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doc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doc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doc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doc

热处理检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

二、硬度检验:

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

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

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

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通常期式加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

抽检6-9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该炉次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逐检)。

通常感应淬火工艺及感应器与零件间隙精度调整,经首件(或批)感应淬火合格后方可生产,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3、硬度测量方法:

3.1各种硬度测量的试验条件,见下表1:

3.2测量硬化层深度不同的零件表面硬度时,硬度试验方法与试验力的一般选择,见表2:

3.3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测量方法及其选择,见小表3:

备注:(1)零件心部或基体硬度,一般按GB230.GB231或GB4340的试验方法测量。(2)若确定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几种试验力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试验条件允许的最大试验力。

4、检验设备与人员:

4.1所有硬度计及标准硬度试块均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不允许在无检定合格证书或超过检定的有效期使用。

4.2应设立专职检验人员,且经正规培训与考核,具有正式的资格证书;生产线的操作人员检验,应经一定培训,在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或指导下进行。

5、测量数据的表示与记录:

5.1硬度值的表示应按相应国家标准硬度试(检)验方法的规定,一般以硬度范围法表示,标出上、下限值,如60-65HRC;特殊情况液可以只标下限值或上限值,应用不小于或不大于表示,如不大于229HBS;若记录换算硬度值时,应在换算值后面加括号注明实测值【如:48.5HRC(75.0HRA)】;若记录硬度平均值时,应在硬度值平均值后米那加括号注明计算平均值所用的各测点硬度值【如:64.0HRC(63.5HRC、64.0HRC、64.5HRC)】

5.2检验报告记录,包括零件名称、材料、检验数量、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与日期。

三、金相试验

金相分析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内部的组成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内型以及它们的相对量、大小、形态及分布等特征。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内部的组织形态,而组织又取决于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热处理时改变组织的主要工艺手段,因此,金相分析是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与控制的重要方法。

1、通常金相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

GB/T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9450-1988 钢铁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校核

GB/T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参定

JB/T9204-1999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JB/T9211-1999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合钢马氏体等级

JB/T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显微组织检验

GB/T13298-1991 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6394-86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NJ309-83 内燃机连杆螺栓金相检验标准

NJ326-84 内燃机活塞销金相检验标准

2、金相试样的选取与检验步骤:

2.1金相试样的选取:

2.1.1纵向取样:

纵向取样是指沿着刚材的锻扎方向进行取样。主要检验内容为: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形程度、晶粒畸变程度、碳化物网、变形后的各种组织形貌、热处理的全面情况等。

2.1.2横向取样

横向取样指垂直于钢材的锻扎方向进行取样。主要检验内容为:金属材料从表层到中心的组织、显微组织状态、晶粒度级别、碳化物网、表面缺陷深度、氧化层深度、腐蚀层深度、表面化学热处理及镀层厚度等。

2.1.3缺陷或失效分析取样:

截取缺陷分析的试样,应包括零件的缺陷部分在内;或在缺陷部分附近的正常部位取样

进行比较。

为此,通常检验零件的最重要项目为表层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化层深度测定,应横向取样;但紧固体的螺纹部分的渗层检验需要纵向取样。

2.2金相检验步骤:

选样——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取样—镶嵌机加热镶嵌-磨抛机磨光/抛光-化学腐蚀(通常用4%硝酸酒精溶液)-金相观察/硬化层深度(或显微硬度)测定-出具检验报告

2.3取样数量: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1件/4小时

通常周期式加热炉(如井式炉、箱式炉):2-3件/炉(装炉夹具不同部位)

备注:(1)金相试样以磨面面积小于400MM2,高度15-20MM为宜。

(2)试样的制备过程中,部允许因受热而导致组织变化,应避免试样边缘出现圆角并防止改变斜截面试样的角度。

3、金相组织观察于判别:

3.1渗碳或碳氮共渗:

3.1.1适用于08F、Q235AF、20、20Cr等低碳或低合金钢的零件。

3.1.2试样应从渗碳或碳氮共渗零件上切取。液可用于钢件的材质,热处理状态,有效厚度一致,避过经同炉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的试样。

3.1.3薄层碳氮共渗件(层深≤0.3mm),表层碳含量应不低于0.5%,氮含量应不低于0.1%。薄层渗碳钢件(层深≤0.3mm)表层碳含量应不低于0.5%

3.1.4渗层显微组织评级在淬火状态下进行(放大倍率为400倍)。

3.1.5针状马氏体级别及残余奥氏体级别评定:当渗层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时,依据JB/T7710-1995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1-2级合格。

3.1.6板条马氏体级别评定:当渗层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时,依据JB/T7710-1995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1-2级合格。

3.1.7渗层(层深≤0.3mm)碳化物级别评定:依据NJ326-84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1-3级合格。

3.1.8心部铁素体级别评定:依据JB/T7710-1995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4级合格,重要零件1-3级合格。

3.2渗氮或碳氮共渗(软氮化):

3.2.1渗氮前调质组织的检验:

3.2.1.1渗氮前调质组织级别(对大工件可在表面2mm深度范围内检查),依据GB/T113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回火索氏体中游离体素体数量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

3.2.1.2渗氮零件的工作面部允许由脱碳层或粗大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3.2.2试样应从渗碳零件上垂直于渗氮表面切取,也可用与零件的材料、处理条件、加工精度相同,并经同炉渗氮处理的试样;检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若检查渗氮层脆性的试样,表面粗糙度要求>0.25-0.63mm,但不允许把化合物磨掉。

3.2.2渗氮层脆性检验:经气体渗氮的零件,必须进行脆性的检验。

3.2.2.1依据GB/T113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100倍),渗氮层脆性级别按维氏硬度压痕边角碎裂程度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

3.2.2.2检验渗氮层脆性,采用维氏硬度计,试验力规定用98.07N(10kgf),加载必须缓慢(在5-9s内完成),加载后停留5-10s,然后去载荷,同时,每制件至少测3点,其中2点以上处于相同级别时,才能定级,否则,需重新测定一次。

