毒的复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无法与分生组织旺盛的代谢活动竞争;(2)分生组织缺乏真正的维管组织。大多数病毒在植株内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在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输,因为细胞与细胞间的移动速度较慢,在快速分裂的组织中病毒浓度高峰被推迟;(3)高浓度的生长素。分生组织的生长素浓度通常很高,可能影响病毒的复制[8-9]。 根据这些原理,Morel等人在1955年以马铃薯为材料,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获得了无病毒植株[10]。这个试验的成功,为马铃薯脱毒开辟了新途径。现在几乎所有马铃薯生产国都在使用这种技术,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退化的问题。 2马铃薯脱毒过程 2.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采用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试管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9231674.html,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世云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6期 1 积石山马铃薯种植概况 马铃薯亩产一般在一千公斤到一千五百公斤之间,高产的马铃薯能达到三千公斤,亩产值基本为一千五百元,高的超过三千元。马铃薯生产产值提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马铃薯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通过杂交种子进行品种培育,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培育马铃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种子退化,而且可以使马铃薯增产甚至可以增产超过一倍。我国在马铃薯培育的研究过程中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2 积石山地区马铃薯栽培条件 2.1 土壤和肥料 马铃薯种子土壤需要选取土质较为疏松且排水性好的地区,尤其是含有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更佳,土层选择一般较为深厚。 马铃薯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为2:1:4,如果缺乏钾元素则根系较小且根茎的节间缩短,产量较低;如果缺乏磷元素则植株较小,且光合作用较弱,生产也受到阻碍;如果缺乏氮元素叶子呈淡绿色,植株矮小。马铃薯比较倾向于钾元素肥料,所以肥料要以火土灰以及硝酸钾为主,尽量不要用氯化钾。由于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比较短,肥料用量要多加斟酌,根据实际情况补施肥料,才能够让马铃薯育苗正常生长。 2.2 水分和温度 马铃薯栽培要求水分较多,土壤湿度水平较高,如果马铃薯种子遭遇干旱则会影响产量;如果雨水较多导致土壤水分增大也会引起产量减少,造成贮藏期烂种的情况。 马铃薯幼芽阶段需要六度左右的气温,而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则为十六度左右,一旦温度超过二十五度,马铃薯生长则会较为缓慢,超过三十度时由于种种压力消耗掉过多的养分则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零下一度的时候马铃薯的茎叶由于受到冻伤导致植株开始死亡。 2.3 植株生长需求 新收获的马铃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眠期,根据马铃薯的品种以及贮藏条件进行休眠期的选择。一般品种的马铃薯休眠期大概为三个月,有的甚至长达五个月,如果是休眠期比较长的品种,则会影响收获的产量。当马铃薯发芽之后会从根茎伸出白根,在出苗初期根系发展较为迅速,而地上区域则生长缓慢。幼苗出土十天就会有干茎从植株基部自下而上长出;出土二十天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豆的种植方法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 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和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 催芽关、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和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文献综述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文献综述 03级植物保护(1)班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病害危害,其中主要细菌性有以下五种: 1.马铃薯环腐病 2.马铃薯青枯病 3.马铃薯软腐病 4.马铃薯疮痂病 5.马铃薯黑胫病 下面我们从发病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及侵染途径,防治方法四个方面具体讲述。 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1906年首先发现于德国,目前在欧洲、北美、南美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发生,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在我国,此病于20世纪50年代在黑龙江最先发现,60年代在青海、北京等地发生。目前已遍及全国各马铃薯产区,其中以70年代前期为害最为猖獗。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22个旗县的调查,病株率一般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此病不仅影响产量,还造成贮藏时的烂窖,影响块茎质量。 症状

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叶片边缘或全叶黄枯,并向上卷曲,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而后逐渐向上发展至全株。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植株症状也有很大差别,它可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和枯斑,地下部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a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叶尖变褐枯干,叶片向内纵卷,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b萎蔫型:从现蕾时发生,叶片自下而上萎蔫枯死,叶缘向叶面纵卷,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淡黄或黄褐色,植株提前枯死。 块茎轻度感病外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势发展,皮色变暗,芽眼发黑枯死,也有表面龟裂,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呈乳白色或黄褐色的环状部分,轻者用手挤压,流出乳黄色细菌黏液,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分离,常伴有腐生菌侵入。 马铃薯青枯病和黑胫病也是细菌性病害,与本病有相似之处。青枯病多发生在南方,病叶无黄色斑驳,不上卷,迅速萎蔫死亡,病部维管束变褐明显,病薯的皮层和髓部不分离。黑胫病虽然在北方也有发生,但病薯无明显的维管束环状变褐,也无空环状空洞。此外,两种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 病原 病原为密执安棒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Spieckermann & Kotthoff) Davis et al.,异名为:Corynebacterium sepedonicum (Spieck.& Kotth.) Skapt. &Burkh.。菌体短杆状,有的近圆球形或棒状,大小为0.4~0.6μm×0.8~1.2μm;无鞭毛,不能游动;无芽孢和荚膜,好气;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温度范围1~33℃,适温20~23℃,致死温度为56℃,生长最适pH为7~8.4。在液体培养液中,有时成双或四个联生;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表面光滑,薄而半透明,有光泽;在PDA及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5~7d才长成针头大小的菌落;若以新鲜培养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相连的呈V形、L型、Y形菌体;在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 铃 薯 栽 培 技 术 惠东县科学技术局二00四年六月

