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师制在中国

导师制在中国

导师制在中国
导师制在中国

导师制在中国

2008年04月01日00:04 文/ 许悦培训杂志已有189位网友访问本文2005年底,麦肯锡顾问公司发表了《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该报告指出:尽管中国高校毕业生的供应量非常庞大,跨国公司却发现诸多大学毕业生当中只有极少数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此外,具有国际化经验的经理人也非常匮乏。麦肯锡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中国公司需要大约75000名能够胜任国际化环境的商业领导;但是今天,这样的人才中国大约只有3000~5000名。这份报告一出炉,便在企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尽管有人质疑报告数字的精准程度,但是未来中国各行业凸显的人才短缺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使得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面临空前的挑战。

一方面,人才的短缺直接引发了人才争夺战,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居高不下。根据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的年度员工离职率调查,2005年跨行业员工离职率为13%,2006年则高达14%;而针对个别行业和职业,这个数字甚至超过20%。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升温,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高达11%。外国对华投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速,导致对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也进一步恶化了人才短缺的状况。

因此,除了从企业外部吸纳人才外,企业管理者还需要想方设法稳定现有的骨干员工,并加速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企业的不断扩张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导师制。在《经济学人》情报中心(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07年8月发布的亚太区人才报告中,600多家跨国企业的CEO们均把建立导师制作为其人才管理的首选工具之一。

导师制的由来

众所周知,“导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历史上,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中,都不乏“导师”的形象,如中国的孔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欧洲的苏格拉底等,都是有着超凡智慧的“导师”。几百年前,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中国,当时的手工作坊里也有严格的学徒制度。这种依靠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培养年轻“学徒”的方法,或许是导师制度在企业应用的雏形。

现代企业中,经常和“导师制”相提并论的还有另外一种人才培养工具——“教练式辅导”(coaching)。在不同的企业和文化中,对“导师”和“教练”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有时即使在同一个企业中,“导师”和“教练”之间的界限也很模糊。一般而言,教练式辅导往往是有具体的短期目标,这个目标是和工作本身密切相关,并且易于衡量;教练可以是外部聘请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甚至是被辅导者的直接领导。而导师则不同,导师对其辅导的员工往往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更像是一种长期的非正式的关系。导师一般由企业内部来指派,通常是由企业内部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来担任,但绝对不是被辅导者的直接上司,而且导师辅导的内容则是个人发展(包括工作和生活)。

多年以来,很多跨国公司中一直存在导师制度。比如在IBM,公司会为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指定一位导师。这个导师很可能在另外一个国家工作,被辅导者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电话、邮件、可视电话和导师保持沟通,获取帮助和建议。间或,导师和被辅导者也会通过出差的机会顺便见上一面。

而近年来,导师制在中国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在中国各行各业都为人才的匮乏所困扰,公司于是想方设法来保留核心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把导师制作为人才保留和发展的工具。这样一来,本来非正式的、长期的导师关系,被赋予了短期的目标。

推行导师制面临的挑战

和任何其他管理工具一样,导师制也并非万能。尤其针对目前中国企业的现状,企业推行导师制还有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导师工具的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导师制是导师和被辅导者之间一种松散的、非正式和长期的关系,辅导的结果一般不需要去衡量,因此也不需要特定的工具。而现今中国企业已经赋予导师制保留并发展人才的特定目的,这样一来,本来是长期非正式的导师关系,其结果也被纳入了衡量的范畴。因此,导师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有效的工具,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否则,导师辅导就会成为空洞的coffee talk(喝咖啡,聊天)。尽管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大胆尝试,开发了一些个人发展工具,但这些工具的效用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其次,企业对推行导师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企业仍把推行导师制理解为几天的培训。如果企业对导师制的期望值还停留在非正式的长期松散关系,只是借以提高员工满意度,自然不必投入太多的资源和精力。但如果企业希望通过导师制度来达到迅速保留并发展员工的目的,恐怕企业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运作导师制。笔者曾经参与某高科技企业的导师计划,该计划包括30多名内部导师和上百名被辅导员工,辅导周期为一年。为了运作这个计划,公司甚至专门招募了一名人力资源经理,并聘请了专门的咨询机构提供专业支持。

