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2011-04-28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BR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3)减反射膜和抗磨损膜的关系

镜片表面的减反射膜层是一种非常薄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材料(厚度低于1微米),硬且脆。当镀于玻璃镜片上时,由于片基比较硬,砂砾在其上面划过,膜层相对不容易产生划痕;但是减反射膜镀于有机镜片上时,由于片基较软,砂砾在膜层上划过,膜层很容易产生划痕。因此有机镜片在镀减反射膜前必须要镀抗磨损膜,而且两种膜层的硬度必须相匹配。

二、减反射膜

(1)为什么需要镀减反射膜?

1)镜面反射

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

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聚集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眩光

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

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b。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C值低,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

让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产:夜晚,一位戴眼镜的驾车者清晰地看见对面远处有二辆自行车正冲着他的车骑过来。此时,尾随其后的汽车的前灯在驾车者镜片后表面上产生反射:该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增加了二个被观察点的强度(自行车车灯)。所以,a段和b段的长度增加,即然分母(a+b)增加,而分子(a-b)保持不变,于是就引起了C值的减少。对比减小的结果会令驾驶员最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

4)透过量

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BR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

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镜片成品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2014-12-31 页数1of5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履历表 版次修订理由,内容简述修订者修订日期 A0 A1 A2 新版发行 规范文件格式增加检验项目。 修改9.1成品可靠性测试内容,增加百格测试对照表。 何宗荣 何宗荣 2013-9-30 2014-12-31 会签栏受控文件章 人事部业务部物控部品质部工程部生产部丝印车间切割车间包装车间

生效日期2014-12-31 页数2of5 1 目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公司生产手机镜片的成品检验。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手机镜片的成品检验,适用于试生产、批量生产等各个阶段。 3.不良缺陷定义: 3.1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3.2手印:在产品表面光亮面或透光区出现的手指印痕。 3.3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3.4细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 2.5流纹:产品表面呈现出的加硬涂层波纹印(利用反光角度观察)。 2.6崩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缺口等。 2.7污渍:在产品正反面存在的各工序的如网版印,胶印、油污、水渍等残留物。 2.8晶点(杂点):由于原料在成型前在板材基材或加硬涂层内产生的点(凹凸)状或非板材本身的杂质点。 2.9彩虹现象:指透明区域在反光条件下出现彩色光晕的现象。 2.10透光:印刷区域有漏印的部位,造成光线能从背面穿到正面,称为透光。 2.11电镀不良:由于电镀工艺没有控制好,造成镀层表面颜色不均匀(透光度偏差)、氧化(黑点)或镀层脱 落等。 2.14缺陷代码对照表: 代码名称(单位)代码名称(单位)代码名称(单位) N 数目(pcs) D 直径(mm) W 宽度(mm) L 长度(mm) H 深度(mm) S 面积(mm2) DS 距离(mm) 3、检验条件及环境的规则: 3.1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 300mm~ 350mm; 3.2 时间:每片检查时间不超过 10s(10s 内检验不出的缺陷可以不算); 3.3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 45°;上下左右转动15°; 3.4 照明:18W LED T8日光灯(色温:6000K),光源距被测物表面500 mm~550mm。 4.0 抽样方案 按GB2828 .1-2003-II级抽样标准,AQL :Critical=0 Major:=0.4, Minor:=0.65 5.0 缺陷定义 5.1 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或造成不能使用的缺 陷或严重影响主要性能指标、功能不能实现的缺陷;

