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剪辑的含义

一.剪辑的含义

一.剪辑的含义
一.剪辑的含义

剪辑

一.剪辑的含义:

在最初的时候,剪辑无非是将一段胶片与另一段胶片粘接起来。所以当时剪辑被称为“剪接”(cutting),仅仅是两个动作侧重物理效果find cut.

剪辑(cutting)是由电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后形成的。与剪接相比显然剪辑不仅包含了剪接这种技术因素,而且更强调了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不再是简单的“剪”和“接”而是对镜头进行编辑,因此更加全面准确。在蒙太奇出现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它是剪辑的同义词,蒙太奇(montage)来自法语意为安装、组合、构成。在今天,俄国和法国仍把剪辑称为蒙太奇。

在欧美电影中,蒙太奇只是指那种一闪而过互不相连但却又能产生全面印象所组成的镜头段落。而且一般都指用化、叠影、划的手法来组接的表示时间流逝、地点转换或者任何其它场景的转换。

蒙太奇和剪辑的关系理解

从技术上讲,蒙太奇是众多剪辑技巧中的一类。传统蒙太奇强调的是镜头组合后创造的思想、情感,并不注重叙事的流畅和连贯。

从理论上讲,蒙太奇理论尽管是从剪辑实践的总结和发展而来的,但它已经超越剪辑而成为对创作观念和各环节都产生重

大影响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剪辑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剪辑实际上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是编导自己的内心独白”。

——美国记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特现代的剪辑学认为剪辑有狭义跟广义之分。

狭义的剪辑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编导的意图和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排列顺序和剪辑点进行组合的过程。

广义的剪辑是指贯穿创作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或意识。一般我们称之为剪辑意识,从某种意义上剪辑意识就是影视意识。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将剪辑分为三个层面:

1.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

系。

2.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段落。

3.是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

A.镜头组接:

上下镜头的剪辑就是影视剪辑的最基本技巧,它的要求是流畅。

流畅的含义是什么?

“做出一次流畅的剪辑意味着两个镜头的转换不至产生明显的跳动并使观众在看一段连续动作的时候

不致于被打断”。

——卡雷卡.顿斯和盖文.米勒《剪辑技巧》这里说的“跳”是指视觉上的不连贯,比如静止镜头接摇动镜头。大全景接大特写等都会产生跳的感觉,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来自于受众的视觉心理。这种跳动事实上只是一种接受挫折,是由于外来刺激的感知能量的无序聚变而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所引起的,于是在影视中前后两个镜头连接跳跃厉害时常会使用“叠化”加以处理。

总之,流畅意味着给观众以最后的视点视距来观看每时每刻的动作。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影像运动要使动作的衔接保持一种连贯、形象大小与角度转变保持一定范围。运动保持协调音响保持顺畅。

流畅的剪辑可以使观众感觉不到镜头的转换,忘记摄像机的存在。这里是好莱坞所推崇的零度剪辑风格,其目的是让观众全身心地沉浸在影像故事之中

B.段落的剪辑.

“以若干镜头构成一个场面,以若干场面构成一个段落,以若干段落构成一部分等等,这叫蒙太奇”。

——普多夫金

所谓段落是一组镜头链按照一定的逻辑、内容需要组接在一起的一系列镜头,是表现内容单元相对完

整的某一连续过程。“电影的段就像片中的章或戏剧的场一样,是组织情节材料的自然单位也是在展开作品的基本观念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前进的自然步骤。

段落剪辑中主要是按照某一种构思设想将一组镜头的各个元素按最佳方法组接起来,以构成相对独立完整又与整个影片风格基调相统一的视听单元。

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将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我们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属性的段落剪辑。叙事蒙太奇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一般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逻辑顺序来分切组合镜头重在叙事功能。表现蒙太奇是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主旨,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可以创造思想、节奏、隐喻悬念和情绪等。

在实践创造中,一个段落镜头剪辑既要考虑叙述又要为了表现某种情感和思想。因此,它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表现的成分。

C.总体结构剪辑.

