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政的经济价值

思政的经济价值

思政的经济价值
思政的经济价值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作了概括。本文认为,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1](P119)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经济价值,实际上要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示怀疑,自觉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反而是浪费时间。这正是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软、一手硬”,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的认识根源。因此,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的问题,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1.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来看。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充分肯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指出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并往往决定着历史进程的特点和特殊的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理论说服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就是说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马克思关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明确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P840、83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精神文明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文明。这种反作用不仅集中表现在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直接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服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直接参与物质文明的创造,并使精神文明的成果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物质成果。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力量的价值。“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4](P14)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无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与转化,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2.从经济与文化、道德的相互作用来看。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价值意义,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文

化和道德的条件。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生活既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取向也对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马克斯·韦伯曾对此作过深入而专门的探讨,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是这种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伦理、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当时并不发达和强大的欧洲产生。[5]他认为,在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背后都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与这种经济模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价值观念决定着这种经济模式的成败兴衰。当代西方一些“发展论”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伦理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因素。正是在此意义上,“发展论”学者们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理论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一样,构成了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三大支柱。即使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学”,也把人的价值观念作为重要因素纳入经济科学的视野。政治思想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整合、规范和激励功能等方面。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合理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构成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普遍可能和持久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诚实守信之于交易行为,勤劳节俭之于资本积累,团队精神之于企业的组织和发展,社会道义和人道精神之于经济管理等,就是最好的说明。许多研究表明,道德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道德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通过对欧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社会信任度差异的实证审察和分析,揭示了诸如诚信一类的“社会美德”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6]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市场调节(“无形之手”)和政府调节(“有形之手”)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和调节手段之外,还存在着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的第三种调节,即习惯与道德调节。道德力量不仅影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活动的效率,规范经济行为和提供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包括分配公平),影响社会协调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他在《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一书中明确指出:“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习惯与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7](P134)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德环境,提高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使命。

3.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

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不仅由人的数量来表示,而且也由人的素质来表示。在技术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7](P50)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

智利知识界领袖萨拉扎·班迪博士回顾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道路时,曾深刻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8]当

国民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封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时,就会构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乃至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等,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8](P4)这充分说明了人的素质的改变是获取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就体现在通过“人”这一中介来参与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

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经济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所谓宏观作用层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和经济思想,即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宏观层次上作用于经济以外,还在微观层次上对经济的发展直接发挥作用。人是经济的主体,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他们的经济行为、经济生活总要受到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在现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人们确立现代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1](P120)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同人们思想的解放、理论的创新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紧密相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实现中华腾飞的宏伟蓝图,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民族自立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总是以其特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通过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邓小平一再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面向新世纪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度,告诉人们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揭示发展经济对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奋发图强的信念,振兴和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富而忘本”、“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使人们从“思源”中领会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富而思进”,加快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为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阶段作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弘扬先进的经济文化、经济伦理和经济思想,在全社会倡导进步的发

展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提倡科学合理的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经济精神。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适应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社会心理、现代经济精神的形成过程。现代经济精神是贯穿在现代经济全过程,影响乃至决定经济发展方向的无形力量。具体地说,它包括经济行为合理、高尚的动机,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经济交往中的信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等。树立现代经济精神,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从五个方面实现精神转变,即:必须把贪欲财富的物质冲动、单纯谋利动机转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动机;必须把庸俗化的重商主义转变为一种实业精神;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观念转变为一种互惠互利观念;必须从只把自然当成劳动对象、资源对象的意识转变为人与环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生态伦理精神;在财富面前,必须把安逸、享乐意识转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意识。[9]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现代经济精神形成、倡导现代经济精神方面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10](P94)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先进合理的经济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率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经济模式。然而,市场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经济和道德上的两面性。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虽然具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同时也内含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和道德风险。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单纯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效益最大化追求,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实利主义风气和个人利己主义冲动,而且难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更难以确保人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必要的社会规导和限制,它要求对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仅有清晰的法律规范界定,而且有明确的伦理道德约束。换言之,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保障,而且需要伦理规范使经济行为更加合理、更加文明。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一旦缺乏良好的道德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行为不正当,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效率,国家经济实力也不能真正增强。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行为主体如果自身缺乏基本的诚信,而彼此之间又没有相互的道德约束,行为必定短期化,导致假冒伪劣、合同欺诈、“三角债”恶性怪圈等现象出现。最终不仅企业会失去市场,行为主体也会因缺乏稳定的预期而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据2002年3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福建省企业家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环境和社会风气。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经济的进步问题,客观地、科学地分析经济形势,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发展观念,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公平竞争、精诚合作,讲求信誉、竭诚服务,崇尚奉献、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高对社会发展前景的认同与信心,同时揭示改革过程中的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风险,引导和调整社会心态,增

