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_呼海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_呼海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_呼海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_呼海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

呼海艳1,弓弼23,何红芸3,周文强4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3.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32;4.陕西省汉阳陵博物苑,陕西西安712038)

摘要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通过“天人合一说”、“藏风得水说”、“形势说”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与布局、水口园林、园林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观,达到指导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关键词 风水;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说;藏风得水说;形势说中图分类号 T 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3-01028-02A nalysis of G eom antic Om en of Chinese C lassical G arden

HU H ai 2yan et al (C ollege of H orticulture ,N orthwest A&F University ,Y

angling ,Shaanxi 712100)Abstract As a characteristic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G eom antic Om en had a long history ,covered extensive contents and its theories foun 2dation was strong.T he unity of people and nature ,the theory of “Cang 2feng De 2shui ”and “X ing 2shi ”in fluenced the site selection and lay ou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hui 2k ou ”garden and garden building.Based on this ,the paper discussed G eom antic Om en of Chinese C lassical G arden ,which guided m 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K ey w ords G eom antic om e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Unity of people and nature ;T heory of “Cang 2feng De 2shui ”;T heory of “X ing 2shi ”

基金项目 陕西省汉阳陵博物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呼海艳(1983-),女,陕西澄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园林规划设计。3通讯作者,硕士生导师,副教授,E 2mail :g ongb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89456132.html, 。

收稿日期 2007209218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青乌等,是一种古老的“山水之术”,属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范畴,历史发展悠久,文化脉络深厚,是中国古人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为了寻求理想的生存居住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1]

。在古代,都邑、村镇、宫

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风水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大到造园理念和选址,小到建筑设计、掇山理水和植物配置等都受到了风水的深刻影响。笔者试从风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风水理论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渗透和影响。

1 园林中的相关风水理论诠释

1.1 天人合一说 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

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应是人类顺从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风水学的“天人合一”来自于人们对自然山水及山川的欣赏和崇拜,其哲学基础与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古典园林以“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为主要创作原则,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2-3],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古典园林强调山水二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出人们对自然山川的崇敬,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体现。

1.2 藏风得水说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和风水理论的核

心。风水经典论著《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由此可见,古人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充满“生气”的生态居所,在选址时前有朝案围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有龙虎砂山环抱,出入循水口穿行,既要“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且对去水口也有严格要求,最终要“藏风聚气”,营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1.3 形势说 形势说由风水流派之一的“形势宗”发展而

来,起初主要是讲究峦头形势,寻求满足“龙、砂、穴、水、向”的风水宝地。《黄帝宅经》云:“宅以形势为身体”,可见将形势说用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4]。形势说规定:“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势可远观,形须近察”;“形成势来”;“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等。这些理论概括性强,内涵丰富,不仅阐明了形势说的概念和意义,而且还定量规定了“形”和“势”在建筑设计和布局中的尺度基准。

2 古典园林中风水观的应用与实践

2.1 古典园林选址及布局 受藏风得水说的影响,古典园

林选址时一般要求“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所谓“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就是指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祖山),左右有次峰或冈阜的左辅右臂山(青龙白虎山),山上要保持丰茂的植被,前面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案山、朝山作为对景;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且有一定的坡度[5]。这个理想的环境模式不仅环境优美,挡风聚气,而且对园林空间布局以及造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1 皇家园林选址及布局。皇家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

中庞大的艺术创作,选址时十分看重风水。清代三山五园所处地北京西北郊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纵观其周围峦头形势,西山属太行山余脉,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而太行、燕山均属昆仑山北龙山系,可谓“来脉悠远,绵延万里”。风水中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祖山来脉悠远,蜿蜒万里,不仅气势壮大富有生气,而且“远者龙长,得水为多”。

圆明园的选址立基、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局等均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有文献记载:“圆明园内外俱查清楚,外边来龙

甚旺,内边山水按九州爻象、按九宫处处合法……”[6]

