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内容。

(2)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

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3)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

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1、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所致。

危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医学方面导致相

关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臭氧层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使用大量的氯氟烃所致。

危害: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

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

3、酸雨: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成酸物质如硫氧化物等遇水而形成。

危害:(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4、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

空前提高,不合理的滥采滥伐、掠夺性开采、过度捕捞狩猎等。

危害: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加重了大量遗传基因丢失及不同类型

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

5、其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从而使输水管中的金属化

合物易于溶出等。

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的特性。例如,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具有致红斑作用、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产生致癌效应,并可使人群眼睛白内障发生率增高。适宜的气温对人类生存是必不可少的,但极端气象条件如热浪袭人的酷暑季节可使居民死亡率现在增加,而言汉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herd susceptibility)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1、非遗传因素: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生活习惯、暴露史、

心里状态、保护性措施等;

2、遗传因素:性别、种族、遗传缺陷和环境应答基因的基因多

态性等。

必须微量元素不能通过机体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它们的需要量很小,但对生命活动过程的作用极大。必须微量元素可通过各种机制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其生物学效应包括:

1、参与酶的构成和酶的激活,影响酶的活性。如锌与8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它的缺乏或摄入量不足会引起体内多种酶活性丧失或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不良生物学效应。

2、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功能。如人体血红蛋白分子含有4个2价铁离子,与卟啉环络合成血红素。

3、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与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如碘是甲状腺的重要组成成分,锌对体内胰岛素的合成、贮藏、分泌及其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4、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锌、铜、硒和锰等微量元素对维持正常生殖和生育功能都有重要作用。

由于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当机体摄入不足或缺乏时可导致某些生理功能障碍、生化代谢失调、甚至出现组织器官病理性损伤和疾病发生。然而必须微量元素具有双重性,摄入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1、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

2、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

3、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包括四个步骤: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

应用:1、预测、预报在特定环境因素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终生发病或死亡的概率。

2、对各种有害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危险度进行比较评价,排列治理次序,

用于新化学物的筛选,并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证及

各种经济效益、利弊分析,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有害物质及致癌物环境卫生学标准的研制。

(1)人类的环境条件是变动的,人体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动,适应性提供一种保护机制以维持机体的健康。

(2)另一方面,机体的适应能力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性质等有关,当环境因素作用强度过大或环境中存在大量新的污染物,超过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机体的适应机制遭受破坏而出现有害效应。

无论是人为排放的还是天然的环境化学物质,在进入环境以后会在空间位置、形态特征或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1)环境物质的迁移是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

转化,通过转化作用可形成二次污染物。

(3)环境化学物和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产生

的影响:①扩大人群暴露的范围;②增加暴露途径;③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④影响暴露剂量。

以汞、S02等环境污染物的实例说明。

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

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

(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

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1)环境作用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环境有害因素的类型多、数量庞大,以致人体吸入的空气、饮用的水、摄人的食物中的污染物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物质同时存在。

(2)多种环境物质同时存在时对人体的作用与其中一种单独存在时有所不同,它们往往呈现复杂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生物转运、转化、蛋白结合或排泄过程等,使机体的毒性效应发生改变,加强或减弱。在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订混合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以及采取防治对策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

(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了解和掌握整个人群有害效应的分布,才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大类。

(1)与遗传特征有关的遗传因素: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和行为(如吸烟、饮酒、膳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如婴幼儿解毒酶系统尚未成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老年人生理、生化、免疫等功能降低,DNA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因此婴幼儿和老人对环境有害因素的作用往往有更高的易感性。

(2)非遗传因素:如性别、种族、遗传缺陷和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等。

(1)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类型: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危害;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慢性危害的类型:非特异性影响;引起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

根据本书相关章节的内容和知识举例。

(1)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危害鉴定、剂量一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和危险度特征分析4大部分。

(3)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1)危害鉴定:依据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资料,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有害效应的特征和类型。

2)剂量一反应关系的评定:是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有阈化学物和无阈化学物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不同。来自于动物实验的资料需要外推到人。对有阈化学物,应用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或最低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来计算参考剂量。对无阈化学物以致癌强度系数来表示化学致癌物剂量与致癌反应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外推时,需应用数学模型从试验高剂量的反应外推至低剂量。

3)暴露评价:是要确定暴露剂量和暴露人群的特征。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暴露人群的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易感性等情况。

4)危险度特征分析:根据上述3个阶段评定结果,对该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时所致的健康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确定因素。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它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该层的特点有:①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对流层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能量所致。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近地表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的冷空气形成垂直对流。

大气污染包括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天然污染主要由于自然原因形成,例如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人为污染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可来自固定污染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管等)和流动污染源(汽车、火车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二者相比,人为污染的来源更多,范围更广。

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①总悬浮颗粒物:指粒径≤100μm的颗粒物;②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③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的颗粒物;④超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1μm的颗粒物。

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常见的有SO2在环境中氧化遇水形成的硫酸;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peroxyacyl nitrates,PANs)。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在不同时刻有着相应的风向和风速。将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出现的频率按比例标在罗盘坐标上,可以绘制成风向频率图。风向频率图能够反映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主导风向,从而能够指示该地区受某一污染源影响的主要方位,全年污染以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区污染最严重,瞬时间污染以排污当时的下风向地区受影响最大。

(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钾、钠、钙、镁会被溶出,使土壤pH值降低。受酸雨侵蚀的植物叶片,叶绿素合成减少,出现萎缩和果实产量下降。在降水值小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出现大片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死亡。酸雨还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是对固氮菌的伤害,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酸化的水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活性减弱,水生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降低,浮游动物种类减少,鱼贝类死亡。

(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酸雨增加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溶解度,加速其向水体、植物和农作物的转移。研究显示,在酸化水区内,水体和鱼肉中的汞含量明显增加。

(4)其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1) SO2可刺激呼吸道平滑肌内的外周神经感受器,使气管或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和分泌物增加;

(2) SO2可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损害巨噬细胞参与的杀菌过程;

(3) 吸附SO2的颗粒物是变态反应原,能引起支气管哮喘;

BaP的致癌作用。

(4) SO2还有促癌作用,可增强

(1)颗粒物的粒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沉降与其粒径有关。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易被吸人。

(2)颗粒物的成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颗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颗粒物上还可吸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3)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清除沉积于呼吸道的颗粒物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重要环节,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清除机制有所不同。

(4)其他: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例如,运动时呼吸的量和速度都明显加快,这样将大大增加颗粒物通过沉降、惯性冲击或扩散在呼吸道的沉积。

(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4)选用最敏感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1)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2)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区。

(3)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

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指标;(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1、点源监测

四周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划8个方位,在不同距离的同心圆上布点,并在更远的距离或其他方位设置对照点;

扇型布点:在污染源常年或季节主导方向的下风侧,划3-5个方位,在不同距离上设置采样点,在上风侧适当距离设置对照点;

捕捉烟波布点:随烟波变动的方向,在烟波下方不同距离采样,同时在上风侧适当距离设置对照点。

2、面源监测采样点的设置通常有三种方法:①按城市功能分区布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