光学镀膜的作用

光学镜片镀膜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光学镜片外观检查规范

光学镜片外观检查规范 一、目的:1.提供鏡片外觀檢查作業參考,降低判定差異。一、目的:1.提供镜片外观检查作业参考,降低判定差异。 2.提供內部訓練參考資料。2.提供内部训练参考资料。 二、使用時機:精磨加工後或鍍膜後之一般光學鏡片外觀檢查二、使用时机:精磨加工后或镀膜后之一般光学镜片外观检查 (如有特殊要求,於圖紙註明之)(如有特殊要求,于图纸注明之) 三、依據:USMIL-O-13830A 三、依据:USMIL-O-13830A 四、傷痕/亮點(Scratch/Dig)四、伤痕/亮点(Scratch/Dig) (1)圖紙上應標示每一球面對傷痕/亮點之允許標準與要求此項品質之區域。(1)图纸上应标示每一球面对伤痕/亮点之允许标准与要求此项品质之区域。 (2)圖紙對傷痕/亮點之規格指對此二種缺點允許的最大尺寸。(2)图纸对伤痕/亮点之规格指对此二种缺点允许的最大尺寸。 EX.60/40 之外觀規格EX.60/40之外观规格 60=允許最大傷痕尺寸60=允许最大伤痕尺寸 40=允許最大亮點尺寸40=允许最大亮点尺寸 (3)--傷痕(Scratch):線狀之外觀不良,等級定義如下:(3)--伤痕(Scratch):线状之外观不良,等级定义如下: 160scratch=0.051 mm width 160scratch=0.051 mm width 120scratch=0.020 mm width 120scratch=0.020 mm width 80scratch=0.016 mm width 80scratch=0.016 mm width 60scratch=0.012 mm width 60scratch=0.012 mm width 40scratch=0.008 mm width 40scratch=0.008 mm width 20scratch=0.004 mm width 20scratch=0.004 mm width --亮點(Dig):圓形之外觀不良,如亮點、氣泡、雜質、短傷痕、鍍膜點狀(噴--亮点(Dig):圆形之外观不良,如亮点、气泡、杂质、短伤痕、镀膜点状(喷 藥F)、刺傷、膜弱塊狀(W)、霉斑、雲狀、霧狀、砂目药F)、刺伤、膜弱块状(W)、霉斑、云状、雾状、砂目 等級定義如下:等级定义如下: 100dig=1.00 mm diameter 100dig=1.00 mm diameter 80 dig =0.80 mm diameter 80 dig =0.80 mm diameter 50 dig =0.50 mm diameter 50 dig =0.50 mm diameter 40 dig =0.40 mm diameter 40 dig =0.40 mm diameter 20 dig =0.20 mm diameter 20 dig =0.20 mm diameter 10 dig =0.10 mm diameter 10 dig =0.10 mm diameter --品質區域:以光軸為中心之一特定區域,該區域內之表面品質適用傷痕/亮點之規--品质区域:以光轴为中心之一特定区域,该区域内之表面品质适用伤痕/亮点之规 格,此品質區域以外之表面,除特別規定外,對品質沒有要求格,此品质区域以外之表面,除特别规定外,对品质没有要求 (一般外觀檢驗假定全球面為品質區域)(一般外观检验假定全球面为品质区域) 五、裂邊、裂痕與擦痕(Chips、Cracks&Bruises)五、裂边、裂痕与擦痕(Chips、Cracks&Bruises)(1)圖紙上一般均標明允許最大裂邊尺寸,但裂痕與擦傷通常未標示。(1)图纸上一般均标明允许最大裂边尺寸,但裂痕与擦伤通常未标示。 (2)--裂邊:指在鏡片邊緣之不良,鏡片邊緣表面有部份玻璃脫落。(2)--裂边:指在镜

《军用标准》光学标准-美国军标正文(性能标准)