,说明

圆明园选址来脉逶迤悠远,布局暗合九宫八卦思想。不仅如此,圆明园的很多“园中园”也以风水格局为基本构成模式来造园。例如绮春园内的“涵湫馆”遗址东西两侧仍能看到连绵的小山,其北侧是福海,这“山环水抱必有气”的格局就是最理想的风水布局[7]。现存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北水南的格局。园内主体建筑佛香阁位于整个园子的构图中心,背靠万寿山,前面昆明湖,恰好处于一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基址位置。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3):1028-1029,1045 责任编辑 朱新秀 责任校对 朱新秀

2.1.2 私家园林选址及布局。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和文人富商所有,他们以“园居”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所以造园选址以及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完全和前朝后祖,左龙右虎的基本格局吻合,即都遵循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在选址和布局上十分重视宅园风水。苏州耦园东(左)为流水,西(右)有大路,南(前)有河流,北(后)有藏书楼,楼后又有水[8],再加上园内东部的黄石大假山,整个园子便呈现出一个山环水抱、水绕山护的理想居住环境,这种环境使得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构成了完整均衡的景观画面。

《相宅经纂》中记载:“宅之吉凶全在大门……故大门名曰气口”。因此,门的开法及出入口的营造在整体布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八宅周书》的理论,坐北朝南的坎宅以东南(生气方)和南(延年方)为上吉[9]。因为东南方是生气方,,所以大多私家园林的大门都开在东南方,如拙政园、网师园等的大门都朝东南向开。关于住宅入口的做法也很有讲究,普遍是在门前设置照壁(影壁)以起到挡煞、避煞、门不漏财的作用。拙政园、沧浪亭等的入口处就采用堆叠假山石、营造地形以起到照壁的作用,阻挡“煞气”并保持“气畅”,同时开门见山避免了外界直视。

2.1.3 陵寝园林选址。中国历代帝王一向都很重视陵寝风水,很多陵寝都是在经过周密详慎选择、具有完美环境景观质量及地理地质条件的山川形胜之地营建起来的[10]。从最早的黄帝陵到清东、西陵等帝王陵寝,无不受到风水的深刻影响,体现出“枕山面水”、幽雅清新、景色秀丽的美好山川环境。《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属陕西子午岭支脉,山势西高东低,坡势缓长似桥。山下有沮水三面环绕,四周风水气形具胜,堪称传统风水相地中的典型布局模式[11]。陕西关中地区北界“北山”,南倚秦岭,境内有渭河流过,自古以来就是各朝皇帝选择陵寝的佳地。目前开发不久的汉景帝刘启的汉阳陵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西和汉高祖长陵接壤,北濒泾河,南越渭河与汉长安城相望,可谓一块风水宝地。

除上述论及的园林形式外,寺观园林也能体现出风水对其的影响,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带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寺庙园林也是在追求名山大川的基础上,依托自然地形和地势,傍水依山、负阴抱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利用和装点自然”,达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境。2.2 水口园林 水在古代被视为是财富的象征,人们对水口的形局讲究“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处。”《地理大城?山法全书》中说这样做不仅达到聚财的目的,也将“生气”牢牢地聚集,从而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水口地形要呈“锁闭”状,以利聚水聚气,多选择山脉转折,犬牙交错或者两山夹峙,溪流左环右绕之处[12]。徽人为了留住水财,在水口园林的建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桥、塔、亭、大树等标志物对水口进行“增崇”[13]。

2.2.1 水口建筑。一般以桥为主作“关锁”,辅以树、亭、堤等,在人文层次较高的地区,则以楼、阁、庙、亭、塔为主,辅以堤、树、桥等。徽州婺源考川《仁里明经胡氏支谱》中提到有文昌阁,便是水口建筑的一种形式。水口建筑一是镇锁水口以利聚财聚气;二是寓寄祈富和文运昌盛,且弥补了自然山水环境的不足,美化了环境,满足了大众的心理愿望[14]。

