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方剂四物汤

中药方剂四物汤

中药方剂四物汤
中药方剂四物汤

中药方剂·四物汤

【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禁忌】斟酌。

【类别】:补益类

[1]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时节】四物汤最合适复用的季节是夏季,小满、芒种时节左右[2]。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方论】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禁忌】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

四物汤·《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桔梗3分,紫菀3分,甘草1分(炙),麦门冬7分(去心)。

【处方来源】《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小儿10日以上至50日,卒得暴咳,吐乳呕逆,昼夜不得息。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1升,煮取6合,去滓,分5服。以愈为度。

四物汤的功效

四物汤有如下功效:

调经止痛、养血疏筋

不少女性因月经来潮而无法正常工作,四物汤可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并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此外,四物汤更可补充铁剂,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出的状况。

滋润肌肤、防止老化四物汤的方中组成多为温补的行血剂,若养成从年轻就服用的习惯,有助於气血通顺,不易手脚冰冷,并使脸色红润及肌肤光滑,减缓生理机能老化,看起来更为年轻。[3]

食谱一

基本材料

蒟蒻、黑枣、地瓜(中)一条、玉米2条(切块)、豆包2个、香菇数朵、黑麻油

做法步骤

1.将四物放入锅中,加水五碗熬煮,将汤汁倒出备用。残渣再放入三碗

2.水熬煮,与前次汤汁收集在一起备用。

3.锅中放黑麻油、香菇爆香,放入豆包,再将前述收集之汤汁置入其中。

4.加入地瓜、蒟蒻、黑枣、玉米放入电锅中蒸熟。

小秘诀亦可随意加入山药、百合、莲子、白果、红枣…等。

菜谱二

孙中山版的“四物汤”是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

黄花菜又名金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它具有利水、凉血等功效,可以主水肿、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补脾、通便。木耳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它具有养血、活血、收敛等作用,对于血痢、痔疮、产后虚弱、崩漏、带下等患者,都是良好的食品。木耳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物质。豆腐与豆芽是我国发明的豆制品,具有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它们不仅完全保留了黄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份,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优点。素食对健康长寿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而孙中山先生之“四物汤”又称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

中医药方

[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功用] 补血和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方解] 营血虚滞证表示血虚以及血行艰涩、停滞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加减法] 1.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

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

四物汤效用的中医注解

治一切血虚血热血燥诸证。

【组成】当归熟地各三钱川芎一钱五分白芍二钱酒炒以上四味,水煎服。

【集注】张璐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剂,非调补真阴之的方,方书咸谓四物补阴,遂以治阴虚发热火炎失血等证,蒙害至今,又专事女科者,咸以此汤随证漫加风食痰气等药,纷然杂出,其最可恨者,不辨热之虚实,率加知母黄柏,令人久服,而庸工利其有劫病之能,咸乐用之,殊不知四君子气药。治上下失血过多,一切血药置而不用,独推独参汤,童便以固其脱者,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昔人有言,见血休治血,必先调其气,又云:四物汤不得补气药,不能成阳生阴长之功,诚哉言也,然此汤伤寒火邪解后,余热留于血分,至夜微热不除或合柴胡或加桂枝,摩不应手辄效,不可没其功也。柯琴曰:经云心生血,肝脏血。故凡生血者,则究之于心,调血者,当求之于肝也,是方乃肝经调血之专剂,非心经血之主方也,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四物具生长收藏之用,故能使荣气安行经隧也,若血虚加参耆,血结加桃仁红花,血闭加大黄芒硝,血寒加桂附,血热加芩连,欲行血去芍,欲止血去芎,随所利而行之,则又不必拘拘于四矣,若妇人数脱其血,故用以调经种子,如遇血崩血晕等证,四物不能骤补,而反助其滑脱,则又当补气生血,助阳生阴长之理,盖此方能补有形之血于平时不能生无形之血于仓卒,能调阴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阴之本,为血分立法,不专为女科套剂也,王好古治妇女,不论内伤外感,胎前产后,随证加二味于四物中,名曰六合,未免任意牵强。