再次,很多企业内部导师资源匮乏。一方面,导师需要一定的经验、阅历和成熟度。而在很多企业,尤其是IT和互联网行业,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不过在26~27岁,在如此“年轻”的企业中,即便是管理团队成员也都缺乏导师所必备的经验和成熟度。另一方面,企业在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还发现,公司选定的导师很多并不具备辅导员工的胜任能力。我曾服务的一家企业客户在推行导师制度时,很多导师向公司提出,能否帮他们自己先找个导师,这样他们可以知道如何去辅导别人。当然,这背后有非常深刻的社会经济动因。一者,中国改革开放不过30年,各行业职业经理人队伍都比较年轻,职业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二者,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在近现代出现了断层,而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每个人都带来空前的压力——价值观的冲突、跨文化问题,工作生活平衡问题、乃至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这些彷徨和困惑是每个人都正在承受的,企业的导师们当然也不例外。

第四,如何教导被辅导者正确处理和导师的关系,把握好尺度,对于导师计划能否成功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企业,被辅导的员工不懂得“导师”角色。有的员工甚至把“导师”当作“字典”来用,经常事无巨细,一遇到困难就找“导师”求助,弄得导师哭笑不得。这样其实对“导师”(公司高管)的时间是一种浪费,也会令导师丧失辅导的积极性。还有的员工,企图通过导师获得加薪、升职的机会,也为公司的正常管理带来不便。

第五,文化的差异对于导师制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跨国公司推行导师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因素。某跨国石油公司在将全球导师计划推广到各地时,结果不尽如人意。后来经过分析诊断,才发现公司选定的导师全部是外籍员工,而被辅导的员工则是清一色的本地员工。这样,非但辅导效果不尽人意,外籍和本地员工之间的鸿沟也加深了。再有,推行导师制很重要的一点是辅导和被辅导双方彼此能打开心扉,相互信任。而东方人一般比较含蓄,不轻易吐露自己的内心想法,这也给辅导带来难度。在有的文化中,员工会以有导师为荣;而在有的文化中,员工则可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和导师谈话是浪费时间,“务虚不务实”。此外,辅导工具对于不同文化的适应性也值得我们思考。

关于导师制的深度思考

“拔苗助长”的利与弊

导师计划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加速企业人才的成长,或者说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拔苗助长”。某跨国高科技企业在华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业务要增长300%。面对这样一个艰巨的挑战,公司除了扩充硬件设施外,还积极推行导师计划来加速人才的培养。毕业3年的大学生,经过1年的导师辅导之后就可能成为新业务部门的领军人物。应该说导师计划对于培养新的业务骨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导师计划的大力推广,无形中提高了被辅导的年轻员工的职业发展期望值,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被辅导者都有机会升职。那些没有被提拔的员工往往会感到失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甚至会有人离开企业,另谋高就。这样一来,本来旨在发展和保留员工的导师计划却适得其反,在使年轻人变得浮躁的同时又导致骨干员工的流失,也遭来公司上下的非议。更糟糕的是,这还为来年导师计划的继续施行制造了阻力和障碍。

另外一方面,“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太快的树木一定无法经历风雨,只有经年累月磨炼的员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栋梁。而在当今企业人才管理现实中,员工的薪水在不断上涨,名片上的职务也“步步高升”,但是自身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这种企业用人的短期行为,在中国人才极度匮乏的背景下,却也是无奈之举。但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从长远看一定会制约企业竞争力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创造”与传承

我以前的同事是全球个人发展领域的专家。我曾经向他请教国外导师制的最佳实践。他告诉我,其实在西方企业推广导师制也是近年来刚刚兴起,而未来导师制的最佳实践一定产生在中国和印度。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富活力,因而对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

这番话令我联系起近来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纵观近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们一直在从西方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而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一定会由单纯的“输入”技术和管理,逐渐转变为能够向全球输出创新自中国的管理实践。但是创新之路从哪里开始呢?