2.2.2 水口林。水口林是为彻底扼住水口,增加水口的锁钥之势而建的风水树。不仅聚财聚气,防风挡沙,更是营造了绿树成阴、空气清新良好的园林景观。其树木多以樟树、枫杨、银杏、柏树、槠树等为主,单株植于水岸,或片植、群植,以围蔽屏障形式将村落给予庇护[15]。

水口林作为村落出入口,空间上欲扬先抑,开合有度,富有节奏韵律,景观上溪水潺潺、塔楼娑影、风光宜人,在古代还有防卫、定界、导向及聚会作用。不论修建水口建筑还是广植水口林,都是为了增加锁闭把守的气势,留住吉气。

2.3 “形势说”与古典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风水中的“形势说”应用在园林建筑设计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大突出特色和卓越成就。

“形势说”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即“百尺为形,千尺为势”。折算公制百尺约23~35m,千尺约230~350m。王其亨[4]认为,在设计建筑单体或进行建筑局部空间划分时,面阔、进深与高度一般应以百尺为限,结合当代视角理论分析,完全合情合理。而“千尺为势”则用在限定大范围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上,这样在远观的角度上不会使空间太空旷而仍具“人情味”。在远景逾出千尺之外,风水说也有相应的理论如“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

“形成势来”、“形以势得”等处理手法。典型例子莫过于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内建筑的设计,几乎完全按照“百尺为形”来控制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如太和门全高23.8m,处于九五至尊的太和殿通进深33.33m,加上台基共35.05m。从大的平面布局来看,大部分的广场街巷,相邻单体建筑的距离最大也在350m 内,严格遵循着“千尺为势”的界定。

“形势说”对现今建筑设计具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在园林建筑设计或是处理建筑外部空间时对此加以考虑,不仅能满足功能艺术的要求,还具有传统特色。

2.4 其他 风水理论还对其他园林要素如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地理五诀“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中的“觅龙、察砂”便是选址时对基址形局的要求,这些理论亦可用于假山石的营造。关于理水,风水讲究“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弯环绕抱,曲折有情”等。论及植物配置,清高见南《相宅经纂》中记载:“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私家园林属于文人士大夫园林,“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君子比德,竹子高风亮节的气质刚好符合文人园林的特征,因此,很多宅园都广植青竹,营造了幽雅静谧的园林氛围。此外,槐树(禄)、

“玉(玉兰)堂(海棠)春富(牡丹)贵(桂花)”、梅花(象征5个吉祥神)等树木都是吉利美好的象征。风水中还有很多禁忌,如“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中门有槐富贵三室,宅后有榆百鬼不近”;《阳宅十书》云:“凡宅井不可当大门”等。

3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指导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部分,几乎涵盖了

(下转第1045页)

9201

36卷3期 呼海艳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

刨花楠等树种,形成多层次、多树种的群落⑥建立以乐昌含笑、猴欢喜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乔木层还有杜英、薯豆、冬青、深山含笑、阔瓣白兰等。此模式可在沟谷地带应用。6.2 改善用地结构,构筑生态屏障 CZT环境景观由山林、农田、水体、城镇4大板块构成,按其面积排序为山林>农田>水体>城镇,其中山林面积170864.5hm2,占CZT总土地面积的35.1%,是优势板块,也是维持CZT城市环境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长株潭绿地系统框架应以CZT自然地理要素为依据,在“绿环城,城环绿”的绿地空间布局原则指导下进行规划构思。农田是传统文化和自然系统的有机结合体,农田中的水塘系统是一种防止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景观结构和景观特色,保持农田空间的开敞性,有利于城市景观的自然过渡。CZT绿地系统中的水体是城市最有灵气和风韵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市民的景观要素,它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交通运输等作用,且在景观结构中起着链接各斑块的廊道作用,同时能提高观赏性。

6.3 尊重自然格局,形成地域特色 CZT北部森林面积小,需要严格保护,南部被水冲蚀过的丘陵地需进行植被恢复工程,以保持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为了使CZT绿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立CZT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并划归固定部门统一管理,以便于区域自然环境的保护、恢复与重建。