四物汤·补血方剂

【简介】本方来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常用的补血名方。

【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阅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露不下,小腹疼痛。

【组成药物】熟地黄12克,白芍药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水丸剂:每次3~6克,每日3次;蜜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贫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抗放射线损伤,抑制肉芽增殖。此外,本方还具有抑制子宫肌活动、补充微量元素、磷脂和维生素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以甘温味厚的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

1.月经失调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当归、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显著疗效。

2.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10克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有较显著的疗效。

3.黄体功能不全用本方加味:当归12克,川芎9克,赤白芍各15克,生熟地各15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以每个月经周期(20士2日)为1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本方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15克,杭白芍、当归、三七(另冲)各10克,黄芪、贯众炭各30克,益母草各15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于每次月经来潮第三日开始服用,连服3~6日,视出血程度而定,每日1剂。

5.胎位不正用本方去熟地,加白术、茯苓各15克,水煎,每晚服1剂,3剂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每周复查胎位1次,连查2周,转正后再服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有较显著的矫正胎位作用。

6.神经性头痛用本方加减:熟地50克,白芍、当归川芎、桂圆肉各15克,牡丹皮、天麻、僵蚕、全蝎、甘草各10克,炒枣仁、石决明各50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

7.肩周炎用本方加桂枝9克,生姜3片,甘草6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8.荨麻疹用本方加减:当归9克,白芍6克,川书3克,生地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10剂。

9.过敏性鼻炎用本方加味:生地24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6克,苍耳子6克,辛荑9克,徐长卿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2个月。

此外,本方还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产后感染、子宫肌瘤、崩漏、皮肤瘙痒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扁平疣、黄斑出血等病证。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多、胎动漏红则非本方所宜。

竹丝鸡四物汤

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4味中药组成,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 因为熟地的原因,汤水颜色很深,再加上鸡也是黑的,卖相实在很差。这个汤药味相对浓些,很多人会不习惯。

做法:

乌骨鸡开水烫去飞沫,洗净.四物,杞子冷水泡洗干净,装进TEA FILTER,(或用COFFEE FILTER扎起来.)香姑两朵泡发,姜三片。

沙锅内水烧开后,投入以上材料,2勺米酒烧开后,改小火褒2-3小时.食鸡喝汤。

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干地黄12克、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痛经:熟地25克赤芍30克当归25克川芎2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甘草15克益母草30克泽兰30克黄芪60克元胡10克

病情分析:

看过中药说我气血两虚,有点贫血,月经量大,还容易上火

你好:您的问题如果有气血两虚的症状应该选择气血双补,而并不是单以四物汤治疗.

意见建议:

四物汤的组成是:当归20g,熟地15g,川芎10g,白芍15g.

而如果气血两虚,我们临床上通常以四君配合四物汤共同治疗,他们共同使用的名字叫做八珍汤.

四君子汤组成是:人参1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15g

当归20g,熟地15g,川芎10g,白芍15g,人参1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15g.也可以同时加入生姜和大枣各适量.

用法:共15副,每日一副,日二次,水煎服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中药组成,是以补血调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被誉为「一切血病的总方」、「肝经调血之专剂

川芎性味属辛、温,作用于肝脏、胆。具有行气活血、镇定安神、去风湿止痛、纾肝解郁等作用。

白芍性味酸苦、微寒,作用于肝、脾,具有补血滋润、缓解疼痛,以及纾肝健脾等作用。

熟地性味属甘、微温,作用于心、肝、肾,具补血滋阴、补精益髓作用。但熟地含有大量糖分较滋补黏腻,对消化不良及腹泻者不应多用。

当归性味属甘、辛、温,作用于肝、心、脾,具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作用。含维他命B12及叶酸,有抗恶性贫血的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

四物汤何以能成为妇科补血调经的经典方呢?陈国林教授对此解释说,中医认为,四物汤主要调理肝血,而女性血虚,应该注重调肝,因为肝和血密切相关: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著名的有桃红四物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著名的有桃红四物汤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桃红四物汤

