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第一音调变化的不同。简单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由音调低变为音调高继而变变低然后变高再变低的变化过程,首先写“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像是两个亲密的小人儿在聊天说话,窃窃私语,这个时候琴声是轻柔的,婉转缠绵,音调很低。正当人们被吸引进琴声的时候,音调又陡然变高了。琴声突然间变为“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高亢激昂就像千军万马赴敌场一般,气势磅礴豪迈壮阔。一会儿,又变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音乐声如同碧空之上悠然漂浮的白云,随风飘扬的柔软的柳絮。此时人们正随着琴音飘荡与广阔的天地中,却又闻“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音像是白鸟喧闹一般,忽然一只凤凰飞于百鸟之上,发出清亮,尖啸而又带着哀怨的声音,此时的音调相比于“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来得更高。忽然,音调又转低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不仅转低,而且还是以一种极为迅速的势不可挡的声势变低,犹如攀登于巅峰之上的勇者,只要一个不慎,变会坠入万丈深渊。这便是这首诗所写琴音的变化。

相比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变化单调,主要是由低转高,但是因为的感情变化却写得很巧妙。先写“空山凝云颓不流。”写出音乐声开始时很缓慢,云只是静静的停滞着,然后写“江娥啼竹素女愁”,写出了音乐的感人,让江娥、素女都忍不住愁绪满怀而啼哭起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出了音乐的声势骇人,让凤凰都尖啸了起来,时而使芙蓉泣露,时而使香兰发笑,不仅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还惊的女娲补天的五彩石都破了,滴落下漫天绵绵秋雨。

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最后以高音结束,节奏变化的幅度较之前两者更大,开始的时候“弦弦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声音低沉,哀怨,比如掩抑,续续弹,轻拢慢捻。都表示开头的音调偏低。接着音调转高声音急切,节奏加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紧接着音调又变低且节奏缓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一个“凝”,表现了节奏缓慢仿佛像水一般快要停滞了似的。最后节奏再加快“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音调再次变高,并以一个高声调结束“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第二从描写声音的方法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善用比喻,把不同阶段的琴音都用另一种东西来形容,如写低音的时候缠绵婉转,他把那个声音比作亲密两个人间的低头耳语,又如声音高亢时,他用战士对敌的慷慨激昂,豪迈壮阔的场面来形容。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选择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他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声怎么样,而是通过写“听众”的反应来突出声音节奏的变化。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他不仅用了比喻来描写旋律的变化,还利用了弹奏着的动作来突出音调节奏的高低快慢,例如“轻拢慢捻抹复挑”。

从整篇诗文的结构内容来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对琴音变化,琴音的优美的描写,还有是自己听琴音的感受,最后从作者的感受方面来突出弹奏着的技艺高超。先写琴音像什么然后写听者深切的感受同

时又用作者听到琴音的感受,如“自闻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来突出颖师弹奏的乐曲的美妙动人,使作者闻之湿衫,也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弹奏着技艺非常高超。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交代了弹奏着身份、时间、地点、乐器、听众,以及弹奏着的技艺高超,并没有直接描写作者听到琴音时的感受,而是利用听众们巨大的反应来突出乐曲的惊心动魄,举世无双,同时利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用神妪也需要向李凭请教,连老得不行的鱼,瘦地不行的蛟都闻声起舞,更突出了弹奏着技艺的高超。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写出了时间,地点,弹奏者,还有音乐的声调节奏变化,作者的感受,更清楚地描写了弹奏者的内心的忧郁,弹奏着的背景,弹奏着的姿态、动作。以及作者如何听到琴音的原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描写的感受也非常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不仅仅是为弹奏着音乐的哀婉动人而忧伤,更感叹弹奏着的身世之凄苦从而产生共鸣。

再者,文学体裁不同是造成三首诗歌表达的音乐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为七言诗,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受其限制,所能写的并不多,所以描写得较为单调,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所以李贺表达起来更为自由。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为歌行体,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可见歌行体既可放情长言,杂而无方,又可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表达起来也更为的自由、丰富。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琵琶行》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琵琶行》 一、说教材 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1、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g 2、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好看的小说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惊险刺激;更在于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事实,它反映出的人性,给人的巨