6.4 控制交错带面积,疏散城市压力 城市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和自然越来越近。因此必须控制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以减轻中心城市的压力。CZT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需要防止三市聚合成一个城市,要有足够宽的山林农田地带作为城市之间的自然分隔,湘潭严格控制向东扩展,避免与株洲相连,长沙要逐步控制向南扩展,株洲应控制向西和向北扩展(图3)。

6.5 “南治水,北治气”,保障舒适生活 遵循“南治水,北治气”的原则,保持清洁的水源和新鲜的空气。湘江、捞刀河、沩水、浏阳河、靳江、涟水、涓水等江河滩岸自然过渡,城镇、河坝、农田应作足够退让,减少人造堤岸,使水体生机勃勃,成为多种生物的栖息地。CZT农田中的水塘、溪流以及与耕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应加强保护,严禁填、毁水塘和溪流。6.6 保存传统聚居形态,遏制随意开发 遏制破坏自然地貌形态建设的所谓村庄聚居点,保持传统的分散村居,让CZT城镇、村居坐落于自然环境中,展示区域的“丘陵、江洲、绿城”风貌。严格控制九华—昭山建城开发,还CZT中心区域以自然、宁静,保持区域自然江岸和田园风光。

6.7 建设自然生态城市,慎建人工林带 不能盲目采用某些大城市建造环城防护林带的作法,应当根据CZT自身的自然地理特点处理城乡过渡问题,严防在城乡交错带占用农田、水体等开敞空间建设所谓的环城防护林带,应该根据地形地貌特征采取“自然+人工”的模式,去修复因“建设”破坏的自然山体、

农田、水体边缘,让城乡自然过渡。

图3 CZT绿地系统框架构想

Fig.3Concept m ap o f system atical fram ew ork for greenbelt in CZT

6.8 构建合理绿地系统框架,切实保护城市生态安全 环境污染和洪涝灾害是影响CZT绿地系统构型的重要因素,位于湘江西岸的低地,5~7月易遭受洪水侵害,而且CZT城市群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大多处在城市的北部,因此,东西走向、东北走向的山体是防污染扩散的天然屏障,需严加保护。

参考文献

[1]徐波.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J].城市规划,2002,26(11):20

-22.

[2]王浩,徐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以宿迁、临沂、盐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6(6):56-60.

[3]于涛方,吴志强.“G lobal Reg ion”结构与重构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

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2):4-11.

(上接第1029页)

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古典园林与风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风水观在古典园林中的渗透和影响显而易见,尤其二者所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境界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回到现代再思考,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场地进行实地勘察,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客观评析,这与风水中所要求的“相地得益、构园得体”、

“得景随形”等[16]做法完全一致。故笔者认为,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初始阶段应试从风水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环境要素,为设计做好准备工作,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刘沛林.风水模式的地理学评价[J].人文地理,1996,11(1):36-39.

[2]高承珊.风?水———中国传统环境选择理论简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6(3):117-120.

[3]曹林娣.“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园林类型(一)[J].园林,2002

(5):9-11.[4]王其亨.风水形势说和古代中国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探析[C]//王其亨.

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43,154-158.

[5]王瑞雪,叶燎原.利用现代“3S”技术阐释丽江古城选址的科学性[J].国

土资源遥感,2007(1):61-64.

[6]赵春兰,潘灏源.从“圆明园风水启”说开去———皇家园林与风水初探

[J].规划师,1997(1):106-112.

[7]于洪.风水:圆明园的信仰口诀[J].中华遗产,2006(5):102-111.

[8]曹林娣.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J].苏州大学学报,2004(3):78-84.

[9]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196.

[10]王其亨.清代陵寝风水:陵寝建筑设计原理及艺术成就钩沉[C]//王

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75.

[11]佟裕哲.中国景园建筑图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52.

[12]陈.徽州水口园林艺术浅析[J].安徽建筑,1998(6):114.

[13]周继春.水口园林设计溯源[J].技术与市场,2005(3):41-43.

[14]万艳华.风水建筑钩沉[J].古建园林技术,2002(4):52-54.