百科名片

桃红四物汤为调经要方之一,是《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也称加味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该方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功效为养血活血。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

中药方剂

【方名】桃红四物汤(原名“加味四物汤”)

【出处】《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分类】补益剂-补血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用法】水煎服。

方剂论述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炎,降血脂,扩血管,抗疲劳及耐缺氧,抗休克,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

1.抗炎;给SD大鼠灌服桃红四物汤200%的浓缩剂,显示低剂量组(8g/kg)和高剂量组(16g/kg)均能显著抑制塑料环所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其抑制率分别为28.83%、31.68%。且同时增加胸腺重量,对其余脏器重量无显著影响。该方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2.降血脂:该方有较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尤以高剂量组(16g/kg),为显著,对甘油三酯亦有降低的趋势。对高脂血症大鼠按7.5g/kg连续给药10日,可使肝组织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给药组为42.19±6.20μg/mg,对照组为51.52±6.78μg/mg,还可使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肝指数明显下降,给药组为36.86±2.05mg/g,对照组为41.75±3.15mg/g。对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影响不明显。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该药通过增加肝脂质的体外排泄和向血液转运,使肝脂质降低。

3.扩血管:该方能扩张豚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拆方研究发现以川芎、当归的作用为强,各组成单药间有协同作用。大鼠下肢血管灌注本方后,能显著降低血管阻力,拆方分析显示以当归、红花、川芎的作用为强,地黄、白芍。桃仁作用较弱,全方的作用最强。

4.抗疲劳及耐缺氧:给小鼠灌服桃红四物汤浓缩液(15g生药/kg体重),实验组的耐缺氧时间和游泳时间(分钟)分别为276.0±51.6、240.7±135.9,而对照组分别为233.4±56.1、158.1±104.7,两者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证明该方具有较好的耐缺氧及耐疲劳的作用。

5.抗休克:按1.28ml/kg给烧伤的休克犬输入桃红四物汤注射液(生药112g/100ml)。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延长烧伤狗的存活时间。

6.补充微量元素:桃红四物汤中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钠、镁、磷、硫、钾、钙等含量均较高,必需的微量元素16种除锡外全都具备。[1]

现代应用

桃红四物汤是出名的活血化瘀之剂,现代临床用极其广泛,已经远远超出妇科的应用范围,在内、外、儿、眼、耳鼻喉科均有大量运用,临床报道较多。该方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肾小球肾炎、偏头痛、癫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荨麻疹、眼底出血等。

临床研究

1.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该方水煎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男34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 9:1;年龄最大73岁,最小30岁,平均46.4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7年。结果:治愈7例,占13.4%;显效35例,占67.4%;有效10例,占19.2%;无效0例。

2.脑梗塞:应用该方加味: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生地20g,赤芍20g,川芎25g,葛根1 5g,水蛭10g,黄芪5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脑梗塞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45-75岁;病程3日至8个月。结果:痊愈(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正常)10例;显效(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恢复,可独立步行,患肢肌力恢复3级以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大部分恢复,生活大部分可自理)11例;好转(肌力有所恢复,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9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

3.8%。

3.偏头痛:应用该方:桃仁10g,红花8g,川芎10g,当归12g,生熟地各15g,白芍12g。水煎服,15-18剂为1疗程。治疗偏头痛63例,男23例,女40例;病程2月至14年。结果:近期治愈14例,占2.2%;显效25例,占39.7%;好转19例,占30/.2%;无效5例,占7.9%;总有效率92.1%。

4.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应用该方加味: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5g,生地30g,桃仁I5g,红花1 5g,黄芪30g,党参30g,黄精50g,枸杞子20g。水煎服。如烦渴多饮,多食易饥明显,加玄参30g,黄连10g;兼五心烦热,再加地骨皮20g。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28例,男16例,女12例;NIDDM23例,IDDM5例;病程5年以上22例,占78.6%,不足5年6例,占21.4%。结果:痊愈15例,占53.6%;显效9例,占32.15%;好转3例,占10.7%;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为96.4%。