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和影响生产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视精神激励和潜能开发,不仅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共识,而且已成为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如果说,在战争年代,面对无数艰难困苦,需要一股决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一种战胜困难的拼命精神;那么,在和平年代,面对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同样需要理想和信念,激发起人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精神支柱。如海尔集团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长虹股份有限公司的“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价值观;日本日立公司的“和、诚及开拓精神”的企业精神;美国杜邦公司“通过化学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美好的东西”的企业宗旨等,都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对于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企业道德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等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精神状态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从而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进取精神、开拓精神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不仅使人们有了明确的精神追求,还会营造一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融洽人际关系,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把个人生存劳动的目的同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自觉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效率具有双重基础,即物质基础和道德基础。在经济分析中,动力来自个人物质利益的假设是有局限性的。人是“社会的人”,除了有经济需求之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利益这一基本动因之外,还明显受精神因素的制约。在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物质利益对个人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会有所减退,而精神激励和道德激励的作用将有所上升。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原则,充分尊重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工作方法,企业、社会公共目标的激励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都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导向系统,为人们“应该如何行为”提供了价值信念上的共识,进而减少人们合作行为的“摩擦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6] 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7] 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9] 孟宪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4,(6);张玉来.

市场经济需要现代经济精神——与孟宪忠教授对话录[N].人民日报,1995-01-19.

[10]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1] 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共24页

目录 管理经济学 (1) 生产运作管理 (4) 数据、模型与决策I (7) 数据、模型与决策II (11) 人力资源管理 (15)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经济学 课程名称(英):Managerial Economics 学分数: 3学分 课内学时:45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90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微观经济学,是工商管理、会计硕士专业的学位课。管理经济学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管理自1950年代诞生以来,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采用为核心必修课程,表明了它在培养造就高水平经济管理人才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微观经济理论、统计和优化方法、管理决策等三大部分内容。按学校国际化的要求,管理经济学授课均采用国际上著名教科书,教学分中文和双语两种方式,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该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问题,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优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熟悉企业常见的经营决策的一般规律和过程,能根据基本的管理经济学原理和具体经营环境,制定出科学的企业决策。 课外自学内容(100字以内,无此项内容的课程不填)

为教师重点讲授章节后要求的教科书自学部分,以及发放的课外阅读材料(含案例材料)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1.绪论 2.基本训练(选讲内容) 3.需求分析 4.需求估计(选讲内容) 5.企业和经济预测(选讲内容) 6.生产理论 7.线性规划(选讲内容) 8.成本理论 9.成本理论应用(选讲内容) 10.完全竞争和垄断 11.垄断竞争和寡头 12.博弈论与竞争战略(选讲内容) 13.定价分析与定价方法 14.组织形式、治理与机制设计(选讲内容) 15.长期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选讲内容) 16.技术变革和布点理论(选讲内容) 17.企业决策与政府管制(选讲内容) 18.专题(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作报告)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管理经济学4复习进程

第四章生产分析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1.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来? 2.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它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企业的产出,可以是服装、面包等最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面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生产要素:企业进行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这些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经济学中为方便起见,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3) 资本,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二、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Q = f(L,K,…T) 简化形式: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分