台湾红皮(Cardinal) 期台湾红皮是一个中晚熟高产品种,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植 株生长繁茂结薯早,块茎膨大快。该品种对马铃薯A病毒免疫,薯形椭圆形,红皮、黄肉、表皮较粗糙、芽眼浅,一般亩产1600 公斤,最高可达2500公斤以上。品质坚实、口味好。油炸色泽 较好,适于炸片生产和鲜食利用。 台湾红皮因其产量较高和适应性较强,特别是由于抗旱性强,在生产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马铃薯消费市场上因其品质 优良和块茎大小整齐一致、芽眼浅和漂亮的薯形,受到消费者的 极大欢迎,特别受到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的欢迎,是一个非常好的 鲜食和出口创汇马铃薯品种。 父母本:Tulner/devries54--80--8xSVP55-89 产量:一般亩产1600公斤。最高亩产2500公斤以上。商品薯率90%以上。 块茎质量:皮色红皮、肉色黄肉、表皮较粗糙、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数目较少、薯形一致性较好端正美观、芽眼较浅、休眠 期较长、耐贮性中上等、干物质含量中等、淀粉较高、还原糖 0.108% 抗病性:较抗花叶病毒PVX、PVY,对PVA免疫;较抗卷叶病毒PLRV;

晚疫病:植株较抗块茎抗,环腐病:植株抗块茎抗,癌肿病:免疫 消费品质:煮食口感优、味道好,炸片色泽中等、口感好,烹调轻度色变 田间特性:植株半直立、繁茂,生长势强,茎粗壮,株高60--70厘米,分枝少,叶色深绿,侧小叶4--5对,茎色深紫红色,花冠紫红色,花粉较多,天然果有,结薯4--5块,生育期105天,结薯期早 分布: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盟、乌盟少数旗县,河北张家口地区和东北少数地区,可作为华北西北干旱地区一季作栽培的品种,也可作为广东、福建冬季栽培,产品可鲜食和加工用,出口港澳极受欢迎。 栽培要点:①抗旱性强,水旱地均可种植,特别适于旱地种植。 ②播种密度3600株左右。 ③适于沙壤土栽培,粘土栽培易出现畸形薯 陇薯3号 由甘肃省农科院育成,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块茎扁圆或椭圆形,皮稍粗,块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及脐部下凹。结薯特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2) 第一节项目背景 (2)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三节项目概要 (3) 第二章建设条件 (6) 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6)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7) 第三节市场前景分析 (10) 第四节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 第一节指导思想及原则 (12) 第二节建设目标 (13)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4)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 第一节投资估算 (15) 第二节资金筹措 (15) 第三节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15) 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6) 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16) 第二节社会效益 (17) 第三节生态效益 (18)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项目背景 马铃薯是省六大农作物中唯一的粮菜、饲料兼用作物,是浅、脑山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很好的抗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与发展在某县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进,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某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在今后几年中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某县马铃薯生产近年来虽然得到迅猛发展,但生产水平仍然不高,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大田生产中病害多,致使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加之贮藏技术不科学,烂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商品薯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下降,从而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提高脱毒种薯的生产质量,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和贮藏加工设施建设,发挥某县高寒地区马铃薯特色产品优势,利用冷凉型的气候条件,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精深加工马铃薯,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一条致富之门。 某公司是目前省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处理马铃薯达到12万吨,年可生产马铃薯精淀粉2万吨,因此,为有