[15]张纵,高圣博,李若南.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J].中国园林,2007(6):23-27.

[16]曾晓阳,秦华.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影响[J].西南交通大

学学报,2005,6(5):83-87.

5401

36卷3期 彭重华等 城市群绿地系统建设刍议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姓名:滕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傅德亮 2004020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必然呈现出反映中国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尺度比例原则指导现代园林创作 1. 总论篇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空间规模的历史演变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在空间上不断缩小 先秦至西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明清代私家园林空间规模的历史发展经历四个时期规模宏大 魏晋南北朝 唐宋但仍具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城市私园成为营造的主流  2)中国私家园林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 左右大型宅园与宅邸总面积之比为25 é????°???yμ?±èày?ú35.1?????°???yμ?±è ày?ú1.3不等 经过园→景区→景点的分割 千尺私家园林中主体空间限定在 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 而皇家园林中视距存在

超出千米的远观视距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存在频繁的仰观   2. 个论篇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艺圃   3. 实践探索篇  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了本论文中总结出的尺度规律以百尺形     关键词私家园林实践

SPACE SCALE’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y so they must present the scale principles reflecting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the space scale rule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roduction of morden gardens. The main matters were as follows: 1. Pandect piece 1)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was reducing during develop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imperial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gwent five periods including three risings and two fallings. During Xianqin to Xihan dynasty during Donghan dynasty to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hrinking the space size was adding distinctly the imperial gardens’ became the lowest in the history the space size lifted another climax. While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private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went four periods. During Xihan and Donghan dynasty, the size of the private gardens was huge, which main function was to product;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till very large, but some exquisite small gardens appeared the size was becoming smaller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景观当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景观当中的运用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 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

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3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 3.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 3.1.1 自然设计要素 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 3.1.2 构筑物设计要素 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以及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故而美学与意境就有了那么一层深厚的关系。美学里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范畴,这是从美学范畴说,这个范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许多艺术家有意识去追求的。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营上,,充分 ,这追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 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园林中的建筑为了适应主人居住、游憩等多方面的需要,不论其性质功能、

造型结构如何,都能与园内山水花木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在用料上,园内建筑物充分 利用木框架结构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在布局上化整为零,通过完全自由随意、因山就水、高低错落的变化,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达到造园者追求的天人谐和的境界。 ,带有 水体、 核心, 反映了 ,中国古典园林的“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与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这种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借比

拟而产生的联想,借助文学语言手法创造出的画面和意境,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从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手法进行造景,对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矛盾, ,古典 ,情, 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按自然布局,建筑物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点染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3世俗风水学说 世俗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中国古典园林建造者对园林内外环境的重视远重于建筑物本身,依照风水说的总原则是为了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探析 前言: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园林建设普遍选用国外的园林构建理念,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园林理念尤其是哲学内涵的深层次挖掘的现状,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及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我国园林建设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提供一些建议与看法。 园林,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富有自然情趣而又可供人游玩、观赏的自然环境,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的方式,而纵观浪漫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代表了东方园林的最高成就,其中所蕴涵之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深远。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景观丰富多彩,从东南海岸岛屿到西北戈壁高原,冰峰雪岭、茫茫森林、河湾溪流,这些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因为人类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的任何一次改造活动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做出的。就园林设计来说,人的因素尤其是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其建设效果,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是属于哲学世界范畴的,由此可见,哲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古往今来,中国的许多古典园

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因而,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充分体现于园林之中,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就显得意义重大。 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以“儒”“道”两家为主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礼、乐”,以“仁”为其崇高境界,始终坚持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体现在艺术上就显得非常严谨、浑厚而有次序感,勇于实践而又充满理性。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精神,通常称之为行为论理学。儒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次序)、房屋设计(北京四合院)、甚至室内设计(紫禁城的室内设计),而对于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如太液池、万寿山、龙王庙、琼华岛、凤凰墩等园林中的部分建筑,虽然从园林自身而言是自然的、布局自由的、非严格空间序列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应该要数文士园林了。所谓文士园林,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住宅、别墅的延伸,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了文士的所思所想,成为了文士寄托情思的理想场所。文士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与隋唐,成熟于明清,它不仅在美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信奉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数是理想主义者,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揭秘《盗墓笔记》中历朝历代的古墓风水!