别用L和K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f(L,K) 三、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 trun),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长期生产(Long run),则指生产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大产量。而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管理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说明:本答案非官方答案,仅为自我评估参考使用。 第一章 绪论 课后习题: 1.P3 2.P3 3.P160 4.P13 5.P12 6.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 7.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 8. 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 9. (1)5000 8500 (2)5000-8500=-3500元 3500 10. (1) 1200×3+1500×5+1600×2=14300 万元 (2)1600×5+1500×5=15500 万元 (3)1600×10=16000万元 11.运营费用:贷款×0.1×4+4×4 机会成本:运营费用+最高价格+8000×4 运营收入: 12×4=48 必须满足运营收入-机会成本-正常利润=0 得 最高价格 188571元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 1.略 2.略 3.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才能自由的进出,才能实现随着价格的变化迅速的调整产量。 4.辨析需求与需求量之间的区别 5.略 6.最高限价:供不应求,出现黑市; 最低限价:生产过剩 7.(1)需求增加,P上升,Q上升 (2)需求增加,P上升,Q上升 (3)供给左移,P上升,Q下降 (4)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 (5)供给左移,P上升,Q下降 (6)需求增加,P上升,Q上升 (7)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

(8)供给右移,P下降,Q上升 8.(1)需求左移 (2)需求右移 (3)需求右移 (4)需求不变 9. (1)替代品价格下降,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 (2)替代品增多,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 (3)收入上升,需求上升,P上升,Q上升 (4)无影响 (5)成本上升,供给左移,P上升,Q下降 (6)成本降低,供给右移,P下降,Q上升 (7)替代品价格上升,需求上升,P上升,Q上升 (8)偏好变化,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 10. 价格上升为8美分 11.这些对话预期了对商品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但是,要注意此处弹性为零。 12.略 13.(1)P=3.75 Q D=Q S=20 (2) P=2.75 Q d=28 Q s=10 供不应求 (3)P=4.25 Q d=16 Q s=25 供大于求 (4)P=4.25 Q D=Q S =25 (5) P=5 Q D=Q S=10 14. 采用补贴形式,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上升,一部分补贴会转移给出租者 采用限价形式,会出现供小于求,更多的人无法租到房子,出现黑市, 15.征税前: P=10 Q D=Q S=20 征税后: P=10.75 Q D=Q S=19.25 思路: 征加税收实际上是生产成本的变化,影响了供给函数 P=(Qs+10)/3 (1) Pˊ=(Qs+10)/3+1 (2) 以及 Qd=30-P (3) 再联立方程(2)(3) 解得 P=10.75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轮胎在此处不是单独的商品。 2.略 3.下降 4.略 5.Q x=5 Q y=10 6. Q x=80 Q y=60 7.这些产品都是同质化产品 8.(1) MUx=Qy MUy=Qx MUx/MUy=Qy/Qx =2/3 且 2Qx+3Qy=12 得

管理经济学论文

《管理经济学》期末论文 浅析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姓名:** 学号:***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日期:2015年1月6日