土豆栽培技术要点

土豆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她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就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 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她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就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或冬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与阳光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就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关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催芽关 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与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篓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床宽100厘米,沙土的厚度为5厘米)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当芽长至2厘米长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2-3天后即可播种。浸种催芽时要严格配制赤霉素溶液的浓度。浓度低时起不到浸种作用,浓度高时容易出现弱苗与簇苗,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素溶液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薯。播种关由于秋季播种时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容易烂种,所以要整薯播种,可选择50克左右的小土豆作为种薯使用。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就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所以商品薯生产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播种时间可选在8月初。8月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管理关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长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要大水大肥一促到底,早追肥早管理。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生长期间要追两次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70%-80%时进行,亩施碳铵5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亩施尿素15-30公斤。平时视雨水情况及时浇水,保持地表湿润。秋季培土应采取每次浅培、多次培土的办法。第一次培土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在开花初期进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霜降前,此次培土要厚些,以利保护块茎,防止霜冻。霜降前浇一次大水防霜,以适当延长茎叶生长时间,争取后期产量。有条件的地方10月中下旬可在田间加设小拱棚等。病虫害防治关秋季阴雨天较多,病虫害较重,如疏于防治,往往会引

马铃薯主栽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主栽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为了促进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的调研采访,总结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代;写发;论文;连系;維信;xiaoxinxinbj;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的原则 马铃薯的品种根据用途可以分为鲜食型、加工型和兼顾型品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无霜期短,应该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中晚熟品种,要求品种有较长的休眠期和耐储性,还要选择抗逆性和抗旱性强的品种。要根据生产目的,选择不同级别的种薯。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种薯的质量。如作种薯生产,就要选择低世代脱毒种薯原种、原种一代,该级别种薯价格虽高,但生产出的种薯质量好,利用年限长;作商品薯生产为目的,则应选择原种二代或良种,这级别种薯价格偏低,而产量好,有利增产增收。最好采用25~50g以下的健康小整薯直接播种,能够防止交叉感染,减轻病害发生,防止水分散失,确保苗全、苗壮、苗齐、苗匀,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提前出苗1.8d。引种时调出地区应无检疫对象,绝对不能在引种的同时引入新的病虫害。一般情况下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从冷凉地区向温暖地区引种,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引种[1,3~5]。 1、1鲜食品种 鲜薯品种要求薯块大、表皮光滑、芽眼较浅;主要种植品种主要有:克新13、克新23、克新24、克新25、中龙薯1号、东农309、东农311、东农312、早大白、费乌瑞它、尤金、兴佳2号、鑫科薯1号。 1、2淀粉加工型品种 要选择淀粉含量在18%以上的品种,而且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大多是中晚熟品种。目前生产上种植的高淀粉品种主要有:克新27、克新26、克新22、垦薯2号、垦薯1号、东农310、东农308等。 1、3全粉加工型品种 对薯块要求较高,不仅要薯肉白色、芽眼浅、还原糖含量低于0.25%,还要求干物质含量高,比重在1.080以上[6]。栽培品种主要是大西洋和东农310。 1、4炸片加工型品种 要求薯形圆形、芽眼浅、还原糖含量低于0.3%,直径4.5~9.0cm,比重在1.080以上,炸片色泽浅且色泽均匀一致[7~8]。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东农305、大西洋、中龙薯1号、克新20、克新16、克新14等。1、5炸条加工型品种要求薯形长圆形、芽眼浅、表皮光滑、还原糖含量低于0.3%,比重在1.080以上,油炸色泽浅或金黄色且色泽均匀一致,一般要求薯块长度在7cm以上,薯条越长售价也就越高[7~8]。目前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主要是克新17。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解答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土豆种植活动方案

土豆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我校“雨荷农场”的发展越发成熟,种植了多种蔬菜、植物,但是土豆却重来没有种植过,雨荷农场的土地经过这两年的种植,土质也逐渐肥沃了,已经适合种土豆了。再有,本学期正值春季,是土豆种植、生长的好季节,所以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选择了“土豆的种植”。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采访、查资料、调查、亲自种植等实践操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土豆的生长周期和相关知识,并写好观察日记。(二)能力目标: 1、经历和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初步感受获取知识手段的多样化。 2、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学会记录。 3、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并能对自己土豆种植中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4、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并运用一些实践调查方法,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自种植,体验土豆种植的快乐。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

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三、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 2、实践形式:翻阅报刊杂志、上网查找资料、亲自种植、采访、研讨交流等。 四、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 1、确定主题: 2、收集资料: 3、主题分解: 4、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5、聘请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导员为学生介绍土豆的种植及管理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2014年3月,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内种植土豆。综合实践辅导员共同参与,指导同学们进行种植实践。 2、2014年4月—5月,各小组在种植过程中以日记、拍照、数据统计、观察记录、摄影、绘画等方式记录土豆的生长过程。 3、把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辅导员,采用一定的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实践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记录和协调本小组成员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