如由特殊情况经有关各方协商,亦可采用49.03N(5kgf)或294.21N(30kgf)的试验力,但需按下表4的值换算。

3.2.2.3渗氮层脆性应在零件工作部位或随炉试件的表面检验,对于渗氮后留由磨量的零件也可在磨去加工余量后表面上测定。

3.2.3渗氮层疏松检验:经氮碳共渗(软氮化)的零件,必须进行疏松检验。

依据GB/T113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取其疏松最严重的部位,渗氮层疏松级别按表面化合物内微孔的形状、数量、密集程度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

3.2.4渗氮扩散层中氮化物检验:气体渗氮的零件必须进行氮化物检验。

依据GB/T113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去其组织中最差的部位,渗氮层中氮化物级别按情况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

3.3感应淬火:

3.3.1适用于中碳碳素钢(如45钢)和中碳合金钢(如40Cr)的机械零件。

3.3.2零件淬火后,表面不应有裂纹,灼伤等缺陷。

3.3.3零件经淬火,低温回火(≤200℃),金相组织按GB/T5617-1985标准共分1-10级,规定如下:

硬度下限≥55HRC时,3-7级为合格。

硬度下限<55HRC时,3-9级为合格。

4、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

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分为金相法和硬度法两种,有争议时,以硬度法作为仲裁方法。

测定表面淬火【如感应淬火】、化学热处理【如渗碳、碳氮共渗、渗氮、氮碳共渗(软氮化)】及其他各种表面强化层深度时金相检验的重要内容。根据硬化层深可以分为大于0.3mm的两种情况。

4.1金相法:

4.1.1层深>0.3mm的表面硬化层测定方法:

从零件表面垂直方向测量到规定的某种显微组织边界的距离。测定层深时,各种强化工艺所规定的特征组织,见下表5:

4.1.2层深≤0.3mm的表面硬化层测定方法:

从表面垂直方向测量到与基体金属间的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处的距离,即总硬化层深度。

4.2硬度法:

4.2.1从零件表面垂直方向测量到规定的显微硬度硬化层处的距离。测定层深时,各种强化工艺下有效硬化层评定的参数,见下表6:

4.2.2渗碳和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DC):

4.2.2.1渗碳和碳氮共渗共渗有效硬化层(DC),经热处理至最终硬度值后,离表面三倍

于有效硬化层处硬度小于450HV的零件,可采用比550HV大的界限硬度值(以25HV为一级)来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

4.2.2.2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550HV 处的垂直距离。测定硬度所采用的试验力为9.807N(1kgf);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各方协议,也可采用4.903N(0.5kgf)范围的试验力,或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定。

4.2.2.3若采用其他试验力或其他界限硬度值时,则应在字母DC后指明,如0.5DC49.03/515,表示采用49.03N(5kgf)的试验力测定,界限硬度值为515HV,渗碳层深度为0.5mm。

4.2.3渗氮和氮碳共渗(软氮化)有效硬化层(DN):

4.2.3.1从零件表面测至集体维氏硬度值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对于渗氮层硬度变化很平缓的钢件(如碳钢或低碳低合金钢制件),其渗氮层深度可以从试件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集体维氏硬度值高30HV处。采用为适应度,试验力规定为3.94N(0.3kgf)。备注:在3倍左右渗氮层深度的距离处所测得的硬度值(至少取3点平均)作为实测的基体硬度值。

4.2.3.2当渗氮层的深度与压痕尺寸不合适时,可由有关各方协商,采用1.96N(0.2kgf)-19.6N(2kgf)范围内的试验力,氮在HV后需注明:如HV0.2,表示用1.96N(0.2kgf)试验力。

4.2.3.3若采用其他试验力或其他界限硬度值时,则应在字母DN后指明,如0.25DN300HV0.5,表示界限硬度值为300HV,试验力为4.903N(0.5kgf)时,渗氮层深度为0.25mm。

4.2.4感应淬火有效硬化层(DS):

4.2.4.1从零件表面测至0.8HV MS维氏硬度值处的垂直距离为感应淬火硬化层深度。

4.2.4.2深度测量方法:零件经淬火,低温回火后,在维氏硬度试验机上用9.8N的试验力,在垂直于零件表面的年横截面指定部位进行测量。经有关各方协议可以采用 4.9-49N 范围的试验力,其测量方法按GB/T5617执行。

4.2.4.3若采用其他试验力或其他界限硬度值时,则应在字母DS后指明,如DS4.9/0.9=0.6,表示采用4.9N(0.5kgf)的试验力测定,界限硬度值采用零件所要求的最低表面硬度值0.9倍,测的硬化层深度为0.6mm。

4.2.5有效硬化层测定方法:

4.2.

5.1原理:根据垂直于试样表面的横截面上硬度梯度来确定,即硬度值为纵坐标,至

表面距离为横坐标,绘制处硬度值随表面距离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有效硬化层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S 为规定的硬度值。

d1、d2为最接近有效硬化层界限硬度值上下两点的距离。 H1、H2分别为d1、d2处硬度测量值。 4.2.5.2测量步骤:

在最终热处理后的零件横截面上进行,依据GB/T9451-1988标准要求,硬度压痕在指定的宽度(W )为1.5mm 的范围内,沿与表面垂直的一条或多条平行线上进行。两相邻压痕间的距离(S )应不小于压痕对角线的2.5倍。从表面到各逐次压痕衷心之间的距离,每次增加不超过0.1mm (如d 2-d 1应小于0.1mm )。同时,测量表面到各压痕的积累距离的精度为±0.5um 。

除有关双方由特殊协议外,压痕一般应在9.807N (1kgf )试验力下测出,并用放大400倍左右的光学仪器测量。测量部位应经有关各方协商确定,并在磨抛过的检测面上两条带内进行。

4.4调质:适用于40Cr 、35CrMoA 等钢,依据NJ309-83表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以最差视场评定,调质处理后集体组织应为回火索氏体,允许有少量铁素体(其含量应不大于3%),共分1-5级,其中1-3级合格。

