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时不如地利”“子贡问政”比较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子贡问政”比较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子贡问政”比较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子贡问政”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

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答案]

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

7.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叫做“仁”? 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 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 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 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 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

智子疑邻原文、注释、翻译、练习及答案

智子疑邻① 宋②有富人,天雨(yù)③墙坏④。其子曰:“不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亦云⑥。暮⑦而果⑧大亡⑨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fǔ)。 课文注解: ①智子疑邻,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是韩非(或称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②宋:宋国。③雨(y ù):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亦云:也这样说。⑦暮:晚上。 ⑧果:果然。⑨亡:丢失 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下雨)不筑.,必将有盗(修补)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其家甚智.其子(认为……聪明)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三、思考:富家被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富人蠢在哪里? 坏的墙没有及时修补;富家有物可盗。不听劝告;感情用事 四、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1、听取人意见时应听正确的,不能因提意见者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远近而有偏见。应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2、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五、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像给予续写。

天时不如地利 基本教案

天时不如地利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2、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重难点分析: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清文章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常说儒家思想,也就是孔孟思想。孔子的思想是“博爱”,那孟子的思想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一同去了解孟子思想吧! 二、检查预习: 1、孟子和《孟子》资料。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2、有关孟子的名言。 三、疏通文意: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模仿录音齐读。 2.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3.齐读课文。 4.疏通词句。 (1)借助课下注释,同桌间合作完成逐段疏通文句的任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旨在说明城邑之小。 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固国):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指使国巩固。 威(威天下):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练习:译出下列语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四、研析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部分? 五、赏析全文: 1.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应该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七、教学反思:

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附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 二、根据内容填空: 1、孟子,名,时期的思想家。本文选自《》。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的观点。 4、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 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 道”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三、解释加点字: 1、地利 ..()() ..不如人和 2、七里之郭.()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5、委.而去.之()()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8、以天下之所顺.() 9、攻亲戚 ..之所畔.()()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环.而攻之()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环而攻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寡助之至 D、天下顺之 E、攻亲戚之所畔 五、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答案: 二、1、轲,战国《孟子》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天时、地利、人和人和 5、排比地利不如人和 6、对比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解释加点字: 10、地利 ..(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得人心,上下团结) ..不如人和 11、七里之郭.(指外城墙) 1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这是)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指内城墙)(护城河) 14、委.而去.之(抛弃)(离开)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16、域.民不衣封疆之界(限制) 17、天下顺.之(服从) 18、攻亲戚之所畔.(同“叛”,背叛)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建立威信)(兵器) 11、环.而攻之(围)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D ) 环而攻之代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 寡助之至到 天下顺之代词 攻亲戚之所畔去独 五、翻译句子: 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少。 2、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作战的地形,有利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翻译练习

七年级上册1.期日中期: 2.太丘舍去 去: 3.去后乃至 乃: 4.尊君在不不: 5.相委而去委: 6.友人惭 惭: 7.下车引之 引: 8.入门不顾 顾: 9.虽有佳肴 虽: 10.不知其旨也—日: 11.虽有至道 至道: 12.弗食食: 1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 14. 教然后知困困: 15.然后能自强也自 强: 16.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17.教学相长长: 18.其此之谓乎之: 19.山门圮于河圮: 20.二石兽并沉焉并:21.竟不可得竟: 22.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 究: 物理: 23.是非木柿:食: 24.湮于沙上:湮: 25.不亦颠乎:颠: 26.重服为确论为: 27.遂反溯流逆上矣遂: 28.如其言如: 29.但知其一但: 30.据理臆断欤臆断: 31.智子疑邻智: 32.天雨墙坏雨: 33.邻人之父亦云云: 34.大亡其财亡: 35.无故亡而入胡亡: 36.人皆吊之吊: 37.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38.其马将胡俊马而归:将

39. 引弦而战弓I: 40. 父子相保保: 七年级下册 1. 世隶耕隶: 2. 未尝识书具尝: 3. 父异焉异: 4.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立就: 5. 邑人奇之奇: 6.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7. 父利其然也利其然: 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环谒: 15.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16. 但当涉猎涉猎: 17. 见往事耳: 18. 蒙乃始就学乃: 19. 即更刮目相待更: 20会宾客大宴会: 21厅事: 22施八尺屏障施: 23惊觉欠伸欠伸: 24众宾团座团坐: 25少顷: 26满坐寂然坐: 27呓语y 1: 28既而: 29呜: 30絮絮x u: 33中间力拉ji d n 间: 34曳屋许许声曳: 9.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10.泯然众人矣泯然: 11.仲永之通悟通悟: 12.贤于材人远矣贤: 材人: 13.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至: 14. 彼其受之天也彼其:31众妙必备:毕:备32意少舒少:舒: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 ⒆[故]所以。 (20)[是]这 翻译: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智子疑邻 先秦·韩非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注释 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 宋:宋国。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 富人;富裕的人。 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ǚ,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邻居家的老人。 甚:很。 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15、家:家里的人。 古今异义 1、亡古意:丢失今意:死亡 2、其邻人之父亦云古意:说今意:常做“云朵”讲,在空中悬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体 一词多义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财) 年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财)