剪辑作为影视处理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重要性不仅仅表现为镜头之间的组接和段落构成各元素的选择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已经上升为影视总体结构的高度。也就是说剪辑构思在创意之案阶段就应形

成。这种剪辑观念的精髓在于要求作者整体的眼光和观点对作品进行宏观和总体的审视和把握。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整体不能通过部门相加的和来达到“相反”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法国作家萨特也重视整体含义指出“作者脑子里始终应该想着这个整体含义才能传达所有这些东西。因此,文字功夫与其在于锤字炼句,宁在于始终在脑子里设想整个场景、整章情节、以至整本书。如果你心目中有这一个整体你会写出好句子来,如果没有这个整体你的句子不是不协调就是无所谓而谓。”

传统的总体结构是指全篇范围内人物和事件的组织安排的方法。如人物的设计、事件的安排和发展。像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非常讲究情节安排的谋篇布局的技巧,讲究“风头”、“猪肚”、“豹尾”。

另外,还有角度的选择是主观叙述、客观叙述、还是主观叙述的交替等,这都属于内容的整体考虑安排,我们称之为含义性结构。

现代意义上的剪辑已经从影视制作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向纵深延伸,它已经成为所有影视制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和技能。

在MTV中其时空关系有三种样式:

1.叙事时空:主要是将歌词内容转化具体的空间视觉形象让场景空间同时具有叙事功能。

2.抒情时空:使特定的时空具有激发情感寄托与表达的作用。

3.现实演唱时空:它是现实的主要表现歌手形象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影调营造不同的时空,使时空的变化与音色的色彩变化呈现出对应或对位关系。

1税收基本概念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概念,公共经济学和法学的税收概念,中外学者关于税收概念的不同表述;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通过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熟悉税收术语,特别是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税收要素术语和有关非税收要素术语。 建议本章的学时数为2课时。 二、本章知识点 1.税收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公共经济学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法学上的税概念是指,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担的物质性给付义务。古今中外的学者关于税收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2.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三性”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主要包括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比较、税收与公债的比较、税收与罚没收入的比较、税收与财政发行的比较、税收与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收入的比较。 4.税源、税基、税本。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税基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征税的基础,二是指计税依据;税本,即税收收入的根本,是产生税源的事和物。 5.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6.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7.偷税、骗税、抗税。偷税即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讯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抗税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骗税:亦称骗取出口退税,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税收的形式特征 本书对税收“三性”的表述不同于一般“三性”表述之处在于用“规定性”取代了“固定性”。虽然“固定性”与“规定性”内涵相同,但“规定性”表述

编制计划有关概念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学方法与手 段 一. 创设情 景 兴趣导 入 【问题】周日,妈妈要求大弟和小弟完成一些家务活动,活动项 目及所需时间如表14-1. 表14-1 活动代码活动项目时间/h A 收拾房间 2 B 做饭 1 C 用餐0.5 D 洗碗0.5 要求从上午9点开始动手,到中午12点以前结束,以保证两人 能在12点外出参加学校活动。试设计工作计划。 实践:同学们动手写出或画出你设计的计划。 解决方案 【方案1】大弟提出,由一个人干:收拾房间—做饭—共同用餐— 洗碗。完成任务需要 2+1+0.5+0.5=4(h) 显然,方案1不可行。方案1可用图14-1所示的示意图表示。 图14-1 图14-2 【方案2】小弟提出,一人收拾房间的同时,另一人做饭,两人都 完工后再一起用餐,再由一人洗碗具,完成任务需要 2+0.5+0.5=3(h) 显然,方案2可行。方案2可用图14-2的示意图表示。 虽然方案2可行,但是完成任务之时即出门之时,显得比较仓促。 【方案3】两人商量后提出,完成这项任务可以考虑将收拾房间的 任务A分解成A1(大弟收拾0.75h)和A2(小弟收拾,大弟干 A1,B,C1,D四项工作,小弟完成A2,C2两项工作。完成任务需要 0.75+1+0.5+0.5=2.75(h)。 显然,方案3可行,而且比方案2节约时间。方案3可用图14-3所 示的示意图表示。 图14-3 【方案4】方案3已经可以完成任务,你提出的方案是否比他更好 呢?图14-4所示的示意图是某位同学提出的方案4,你能计算它用 了多少小时吗?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三.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图14-4 【探究】请你为哥俩设计一份可行的工作计划。 (1)你制定的工作计划是怎样的?哥俩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 (2)你能设法用示意图表示你制定的工作计划吗? 【概念】 在解决上面的活动中,我们把表14-1叫做工作明细表,其中的收拾房间、做饭等活动叫做工作(或工序),一般指有具体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的一项实际任务。表14-1中2小时、0.5小时等叫做工期(或工时),一般指完成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完成全部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总工期。 我们把图14-1、图14-2、图14-3这样的图叫做工作流程图。图中的小圆圈(有时需加上编号)叫做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箭线表示一项工作,工作的名称和工期分别写在箭线的上方与下方。 在上面的活动中,做饭与用餐这两项工作是相互邻接的。用餐必须在做饭完成后才能进行,因此用餐可以叫做做饭的紧后工作(或紧后工序),紧后工作一般指开始时间取决于其他工作的工作。紧后工作所依赖的工作叫做紧前工作(或紧前工序),例如,这里的做饭是用餐的紧前工作。当两项工作相互邻接时,改变紧前工作的日期(或时间)将影响紧后工作的日期(或时间)。有时两项工作可以是平行工作。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人为地设置一些虚设的工作,叫做虚设工作(虚设工作用虚箭线表示,例如图14-3中的虚工作E)。 【例1】 王芳放学到晚饭前,有以下几件时要完成:A.乘公交车回家(20min),B.洗手(1min),C.淘米(2min),D.用电饭煲煮饭(45min),E.写作业(30min),F.预习(10min),G.收拾文具、书包(3min),H.听英语(10min)。试分析上述各项工作哪些是邻接的,哪些是平行工作。 【解】A是各项工作的紧前工作,B是C的紧前工作,C是D 的紧前工作,E是F的紧前工作,F是G的紧前工作,A和H可以同时进行,D和E、D和F、D和G可以同时进行,是平行工作。 【练习】 张明家来客人了,他招待客人要完成以下几件事:A.烧水(10min),B.洗茶杯(3min),C.拿茶叶(1min),D.削苹果