5.面神经麻痹:应用该方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15g,制半夏30g,胆南星15g,但蚕9g,蜈蚣1.5条。每日1剂,配合药物熏蒸、按摩患侧面肌。治疗20例,男14例,女6例;病程2-8周,结果:总有效率为95%。

6.红斑性皮肤病:应用该方加丹参、丹皮、赤芍。水煎服。治疗红斑类皮肤病64例,男性10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8岁,以20-45岁的中、青年为多。疗效标准:以皮损全部消失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为痊愈;皮损基本消失但偶有少许新皮损出现,可以不治自愈为显效;皮损减轻或虽减轻,但仍有少量新出为有效;皮损无改善且不断有新皮损发生为无效。结果:近期疗效统计,痊愈53例(82. 8%),显效5例(

7.8%),有效6例(9.4%),尚未发现完全无效病例。

7.皮肤瘙痒症:应用该方:当归15g,川芎8g,熟地15g,赤芍12g,红花5g,桃仁10g,首乌30g,地肤子12g,白鲜皮15g,白蒺藜15g。水煎,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治疗皮肤瘙痒症92例,年龄18-75岁;男性67例,女性25例;病程1-14年。结果:治愈(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停服药后,观察2个月病情无反复者)53例;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好转)33例;无效(经治疗4个疗程,皮肤损害与自觉症状均未见明显减轻)6例;总有效率93.5%。

8.皮肤色素沉着:应用该方:当归15g,川芎10g,生地20g,白芍15g,桃仁20g,红花15g,鸡血藤20g,益母草25g,丹参20g,柴胡15g,香附15g,丹皮20g,连翘15g,金银花15g。每剂水煎3次,取汁30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色素流着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0-25岁;术前痤疮者14例,雀斑者16例;术后6-8个月17例,9-12个月13例。结果:均获痊愈。疗程最短10日,共6例;疗程最长30日,共4例;平均疗程20日。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9.软组织损伤:应用该方:桃红10g,赤芍10g,红花8g,生地12g,川芎15g,当归15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密封备用。患者卧床,然后给予皮肤针叩击,使患处皮肤微微出血,用火罐吸出少量瘀血,拔去火罐,擦去血迹,然后取少许药粉加药酒适量,调成糊状,做成药饼,敷患处,待药干后取下换药。治疗软组织损伤500例,男350例,女150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岁;30岁以下者2 56例;31-40岁者184例,41-50岁者43例;51岁以上者17例;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半天,平均5日。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470例;好转(主症及兼症减轻)29例;无效(主症及兼症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为99.8%。

10.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该方加味: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20g,赤芍15g,陈皮15g,木香5g,牛膝15g,地龙10g,甘草15g。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治疗够关

节置换术后40例,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感染,无1例发生脂肪栓塞、血栓栓塞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11.痛经:应用该方合失笑散:五灵脂10g,桃仁12g,蒲黄(包)10g,红花10g,地黄10g,白芍1 5g,川芎10g,当归10g。气滞甚加柴胡10g,香附10g,青皮10g;寒凝血滞者加小苗香10g,肉桂6g,吴萸6g;痛剧加川牛膝10g,玄胡索10g。自月经第5日开始连服20日,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日为1疗程。治疗瘀滞性痛经60例,年龄16-69岁;皆有下腹疼痛伴排出膜状物。结果:疼痛消失,无膜状物排出者为临床治愈,共28例;疼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膜状物呈不完整或碎片状排出者为好转,共24例;经治1-2个疗程,临床症状和膜状物无改变者为无效,共8例;近期有效率为86.7%。

又用该方:生地15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兼气滞者加香附10g,青皮15g;兼血虚者加党参15g,阿胶10g。均于经前3日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治疗痛经40例中,年龄小者不满20岁,大者41岁以上;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结果:观察2-3个月经周期,显效(月经正常,痛经消失)8例,有效(月经正常,痛经减轻)30例,无效(痛经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5%。