揭秘《盗墓笔记》中历朝历代的古墓风水! 中国的墓葬形式自古以来就有之,来源于伏曦六十四卦繁衍出来的五行风水布局,都讲求占尽天下形势!随着最近“盗墓笔记”的热播,墓地的风水也越来越被人所关注。下面就来揭秘盗墓笔记中的古墓风水。 (一)秦汉时期的古墓风水 在秦汉时期,上行下效,多是覆斗式的墓葬。覆斗就是说封土堆的形状,像是把量米的斗翻过来盖在上面,四边见棱见线,最顶端是个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中国的多了一个边,与在南美发现的“失落的文明”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惊人地相似。这中间的联系,就没人能推测出来了。 (二)魏晋时期的古墓风水

巨大厚实的山石砌成拱形,缝隙用麻鱼胶粘合,这样的石墓在西夜遗迹附近十分常见。十九世纪早期,欧洲的一位探险家曾经这样形容:“沙漠中随处可见的石墓,有大有小,数不胜数,有一多半埋在黄沙下面,露出外边的黑色尖顶,如同缩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让人叹为观止。” (三)唐代的古墓风水 唐代开山为陵,工程庞大,气势雄浑,这也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唐代的王陵到处都透着那么一股舍我其谁天下第一帝国的风采。唐墓和虚位唐代地宫一般都是用大石堆砌,铸铁长条加固,很难破墓墙而入。不过古墓修得再如何铜墙铁壁,也不是无缝的鸡蛋,任何陵墓都有一个虚位,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为了藏风聚气,如果墓中没有这个虚位,风水再好的宝穴也没有半点用处。 为了保持风水位的形与势、让风水宝地固定不变,陵墓的格局不可周密,需要气聚而有融,一般陵墓的甬道或者后殿便是融气之所,那种地方不能封得太实,否则于主不利。唐墓的青砖有三四只手掌薄厚,都是铺底的墓砖,用铲子铁钎都可以启开。而明代喜欢用七辐七券墓顶,也就是七纵七横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有三米多厚,只有冥殿正中的一小片地方是稍微薄弱的“虚位”。后来这种留下“虚位”藏风的形式已经大为改观,就是因为这种地方容易突破,但是留“虚位”的传统一直给保留了下来,只是改得极小,大小只有几寸,进不去人。不过总体上来说,唐墓的坚固程度和豪华程度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数得着的,墓道以下都有数道巨型石门,深处山中,四周又筑以厚重的石壁,那不是固若金汤所能形容的。 (四)南宋到明清的古墓风水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的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3-14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都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有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有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有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它的意境美的呢? ②首先,它崇尚自然,(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③其次,它巧妙置景,(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④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

⑤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⑥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 ⑦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 ⑧此外,它还利用建筑风格,(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颐和园便是无数民间建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园不求规则对称,随意挥洒,形散而意不散;而留园的长廊环绕全园而建,廊壁上镶嵌着异第彩纷呈的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贴石刻,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人们于观景之外,怎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呢? ⑨中国古典园林中特色纷呈的建筑,是观赏景致的最佳视点,也是园林景观的精彩之笔,它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往往总是匠心独运,使环境的建筑美与园景的自然美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

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考察

中国古代墓葬概说 (提纲)