我以为,创新的出路一定是在掌握西方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中国传统的哲学和文化思想。在导师制的问题上,又何尝不是这样。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其实浓缩了很多的“君子”、“安身立命”之道。宋代大思想家张载就曾经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便在今天,这也堪为我们立志处世的最高境界。在方法论方面,儒家提倡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已经描绘出了个人发展的流程和基本步骤。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正是当代中国人所缺乏的吗?如果说未来导师制的最佳实践在中国,那么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创新自中国的导师制理论和实践一定是“传承古圣先贤之道,纳中西哲学所长”。

高校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导师制的工作集教育管理、辅导答疑、思想指引和就业指导于一体,全面贯穿于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改进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导师制在运行中仍存在职责范围模糊、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使高校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导师制指导教学管理 一、导师制的概念和起源 “导师制”是一种在本科阶段运行的由专业教师对所分管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思想跟踪和就业指导的制度。本科导师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克服了高校教师与学生相脱离的弊端,对学生管理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可以说,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但加强了“教书”的针对性,也提高了“育人”的实效性。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师制开始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学生被录取之后,到学院报到时学院会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导师每周辅导学生一次,地点一般在导师办公室、宿舍或在校园大小酒馆里,边讨论边喝咖啡,既轻松又和谐。”①在导师的密切关注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业,并在行为习惯上受到导师言传身教的影响而形成严谨踏实的作风。当时导师制的实施对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大学生良好学风和品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导师制的引入时间较晚。“2002年9月北京大学开始在新生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北京大学每个本科生导师平均指导4~5名本科生,这些指导老师的职责大概有三项:一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二是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帮助;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选择专业提出一些建议。”② 二、高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 (2018年 9月至 2019年7 月) 周晓冬 青年教师就就是学校得未来,青年教师得成长应有计划,分步骤进行。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要求,特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制定教学计划 通过实行集体备课,能够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学到导师得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要求必须由年轻教师进行表述,然后导师加以指导,直到形成完整得备课教案。 二、不定期进行双向听课 经常进行双向听课。年轻教师通过听导师得讲课,特别就就是教学名师得讲课,将学到导师得教学态度、教学经验与教学风格。导师在听课得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得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得成长。 三、积极抓好日常教学工作程序 积极抓好日常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按照要求积极认真做好课前备课。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针对青年教师自身得不足,在老教师得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五、建立教师教学水平纪录 对新教师得教学效果,进行记载并长期保留。导师结合纪录对新

教师得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瞧到成长过程。 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七、具体做法: 1、开课前,在导师得指导下,青年教师需通篇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各章得重难点,并调配好这一学期得课时安排。 2、每次上新课前,在导师得指导下,青年教师需形成自己对本次课得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得理解,且要有自己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得思考,并且认真完成备课与教案得撰写,并送交导师指导、审阅。 3、青年教师与导师之间相互听课,青年教师通过听取导师得引领课,学习导师对每节课教材得把握与处理方式,并与自己得教学法作比对,找出自己得不足及需要改进得地方,并结合导师得讲课反思自己。同时,导师也需听青年教师得课,指出其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中间需改进与注意得地方,交流经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向导师请教,虚心接受导师得建议与意见,同时,导师也应认真负责。 5、青年教师需在导师得指导下开展教学法研究,撰写教改论文,并积极申请或参与教研或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 泉沟镇中心小学周晓冬 2018年9月 青年教师导师制阶段性总结 刘文娜自与我建立导师关系以来,思想上积极进步,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根据她得具体情况,进行业务上得指导,及时沟通,李辰得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9355578.html,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作者:于河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质量下降,很多高校开始在本科生阶段实 行导师制。据此,主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综述本科生导师制的兴起、理论研究及实施现状,为后续研究做初步准备工作。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102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诟病,教育部在2004年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很多高校开始重新启用本科生导师制。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导师制的兴起、发展过程及实施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1 国外研究综述 1.1 主张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1952年,学者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 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上首先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5日至9日,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的大会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大卫·帕尔菲曼(David Palfreyman)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中也指出导师制使“学生个体所得到的关注更多”。 最早提出学习自由理论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1767-1835)。学习自由理论主张学习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行确定学习顺序和学习进度,倡导个性化教育,强调形成自己独特思想的自由。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参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第二条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主要指在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推荐一些教师为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导向性和指导性服务。为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第三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两阶段完成,一、二年级配备低年级导师,三、四年级配备高年级导师。 二、导师的资格 第四条入选的导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敏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2.熟悉学校有关学分制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了解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态势。 4.高年级导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初级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经推荐可作为低年级导师。 三、导师的职责 第五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导向性和咨询性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学业进程设计和人生发展规划。 第六条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 第七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第八条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根据实际

