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在体育测试中,铅球出手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__ ___.2.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抖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还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3.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

4.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对桌面压力为F,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N,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

5.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当起重机以2m/s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当起重机以5m/s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拉力的方向为;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7.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

8.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 )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9.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A.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右侧通行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10.如图11-51所示,用F=150N的水平力把重5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A .0N

B .50N

C .150N

D .200N

11.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

) A .人推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 .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12.斧头和斧柄松脱了,只要把斧柄在水泥地面上撞击几下,斧头就紧紧地套在

斧柄上了,请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综合提高训练

1.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具有 的缘故。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 .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

力时才有惯性

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如下图11-52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

为υA =4m/s 、υB =2m/s υC =0.如果小球在经过B 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若小球在C 处时,重力突

然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空气阻力)

4.如图11-53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

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N 的两个物体,M>N .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先撞上,后又分开

5题图

图11-52

图11-51 图11-53 F

5.上图(a)、(b)所示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拉动时发生

C.图(a)所示的现象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

D.图(b)所示的现象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

6.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李明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他对这种现象的解释:

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

②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

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

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8.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9.体育课上常有爬绳索和爬滑杆两种运动.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两人想比赛看谁爬杆爬得快.两人先后以相同的姿势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华爬绳和小明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B小华爬绳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C若小华和小明爬杆和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人受到的摩擦力要大些

D小明爬绳时自身的重力和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1.一个物体受到10N 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时这对平

衡力同时突然增大到40N ,则物体 ( )

A .速度增大

B .按增大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 .仍按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D .作变速运动

12.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如图11-54所示,甲物体用细线拴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 ,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

A .f 甲=f 乙=15N ,f 甲向右,f 乙向左

B .f 甲=f 乙=15N ,f 甲向左,f 乙向右

C .f 甲=f 乙=15N ,方向都向左

D .f 甲=0,f 乙=15N 方向向左 13.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1-55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

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红站在公交车上,车开动时小红向后退了几步才稳住身子,差点摔倒,汽车在行驶中,突然遇到情况紧急刹车,这次小红结结实实撞在了前面一位叔叔身上.她实在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你能利用学过的内容为她解释吗?

15.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以上两点各举出一例.(不要求解释)

(1)利用:

(2)防止:

图11-55

甲 乙 F

图11-54

牛顿第一定律

基础知识训练

1.惯性2.惯性静止3.汽车在加速前右

4.G和N 5.1200 1200 竖直向上 1200N

6.B 7.D 8.D 9.C

10.B 析: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知,物体所受的力肯定是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除受向下的重力外,还受到墙壁阻碍其下滑的、方向向上的摩擦力,且两者大小相等

11.D 析:因为汽车静止不动,受到的力必然平衡,其中: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推力和静摩擦力平衡

12.斧柄撞击水泥地面时,斧柄因受到地面的阻力而停止运动,斧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下运动,接着在斧柄阻力作用下逐渐减速,最后停止在斧柄上,所以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

综合提高训练 1.惯性2.D

3.匀速直线运动 2m/s 保持静止状态

4.B 析:当车箱由于受力而停止运动时,由于桌面是“光滑”的,使得M和N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由于惯性,M和N均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M和N均以原来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就保持不变,故不会相碰

5.D

6.A 析:重物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脱离气球后还要上升一段时间,但由于重力的作用它会落下来

7.D 8.C 9.A 10.D 11.C 12.A 13.(1)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2)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

(3)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沿直线运动14.车突然开动时,小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她会向后退;当汽车在行驶中突然紧急刹车时,小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她会向前倾倒。15.(1)锤头松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

(2)小汽车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只要合理均正确)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 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怎么

牛顿第一定律讲述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同州中学教师:王亚文 1.知识与技能一、三维目标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

(完整版)初二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二)惯性 1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

最新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①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②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 (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 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 B、立即停下来 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 D、无法判断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姓名: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7.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8.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 二、选择题 9.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1.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4.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2015?峄城区校级二模)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 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D.静止不动 【答案】A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铅山县第一中学陈志峰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学生分析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总课时:6课时第1课时 课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题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题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题(一) 1. .如图斜面小车实验中。 (1)实验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上述因素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对大量实验进行分析,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5 为__________ ,它的速度将不会__________ ,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__________ 。这 种思维推理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_ 法 2.(2009恩施)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1)指出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相关因素:(注:至少指出三 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其中自变量是 __________,因变量是小车运动的距离。 (3)想象如果图丁所示的水平板是绝对光滑的,且空气阻力为零,则小车的运动情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2嘉兴)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实验过程用到了许多科学方法((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呢, 方法是: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由静止开始下滑( (2)怎样反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方法是: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或 ( (3)怎样得到“小车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必须要用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 ( 4.(2012?梧州)小明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来越小,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 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必解释错误的原 因)___________( (2)小明用正确方法做了三次实验,小车分别停在如图乙、丙、

中国人发现的“牛顿第一定律”