目次 壹、史前时期的埋葬习俗 一、中国最早的墓葬 二、仰韶时代的墓地与埋葬习俗 三、龙山时代的墓地与埋葬制度 贰、夏商周时期的埋葬礼制 一、夏代的王陵 二、商代的王陵 三、西周王陵与埋葬制度 四、东周埋葬制度的变化 叁、秦汉时期的墓葬 一、秦汉帝陵与汉代丧葬模式的形成 二、汉代诸侯王墓 三、汉代墓葬的装饰 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 一、魏晋埋葬制度的变化 二、南方六朝墓葬 三、北方十六国北朝墓葬 伍、隋唐五代墓葬 一、唐代帝陵 二、唐代两京地区墓葬 三、五代十国墓葬 陆、宋代墓葬 一、宋代帝陵 二、宋代士庶墓葬 柒、辽金元墓葬 一、辽代墓葬 二、金代墓葬 三、元代墓葬 捌、结语-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特质 壹、史前时期的埋葬习俗 一、中国最早的墓葬 中国至少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开始,已经出现了“墓葬”的萌芽;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明确的“墓葬”;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里均发现了墓葬,并出现了墓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墓葬,距今5-1.8万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墓葬,距今1万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发现了大型的墓地,以河南省贾湖遗址的墓葬为代 表,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二、仰韶文化的墓地与埋葬习俗(5000BC-2600BC)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期黄河流域的代表性文化,在多个较为完整的原始聚落遗址里,均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公共墓地。墓地的规模、埋葬的方式、随葬品的多寡反映了仰韶时代的埋葬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 ●仰韶文化墓地的布局方式:西安半坡墓地、临潼姜寨墓地。 ●仰韶文化的埋葬习俗:单人葬、合葬、二次葬、瓮棺葬。 ●仰韶时代不同文化的埋葬习俗: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 三、龙山时代的墓地与埋葬制度(2600BC-1900BC) 龙山文化所代表的时代被称为“龙山时代”,是中国的铜石并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后期可能已经进入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 1、龙山时代埋葬制度的变化 与仰韶时代相比,龙山时代的墓地规模、墓葬等级、随葬品、埋葬习俗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明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文明的因素。 2、龙山时代的墓葬 ●山西襄汾陶寺墓地: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存,发现了数千座墓葬,有明显 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墓葬在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方面相差悬殊,墓 主人可能分别是王、贵族和平民,形成了初步的埋葬等级制度。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墓地:是长江下游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反山墓地和瑶山墓地可 能是良渚文化最高统治者的墓地,其中规模庞大的祭祀遗址和大量的玉礼器,表明 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早期文明时代。 ●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墓地:是辽河流域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 遗址是两处大型宗教性遗址,发现大规模的积石冢和大量的玉礼器。 贰、夏商周时期的埋葬礼制(c21-221BC) 一、夏代的王陵 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典型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二里头遗址的二号宫殿附近发现了的大墓,被推断为夏代的王陵。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