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评语

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评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评语 1、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2、硕士研究生xx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业务水平较高。鉴于其个性特点与学术专长,该研究生非常适合在高校从事心理学研究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3、xx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担负的社会责任,政治立场坚定。在专业课程学习上,认真学习了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所选课程全部达到国家要求。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有关博士、硕士论文和大量的外文文献,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学习之余,该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曾代表学院参加了武汉大学足球赛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平时也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心,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胡光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望该生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

取得更大的成绩。 4、该生在论文研究工作中,查阅和分析了相控阵天线测试诊断领域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文撰写中所引用的资料真实可靠、研究方法正确、所得数据详实、写作规范符合要求、文章结构逻辑性强,达到了学位论文的要求。 5、注重心理咨询理论与心理咨询实践相结合,比较出色地承担了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工作,有比较丰富的心理临床工作经验。 6、在平时生活中,她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思想上她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 7、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8、该研究生在**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敏于思考,勤于创新”的专长,刻苦钻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特别是在认知发展领域积极探索。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合作,具备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9、该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掌握了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积极参与相关课题

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规定

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规定川农大校研发〔2011〕8号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2011年9月6日

目录 第一部分博士生导师 (1) 一、遴选 (1) 二、招生专业和限额 (3) 第二部分科学学位硕士生导师 (5) 一、遴选 (5) 二、招生专业和限额 (6) 第三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8) 一、遴选 (8) 二、招生专业和限额 (9) 第四部分导师管理 (10) 一、职责与权利 (10) 二、考核与奖惩 (12) 第五部分附则与说明 (15)

第一部分博士生导师 一、遴选 (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原则上为我校在编人员。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破格申报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主持国家863或973计划项目或专题; (4)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或专题; (5)主持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2.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3.主持或承担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国家级项目子项目,并有充足的可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科研经费(含横向经费),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少于4万元(以申报时财务处账户余额为准)。 4.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取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收录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或影响因子2.0以上论文1篇,或在SSCI收录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 (2)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可含CSSCI收录论文

1篇); (3)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作为主持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或社科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1项; ②作为主研人员获得省部级科技或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1项; ③作为主持人培育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品种或新产品1个; ④作为主持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 ⑤主编、副主编正式出版规划教材或学术专著1部。 5.已完整地培养过一届毕业硕士生,或参加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工作并完整地协助培养过一届博士生,培养质量较好,能独立承担博士生的培养任务。 6.有协助本人培养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并具备培养博士生所需要的科研和学习条件。 7.申请年龄至少应早于停止招生年龄2年。 (二)遴选程序 1.个人申请。 2.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 3.材料汇总及通讯评议。 4.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表决。

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的 暂行办法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现结合我校目前青年教师数量偏多,职称偏低这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培养对象: 凡招聘、录用、调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三年且不具备一级职称的青年教师。 二、培养期限: 培养期限一般为两年。 三、培养目标: 青年教师经过两年的培养,能较好的完成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环节,过好教学关和管理关,并为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培养导师的遴选和职责: 导师的选拔由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商议提出,在征得导师本人同意后,由校长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导师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治学严谨的具有中学一级以上(含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原则上一位业务导师指导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一位班主任导师指导一位青年教师的学生管理技巧。

