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后世博反思与启迪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后世博反思与启迪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后世博反思与启迪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后世博反思与启迪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后世博反思与启迪

张 伯 仑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摘要 从本土化、简约化、城市化、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普及化、跨界化等方面对上海世博会场馆与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探寻启迪,阐述后世博时期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理念。

关键词 可持续城市 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 世博会 反思 启迪

0 前言

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出现城市雏形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一直在演变和发展中,城市化(urbanization)及其带来的城市问题正逐步显现和积累,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建设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 city)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城市,指按可持续发展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点,其本质是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可持续城市发展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与展示。本文研究和总结部分最佳实践区的建设、展馆及展示案例和外国自建馆的设计与展示情况,针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反思,探寻后世博时期可借鉴的启迪。

1 因地制宜,强调本土化发展

1.1 理念

因地制宜,注重先进、适用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强调本土化发展,选择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建筑给水排水技术。

1.2 场馆与案例

麦加“米纳帐篷城”案例馆、温哥华“文化遗产和宜居城市”案例馆、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创新试验”案例馆、杭州“五水共导”案例馆、

“水城”鹿特丹案例馆、

“水都”大阪案例馆等均呈现强烈的地域特征,展现各自通过适用技术实现城市宜居性的宝贵经验。

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以“城市环境下的环保能源和可持续家园”为主题,体现罗阿大区在生活空间

利用和质量、建筑节能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展馆根据上海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参照其在瓦朗斯市的经典案例并加以适当调整,使之成为适应上海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建筑典范。

伦敦零碳案例馆原型是英国伦敦真实存在的贝丁顿(BedZED)社区,是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建成于2002年,由82套公寓、复式住宅、独立洋房,以及公共工作空间、展览中心、幼儿园、社区俱乐部、足球场等组成。原建筑所在地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但湿度不大,冬季寒冷且湿润。展馆结合上海气候特征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可提供江水源区域供冷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3 反思与启迪

1.3.1 兼收并蓄,定制延展

相对而言,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较少介入可持续城市及绿色建筑研究,缺乏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措施,认为本专业所占份额不多、干系不大,常处于游离在外或随波逐流的尴尬地位。

建议选择吸收适宜的可持续城市及绿色建筑理论和技术方法,逐步建立符合地域特点、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开展对传统民居的绿色技术研究,在保留建筑文化的同时,有序进行建筑给水排水绿色更新;尽快出台《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适用技术推广目录》。

1.3.2 雨水控制与综合利用

随着土地成本的不断攀升,特大型城市地块开发高密度化、混合业态化、地下空间网络化、开放化、建筑物巨型化、组团化、高层化现象日益加剧,再加上我国疆域辽阔,降雨特征千差万别,仅一本国家《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已很难覆盖各

给水排水 Vol136 No17 201095 

地区雨水利用情况。

面对特大型城市过度城市化和泛城市化并存的潜在压力,建议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更广泛研究与实践,制定具有地域特点的雨水控制与综合利用实施策略。例如,上海市应“市政雨水的综合管理和建筑小区雨水的控制和综合利用相结合,提高城市防汛能力,加强径流污染控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1]。”

1.3.3 建筑中水回用与简易净化

建筑中水处理及回用的投资、运行成本偏高,经济效益偏低、水质风险偏大,建议除必要场所外,严格控制中水回用。即使一定要用,也必须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简易、高效的净化措施。

1.3.4 可再生能源应用

可再生能源应用受地域条件影响较大,但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对其研究往往不够深入,只能无奈地被专业公司牵着鼻子走。

应理性、科学地看待可再生能源应用,注意适用条件和建筑类型,防止滥用、乱用和多用。建议慎用地源热泵热水系统,尤其是其高温系统CO P值一般较低,务必请相关专业公司提供采用场所管群长期运行土壤热平衡模拟分析报告,以避免“伪可再生”和“被绿色”情况发生。

2 符合国情,提倡简约化设计

2.1 理念

提倡简约化设计,尽量选择对环境和生态影响较小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和技术。

2.2 场馆与案例

汉堡“新耐久性建筑项目”案例馆诠释汉堡“港口城”(Hafen City)项目将老城区改造成大型生态商务社区的成功经验,展示德国在新建筑设计和旧建筑改造中融入的简约化概念,第一次向中国系统地传递“被动房”设计理念。

“被动房”(passive house)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只有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德国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特定标准,才能称作合格“被动房”。这种建筑的成本仅比普通建筑高5%~7%,但运行成本非常低,普通建筑可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标准要求。

2.3 反思与启迪

2.3.1 倡导“建筑绿色”,限制“机械绿色”

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关于被动技术的研究还很少,时下较多地关注系统的选择和设备选型。

绿色建筑首先应是低成本、平价和节约型建筑,应避免相互攀比和过度“高新”,大力倡导“建筑绿色”,限制“机械绿色”。鼓励运用简洁方便和推广性强的绿色节能技术,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给水排水被动技术研究。鼓励使用本地的、性价比高且易于获取的建筑材料。鼓励量大面广的普通住宅和一般性建筑的绿色设计和建造。