大震撼。《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精彩的东西了,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自己都能身临其境,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震撼了。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学情 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部全上阵了。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这三个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

名师《琵琶行》教学教案

名师《琵琶行》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

琵琶行赏析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实际上,这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二”当为“六”字的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石屏詩集》卷一《琵琶行》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发展到隋唐,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常有它。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句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这是第一次。“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欲语迟”,是说犹疑之中暗含心事。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将船只移过去,慢慢靠近,邀请那人出来相见。大家添了酒,把灯拨亮,重新设宴。诗人写琵琶女的出场,是因闻声而动情,因动情而寻人。琵琶声的不同凡响,衬托出弹奏者的不同寻常,故听者赏慕,颇有知音相遇之感。“回灯”,添油拨芯,使灯光回亮。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必修上册】 《琵琶行》/白居易 【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理解性默写】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琵琶行解读下

说到琵琶是全唐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再来看下它的文本,先是序文,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小白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这个是五品下的管,但是其实小白后面会说到。其实是九品,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小白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那么至于写作动机就表明了:1 赠琵琶

妓女,以表“悯然”之情(同情)。2 表迁谪之意,即发发牢骚。不过白居易也够乖说他自己遭贬两年了本来也没有迁谪之意因为之前的作品里没有!只是听了该夜的琵琶表演才开始感觉到被贬的意味。 这个序是小白自己写的,也就是告诉说:皇帝陛下哈,你贬我,我一点也不怨,怪就怪那天的音乐,把我的潜意识,撩逗出来了!我本无怨恨哦,都是琵琶惹的货。 注意看序里的这句“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贾人就是商人,看来,唐代商人的地位,比妓女低的多了。文论家总是说,倡女卖艺不卖身。证据呢?不明卖,不等于绝不暗卖。怎么说也是个风尘女子。风尘女子嫁给商人,还算是“委身”!可见商人的地位有多低 序133言,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的一清二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一、导入 《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二、作家作品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坛代表人物。与诗人元合称“元白”,与诗人刘锡合称“刘白”。 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时号称“千字律诗”。 创作历程: (1) 前期(从入仕到被贬江州司马) 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遗。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针砭时弊。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卖炭翁》《观刈麦》等 (2) 后期(从被贬到死) 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以闲适感伤为主。有《长恨歌》、《琵琶行》。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鉴赏 论文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实他得罪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这原为歌妓的商人妇,听到她的富有感情的弹奏,知道了她的悲凉的身世,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琵琶女和诗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两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属于不同的社会问题,但诗人还是把她引为同调,引为知己,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深挚的话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着同情与尊重的态度,一个封建官僚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了。 全篇是写诗人在寻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一个从京城流落此处的善弹琵琶的倡女。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自身的贬谪之感。诗人与琵琶女虽有官、妓的悬别,遭遇却有类似点。他们都曾在京师,都曾有过盛时,又都经历了天涯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写来楚楚动人。 诗分为四段: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段,写江边送客而遇倡女,邀请过船弹奏琵琶。 “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寻阳”是当时江州的治所,今江西九江市。“寻阳江”即称寻阳北的一段长江。首句单刀直入,点明江边夜中送客,妙在次句环境的烘托。夜里,又是一片瑟瑟秋风,枫叶和荻花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色调黯淡,气象萧索,是主客凄凉伤别情绪的最好的衬托。“荻”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植物。“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当主人下了马,客人登上船,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管”指管乐器,“弦”指弦乐器,“管弦”即泛指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展现在面前的,只有那茫茫的江水,和水中那一轮孤独的明月倒影。这里把缺乏音乐点染得非常突出,为下文闻乐追寻做好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啻空谷足音,于是主人不再上马归去,客人也不开船启行了,都为音乐所吸引,共同向那乐声追去。“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暗问”是黑暗中问询,因为是在夜里,弹者听到问声,把琵琶停下来,却欲答末答。“欲语迟”,人还没有出场,人物的身分、情态、心境已在这三个字中隐隐透露出来。“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将船靠近,邀弹者过船相贝,添洒张灯,重新整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琵琶女,是她夜里在江船中独弹琵琶,听到询问声之欲应还休,受到邀请后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起面孔。她本是“长安倡女”,为什么如此忸怩作态起来了呢?原来今非昔比了。过去在长安是“妆成每被秋娘妒”,如今是“年长色衰”,委身为商人妇,漂泊于江湖间,不愿再在人前抛头露面了。在这些情态背后,隐藏着琵琶女盛衰升沉的复杂心绪,耐人寻味。至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诗人为什么无一语及其衣着相貌,专着意在情态上,正是为写琵琶女的沦落身世酿造气氛。 这一段笔墨藏头露尾,引人入胜。从“夜送客”引到“无管弦”,从“无管弦”引到“琵琶声”,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高一B部2月25日早读 准确背诵《琵琶行》1、2段;小序和1、2段课下注释!!!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却表现得更加充分的句子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表明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6.中国古典诗词因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0.《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1.《琵琶行》中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意境相似,都通过侧面描写表达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3.《琵琶行》中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显露,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4.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的音乐达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凉氛围的两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0.《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琵琶声像人语,像雷雨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1.《琵琶行》中巧用通感,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琵琶声的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2.《琵琶行》中描写弦音低沉、冷滞乃至渐息若断的状态的诗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3.《琵琶行》中表现弦声忽然爆发出激越。高亢的乐音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4.《琵琶行》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四弦齐鸣,乐曲收束戛然而止的情形的诗句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5.《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琵琶行》中表现了琵琶女回忆往事之时的辛酸与悲苦心境的诗句是: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琵琶行》中表现诗人聆听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 30. 31.《琵琶行》 诗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中通过对粗俗的乡野音乐难听的描写来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岂无山歌3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 前的准备过程。 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夜深忽梦少年事,“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座中泣 39.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一) 1.“,”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诗人送客船中却有酒无乐沉闷心情的句子是:, 。 3.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5.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中以感情和环境做铺垫为琵琶女出场造势的句子是:, 。 9.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 _________________”10.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