导师要帮助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出详细的年度计划,制定具体培养措施和目标,在教学上坚持传、帮、带,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使青年教师尽快达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五、培养方案: 1、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年度培养计划。 2、指导青年教师编写教案(讲稿)、并审阅教案(讲稿)。 3、要求导师每月至少随堂听青年教师2 节课,课后及时进行分析评论,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指导培养对象上一次教学公开课。 4、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班主任工作、撰写读书笔记、专题作业、教学论文等。每季度检查一次读书笔记,每学期检查一次专题作业,每学年批改一篇学术论文(要求有独到的见解)。 5、两年内带领青年教师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或者教学案例研究。 6、每学年末向教务处提交本学年青年教师的情况报告,并包括以下材料:经修改后的教案(讲稿);经审阅后的读书笔记、专题作业及学术论文、班主任工作总结;青年教师的学年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各教学环节(备课、讲课、答疑和批改作业)及自学情况的综合评述。 六、培养考核: 根据考核的时间,分为日常考核、阶段考核和期满考核。 1、日常考核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研究生和准研究生们都来看看!

对于研究生阶段,每位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学习规划,珍惜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工作时间,这样才能具备竞争力。同时研究生对于研究一定要注重文献阅读,即使英文阅读相对困难,但是多读才能进步。研究生阶段还要注意为学、为人的方式方法,确立人生目标,学会做人,成功做人;重要的是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建议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

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地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杂志上的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 文献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

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科技信息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品德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它标志着国内高等教育已经为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内部机制的深化改革。从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到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的整合到培养目标的确定,都以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教育管理体系。 1、建立导师制度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1.1有利于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专业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学生的思想状况,职业规划以及个性培养都与专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后,可以将专业学习与学生的未来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结合学生导师各自的研究专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科研、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以具体的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导师制度也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互动的方式,如个别谈心、小组讨论等,从而增进导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对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1.3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指导 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导师对大学生的全程指导,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等方面的变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定位,并提前对学生加以充分指导,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4有利于整合第二课堂资源,促进学生素质拓展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主要依靠学生工作队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了文化艺术、科研学术、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体育健身、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诸多领域。第二课堂的科研学术、实践调研和就业技能训练等活动与特定专业密切相关,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广泛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作用巨大。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转变 本科生导师制是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重“传授”而轻“启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这种情况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宗旨相背离。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2.2导师资源的相对匮乏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导师的职责。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往往要注意本科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定位都急需一些具有航标价值的真诚建议。还有要针对社会角色转变所面临的抉择问题,如何在学生对社会、前途的认知和适应都感到无所适从时,去指点和教导他们,则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感和爱心的导师。这样的导师既能寓生活哲理于学术交流中,又能将治学精神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然而这种导师资源并不多见。 2.3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学院或系对本科生导师制重视不够。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严肃性和其深远意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书与育 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事,学的好坏与己无关,作为教师只要上好该上的课就行了,把教书和指导学习、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即使在明确了学生的导师后,一些学生能见到导师的次数也很少,甚至对导师只知其名却未谋其面,导师也无法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4导师工作评价制度不科学,激励性不强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导师的聘后管理和评价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建立科学的导师工作评价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与评价导师工作,是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条件。导师工作评价既要利于评价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当下的开展情况,又要对未来的工作起引导作用;既要涵盖工作效果,又要涵盖工作过程。 3、做好导师制的主要方式 3.1正确选择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我国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不尽相同,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是否选择了结合自身特点的运行模式。在全面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学生工作在落实辅导员工作制的基础上,实施以“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双师制”。有条件的高校既派班主任,也派本科生导师,低年级以“班主任制”为主,高年级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两支队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指导形式上,可根据师资条件,既可采用“一师多生”形式,也可用导师组指导的“多师多生”形式。在指导途径上,既有集体指导,也有个别指导,可采用教授讲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等形式,加深与学生交流。在指导方式上,既可开展师生“面对面”商讨方式,也可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键对键”式沟通。 3.2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导师制所遵循的大学理念应是培养智慧与理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而导师制培养的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发展探究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导师制是基于人文关怀而产生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3建立有效的导师制激励与监督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充分肯定导师的付出,恰如其分地反映导师指导的质与量。由于导师大多会从事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并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工作量的确定及其它工作中工作量的确定,还有劳动的付出需要全面考虑。考核本科生导师的各项指标要兼顾可以量化的部分和难以量化的部分,以及导师职责中规定必须完成的部分和导师根据自身特点增加的部分,结合导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表现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落实实施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组织机构。 3.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不是家长,但一定程度上却执行家长的社会责任;导师不是思政辅导员,又一定程度地履行其责任,但缺少一定的权限,使其处于两难境地,所以要履行好大学生导师制度,必须找到其工作的切入点,才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吸收一些优秀研究生充实导师队伍。现在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增加迅速,师生比率比较大,可以选择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充实导师的队伍,使其管理的学生数适当少一些。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心理上比较接近,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发挥其管理与协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10-11. [2]戴翔等.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54-55. [3]周营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26-128. [4]胡国富.我国大学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164-165. 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西安邮电学院团委张瑞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梅永刚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本科生教育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以及我国当前本科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了做好导师制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基础理论研讨 49 ——