美國軍用標准 (MIL-PRF-13830B) 性能標准 軍火控制設備用光學元件;監控生產、裝配、檢測的通用標准 所有國防部門和代理部門可允許使用此標准。 1.范圍 1.1范圍。此標准包括精加工光學光學元件的生產、裝配、檢測,諸如用於軍火控制設備上的球面鏡、稜鏡、平面鏡、分劃板、觀景窗以及光楔等。 2.應用文件 2.1概要 本章列出的文件需要參閱本標准3、4、5章的要求。本章不包括本標准其他章節的文件或其他信息推存的文件。為了保証本目錄的完整性,文件使用者必須注意文件須滿足本標准3、4、5章列出的文件要求,無論這些內容是否在本章中列出。 發行申明:此為公用版本,發行不受限制。 2.2其他政府文件,圖紙及出版物 下列政府其他文件、圖紙和出版物組成本文件內容的一部分,擴大本文的范圍。除非另有規定,這些文件、圖紙和出版物是征求引用的。 圖面資料 美國軍事裝備研究發展工程技術中心 C7641866---光學元件表面質量標准 (立約人要求的其他政府文件、圖紙、出版復印件及具體的功能應該從簽約事宜或簽約指示得到) 2.3優先順序 本標准內容與其引出的參考有沖突時,以本標准內容為准。本標准未述內容,可行法律法規代行除非有具體的免除通知。(看附加優先標准合同條令) 3.要求: 3.1所有的光學元件,配件以及系統產品都必須符合這一標准的要求,除非具體的儀器標准或合同之可行圖紙另有要求與定義。 3.2所用的材料必須與所適用的仕樣書或圖紙相一致 3.2.1光學玻璃光學玻璃的種類和等級必須在圖紙中規定,允許使用規定的其它玻璃材料時,應提供給合同管理人員相關的玻璃光學特性及設計數據完整的信息。3.2.1.1 放射性材料 本文中要求的光學材料應不含釷或其他加入的超過0.05%重量的放射性材料。 3.2.2粘接劑除非合同和定單中有規定,光學粘合劑必須同附錄A的要求相一致。

树脂镜片镀膜

树脂镜片镀膜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 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 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 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 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 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 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 2、机械和热性质; 3、电性质材料; 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 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 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 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 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 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 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 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1.5--1.9。 2)色散系数:阿贝数。 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 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 (2)光线反射 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清晰度,而且在镜片表面会产生干扰性反射光。通常,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越高,因反射而损失的光线就越多。当然,对于干扰性反射光可以通过在镜片表面镀多层减反射膜而相应抵消。(3)光线吸收:材料的本身吸收光的特性会减少镜片的光线透过率,这部分的光量损失对于非染色眼镜片是可以忽略的,但如果为染色或变色镜片,光的吸收量会很大,这也是此类镜

镜片镀膜常识

镜片镀膜常识 镜面镀膜有三层: 外层防污膜是防灰尘和油渍; 中层防反射膜,是提高镜片光线通过率; 内层加硬膜是防止镜片磨损、刮花。 这三层镀膜,会使视线更明亮,在昏暗的环境下也不会灰蒙蒙,间接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镀膜镜片价格 质量好的镜片镀膜,价格几乎与镜片相同。如果有眼镜店说加层镀膜只多十几块钱,那消费者就要考虑真伪和质量问题了。而加膜之后,从侧面看镜片呈现紫色还是蓝色,只表明镀膜阻挡光线中的哪种颜色,没有品质上的区别。 加膜镜片有玻璃和树脂加膜镜片。 现在许多人配眼镜时,要求在镜片上加膜。镜片加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抗反射膜,即通过在镜片前表面镀上多层不同折射率与不同厚度的透明材料,利用光干涉的原理来减少镜片表面多余的反射光。镜片加了抗反射膜后,对光线的通透性会增加,佩戴者感觉眩光减少了,视物也更加真切和明亮。另一种是加硬膜,主要用于树脂镜片。它一般加在镜片前表面,使树脂镜片抗磨能力增强,同时光的通透性也有所加强。使用者在清洁加硬膜镜片时,应先用清水将镜片前后表面洗净,再用干净软布吸干,注意不要在镜片干燥时擦拭。如果普通的镜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就不需要加膜,如果要加,树脂镜片可以加抗反射膜,也可以加硬膜,玻璃镜片一般只加抗反射膜。 原载:视客眼镜网