结果( 未果,寻病终) 3.亡: 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4.其: 其子曰(代词;代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代词;代这) 5.之: 他/她。(的//语气助词:不译//去、到) 6.而: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承接)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咏雪》比较阅读

郑州高新区石佛中学复习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学案之《咏雪》比较阅读日期:1月15日主备人:柴娟审核人: 一、复习目标 1. 结合课本,识记课下注中的重点词汇的解释及文学常识,并能完成相关检测题。 2. 通过做典型题例,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并能做相关比较阅读。 二、知识点归纳 结合课本识记《咏雪》课下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5分钟后完成下面检测题。 (要求:5分钟独立完成。同桌对改、订正、识记错题6分钟!) 1.翻译下下面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 ..( )...( )内集 ..( ),与儿女 讲论文义 ....( )。俄而 ..( )曰:“白 ..( )雪骤.( ),公欣然 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 可拟.( )。”兄女 曰:“未若 ..( )柳絮因.( )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典型题例及解题思路 典型题例:(要求:独立完成此题,并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注意事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沪教版《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理解精选(含答案题目)

《天时不如地利》 一、检查背诵 二、根据内容填空: 1、孟子,名,字,时期的思想家,他是仅次 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之为“”,他和孔子的学说被称为“”。本文选自《》,它的作者是。 2、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中用“”和“”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和 “”的观点 4、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 种条件和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 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 句:; 8、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9、第二段采用论证方法,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 10、第三段运用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本语段又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双重否定排比句有肯定,加强语势的作用,极言。

11、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欲得“”,必先“”,突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孟子“”思想。 12、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的词句回答)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 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14、“”“”“”是决定一场战争胜利与否的条件。其中、是客观条件,是主观条件。而决定“”的关键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15、写出文中的通假字。 通 三、解释加点字: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1.古诗三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表示。 1. 童孙未解供.( gōng gò ng)耕织。 2.彩丝穿取当银征.( zhēn zhē 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í )。 二、辨字组词。 耘()昼()晓() 运()尺()绕() 三、生字辨析。 1.“昼”字读,共画,反义词为。 2.“耘”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3.“桑”是结构,音节是。 4.“晓”的部首是,共画。 四、选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 傍晚② 靠近③ 旁边 2.稚.子.金盆脱晓冰。() ① 皇帝最小的儿子② 幼稚的孩子③ 幼小的孩子 3.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 曲调② 口腔③ 腔调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 “×” )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题目的意思是指四个时候田园里的事。( ) 2.《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玻璃”是指一种天然玉石。()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六、先解释加点词语,再说说诗句意思。 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绩麻 : 各当家: 诗句意思: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归去 : 信口 : 诗句意思: 七、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根 据意思写出诗句) 2.东南水乡,人们正忙着插秧播种,连小孩儿都在忙着学种瓜。 “

”说得真没错! 3.《稚子弄冰》一诗中,描写儿童在冬天嬉戏的诗句是: 。 八、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以白描的手法写出 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挑战课外阅读。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 不解②藏踪迹③,浮萍④一道开。 【注释】① 小艇 :用竹篙撑,使小船行进。② 解 :明白,懂得。③ 踪迹:走过 后下的痕迹。① 浮萍:一种浮游在水面的植物。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 不解藏. ( cá ng zà ng)踪迹

《韩非子.说难》阅读练习

《韩非子.说难》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说之以厚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 C. 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六年级语文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相互联系。 3.懂得“人和”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自觉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 【课文题解】 1.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奉为“亚圣”。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串讲课文】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敌人围攻一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胜利,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的锐利坚固)。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少。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攻打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一定会胜利的。

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A.期待 B.期望C.一起D.约定 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当时 B.时候C.时间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A.理睬 B.顾虑C.回头看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原文及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原文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⑵[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⑷[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⑸[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⑹[环]包围。 ⑺[池]护城河。⑻[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⑼[委]放弃;[去]离开。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⑾[封疆]划定的疆界。⑿[固]巩固。⒀[山溪]地势;山河。⒁[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⒂[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⒃[至]极点。⒄[畔]通“叛”,背叛。⒅[顺]归顺,服从⒆[故]所以。(20)[是]这 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古今异义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池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亲戚古义:

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锋利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家和万事兴。3、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3、众人拾柴火焰高。4、团结就是力量。4、人心齐,泰山移。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成都龙泉驿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末模拟检测题 新人教版