4.5正火:

中碳钢、中碳合金钢(如40Cr )的正火后的金相组织为均匀分布的铁素体+片状珠光体,根据GB/T6394-86标准图谱(放大倍率100倍),其晶粒度级别共分1-10级,其中5-8级合格。

5、检验人员:

维氏硬度(HV )

d 1 DC d 2 到表面的距离

应设立专职检验人员,且经正规培训与考核,具有正式的资格证书。

6、检验记录:

检验报告记录,包括零件名称、件号、材料、检验数量、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与日期。

四、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是贯彻热处理相关标准的过程,包括热处理设备及仪表哦那个之、工艺材料及槽液控制、工艺过程控制等,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工艺纪律,才能将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热处理零件。

1、相关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标准

GB/T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GB/T16924-1997 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GB/T18177-1997 钢的气体渗氮;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JB/T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2、加热设备及仪表要求:

2.1、加热设备要求:

2.1.1加热炉需按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炉温均与性)要求分为六类,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见下表7:

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依据相关热处理工艺标准,具体热处理工艺对加热炉技术要求,见下表8:

2.1.2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记录仪表,安放在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的功能。

2.1.3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方法按GB/T9452和JB/T6049的规定,其

保温精度应符合表7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

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检测周期见下表9:

2.1.4 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效验。效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表热电偶的热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当超过上述允许

2.1.5保护气氛炉和化学热处理炉的炉内气氛应能控制和调节。进入加热炉的气氛不允许直

接冲刷零件。

2.1.6 对气体渗碳(含碳氮共渗)炉,渗氮(含氮碳共渗(软氮化))炉,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渗层深度均匀性检验,试样放置位置参照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检测热电偶布点位置,检验方法按GB/T9450和GB/T11354的规定。气体渗碳炉、渗氮炉中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见表11和表12:

2.1.7 炉内的加热介质不应使被加热工件表面产生超过技术文件规定深度的脱碳、增碳、增氮和腐蚀等现象。

2.1.8 感应热处理加热电源及淬火机床:

2.1.8.1 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及频率必须满足热处理要求,输出功率控制在±5%,或输出电压在±2.5%范围内。感应热处理机床和限时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2.1.8.2 感应淬火机床精度要求如下表13:

2.1.8.3限时装置:感应加热电源或淬火机床应根据需要装有控制加热、延迟、冷却时间的限

2.2 淬火槽要求:

2.2.1 淬火槽的设置应满足技术文件条件对工件淬火转移时间的规定。

2.2.2淬火槽的容积要适应连续淬火和工件在槽中移动的需求。

2.2.3淬火过程中,油温一般保持在10——80℃,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

2.2.4 淬火槽一般应有循环搅拌和冷却装置,可选用循环泵、机械搅拌或喷射对流装置。必要时,淬火槽可配备加热装置。

2.2.5 淬火槽应装有分辨力不大于5℃的测温。

2.3 仪表要求:

2.3.1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7要求,检定周期按表9执行。

2.3.2 现场系统校验用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力不低于1Uv,检定周期为6个月。

2.3.3 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见下表15:

2.3.4 其它仪表,如流量计、碳势控制仪等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2、热处理工艺材料要求: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材料包括淬火介质、热处理用盐、化学热处理渗剂等,是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为此,选购前应有工艺材料质量保证单或合格证,同时,重要工艺材料推荐使用前按相关标准复检,其具体技术要求与推荐复检项目见下表16:

3、热处理过程要求

4.1 原材料要求:

原材料的冶金质量对热处理质量影响很大,如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白点、带状组织、严重的碳化物偏析、发裂等,不仅在热处理时易形成畸变开裂、硬度不足、软点等,而且对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影响也很大;在材料管理上操作不规范(未作材料标识、使用前未作火花鉴别等),造成混料、错料或非法材料代用等也是产生热处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做到要求如下:

(1)应向供货单位要求提供原材料质保书(包括生产厂家、牌号、规格、供货状态等)。

(2)若需要材料代用,必须向我司产品开发部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3)加强原材料管理,必须对原材料分类标识,防止混料,推荐使用前作火花鉴别等。

4.2 工艺参数控制:

严格按确定的《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或热处理工艺卡)》中具体工艺参数,包括热处理设备、装炉方式、装炉量、加热升温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温度、渗剂种类、渗剂流量、感应加热温度、限时加热时间及电参数(阳极电压、阳极电流、槽路电压等);且按质量检验项目、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过程控制。

4.3 热处理常见缺陷与返修方法:

4.3.1渗碳(或碳氮共渗)件常见缺陷与返修方法,见下表17:

4.3.3 感应淬火缺陷与返修方法,见下表19:

4.3.4 返修前必须退火的要求:

若因质量问题而返修的零件,对渗碳淬火后的零件、感应淬火后的零件以及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淬火+低温回火的零件,返修前必须退火处理。

4.4淬火后回火时间间隔要求与回火脆性防止:

4.4.1所有零件为了防止淬火过程中的应力造成开裂,必须在淬火后8小时内进行回火。

4.4.2淬火钢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冲击韧性总的趋势是增大。但有一些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回火后,冲击韧性反而比在较低温度回火后显著下降。这种在回火过程中发生的脆性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常见的回火脆性可分为低温回火脆性和高温回火脆性。

4.4.2.1低温回火脆性:

所有淬火钢(包括碳钢、合金钢)在200—400度回火后出现的脆性,通常称为低温回火脆性,或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因其与冷却速度无关,应尽量避免在该区温度范围内回火,或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来防止。

4.4.2.2高温回火脆性:

以含有Cr、Ni、Mn、Si等元素为主的合金钢在450——650度回火后出现的脆性,通

常称为高温回火脆性,或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因其与

冷却速度无关,应采用快速冷却(油冷或水冷)来防止。

4.5紧固件“允许脱碳层深度”与去氢处理规定:

4.5.1 依据GB3098.1标准,紧固件性能等级与“允许脱

碳层深度”对应关系如下:

4.5.2 去氢处理:

氢脆的敏感性随紧固件的强度增加而增加,对10.9级及以上的外螺纹紧固件或表面淬硬的自攻螺钉系列类零件已经带有淬硬钢制垫圈的组合螺钉等在电镀后8小时内应进行去氢处理,其工艺如下:

在烘箱或回火炉中加热190——230℃,保温240分钟或以上,空冷。

4.6 薄钢板,尤其2mm厚的冲压件,渗碳层深的严格控制:

渗碳层深必须按其图纸要求控制,绝不允许大于0.4mm。

4.7 PPAP对热处理的要求:

做零件PPAP(以工序秩序)时,必须做零件热处理PPAP(以工序秩序)。

PPAP对热处理的要求包括:

4.7.1 原材料要提供质保证书,实物摆放整齐、标识清楚,下料前有原材料与零件材料核准记录。

4.7.2在热处理前必须对半成品零件材料与技术要求进行明显标识。

4.7.3必须完成《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制定,在进行热处理作业时,及时如实填写《生产记录》、《操作记录》。

4.7.4按《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要求提供零件质量检验记录。

4.7.5对零件质量检验记录的原始资料标识存档,保存有效期为2年。

4.8 对热处理生产的控制方式:

4.8.1必须按《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要求,在进行热处理作业时,及时如实填写《生产记录》、《操作记录》,且将热处理设备仪表记录纸、《生产记录》、《操作记录》及零件质量检验记录原始资料保存2年,以备零件质量问题发生时追溯。

4.9 热处理变形后的矫正:

零件经热处理后引起弯曲或翘曲变形超过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范围,必须校直;具体校正方法如下:

4.9.1 冷态校正,方法如下:

(1)冷压校直法:最常用的校正方法。

零件呈“C”状变形,使弯曲凸起部位向上,下面两端各放一个“V”型铁,在凸起部位上方施以静压,可造成适当的反向弯曲,静压力去除后,可使变形矫正过来。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低于HRC35,以及渗碳(或碳氮共渗)、渗氮(或氮碳共渗(软氮化))或感应淬火的硬化层小于零件直径或厚度的1/5的钢件。

同时,要求渗碳(或碳氮共渗)、渗氮(或氮碳共渗(软氮化))或感应淬火件校直后进行去应力处理,其工艺为:在烘箱或回火炉中加热150——160℃,保温60分钟或以上,空冷。

(2)冷态正敲(正击)校直法:与冷压校直法原理基本相同,但施加外力是冲击方式,一般可用锤击。

(3)冷态反敲(反击)校直法:在室温下,用高硬度的锤子,连续敲击变形钢铁的凹处,敲击使钢件产生小面积塑性变形,凹面伸长,使变形矫正过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硬度大于HRC50的淬火件。

4.9.2 热态校正,方法如下:

(1)热压校直法:与冷压校直法原理相同,对难冷压校直且易断件整体加热或在受力最大部位进行局部加热至200℃再进行热压校直。

(2)局部烘热校直法。在钢件凸起部位用氧——乙炔慢慢烘热,使淬火马氏体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凸起部位收缩,从而使变形矫正过来。

(3)热态反敲(反击)校直法。敲击变形凹面,使凹面产生塑性伸长,把变形校正过来。

4.9.3 淬火压床校正:为了使零件(如轴承套圈)淬火冷却时减少变形,应放在淬火压床,使冷却时限制零件变形。

4.9.4 回火压床校正:对薄片零件(如割草机刀片)应放在压模中夹紧回火,达到校正目的。

4.10 现场管理

质量负责人对零件热处理质量负全面责任,应对生产现场不合格品(批次)管理,作标识(让步放行/返工/报废)以防止不合格品(批次)流入下道工序,造成热处理质量问题。

五、技术与工艺文件资料要求:

1.零件图纸消化:

零件原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产品零件的工作条件(所受载荷类型和大小、工作介质、环境等)和失效形式选择,同时考虑到零部件的结构形状(防止畸变开裂)、热处理工艺及加工工艺性能。

对零件图纸进行理解,具体要求如下:

(1)原材料要求(牌号、规格等)。

(2)热处理技术要求(包括硬度、渗层、金相组织、脱碳层、力学性能等)。

(3)产品结构分析(预防畸变和开裂)及服役条件(可能引起的失效形式)。

(4)加工流程合理制定。

(5)

机械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一般机械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是工厂编制一般机械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 及要求的依据之一。 1.2工厂承接的加工件,一般均根据本规程进行质量检验。如果顾 主(客户)另有要求的,或另有标准的,则按顾主的要求或指 定行业的标准进行检验。 1.3当工厂认为自己的手段和能力难以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时,应 事先进行协商,经用户同意,也可按协商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1.4本规程引用标准的参考书目: a)GB1298 b)GB1299 c)YB9-68 d)YB27-77 e)《机床零件热处理质量检查规程》1964 f)《机床专业金相检验图谱》 g)JB2046-79 h)JB1255-72 i)JB2849-79 j)北京齿轮厂汽车齿轮氰化金相检验标准(Z80054)1978 k)沪机艺(85)第007号

2、热处理质量检验工作的几点规定 2.1质管部门负责执行质量检验工作,在热处理各车间(工段或小 组)设立检验站,进行日常的质量检验工作。 2.2质检工作以专业检验员为主,与生产工人的自检、互检相结合。 2.3在承接业务时,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外观目测检验,有无裂纹、 碰伤、锈蚀斑点。还应调查制件的原材料,预先热处理、铸造 工艺是否恰当,制件尺寸及加工余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合,有变 形要求的要检查来时的原始变形情况,经修复的模具(堆焊、 补焊、砂光等)等制件应说明修复情况并检查登记备查。必要 时应探伤等。 2.4检验人员应按照图纸技术条件、标准、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 项目与方法等,进行首检、中间抽检、成品检验。应监督工艺 过程,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产生成批不合格品与废品。 2.5生产工人对成批生产的制件必经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生 产过程中也应进行中间检验,防止发生问题。当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向检验、当班领导汇报,并采取积极、妥当的措施纠正。 3、检验内容及方法 3.1硬度 3.1.1热处理零件均应根据图纸要求和工艺规定进行硬度检验或 抽检。 3.1.2光以标准块校对硬度计,确认后方可进行测试硬度。 3.1.3检验硬度前,应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氧化皮,脱碳