浅析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摘要】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利润是价格、销量和成本的函数,当成本一定时,利润由价格和销量决定。价格和销量的变化方向往往是相反的,即价格降低时销量升高,价格升高时销量降低。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是什么关系呢?本文用数学知识严格论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从数学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了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解释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关系的经济问题,得出一般性关系结论,反过来我们又可以用这个结论来做出合理正确的经济决策,获得最大利润。 【关键词】需求价格弹性;总收益;生活应用 一、相关定义 1、需求的价格弹性 弹性是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度量(迈克尔 R.贝叶2010)。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其合著的《经济学》(第十七版)中对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定义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有时简称为价格弹性,其准确定义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高鸿业教授在《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对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定义为:“需求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其区别在于弧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点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高鸿业,2005)。 根据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定义,就一个具体产品来说,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Ed = - 需求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 -[△Q/Q]÷[△P/P] 上述公式中,负号表示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当︱Ed︱>1时,表示销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产品富有弹性。 当︱Ed︱<1 时,表示销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产品缺乏弹性。 当︱Ed︱=1时,表示销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产品为单位弹性。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 (Managerial Econom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教学目标 管理经济学课程是MBA专业和MPACC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1.熟悉并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管理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思维方式; 2.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分析并解决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 3.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工具,指导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决策,以及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博弈分析框架和技术手段。 (二)教学要求 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的开设时间一般先于其他管理类专业课,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各门管理专业课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各专业课起到综合和衔接作用,说明它们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管理经济学教学要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将具体现象和问题抽象出本质的理论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理论运用于复杂的实践的理论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管理经济学概述 该专题主要教授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范式、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通过概述式的俯瞰管理经济学全貌,引导学生进入管理经济学的思维逻辑与分析语境。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对于管理实践而言,是什么? (2)经济学的思想发展轨迹对管理学思维的启示?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 2.案例分析 “漫无边界”——原创动力的无边界经营 3.作业与讨论 “机会成本”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建议阅读的文献 (1)克里斯托弗 R 托马斯:《管理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2)詹姆斯.布里克利:《管理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第四版,2011 (3)曼昆:《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2 (4)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第七版,2009 (5)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4 (6)王福重:《人人都爱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第二部分需求 该专题主要讲授需求规律、影响需求的因素、弹性及其种类、行业需求与企业需求,以及需求与弹性在决策中的应用等内容。主要目标是在遵循市场需求规律的前提下,如何分析需求和拓展需求。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需求在市场中的作用如何体现? (2)需求受制于哪些条件和因素? (3)弹性如何刻画产品的市场特征? (4)需求规律和弹性理论如何在决策中体现? 2.案例分析 “如家”快捷酒店的需求分析 3.作业与讨论

管理经济学

福州大学 201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 管理经济学 二、招生学院和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基本内容: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需求-供给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需求弹性理论、生产决策分析、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定价策略及市场失效理论。 二、评价标准 管理经济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管理决策的能力。考生应达到如下要求:熟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从定性与定量方面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实际管理决策问题; 三、考查要点 1.需求—供给分析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状态所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理论 掌握效用的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能够运用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等工具分析消费者选择; 3.需求弹性分析 能够熟练运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及需求交叉弹性等概念来分析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产量、价格及收入的影响; 4.生产决策理论 能够运用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概念以及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并能进行生产要素投入最优化的定量分析; 5.成本理论 熟悉各种成本的概念及成本曲线,并能正确运用成本函数分析有关产量、规模及利润的决策; 6.市场结构分析 熟悉四种典型市场结构的特征。对于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要求能够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产量、价格方面的决策;对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要求掌握常用的分析模型和博弈分析方法; 7.定价实践 掌握成本加成、增量分析、价格歧视、多产品定价等价格策略; 8.市场失效理论 了解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对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纠正市场失效的途径。 参考书目(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9月。 编制人(手工签名):博士点负责人(手工签名):院长审核(手工签名): 2014年6月26日 福州大学

《现代管理经济学》题库-(第四章)范文

《现代管理经济学》题库 (第四章)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数效用理论在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时,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 )为基础。 A 消费者对的商品的偏好 B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 C 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识别 D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支付能力 答案:B 较易 2. 序数效用理论中,消费者均衡点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 ) A 交点 B 切点 C 垂直连线上 D 所围区域内 答案:A 较易 3. 消费者收入一定条件下,在消费两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应满足( ) A 12=MU MU B 1212=MU MU P P ?? C 1212MU MU =P P D 121 21MU MU +P P = 答案:C 较易 4. 不属于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 )。 A 同一坐标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有很多条无差异曲线 B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C 边际替代率是递增的 D 在同一坐标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答案:C 较难 5.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 A. 消费者偏好 B 消费者收入 C 所购商品的价格; D. 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答案:A 较难 6.预算线反映了( )。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 消费者的偏好 C 消费者的人数 D 货币的购买力 答案:A 较易 7.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 )。 A 不可比较大小,仅能比较先后顺序 B 可以量化而比较大小 C 取决于人们的偏好 D 取决于商品价值的高低 答案:B 较难 8. 利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 A y x x y MP MU P P = B x y MU MU = C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D 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交点 答案:C 较难 9. 无差异曲线图形凸向原点的原因是( )。 A 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随着一种商品增加另一种商品减少而变大 B 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随着一种商品增加另一种商品减少而变小 C 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随着一种商品增加另一种商品减少而变大 D 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随着一种商品增加另一种商品减少而变小 答案:D 较难 10. 对于任何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是( ) A 同方向变动 B 反方向变动 C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D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答案:B 较易 11. 对于任何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收入效应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是( ) A 同方向变动 B 反方向变动