12.外伤性前房出血:应用该方加味:桃仁、红花、生地.芍药、当归、川芎、牛膝、三七、丹参、甘草。水煎,每日1剂,伤后24小时服用,受伤后配合局部冷敷、包扎、卧床休息、内服止血剂。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84例共88眼,对照组即西医组紧急处理措施同中医组(伤后24小时用20%甘露醇或速尿,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结果:中医组治愈率59.4%,有效率为96%;西药组治愈率45.3%,总有效率76.6%。

13.眼出血症:应用该方,据病人正邪盛衰,虚实寒热,以及出血时间长短与出血量多少辨证加减,治疗眼出血症42例,年龄32-55岁。结果:患者眼底出血消失,视力提高,75%眼底照影证实血栓消失2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治愈与好转率为75%以上。

14.眼外伤:应用该方:桃仁12g,当归12g,赤芍12g,红花10g,川芎9g,生地15g。水煎服,小儿酌减为2/3。肌注复方人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4ml。治疗眼外伤31例,结果:视力恢复至1.0以上,眼底及外眼正常为痊愈,共22例;视力提高4行以上,出血大部分吸收为显效,共9例;痊愈率为7 0.76%,显效率为.29.24%,总有效率为100%。

15.过敏性鼻炎:应用该方加味: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苍耳子15g,川芎12g,红花12g,桃仁12g,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辛夷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6-68岁;病程4个月至21年。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鼻分泌物涂片镜检嗜酸性白细胞阴性,血液嗜酸性白细胞下降,半年内无复发者;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停药3个月后鼻分泌物涂片镜检仅1次嗜酸性白细胞阴性,血液嗜酸性白细胞仅1次显示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结果:经6-20日治疗,痊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1]

“四物汤”被中医界称为“妇科养血第一方”,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四味药组成。它最早记载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又对此进行了改进,变成了《金匮要略》中的名胶艾四物汤,后专门用来治疗妇科血症。

桃红四物汤(原名:加味四物汤)

“在这四味药中,当归可减轻经前症候群的疼痛、腹胀、阴道干涩及忧郁情绪;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增强;川芎可治血祛风,调节子宫收缩,其中富含的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焦虑及沮丧等症状。纵观全方,不但可滋补血气,红润脸色,更可帮助治疗头晕目眩、月经不调或闭经。”

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治疗宜舒肝健脾养血调经,药用:加味补脾调经汤:柴胡12克,香附12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鸡内金15克,鸡血藤30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两周。

桃红四物汤是遵循“活血祛瘀”的原则所组成的治疗骨折基本方,其主要药效机制集中在促进血液循环,重组破损的循环体系。该方能明显改善骨折早期疼痛、肿胀等症状,同时对瘀斑、局部压痛、功能障碍等体征亦有加速恢复的作用,其作用强于对照药物。各时相点症候计分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对疼痛、肿胀改善的效果最显著,用药后第二天即出现非常明显的计分下降,提示缓解疼痛、肿胀起效快;而瘀斑、局部压痛、功能障碍等体征是肿痛的一种继发表现,其缓解程度比前两主症较慢。总之,桃红四物汤在改善骨折早期局部证候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剂之一,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重建破损的微血管环境有关,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此外,“四物汤”中的四味药经过后世的“加减法”,还演化成一系列方剂,桃红四物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桃仁、红花。根据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记载,桃红四物汤具有活血养血、祛淤调经功能。

“不过,由于其中含有桃仁成分,容易导致月经提前,所以吃的时候应该适量,并且各原料在食用前一定要经过炒、煮等炮制。”

原料:

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炒白芍10克、红枣5颗切开、红糖少许。

做法:

1、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钟即可。一天饮用2次。

【方名】通窍活血汤

【处方】麝香(0.2g)、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老葱(3节)、菖蒲(5g)、远志(15g)、枣仁(15g)、川芎(10g)、茯神(10g)、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2-3个疗程为宜。随证加减法:兼半身活动障碍乏力加地龙、黄芪;心烦易躁易怒闷加柴胡、丹皮、栀子、郁金;腰酸腿软、四肢发凉,加人参、益智仁、骨碎补、补骨脂、何首乌、菟丝子;腹胀少食、大便溏泄、完谷不化,加桂枝、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适用病证】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

【方名】桃红四物汤(原名‘加味四物汤”)

【出处】《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分类】补益剂-补血

【组成】熟地15 当归15 白芍10 川芎8 桃仁(9克)红花(6克)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用法】水煎服。

【方名】逍遥散

【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右归丸:

组成:熟地黄24g,山药(炒)12g,山茱萸(微炒)9g,枸杞子(微炒)9g,菟丝子(制)12g,鹿角胶(炒珠)12g,杜仲(姜汁炒)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注意:由于本方纯补无泻,故对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桂附八味丸.

处方: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炮附子各一两.

功能: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而致的腰酸脚软,身体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

关于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的问题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24

昨天我在这个网站上查到一个药方,专门治疗乳腺增生病,这个药方的名字叫: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方是这样配药的:柴胡9g,香附9g,青陈皮各6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延胡索10g,莪术15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0g,橘叶、橘络各5g。

今天去药店配药的时候,好多药店都没有最后两味药:橘叶和橘络。

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医生,这个药方如果缺了橘叶和橘络,会不会影响药效?不放可以吗?这两味药是治疗什么的?

这个中药是怎么烧的?

服药期间要不要忌口?

是空腹喝还是饭后喝?

一天喝几次?

谢谢!请回答!

中药用的是整体性,建议还是用上这两种药,其实现实在很容易找到的。

橘叶归肝经,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用于肝郁气滞,胸胁作痛,乳痈肿痛,乳房结块及徵瘕。橘络功能为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于痰滞经络这胸痛,咳嗽,痰中带血。

这个中药是怎么烧的?---最好用沙锅,泡20到30分后煎约20分服药期间要不要忌口?---最好少吃辛

辣的和海味类。是空腹喝还是饭后喝?饭前半小时吃较好一天喝几次?一天两次就可以了,早和晚各一次。

处方还是可以的,橘络就是橘子里的白丝,很好找到,橘叶可以不用,可以用沙锅加水超过2厘米,煎20分钟,每剂煎3次,混合分3-4次吃,可以饭后吃,没有什么禁忌.每天吃2-3次,

中医名方 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1、益气通瘀 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 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常见病例的中医药方(实用简单)

1. 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2.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3.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4.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5.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6.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7.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8.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9.根治牙疼: 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10.口腔炎症: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1.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12.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13.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4.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15.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16.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17.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18.头晕头痛: 黄芪、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19.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20.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21.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22.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23.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24.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25.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经典中药方要点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 19.黄龙汤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中药方剂

06年中医考研专业核心笔记总结中药方剂 一、解表药 1.1 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 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2 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2.1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 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2.2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2.3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2.4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 腐蚀赘疣 熊胆:清 热解毒、止痉、明目2.5 清虚热药 青藁: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 泻下药 3.1 攻下药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经典方剂