在磁粉探伤检测过程中,每个被检工件在磁化后,都要吸附一定数量的磁粉,因此,磁悬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测定磁悬液的浓度,以保证磁粉探伤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一、用磁悬液浓度检测管测定 检测磁悬液浓度的准确方法是应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即磁粉沉淀管。 1、开启设备油泵十五分钟,待储液桶的磁悬液充分搅拌、均匀后,从油枪或喷淋系统取样100ml,装入磁悬液沉淀管,垂直静置放置。 2、煤油磁悬液和水剂磁悬液放置60分钟,变压器油和10#机油磁悬液放置24小时。 3、时间到后,观测磁粉沉淀管的磁粉沉淀刻度。 4、荧光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为0.1~0.5ml,普通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为1.2~2.5ml。 5、当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在上述数值的下限值时,应添加相应的磁粉或重新调制磁悬液。 6、需要准确计算磁悬液的浓度时,应首先作出三种标准磁悬液(荧光磁粉磁悬液按:1g/L、2g/L、3g/L配置;非荧光磁粉磁悬液按:10g/L、20g/L、30g/L 配置,各取样品500ml)的浓度和沉淀高度的曲线,然后测出待检磁悬液的沉淀高度,用对比法进行计算。 7、完全沉淀后,磁悬液的载液很脏时,应该重新调制磁悬液。 二、根据经验和目测法判定 用户检测磁悬液浓度的最精确的方法是使用磁粉沉淀管。对于经验非常丰富的操作者或者没有购买磁粉沉淀管的用户来说,也可以根据经验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 1、磁悬液的颜色变化很大,有很多脏物时,应重新调制磁悬液。 2、用户在探伤检测时,工件表面的磁粉分布较淡,或者根本没有磁痕堆积。应考虑添加磁粉或者重新调制磁悬液。

镜片外观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Q/HONHEM -3-D8.2.3&D8.2.4-04-49 9 10 10 10 1范围 ..................................... 2术语和定义 ............................... 2.1不良缺陷定义 .......................... 2.2手机测量面的定义 ...................... 2.3缺陷代码对照表 ........................ 3手机检验条件及环境的规则 ................ 4 IMD 镜片的检验 ......................... 5 IML 镜片的检验 .......................... 5.1 IML 镜片的外观检验 .................... 6加硬片材切割镜片(蒸镀)的检验 ... 6.1外观检验 ............................... 7注塑并加硬处理(背面印刷)的镜片检验 7.1外 观检验 ..................................... 8玻璃镜片(包括镜面镜片)的检验 ... 8.1外观检验 ............................... 鸿智源电子 镜片外观检验规范

9印刷或图案的外观要求.................... 9.1字符或标识的外观要求.................. 9.2大面积印刷的外观要求..................

9 10 10 10 r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镜片的外观要求及性能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手机、无线接入手持机、 CDM 手机、3G 手机的镜片检验,并且适用于手机的研发、试生产、批 量生产、IQC 来料检验、QA 增强性试验等各个阶段。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不良缺陷定义 2.1.1 点缺陷 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2.1.2 手印 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 2.1.3 异色点 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同周围区域有明显差异的点。 2.1.4 同色点 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同周围区域无明显差异的点。 2.1.5 缩水 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 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 凹坑。 2.1.6 硬划痕 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2.1.7 细划痕 没有深度的划痕。 2.1.8 飞边 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 2.1.9 填充不足 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2.1.10 银条

(完整版)(整理)镜片镀膜技术原理

镜片镀膜技术原理 原理 内容: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

树脂镜片材料及光学镀膜

树脂镜片材料及光学镀膜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2、机械和热性质;3、电性质材料;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 1.5--1.9。2)色散系数:阿贝数。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2)光线反射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