2.3.2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在德国,“被动房”理念是建立在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改变基础上,从其诞生到被接受历经近20年。因此,在研发和推广符合国情、简约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和技术时,也应有足够心理预期和准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简约”但不“普通”。

2.3.3 注重性价比,提高生命力

“被动房”初期投资成本不高,但运行成本可大大降低,具有较高性价比。性价比是决定系统和技术是否有生命力的主要因素。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全面分析所用系统和技术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并根据多专业协同优化过的运行策略调整方案设计,以防止花大价钱买“摆设”甚至“鸡肋”的情况出现。3 点面结合,关注城市化影响

3.1 理念

单体建筑建设应兼顾区域可持续发展,注意城市化对单体建筑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与城市微环境协调统一。

3.2 场馆与案例

德国弗莱堡“沃邦居住区:旧军营生态改造范例”案例的水源利用与保护、广州“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行动”案例的建设山水型生态城市、荷兰“水城”鹿特丹案例的“水城2035工程”人工池塘和绿地、瑞士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改善水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案例的喷泉式饮水器、日本大阪“环境先进城市?水都大阪的挑战”案例的“防洪抗灾”和“水滨城市改造”、北京“国奥村”案例的雨洪利用、土耳其伊兹密尔“城市沟渠再造”案例的大通道工程、法国巴黎大区“打造未来的城市”

96 给水排水 Vol136 No17 2010

例的水和水治理、阿根廷“罗萨里奥市河滨公共区域的建设管理”案例的的巴拉那河滨修复工程等,均从不同视角展示城市化对建筑给水排水的影响。

3.3 反思与启迪

3.3.1 与城市微环境协调统一

由于我国专业划分的限制,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一般较少考虑小区或单体建筑的水环境对城市微环境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求从城市化、区域化的宏观角度来考虑,结合城市微环境分析所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的可行性,使设计与城市微环境协调统一,避免突兀或冲突。建议开展城市景观水体被动式“气候效应”研究,合理布局喷泉、水幕、水池等景观水体,人为调节局地小气候。从“城市微气候改造”出发,重新核准“透水性地面面层”洒水定额和工作时间。

3.3.2 科学管理雨水

为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建议比照欧美国家成功做法,尽快出台雨水管理条例或法规:要求地块开发后的暴雨洪峰流量必须小于开发前水平,实行就地滞洪调蓄;倡导采用生态途径控制雨水径流污染,降低对城市冲击和影响。

3.3.3 理性利用可再生能源

单体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应注意对周边区域影响,防止由此产生的次生污染。例如,屋顶大面积太阳能集热器安装产生的光污染,地源热泵热水系统对土壤微生物自然群落的破坏,水源热泵热水系统对水资源和航运的影响等。

4 效益评估,加强精细化分析

4.1 理念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可适度超前,但须加强精细化分析。

4.2 场馆与案例

“海贝壳”以色列馆的“低语花园”体验区中种有54棵芦柑树,采用精细化“滴灌技术”为树补液,每滴水中都含有肥料,在体现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展示其物尽其用的节水与节能技术。

世博轴、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沪上?生态家等均建有能耗监测系统,可对用水量、用电量等进行实时计量;伦敦案例馆展示的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对小区建筑物实现能耗监控;日本馆采用环境控制技术,使空气、水、光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

4.3 反思与启迪

4.3.1 增量成本和增量利润

在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前期,应作增量成本和增量利润的精细化分析,探讨绿色节水技术的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控制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达到增量成本和增量利润平衡,摒弃盲目堆砌技术。建议适时开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水效益分析和碳平衡研究,类似防火分区、排烟分区等,在大型或超大型建筑中逐步引入“节水分区”和“节水半径”概念,使“节水”效益最优化。

4.3.2 既有建筑绿色更新

既有建筑的绿色更新是可持续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城市发展每个阶段,在提高整个城市节能、节水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针对不同类型既有建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评估,精细化测算、分析不同要求绿色更新后的效果和投入,为有计划地分批、分类、分级进行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建议。

4.3.3 能效监管

建议政府从宏观层面上,监控各区域的能源效率,调控各区域的能源使用情况,积极鼓励建筑高效节能、节水地运行。对既有建筑,加强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健全建筑能耗公示制度,发展融资租赁节能,完善能源合同管理。对新建建筑,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拟建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估工作。

5 适度超前,完善标准化建设

5.1 理念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有适度超前和科学完善的规范、标准做技术支持。

5.2 场馆与案例

德国馆的“发明档案馆展厅”介绍来自德国的创新产品、

“未来规划师展厅”演示未来城市生活的新形式。德国在太阳能光热利用、雨水控制与利用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较早拥有较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例如:DIN V ENV1297721:2001 Thermal solar systems and component s2Custom built systems2Part1:General requirement s;DIN V ENV1297722:2001Thermal solar systems

and

给水排水 Vol136 No17 201097 

component s2Custom built systems2Part2:Test met hods;DIN V ENV1297723:2001等。

5.3 反思与启迪

5.3.1 国家系列标准的完善

目前,国家层面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标准还较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框架。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设置过细、过碎、过多,各专业间的标准条文也存在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问题。因此,建议针对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适度超前,尽快制定并科学完善相关系列标准。