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声环境舒适宜人的佳构随处可觅。但像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将声音美自觉融入景观营造过程,并同哲学原则、艺术手法,以及人的主观感受糅合为一,并最终成就出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声音意境来的,实属罕见。王世仁先生曾经指出:“利用音响来创造美的环境,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开掘得最深的 国家了。”[1]这恰当地点出了中国与西方园林在声环境营 造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声景观营造特征。 在长期的景观实践中,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声景观营造思想,成就出一大批以声音美为主题的景观佳构。光杭州西湖就有“曲院风荷”、“南屏晚钟”与“柳浪闻莺”三个景点直接以声音美为欣赏对象;苏州拙政园则有“听松风处”、“留听阁”、“听雨轩”、“梧竹幽居”等多处景观分别以风声、雨响、竹韵、梧音为营造主题;承德避暑山庄更有“远近琴声”、“风泉清听”、“万壑松风”等二、三十处声音风景……这些声音景观一方面构成了园林的物理听觉环境,同时更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特有的领悟与理解,由此而产生的声景观艺术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特色的艺术成就之一。下面,本文就从自然风景、诗画意境以及人生至境三个层面,就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声景观境界特征进行阐释。 1自然风景 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指导着古代中国人对待自然的行为方式,培育出一种“道法自然”的风景欣赏品味。在这种“道法自然”的风景审美 意识下,“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2] 等一切自然属性,均具有“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2]的 风景意义。正所谓“天地大园林,园林小天地”。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将声音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欣赏,并在景观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声音风景营造经验。 首先,那些借助风与水的流动,或依赖草木丛集触机而发的园中天籁,自有一种时间性的稍纵即逝与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 袁晓梅 吴硕贤 终而复始,可以为园中深沉静默的房屋山石平添几分活泼的生气。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所体验到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次,自然界四季交替,风雨显隐等又带来了园林声环境的应时变换,使其恒定的物质空间具有了流动、变化的时间维度,从而将原本有限的物质空间体验拓展到时空四维境界,更加深化和拓展了园林的空间感受。清初陈扶摇所著《秘传镜花?卷六》指出:“花开叶底,若非蝶舞蜂忙,终鲜生趣;至于反舌无声,秋风萧瑟之际,若无蝉噪夕阳、蛩吟晓夜,园林寂寞,秋与何来?”就是对声音这一独特时序特征的风景价值的肯定。 再者,由于“我们能占有的最大空间以我们的听觉 范围为极限。”[3] 故一个良好的声音环境是可以使视觉空 间的物理有限性得以突破,从而拓展出更加丰富的景观层次来的。试读两则古诗: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4]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 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5]在这里,诗人正是借助了一片化实为虚的蝉声起伏与玉人箫声,将园林景观由眼前的绿柳红亭以及清波亭桥,引向了更为辽阔无垠的境界。明代计成《园冶》中曰:“萧寺可以舶邻,梵音到耳”,就是对声音所具有的空间拓展价值的认同。 另外,人们记忆中典型的环境气氛往往极易被经验中的听觉经验刺激所引发,以至闻声忆旧,随处佳境。张潮《幽梦影》“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的说法,就很好地展现了声音富于联想性的风景价值。唐代诗僧贯休所作《风琴》:“至境心为造化功,一枝清竹四弦风。寥寥双耳更深后, 如在

中国古典园林中地哲学内涵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涵探析 前言:本文针对当前国园林建设普遍选用国外的园林构建理念,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园林理念尤其是哲学涵的深层次挖掘的现状,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涵及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我国园林建设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提供一些建议与看法。 园林,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富有自然情趣而又可供人游玩、观赏的自然环境,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的方式,而纵观浪漫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代表了东方园林的最高成就,其中所蕴涵之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深远。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景观丰富多彩,从东南海岸岛屿到西北戈壁高原,冰峰雪岭、茫茫森林、河湾溪流,这些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因为人类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的任何一次改造活动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做出的。就园林设计来说,人的因素尤其是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其建设效果,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是属于哲学世界畴的,由此可见,哲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古往今来,中国的许多古典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因而,

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充分体现于园林之中,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就显得意义重大。 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以“儒”“道”两家为主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礼、乐”,以“仁”为其崇高境界,始终坚持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体现在艺术上就显得非常严谨、浑厚而有次序感,勇于实践而又充满理性。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精神,通常称之为行为论理学。儒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的空间次序)、房屋设计(四合院)、甚至室设计(紫禁城的室设计),而对于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如太液池、万寿山、龙王庙、琼华岛、凤凰墩等园林中的部分建筑,虽然从园林自身而言是自然的、布局自由的、非严格空间序列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应该要数文士园林了。所谓文士园林,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住宅、别墅的延伸,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了文士的所思所想,成为了文士寄托情思的理想场所。文士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与隋唐,成熟于明清,它不仅在美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信奉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数是理想主义者,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家,他们虽然饱读诗书,但思想上却深深的印刻着儒家的君臣观念,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被统治者看成是荒唐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植物分析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内涵。把植物和山水得以精致的搭配,形成优雅的环境,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创造美的意境。 关键词:中国古典苏州园林、园林意境、植物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Plant Analysis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a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s and flowers and trees, the natural and human unity, with modal aesthetic poetry to painting, creating a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the realm, known as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poem,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The smooth natural aesthetic sense of God outside the injection of" poetic "and" beauty "connotations. To the plants and landscapes with exquisite form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highest realm of aesthetics to create a beautiful mood. Key words:Chinese classical Suzhou garden、Artistic Landscape、Plan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