【方名】保元汤 【组成】黄芪(9) 人参(3) 炙甘草(3) 肉桂(1.5) 【方名】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8) 炙甘草(9) 人参(6) 当归(3) 橘皮(6) 升麻(6) 柴胡(6) 白术(9) 【方名】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500) 薏苡仁(500) 砂仁(500) 桔梗(500) 白扁豆(750) 白茯苓(1000) 人参(1000) 炙甘草(1000) 白术(1000) 山药(1000) 【方名】举元煎 【组成】人参(10-20) 炙黄芪(10-20) 炙甘草(3-6) 升麻(4) 白术(3-6) 【方名】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9) 白术(9) 茯苓(9) 炙甘草(6) 陈皮(3) 半夏(4.5) 【方名】七味白术散 【组成】人参(6) 茯苓(12) 炒白术(12) 甘草(3) 藿香叶(12) 木香(6) 葛根(15) 【方名】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30) 半夏(15) 人参(15) 炙甘草(15) 独活(9) 防风(9) 白芍药(9) 羌活(9) 橘皮(6) 茯苓(5) 柴胡(5) 泽泻(5) 白术(5) 黄连(1.5) 【方名】完带汤 【组成】白术(30) 山药(30) 人参(6) 白芍(15) 车前子(9) 苍术(9) 甘草(3) 陈皮(2) 黑芥穗(2) 柴胡(2) 【方名】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3) 白术(6) 甘草(2) 陈皮(2.5) 半夏(3) 砂仁(2.5) 木香(2) 【方名】归脾汤 【组成】白术(3) 当归(3) 白茯苓(3) 黄芪炒(3) 远志(3) 龙眼肉(3) 酸枣仁炒(3) 人参(6) 木香(1.5) 炙甘草(1) 【方名】胶艾汤(又名:芎归胶艾汤) 【组成】川芎(6)阿胶(6)甘草(6)艾叶(9)当归(9)芍药(12)干地黄(15) 【方名】圣愈汤 【组成】熟地(20) 白芍(15) 川芎(8) 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 当归(15) 黄芪(18) 【方名】桃红四物汤(原名‘加味四物汤”) 【组成】当归(10) 川芎(8) 白芍(12) 熟地(12)桃仁(9)红花(6) 【方名】大补阴九(又名:大补丸) 【组成】熟地黄(酒蒸,180) 龟板(酥炙,180) 黄柏(炒褐色,120) 知母(酒浸,炒,120) 【方名】都气丸 【组成】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干山药(12) 泽泻(9) 牡丹皮(9) 茯苓(去皮,9) 五味子(6) 【方名】虎潜丸 【组成】黄柏(240) 龟板(120) 知母(60) 熟地黄(60) 陈皮(60) 白芍(60)锁阳(45) 虎骨(30) 干姜(15)多当归、牛膝、羊肉三味} 【方名】六味地黄丸(又名: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干山药(12) 泽泻(9) 牡丹皮(9) 茯苓(去皮,9) 【方名】麦味地黄丸(原名:八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干山药(12) 泽泻(9) 牡丹皮(9) 茯苓(9) 麦冬(15) 五味子(15)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 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 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

中医经典方剂

.'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风寒感冒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原方主治:【主治】。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荆防败毒为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防风解表;败毒散类方。如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所以对于解表之力独彰。寒热之性不显,皆可服用。(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中医经典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

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 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 (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 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2.疏散风热剂 【代表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重点]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 重点]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正名: 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 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 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 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三七: 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 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干姜: 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 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大黄: 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 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山豆根: 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山茨菇: 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千年健: 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 写生川乌付生川乌; 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川芎: 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川牛膝: 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 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天麻: 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 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 : 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 写南星、天南 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 : 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 天葵子。 太子参 : 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 写木香、广木香、云木 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 ; 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 : 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 : 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 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 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 戟天。 甘草: 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 : 写炙甘草、 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 : 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 : 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 : 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 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 付玉竹。 石菖蒲 : 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 : 写北沙参、莱 夏付生半夏 写法夏、法半夏均付法半夏 仙茅: 写仙茅、仙茅根付仙茅。 白及: 写白及付白及 ; 写白及粉付白及粉。 白术: 写白术、于术、焦白术付麸 炒白术。 白芍 : 写白芍、杭白芍、亳芍、白芍药、炒白芍均付炒白芍,写白芍炭 付白芍炭。 白芷 : 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 付北沙参 皮。 生姜皮 : 写生姜皮、姜皮均付生姜 片姜黄 : 写片姜黄、片子姜均付片姜黄 半夏 ; 写姜半夏付姜半夏。写生半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经典方剂30首