光学镜片外观检作业规范

光学镜片外观检查作业规范 一、目的: 1.提供镜片外观检查作业参考,降低判定差异。 2.提供内部训练参考数据。 二、使用时机:精磨加工后或镀膜后之一般光学镜片外观检查(如有特殊要求,于图纸注明之) 三、依据:US MIL-O-13830A 四、伤痕/亮点(Scratch/Dig) (1)图纸上应标示每一球面对伤痕/亮点之允许标准与要求此项质量之区域。 (2)图纸对伤痕/亮点之规格指对此二种缺点允许的最大尺寸。 EX.60/40 之外观规格 60=允许最大伤痕尺寸 40=允许最大亮点尺寸 (3)--伤痕(Scratch):线状之外观不良,等级定义如下: 160scratch=0.051 mm width 120scratch=0.020 mm width 80scratch=0.016 mm width 60scratch=0.012 mm width 40scratch=0.008 mm width 20scratch=0.004 mm width --亮点(Dig):圆形之外观不良,如亮点、气泡、杂质、短伤痕、镀膜点状(喷-药F)、刺伤、膜弱块状(W)、霉斑、云状、雾状、砂目 等级定义如下:等级定义如下: 100dig=1.00 mm diameter 80 dig =0.80 mm diameter 50 dig =0.50 mm diameter 40 dig =0.40 mm diameter 20 dig =0.20 mm diameter 10 dig =0.10 mm diameter --质量区域:以光轴为中心之一特定区域,该区域内之表面质量适用伤痕/亮点之规格,此质量区域以外之表面,除特别规定外,对质量没有要求(一般外观检验假定全球面为质量区域) 五、裂边、裂痕与擦痕(Chips、Cracks&Bruises) (1)图纸上一般均标明允许最大裂边尺寸,但裂痕与擦伤通常未标示。 (2)--裂边:指在镜片边缘之不良,镜片边缘表面有部份玻璃脱落。 --裂痕:指在镜片边缘之不良,镜片边缘表面有裂痕,但玻璃未脱落。 --擦痕:指在镜片边缘之不良,一群短小之伤痕。 (3)除特别规定外,此三项不良可依裂边之规格来判断允收否。

真空镀膜与光学镀膜对比

真空镀膜主要利用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将氩气(Ar)离子撞击靶材(target)表面, 靶材的原子被弹出而堆积在基板表面形成薄膜。溅镀薄膜的性质、均匀度都比蒸镀薄膜来的好,但是镀膜速度却比蒸镀慢很多。新型的溅镀设备几乎都使用强力磁铁将电子成螺旋状运动以加速靶材周围的氩气离子化, 造成靶与氩气离子间的撞击机率增加, 提高溅镀速率。一般金属镀膜大都采用直流溅镀,而不导电的陶磁材料则使用RF交流溅镀,基本的原理是在真空中利用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将氩气(Ar)离子撞击靶材(target)表面,电浆中的阳离子会加速冲向作为被溅镀材的负电极表面,这个冲击将使靶材的物质飞出而沉积在基板上形成薄膜。一般来说,利用溅镀制程进行薄膜披覆有几项特点:(1)金属、合金或绝缘物均可做成薄膜材料。(2)再适当的设定条件下可将多元复杂的靶材制作出同一组成的薄膜。(3)利用放电气氛中加入氧或其它的活性气体,可以制作靶材物质与气体分子的混合物或化合物。(4)靶材输入电流及溅射时间可以控制,容易得到高精度的膜厚。(5)较其它制程利于生产大面积的均一薄膜。(6)溅射粒子几不受重力影响,靶材与基板位置可自由安排。(7)基板与膜的附着强度是一般蒸镀膜的10倍以上,且由于溅射粒子带有高能量,在成膜面会继续表面扩散而得到硬且致密的薄膜,同时此高能量使基板只要较低的温度即可得到结晶膜。(8)薄膜形成初期成核密度高,可生产10nm以下的极薄连续膜。(9)靶材的寿命长,可长时间自动化连续生产。(10)靶材可制作成各种形状,配合机台的特殊设计做更好的控制及最有效率的生产。 光学镀膜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