热处理件表面检验验收标准

热处理件表面质量检验验收标准 一、目的 为保障产品的质量,建立和规范热处理件表面质量的检验方法,对热处理件产品生产、出厂或外购的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以保证检验结果一致性、全面性及准确性,同时防止材料表面缺陷影响后道工序的生产及品质,特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湘重公司生产及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热处理件表面质量检验及验收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822 磁粉探伤方法 GB/T226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3721 磁粉探伤机 JB/T9218 渗透探伤 GB/T 231 《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7394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4341 《金属肖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8449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6402 《超声波探伤标准》 四、表面质量检验项目及验收标准 4.1对于生产或购买的热处理件,表面质量具体检验项目及标准如表1:

表一表面质量检验项目及验收标准 4.2热处理件有上述缺陷,允许清理,但表面清理深度不得大于5mm,清理处应圆滑无棱角,清理宽度和长度分别不得小于清理深度6和8倍,清理处的残存钢渣应予以铲除。 4.3其它未尽事宜,可由供方与需方协商解决处理。 五、热处理件表面质量检验方法 5.1 对于生产或购买的热处理件,表面质量具体检验方法如表2: 表二表面质量检验方法

自卸车通用检验标准

自卸车通用检验标准

————————————————————————————————作者:————————————————————————————————日期: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发放号 自卸车通用制造检验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6年月日发布2006年月日实施

前言

自卸车通用制造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卸车的技术要求、制造检验规范,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自卸车(上装)的制造及最终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C/T 223-1997 自卸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 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 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 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 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 3 技术要求及检验规范 3.1 整车要求 3.1.1 自卸汽车整车必须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自卸汽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规定,货箱内部尺寸等必须符合产品公告和图纸要求。 3.1.3 自卸汽车上装按质心,轴荷设计要求计算,严格按图纸及公告尺寸施工。 3.1.4 照明及信号系统应符合GB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的要求。 a)自卸车应安装两只红色后示廓灯,安装在后立柱上部; b)自卸车应安装两只红色前示廓灯,安装在前立柱上部; c)自卸车应安装侧标志灯和侧回复反射器,琥珀色,安装位置高度距地面不得小于900,不得大于1500, 最好是车架边纵梁处,整车纵向位置是距前部小于3000,距后部小于900,两灯中间位置相距小于3000,最大不能超过3500; d)后转向灯、后位灯离地高度不得小于900,大于1200,后位灯距外廓侧面不得小于400; e)车辆后部必须安装一只红色后雾灯,不能与后位灯干涉,二者相距至少200; f)车辆后部必须安装后回复反射器,三角形红色2只,安装在保险杠上或后尾板上,距车辆左右侧不 得小于400,并且对称安装。 3.1.5 焊接件应按JB/ZQ3011-1983《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施焊。焊缝均匀、光滑,焊接要牢固、可靠,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穿、漏焊现象,咬肉处每米不得多于3处。 3.1.6 油漆涂层应符合JB/Z111-1986《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油膜应能自然干燥。 3.1.7 自卸车外观质量 3.1.7.1 自卸车外观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凹陷和其它损伤。各栏板,车架,侧防护栏、后防护杠应平整、匀称,无翘曲变形。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方案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 1.围 本标准规定了后翻自卸车的分类、液压系统、副车架及其连接和自卸车箱体的技术要求,设计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部后翻自卸车(轻量化除外)上装的设计制造过程。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但是,鼓励根据本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 1841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 QC/T 222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GB11567.1-.2 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要求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ZB T 59005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 QC/T 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 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 QC/T 223-1997 自卸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 75 矿用自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JB/T794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与尺寸 GA406 车身反光标识 HG2-590 各色醇酸磁漆 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518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扭矩 QC/T 597 螺纹紧固件预涂微胶囊厌氧干膜胶 QC/T 29104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 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 3. 后倾自卸汽车的分类 按举升方式:腹置举升自卸车、前置举升自卸车

热处理检验报告

热处理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2BE1253产品编号 部件名称材质件数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要求冷却方式 起始温度 ℃升温速度 ℃/h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h 出炉温度 ℃ 侧端盖H2508退火20100500 2160空冷热处理结论: 2BE1253侧端盖产品(零件),热处理符合工艺要求,同意验收。 检验员: 日期: 审核: 日期: 质检专用章热处理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2BE1253产品编号

部件名称材质件数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要求冷却方式 起始温度 ℃升温速度 ℃/h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h 出炉温度 ℃ 泵体Q235B4退火20100720 3720空冷热处理结论: 2BE1253泵体产品(零件),热处理符合工艺要求,同意验收。 检验员: 日期: 审核: 日期: 质检专用章热处理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2BE1253产品编号 部件名称材质件数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要求冷却方式 起始温度 ℃升温速度 ℃/h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h 出炉温度 ℃

主轴(调质)45#4淬火60080870 5870油冷 回火35060 640 8 350 空冷 热处理结论: 2BE1253主轴产品(零件),热处理符合工艺要求,同意验收。 检验员: 日期: 审核: 日期: 质检专用章热处理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2BE1253产品编号 部件名称材质件数热处理方 式 热处理工艺要求冷却方式起始温度 ℃ 升温速度 ℃/h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h 出炉温度 ℃ 轴套304(0Cr18Ni9)8退火20100350 4300空冷分配器304(0Cr18Ni9)8 退火20 100 350 4 300 空冷