经典方剂30首附件1: 一、经典方剂目录 1、补中益气汤 2、参苓白术汤 3、六君子汤 4、生脉饮 5、香砂六君子汤 6、玉屏风散(汤剂) 7、归脾汤 8、四物汤 9、桃红四物汤 10、六味地黄丸(汤剂) 11、杞菊地黄丸(汤剂) 12、十全大补汤 13、半夏泻心汤 14、逍遥散(汤剂) 15、银翘散(汤剂) 16、桂枝汤 17、九味羌活汤 18、麻黄汤

19、小青龙汤 20、止嗽散(汤剂) 21、白虎汤 22、普济消毒饮 23、当归六黄汤 24、导赤散(汤剂) 25、葛根芩连汤 26、龙胆泻肝汤 27、葶苈大枣泄肺汤 28、四逆散(汤剂) 29、当归四逆汤 30、骨科壮骨关节丸 经典方来源于以下中医古籍文献、专著及专病专方手册: 1、《医宗金鉴》清.吴谦 2、《中医妇科学》罗元恺主编 3、《方剂学》谢鸣主编 4、《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吴孟超、郑伟达主编 5、《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 6、《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黄春林、邹旭主编 7、《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罗云坚、黄穗平主编 8、《专病专方手册》广东一方

二、经典方剂介绍 1、【方名】补中益气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①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 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 力。 ③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伴气短乏力。 【组方】黄芪20g,炙甘草9g,人参10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当归10g,炒白术10g。 2、【方名】参苓白术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①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或吐或泄,四肢乏 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②脾肺气虚痰湿咳嗽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神疲乏力,面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方剂,其中均包涵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Microsoft Word 文档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4、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6、血府逐瘀汤: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甘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牛膝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8、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9、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10、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11、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12、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13、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14、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15、玉屏风散:生黄芪、白术、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中药(常用方剂)新选.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胸痛较前减轻,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痹,方以血府逐瘀汤: 柴胡10g 枳壳12g 赤芍10g 甘草4g 桃仁10g 川牛膝10g 红花10g 桔梗10g 当归15g 生地15g 川穹8g 患者仍有言语不畅,无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以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 钩藤15g 石决明30g 杜仲15g 寄生12g 牛膝15g 泽泻 30g 生龙牡各30g 丹参 30g 赤芍15g 郁金12g 甘草6g 患者左侧肢体仍活动不利,饮食可,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主,于主任运用中医辨证为中风,证属风痰阻络,痰阻与脉中,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故肢体活动不利,舌脉从证,中医治以化痰熄风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 10g 白术 10g 天麻10g 云苓 12g 泽泻 30g 枳壳12g 南星 12g 生龙牡各30g 丹参 15g 菖蒲15g 郁金12g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仍咳嗽咳痰,阵发性呼吸困难,于主任查看病人,患者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肺失宣发,则气短,失于肃降则憋喘,咳嗽咳痰,中医治以清热宣肺平喘,方拟喘定汤加减: 麻黄03g 桑白皮15g 冬花15g 半夏10g 杏仁10g 苏子15g 黄芩10g 甘草06g 厚朴12g 葶苈子15g 地龙10g

中医治以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味: 党参10g 麦冬20g 五味子10g 茯苓10g 桂枝10g 生白术10g 甘草3g 玄参10g 丹参10g 中医治以化湿和胃,保和汤加减: 莱菔子15g 陈皮12g 云苓12g 连翘10g 炒麦芽30g 山药10g 神曲10g 枳壳15g 厚朴15g 内金10g 患者时有头晕,纳差,脉沉细弱,给予中药地黄饮子加味,滋肾阴,补肾阴,开窍化痰。 熟地12g 巴戟天9g 山茱萸9g 石斛9g 肉苁蓉各9g 附子6g 五味子6g 官桂6g 白茯苓6g 麦冬6g 石菖蒲6g 远志各6g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阵发性头痛心慌,患者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思虑过度,肝失所养,肝阳上亢,则头晕,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治疗上宜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方拟逍遥散加减: 当归10g 芍药10g 柴胡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枳壳10g 香附10g 乌药10g 薄荷10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