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GF-I、HGF及胰岛素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IGF-I、HGF及胰岛素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IGF-I、HGF及胰岛素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IGF-I、HGF及胰岛素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曹旭晨,迟江瑞,叶贝贝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位死因【1】。乳腺癌患者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ISLM)对乳腺外科来说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生ISLM、不伴远处扩散的发生率较低,约占乳腺癌复发转移比例的1%~4.3%【2-3】。在ISLM的治疗方面,普遍认为放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在局部是否行手术切除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ISLM的分期先后发生了2次重大变化。笔者现就ISLM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ISLM分期的转变及ISLM的治疗方法与争议进行综述。 1乳腺癌ISLM的发生机理及相关影响因素 锁骨上淋巴结(SLN)位于锁骨上窝,属颈深淋巴结最下群,沿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排列,引流腋尖和胸骨旁淋巴结的大部分淋巴回流,其输出淋巴管与颈深下淋巴结输出管合成颈干,汇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或直接注入静脉角。乳腺癌原发灶转移至SLN有以下4种途径:①肿瘤细胞经腋窝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再转移至SLN;②经腋窝淋巴

结转移至胸肌间淋巴结,再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最后到SLN;③经腋窝淋巴结直接转移至SLN;④经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至SLN。 乳腺癌患者ISLM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Dellapasqua等【4】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ISLM的发生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体积以及肿瘤的分子分型密切相关,一般ISLM患者往往年纪较轻,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原发肿瘤体积多较大,分型多为三阴性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国内Fan等【5】也指出,ISLM患者的原发肿瘤体积多较大。 2乳腺癌ISLM分期的转变 1987年以前,普遍认为乳腺癌ISLM属局灶性病变,应归类为N3期;1987年,第5版AJCC-TNM分期系统指出,ISLM患者的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出现远处转移,故应归类为M1期,临床分期属于Ⅳ期(任意T期、任意N 期、M1期)。但是2001年,Brito等【6】研究分析了70例ISL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34%,5年总生存率为41%;对比这些ISLM患者(n=70)与ⅢB期患者(n=239)的预后,结果发现两者的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21),总生存率也无显著差异(P=0.227);而将ISLM(n=70)患者与远处转移Ⅳ期患者(n=1581)的预后进行比较后发现,前者的总生存率及预后较好,差异具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镜下表现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镜下表现 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镜下表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50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从SLN 淋巴结包膜侵犯、癌细胞分布、转移灶大小、淋巴管栓塞四个方面比较腋窝非前哨淋巴 结阳性组与ANSLN阴性组SLN的病理表现差异。[结果] 18例SLN转移病例中,ANSLN 阳性9例,ANSLN阴性9例。ANSLN阳性组中%SLN镜下癌细胞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占据整个淋巴结切面面积的50%以上。ANSLN阴 性组中SLN100%呈彼此孤立的巢状分布,各 转移灶面积总和不超过整个淋巴结面积20%,两者差异有显着性。[结论] SLN内癌细胞 的分布特征和转移灶大小可能是腋窝非前 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病理 学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

是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引流和最早发生肿瘤 转移的淋巴结[1]。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作为近年来乳腺外科的主要进展之一备受关注。我院自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SLNB,其中SLN转移18例,观察其镜下特征表现。 1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37岁~55岁,平均岁;绝经前21例,绝经后29例;SLNB术 前均未行局切活检;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 临床TNM分期T1~2N0M0,其中T1 期18 例,T2 期32例;肿瘤最大径8mm~39mm。肿瘤位于乳腺外上象限38例,外下象限5例,内 上象限6例, 内下象限1例。全组40例行 改良根治术,5例行保乳根治术,4例行标 准根治术,1例行扩大根治术。病理为浸润 性导管癌46 例,导管内癌3例,髓样癌l 例。方法 材料 染料示踪剂为1%美蓝;同位素示踪剂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1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乳腺肿瘤外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乳腺肿瘤外科 (1)开展乳腺肿瘤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 (2)可独立完成乳腺肿瘤手术,每年完成各类乳腺肿瘤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50例以上。 2.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 - 107 -