树脂镜片的镀膜技术

树脂镜片的镀膜技术 大约1970年,树脂材料开始尝试作为眼镜片的新材料,自此,视光技术迅速发展,CR39,PMMA,PC这些折射率在1.52-1.65的材料开始用于眼镜基片,眼镜已不仅仅作为视力较正的工具,更成为一种装饰品来表达个性。 1. 玻璃镜片 近年为,由于树脂镜片的引进,玻璃镜片的重要性及销售量大大地减少,但即使今日,玻璃镜片也有一些树脂无法比拟的优点,如 l 硬度 l 方便擦洗 l 热稳定性 l 可镀性 玻璃比树脂有好的可镀性,玻璃镜片可加热到300度(而树脂只能加热到80度)所以很容易在玻璃片上镀上硬且牢固的增透膜,而且膜料更容易选择。为了取得最好的增透效果,最外面的膜层(与空气接触的一层)的折射率越低越好,通常玻璃镜片的最外层选用折射率1.38的氟化镁,在大于250度的情况下,氟化镁膜层非常牢固,而且其是目前可选择的最低折射率膜料。而树脂眼镜只能加热到80度,所以必须选择更高折射率的膜料,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折射率1.46的二氧化硅膜料。这也是为什么玻璃镜片比树脂镜片有更好的透过率。目前在美国,日本树脂片市场占有率大于90%,欧州约50%,而在欠发达国家玻璃镜片仍然占有绝大部分市场。目前中国眼镜市场正由玻璃向树脂过渡。 2.树脂镜片 虽然树脂有差的可镀性,但其优点也非常突出 l 不易碎 l 轻 l 易加工 当然其缺陷也众所周知:镜片软,抗刮能力低。但由于视光技术的日益近步,目前通过适当的镀膜工艺可以弥补这些缺点。 尽管镀膜本身与树脂镜片有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如热敏感性,热膨胀系数,这些性质使基片与膜层之前有非常大的内应力,膜层易碎。为了得到最好的膜层,目前树脂镀膜由四部分组成, l 交联层 l 加硬(如果用浸入式加硬,可以使交联与加硬一次完成) l 增透膜 l 防水膜 3.联结层 树脂镜片出厂后,他们将面对不同厂家的生产条件,如不可控的潮湿度,过长或不正确的包装等。没有镀膜的镜片有不同的表面结构,而且要经过多次清洗,腐蚀和污染。为了向客户提供高度一致性的基片,所以要在基片上镀一层联结层,通常用铬,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和其它特别材料。 联结层必须很薄(2-5nm),否则就会应力或影响光学性质。 4.硬膜

眼镜镜片的参数及标准

眼镜镜片的参数及标准 Spectacles Lenses GB 10810-1996 neq ISO 8980-1:1996 代替GB 10810-89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10810-89《眼镜镜片》的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10810-89《眼镜镜片》。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 8980-1:1996《光学与光学仪器--眼镜光学--毛边眼镜镜片第1部分:单光及多焦点眼镜镜片质量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眼镜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玻璃搪瓷研究所负责起草,由天津质量监督检验所、上海冰晶眼镜公司协作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秀仁、孟建国、唐玲玲、陈雄、张志捷。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全国眼镜标准化中心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边眼镜镜片光学、表面质量及几何特性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光及多焦点眼镜镜片,不适用于渐变焦点眼镜镜片。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28-89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JJG 580-88 焦度计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毛边眼镜镜片 已完成表面光学加工,尚未按镜架尺寸和几何形状磨边加工的镜片。 3.2 单光眼镜镜片 具有单视距能力的镜片(如球镜,球-柱镜,柱镜等)。 3.3 多焦点镜片 在主镜片上附有一个或几个子镜片,从而具有双视距或多视距能力的镜片(不包括渐变镜片)。 3.4 顶焦度(在本标准中特指后顶焦度) 镜片后顶点(指配戴时靠近眼球的一面)至焦点(以米为单位的)截距的倒数,其单位为屈光度,量纲为m-1(符号为D)。 3.5 光学中心 镜片前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光线由此点透过时,光线不产生偏折)。