区布点,每个类型的区域内一般设置2-3个采样点,应设置清洁对照点;②几

何状布点将整个监测区划分为若干个方形或三角形小格,在交叉点和小格内

布点;③根据污染源和人口分布以及城市地形地貌等因素设置采样点。

3、线源监测针对道路交通污染的采样点,采样设备采样口离地面高2-5m范围内,距道路

边缘距离不得超过20m。

1、暴露评价:大气监测资料

调查问卷

个体暴露测定

生物材料监测

2、健康效应测定:疾病资料

体检

生物材料监测

3、资料统计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1、排放量: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因素。

2、与污染源的距离:一般人认为有害气体的烟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

除高度的10-20倍。

3、排除高度:排除高度越高,烟波断面越大。

气象因素:1、风和湍流

2、温度层结

3、气压

4、气温

地形

1、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

2、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有雾、有逆温差产生、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3、河谷盆地易发生

4、受害者主要以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

1、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生成的

强氧化型烟雾;

2、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多发生在夏秋季

节的白天;

3、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容易发生烟

雾事件;

4、受害者症状主要以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症状为主。

(一)细菌总数(bacteria count)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意义:可作为水被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

(二)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卫生学意义: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的指示菌。

第一阶段:易被氧化的有机物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

第二阶段: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

第三阶段: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

☆水环境标准:水环境标准的主体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排放标准和水环境卫生标准。

1、水温:本项统一规定为周平均最大升温≤1°C,周平均最大温降≤2°C.

2、pH值:规定水的pH值6~9。

3、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在3mg/l。

4、溶解氧:南方河流常年水中溶解氧>6mg/l,北方冰封期的河水中也>5mg/l。

5、粪大肠菌群:

6、有害物质

调查:1、污染源调查

2、水体污染的调查

3、水体污染对剧本健康影响的调查

监测:1、江河水系的监测

2、湖泊、水库的监测

3、海域的监测

4、地下水的监测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

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①有机前体物的含量: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它

们主要是一些天然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等,排入水中的污染物也是毒副产物前体物的重要来源;

②加氯量:投氯量越大,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越多;

③溴离子浓度:水源水中溴化物浓度较高时,会生成各种溴代三卤甲烷;

④pH值:水pH升高,三卤甲烷生成量增大,但卤乙酸生成量降低。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取决于需氯量,普通氯化消毒需接触30分钟,氯胺消毒法消

毒需接触1-2小时。

(2)水的pH值:水的pH值较低,氯化消毒效果好。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水的浑浊度越高,消毒效果就越差。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在选择指标和确定标准限量值时要考虑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

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或称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需要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中某种健康危害的发生率与某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要符合下列条件才能作出比较肯定的结论。①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②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③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

(1)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由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地球表面某种化学元素水平的不均衡所致,所以其疾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2)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群流行强度与某种化学元素的环境水平有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1)营养条件:在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区,人们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可降低流行强度。

(2)生活习惯:以往的研究表明,元素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病区类型以饮水型氟中毒和砷中毒为主。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并报告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的病例。我国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和陕西等12个省区的150个县,分布着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而四川和贵州也有燃煤污染所致的砷中毒病例报道。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来在我国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现的,当地居民习惯饮用奶茶,煮奶茶的茶叶主要为砖茶。

(3)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一些地区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从而加重了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例如在某些深山里面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同时存在着碘缺乏病;在碘缺乏病流行病区,往往存在着与硒缺乏有关的大骨节病、克山病。这种高氟与低碘、高氟与低硒、低碘与低硒并存的地质环境,增加了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1)组织措施:①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和防治网络;②开展经常性疾病调查监测。

(2)技术措施:①对于环境中元素水平过高所致的中毒性疾病,限制摄人;②对于环境中元素水平过低所致的缺乏性疾病,采取适当补充,增加摄入量,从而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碘缺乏病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人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由上述疾病引起的流产、早产、死产等。这些疾病形式实际上是不同程度碘缺乏在人类不同发育期所造成的损伤,而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则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包括:①促进生长发育;②维持正常新陈代谢;③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④调节水和无机盐;⑤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⑥其它:甲状腺激素不足使消化功能减弱,肠蠕动变慢。并可影响造血功能而发生贫血。

我国制定的碘缺乏病病区划分标准包括:①尿碘中位数低于100μg/L(50名男女各半);水碘低于10μg/L。②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触诊法)或者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大于10%(B超法)。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原因有:

(1)缺碘:缺碘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2)致甲状腺肿物质:虽然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地区环境中(水、土壤、粮食)并不缺碘,却有本病流行;另外一些病区居民补碘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并无明显下降。可见缺碘并非唯一病因,某些病区尚存在其它致甲状腺肿物质。

(3)其它原因:有报道长期饮用高硬度水、含氟化物或硫化物过高的水以及某些化学物质污染的水而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当环境缺碘,机体摄人碘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下降,可反馈性地促使垂体前叶分泌TSH增加,使甲状腺组织出现代偿性增生,腺体肿大。初期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属代偿性的生理肿大,不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及时补充碘,肿大的甲状腺可完全恢复正常。如进一步发展,酪氨酸碘化不足或碘化错位,便产生异常的甲状腺球蛋白,失去正常甲状腺激素作用,并且不易水解分泌而堆积在腺体滤泡中,致使滤泡肿大,胶质充盈,呈胶质性甲状腺肿。当胶质不断蓄积,压迫滤泡上皮细胞,局部纤维化,使供血不足,细胞坏死,出现退行性变。上述过程循环变化,最终形成大小不等、软硬不一的结节,即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成为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

地方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主要为甲状腺肿大。弥漫性肿大的甲状腺表面光滑,有韧性感;若质地较硬,说明缺碘较严重或缺碘时间较长。病人仰头伸颈,可见肿大的甲状腺呈蝴蝶状或马鞍状。早期无明显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①气管受压时,出现憋气、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巨大的甲状腺肿可造成气管腔狭窄、弯曲、变形、移位或软化,诱发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严重者可导致右心肥大,查体时可听到喘鸣音。②食管受压造成吞咽困难。③声音嘶哑为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喉返神经所致。早期出现声音嘶哑、痉挛性咳嗽,晚期可失声;由于静脉受压,引起喉黏膜水肿,使发音沙哑。④颈交感神经受压使同侧瞳孔扩大,严重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球下陷、瞳孔变小、眼睑下垂)。⑤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使单侧面部、头部或上肢浮肿;胸廓人口处狭窄可影响头、颈和上肢的静脉回流,造成静脉淤血,当病人上臂举起时阻塞表现加重,可伴有头晕甚至晕厥;甲状腺内出血可造成急性甲状腺肿大,加重阻塞和压迫症状。⑥异位甲状腺(如胸骨后甲状腺)肿可压迫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淤点及肺不张。

我国现行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包括:①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②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而有结节;③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④尿碘低于50μg/g肌酐,甲状腺吸131I率呈“饥饿曲线”可作为参考指标。

地方性克汀病原系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的疾病。这是在碘缺乏地区出现的一种比较严重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病机制包括:

(1)胚胎期:由于缺碘,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不良,可引起耳聋、语言障碍、上运动神经元障碍和智力障碍等。

(2)出生后至2岁:出生后摄碘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激素缺乏,明显影响身体和骨骼的生长,从而表现出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黏液性水肿及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状。婴幼儿可以通过母乳(乳腺有浓集碘的作用)及自身进食两方面摄取碘,改善部分碘缺乏状况。