税收概念

税收的概念

一、概念、定义——是什么 (一)税收概念的内涵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1. 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税收,又称国家税收,是国家为了履行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而存在的,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因此,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征税是国家独有的专属权,只能由国家授权的专门机关如税务机关、海关等来行使。这也就是说,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征多少税、如何征税等都是由国家通过颁布税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即税收法律由国家制定,征税活动由国家组织实施,税收收入由国家支配管理。 2. 税收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税收作为一种特定分配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果没有社会公共需要自然也就不会存在税收。社会公共需要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2

领土完整的需要,如国防、外交等;二是维持社会安定秩序的需要,如警察、法庭、行政管理等;三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如兴 建农田、水利、交通、通讯设施等;四是提高和保障人类自身发 展的需要,如举办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公益事业。而国家作为一个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投入的 社会产品只能通过公共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来予以解决。 3. 税收分配的前提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虽然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但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并非依照等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税收属于分配范畴,但税收并不是一般的分配,而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马克思 曾高度概括了国家所拥有的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因为从税收本身的运行轨迹来看,税收的取得和使用与财产的所有权状况并没有关系。纵观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税收都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这也体现了税收的本质。 4.税收分配的依据是税法预先规定的标准 税法预先规定的标准作为税收分配的依据,体现了税收的强制 性特征和固定性特征。 税收与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形式如债、利、费等相比,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又称税收“三性”。其中,强制性即税收征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通过颁布税收法律依法 3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1.2创造 1.3创造学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3 思维定势的类型 2.4突破思维定势 第三章方向性思维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第四章形象思维 4.1 形象思维及特点 4.2 想象思维 4.3 联想思维 4.4 直觉思维 4.5 灵感思维 第五章头脑风暴法 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 第六章设问法 6.1奥斯本检核表法 6.3 和田十二法 6.2和田十二法 第七章列举法 7.1 列举法概述 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 7.4 缺点列举法 7.5 成对列举法 7.6 综合列举法 第八章思维导图 8.1 思维导图概述 8.2 思维导图绘制 第九章组合分解法 9.1 组合法概述 9.2 常见的组合方法 9.3 形态分析法 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 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 10.1 水平思考法 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 第十一章类比法 11.1 类比法概述 11.2 类比法的原理 11.3 类比法的类型 11.4 综摄法 11.5 引申方法 第十二章 TRIZ法 12.1 TRIZ的由来 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未知世界,也不是为了人类谋求福祉,而是政治的需要。 什么是高创造呢?知识,技术。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所以大学的责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就是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俱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1.2创造 (1)创造与发现。发现科学事实,发现科学规律。 (2)创造与发明。新产品的研制,新方法的发明。 (3)创造与创新。更新,改造新的东西,改变。先创造,滞后期,后创新。 (4)创造与创意。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 创意产生思路,创造产生作品,创新产生效益。 1.3创造学 赫曼全脑模型: A左上逻辑性B左下纪律型C右上空想型D右下表现性 创造学的涵义:指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特点:一般性,不能取代其他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1、创造力的含义: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知识→一般知识、专门知识, 智力因素→一般智能、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特殊才能, 非智力因素→创造意识因素、创造精神因素。 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庄寿强创造力公式:创造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 目录 简介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建设 简介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信息化的概念 1一般性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