成都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模拟检测七 年级语文题 本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1卷和第2卷,第1卷为选择题,第2卷为其它类试题。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丁丁.(zhēng)半晌.(shǎng) 偌.大(nuò) 骇.人听闻(hài) B.屏.息(bǐn) 倏.忽(shū) 蜷.曲(juǎn) 随声附和.(hè) C.伫.立(zhù) 黄晕.(yùn) 伶仃.(dīng) 踉踉.跄跄(liàng). D.荫.蔽(yīn) 徘徊.(huí) 攲.斜(jī) 仙露琼.浆(qǘn)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棵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B.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C.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D.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的干嘛?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王老师絮絮叨叨 ....地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思想政治课。 C.他反反复复地读,终于把内容弄得个滚瓜烂熟 ....。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命即使短暂,我们也要如蝉一般,好好的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C.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拥有更好的人生。 D.乍一看,那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人大约五、六十岁左右。 5.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聪明、聪慧(出自《智子疑邻》)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出自《咏雪》) C. 虽.有佳肴(虽然,表转折)(出自《虽有佳肴》) D. 如.其言(按照、依照)(出自《河中石兽》) 6.下面加点的虚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此之谓乎 B.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C.求石兽于.水中山门圮于.河 D.下车引之.其邻人之.父亦云 7.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总复习(二) 课文言文专题测试 班级::学号:成绩: (一)《论语》十二章(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现了一种与人交往的良好态度。 B.曾子说他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C.选文第三章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D.选文第四章赞扬了颜回不惧困难,乐于学习的高尚品质。 (二)太丘与友期(12分)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尊君在不.(没有)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下车引.之(拉)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尊君”和“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文章主要对元方进行语言描写,突出了元方聪敏、明礼、善辩、狡黠。

天时不如地利文言整理

八(5)陈馨2号 《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复习纲要 一、文学常识 文章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关键词语 文中的关键实词(结合课后注释或补充词义) 1.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2.“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3.三里之城:周围三里的城。4.环:围。5.夫:发语词。 6.然而:虽然这样,但是。 7.者……也:是因为(表原因)。 8.不如;比不上。9.也:判断句的标志。10.城:城墙。 11.池:护城河。12.兵:武器。13.革:铠甲,盔甲。14.坚:坚固。 15.利:锐利。16.米粟:粮食。17.委:抛弃。18.去:离开。 19.故:所以。20.域:限制。21.以:用,凭借。 22.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23.固国:巩固国防;使国防巩固。 24.溪:河。25.险:险峻。26.威:建立威信。27.寡:少。 28.得道者:施行仁政的君王。29.失道者:施行暴政的君王。 30.畔:同“叛”,背叛。31.之至:达到极点。32.顺:服从。 33.以:凭借,用。 34.“故君子”二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35.必:一定,肯定。 3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37.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亲,指“族内”;戚,指“族外”。38.委而去之:委,抛弃。去,离开。 (二)、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反叛。 一字多义 夫1)发语词,不翻译。eg: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旧时对男子的尊称eg: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3)丈夫eg:于是夫负妻戴。 之1)代词eg:环而攻之而不胜。 2)到….去eg:吾欲之南海 3)第三人称代词eg:吾欲辱之何以也 去1)离eg: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除去eg: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三、结合课后注释,准确理解句意,注意剧中虚词的运用。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nù hǒu màn mièyōu lǜɡē bo ()()()() fú rónɡ kū lonɡ jiè shào zēnɡ tiān ()()()()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允.许(yǔn)瘦.弱(sòu)主宰.(zǎi)解剖.(pōu) B.澎.湃(pénɡ)韩愈.(yú)捆.绑(kǔn)簇.拥(cù) C.懈.怠(xiè)徜徉.(chánɡ)刹.那(cà)窥伺.(sì) D.厌恶.(wù)供.养(ɡōnɡ)疙.瘩(ɡē)杜甫.(f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屋檐凶很蝙蝠成千上万 B.锐利拂式隧道无能为力 C.教炼淘气啼叫生气勃勃 D.呼唤脾气分辨一丝不苟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改善生活改进缺点改正方法

B.发扬精神发挥作用发展生产 C.磨炼意志坚持真理提高效率 D.爱惜粮食珍惜时间征服自然 4.从说话要文明、得体的角度看,填入下面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菜场里,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青菜时,把菜叶剥掉了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和蔼地说:“先生,______________” A.你怎么搞的,不能再剥了。 B.不卖了,把菜放那儿。 C.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你注意些,哪有你这样买菜的。 5.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元自从去年校运会拿了长跑冠军之后,就沾沾自喜,不再锻炼,结果今年连决赛都没有进入,这可真是“”。 A.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B.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C.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D.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三、词语乐园。(9分)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欣喜若狂(描写心情):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空空如也(AAB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天时不如地利 优秀教案

天时不如地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名句。 2.正确认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文常了解 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3.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

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3.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的根本。 三、反馈与检测 1.本文的主旨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解释加线的字词。 委而去之:离开 池非不深:城河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以天下之所顺:用 三里之城:的 环而攻之:代词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3.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九年级文言文原文

九上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