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需要的示踪剂,包括蓝染试剂和核素示踪剂。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γ线探测仪。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四)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的多学科的团队协作,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五)具有专业乳腺肿瘤外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 2.有5年以上乳腺肿瘤外科(或8年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规范及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乳腺癌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 108 -

乳腺癌转移淋巴严重吗怎么治疗

乳腺癌在女性中还是比较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如果发现较早,得到及时的治疗化,患者实现治愈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但是乳腺癌随着病情的发展,常会出现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我们就无法有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效果差,乳腺癌如果转移到淋巴严重吗?该如何治疗呢? 乳腺癌淋巴转移严重吗?首先回答大家第一个问题,淋巴系统遍布全身,如果出现淋巴转移,说明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的话,会出现全身扩散,治疗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乳腺癌转移淋巴也是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减少痛苦。 那么乳腺癌出现转移该怎么治疗呢?乳腺癌淋巴转移,化疗和中医药治疗是很多患者的选择,化疗虽然能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但是具有饮鸩止渴、敌我不分的弊端,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杀伤大量的正常细胞,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出现过度化疗,不仅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乳腺癌通过化疗,并不能有效的拯救病人。因此建议,患者在选择化疗时,可以同时服用中医辅助,化疗前可以增强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化疗后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疗效。 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药性温和,无刺激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医作为我国的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癌理念丰富,也得到了时间的检验。中医认为乳腺癌的病发,是全身性疾病在人体乳房部位的具体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从整体出发,通过天然抗癌药物,对患者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来实现控制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 通过康复患者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乳腺癌患者的真实案例: 陈林凤,女,洛阳市人,2008年7月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先后化疗,放疗8次,全身乏力,不能走路,病人思想压力增大,病情也不断恶化,后经别人介绍,在2009年找到袁希福服用中药治疗,病情好转,能走路,精神状态佳,2012年9月17日她再次找袁希福巩固治疗,袁大夫告诉他再过明年再服两个月的药就算彻底康复了,病人十分高兴。2014年4月12日在袁希福抗癌明星康复大会上再次讲述了自己的康复历程!在2014年4月12号的袁希福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侃侃而谈!2015年9月,患者再次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表达对袁希福教授的感激,直到现在,患者身体正常,身体无不适。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患者通过选择科学的中医疗法,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长期以来,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总结毕生治癌经验,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抗癌良药。 该疗法治疗乳腺癌转移注重的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多种方法协同作战,采用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攻毒与扶正并重,同时调理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全方位、多通道,立体作战的策略,全面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从以上我们知道乳腺癌出现淋巴转移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患者也不要害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用积极向上的心来应对这种疾病。

乳腺癌术后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7例分析)