公共课创造学 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创造学?其基本原理有哪些? 创造学(Creatology): 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以及其它所有领域中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研究目的: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第一条基本原理: 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第二条基本原理: 创造力是可开发的。即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的。 2、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如何提高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是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不同的创造者在类似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创造力,同一创造者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创造力。 特征: 1、创造力是有特定功能的生产力 2、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 3、创造力有高低之分 五层次:

发表的能级 技术的能级 发明革新的能级(大多数人能达到) 发现的能级 创新的能级 三、创造力的类型 A、非凡 B、局部 C、自我实现 提高创造力 一、创造力开发的依据 1、创造力普遍存在 2、创造障碍制约创造力

一是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创造障碍 二是内部心理活动创造障碍 创造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固定观念 (2)遵守规则 (3)严守逻辑 (4)怕犯错误 (5)迷信权威 (6)兴趣狭窄 3、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创造力 一个创新者如果具备了哲学头脑,他的创造成果就可以比原来增加一倍;如果他同时又具有创造学头脑,那么他的创造成果还可以再增加一倍。 二、创造力开发的内容 1、知识的掌握和优化 2、智能因素的开发 观察力, 记忆力,记忆大师 注意力, 想象力,想象力, 操作能力 3、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独立的个性,强力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 4、创造技法的训练 三、创造力开发的途径 1、创造教育 2、创造实践

出租屋租赁税

出租屋租赁税 出租屋租赁税 以月租5000元为例计算各税额? 单位出租计算:(1)营业税=5000*5%=250元(2)城建税 =250*7%=17.5元(3)教育费附加=250*3%=7.5元(4)房产税 =5000*12%=600元 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如下: (1)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1000-5000元; (2)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应当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2、房租收入涉及缴纳个人所得税。 问:我一直搞不懂房屋出租税费是咋算,能不能给举个例子,比如70平方米自有产权的房子,占地面积是10平方米,租赁价格是2000元,出租方应该缴纳的税费是咋算的?最后是多少? 答:出租方每月出租该套房产应缴纳的税费包括(以下等号后数字单位均为元), (1)营业税:月租金收入×3%,即2000×3%=60; (2)城建税:营业税×(1%或5%或7%)(在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外籍和港澳台人员不征),按照在市区标准计算即60×7%=4.2;

(3)教育费附加:营业税×3%(外籍和港澳台人员不征),即 60×3%=1.8;(4)地方教育附加:营业税×1%,即60×1%=0.6; (5)房产税:月租金收入×4%,即2000×4%=80; (6)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12个月×占地面积,岛内土地使用税为每平方米6元,6÷12个月×10=5(每月); (7)印花税:月租金收入×0.001,即2000×0.001=2。上述(1)-(7)项合计税费为:153.6。 (8)个人所得税=(2000-153.6-800)×10%=104.64。 1、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 (1)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原则 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是房屋租赁税费计征的核心问题。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合同租金与指导租金孰高原则,二是核定租金原则。 ①合同租金与指导租金孰高原则 ②核定租金收入原则 (2)居民自建房租金收入核定的方法和程序 ①核定租金收入的计算公式 核定租金收入=住宅租金收入商业租金收入 住宅租金收入=可出租住宅面积×住宅指导租金×住宅出租率 商业租金收入=商铺面积×商业指导租金×商铺出租率 可出租住宅面积=(整栋房屋层数—业主自用层数)×每层平均建筑面积 居民自建房建筑面积是征收税费的计算依据。居民自建房税费征收以栋为单位计算总建筑面积。如房地产权利证书或者有效材料表