《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

白居易 《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 1、理解下面词语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 弹:畅快 2、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话,名词) 遂命酒 (吩咐,命令)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命 言

使快弹数曲 (几,数词)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 6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动词 ?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便,随意,动词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讲信用, 3、词类活用 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钿头银篦击节碎. (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 4、古今异义辨析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 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 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 。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5、特殊句式 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 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④⑤省略句。 ⑥倒装句。 ⑦互文句。) 6、理解性默写 (1)(2018·全国卷Ⅱ)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 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数 是 暂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内容赏析《琵琶行》白居易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写 1。这首诗指的是诗人在秋夜送别朋友的事件,其悲伤的气氛如下:我在浔阳河上送别客人,那是秋天枫叶和成熟的灯心草沙沙作响的夜晚在 首诗中,第一次写及琵琶女子演奏音乐的诗是:我们曾听到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一把吉他划过水面,主人忘了回家,而客人要走他的路2。《琵琶行》描写了不想出现但又不愿接受热情款待和犹豫不决的琵琶女的矛盾情绪。是的:然而,在她向我们走来之前,我们打了一千次电话,催了一千次,仍然把她的半边脸藏在吉他后面,不让我们看见 3。当琵琶女出现在《琵琶行》这首诗中时,表达琵琶女想说但仍放弃的那句话是:我们跟着旋律走到哪里,问演奏者的名字,声音就中断了...然后她不情愿地回答这和下面的琵琶女孩一样:仍然把她的半边脸藏在吉他后面琵琶女的心情,复杂的内心感受都表现得非常生动4。这首诗表达了琵琶女在衰老和凋零后的孤独处境:直到她哥哥第一次去打仗,然后她的姑姑死了,夜晚去了,夜晚来了,她的美丽消失了在冰冷的鞍马前瘦了,以至于最后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商人的妻子这首诗突出了琵琶女子守月空舟的悲情:她一直在江口守护着一艘空船,除了明月和凉水,没有人陪伴5.《琵琶行》用“笔”的方法描绘了琵琶的音色和旋律的变化。例如,表达渴望和快乐心情的句子是:哼唱,耳语,然后混合在一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