5.3.2 地方特色标准的修订

因我国地域差异大所造成的适用性差别,建议以贯彻执行国家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规范为基础,根据各地情况,依据实际工程实践经验,从自身特点出发对当地现有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类标准进行修订,丰富和完善相关条款,出台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6 均衡发展,注重系统化集成

6.1 理念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已从单一技术向多系统集成、复合功能发展。

6.2 场馆与案例

法国阿尔萨斯“水幕太阳能建筑”案例馆的水幕太阳能墙系统,既能用来发电,又能调节室内空气,还能用来遮挡阳光,起到给建筑降温的作用。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的植物屋顶和翠竹外墙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结合,不仅能帮助建筑除湿、调节气温、净化空气,还能在暴雨时延缓径流,并有效排水。成都“活水公园”案例馆的“天人合一”和“人水相依”的东方哲学与生态理念,集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模拟自然森林群落和环境教育中心设施等为一体。

德国馆、美国馆、加拿大馆、芬兰馆等广泛采用模块化施工、现场组装的方法,既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又提高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正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6.3 反思与启迪

6.3.1 设计集成

经过近30年的努力,目前,主要工业化国家可持续城市建筑已从盲目追求单项技术的完美、极致,向多系统集成、复合功能过渡,更注重建筑整体的均衡发展,强调设计集成和综合效益。由于某些所谓“示范”建筑的误导作用以及部分厂家的推波助澜,我国许多建筑为寻找亮点、争创“第一”,有意无意地把某些系统做得过于庞大、繁杂和突出,严重违背可持续城市建筑“Less is more”的宗旨。

其实,有些节水技术不一定高效、节能,有些节能技术不一定环保、节材,有些节材技术不一定低价、节地,有些节地技术不一定低碳、高效。因此,在进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时,一方面应虑及其他专业的特点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应平衡水专业本身的各种技术优势和谐互助。

6.3.2 模块化施工

建议注重在施工过程中贯穿绿色建筑的理念,推广住宅全装修和模块化施工,大幅度减少施工阶段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因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间接降低施工成本和建筑造价。

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时应注意对模块化施工的配合,尽可能采用较标准、统一的系统形式和布管方式。7 政策引导,鼓励产业化发展

7.1 理念

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将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引入可持续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和技术研发过程中。

7.2 场馆与案例

美国旧金山“全球变暖:通过姐妹城市合作,为国家模型探求本地方案”案例馆用模型的方式表现一些对加州能源和资源使用产生变革性作用的技术手段,加州是美国通过政府立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较为成功的范例。再如,德国汉堡案例馆展示了德国政府对太阳能技术应用的支持。

7.3 反思与启迪

建议政府对从事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采购、运营、使用和技术研发的单位和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可持续技术的发展。

8 绿色人文,推动普及化教育

8.1 理念

通过绿色人文改变人的行为意识,使绿色、健康、高效的建筑给水排水理念和系统走进居民日常生活。

8.2 场馆与案例

德国波恩市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卡拉市

“节能从

98 给水排水 Vol136 No17 2010

学校抓起”案例、捷克馆循环利用自然降雨、挪威馆雨水净化、荷兰馆黄浦江水被过滤制取纯净水、大洋洲广场深0.1~0.3m浅水广场、摩洛哥馆喷泉与水景等,均引入自然、生态的理念,倡导真正“生态”的可持续城市建筑设计方向。

8.3 反思与启迪

8.3.1 示范型绿色建筑引领

由示范型绿色建筑展示先进的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可起到引领可持续发展方向、倡导先进低碳理念作用,更可引发人们对可持续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关注。建议定期开展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研讨,总结示范型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8.3.2 全民可持续理念教育

建议重要节点建筑、标志建筑、公共建筑在能耗监测系统基础上,以适当方式展示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成果,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及可持续规划概念。

9 对话沟通,留意跨界化走向

9.1 理念

应加强专业间对话与沟通,留意其他相关专业新建筑形式和新建筑技术的发展走向,及时更新并丰富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与方法。9.2 场馆与案例

在本届上海世博会上,德国馆由4个剧烈变形几何体镶嵌而成,芬兰馆宛如一只白色碗状“冰壶”矗立在水面上,奥地利馆恰似一把瓷质吉他静静地平躺着。其他,如英国馆“种子圣殿”、以色列馆“海贝壳”、罗马尼亚馆“青苹果”、日本馆“紫蚕岛”、比利时馆“脑细胞”、美国馆“拥抱”、加拿大馆“冰山”、挪威馆“松树”、意大利馆“游戏棒”、阿联酋馆“沙丘”、西班牙馆“藤条篮子”等均呈现出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建筑形式,反映对生活、自然、文化、艺术和哲学的思考和探索,演绎求大同存小异、理性但不规则的未来建筑形式走向。

另外,印度馆“有机建材”、阿联酋馆“零碳社区”、万科馆“负碳排放”、罗阿案例馆“环保家园”等采用新建筑技术阐释可持续城市概念,表达“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保护理念。