创造学第一章

第一讲基础概念 一、创造 1. 创造基本概念 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例如星云的收缩创造了星球,地壳的运动创造了山脉湖泊……这些属于自然的创造。再如,古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人类在探寻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自然科学,在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社会科学……这些属于人类的创造。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有关专家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首创”就属于“第一创造性”。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瓦特的蒸汽机等。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改进”是属于第二创造性。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某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吸收和溶解,再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第二创造性是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 2. 创造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能动性,任何创造性活动者都是有目的的,人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从事创造活动。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重组等。 (2)新颖性 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其具有的新颖性。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创造活动的结果上。有些是全新的结果,如电灯的发明,有些是局部的革新,或对原有产品的重新设计等。 (3)否定性 “新”的事物总是对“旧”的事物一定程度的否定,创造活动是新事物的产生活动,必然包含对过去或现在事物的否定,即使是全盘接受旧事物而增加某些特性也是对旧事物没有增加的特性所产生结果的否定,这才导致增加新特性。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 (4)过程性 尽管有些创造活动很短暂甚至于说不清道不明其中的详细步骤,但是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个在时间甚至于空间有一定持续性并且有资源消耗的过程。目前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过程模式,如美国人提出的三阶段模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决问题;英国人提出的四阶段模式:准备、酝酿、明朗和验证等。 (5)实践性 任何的创造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实际需求的,只有真正创造出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新事物的活动才能称为创造,不能把凭空想象而没有任何结果的活动称作创造。实践性一方面指满足实际需求而产生新的事物,另一方面指创造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6)持续性 持续性是指创造活动能够而且必须不断进行下去的特性。对于没有的事物可以通过创造活动予以创造,对于已经存在的事物可以通过创造活动不断改进,而且从宏观角度讲,不同的时空都会存在不同层次的创造活动。 (7)主体依赖性 创造活动都是有人参与的活动,人是创造活动的主体,具有创造力的是人而不是其他。不同的人或组织由于知识、经历、能力及周围环境对其影响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创造力,导致不同的创造结果,某种程度上创造活动过程也是不同的。同样从事同一研究发明,有些人做出来了,有些人没有做出来,也可能有些人虽然做出来但是时间上却慢了几拍。 (8)普遍性 创造活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之中,并不是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或某些人所独具

商铺租赁税怎么计算按照国家标准

商铺租赁税怎么计算按照国家标准 房产税税率12%应交房产税=租金*12% 总共要20%税费 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如下: (1)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1000-5000元; (2)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应当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 局备案。 2、房租收入涉及缴纳个人所得税。 房屋租赁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规和税务部门的委托,对房屋租赁征收租赁管理费,代征私人房屋租赁税和外地驻深企业房屋租赁税。租赁管理费和房屋租赁税都是以租金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 征收。 1、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 (1)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原则 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是房屋租赁税费计征的核心问题。房屋租金收入的认定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合同租金与指导租金孰高原则, 二是核定租金原则。 ①合同租金与指导租金孰高原则 ②核定租金收入原则

(2)居民自建房租金收入核定的方法和程序 ①核定租金收入的计算公式 核定租金收入=住宅租金收入商业租金收入 住宅租金收入=可出租住宅面积×住宅指导租金×住宅出租率 商业租金收入=商铺面积×商业指导租金×商铺出租率 可出租住宅面积=(整栋房屋层数—业主自用层数)×每层平均建筑面积 商铺面积=商铺租赁双方合同约定实际面积 居民自建房建筑面积是征收税费的计算依据。居民自建房税费征收以栋为单位计算总建筑面积。如房地产权利证书或者有效材料表明同一栋楼房的合法所有权或使用权分属两位或两位以上业主的,可对业主分别计算总建筑面积。 住宅指导租金和商业指导租金为市租赁管理办每年度公布的房屋租赁指导租金,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租赁管理所上报区、市租赁管理办批准的指导租金。 住宅出租率和商铺出租率为该房屋所属区域的已出租房屋面积占可出租房屋面积的比例。 应缴房屋租赁管理费=核定租金收入×租赁管理费率 ②核定租金收入的方法和程序 a、申报登记。凡是本辖区范围内的居民自建房屋,无论出租与否,一律如实登记,纳入管理的范围。 b、核定出租率。每年初,由租赁管理所和税务所组织成立联合审定小组,在分片选点的基础上,对各片区房屋出租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审核确定出租比率,并以报表形式报区租赁管理办和区地税局备案。

信息化的特征与定义

1.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

用友ERP-U8应用案例分析 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1.1 企业基本情况 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立于1958年大型国有企业。2003年公司成功改制为由国资委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企业地处太湖之畔,西临京杭大运河,东依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主导产品有二十八个系列、25000多种规格,主要有:钢芯铝绞线,绝缘架空线、交联电缆、塑力缆、塑控缆、橡套电缆、电焊机用电缆、电梯电缆、漆包圆(扁)线、玻璃丝包线、铜铝扁线、以及各类阻燃、耐火电缆、低烟低卤、低烟无卤电缆等,主导产品均为部、省优产品,并被认定为95~97江苏名牌产品。现有资产3亿,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人员1000余人,是全国电缆生产骨干企业。各类产品能按IEC、BS等标准组织生产,企业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销售收入7亿多 ,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各项人均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较前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名列行业第三位。