最新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广大青年教师早日熟悉业务,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教学改革形势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我院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一、本院30周岁以下(含30周岁)的青年教师,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在任职期间与导师签订“帮学协议”,接受导师的指导和院、系两级考核。 (一)调入本院不满三年,讲师(含讲师)职称以下的教师; (二)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三年,讲师(含讲师)职称以下的教师; (三)虽在学校工作三年且又是讲师职称的教师,但专业水平、职业素养急需要提高的教师。 二、上述所列青年教师未接受导师指导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不能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 三、导师资格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能给青年教师起表率作用; (二)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态度认真; (三)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讲师; (四)在本专业教学和学术上有较高水平; (五)与被指导教师所授课程一致。 四、导师职责 (一)思想上严格要求。帮助青年(新)教师认识高校教师的崇高地位和历史责任,努力敬业爱岗,做到关爱学校、关爱学生、关爱同事、关爱自己,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当一个称职的教师。 (二)生活上主动关心。经常了解青年(新)教师的所思所想,了解和掌握它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及时向学院或系里反映问题,如有结果,亦应及时反馈给青年(新)教师。 (三)业务上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熟悉并基本掌握各个教学环节,具体包括: 1、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导师制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高校导师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提出改革应本土化、建立符合各高校实际的导师制制度的相关建议:为导师制提高制度上的保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对导师的培养;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有本校特色的导师制等。 [关键词]导师制本土化本科生本土特色 一、导师制的发展背景 导师制是在14世纪由英国教育家提出的。开始主要是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对研究生展开的个别辅导制,也就是研究生导师制。后来,牛津大学建立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入学时被指定一位导师,入学后将由该导师不断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导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修读计划,为学生学业及生活上的问题提供咨询。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教学制度,为牛津大学培养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牛津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结合学分制和选课制开始把导师制引入本科生培养中,获益匪浅,带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 在我国最早引入导师制的是浙江大学,1938年由当时的校长竺可桢引入并试行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但是没能得到推广。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选课制和学分制因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在中国高校中盛行起来,特别是到21世纪初出现了大规模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高潮,与之相配合的本科生导师制也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02年开始,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率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其他高校也纷纷效仿,到现在,基本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二、我国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学分制和导师制改革开始到在我国大范围推行,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学分制人才模式的弹性学制、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等优势基本显示出来,因此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根据《曲靖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院教字[2010]33号),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导师职责 1.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以“导学”为基本职责。 “导向”: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向学生介绍大学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在进入学校后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有关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处理各种关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对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就业。 “导学”: (1)帮助学生了解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学生的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业目标顺利实现。 (2)对学生进行选课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教育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指导学生考研。 (4)对受到学业提醒或警示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执行。 二、导师任职条件 1.导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