9.3 反思与启迪

9.3.1 新建筑形式冲击

非对称、超常规形态的建筑使排水管连续偏转、底层架空排水、特殊屋面排水、异型空间消防等渐趋频繁。在建筑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和愉悦的同时,也预示着以REV IT软件为代表的三维设计时代到来,其对建筑设计行业影响力远大于20世纪90年代初AutoCAD软件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将改变现有设计模式,产生新设计流程、设计专业和设计标准,甚至水、暖、电多专业共存格局也将会由此而发生变化,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应有足够心理预期并做好充分准备。

当务之急是对此作跨界深入研究,尽快引进、学习、消化新设计软件和设计流程,积极参与建立符合国情的新设计模式,更新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和技术措施,由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应对,促进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良性和持续发展。

9.3.2 新建筑技术影响

上海世博会喊出“低碳世博”口号,许多场馆也作了演示,但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有关“低碳”相应研究和实践还不是很系统、具体、透彻。

建议可借鉴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形成初步有中国特色建筑给水排水减碳计算法则,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碳核准或环境税征收需要。

10 结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建筑特别是最佳实践区的建设案例、展馆案例、展示案例和外国自建馆等,均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城市建筑理念,显现了较集中、较前沿、较适用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展现了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远景,从中可领略各国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家园所做的不懈努力并获得许多有意义的反思和可借鉴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王珏.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策略探讨———以上海市为例.给水排水,2010,36(7):12~17

※通讯处:200002上海市江西中路246号绿色建筑咨

询与研发中心

电话:(021)63217420

E2mail:bolun_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9083823.html,

收稿日期:20102062

22

给水排水 Vol136 No17 201099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版要点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给排水》大作业设计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101 学生姓名:沈悦 学生学号:11233017 指导教师:王锦 土建学院建筑市政环境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1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3) 1.2设计主要内容 (3) 1.3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1.4设计重点研究问题 (3) 1.5评分标准 (3) 第2章室内给水工程 2.1 给水方式的选择 (4) 2.2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 2.3 管材和管件 (5)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5) 3.2 消火栓布置 (6) 3.3 消防管道布置 (7) 3.5 具体设计图样 (7) 第4章建筑排水系统 4.1 排水系统分类 (7) 4.2 排水系统组成 (7) 4.3 排水方式的选择 (8) 4.4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8) 4.5 排水管网设计图样 (10) 第5章建筑雨水系统 (11) 第2篇设计计算书 第1章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11) 第2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3) 第3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15) 第4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8) 第5章参考文献 (18) 第3篇课程设计总结 第1章心得及致谢 (19)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该建筑为一幢7层高的多层建筑,该建筑为一类、耐火等级一级。该幢楼包括四个单元,各单元各层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见建筑平面图)。在该幢建筑物的北侧共建四个出口:分别对应于每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层有两个住户,每个住户为三室两厅的一套,每套间均设有厨房与两个卫生间。 该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733.16m2,总高度为20.9m,标准层高为2.9m,一层地评标高位±0.000m,冻土深度为0.7m。 2. 背景资料 本建筑水源为小区自备井,经给水泵站加压后供给小区各用水点,一层引入管压力不低于0.35MPa。 本建筑±0.00以上排水采用重力排水,±0.00以下采用压力提升排水。污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 建筑图纸:首层及标准层。 4. 气候暴雨强度等条件按各位同学家乡考虑。 1.2设计主要内容 1. 多层建筑给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2. 多层建筑消防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消防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3. 多层建筑排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4. 多层建筑雨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1.3基本要求 1.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雨水各系统的体制应当合理选择,注意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2. 根据选定的系统体制,按照相关设计手册,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尺寸和所需的材料、规格等。 3.平面图管线布置合理,并注意各管线交叉连接,注意立管编号。 1.4设计重点研究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的体制选择,尤其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参考资料推荐: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高明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1998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陈耀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 目录 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

(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 五、设计图纸校对63 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 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