1.2 组织结构图 总经理 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技术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 物资供应部 财 务 劳 资 部 厂 办 生 产 部 动 力 设 备 分 厂 技 术 部 质 量 部 销 售 部 管理者代表 裸 线 车 间 华 冠 分 厂 橡 缆 车 间 塑 一 车 间 塑 二 车 间 试 验 室 计 量 室 监 督 检 验 站 熔 压 检 验 站 裸 线 检 验 站 橡 缆 检 验 站 塑 一 检 验 站 塑 二 检 验 站 1.3 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公司早期建立于建国初期,并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冲击中得到壮大的,具有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改制后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推行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了干部业绩考核,竞聘上岗,员工量化考核,能进能出,按绩效分配,形成了新的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在市场营销方面,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及营销网点,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商誉。在质量管理方面,完全按照ISO90002标准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并建立了各类质量管理程序标准,相关管理制度,配置了满足产品要求的计量器具及检测手段。 通过多年的企业发展,现在,公司已经具备具备为超高压输电工程、大型变电站、大

§14.1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实践 一、情境引入 周日,妈妈要求大弟和小弟完成一些家务活动,活动项目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要求从上午9点开始动手,到中午12点前结束,以保证两人能在12点外出参加学校活动.请你为哥俩设计一份可行的工作计划. 活动代码 活动项目 时间/h A 收拾房间 2 B 做饭 1 C 用餐 0.5 D 洗碗 0.5 【总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本章我们将学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的算法. 二、讲授新知 1、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1)形如表14-1的表叫做工作明细表. (2)表中的每项活动叫做工作或工序. (3)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时间叫做工期或工时. (4)当两项工作是相互邻接的时,如用餐必须在做完饭后才能进行,则用餐是做饭的紧后工作或紧后工序;做饭是用餐的紧前工作或紧前工序. (5) 为了说明问题需要,常人为地设置一些虚设的工作,这些工作叫做虚设工作. (6)有时多种工作可以同时进行,这些工作叫做平行工作. (7) 我们把形如下面的这样的图叫做工作流程图.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有很多事情,要进行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让学生讨论思考,提出建议,出最合理的计划 根据探究讨论中的具体实例给出概念,力解决中理解概念 再次结合同学给出的计划方案分析理解各基本概念

图中的小圆圈叫节点. 节点之间用箭线表示一项工作.上方标工作,下方标工时. 2、例题与练习 例1、王芳放学到晚饭前,有以下几件事要完成:A.乘公交车回家(20min);B.洗手(1min);C.淘米(2min); D.用电饭煲煮饭(45min); E.写作业(30min); F.预习(10min);G.收拾文具书包(3min);H.听英语(10min);试分析上述各项工作哪些是邻接的,哪些是平行工作. 解:A是各项工作的紧前工作,B是C的紧前工作,C是D的紧前工作,E 是F的紧前工作,F 是G的紧前工作,A和H可以同时进行,D和E、D和F、D和G可以同时进行,是平行关系. 练习:教材P130 练习 例2、妈妈早上起床至上班前需要做以下几件事:A.洗漱(10min);B.吃早饭(10min);C.整理床铺(5min); D.煮鸡蛋(15min); E.洗碗(5min),试分析上述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设法使妈妈完成全部工作时间最短. 分析:A,B,E之间存在先后关系,D,B,E 之间也存在先后关系,其中D与A,D与C是平行关系,可以同时进行. 练习:做西红柿蛋汤有以下几道工序:A破蛋(1min);B洗西红柿并切好(2min);C水中放入西红柿加热至沸腾(3min);D沸腾后倒入鸡蛋加热(1min);E搅蛋(1min). (1)分析上述工作的先后关系,画出工作流程图; (2)做这道西红柿蛋汤最短需要多少时间?解:B先于C,A先于E,C先于D,其中C与A,C与E是平行工作, 最短需时6min. ” 通过例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体问题中的各个数学概念 通过练习, 概念的理解, 下面画工作流程图做好铺垫 通过例 说明怎样画简单的工作流程图 通过练习, 学生动手实践,步掌握画工作流程图的方法