根据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黏液水肿型和混合型三种。①神经型的特点为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没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②黏液水肿型的特点为严重的现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迟滞和侏儒。③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有的以神经型为主,有的以黏液水肿型为主。

(1)智力低下:智力低下是地方性克汀病的主要症状,其程度可轻重不一。

(2)聋哑:聋哑是地方性克汀病(尤其神经型患者)的常见症状,其严重程度大致与病情一致,多为感觉神经性耳聋,同时伴有语言障碍。

(3)生长发育落后: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身材矮小;②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③克汀病面容;④性发育落后,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尤为明显。一般有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及踝阵挛等。

(5)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主要表现为粘液水肿。精神及行为改变,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嗜睡,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6)甲状腺肿:多数有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标准为:

(1)必备条件:①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②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2)辅助条件:①神经系统症状,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②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征象,如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隆起等;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如出现黏液性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血清T4降低,TSH升高。

有上述的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神经系统症状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即可诊断为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正常人体内含有一定量的氟,主要分布在富含钙、磷

的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中。氟易与硬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取代其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后者的形成能提高骨骼和牙齿的机械强度和抗酸能力,增强钙、磷在骨骼和牙齿中的稳定性。

(2)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在动物实验中,缺氟可使其生长发育减慢,且使动物

的繁殖能力下降,其子代生活能力差,易发生死亡,且子代的繁殖能力也较低。人类由于从环境中容易得到所需氟,一般不存在严重的缺氟问题。

(3)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氟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从而使乙酰胆碱的分解减慢,乙酰

胆碱是神经传导介质,因而提高了神经传导效果。氟抑制三磷酸腺苷酶,使三磷酸腺苷分解减少,有利于提高肌肉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及肌肉本身的供能效果。

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确定与划分如下:

(1)病区确定:①当地出生成长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②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含氟量大于 1.0mg/L;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由于燃煤污染总摄氟量大于3.5mg。

(2)病区程度的划分:

1)轻病区:①当地出生成长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②经X线检查

证实无氟骨症或出现轻度氟骨症患者;③饮水含氟量大于 1.0mg/L或总摄氟量大于3.5mg。

2)中等病区:①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大于20%;②经X线检查证实出现中度氟骨症

患者,重度氟骨症患者少于2%;③饮水含氟量大于2.0mg/L或总摄氟量大于5.0mg。

3)重病区:①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大于40%;②经X线检查证实重度氟骨症患者大

于等于2%;③饮水含氟量大于4.0mg/L或总摄氟量大于7.0mg。

当环境氟含量与病情不符合时,以病情为准。

长期摄人过量氟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人体摄人总氟量超过4mg/d时即可引起慢性氟中毒。我国北方病区主要为饮水所致,西南病区为燃煤污染。

(1)对骨组织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氟进人骨组织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

的羟基可被氟置换形成氟磷灰石[Ca10(PO4)6F2],氟进一步取代其磷酸根最终形成难溶性氟化钙(CaF2)。氟化钙主要沉积于骨、软骨、关节面、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等部位,造成骨质硬化、骨密度增加,并可使骨膜、韧带及肌腱等发生硬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又促进新骨形成,骨内膜增生,因而造成骨皮质增厚、表面粗糙、外生骨疣等病变。过量氟可消耗大量的钙,使血钙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激素增多,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磷排出增多,继而导致了磷代谢的紊乱。血钙减少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增加反过来又刺激钙从骨组织中不断释放人

血,造成骨质脱钙或溶骨,临床上可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软化甚至骨骼变形。

(2)对牙齿的影响:过量的氟进入体内,可使大量的氟化钙沉积于正在发育的牙组织

中,致使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而产生不规则的球形结构,局部呈粗糙、白垩状斑点、条纹或斑块,重者牙釉质松脆易出现继发性缺损。由于釉质正常的矿化过程受损,使釉质(主要是外层l/3)出现弥漫性矿化不全和疏松多孔区,牙齿硬度减弱,质脆易碎,常发生早期脱落。牙齿萌出后釉质异常处逐渐发生色素沉着,形成色泽逐渐加深的棕色或棕黑色。

(3)对其它组织的影响:氟不仅损伤骨骼和牙齿,而且对神经系统、肌肉、肾脏、血

管和内分泌腺等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致病机制可能与氟对细胞原生质和多系统酶活性有广泛的不良影响有关。

(4)抑制酶的活性:氟可与某些酶结构中的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或与其中带正电的

赖氨酸和精氨酸基团、磷蛋白以及一些亲氟的不稳定成分相结合,改变酶结构,抑制酶的活性。由于氟与钙、镁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及氟化镁,体内需要钙、镁参加的酶的活性被抑制。

(1)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失去光泽,不透明,可见白垩样线条、斑点、斑块,白垩样

变化也可布满整个牙面。一经形成,永不消失。

(2)釉面着色:釉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改变,浅黄、黄褐乃至深褐色或黑色。着色范

围可由细小斑点、条纹、斑块、直至布满大部釉面。

(3)釉面缺损:缺损的程度不一,可表现釉面细小的凹痕,小的如针尖或鸟啄样,乃至深层釉质较大面积的剥脱。轻者缺损仅限于釉质表层,严重者缺损可发生在所有的牙面,包括邻接面,以至破坏了牙齿整体外形。

(1)症状:氟骨症发病缓慢,患者很难说出发病的具体时间,症状也无特异性。

1)疼痛:是最常见的自觉症状。疼痛部位可为1~2处,也可遍及全身。通常由腰背

部开始,逐渐累及四肢大关节一直到足跟。疼痛一般呈持续性,多为酸痛,无游走性,局部也无红、肿、发热现象:活动后可缓解,静止后加重,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常不能立刻活动。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明显。重者可出现刺痛或刀割样痛,这时病人往往不敢触碰,甚至不敢大声咳嗽和翻身,病人常保持一定的保护性体位。

2)神经症状:部分患者除疼痛外,还可因椎孔缩小变窄,使神经根受压或营养障碍,

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知觉减退等感觉异常;肌肉松弛,有脱力感,握物无力,下肢支持躯干的力量减弱。

3)肢体变形:轻者一般无明显体征,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肢体变形。表

现为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动范围受限。

4)其他:不少患者可有头痛、头昏、心悸、乏力、困倦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也

可有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2)体征:轻症者一般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肢体变

形。体征随临床类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而异。

1)硬化型:以骨质硬化为主,表现为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以及骨周软组织骨化所

致的关节僵硬及运动障碍,脊柱固定,胸廓固定,四肢关节强直。

2)混合型:在骨质硬化即骨旁软组织骨化的同时,因骨质疏松、软化而引起脊柱及

四肢变形。

(3)X线表现:

1)骨结构改变:①密度增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均匀变粗、致密,骨皮质增厚,骨

髓腔变窄或消失,尤以腰椎、骨盆明显。②密度减低,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均匀变细、变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多见于脊椎、骨盆和肋骨。混合型则兼有硬化和疏松两种改变,多为脊柱硬化和四肢骨的吸收及囊性变。

2)骨周改变:主要表现为软组织的钙化,包括韧带、肌腱附着处和骨膜、骨间膜即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钙化(骨化),有骨棘形成,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多见于躯干骨和四肢长骨,尤以胫腓骨和尺桡骨骨膜钙化最为明显,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3)关节改变:关节软骨发生退变坏死,关节面增生凸凹不平,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