镜片表面镀膜

镜片表面镀膜 最常见的一共有3种,分别是加硬膜,反减模,防水抗污膜 1、耐磨损膜(加硬膜) 用于树脂镜片,用浸泡法.使镜片浸泡在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速度提起,然后在100℃左右的烘箱中聚合数小时. PMMA和PC主要是有机加硬 CR-39目前在硬化液中有加入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即“钻晶”镜片. 目前光学镜片在镀反减膜(减反射膜) 之前,要先在基片上镀一层耐磨损膜.因为反减膜一般是由稀土元素的氧化物组成,硬且脆,和基片材料结合不好.有耐磨损膜做基础,反减膜在遇硬物磨擦时,可有效的得到缓冲.不易产生划痕或减轻划伤程度 2、反减膜(减反射膜) 反减膜原理 反减膜是以光的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两组光波沿同一路径传播,其合成幅度要看两波列的相位差而定,波峰与波峰相重合而互相加强,如果两光波恰好相差半波长就是波峰与波谷相重而互相抵消,合成幅度为零.反减膜就是要保证使入射镜片的光线在空气与镀膜的分界面以及在镀膜与镜片分界面所反射的光波其相位差恰好等于1/2波长 . 几个基本概念 : ①膜的光学厚度只能等于入射波长的1/4.一般选择最大亮度的波长为准即555nm.当镀膜的厚度过薄(<<139nm)时反射光会显出浅棕黄色,如果厚度过厚(>>139nm)反射光就会呈蓝色.反减膜并不可能做到完全消除反射光线,镜失表面总会有残留的膜层颜色一般为浅绿色. ②前面讲过当介质折射率减小时, 表面的反射也随着减少, 因此反减膜的镀膜材料应该有低的折射率.而实际应用的镀膜材料中折射率最小的也左1.45以上.而单层反减膜只能针对某一波长. 所以要更有效的降低反射就采用多种不同折射率的膜层以不同的厚度覆盖不同的波谱即多层反减膜 ③反减膜应当是正反面都以相同的膜层进行镀膜 . ④目前玻璃片膜层通常采用氟化镁在200℃以上环境镀膜,树脂片通常采用氧化钛氧化锆 .反减膜均使 用真空镀膜技术 . 3、抗污防水膜 镜片表面镀有反减膜后特别容易产生污渍,因为反减膜层是呈孔状结构的,解决的办法是在反减膜上再镀一层具有抗油污和抗水性能的膜抗污防水膜的材料以氟化物为主 ,加工方法有浸泡法和真空镀膜法 . 对于光学树脂镜片而言,理想的表面处理应该是包括抗磨损膜多层反减膜和防污防水膜的复合膜.

[新版]光学镀膜分类

[新版]光学镀膜分类 一、 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

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眼镜镜片知识必备知识大全

眼镜镜片知识必备知识大全 1、镜片材料有哪几种? 天然材科:水晶石,硬度高、不易研磨,能透过紫外线,有双折射作用。 人工材料:包括无机玻璃、有机玻璃和光学树脂等。 ①无机玻璃:是由二氧化硅、钙、铝、钠、钾等冶炼而成,透明度好。 ②有机玻璃:化学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③光学树脂:化学成分是丙烯基二甘醇碳酸脂。优点是,重量轻,耐冲击,浇铸成型,易染色。 2、树脂镜片的优缺点? 优点:重量轻,不易碎,碎了也无棱角,安全 缺点:不耐磨镜片厚价格稍高