最优化

1、系统分析法: 1〉系统:由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①系统由若干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具有其特定的功能; ②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联系和作用; ③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系统的总功能不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迭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各部分的功能之和;④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environment)之中,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划分是相对的,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环境,而对于另一个系统而言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系统分析法包括以下内容: ① 确定所研究系统的范围及其所处的环境 ② 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目的、各部分的功能和内部规律③ 明确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及整个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④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问题的决策变量及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即目标函数)。决策变量就是决定方案优劣的变量。 2〉数学模型:用字母、数字、各种符号、图象、逻辑框图描述实际系统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模型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由四个要素组成: ①常数(constant):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保持相对固定或变化不大的量。 ②参数(parameter):由具体系统的内、外部条件确定的量。③变量(variable):指在模型中待确定的量,在最优化中叫决策变量。④ 函数关系(functional relationship):描述模型中常数、参数和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式或不等式。在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中,最优准则(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用函数关系描述的。 2、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1〉按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是一组数还是函数分为静态和动态最优化问题。 静态最优化问题:最优解为空间一个点。 动态最优化问题:最优解为一曲线或函数(约束条件包含微分方程)。动态最优化问题求解时,常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连续阶段或若干个子系统处理。 2〉按最优准则的数目分为单目标和多目标最优化问题。 3〉根据问题本身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最优化(随机性)问题。 4〉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又可分为最优设计和最优运行问题。 5〉根据有无约束可分为有约束和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6〉按照决策变量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最优化问题可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最优化问题。 7〉按照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最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最优化问题。 8〉按决策过程的结构分为单阶段和多阶段决策问题: 9〉网络优化问题: 3、油气储运中的最优化问题类型 ①成品油最优调和方案的制定(线性规划) ②商品油库的最优进货计划的制定 ③商品油库最优规划与最优布局问题 ④长输管道的最优设计 ⑤长输管道的优化运行 ⑥输油管道最佳月输油计划确定 ⑦矿场油气集输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⑧全国油气产品的合理分配与运输 4、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问题是一类特殊的数学规划问题,其目标函数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约束条件是关于决策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为: ∑==n j j j x c S 1 max (min) 简写为: ?????=≥=≥∑=n j x m i b x a t s j i j ij ~1 0~1 ..n 1 j 标准形式: ∑==n j j j x c S 1 max

租税国理论及意义初探

租税国理论及意义初探 在人民相对于国家的各种金钱给付义务中,以量能平等负担为基础的税收,相较与其他收入而言,由于采取以金钱代替劳役的方式,国家可避免过度介入社会运作,而保持中立性的自由主义传统,对人民基本权利的影响可降至最低。因此,现代国家无不以租税国为表现形态。在租税国体制下,一方面承认并保障人民拥有经济的自主权,有助于建立理性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则透过征税的方式获得财源,尽可能减少国家对人民经济活动与市场运作的干预。 标签:租税国;理论;意义 租税国是指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企业和公民在纳税之外没有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负担的国家。租税国的概念,系相对于“所有权者国家”或“企业者国家”的概念。古代国家以所有权人身份,于其领土之内行使统治权,对于一切经济才具有获取、分配及使用之权,故称为“所有权者国家”。“企业者国家”是将生产工具收归国有,独占企业经营权,并以其收入作为财政主要来源。相对地,租税国家则承认:“在全世界的一切政府中,公家都是只消费而不生产的。……正是个人的剩余,才提供了公家的所需。”学者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行“租税国”体制,表现为“无产国家”,意指国家无产而私人有产,国家借由征税分享私人之经济收益以为国用。而这种“租税国”体制是资本主义法治与自由的基础,被称为“宪法国体”。 一、租税国的概念与特征 租税国概念最早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与奥地利财政学者Rudolf Goldscheid论战中所提出。Rudolf Goldscheid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的财政困境,提出了“是国家资本主义?或是国家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认为:对于战争所带来的财务负担,国家的租税制度已没有能力承担,需改造公共财政的秩序,另外寻求一套财政系统,即在公共财政学的领域,必须将公共财(public property)的理论发挥到极致,进而成为法律秩序的基础,借以保障、增益公共财,并提高其生产能力。此外,Goldscheid还认为,从财政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将会是国家向人民的需求愈趋减少,而给予人民者却愈益增加,因此一个规划完善的公经济体系,对于全体社会的所得来源而言,将是必要的。针对以上观点,熊彼特认为,“一战”后德国的财务危机是战争所引发,并非租税国的危机,租税国的体制,并不会因战争而暴露它在本质上、结构上的缺陷,顶多只是突显租税国家受到了外在的冲击而已。租税国家在面对危机时的处理方式,自然是透过租税的方式为之。因此,熊彼特力求经济自由度的确保,主张运用租税国家的体制,即足以应付得宜;反之,倘国家欲侵入私经济领域攫取财货,反而可能破坏市场机制,使经济发展趋缓。 依德国学者Isensee的分析,租税国的特征与要件主要包括:(1)租税国国民不负有实物给付之义务。现代国家为信用经济,以货币经济为基础。租税国租税