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 项 施工图名称内容 图纸次比例 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 2 排水横主管 3 排水立主管 4 横支管 5 器具排水管 6 通气主立管 7 通气支管 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 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 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 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 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 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 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 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 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 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 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 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 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 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 5 清扫口的位置 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 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 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 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 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 1 管道转向位置 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 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 1 坡度 2 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 4 管路转向位置 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2 与结构的相邻尺寸 3 维修口的详细尺寸 4 屋顶泛水 5 屋顶盖、百叶窗、通风等施工措施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 1.1生活给水系统 1.1.1系统给水方式的确定 该建筑物为低层住宅,层数为六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为3M,室外高差为0.1m。在本工程设计中,市政外网可提供的用水压为270kPa,基本能满足建筑部用水要求,故考虑采用直接给水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外网的水压,节省投资,方便管理.且经计算满足要求。 1.1.2给水系统的组成 整个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及给水附件等组成。 (1)阀门 管路上的阀门均采用铜阀门,阀门口径与给水管道接口管径一致,并于以下部位安装: 1)住宅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设于水表前。由于水表后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因此不需在水表后设置止回阀; 2)从住宅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 3)能保证事故时供水安全而设置的阀门; 4)各用户水表节点。 (2)水表 总水表选用LXS—50C型,DN50的湿式旋翼式水表,入户水表选用LXLC可拆卸螺翼式水表,公称直径为80mm。安装在引入管的水平管段上,总水表节点处设置相应的水表井。根据《给排水标准图集S1》,水表井尺寸为1.5m×1.0m×1.9m。 1.1.3给水系统的材料选用 该住宅室给水管均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衬里的铸铁给水管,法兰连接。 1.1.4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引入管从建筑物南部引入。给水干管、立管尽量靠近用水量最大设备处,以减少管道转输流量,使大口径管道长度最短。 2)室外给水管埋深0.8m,给水引入管设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以便检修时排放存水。 3)各层给水管道采用暗装敷设,管道尽量沿墙、梁、柱直线敷设。 4)管道外壁距墙面不小于150mm,离梁,柱及设备之间的距离为50mm,立管外壁距墙,梁,柱静距不小于50mm,支管距墙,梁,柱静距为20~25mm。 5)给水管与排水管道平行,交叉时,其距离分别大于0.5m和0.15m,交叉给水管道在排水管上面。 6)立管通过楼板时应预埋套管,且高出地面10~20mm。 1.2生活排水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15-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6号 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V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7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主编部门: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通知 (88)建标字第196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已经修订完毕。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为国家标准,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原《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88年8月24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件的通知,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我委组织审查,完成了报批稿。

本规范共分四章。修改的主要内容有:用水定额、住宅与公共建筑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和雨水道设计方法等。本规范还补充了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和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的内容,增设了游泳池和喷泉两节。其它如防止水质污染、节水节能、安全供水、新型管材等方面也作了较多的修改和补充。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并抄送我委,以便再次修订时参考。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1983年3月 主要符号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给水 第一节用水定额和水压 第二节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第三节系统选择 第四节管道布置和敷设 第五节管材、附件和水表 第六节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第七节水泵、吸水井及贮水池 第八节水箱和气压给水设备 第九节游泳池 第十节喷泉 第三章排水 第一节系统选择 第二节卫生器具、地漏及存水弯 第三节管道布置和敷设 第四节排水管道计算 第五节管材、附件和检查井 第六节通气管 第七节污水泵房和集水池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吉林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课题名称长春市正大光明城2#楼 室内给水、排水设计、消防设计 院(系)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姓名宋天芳 学号21 起讫日期7月1 日- 7月 12日 指导教师 2013年 7 月12日

前言 建筑给水排水是给水排水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设计说明书就是针对室内给水排水的设计及其计算,从而了解并掌握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的水量来满足机体的生活需要,因此建筑给水排水也成为我们现在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好室内给水排水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室内给水排水的设计要合理的安排好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和消防管道的布局,计量避免交叉和错乱。 此次设计说明书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做的一次设计。 此次设计主要依据建筑条件图和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技术措施、标准图集设计。其余参考书详见参考书目。

目录 一、设计指导书 二、设计过程说明 三、室内给水系统计算 四、室内排水系统的计算 五、建筑内部消防系统的计算 六、小结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收集资料:气象、土建、水质资料、参考资料 二、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性质、卫生器具及用水点位置,布置给水、排水管线,根据相应公式计算给水排水流量。并分别确定其管径、管道坡度、阻力损失等。 三、绘施工图: 1、图纸内容 各系统设计一般由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组成(必要时宜带有局部详图)。 A.设计说明 设计图纸上用图线表达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主要内容有:给水所需总压力;给排水管道采用的管材及接口方式;对管道敷设的技术要求;对施工质量及验收的要求;各系统主要材料、设备的统计等。 B.平面图 平面图是设计图纸的主要部分。本图应表明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立管,横管、支管)的水平位置及管径、立管编号,管道坡度。 C.系统图 系统图也叫轴侧图,该图表明系统各管道的空间关系,图内除注明管径及立管编号外,还应标明管道标高及坡度。 D.详图 当某些设备的构造或管道的连接情况在以上图中表示不清楚,用文字也说明不清,可将这些部分绘成详图。 E.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为方便施工备料,应将工程涉及的管材、阀门、仪表、容器设备等列出并制成明细表。一般表中项目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及备注等项目,其中备注栏内主要写明对材料设备有明确要求的生产厂家等。 2.设计图例 为使工程设计图纸,满足设计、报批、施工、存档、交流等方面的使用要求,图面中的线条粗细及符号的表示应尽量做到标准化、统一化。 A.图线、图例 各种管线、管材、阀门、仪表等所用图例均参见《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吉林省标《暖卫工程设计综合图例》。 B.文字 图纸上标注的文字均应以规范的仿宋字写出,在设计说明中列出的内容应全面、简明、扼要。 3.参考资料 A.《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王增长主编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B.《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刘文镔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C.《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

XX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学号: X X 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书 设计题目:XX学院科研教学楼建设工程 设计编号: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答辩日期:

XX学院科研教学楼给水排水设计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XX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本工程位于XX市,无冻土情况,地上11层,地下1层 (人防和设备层),主要功能为双层机械停车、科研、办公、储藏、阅览、活动、会议、手术、实验等,总建筑面积约为11300平方米,属于一类重要科研楼,设计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消火栓系统设计﹑自喷系统设计﹑雨水系统设计和人防系统设计。生活给水系统设计包括各层给水平面图﹑系统图及泵房大样图;排水系统设计包括各层排水平面图及排水系统图;消火栓系统设计包括各层消火栓平面图及消火栓系统图;自喷系统设计包括各层自喷平面图及自喷系统图;雨水系统设计包括各层雨水平面图及雨水系统图;人防系统设计包括人防系统平面图及人防系统图。本文通过设计计算,为该工程的给排水专业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依据。 关键词:科研教学楼;给水;排水;设计 The Research Teaching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Of Taizhou University Student: Xiaobin Yu Adviser: Shuyuan Liu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Tai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Eleven layer research teaching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No permafrost conditions.The main

给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二○年月

四川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学院:建工学院专业:给排水班级: 2011 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2014 年 6 月 30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学院院长(盖章) 1.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需完成课程设计提供的《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中涉及全部内容。可徒手绘图或者采用计算机出图,并将结果编写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的内容及要求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2.指定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 (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1册)给水工程. (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5)《给水排水国家标准图集》(S1、S2等).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进度安排

各一份。 2、附图纸的电子文件。 摘要 作为给水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水处理决定了供给用户的水是否符合水质要求,给水处理厂需要根据用户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对C市给水处理厂进行一个初步设计,根据已给的C市地形图、江流以及设计水量,确定给水处理厂的位置以及占地面积;根据江流水的水质情况,通过各絮凝池、沉淀池以及滤池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折板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液氯消毒组成的常规工艺处理,从而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对各净水构筑物、给水处理厂高程进行计算,画出给水处理厂管线平面布置图和构筑物平面布置图、净水流程高程布置图以及主要净水构筑物工艺图。 关键词:给水处理厂;折板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强条汇编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强条汇编 3.2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3.2.3城镇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3.2.3A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3.2.4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内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 3.2.4A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构筑物等的生活饮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 3.2.4C从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水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150mm。 3.2.5从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的下列部位设置倒流防止器: 1.从城镇给水管网的不同管段接出两路及两路以上的引入管,且与城镇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的小区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上; 2.从城镇生活给水管网直接抽水的水泵的吸水管上; 3.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水压且小区引入管无防回流设施时,向商用的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进水管上。 3.2.5A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接至下列用水管道或设备时,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1.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 2.从生活饮用水贮水池抽水的消防水泵出水管上。 3.2.5B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接至下列含有对健康有危害物质等有害有毒场所或设备时,

应设置倒流防止设施: 1.贮存池(罐)、装置、设备的连接管上; 2.化工剂罐区、化工车间、实验楼(医药、病理、生化)等除按本条第1款设置外,还应在其引入管上设置空气间隙。 3.2.5C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真空破坏器: 1.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2.5倍时,在其充(补)水管上; 2.不含有化学药剂的绿地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在其管道起端;3.消防(软管)卷盘; 4.出口接软管的冲洗水嘴与给水管道连接处。 3.2.6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小便斗(槽)采用非专用冲洗阀直接连接冲洗。 3.2.9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用防污染的措施。 3.2.10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 3.2.14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引误用的措施。 3.5 管道布置和敷设 3.5.8室内给水管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3.9 游泳池与水上游乐池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水排水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招标文件。 2.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规范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三、设计内容: 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四、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分别从学府大道及20米规划路各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供基地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按照0.15MPa考虑。 2.生活用水量估算: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230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125m3/h。 生活用水定额见下表