乳腺癌术后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7例分析 在乳腺癌转移至对侧腋窝淋巴结较为罕见,1981年~1996年间,我们收治7例,占同期住院乳腺癌病人总数的0.23%,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均于一侧乳腺癌手术后6个月~9年间发现对侧腋窝单个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入院后经全身体检、胸片、腹部B超、乳腺钼靶X光片、红外线扫描等检查,除发现第7例患者右第4肋间转移外,余均未见肿瘤复发和其它远处转移。对侧乳腺未见异常,亦未发现其它器官新的原发灶。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对侧腋淋巴结转移癌,转移数目3~14个不等,同时,均对对侧乳腺进行了多部位的连续病理切片检查,未发现恶性成分。详情见下表。 复习并对照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切片,发现它们与对侧腋淋巴结转移切片的图像特征相类似。 2 讨论 乳腺癌转移至对侧腋窝较为罕见,文献偶见报道。其转移途径目前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当癌瘤广泛浸润乳腺组织,阻塞了皮肤淋巴管与乳腺内淋巴管间的通路时,从乳房皮肤引来的淋巴液可逆流,癌栓偶可随逆流的淋巴液经真皮淋巴管转移至对侧腋淋巴结或对侧乳房[1]。也有人认为,癌细胞逆流播散时,少数病例尚可经胸壁深筋膜播散至对侧腋下淋巴结[2]。还有人认为,内乳淋巴管在第一肋间平面与对侧有吻合交通,癌细胞可由此途径转移到对侧乳房或腋窝淋巴结[3] 。另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是血行远处转移的一部分[3]。 分析本组资料可发现如下特点,①年龄38岁~50岁,平均43岁,处于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区。②病期偏晚,均为T2N2MO或T3N2M0,Ⅲ期。③原发侧均有融合状腋淋巴结转移,且转移数目较多。④病理类型均为恶性程度较高的非特殊浸润型癌[4] ,其中多为导管浸润癌(5例)。⑤原发肿瘤多位于乳腺内侧象限。⑥多因对侧腋窝单个淋巴结肿大就诊,而术后病理都证实为多个淋巴结受累。 在诊断上,应当注意与对侧原发性隐性乳腺癌相鉴别。其鉴别方法可参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我们认为,在经全身各项检查,包括对侧乳腺的多部位连续病理切片,均不能找到第二原发癌证据的前提下,如发现如下临床特征之一,应考虑为乳腺癌向对侧腋淋巴结转移。①两侧转移淋巴结病理切片的图像特征相类似;②出现同侧肿瘤复发或其它远处转移;③原发肿瘤病期偏晚,同侧腋淋巴结有多枚转移,术后发现对侧腋窝肿块的时间间隔在2年之内。以上7例均符合上述特征。 对于乳腺癌术后对侧腋淋巴结转移癌的处理,我们认为不应不加分别地都按一般转移癌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如果合并有其它远处转移,可行姑息性手术切除。以术后放、化疗为主。如未发现其它处转移,可行对侧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尽早补充放、化疗,而不应轻易放弃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这一点对于临床上不能排除对侧原发性隐性乳腺癌的患者尤为必要。以上除第7例因合并有肋间转

乳腺癌淋巴转移可怕吗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乳房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女性关注的焦点。临床上,乳腺癌早期预后效果较好,当病情恶化到晚期时,癌细胞会在机体内肆意游离,出于对预后的关注,“乳腺癌淋巴转移可怕吗?”等问题吸引着诸多病人及家属。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临床上,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也并不致命。但是当乳腺癌恶化到晚期时,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就会容易脱落。然而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进而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表明,2/3的病人极易出现淋巴转移。 乳腺癌淋巴转移形成过程如何? 乳腺癌淋巴转移最常见的表现是局部淋巴结肿大、变硬、融合成团和固定。人体的乳房具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在淋巴管网的汇集途径中,有重要的过滤结构——淋巴结,其担负着吞噬杀伤细菌和清除人体蜕化、衰变和破碎细胞的防卫清洁功能。 人体一旦发生了细胞癌变,癌细胞脱落后非常容易进入淋巴回流中,而被淋巴结拦截,癌细胞停留在淋巴结,由于免疫方面的种种原因,癌细胞不能够被淋巴细胞杀伤,反而存活生长形成淋巴转移。 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哪些表现? 乳腺癌的淋巴转移,主要表现是腋淋巴结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在转移初期,淋巴结小而硬,触诊时可有“砂粒样”感觉。部分病例可触不到明显肿块,仅有腋窝或锁骨上窝“饱满”感觉,少数病人可以有轻微疼痛等不适感。 随着癌细胞的增殖,可越来越清楚地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感觉到“石头”一样的硬度;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淋巴结的位置也完全固定。此时还可出现局部神经和静脉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如同侧上肢水肿或疼痛等等。 乳腺癌淋巴转移就等于死亡吗? 众所周知,当乳腺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时,不仅会给病人身心带去巨大痛苦,也会增加治疗治疗难度,导致晚期病人预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病人因晚期淋巴转移失去了生命。然而,临床上,乳腺癌晚期淋巴转移也有病人喝中药,进行中医保守治疗达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康复的案例。 具体而言,乳腺癌晚期淋巴转移预后如何?与晚期病人选择的治疗方法,病人的心态,机体耐受力免疫力,得到的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乳腺癌淋巴转移虽然很可怕,但是并不一定等于死亡,祝愿病人早日找到治癌良方,减轻痛苦,实现康复。