缘呈唇样增生,关节囊骨化或有关节游离体,多见于脊椎及髋、膝、肘等大关节。

氟斑牙的诊断标准为:出生或幼年在氟中毒病区生活,或幼年有长期摄氟过量者,牙齿釉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垩样变,伴不同程度缺损和棕黄、棕黑色色素沉着,排除其他非氟性改变者即可诊断为氟斑牙。

氟骨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1)生活在高氟地区,并有饮高氟水,食用被氟污染的粮食或吸入被氟污染的空气者。

(2)临床表现有氟斑牙(成年后迁入病区者可无氟斑牙),同时伴有骨关节痛,肢体或

躯干运动障碍即变形者。

(3)X线表现,骨及骨周软组织具有氟骨症X线表现者。

(4)实验室资料,尿氟含量多超过正常值。

饮水型氟中毒预防措施如下:

(1)改换水源:病区内如有低氟水源可以利用,应首先改换水源。①打低氟深井水:

我国大部分干旱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高,而深层地下水氟含量低,适于饮用,符合防病要求。②引用低氟地面水:将病区附近低氟的江、河、湖和泉水等地面水引入病区作为水源。③收集降水:在缺水地区修建小型水库或水窖,蓄积天然降水。

(2)饮水除氟:本法适用于无低氟水源可供利用的病区。采用理化方法降氟,如电渗

析、反渗透、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铝盐或磷酸盐混凝沉淀法、骨炭吸附法等除氟技术。

如系饮水中氟含量不高的地区,则应采取措施降低食品中的含氟量。在高氟地区选择种植含氟量较低的农作物,不使用含氟高的化肥(如磷矿粉等)和农药(如氟酰胺等)。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预防措施如下:

(1)改良炉灶:改造落后的燃煤方式,炉灶应有良好的炉体结构并安装排烟设施,将含氟烟尘排出室外。

(2)减少食物氟污染:应防止食物被氟污染,如改变烘烤玉米及辣椒等食物的保存方法,可用自然条件烘干粮食,或用烤烟房、火炕烘干,避免烟气直接接触食物。

(3)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更换燃料或减少用煤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气中氟含量。

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影响机体代谢,产生毒效应:

(1)抑制酶的活性:三价砷与酶蛋白分子上的双巯基或羧基结合,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或环状化合物,从而使酶活性受到抑制。

(2)诱发脂质过氧化:砷通过诱发机体某些组织器官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引起机体过氧化损伤。

(3)导致细胞凋亡:砷及其化合物诱导的细胞凋亡可发生在许多细胞如胚胎细胞、神经细胞、甲状腺细胞、淋巴细胞、HL60细胞、NB4细胞等。

以外周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早期多表现为外周神经炎症状,其四肢呈对称性、向心性感觉障碍,出现疼温觉减退、麻木、蚁走感等异常。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多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皮肤角化、皲裂以手掌、脚跖部为主。下肢远端脚趾部位小动脉血管内膜可变性、坏死并形成血栓,久之形成乌脚病。皮肤癌和其他脏器肿瘤在砷中毒、高砷暴露人群中高发。

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防治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改换水源、饮水除砷等措施,减少人群砷摄人量;

(2)限制高砷煤炭的开采使用,减少砷化物向环境中的排放,降低人群外暴露水改良炉灶以减少室内空气砷污染,从而降低人群外暴露水平;

(3)膳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以加强营养;

(4)采用巯基解毒剂加速排毒。

简述硒的生物学作用

硒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有益作用和摄入过量所致不良效应

(1)有益作用:①抗过氧化作用;②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③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④对生殖功能具有重要的维护作用;⑤抗癌作用。

(2)不良效应:①形成自由基;②抑制酶的活性;③引起急慢性中毒。

大骨节病的病因学说主要有:

(1)环境硒水平过低;

(2)真菌毒素中毒;

(3)饮水中有机物中毒。

克山病的流行具有以下明显的地理、季节及人群分布特征:

(1)克山病呈明显的区域多发特征,其病区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多沿大山系两侧、水系上游,分布于中低山区、丘陵地带及其相邻的平原地带。

(2)克山病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有高发年、低发年、平年之区别。

(3)急型、亚急型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多发现象。有“冬季型”和“夏季型”。

(4)克山病病区多为农村;生育期妇女和儿童为多发人群。

(5)克山病在农业人口家庭中多发

简述克山病的主要流行特征

克山病的流行具有以下明显的地理、季节及人群分布特征:

(1)克山病呈明显的区域多发特征,其病区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多沿大山系两侧、水系上游,分布于中低山区、丘陵地带及其相邻的平原地带。

(2)克山病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有高发年、低发年、平年之区别。

(3)急型、亚急型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多发现象。有“冬季型”和“夏季型”。

(4)克山病病区多为农村;生育期妇女和儿童为多发人群。

(5)克山病在农业人口家庭中多发

大骨节病的流行具有以下地区、人群及时间分布特征:

(1)地区分布特征:大骨节病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

(2)人群分布特征:大骨节病性别问差异不明显,但在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患者,男性略高于女性。不同民族、职业发病率之间无差异,但农业人口高发,且有家庭多发倾向。8~15岁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

(3)时间分布特征:大骨节病在一年各季节中发病率有很大差别,温带地区多发生于春季;暖带多发生于冬春之间;而寒冷地带多发生于春夏之交。

不同价态砷抑制体内酶的种类及特点主要有:

三价砷抑制的酶有转氨酶、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由于三价砷与酶蛋白分子上的双巯基或羧基结合,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或环状化合物.因而其酶活性不易恢复。

五价砷能抑制α-甘油磷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取代稳定的磷酰基(≡P=O),阻断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抑制ATP的合成。由于五价砷和酶的结合物不稳定,因而能自行水解,使酶的活性恢复。砷糖等有机胂形态的砷多无毒或毒性较低。

试述砷诱导机体过氧化损伤的机制

砷诱发机体某些组织器官发生过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有:

(1)参与机体甲基化代谢过程,可产生有机砷自由基,从而诱发脂质过氧化;

(2)活化肺泡巨噬细胞自身的自由基生成系统,损害肺泡I型和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

性物质,引起肺组织氧化损伤;

(3)砷的某些化合物可抑制机体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

(4)使金属硫蛋白诱导能力下降,引起丙二醛等过氧化物堆积,使机体组织发生脂质

过氧化损伤。

硒摄人过量的主要健康损害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早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消化道症状症状;

(2)呼出气中有大蒜臭味;

(3)一次大量摄入高硒食物,可使患者在12天内全部头发脱落;

(4)长期摄人含硒较高食物,可使毛发逐渐脱落;

(5)皮肤湿疹样改变,发痒、刺痛、或感觉迟钝、麻木等外周神经炎症状。

克山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三级预防网络、治理生态环境、消除诱发因素、提倡合理营养、科学合理补硒等。

其治疗原则主要有:①急性克山病患者应坚持“就地治疗”的原则,临床救治关键在于纠正心源性休克、处理急性肺水肿、缓解心律失常;②亚急性、慢性克山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故治疗原则基本相同;③潜在型克山病由于心功能代偿良好,一般不需治疗。应加强生活指导,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减少精神刺激。