3.生活给水系统: 本工程地下一和地上一、二层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地上二层以上用水由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无负压供水设备设于地下室的水泵房内。 4.热水供应: 根据各单体建筑功能,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年管理费用,并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本工程热水供水方案如下: 1)酒店考虑集中热水系统,热媒为锅炉房热水,经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客房卫生间及厨房等需用生活热水的地方。 2)办公、公寓等其他建筑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配以电辅设加热系统和贮热水罐,为卫生间和厨房等地提供所需用的生活热水。 3)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一致,热水采用机械循环方式。 5.饮水供应 自饮水供应由小型一体式直饮水供水设备在各供应点直接供应。 五、排水系统: 1.本工程各建筑室内采用生活污废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道或中水处理间的调节水箱;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地下室的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厨房排水须经过隔油处理); 3.室外污水管道统一排至室外化粪池,所有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20米规划路污水管道。 六、中水系统: 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本工程设有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水源为各单体建筑的盥洗用水,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基地的冲厕、绿化、道路洒浇和车库地面冲洗。中水工艺流程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强条汇编修订稿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强条汇编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 B50015-2003(2009版)强条汇编 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城镇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内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 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构筑物等的生活饮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倍。从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水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150mm。从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的下列部位设置倒流防止器: 1.从城镇给水管网的不同管段接出两路及两路以上的引入管,且与城镇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的小区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上; 2.从城镇生活给水管网直接抽水的水泵的吸水管上; 3.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水压且小区引入管无防回流设施时,向商用的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进水管上。 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接至下列用水管道或设备时,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1.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 2.从生活饮用水贮水池抽水的消防水泵出水管上。 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接至下列含有对健康有危害物质等有害有毒场所或设备时,应设置倒流防止设施: 1.贮存池(罐)、装置、设备的连接管上; 2.化工剂罐区、化工车间、实验楼(医药、病理、生化)等除按本条第1款设置外,还应在其引入管上设置空气间隙。 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真空破坏器: 1.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倍时,在其充(补)水管上; 2.不含有化学药剂的绿地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在其管道起端; 3.消防(软管)卷盘; 4.出口接软管的冲洗水嘴与给水管道连接处。 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小便斗(槽)采用非专用冲洗阀直接连接冲洗。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用防污染的措施。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 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引误用的措施。 管道布置和敷设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孝感某中学拟建一幢5层教学楼,总建筑面积近5200㎡;建筑高度21.6m;底层为行政办公及实验室,二至五层为教室。每层设卫生间两处,一处为男女厕所;另一处为男女隔层厕所(一、三、五层为男厕)。男厕内设污水池1个,洗手盆1个,小便槽4.9m长,便槽蹲位5个;女厕内设污水池和洗手盆各1个,便槽蹲位8个。层顶水箱间一座。 要求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具体内容包括: 1、建筑给水系统设计。选择给水方式,布置给水管道及设备;进行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室内所需水压的计算;高位水箱容积计算及校核水箱安装高度;绘制给水系统的平面图、系统图及卫生间大样图。 2、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消防用水量及高位水箱消防贮水量的计算;布置消防管网;进行消防管道水力计算及消防水压计算;选择消防水泵以及确定稳压系统;绘制消水栓系统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3、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排水体制的确定以及排水管道的布置;排水管道水力计算;化粪池的容积计算及选型;绘制排水系统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二、设计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 建筑物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至五层平面图及屋顶平面图及水箱间平面,立面图共5张。 本建筑为5层,底层高为4.2m,二至五层层高为3.6m,上人屋面,楼梯间屋顶标高为27.2m,水箱间标高为22.2m。室内外高差为0.3m。冻土深度为0.2m。 2、市政基础资料 (1)给水水源 建筑物北侧和西侧有城市市政给水管道,管径为DN300,常年可提供的资用

水头为0.15MPa,管道埋深为室外地面以下0.5m。 (2)排水资料 本建筑物西侧有城市排水管道,其管径为DN500,管内底深为室外地面以下1.5m,管材为钢筋混凝土。 未预见水量:按日用水量的12%计算。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2、课程设计图纸 课程设计图纸数量不得少于5张,用CAD绘制。 图纸绘制要求: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的绘制按轴测正投影法绘制,管道布置方向应与平面图相对应,并按比例绘制。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该设计为花园小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自动喷水系统设计。由于该建筑高度58.4米,市政管网压力0.20MPa,无法满足压力要求,故采用分区供水。给水分区为高、中、低区,10-17层为高区,3-9层为中区,一、二层为低区。中区、高区由高位水箱-减压阀联合供水,低区利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的方式。该建筑物高度低于100米,消防系统不分区,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自喷系统采用中危一级标准,正常压力为0.1MPa,作用面积为160平方米。 1 生活给水系统 根据有关设计相关资料,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层高及设计要求,结合室外城市管网能够提供的水压,确定给水系统的方式及组成。 1.1 相关规范 摘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3.4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 3.3.5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 2 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置; 3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3.3.6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 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连供水方式。 3.4.7 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置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化水表。 1.2 竖向分区 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1.0.3条知:建筑高度高于或等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高于或等于10层的住宅称为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生活给水系统由于其层数多、竖向高度大,为避免建筑低层配水点静水压力过大,需要进行竖向分区。

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42807

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6.1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甲方提供相关资料 6.2工程概况(略) 本工程现有西二道及环河西路接入两根DN200给水管,厂区内DN200环状布置,室外消火栓6座。污水DN200及雨水DN400排放口各一处,位于西二道。 室内给水管供原有卫生间、厨房及淋浴间枝状供水,燃气热水炉一套,为淋浴提供热水。两根DN100接入室内,DN100消火栓管道成环状。消火栓为SN65,保证室内同时两股水柱到达。室内污水排入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6.3 设计范围 6.3.1.室外给排水管网根据工程室内改扩建情况进行局部增加和改造。增加新增地界的室外雨水排放系统。 6.3.2.室内给排水包括: 1,扩建WEAVING线及FILTER线车间卫生间给排水设计。 2,改建餐厅厨房实验室及卫生间更衣淋浴间给排水设计。 6.3.3.消防: 1.室内消防增加5处消火栓,改动4处。 2.新增地界增加一座室外消火栓。

6.4 建筑室外给水设计 6.4.1水源 本项目厂区内原有DN200环状给水干管,分别接自西二道和环河西道市政给水管网。厂区内枝状接往厂房内各用水点。供水压力为0.24MPa,生活及消防用水均有保障。 6.4.2 给水方式 本工程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和消防合用给水管道系统。管道沿厂区主干道成环状布置,并从市政管网接两根DN200引入管与厂区环状干管相连,可确保本工程生产和消防用水量要求。 6.4.3水质及用水量 市政给水水质符合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可以满足普通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的水质要求。 生产生活日用水量约200m3 /d。其水量分配详表1 用水量表表1