机动翻斗车、自卸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机动翻斗车、自卸车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标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机动翻斗车、自卸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 准版) (一)严格遵守内燃机工的有关操作规程。 (二)翻斗车司机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经有关部门认可,方可独立开车。 (三)发动车前,应将变速杆放到空档位置,并拉紧手刹车。 (四)向坑槽、边坡、混凝土集料斗内卸料时,应保持适当安全距离或设置提土埂,以防下滑翻车。 (五)车上及车斗内严禁带人、载人。转弯时应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 (六)多台车辆行驶时,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不得将车辆转让他人驾驶,严禁酒后开车。

(八)车辆陷入泥坑内,如用车牵引,应有专人指挥、互相配合。 (九)出车前,应认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按驾驶员有关操作规程执行。 (十)车辆在行驶时,严禁用离合器代替脚刹车、猛接、猛刹、更斗,以防损坏机件。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热处理实习报告2篇_工作报告

热处理实习报告2篇 昨天参观了工具加工的车削、磨、铣的精加工车间,今天我们开始了,热处理的学习。到底在精加工和刃磨角度之前或者在冷拔、冲压之前,工具经过了怎样的热处理呢?今天工具厂的老厂长,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世界工业发展表明,制造技术的先进性是产品竞争能力的保证,而热处理技术的先进程度,则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老师提到了美国历经数年形成并制订的“美国热处理2020年技术发展路线图”,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发展路线,资料显示,美国对于热处理技术设想目标是能源消耗减少80%,工艺周期缩短50%,生产成本降低75%,热处理实现零畸变和最低的质量分散度,加热炉使用提高到原先的10倍(增加9倍),加热炉价格降低50%,实现生产零污染。而我国的热处理相对于制造业发达的美国仍然存在20年的差距。 在上工具厂,主要的产品有:齿轮刀具、螺纹刀具、拉销刀具、孔加工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铣刀、铰刀类刀具、量具类刀具、非标准特殊刀具。而每一种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都要依据其材料及工艺要求的不同接受不同方式的热处理。根据加热、冷却的方式及钢组织性能的变化特点不同,热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普通热处理:退火、1 / 10

正火、淬火和回火;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3、其他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变形热处理、控制气氛热处理、激光热处理等。 随后,师傅为我们介绍了上海工具厂的热处理设备。在上海工具厂,有四台真空炉。热处理真空炉是具有高压(压力0.6-1.0mpa)气冷功能的真空热处理设备,适用于高速钢、高合金工模具钢、不锈钢等精密零件的真空气淬、退火、钎焊以及磁性材料的烧结及快速冷却等。在机床厂这四台真空炉中,有三台是91年从波兰引进的、美国技术制造的高压气淬真空炉,它由5bar的氮气进行冷却;有效零件炉塞尺寸为600600900mm、可承受最大重量为500kg;加热方式为高频辐射加热;真空度达到50~100pa(大气压为11000000pa。而另外一台真空炉是ipsen的12bar高温气淬真空炉,这台设备属于国际领先技术,由着名的德国ipsen公司生产。其特点有:1、低温对流循环加热,温度范围是150~850℃;循环加热对于型号大的模具便能达到均匀处理的效果。2、分级等温冷却,可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3、冷却风机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启动,以达到快书冷却的目的。(普通的风机要在冲气0.4bar以后才能启动);4、功率因数高,普通炉在升温时功率因数0.85、保温时0.5而ipsen在升温时功率因数也是0.85而保温的功率因数可以达到0.83;5、ipsen的水冷风机可以超载250%,正常装机容量为115kw在最大超载状态下可以达到287.5kw。ipsen 公司是国际上知名的工业炉制造公司,总部设在德国kleve,在欧洲、美洲、亚洲多个国家设有制造厂,在我国上海也设有制造厂,在北京2 / 10

铸件热处理检验规程

铸件热处理检验规程 一、碳钢铸件热处理检验规程 考虑到阀门铸件形状复杂,容易变形和开裂,碳钢铸件热处理通常采用退火。检验时着重监督供方是否按下列热处理规范进行,以及检验铸件的硬度值。 1.碳钢铸件热处理时的注意点 通常碳钢铸件在热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炉温升到650℃~800℃时,是否缓慢升温 因为在加热过程中,特别是形状复杂的碳钢铸件,当炉温升到650℃~800℃时,应缓慢升温,或在此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个温度区间碳钢发生相变,伴随着体积变化,产生相变应力,如果快速升温,容易使铸件薄壁部分与厚壁部分以及表面层和中心层之间的温度差增大,从而使铸件的热应力增大,容易导致铸件开裂。 1.2、保温时间是否足够 为了使铸件内外温度一致,并且有足够的时间使组织完全转变,厚壁铸件的保温时间要比薄壁铸件长一些。 保温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a)按同炉铸件最大壁厚计算,每25mm保温1小时,适用于壁厚20mm以内的铸件。 b)按同炉铸件最大壁厚计算,每50mm保温1小时,但不少于2小时。 c)按堆料高度(即铸件堆放高度)计算,一般碳钢铸件保温时间按1m高保温4小时计算。 1.3、碳钢铸件退火时,一般随炉冷却。 2.碳钢铸件的热处理规范 2.1、碳钢铸件退火加热温度见表一 2.2、碳钢铸件退火规范见表二 二、奥氏体不锈钢铸件热处理检验规程 奥氏体不锈钢铸件热处理通常采用固熔处理和稳定化处理,使其具有最佳的抗腐蚀性。检验时着重监督供方是否按下列热处理规范进行。 1.奥氏体不锈钢的固熔处理 固熔处理的目的是使钢中的碳化物完全熔解并获得单相组织,其方法是将铸件加热到950℃~1175℃,加热方式宜采用先低温预热,再加速加热到固熔温度的工艺,以减少加热过程中铸钢件表面与心部的温差,其固熔保温时间决定于铸钢件壁厚,一般按壁厚每mm保温2.5~3min