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责任心强。 2.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被指导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3.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在我校工作满1年的教师方可担任本科生导师。 4.班主任同时兼任班级学生导师,可不受上述第3点条件限制。 三、导师配备 1.每个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在职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担任本科生导师,不得无故推诿和拒绝。 2.学院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即每位本科生都配有导师;每位符合条件的教师都担任导师。学生实行分类配备导师和分类指导。学生分为普通群组与特殊群组,特殊群组还需按照相同或相近特点再次分组(如考研组、艺体特长组、学困组等),根据导师特长将导师配备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群组,实行个性化指导。 3.根据每学年导师数遴选特殊群组学生数,每位特殊群组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超过10人。其余学生纳入普通组由班主任担任导师并指导。 4.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学院公布导师名单、指导内容与方向以及相关的个人资料供学生选择,经学院调配,确定每个导师指导学生的名单。导师相对固定,但根据需要,每学年调整1次。 四、导师考评 1.导师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采取学生打分、领导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公布。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当年不得参加职称晋升,履职考核不得评优。 3.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与标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但是,班主任兼任导师工作的,仅核算班主任工作津贴。

牛莉娜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牛莉娜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一、导师的个人简介 牛莉娜,女,博士,副教授,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山西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15-2017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新病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7年获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新发/突发传染病未知新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和临床常见病原体快速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工作;发现命名并正式发表链球菌属新种4个,建立了5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在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Int J Mol Sci、FEMS Microbiol Lett及Plos One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2篇;授权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海南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海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或副主编教材6部;荣获第三届全国基础医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第五届海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二、研究方向 新发/突发传染病未知新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学研究、临床常见病原体快速检测方法学研究。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1)学术论文(注:右上角标“*”的为共同第一作者) 1.Niu L, Chen J, Zhao F, Wang C, Wang J, Liu Y, Gao N, Zhu X, Wu L, Hu S.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nd rapid detec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sed on the multiple cross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CDA) and gold nanoparticle lateral flow biosensor (LFB).Plos One, 2018,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433 2. G, Xu J.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respir acul i sp. nov.from Marmota himalayana(Himalayan marmot ) respiratory tract.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8, 68: 2082~2087. 3.Niu L, Lu S, Lai XH, Hu S, Chen C, Zhang G, Yang J, Jin D, Wang Y, Lan R, Lu G, Xie Y, Ye C, Xu J. Streptococcus himalayensis sp. nov., a new streptococcal species isolated from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Marmota himalayana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7, 67: 256~261. 4.Niu L, Lu S, Hu S, Jin D, Lai X, Yang J, Chen C, Wang Y, Bai X, Lan R, Lv G, Xie Y, Ye C, Xu J. Streptococcus halotolerans

Xx大学大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Xx大学大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在高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根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目的意义 大学生导师制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制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兼职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简称导师),重点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加强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和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度,是新形势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全员育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教书与育人、学生因材选教与教师因材施教的统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激发教师的职业光荣感、责任感和实现教学相长。 二、领导与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工部),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督查。学工部侧重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指导;教务处侧重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指导;人事处侧重于导师聘任、考核的组织及工作指导;科研处侧重于科研工作方面的指导。 各系要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担任组长,副书记、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导师的选聘、上岗培训、工作考核和日常管理,组织导师开展工作研究与交流活动等工作。 三、实施对象 1.学生导师制工作目前重点覆盖我校全日制本科生。 2.在专科生中“抓两头、促中间、抓重点、抓特色”。具体以学业预警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习拔尖学生、自主创业学生为重点的指导对象。 3.院系可根据导师指导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指导对象。 四、导师的配备 (一)各系专业教师、思政部教师、全体专职辅导员都必须担任学生导师。 (二)担任拔尖人才计划、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导师,作为大学生导