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生姓名:邹凡方 学号: 27 指导教师:张宇坤 评阅教师:张宇坤 完成日期:

大连民族大学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过程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系统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计算案例讲解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doc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参考文献 三.给排水设计内容 四.管材与接口 五.管道敷设 六.管道和设备保温 七.水力计算内容 八.给水排水系统图

给水排水设计说明书 一. 工程概况 小压力为300kPa.进行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排水管网的管材为塑料管, 进行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二.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3.《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S1~4、05S7、05S9 4.《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 5. 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和相关资料 6. 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作用图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 设计内容 (一)生活给水系统 1.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300KPa,采用直接供水。 2.本楼最高日供水量为12600L/d。 3.生活给水系统下供上给支状系统。 4.每户设一块湿式旋翼式水表,公称直径20mm,总水表设在户外水表井内,公称直径为50mm.。(二)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为污、废、雨水合流制,建筑物室内地坪正负零以上重力自流排水。 2.排水立管采用伸顶通气管,顶部设排气帽,排气帽高出坡屋面500mm。 四.管材与接口 1.生活给水管采用铝塑PPR管,热熔热接。 2.生活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 五.管道敷设 1.给水引入管及排水出户管在地下室内敷设,其余户内管道见平面及系统图。 2.给水穿越楼板时应设套管,其顶部应高于装饰面200mm,安装在卫生间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面500mm,底部应与楼板底相平,套管与管道间缝隙应用防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部光滑。 3.管道穿越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专业预留孔洞预埋套管,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水池壁时,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4.排水立管检查口中心距地面或楼板面1.0m,立管每层设Ⅰ型伸缩节,横支管无混合管件的,直管段大于2m时,应设Ⅰ型伸缩节,最大间距不大于4m。 六.管道和设备保温 1.地下室的给水管用10mm橡塑套管防冻保温。 2.保温应在试压合格后施工。 七.水力计算内容 由轴力图确定最不利点为座便器,故计算管路为0、1、2、3、4、5、6、8。该建筑为普通建筑II类,根据表2.3.2取得Uo=2.5。查表2.3.1,找出对应的ac值代入2.3.2。求出同时出流的概率U。查表2.1.1得:座便器N=0.5,浴盆N=1.0,洗衣机N=1.0,厨房洗涤盆N=1.0,算出当量总数N,同时把U和N代入公式2.3.1可求得管段的实际秒流量,查附录2.1可得管径DN和单位长 度沿程水头损失i,与公式hy=iL计算出管路沿程水头损失 hy,将各段有关数据列入表中。(一)给水部分 根据式(1.6.3)计算平均水流概率U : U 0=100 * 3600 2.0 T N mK q g h% U 平均出流概率; T 用时间,取24h; α c 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取150L/(人,D); m 用水人数,取3.5; K h 变化系数,取2.5; N g 计算管段的卫生面具,给水当量总数。

建筑给排水设计论文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探讨 摘要:在给排水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执行现行相关规范,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可靠、美观实用的建筑精品。文章通过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实践,阐述了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字:给排水;生活给排水;消防给排水 abstract: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existing norms, constantly sum up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 overall installation process, and strive to provide the community with a full-featured, reliable,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build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drainage works design construction, describ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their treatment measure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lif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i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l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排水系统,它们都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是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关键技术应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修订 西南交通大学 2009-12-3 (杨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适应了社会经济 生活和生产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建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的各专业。一些新的建筑思想和理念也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专业中体现出来。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宜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和设计新思想。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多功能化、宜人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技术上的创新性改进。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与建筑内、外部系统的对接和与相关专业技术的衔接上进行了设计理念的更新。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思想应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适应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的技术已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本次规范的修订是为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的新的发展成果和新的建筑产 品要求进行的。加强了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严谨性和系统性,集成了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最新的技术和经验。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3A、3.2.4、3.2.4A、3.2.4C、3.2.5、3.2.5A、3.2.5B、3.2.5C、3.2.6、3.2.10、3.9.14、3.9.18A、3.9.20A、3.9.24、4.2.6、4.3.3A、4.3.4、4.3.6、4.3.6A、4.5.10A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规范条文修订历史回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历次修订情况: (1)《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1964开始试行; (2)《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 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主编。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1988. 修订内容: 1)用水定额; 2)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 3)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 4)补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内容; 5)增加游泳池、喷泉设计内容; 6)加入新管材和新设备; 7)提高了对供水水质安全和供水节能方面的要求。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修订版。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修订内容:(细节上的修订) 1)用水定额,增加高级住宅及别墅项;热水供水流量(3000、6000人数); 2)新的卫生设备的使用;(浴盆上附设淋浴器等) 3)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综合楼) 4)节水型卫生设备,关于的中水条文,红外感应冲洗; 5)引入了新的规范标准;-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6)突出供水和用水的安全性;-非饮用水的标示条文; 7)新的管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