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尽早处理;④并发症处理:克山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水电解质紊乱等,应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尽早发现,并予以及时正确处理。

大骨节病综合性防治举措主要包括:补硒、改水、改粮、合理营养、改善环境条件、加强人群筛查等综合性防治举措。①通过食用硒盐、亚硒酸钠片、富硒酵母、高硒鸡蛋以及田间粮食作物施硒等手段补硒;②采取相应的改水措施,如选择水质较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净化等方式防止有机物污染水体;③改粮措施:如改旱田为水田、改自产粮为供应粮或非病区粮、防止粮食霉变、膳食结构多样化等;④病区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⑤若未能早期发现,待关节增粗、变形后,仍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以便减轻疼痛、保护关节。

特点:(1)环境污染区域内的人群不分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病;

(2)发病者均出现与暴露污染物相关的相同症状和体征;

(3)除急性危害外,大多具有低浓度长期暴露、陆续发病的特点;

(4)往往缺乏健康危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5)预防的关键在于消除环境污染物致病因素、加强易感人群和亚临床阶段人群的保护。

我国目前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为:

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μ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5μg/g者,即可认为有甲基汞吸收。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具有下列3项体征者,可诊断为慢性甲基汞中毒:①四肢外周型(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②向心性视野缩小15°~30°,或有颞侧月牙状缺损到30°者。③高频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1~30dB。当具有上述3项体征,但发汞低于10μg/g以下时,可做驱汞试验,驱汞后尿中总汞值超过20μg/L,其中甲基汞超过10μg/L 者,可予以诊断

慢性甲基汞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严重者,症状可持续发展加重,表现为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可相继出现肢端感觉麻木、中心性视野缩小、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等典型症状。

我国对慢性镉中毒的诊断标准参照《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7-2002)慢性中毒部分。在考虑具体镉暴露情况下,将慢性镉中毒分为两类:

(1)慢性轻度中毒:除尿镉增高外,可有头晕、乏力、嗅觉障碍、腰背及肢体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有以下任何一项改变时,可诊断为慢性轻度镉中毒。Β2-微球蛋白含量在9.6μmol/mol肌酐(1000μg/g肌酐)以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在5.1mol/mol肌酐(1000μg/g肌酐)以上。

(2)慢性重度中毒:除慢性轻度中毒的表现外,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

水俣病影响人群广,危害大,其警世作用意义深远。甲基汞所具有的生物富集、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所引发的健康危害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等特点在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代表性,说明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才是预防环境污染性疾病的根本措施。

病理学经典问答题

病理学常见问答题 1 组织的适应性改变有哪些?分别叙述他们的病理特点及意义。 答适应性表现为:肥大、增生、化生、萎缩。 肥大的特点为: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意义:一定程度的代偿性肥大具有功能代偿作用,但内分泌性肥大可引起功能障碍。 增生的特点为:组织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增大。意义:一定程度的增生功能可增强 化生的特点为:一种类型的组织、细胞被另一种组织、细胞替代。意义:失去原有组织的功能 2 说明肉芽组织的成分和功能。新鲜肉芽与不良肉芽有何不同?对创伤的愈合有何影响?如何处理?肉芽组织是如何演变成瘢痕组织 的? 答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 功能: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快和坏死组织,填补伤口连接缺损。 新鲜肉芽:色鲜红、湿润、表面颗粒状、触之易出血。不良肉芽:色苍白、干燥、表面有脓苔,触之不易出血,此肉芽不利于伤口的愈合。需剪掉不良肉芽,抗感染,让良好肉芽长出,伤口才可以愈合。肉芽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后成为纤维细胞,以后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慢慢消失,局部完全胶原化即成瘢痕

3 如何判断组织发生坏死(大体形态与镜下)? 答组织坏死大体形态观称失活组织,色苍白、失去弹性、温度降低、无脉搏、失去感觉、无活动机能、切之无鲜血流出。镜下: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4 从条件、特点、后果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不同?如何是后者变成一期愈合?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条件伤口整齐,损伤小,创缘对合紧密,无感染伤口不整齐、创伤大,创缘未对合好,有感染 特点愈合时间短(约一周),瘢痕细愈合时间长(大于一周),瘢痕粗 后果不影响器官功能影响器官功能或外观 伤口感染、创缘不对和 ---------------------------------- → 一期愈合 ←-------------------------------------- 二期愈合 抗感染、创缘对和好

家畜病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病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淤血和缺氧、感染和中毒、炎症和过敏反应:可损伤毛细血管壁。 (2)维生素C缺乏:血管基底膜粘合质形成不足,影响毛细血管壁结构的完整性。 (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不足。 2、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结局。 过程:在病因作用下心血管膜出现损伤,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胶原纤维上黏附沉积形成血小板丘,小丘逐渐增大并混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即血栓头部。血栓头部突入管腔,使其后方血流变慢并出现漩涡,漩涡处形成新的血小板丘,反复出现血小板丘并增多,形成血小板梁,小梁间的血流逐渐变慢,局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浓度逐渐增高,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间构成网状结构,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于是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混合血栓完全阻塞官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即血栓尾部。 结局:1、软化、肉凭借和吸收;2、机化、再通;3.钙化 3、试用槟榔肝的镜下病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慢性肝淤血时镜下病变表现为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样变性,以至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像槟榔状花纹,故称槟榔肝。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 1、水泡变性的机理是什么? 答:在传染病中毒缺氧的情况下,酶系统发生障碍,使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产生能量减少→膜钠泵功能减弱→细胞钠离子浓度升高→晶体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肿大、线粒体肿大→颗粒变形。另外,酶系统功能障碍→细胞物质代障碍,中间产物(乳酸、蛋白胨、酮体)增多,胶体渗透压升高→噬水性增强。 2、什么是化生?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化生类型? 答:化生是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常见类型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3、简述坏死的类型及其结局 坏死的类型有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其结局有溶解吸收、腐离脱落以及机化、包裹形成和钙化。 4、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有坏死的疾病,分别说明其坏死属哪种类型? 答:心:白肌病,属于凝固性坏死;肺:大叶性肺炎,坏疽; 肝:肝硬化,凝固性坏死;肠:肠炎,坏疽; 胰:胰腺炎,属于脂肪坏死;脑:脑炎,液化性坏死。 5、试用虎斑心的镜下病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心脏在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与正常暗红色心肌相同,呈虎皮状斑纹。

2017年生活百科知识竞赛问答题(附答案)

2017年生活百科知识竞赛问答题(附答案)代表“自负、自恋、尊敬”的花是:水仙 氮肥属于哪种肥料?大量元素肥料 体通常可以自制哪种所需的维生素?维生素K 如果一双鞋按现在统一标准是26号,则它相对应的老鞋号是39 在雷电交加的时候,哪种现象不是雷电将至的先兆?膝盖酸痛 正确护理头发的方法是:用干毛巾轻轻按湿头发 三星白兰地的母酒贮藏期是多少年?15 米饭烧焦的时候,下列方法中不能去除焦味的是:饭里滴醋 擦洗印花图案的玻璃器具应该用:薄纸 当你感觉到你的嗅觉越来越不灵了,很可能标志着:肺功能衰弱 在住宅建设债券的认购地段系数中,浦东是属于:丙级 一听可口可乐的净含量是:355ml 什么叫ICQ?ISEEKYOU 哪一个不是合法旅行社应具有合法手续?旅游保险证明书 为了防止皮肤变黑,应该少吃:马铃薯 夏天哪种饮料降温效果好?热茶 哪种食物与补血无关?青菜 在地面上,普通人若不运动,每天至少需要多少水?一公升 世界上生产玉米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人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病”是指:由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哪种人可以喝酒?有急性肝炎的人

