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

蕲春县彭思镇余凉中心小学-------王宇雄

我崇尚的是讲实话,说真话。但是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说真话、实话,就不可避免的要说错话,就不可避免的要引起争论。正如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反复强调对于理论要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上一定要有的放矢。他说:“有些同志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只能说明他是古董鉴赏家。”他以此提醒我们,一定要将理论这个箭与实际情况这个靶相结合,才有可能避免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所以说,理论必须要与实际相联系、相结合,理论才会体现其生命力。他老人家也曾说过:“只有死人和初生的婴儿才不会犯错误。”所以,只要你尝试着用理论去联系实际,就难免会犯错误。我赞赏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一句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认为,这是因为真理是时间的产物,是实践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所以,我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当做我的座右铭。

下面就谈一谈我个人从教二十多年来,对有关师德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

师德被教育理论家们概括的很深奥,所指的范围很广泛,很大,其实简单说来,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是做为教师群体中每个个体所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目前的师德标准其实是根据教师群体中的出色人群的优异表现概括提升出来的。

现在的师德范畴可以说涵盖了教师的思想、语言、活动、举止、情感,甚至于教师的灵魂。我常常在想,如果按照现在的师德范畴及师德的标准要求所有(或哪怕是大多数)的教师,并且教师们真能够做到的话,那教师的群体岂不就成了圣人的群体了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社会各阶层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这无形当中给教师群体的心理予以了过大的压力。尽善尽美的师德标准,是社会赋与教师们神化了的标准。它给予了教师不必要的、过重的心理压力。这一压力不仅来自于学生和学生家长要求上名牌小学、名牌初中、名牌高中、名牌大学的愿望;不仅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的等级定位;不仅来自于教师自身和其家庭生活的压力,更来自于社会所给予教师的过高的衡量评价标准。我认为高尚决不是来自于职业,而是来自于自我修养。我们能说当年的时传祥不高尚吗?白芳礼不高尚吗?

讲了半天,同志们会问:你是不是要全盘否定现在的师德标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师德标准主要应该包括什么呢?我认为,师德的标准没有必要定的那么全面,那么高,应该选择从教师职业特性的主要方面而定。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身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教师所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所以,我认为,师德应该主要体现在,提高对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关爱学生,热衷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对待学生要公正(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特说过,道德是一种公正,道德发展的水平实际上是公正的不同层次,一个人有没有道德,看他处理事情是否公正。他还说,道德就是良心,没有良心就没有道德),另外,工作中有了错误应敢于且愿意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这就是以身示范。这其中对自身人格的修养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说,就是不误人子弟。我认

为,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本质所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就是这个道理。

(1)做为一个教师要有抑恶扬善和隐恶扬善的意识。(2)教师的身教的确重于言教。我想在座的教师中,凡是工作几年以上的教师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教过的、已经毕了业的学生们回校或到你家里看望你时,他们相互之间回忆起的往往是当年你曾经对他们做过的几件好事,或者说过几句使他们受益的话,令他们终生难忘,而你却可能早已不记得了。但是你当年说过的一些不该说的话,做过的一些不妥的事情,学生们却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也是隐恶扬善啊)。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这就是人本性的善良一面。我想,凡有过如此经历的教师,是否都应该更热爱我们的这个职业,关爱我们的学生,快乐的工作在我们的岗位上呢?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教师,做过令学生难忘、家长感谢的事情。

同时我也要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好一个“难”字,说的是多么的精辟!连许多伟大的人物都不能避免,又何况我们普通的百姓呢?但是,我们却不能依此为理由而有意去犯错误,不能依此为理由而放松对自我的改造和学习。人性都有善与恶的双重性。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对自我的改造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

二、师德与教师自身的学习密不可分

一个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不仅要靠其优良的品德,还要靠其具有的一定程度的渊博的学识,不俗的谈吐,文明的举止。一个人的品德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而是他在社会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磨练才逐渐被培养出来的。人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分辨善与恶,好与坏,才能逐渐熏陶出良好的品德。同时知识的逐渐积累,会使人逐步地养成具有文明的举止和不俗的谈吐,这就是风度。这些如果落在一个身为教师的身上,自然就会产生人格的魅力,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敬重。这位教师所说的道理就会容易使学生信服。学生也往往会因为自己喜爱的教师,而选择与教师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学习,甚至选择做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取向,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并不过分。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源于教师在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知识,向学生传输着做人的道理和安身立命的本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就不能给学生把道理讲透,当然也就谈不到传道授业与解惑了。因此,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停止。现在,我们的国家不是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那么教师也应该要培养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创造性思维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学问的本身就存在着辩证关系,学问学问,学习与疑问是密不可分的伙伴关系。一个人书读得越多,懂得的东西越多,他产生的疑问也应该越多,疑问越多,他探索求知的欲望才会越大(只要客观外界,如领导、师长、家长、同事、朋友、亲戚等不对他的这一欲望加以限制与扼制,这种欲望就不会被抑制),探索的欲望大,就会吸引着他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苦思钻研,冥思苦想的结果,常常会豁然开朗,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也就会由此而产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