一般机械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一般机械零件热处理质 量检验规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般机械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是工厂编制一般机械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的依据之一。 1.2工厂承接的加工件,一般均根据本规程进行质量检验。如果顾主(客户)另有要求的,或另有标准的,则按顾主的要求或指定行业的标准进行检验。 1.3当工厂认为自己的手段和能力难以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时,应事先进行协商,经用户同意,也可按协商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1.4本规程引用标准的参考书目: a) GB1298 b) GB1299 c) YB9-68 d) YB27-77 e) 《机床零件热处理质量检查规程》1964 f) 《机床专业金相检验图谱》 g) JB2046-79 h) JB1255-72 i) JB2849-79 j) 北京齿轮厂汽车齿轮氰化金相检验标准(Z80054)1978

k) 沪机艺(85)第007号 2、热处理质量检验工作的几点规定 2.1质管部门负责执行质量检验工作,在热处理各车间(工段或小组)设立检验站,进行日常的质量检验工作。 2.2质检工作以专业检验员为主,与生产工人的自检、互检相结合。 2.3在承接业务时,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外观目测检验,有无裂纹、碰伤、锈蚀斑点。还应调查制件的原材料,预先热处理、铸造工艺是否恰当,制件尺寸及加工余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合,有变形要求的要检查来时的原始变形情况,经修复的模具(堆焊、补焊、砂光等)等制件应说明修复情况并检查登记备查。必要时应探伤等。 2.4检验人员应按照图纸技术条件、标准、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项目与方法等,进行首检、中间抽检、成品检验。应监督工艺过程,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产生成批不合格品与废品。 2.5生产工人对成批生产的制件必经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也应进行中间检验,防止发生问题。当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检验、当班领导汇报,并采取积极、妥当的措施纠正。 3、检验内容及方法 3.1硬度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后翻自卸车的分类、液压系统、副车架及其连接和自卸车箱体的技术要求,设计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部后翻自卸车(轻量化除外)上装的设计制造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是,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 1841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 QC/T 222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GB11567.1-.2 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要求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ZB T 59005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 QC/T 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 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 QC/T 223-1997 自卸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 75 矿用自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JB/T794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与尺寸 GA406 车身反光标识 HG2-590 各色醇酸磁漆 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518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扭矩 QC/T 597 螺纹紧固件预涂微胶囊厌氧干膜胶 QC/T 29104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 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 3. 后倾自卸汽车的分类 按举升方式:腹置举升自卸车、前置举升自卸车 4.自卸车技术要求 4.1整车要求

铸钢件热处理的检验规程

铸钢件热处理的检验规程 一、碳钢铸件热处理检验规程 考虑到阀门铸件形状复杂,容易变形和开裂,碳钢铸件热处理通常采用退火。 检验时着重监督供方是否按下列热处理规范进行,以及检验铸件的硬度值。 1.碳钢铸件热处理时的注意点 通常碳钢铸件在热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炉温升到650℃~800℃时,是否缓慢升温 因为在加热过程中,特别是形状复杂的碳钢铸件,当炉温升到650℃~800℃时,应缓慢升温,或在此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个温度区间碳钢发生相变,伴随着体积变化,产生相变应力,如果快速升温,容易使铸件薄壁部分与厚壁部分以及表面层和中心层之间的温度差增大,从而使铸件的热应力增大,容易导致铸件开裂。 1.2保温时间是否足够 为了使铸件内外温度一致,并且有足够的时间使组织完全转变,厚壁铸件的保温时间要比薄壁铸件长一些。 保温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a)按同炉铸件最大壁厚计算,每25mm保温1小时,适用于壁厚20mm以内的铸件。 b)按同炉铸件最大壁厚计算,每50mm保温1小时,但不少于2小时。 c)按堆料高度(即铸件堆放高度)计算,一般碳钢铸件保温时间按1m高保温4小时计算。 1.3碳钢铸件退火时,一般随炉冷却。 2.碳钢铸件的热处理规范 2.1碳钢铸件退火加热温度见表一 碳钢铸件退火加热温度表一 铸钢牌号退火温度(℃) ZG230~450880~900 ZG270~500860~880 ZG310~570840~860 ZG340~640840~860 2.2碳钢铸件退火规范见表二

碳钢铸件退火规范表二 碳含量(%)退火温度(℃)保温冷却方式硬度值(HBS) 铸件壁厚(mm)时间(h) 0.10~0.20 0.20~0.30 0.30~0.40 0.40~0.50 0.50~0.60910~880 880~850 850~820 820~800 800~780≤301炉冷至620℃ 后出炉空冷115~143 133~156 143~187

自卸车操作说明

一、操作说明 一、自卸车使用须知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事故的最好办法! 1、汽车不允许超载! 2、在车厢举升和降落的整个过程中,操作者不要离开操纵装置。 3、举起车厢进行车辆维修前,除了支撑好副车架上的车厢安全撑杆外,还一定要在地面上竖起至少一根辅助支撑杆来撑住车厢。 4、不得将升降手柄置于“举升”或“中停”的情况下行驶; 5、汽车满载时,严禁高速下坡或突然停车。 6、卸货时要注意车厢后栏板是否打开,在打开栏板时一定要注

意安全! 7、不得在虚土路面上进行举升操作。 8、不得在侧倾路面上进行举升操作。 9、严禁车厢在举升状态下行驶。 10、不得采用惯性“闪”车厢的方式进行倾卸黏性货物,否则会造成拉杆弯曲或油缸及其它部件损坏。 11、使用侧翻自卸车的用户注意,在举升前必须将另一侧的翻转销轴全部拔出,否则会造成自卸车的严重损坏。 为了您的利益,在使用前请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因不正当操作引起的故障,我公司只为您提供有偿服务。 二、选择合理的车型 尊敬的用户,我公司郑重提示,请您根据使用地点、倾卸货物、道路状况等条件选择合理的车型。 1、厢长6m以下的4×2/6×4自卸车为工程自卸,可以在等级 公路、矿区道路、建筑工地等道路状况下使用,适合运送砂石、土方、煤炭等松散货物。 2、厢长6m以下的4×2/6×4自卸车需运输矿石等松散货物密度较大时必须选择矿运自卸车。可以在等级公路、矿区道路、建筑工地等道路状况下使用。(图1为矿运自卸车) 3、厢长6m至7.2m的6×4/8×4自卸车为公路自卸,可以在等级公路、建筑工地等道路状况下使用,适合运送砂石、土方、煤炭等