由牛顿第一定律想到《墨经》 李树祥(特级教师) 所谓牛顿第一定律就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从教科书中,我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的的。实际上,早于牛顿两千多年的我国的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所著的《墨经》中就直观的描述了运动物体的停止现象,《墨经》上说:“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研究《墨经》中的上述相关内容时,认为可以理解为:“运动的停止是由外力造成的-----如果没有外力,运动就永远不会停止。这个道理是真实的,正如牛就是牛,而不是马。”由此可以看出,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非常接近的。除此之外,《墨经》中还包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呢? “墨经”是《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概括了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它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大概是在前479年—前381年以内。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

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在光学方面,墨子还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线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样,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物体高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下方,从物体低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上方。人足在下,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着上光,故首的影 成于壁的下方。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得多。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现在看来,墨家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它比阿基米德掌握杠杆原理要早两个世纪,与欧几里得一样对几何学进行了朴素且严密的定义,可是它并没有取得《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彪炳史册的地位。它也没有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这不能不令人嗟叹。当然,主要原因在于墨家遭到当时王公大人的猜忌和反对,再加上墨家本来就是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的反映,同时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不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墨家思想体系也逐渐泯灭,他的闪光的科

8.1牛顿第一定律精品练习题(含答案)(最新整理)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精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汽车轮胎的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B .铅垂线的应用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乘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 B C D 盘山公路锤柄撞击木凳 锤头套紧撑杆跳高运动员随杆上升过程中 拦河大坝3.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下列过程中运用了“实验推理法”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B .将撬棒、剪刀等抽象为杠杆 C .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 D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如图所示,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没有惯性 B .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 C .汽车只有在刹车时才具有惯性 D .汽车在各种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5.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而,衣服便干净了。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6.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很长时间。其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做实验,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要确保实验成功,下列关于三次实验的 一些描述错误的是() A.所用的斜面是相同的 B.所用的小车是相同的 C.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 D.小车从斜面出发的高度不同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是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如果这时橡皮所受所有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将做 运动。 8.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同时他的脚 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_________的。 9.4月28日,马龙夺得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54年来获得三连冠的第一人。 决赛中,马龙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_______,该力的施力 物体是______,球离开球拍后,由于__________仍向前运动。 10.巴中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头将足球顶出球门后,足球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足球具 有 ,同时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1.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锤 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____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就套紧了,其大小只与锤头的_____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案例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案例分析 ——徐光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

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 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

(完整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

(完整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沪科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教法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7-4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四、教学媒体: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

力学之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应用压轴题有解析

力学之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应用压轴 题(有解析) 力学之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应用压轴题(有解析) 一、选择题 1.(2014茂名)如图所示,带轮的木块B随小车A一起 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挡板C制动时,木块B将 A.立即停止B.向右倒下C.向左倒下D.继续向右运动【答案】D 考点:惯性的应用 2.(2014佛山)汽车是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涉及 许多物理知识,如图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汽车的速度表上只能得知汽车的速度 B.安全气囊可以防止汽车启动时,人由于惯性受到的伤害 C.平板货车的车轮比较多,可以减小货车对路面的压强D.汽车行驶要限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汽车速度表上不但可以得知汽车的速度, 还可以得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所以选项A错误;安全气 囊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使人前倾而造成的伤害,

所以选项B错误;大型平板挂车装有多组车轮,是在压 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所以C正确;汽 车的速度越大,汽车具有动能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所 以选项D错误. 考点:速度;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动能.3.(2014本溪)2014年6月8日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在法网女双赛场上击败对手,再夺大满贯赛事冠军,如 图所示是球拍与网球接触的瞬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球拍发生形变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 B.球拍将球击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球离开球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 D.球对球拍的力与球拍对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考点:机械能、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 4.(2014随州)以下表述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一项是()A.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 B.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他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 C.中国古人发明了“司南”,认识到了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4.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力跟物体运动的关系,掌握惯性的概念. 2.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长时间的认识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要 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抽象,进行理想实验的研究正是伽利略得到力与 物体运动正确关系的基础.我们要学习这种科学抽象的方法,并把它用到今后的物理研究中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2.生活常识使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形成了不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们克服传统观念,形成正 确的认识,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三、教具 1.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自制导轨和小球. 2.说明物体在不受阻力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气垫导轨和滑块. 3.演示惯性的小车和木块.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本章的地位: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这时物体处于平 衡状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叫做静力学. 第二章研究了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重点讨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在物体学中属于运动学. 在前边两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第三章里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 二定律.这部分内容在物理中属于动力学. 学习动力学的知识后,可以在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情况 下,可以确定它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交通工具 的速度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等.我们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一、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在桌上放着一本物理书,它是静止的,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要用力去推它.从这个例子可 以看出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一、历史上人类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认识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 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很自然的.我们从周围的事情出发,如当拉着玩具小车前进的时候,给人的直接体验是:只有用力拉小车,小车才会前进;停止用力了,小车就会停下来;用力大的时候,小车就运动得快些;用力小的时候,小车就运动得慢些;往哪个方向用力,玩具小车就向那个方向运动等等,好像没有力的作用,物体运动不可能维持,力决定着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决定物体运动的方向。人们的直观感觉虽然是外界事物的真实反映,但它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然而人们不能毁灭了直觉的观点还是凭直觉来看问题,错误直觉印象在人脑中有很深的潜意识,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两千多年。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 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 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他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 实验:伽利略曾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