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

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 文章目录*一、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二、雌激素过高的危害*三、雌激素高的症状 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目前国内外尚无大样本的循证资料,证实激素替代疗法和子宫癌、乳腺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但美国曾有一项“观察绝经后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研究,中途宣布停止,原因之一,就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超出预计数字;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激素替代疗法一定程度地刺激了乳房和子宫,使本已开始退化的腺体再次发育,乳腺增生或子宫内膜增厚 的发生率,确实是增加了。美国女性健康促进会在近17万美国女性志愿者中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同时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妇女那里,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外源性激素的进入,很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衡,造成雌激素等多种激素水平的紊乱,如果 紊乱时间过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其刺激下由单纯性增生发展到异常增生,就会有癌变的可能。 雌激素过高的危害1、肥胖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或让雄激素更多地转化为雌激素,从而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变高,作用时间延长。 2、雌激素参与月经周期的形成。卵泡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如果月经来潮前雌激素过高,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剥落,月经也不会来潮。

3、雌激素可刺激乳腺增生,水平过高易诱发乳腺癌。乳腺疾病大多是由雌激素水平过高、内分泌紊乱引起的。 4、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生长依赖性肿瘤,与性激素水平有关系。因此,子宫肌瘤易发生在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期女性身上。 5、雌激素和孕激素一起作用于子宫内膜,内膜上皮细胞周期性增生和脱落,继而形成月经。如果雌激素相对增多,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易诱发癌变。 6、雌激素能促进卵泡发育,若雌激素含量过高,影响卵泡正 常发育,可引起排卵障碍或不孕症。 雌激素高的症状雌激素高的症状还有乳房胀痛。乳房不适的话,身体各种功能也可能会受影响的。很多女性在月经期间,都会感觉乳房疼痛。这是由于雌激素升高,乳房饱满,充满液体而致。女性可以多补充omega-3脂肪酸,多吃水果蔬菜等可以解决症状。 雌激素高的症状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属于纤维瘤。是子宫内的非癌组织及肌肉增生。虽然不算癌,可媒体引发其他症状。 有时候,子宫肌瘤也可能会癌变,所以应及时检查。雌激素过高症会促进子宫肌瘤生长。 最后的症状表现是疲劳。极度疲劳是雌激素高的表现。患者会感觉疲惫不堪,头痛,关节痛或肌肉痛,还可能会发烧等。长期 疲劳易发展为抑郁症,所以应寻求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分析