哪种水果可以止咳?梨 夜晚在树林迷路对辨别方向无用的是:太阳 下列哪个不能缓解酒精中毒?苏打水 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多少伏?36 以下哪一类茶是半发酵茶?乌龙茶 在购买服装时,经常看到服装标签上不仅又表示身高的数字,而且还有A、B、C等字母,请问字母表示的什么意义:胸围与腰围的差值 下列哪种文字出现在人民币上?蒙文 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其最高时速不得高于多少公里?110 成年人每日的正常睡眠时间应是多少小时:7~8 香水后多少时间可让其发挥最好的香气?40分钟 到别人家里去应当说:拜访 以下不该使用香水的地方是:衣服 吃海鲜时不宜饮用哪种酒?啤酒 使用色带的打印机是:针式打印机 远视眼患者应该少吃:高脂肪食品 “席梦思”三个字源于什么?人名 发生火灾后,浓烟通常距离地面几厘米?30 晨雾中较高的含有哪种元素不利人体健康?铅 哪一季节最不宜发哮喘?夏 “经济联合国”是指:WTO 哪种花有毒却可止喘?曼佗罗

多校病理试题规范

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专业基础)2001年 一、名词(20分) 1干酪性坏死 2栓塞 3颗粒性固缩肾 4心瓣膜口狭窄 5砂粒体 6 P-J综合征 7肿瘤的异质性 8子宫颈息肉 9胃的肠上皮化生 10 ? 二、简答(20分) 1坏死组织的溶解吸收。 2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试举3例。 3什么是羊水栓塞。 4血栓形成的后果。 5什么是肿瘤胚胎抗原,试举2例。 三、问答(60分) 1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及分别对机体的影响。 2试用大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说明其临床表现。 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试分别用3种病因的病理改变说明其出血机制。 4术中冰冻活检适用于哪几种情况及意义。 5肉芽组织的肉眼表现、镜下表现、作用及结局。 6肿瘤的异型性,试举例说明。 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专业基础)2004年 名词解释30) 1.假性动脉瘤 2.食管嗜酸性肉芽肿 3.内胚窦瘤 4.细胞水肿 5蜂窝织炎6副肿瘤综合征 7 .Willim’s瘤 8.创伤性神经瘤 9.巧克力囊肿 简答(30) 1 血栓形成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2 何为绒毛心,其发生机制及结局 3 肝肺为何为恶性肿瘤常见转移的部位 4 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及临床病理意义 5 原发性肺TB的播散的方式 6 何种情况外科手术送冰冻切片 问答(40) 1 比较肾凝固性坏死和于酪性坏死的的原因及形态 2 何为肉芽肿,镜下结构,作用及结局 3 心梗导致附壁血栓形成的机理,对机体的影响 4 腺上皮CA分那几类及形态特点 5 良恶性肿瘤的镜下差异,举例说明那些良恶性肿瘤有时无绝对分界.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解(3分×10) 1、血栓栓塞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3、抗原修复 4、肺之硬化性血管瘤 5、错配修复基因 6、凋亡小体 7、肉芽肿 二、问答题:(10分×7) 1、三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临床特征及相关基因 2、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异同及优缺点 3、血栓形成条件 4、三种与肿瘤有关病毒作用机制 5、NO与补体系统在炎症中的作用 6、三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特点 7、四种肝细胞变性特点及意义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月体 2、副肿瘤综合症 3、粒细胞肉瘤 4、软化灶 5、早期胃癌 6、嗜酸小体 7、毛玻璃细胞 二、简答 1、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部位及特点 2、非毒性甲状腺炎的病理改变 3、结节性肝硬化肝内血管的改变 4、引起肺心病的疾病有哪些?它们共同的病理特点?肺心病的病理诊断标准? 5、乳腺外上方有一2cm大小的肿块,请你说出三种病理特点截然不同的病变,并说出它们的病理改变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基础)1999年 一.名词解释: 1.凋亡小体 2.Waller变性 3.噬酸性脓肿 4.转移性钙化. 5.肉芽肿 6.原发综合征 7.肿瘤的异质性 8.毛玻璃细胞 二..问答题: 1.何谓肉芽组织?试说明其作用?(10分) 2.何谓纤维素性炎和纤维素样坏死?举例说明? 3.何谓血栓形成?试述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15分) 4.举例说明癌与肉瘤的区别?(15分) 5.进展期胃癌的形态学特点及转移途径有哪些?(18分)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基础)2000年 一名词解释(5*8) 1 气球样变 2 毛玻璃细胞 3 创伤性神经瘤 4 畸胎瘤 5 吞噬作用 6 息肉状腺瘤 7 心肌梗死 8 幽门腺化生 二问答题(20*3) 1 何谓化生?试举两例说明。 2 炎症过程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3试述进展期胃癌的病变特点和其转移途径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基础)2001年 一名词解释(4*10) 1 Mallory小体 2凋亡小体 3 纤维素样坏死 4囊腺癌 5 假结核结节

病理学课后习题

病理学课后习题 第1章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名词解释: 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虎斑心,玻璃样变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机化,凋亡,营养不良性钙化,脂肪坏死 二、问答题: 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包括哪些内容? 3.说明细胞水肿的原因,机制及其镜下变化。 4.萎缩有哪些类型?哪些原因造成病理性萎缩?举例说明萎缩的肉眼及镜下形态?以心肌褐色萎缩为例说明萎缩时的病理形态特征(肉眼及镜下)。 5.化生常发生在哪些组织器官?它的发生有何意义? 6.组织损伤时形态上表现出哪些变化 7.变性有哪几种?哪些发生在实质细胞中?哪些发生在间质中,或者两者均可发生,各有何形态特点? 8.脂肪变性常发生于哪些器官?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举一例说明它的肉眼及镜下表现。说明脂滴在HE 染色中的形态以及常用的脂肪染色方法。 9.简述玻璃样变的类型和特点。玻璃样变性常发生于哪些部位?各举一例。简述血管壁,结缔组织、肾小管玻璃样变性的形态变化。 10.坏死有哪些类型,简述各型主要形态特点,并举一例。简述坏死的基本病变。坏死的组织学改变有哪些?其主要的形态学诊断依据是什么?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11.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的形成原因,病变特点(肉眼),好发部位及后果。第2章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解释: 修复,再生,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生长因子,肉芽组织,瘢痕组织,一期愈合,二期愈合,暂时性骨痂 二、问答题: 1. 试述再生的调控。 2.人体组织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那三类,请举例说明 3.描述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再生过程,比较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的再生过程 4.简述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形态特点,作用、演变和结局 5.试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6.比较创伤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不同点 7.简述骨折愈合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8. 试述影响细胞再生、修复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如何才能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0.1.01病理学(pathology) 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病因学(etiology) 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尸体解剖(autopsy) 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细胞学(cytology) 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 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病理学-作业习题