婉转流畅地表达旋律的句子是:冠英的语言流畅在花底表达热烈和紧张场面的句子是:一个银花瓶突然被水冲开,跃出装甲马匹和武器发生冲突和攻击音乐的结尾也写得很好: ,在她放下拨片之前,她用一个笔画结束,四根弦发出一个声音,就像撕裂的丝绸让观众沉浸在音乐中。6.用侧面对比的方法描述琵琶女子高超技艺和出众之美的诗是:她的艺术甚至是专家们的钦佩,她的美丽是所有主要舞者羡慕的 7。琵琶年轻时,人们对它的态度是:武陵的贵族青年们是如何慷慨地比赛,一首歌能得到无数的红绸然而,当她老了,脸色苍白时,她把门前的鞍马留了下来,所以最后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商人的妻子。8。在了解了琵琶女的生活经历并欣赏了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后,诗人要求琵琶女再弹一遍这首诗:不要离开我们。来,坐下。再次为我们演奏。,为你翻译了《琵琶行》。这位琵琶女受到了诗人的邀请:...被我的话感动了,她站在那里一会儿,然后又坐在她的琴弦上——听起来更加悲伤。 9。在琵琶姑娘的第三次音乐表演之后,诗人的表演是:但是他们中谁哭得最多??这位九江官员。我的蓝色袖子湿了10.将琵琶女孩的命运与诗人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也是这首诗的主旨和主题句)是:我们都不快乐——直到天空的尽头,我们相遇。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 11《琵琶行》总用...她在创作琵琶姑娘的演奏时,转动了调音栓,测试了几根琴弦。琴弦经过校准和测试,但诗人使用了它:我们可以

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 刘丽芳 教学目标 1. 了解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 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3.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 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导入: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数学,二是语言,三是音符。”音乐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受,能给人美的熏陶,能激起人的共鸣。音乐也曾开启了白居易的智慧,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音乐的魅力和诗人的遭遇。 作者简介(见投影)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教师范读课文 翻译全文 具体研习 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故事的经过。 ?2、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 ?4、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凄切伤怀 通读全文思考: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明确: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共同点-----“同时天涯沦落人” 梳理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由此可见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全诗以三次音乐描写为线索: 请具体阐述如何运用笔墨的,用了什么手法? 第一次送客闻琴(侧面烘托略写) 第二次移船邀见,弹奏名曲(明写详写) 琵琶女自述身世 诗人自述迁谪意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侧面烘托略写) 进一步具体研读第一段 请学生诵读 2.这段中景物描写句子找出并分析其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个小青年才十六岁,虚绿虚绿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见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名帖上的名字,哈哈大笑,这个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长安城想要白白的居住,还认为很容易。长安的米价那么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当看到白居易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捻着小胡子,小伙子,了不起,水平真高,高,高,高,实在是高,水平这么高,想在长安白白居住应该很容易! 这个小伙子就是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代表作《琵琶行》) 初步感知: 《琵琶行》题目“行”是一种文体,这是歌行体诗歌,一般来时歌行体诗歌一般是一叙事诗,叙事的目的在于什么?抒情。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于人事物景来抒情。 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这两个人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当然不。是什么让这两位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 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师: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漂泊流浪,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说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琵琶女的不幸,这种落魄失意体现在那些诗句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找个同学来读一读,应该用什么样感情来读?读出她的伤心的境遇和凄凉的情感,同时也要读出对她的同情之意。 具体描述一下琵琶女的情况:家庭遭遇变故。时光流逝,色衰爱弛、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寂寞,独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少年时候怎么样的生活?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2.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欣赏古曲,了解背景 赏曲: 师:古音乐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经典的琵琶演奏

曲《霓裳》。(播放琵琶曲《霓裳》)相信大家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听音: 师:在白居易的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琵琶名篇——《琵琶行》。 解意: 请学生自读序言。想一想:白居易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琵琶名篇? 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序言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给每一小段加一个小标题。 参考: 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舟中各诉身世苦; 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2.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 明确: ①[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②[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明写]感言促弦湿青衫。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3、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四、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五,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