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4至27页第三单元信息窗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并正确计算。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在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中,当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不够商1,要在个位商0; 当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应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新旧知识见随时进行比较、总结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做事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雄伟三峡的情境吸引住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解决问题: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1.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并独立列出算式,师板书:
2.5÷5
2.学生尝试计算,汇报计算中发现的问题: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生先说一说不同之处:不够商1.
3.师追问: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1)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汇报交流: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写0占位。
(3)师追问:为什么要商0?
(4)生思考后回答: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哪一位不够除,就要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4.学生独立计算完成。
5.展示学生的竖式。
展示竖式时,师要强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完后,可以让学生用乘法验算。
6.归纳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除到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解决问题:平均每级船闸长多少千米?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分析信息,并独立列出算式。师板书:6.4÷5
2.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1 . 2
5 6 . 4
5
1 4
1 0
4
(预设:可能部分学生除到十分位时,在十分位上商2,余4个十分之一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小部分学生知道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在4个十分之一后添0继续除。)
3.师组织学生组内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交流内容:
(1)你算到了哪一步?与前一节课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2)除到十分位时,余下了多少?是4个几分之一?
(3)谁有办法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什么数字,使数的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
(4)继续深入:为什么可以添“0”,添“0”后的40又表示什么?
(5)你能接着把这道题算完吗?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师生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上节课的题目除到被除数的末尾就结束了,但这道题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
(2)除到十分位时,余下的是4个十分之一。
(3)可以在4个十分之一的末尾添上一个0,使数的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
(4)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在4个十分之一的末尾添上一个0,添0后的40表示40个百分之一。
6.小结: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好,以前在整数除法中,除到余数比除数小可以不计算了,现在学习了小数除法后,可以添0把余数化成更小的计数单位后继续除。
7.请没算完的学生把这道题接着算完。展示学生的竖式,并请他们着重说一说为什么要添0?
8.归纳: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课件出示问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3)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2.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方法。
3.最后老师在进行补充强调说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当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商0,然后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你会计算13÷2吗?
接下去怎么算呢?
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在动手计算,以加深印象。
师要着重提醒两点:
(1)这里被除数是整数,要记着在商的个位数字后添上小数点。
(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2.自主练习5: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出正确的答案,指名说说关键部分是怎样处理的,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自主练习9:火眼金睛辨对错。
学生先独立判断对错,然后交流沟通。
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不要忘了定商的小数点;哪位不够商1,商0,用0占位。
4.自主练习7:解决实际问题
蓝鲸的体重约是126吨,大象的体重约是5吨,蓝鲸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探讨计算方法。
5.自主练习10:先计算,再验算。
7.2÷24 36÷16 1÷8
48÷25 1.75÷35 0.42÷1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使用说明:
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3.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分层次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及时反馈、反思,进行纠正,印象深刻。使用建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取不一样的情境导入新课。
不足之处:怎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算理。
(房新然滕州第四实小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