※<绪论> 1、名词解释: 病理学病理变化活检免疫组化 2、简答题 (1)为什么说病理学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桥梁课? (2)临床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有哪些?哪一种最常用? 5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 > 1、名词解释:萎缩化生变性脂肪变性虎斑心心肌脂肪浸润脂褐素坏死凝 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机化凋亡 凋亡小体 2、问答题 (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

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 (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 (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3、病案分析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5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名词解释:修复再生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接触抑制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瘢痕组织创伤愈合一期愈合瘢痕疙瘩 2、问答题 (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3)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4)简述损伤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 5

病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问答题 1.简述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1.全身因素有年龄和营养、激素和药物;局部因素有感染和异物、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 2.何为坏死简述坏死组织镜下所见的细胞核变化。 2.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镜下观细胞核的变化有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消失)。 3.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类型。 3.病变特点:细胞或间质内或细动脉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性物质;常见类型: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血管壁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 4.简述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4.坏死的类型有:液化性坏死、凝固性坏死、特殊类型坏死(包括干酪样坏死、坏疽、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除,包裹、钙化,机化。 5.简述病理性钙化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5.营养不良性钙化特点: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不升高,常见于变性、坏死组织发生钙盐沉积;转移性钙化特点: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使血钙或血磷升高,使钙盐在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等处沉积。 6.试比较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异同。 6.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比较见表1—1: 表1—1 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区别 好发部位发病条件病变特点后果干性坏疽四肢末端动脉阻塞干枯皱缩,黑褐色,腐败轻,发展慢, 静脉回流通畅与健康组织边界清楚全身症状

轻 湿性坏疽内脏器官动脉阻塞明显肿胀,污黑色,恶臭,腐败严重,全身 淤血的四肢静脉回流受阻与健康组织边界不清严重中毒 气性坏疽合并产气荚深部肌肉的坏死组织含气,呈蜂窝腐败严重,全身 膜杆菌感染开放性创伤状,有奇臭中毒症状重7.简述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转归。 7.结构特点: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有一定量的炎细胞; 功能:填补缺损、保护创面与抗感染、机化; 转归:肉芽组织形成后,细胞间液逐渐减少,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逐渐转变为纤维细胞,最后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逐渐闭合,炎细胞逐渐减少,肉芽组织转变成瘢痕组织。 8.简述常见的变性有哪些 8.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粘液样变性。 9.简述干酪样坏死的肉眼和镜下病变特点 9.干酪样坏死的肉眼观:质地松软,淡黄色,似干酪; 镜下观:组织结构消失,呈一片红染的颗粒状物。 10.简述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 10.发生机制可归纳为: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酸的氧化障碍、大量的中性脂肪运送到肝细胞中堆积; 病理变化:肝体积增大,边缘钝,淡黄色,质软,切面油腻感,镜下见肝细胞内有许多圆形小空泡,并可融合成大空泡,于冰冻切片中,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11.试比较凋亡与坏死的异同. 11.凋亡与坏死的比较见表1—2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附答案)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 (一档在手万考不愁) 整理:下载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⑴综合性因素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失用 ↑↓ 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 ↓↑ 血管受累→营养不良

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汇总-共31页

1、春秋时代,以★★★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C:铁器、牛耕 答:C:铁器、牛耕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过,在五四之后,虽然很多人很多次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似乎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关于孔子的生平,最可信的当然是《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的思想,最能直接体现的恐怕也便是《论语》。我们讨论传统文化,从孔子和《论语》开始是比较恰当的,虽然我个人认为《周易》是比较早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们的思想传统。 A:在《论语》编辑成册以前 B:在五四之前 C:在文革期间 答:B:在五四之前 3、据《史记》记载: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起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A:周游列国 B:从事教育 C:在地方参政 答:B:从事教育 4、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收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子贡、颜渊等。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普及。 A:学在官府 B:因材施教 C:苏湖教法 答:A:学在官府

5、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共100篇,叙述了自汉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断代历史。从文学价值上讲,它不及《史记》,但其中也不乏许多成功的传记作品,如《霍光传》、《苏武传》等。一般来说班固不象司马迁那样于行文叙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确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张禹传》,只通过张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表现他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恶形象。《苏武传》是可与《史记》名篇媲美的一篇,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A:《汉书》 B:《外戚传》 C:《朱买臣传》 答:A:《汉书》 6、多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史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由于★★★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A:《史记》 B:《后汉书》 C:《通典》 答:B:《后汉书》 7、玄宗在位三十年后,改元天宝。经过开元时代的长期升平,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无心政事,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唐朝的国运开始由盛而衰。而★★★是唐之国势由巅峰滑落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三藩之乱” C:“藩镇割据” 答:A:“安史之乱” 8、杨贵妃

病理学简答题

问答题 1.举例说明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2.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化生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 1.萎缩可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如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高龄时期的各器官萎缩。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小、血流减少,引起心、脑、肾等相应器官萎缩。(2)废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以利骨折愈合,但由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其肌肉和骨都可发生萎缩。(3)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它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这除了肌肉麻痹而废用外,还因神经对局部代谢的调节作用消失之故。(4)压迫性萎缩:如输尿管阻塞可引起肾盂积水,从而压迫肾实质而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泌腺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的萎缩。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 以上几种病理性萎缩大多是在病因长期不能消除情况下形成的改变,难以恢复。但萎缩总的来说是一种适应现象,一般是可复性的,当萎缩不太严重时,如果及早将引起病理性萎缩的原因除去,萎缩的组织和器官仍可恢复原样。

2. 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化生(metaplasia)。化生的细胞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来,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化生只能在同类组织的范围内出现,如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但不能化生为结缔组织成分。化生常发生于上皮和结缔组织。如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还见于肾盂结石的肾盂粘膜、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粘膜及腺体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型粘膜上皮,称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脂肪等组织。化生虽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具有保护作用,但往往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如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后,失去了纤毛,削弱了局部的防御功能。有的化生还可能发展为肿瘤。如支气管、胆囊、前列腺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极少数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胃粘膜大肠型上皮化生发展为胃癌。 损伤的修复 问答题 1.何谓肉芽组织?其在病理过程中有何生物学意义 2.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答案

百科知识竞赛试题 (100道及答案)

百科知识竞赛试题 (100道及答案) 试题说明:本试卷共有100题,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答错不扣分,未作答不计分 1、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是:(B)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代中国 D古巴比伦 2、"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哪位领导人的题词?(A)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贺龙 3、我国最早在奥运会上夺金牌的是哪位运动员?(B) A李宁 B许海峰 C高凤莲 D吴佳怩 4、咖啡的故乡是哪里?(D) A亚洲 B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5、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 A广西 B、西藏 C云南 D、四川 6、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哪一条?(A) A中国京杭大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7、被称为"画圣"的古代画家是:(A)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韩干 D、张择端 8、我国发现最早的纸币是在哪个时期?(B)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C)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D、田七