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3T09:10:42.2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5期作者:李海江 [导读] 通过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B超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李海江 伊春林业中心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B超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观察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结果:B超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5.77%、73.33%、91.86%。经B超检查分析,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70例,其腋窝淋巴结均直径≥8mm,血流丰富者60例,与无转移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超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分析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ultrasound on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8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the diagnosis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and for the mass promotion. 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6 hospital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on the B ultrasonic examination,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standard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Results: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breast cancer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95. 77%,73. 33%,91. 86%. By B ultrasonic examination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70 patients,the axillary lymph nodes were acuity 8 mm diameter,rich blood flow of 60 cases,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out metastasi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1). Conclusion:b-ultrasonograph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Key words:breast cancer;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Diagnostic effect analysis [前言: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这种疾病是女性肿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低于子宫癌。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患者乳腺癌细胞发生转移的主要部位,可占75%。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是乳腺癌临床分期的重要依据,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年龄20岁~60岁之间,平均年龄(44.5±3.2)岁。其中单发性患者480例(60.0%),多发性患者32例(40.0%);术前为接触肿大淋巴结49例 (61.25%),可触及腋窝肿大淋巴结31例(38.75%),8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肿块直径大小为10~75mm,平均直径(45.2±5.1)mm。80例患者进行检查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等治疗,无相关禁忌证,精神正常,容易沟通,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特殊患者,如妊娠、精神障碍以及病情复杂的患者不宜参加研究。 [1.2方法 [进行诊断之前患者取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把腋窝位置完全暴露出来;使用探头7.5~12MHz的彩色多普勒仪,对患者的腋窝及周边部位进行检查扫描,先重点检查患者双侧腋窝的淋巴结情况,查看腋窝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大、上肢上展情况,再使用高频探头查明其淋巴结数量、大小及形态等。诊断过程结束之后由我院多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诊断小组进行阅片,对检查结果进行讨论。之后进行常规染色,常规HE染色后,使用光镜查看其组织结构的血管分布。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2.结果 [B超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5.77%、73.33%、91.86%。经B超检查分析,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70例,其腋窝淋巴结均直径≥8mm,血流丰富者60例,与无转移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腋窝淋巴结的B超表现对比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选取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诊断鉴别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由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多通过临床触诊、仪器检查及病理诊断来发现证实。临床触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的内分泌治疗属于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措施,是通过改变人体正常生理过程来阻碍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相当类型的乳腺癌组织需要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来生长,那么用某些化学方法阻止这些激素反应过程,就有可能减慢甚至使癌细胞停止生长。 那么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在一些类型的乳腺癌癌细胞表面散在分布着一些激素受体位点(我们将其比喻为“锁”),激素分子象钥匙一样可以和激素受体位点“锁”相结合,进而刺激细胞分裂生长,因此可以促进肿瘤快速生长。这种类型的的乳腺癌称为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那么,减少“钥匙”或“锁”的数量及影响“钥匙”和“锁”相配或其他任何可以阻止这种结合过程的治疗方法均可以起到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起作用。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竞争抑制剂)代表药物: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体内正常雌激素的作用。他莫昔芬的分子结构类似于雌激素,可以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止体内正常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让我们想象一下:一把错误的钥匙插进门锁中,可以很合适的插入,但无法转动,而正确的钥匙因为锁孔被占无法开锁。这样,癌细胞无法接受激素的刺激,肿瘤停止生长。 2、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氟隆、瑞宁得、依西美坦 芳香化酶是女性体内产生雌激素过程必需的一种活性酶,抑制芳香化酶可以有效的减少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减少“钥匙”的作用,因而减少其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3、去势药物代表药物:诺雷得

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以往我们是通过对绝经前妇女施行卵巢切除(用外科手术和射线)、或者肾上腺切除和垂体切除来降低雌激素水平。现在我们可以采用药物来达到类似的作用。 4、激素受体调节剂代表药物:氟维司群 氟维司群的主要功能是破坏雌激素受体和阻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起到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Q&A 我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我需要内分泌治疗吗? 如果癌肿仅局限于乳腺,那么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即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但当癌肿已转移到其他部位时,治疗起来就会困难的多。不幸的是,乳腺癌是否已经发生转移很难确定。因此,临床医生建议,无论是否有证据表明癌细胞发生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应给予全身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或二者同时给予。尽管化疗、内分泌治疗可能有副作用,但一旦癌肿复发将危及生命。因此,辅助治疗利大于弊。 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可进行内分泌治疗。要想明确你是否适合进行内分泌治疗,首先要将你的癌肿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如果检查结果表明你的癌肿是雌激素阳性(ER+)或孕激素阳性(PR+)或双阳性,那么意味着你的癌肿对激素敏感。这时,你的医生会建议你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你的检测结果是阴性(ER—PR—),无论你的年龄大小,内分泌治疗将对你的肿瘤生长没有明显作用。