本科生导师制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综述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客观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入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体系、开展本科生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建议。针对"十二五"规划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及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药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实施及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近年来,学分制的实行极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但也给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总结了高校实行导师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实行导师制的对策。牛津大学导师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日趋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发生了诸多变化。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上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牛津大学导师制仍然坚守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理念。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分析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发现两者关系总体协调,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学生在药品生产、研发和医院等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但是相比医药销售作为主要就业去向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中销售类课程比重明显偏低,两者存在一定偏差。针对该偏差,提出适度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建议。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制度,主要特点: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各高校都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在导师制的历史背景上简单分析了导师制的特点,重点结合应用物理专业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阶段性实践成果,肯定其成果,分析其不足之处,为后续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打下坚实基础。台州学院土木工程实施"三明治"教学模式,交通土建作为大土木的专业方向,存在学生专业学习时间过短的问题。为了发挥"三明治"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以加强专业教学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制定并实施了"专业导师制"教学方案,同时形成了一整套评价体系,通过效果评价表明"专业导师制"实施,使交通土建学生专业学习得到有效的加强,保证了三明治教学有效实施。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针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学习计划欠合理等不良现象,基于教师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反馈等几方面提出教师的引导策略。 高等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高校应倡导和支持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科技创新、公益活动、暑期实践和勤工助学等课外实践活动,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为依托,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考核机制、激励措施上为落实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保障。在实施预防医学本科生导师的实践中,面临诸如导师职责及资源整合、导师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导师和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评估激励机制等困境,对此可从明确导师的职责,创建合力式导师模式,优化介入时机,构建探究的学习机制,灌输终身学习理念,完善其评价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以确保充分发挥其效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从激励机制、创新基地、团队建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作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进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

新进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进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熟悉教学过程,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胜任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实施对象 本实施办法中的“新进教师”特指进校工作不足一年且无高校教学经验的教师。 三、导师基本条件 1. 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 能履行本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导师工作职责。 四、导师工作职责 1. 进行师德教风教育,传授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新进教师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 2. 负责制定新进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培养目标和措施,进行经常性检查指导;帮助和指导新进教师制定自学计划,督促新进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完成培养计划。 3. 指导新进教师掌握所任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以及与本课程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其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 4. 指导新进教师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熟悉并把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范。 5. 结合授课的内容和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指导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6.对新进教师进行考核,提出书面考核报告,交教学系(部)审核。 五、对新进教师的培养要求

1. 虚心向指导教师和其他老教师学习,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新进教师每学期至少跟班听课30学时,每次听课均需做好听课记录,写出书面体会。 2. 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学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撰写详细的读书笔记。 3.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答疑、教学实验、考试命题等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和方法技巧,并有完整详细的手写教案和教学后记。 4. 教学岗位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新进教师要将培训总结和培训期间的读书笔记、听课笔记、教案、教学后记等交教务处考核。 5. 在新进教师教学岗位培训中,不完成培训任务、培训不合格的教师的年度教学考核为不合格,学校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新进教师培养期限 新进教师的培养期为一年。 七、组织管理与考核 1. 新进教师导师制由各系(部)按照本实施办法负责具体实施,教务处负责检查考核各教学系(部)落实导师制的情况。 2. 为保证导师制培养质量,每名导师原则上只能指导一名青年教师。 3. 学校设立新进教师导师指导经费。教务处依据对新进教师的培养要求、教学质量考核结果、教学督导组听课结果等方面内容,对新进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考核。学校将按照考核合格的新进教师人数,以2000元/人的标准将培养经费划拨至相关教学系(部),由各系(部)具体负责经费的分配和发放。对考核不合格的新进教师,学校不予以划拨培养经费。 八、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法律系负责解释。 湖南科技学院法律系 二〇〇九年四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