租赁税由那个部门收

租赁税由那个部门收 房产税属地税局管辖。 各地税务局都设有征收分局负责征收,分局下有办税厅接受纳税申报,同时也有咨询窗口,可以去办税厅询问。 很多的地方对私人出租房征税有委托街道办派出所等代征的,到附近的出租屋管理小组也能问得一二。 分开计算 房屋租赁税所含税项的税率: 营业税的税率为租金收入总额的5%,起征点为20000元;城市维 护建设税税率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额的7%,但这个有地区之分,纳 税人所在地是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教育费附加则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额的3%; 房产税则为租金收入总额的12%;印花税是租赁合同总金额的 0.1%,但不足1元按1元贴花;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出租房屋占地面积 乘以地段适用单位税额来计算,地方教育附加按实际缴纳营业税税 额的2%来收。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的10%。但应纳税额则 分两种情况,主要分割点在每次/月收入是否超过4000元。每次/月 收入额不超过4000元(含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次/月收入 额扣除住房出租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由纳税 人负担的出租住房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准予扣除的捐赠额,再减 去800元。若每次/月收入额在4000元以上的,则应纳税所得额中 减去的800就换成减去收入的20%。 合并计算

房屋租赁涉及的营业税及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也可合并计算,如湖北将其归并为“房屋租赁税”进行征收。 针对个人出租住宅、非住宅,企业事业单位出租房屋等情况,又分不同综合税率。 个人出租住宅,月租金5000元以下的,税率为4%;5000元(含)-2万元的,为5%;2万元(含)以上的,为7.68%。如个人出租一套月租金3000元的住宅,每月的税负为120元。 个人出租非住宅,月租金5000元以下的,税率为6.1%;5000元(含)-2万元的,为8.1%;2万元(含)以上的,为15.7%。 对于企事业单位出租房屋,若租给个人用于居住的住房,按月租金收入的9.7%征收;出租非住房的,按13.7%征收。 从租赁业务实施来看,除非租房费用可报销,租客会要求房东备案,基本上所有房东担心税收,都不会主动备案。 虽然房租税的缴税主体是业主,但实际上,大多数房东都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租客。相当多的出租屋主坦承,征税后首先会保证自己的收入不减少,把租房税转嫁给租客也理所当然。

信息化战争概论

信息化战争概论 第一讲概述 1、 信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机械化战争:主要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毁伤强、战场范围广、战争消耗大等特点。是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战(信息作战):综合运用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形式打击或抗击敌方的行动。目的是在网络电磁空间干扰、破坏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影响、削弱敌方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利用和决策能力,保证己方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安全和正确决策。主要包括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2、 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 社会形态的转变,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发展战略需求的牵引,现代战争实践的催化 3、 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 4 信息资源主导 战场空间全维

战争力量一体 指挥行动实时 信息对抗全域 精确作战普及 5、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 6、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指导思想 7、进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原则 第二讲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和环境力量 1、什么是战场环境?有哪些环境构成? 战场环境: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包括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人口、民族、交通、建筑物、生产、社会等人文条件,国防工程构筑、作战设施建设、作战物资储备等战场建设的情况,以及信息、网络和电磁状况等 2、战场自然环境包括的内容,战场人文环境包括的内容。 战场自然环境: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太空站场 战场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3、战场信息环境包括的内容,电磁环境具体包括的内容。 战场信息环境:电磁环境、网络环境、心理环境 电磁环境:一定空间内所有的电磁辐射形成的环境,自然电磁环境人为电磁环境。 4、战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自然、人文和信息环境相互渗透 (二)自然、人文和信息环境相互作用 (三)信息环境在战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5、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的特点。 1)战场环境一体化:构成、影响、作用一体化 2)战场环境可视化:数字化表述、网络化存在、直视化呈现 3)战场环境敏感化:环保影响敏感、人文目标敏感、信息环境敏感4)战场环境复杂化:环境构成、环境形态、环境效应复杂 6、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对战争准备的主要影响。 战场建设、武器装备建设、人力资源 7、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对战争指挥控制的主要影响。 战略决策、战争控制、指挥手段 8、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对战争行动的主要影响。 战场机动、进攻行动和防御行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