01107-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2.3要求修改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随机分为亚甲蓝组、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分别为65例和95例。比较2组患者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检出成功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枚/例明显多于亚甲蓝组组(±)枚/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进行吲哚菁绿检测降低假阴性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吲哚菁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16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b methylene blue group, methylene blue and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65 cases and 95 cases. The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ccuracy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ed group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nd accur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of methylene blu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group of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ethylene blue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 + gold /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ethylene blue group (+ pieces / cas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indocyanine green test to reduce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breast cancer. Keywords: Indocyanine gree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腋窝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作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在肿瘤转移时常首先受累,而腋窝SLN有无肿瘤转移理论上可以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1]。近些年,吲哚菁绿已逐渐被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60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情况汇总如下,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提高腋窝淋巴结检出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假阴性率,可以有效的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经空芯针穿刺或切除活检诊断为乳腺癌,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无远处转移。排除[2]:曾有过敏休

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在女性靶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在女性靶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简称ER)是女性靶器官中重要的功能介导分子,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女性靶器官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多篇国内外SCI因子较高的研究文献,从中得到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疾病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雌激素作为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一种最重要的分子,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使之转化成一系列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作用于靶细胞,最后表现为激素的生理效应,当这种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结构受到破坏,就会导致一系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雌激素受体,简称E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是一种能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包括α和β两种亚型。ER的两种亚型广泛分布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呈组织独特性,两者能单独表达或共存,其在两性生殖系统中都具有表达性能,但是一般来说,附睾、子宫内膜及平滑肌中ERα表达占优势,前列腺、睾丸、卵巢中则是ERβ。 根据当前研究表明,ERα及ERβ各自侧重的生理功能不一。对分别缺乏ERα或者ERβ的基因敲除鼠进行研究,表明了其生理作用。缺乏ERα的老鼠表现为乳腺、子宫缺陷,缺乏性行为及生育能力。而缺乏ERβ的老鼠主要是体型较小,产率较低,且老年雄鼠出现前列腺增生,且部分脑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这主要是受雌性生殖组织细胞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所致。研究表明,ERβ在抑制细胞的增殖、骨骼及卵泡发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雌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日益增多,发现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不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而且与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关系。现将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综述如下。 1 ER与乳腺 ERα及ERβ在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乳腺发育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ERα在导管上皮和基质中均有表达,而在小叶上皮中无表达。李嗣杰等[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6例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乳房缩小成形术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的ERα和ERβ阳性表达率及分布情况,结果示ERβ在乳腺上皮细胞中阳性百分数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百分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Rβ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ERβ的广泛分布暗示着ERβ可能是乳腺组织中占优势的雌激素受体。 Mac[2]的研究显示ERα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ERβ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ERα/ERβ比值在人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Rα水平上调,促进TGFα表达,从而促进肿瘤发生;ERβ