3、玻璃镜片的优缺点? 优点:耐磨镜片薄光学性能好价格低 缺点:重易碎不安全 4、树脂与比玻璃片二者的区别? 选材工艺不一样,树脂片是一种特殊材料—聚碳酸脂制成的,材料造价也不一样,所以树脂镜片价位高一点。二者区别在于树脂镜片的工艺比玻璃的高,树脂轻、不易碎,阻挡紫外线、透光度好、易染色,比玻璃安全、美观;玻璃镜片重、易碎,比树脂片薄,耐高温。树脂片没有玻璃片硬度高,易划伤。二者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儿童、青少年建议配树脂片。 5、镜片安全中心厚度(国际的)? 树脂 1.0MM 玻璃0.7MM 6、阿贝数同色散、折射率的关系? 阿贝数同色散是反比关系通常来说阿贝数同折射率也是反比关系 7、树脂镜片有哪些折射率? 1.499 1.56 1.61 1.67 1.701 1.74 8、不同折射率的镜片我该选哪种? 500度以内1.56/1.61,500-800度建议1.61-1.67,800度以上建议1.67-1.74。 9、何为光学中心? 镜片上光线通过,而不改变自身方向的点。

10、什么叫双光镜片? 同一镜片具有二个光度,上光为远用区域,下光为近用区域。 11、多焦点镜片有何特点? 一副眼镜看远中近距离,无缝隙,美观,对于青少年能控制近视,中老年老花眼患者可以使生活更便捷。 12、何为加硬镜片? 加硬,顾名思义,就是镜片比普通镜片更硬,加硬片具有超强耐磨的特性,原理就是在镜片的表面镀有特殊的超微粒加硬处理,增强镜片的抗磨损耐力,延长使用寿命。 13、什么是PC片,适合哪些人群? 俗称太空片,宇宙片。适合青少年,危险作业者,低度数配无框架者。14、天然水晶片与合成水晶片有何区别?怎样鉴别? 天然水晶是一种然透明的石英结晶体,合成水晶是经过人为加工的,含杂质少。要到专门的珠宝鉴定部门用专门的仪器才能鉴别。但真正的天然水晶都应有宝石鉴定部门盖章认可的鉴定书,而合成的则没有。两者色泽不同,天然水晶有棉状或冰冻花纹等。 15、有人讲水晶镜片可以养目,这种说法对吗? 错,天然水晶包含很多杂质且光学性能差,安全性能弱,不阻挡红外线和紫外线。

光学镜片镀膜技术及发展

光学镜片镀膜技术及发展 框架眼镜该如何进行护理? 登陆微信,框架眼镜如何正确使用护理方法您学到了吗? 日前,有市民在网上发帖称,放在汽车车顶眼镜盒里的镜片出现不少细裂,影响使用。记者咨询眼镜专卖店发现,高温环境下,镜片一般不会晒裂,但镜片膜容易脱膜或者晒裂。 这位市民发帖表示,他习惯在下车时将树脂眼镜放在车顶灯旁边的眼镜盒内,一天室外温度很高,当他再次回到车内时发现,镜片表面已经裂开呈网格状,无法使用,“眼镜并没有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怎么会裂呢?” 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了一家眼镜专卖店的老板,他表示,不管是玻璃镜片还是树脂镜片,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晒裂的。市民反映的情况,准确地说,是在高温下镜片脱膜或者膜晒裂。 他说,镜片加膜主要是减少反光、提高镜片的清晰度、防水等,而且还有防紫外线的能力。解释称,镜片加膜大多都是在温度80度左右的时候镀上去的,因此,镜片加膜耐热的温度相对镜片本身较低。之前他也听说过,有市民戴着加膜眼镜洗桑拿,导致镜片脱膜,因此他建议市民佩戴加膜眼镜时,尽量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夏季汽车内温度很高,车顶温度更高,不要把加膜眼镜放在车顶眼镜盒里。 光学镜片镀膜技术及发展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技术特征1 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 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 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