10、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哪个省?(B) A湖南 B、贵州 C四川 D、江西 11、山东山西的"山"是指:(B) A泰山 B、太行山 C沂蒙山 D、恒山 12、下列河流哪一条是世界流程最长:(A) A尼罗河 B、长江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13、史书《资治通鉴》是属于哪一类体例的历史?(C) A纪传体 B、纪事本末体 C编年体 D国别体 14、著有"农村三部曲"的著名作家是:(B) A巴金 B、茅盾 C郭沫若 D、欧阳山 15、铅笔有硬软之分,用英文字母来表示,下列符号相比哪个表示较硬:(A) A"H" B"HB" C"B" D、"2B"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B)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王充 17、、“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你知道它流行于哪一带地方吗?(C) A、华北 B、西南 C、陕北 D、北京一带 18、唐代诗人有称“诗圣”的杜甫“诗仙”的李白等,你可知道被人颂称“诗魔”的是谁?(A) A、白居易 B、王维 C、刘禹锡 D、李商隐 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西厢记》 B《红楼梦》 C《红色娘子军》 D《红灯记》 20、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B)

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2、动脉瘤:病变较严重的动脉壁,由于中膜平滑肌萎缩而变薄,在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下局部扩张膨出,形成动脉瘤 3、室壁瘤: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而形成。可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更常见于愈合期。 ◆问答题 1、简述动脉周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3期 1. 脂纹期 (1) 肉眼:淡黄色条纹,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呈帽针头大小,稍隆起 (2) 镜下 ①泡沫细胞(foamy cells)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②SMC及较多细胞外基质③少量TC、WBC 2. 纤维斑块期 (1) 肉眼:灰黄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SMC+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②深层: 脂质+增生SMC、Mφ、泡沫C+基质 3. 粥样斑块期 (1) 肉眼: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②深层: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脂质、胆固醇结晶) 底部及边源:肉芽组织 外周: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 ③中膜: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4. 复合性改变及后果 (1)斑块内出血:大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心肌梗塞) (2)斑块破裂:常见于腹主A下段、髂A、股A 后果:血栓形成、梗死(3)血栓形成:动脉腔阻塞→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大出血 (6)血管管腔狭窄缺血性病变 继发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3.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小动脉瘤) 4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2、何谓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常见部位、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有哪些? 概念:心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 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 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 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 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 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 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 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 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 节状病灶。 19.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 血症。 20.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 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 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 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 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 珠。 25.向心性肥大: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类似软化灶。

安全用电常识问答题及答案题

例: 1.生活中给冰箱供电要使用几孔插 (三孔) 2.生活中不高于多少伏的电压属于安全电压 (36V) 3.电脑着火了应该怎么办? (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 4.保险丝的工作原 (热效应原理,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保险丝温度升高达到熔点而断裂,起到保护作用) tfsppahj 采纳率:49% 10级 2013.09.06 《安全用电基本常识》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填空题: 1、人体触电有__电击___和__电伤___两类。 2、人体触电的方式主要分为____直接接触触电___和____间接接触触电____另外,高压电场、高频磁场、静电感应、雷击等也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3、间接接触触电包括了_____跨步电压触电_____、_____接触电压触电_____等。 4、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有_电流的大小_、_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_、_通过人体的途径_、_电压高低_、_电流频率_、_人体状况_。 5、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_1.1_mA,成年女性约为_0.7_mA。 6、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_摆脱电流_,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_16_mA,成年女性约为_10_mA。 7、在较短时间内引起触电者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_致命电流_,一般通电1s以上,_50_mA的电流就足以致命。 8、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致人死亡,以下电流路径,最危险为 _C_,次危险的是_A_,危险性最小的是_B_。A.右手到脚 B.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C.左手到前胸 9、 _30~300_HZ的交流电对人体危害最大。 10、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作电气连接,称为_保护接地_。它主要应用在_中性点不接地_的电力系统中。它的原理是利用_并联电路中小电阻强分流_的作用。 11、在中性点不接地的380/220V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d小于等于_4_Ω。 12、大接地短路电流(其值大于500A)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_0.5_Ω。 13、把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线连接起来,称为_保护接零_。它主要应用在_中性点直接接地_的电力系统中。 14、漏电断路器是一种高灵敏的控制电器,它与空气开关组装在一起,具有_短路_、_过载_、_漏电_、_欠压_的保护功能。 15、常用的屏护装置有_遮栏_、_栅栏_、_围墙_、_保护网_。 16、同杆架设多种线路时,线路从上到下架设的顺序为_2,3,1_。1.通信线路 2.高压线路 3.低压线路 17、新标准下,我国交流电路三相线分别采用_红_、_黄_和_绿_颜色标示。 18、绝缘性能主要性能为_电气性能_和_耐热性能_。 19、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有_Y_、_A_、_E_、_B_、_F_、_H_、_C_。 20、触电事故一般具有_多发性_、_突发性_、_季节性_、_高死亡率_等特点。 21、对触电者进行简单诊断,其实施的方法步骤为:1_将脱离电源的触电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将其仰卧,松开上衣和裤带_。2_观察触电者的瞳孔是否放大_。3_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存在,摸一摸颈部的颈动脉有无搏动_。

病理学问答题

9.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1、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 2、气管支气管粘膜 3、肝细胞内玻璃样变性时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的圆形小体 4、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5、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6、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7、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8、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9、纤结缔组织细胞内细动脉壁 10、不稳性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12、缺氧感染中毒 13、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14、肝肾心 15、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6、表皮细胞造血细胞神经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17、细胞水肿脂肪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 18、早期反应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表皮再生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坏死凋亡 受损细胞数多少不一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 细胞核固缩裂解溶解裂解 细胞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致密 凋亡小体有无 细胞自溶有无 急性炎反应有无 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1.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 2.镜下: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 3.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他异物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部位和病变特点 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2.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3.好发器官:心.肝.肾 4. 病变特点:1.肉眼: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2.光镜: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 核可稍大 3.电镜: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3、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 4、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 5、组织疏松严重淤血

病理学问答题资料讲解

病理学问答题

病理学问答题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1.简述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和各期的病理变化? 答: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咳铁锈色痰,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 (1)充血水肿期:肉眼观: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内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 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液中常可检出肺炎链球菌。(2)红色肝样变期:一般于发病后的第3—4天,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故称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间 隔内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状态,而腔泡内则充满纤维素和大量红细胞, 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核和巨噬细胞。X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 痰液呈铁锈色。 (3)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的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为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 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腔内几 乎很少见到红细胞,咳出的铁锈色痰逐渐转为黏液脓痰。 (4)溶解消散期: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并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肺内实变病灶消失,病变肺组织质地变软。 2.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病变转归等方面的异同?

答:(1)在病因上:大叶性肺炎常由毒力较强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是急性纤维素性炎。而小叶性肺炎则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并且由毒力相对较弱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的混合 性感染。 (2)在发病发面: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人,当受寒,醉酒,疲劳和麻醉时引起。小叶性肺炎主要发生在小儿,体弱病人和久病卧床者,当 患传染病或营养不良,恶病质,昏迷,迷醉和手术后等状况下。 (3)在病理变化方面:大叶性肺炎累及一个肺段以上,是急性纤维素性炎。小叶性肺炎呈品字形散在分布,是急性化脓性炎症。 (4)在病变转归上:大叶性肺炎预后较好,并发症少,如果无合并症,多在一周左右治愈,小叶性肺炎预后较差,并发症多见,对年老体弱 者,小叶性肺炎常可成为其直接死亡原因。 3.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答:(1)呼吸道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2)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导致分泌黏液增多。 (3)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 合并症是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4.肺癌的分型和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