管理经济学高质量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4章

管理经济学高质量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4章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管理经济学高质量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4章 目录 [练习题] (9) 1.名词解释 (9) 2.选择题 (9) 3.问答题 (11) 4.计算题 (11) [答案] (13) 1.名词解释 (13) 2.选择题 (13) 4.计算题: (15)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恩格尔系数 2.选择题 (1)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 A.收益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B.收益变动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 C.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D.需求曲线的斜率

(2)万达影院的爆米花价格由每桶10.00元提升至每桶12.00元,由此造成其日销量由100桶降至80桶。据此回答以下①②③题。 ①此时,爆米花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A. -0.43 B. -1.00 C. -1.21 D. -1.92 ②由此可见,爆米花的需求价格弹性属于: A.富有弹性的商品 B.缺乏弹性的商品 C. 无弹性的商品D.单位弹性的商品 ③此时的爆米花的总收益将: A.下降 B.增加 C. 不变 D. 翻一倍。 (3)当某人的收入增加一倍后,却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一般就会将该商品视为: A.对收入缺乏弹性 B.对收入单位弹性 C.对收入富有弹性D.对收入无弹性 (4)假定有X和Y两种商品,同时假定X产品涨价,Y商品的销量也发生了变化,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弹性公式的计算,其结果为0.8,据此我们可以认定,X和Y两种商品属于: A. 替代产品 B.互补产品 C. 无关产品 D.同一产品(5)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而言,他们常用的牙膏、香皂等产品,一般应属于: A.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B.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C.需求无弹性的商品 D.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

《管理经济学》期末复习

《管理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考核目标和范围 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经济学一些基本概念、管理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利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正确地描述当今经济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并能解决一些现实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决策问题;依据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决策原则和决策方法,运用系统的分析与决策方法,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经济活动的最优选择。 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限定在学习导学的学习范围内,对本期末复习要求外的学习内容不作要求。二、考核方式 三、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 复习资源: 1. 教材《管理经济学》(第四版修订版)(作者:(美)H·克雷格·彼得森和W·克里斯·刘易斯,吴德庆译校)为主。 2. 各周(阶段)课后练习。 复习方法: 1.充分理解各阶段学习导学内容,辅之各阶段课后练习。 2. 可供参考的学习书籍: (1)陈章武编著:《管理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吴德庆编:《管理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四、期末复习重难点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与重难点: 1. 机会成本的概念; 2. 企业存在的原因; 3. 管理经济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及其对企业目标的假设; 4. 经济利润的概念及其计算; 5. 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的问题; 6. 决策与内容; 7.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 第二章基本训练 知识点与重难点: 1. 总函数的概念; 2. 经济模型; 3. 经济决策结果的衡量; 第三章需求理论与分析知识点与重难点: 1. 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引致需求变动的原因、引致需求量变动的原因; 3. 需求价格弹性、利用价格弹性的大小将商品的分类; 4. 交叉弹性及其所决定的商品之间关系; 5. 价格弹性、交叉弹性的计算; 第六章生产理论与分析知识点与重难点: 1. 经济学中长期短期的概念; 2. 生产函数的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