乳腺癌AJCC第七版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AJCC,第七版) T——原发肿瘤(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is(DCIS)导管内原位癌 Tis(LCIS)小叶原位癌 Tis(Paget′s)乳头Paget′s病与浸润癌或乳腺实质的原位癌不同。与Paget′s病有关的乳腺实质的肿瘤根据实质病变的大小和特征进行分类,此时应对Paget′s病加以注明。 T1肿瘤最大径≤2cm T1mi肿瘤的最大径≤0.1cm T1a肿瘤的最大径>0.1cm,且≤0.5cm T1b肿瘤的最大径>0.5cm,≤1.0cm T1c肿瘤的最大径>1.0cm,≤2.0cm T2肿瘤的最大径>2 0cm,≤5.0cm T3肿瘤的最大径>5.0cm T4任何体积的肿瘤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结节) T4a侵犯胸壁,单纯的胸肌受浸润不在此列 T4b没有达到炎性乳癌诊断标准的皮肤的溃疡和/或卫星结节和/或水肿(包括橘皮样变) T4c同时有T4a和T4b T4d炎性乳腺癌 N—区域淋巴结(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p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先前已切除或未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 pN0无组织学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pN0(i-)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N1可活动的同侧Ⅰ、Ⅱ组腋淋巴结 pN1微转移;或转移至1-3个腋淋巴结;和/或临床无发现,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pN1mi微转移(瘤灶大于0.2mm和/或多于200个细胞,但小于或等于2.0mm) pN1a1-3个腋淋巴结,至少有一个大于2.0mm pN1b临床无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的内乳淋巴结微转移或大转移 pN1c1-3个腋淋巴结,同时有临床无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的内乳淋巴结微转移或大转移 N2融合或固定的同侧Ⅰ、Ⅱ组腋淋巴结;或临床发现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没有腋淋巴结转移的证据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其列线图验证性

论著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1-0945-05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 及其列线图验证性研究 邱鹏飞a ,刘娟娟b ,王永胜a ,刘雁冰a ,李永清a ,周正波a , 陈鹏a ,赵桐a ,孙晓a ,王春建a ,张朝蓬a ,刘广a 【摘要】目的探索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 )转移的危险因素,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 )列 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1年12月至2012年1月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 1227例乳腺癌病人,评估前哨淋巴结(SLN )阳性病人NSLN 转移的危险因素。登陆MSKCC 网站计算病人NSLN 转移风险,通过绘制趋势线和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下面积(AUC )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 肿瘤大小、SLN 阳性数、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和多灶性与NSLN 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肿瘤大小、SLN 阳性数、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是NSLN 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趋势线显示预测值曲线和真实值曲线趋势基本相同,MSKCC 列线图的AUC 值为0.765,预测值<10%的病人(51/412,12.4%)NSLN 阳性率为5.9%(3/51)。结论MSKCC 列线图可以较准确的预测NSLN 转移风险,为病人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 )提供参考依据,预测值<10%的病人可以避免ALND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MSKCC 列线图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Risk factors for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MSKCC nomogram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QIU Peng-fei*,LIU Juan-juan,WANG Yong-sheng,et al.*Breast Cancer Center,Shandong Cancer Hospital,Jinan 25011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Yong-sheng,E-mail:wangysh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9532426.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non-sentinel lymph node (NSLN)metastasis,and validate the value of the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nomogram for the prediction of NSLN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 A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database containing 1227consecu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between December 2001and January 2012in Shandong Cancer Hospital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entinel lymph node (SLN)should be evaluated for risk factors of NSLN metastasis.MSKCC nomogram was used to estimate probability of NSLN involvement,and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was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the trend line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curve.Results Tumor size,number of positive SLN,nuclear grade,lymphovascular invasion and multifocality correlated with NSLN metastasis (all P <0.05).Only tumor size (P =0.001),number of positive SLN (P =0.000),nuclear grade (P =0.008)and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P =0.001)were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the NSLN metastasis.The trend of actual probability in various decile groups was comparable to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The MSKCC nomogram presented a ROC value of 0.765.Patients with predictive values lower than 10%(51/412,12.4%)have a frequency of NSLN metastasis of 5.9%(3/51).Conclusion The MSKCC nomogram can provide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NSLN metastasis,and give a reference basis about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ALND could be avoided in patients with the predictive values lower than 10%.Keywords breast cancer;sentinel lymph node;non-sentinel lymph node;MSKCC nomogram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 )是评估早期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 )状态的有效方法,对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 )阳性的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 )仍然是标准治疗模式,纪念斯隆凯基金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09GG10002019);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重点项目(2011HD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a.乳腺病中心b.核医学科,山东济 南250117 通讯作者:王永胜,E-mail:wangysh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9532426.html, 注:邱鹏飞,刘娟娟为共同第一作者· ·9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