松散货物。 4、厢长7.6m以上的8*4自卸车为拉煤专用自卸,可以在等级公路上使用,适合运送煤炭等低密度松散货物。 5、当长期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请选择带有底板加热功能的自卸车。 图1矿运自卸车 三、自卸车上装结构简述 自卸车上装主要由副车架、车厢、液压倾卸机构及其附件组成。 车厢包括前板、后板、侧板、底架;液压倾卸机构包括传动轴、油泵、举升阀、液压油缸、操纵装置、限位装置、油箱及管路、倾卸机构;附件包括稳定机构、防摇摆机构,后门启闭机构,备轮升降机构、防护装置等。发动机的动力由变速器、取力器输出,经传动轴驱动油泵,泵出的液压油经过分配阀进入液压缸,在液压缸的推动下,车箱完成举升倾卸货物。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修订稿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 二、硬度检验: 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 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 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 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热处理硬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硬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保证产品热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和工艺要求,编制此检验规范。2.适用范围 2.1热处理有硬度要求零件的硬度检验。 3.引用标准 GB/T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4.职责 质检人员对有热处理要求的产品进行检验、区分、隔离、做好状态标识,并做好检验记录。 5.检测仪器 布氏硬度计(台式)、洛氏硬度计(台式,)、维氏硬度计(台式)、便携式硬度计。 6.检验依据和原则 6.1根据图纸进行检验。 6.2根据工艺文件进行检验。 6.3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检验。 7.检测样品的要求: 7.1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在操作前对零件的测试部位均应进行表面打磨、抛光。

7.2不允许表面打磨的零件测试时,先不进行表面打磨,直接在零件不影响外观表面检测。若测试结果不合格时,则须进行破坏性打磨检测,若打磨后检测合格,则判定合格。 7.3真空炉淬火、多用炉淬火/渗碳淬火、氮化处理零件表面无脱碳,只需把零件打磨出金属原色即可。箱式炉/井式炉热处理零件表面产生脱碳现象,须将零件表面磨0.5~1mm后再进行检测。 8.仪器选择和仪器校对 8.1铸铁类的产品,选用布氏硬度计测试。 8.2钢件类的产品根据技术要求可选用相应的硬度计测试。 8.3大工件可选用便携式硬度计检测;小工件选用台式硬度计检测。 8.4检验前首先要要先检查测头状况。查看金刚石是否有破损,钢球是否有变形等。 8.5 使用前须用标准试块校对仪器,标准试块的使用只能在工作面进行,每次试验点距离应大于2mm。 9.试验过程 9.1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进行。 9.2试样应平稳放在样品台上。试验点选择,如客户有指定位置要求,按照要求在试验点检测。如客户无要求,选择非加工平面进行检验。 9.3一般情况下,当更换压头、样品台、试样后第1次测试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在G 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 二、硬度检验: 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 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 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0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 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 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IMC 中集集团企业标准 Q/CIMC22003—2008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2008-12-31发布 2009-01-01实施中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档 (3) 3 技术要求 (4) 4 检验规则 (6) 5 标志、使用说明书 (6) 6 随车文件、运输和储存 (7) 7 质量保证 (7) 8 附录A (8)

前言 本标准是规范集团内各企业生产的自卸车的依据、标准。 修订本标准的依据是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QC/T222《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朱爱平、徐国红、胡志鹏。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了中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自卸汽车的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文件、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本标准适应于定型自卸汽车底盘、允许最大总质量小于31t、以液压倾卸的自卸汽车(包括后卸自卸汽车、侧卸自卸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三轮自卸车和矿用自卸汽车和半挂自卸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档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3181 漆膜颜色标准 GB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GB15741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 GB16737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16735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 GB17509 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 GB/T18411 道路车辆 产品标牌 GA406 车身反光标识 JB/T5943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C /T222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25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31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 QC/T460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 QC/T461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29015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 QC/T29104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

翻斗车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自卸汽车设计。自卸车几十年来在国内外获得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它最明显的优点是实现卸货的机械化,提高卸货效率。不仅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还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速度,关系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同时在自卸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也带动了化工,钢铁等其它行业,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减轻就业负担,日趋完善,成为系列化多的产品。所以,自卸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自卸汽车为设计题目,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自卸汽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对举升机构结构进行设计及力学分析、对车厢的结构及副车架的设计、对液压系统的设计、对自卸汽车进行整车性能的分析。设计完成后的自卸车能够承载5.5吨的货物,15s的举升时间。 关键词:系统;车厢;液压;分析;机械化;举升

ABSTRACT The design is the subject of the design modifications and dump truck. Dump Truck is the truck-based chassis modification, dump truck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decades it w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of its greatest strengths is to achieve a discharge of mechanization, thereby enhancing the discharge efficiency.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peed, related to the key 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the dump truck has also led the iron and steel, chemical, and other many industries, but also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jobs and reduc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gradually maturing as a series of product variet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dump truck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his paper dump truck for the design of the subject, the main elements of design are as follows: dump truck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design program. On the lifting body structure design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artments and sub-frame design. of dump truck for vehicle 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last designed by the dump truck can carry5.5 tons of goods, lifting time of a dump truck for the 15s. Keywords: System;Carriage;Hydraulic;Mechanization;Lifting

金属热处理硬度通用检验标准(修订版)

金属热处理硬度通用检验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1.0 目的 明确并统一本公司自制及委外生产产品热处理硬度检验与测试的方法和依据,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本公司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2.0 范围 自制或委外生产的各类产品及金属热处理零件硬度的检验与测试。 3.0 抽样标准 抽样方法及判定标准,按照国标GB/T2828.1-2003规定的抽样程序及计数抽样表中之规定执行。 4.0 检验项目及方法 4.1 热处理件进厂时要查验供应商附送的相应的热处理检验记录,并确认记录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2 硬度测试仪器的选用原则: 1)铸铁类产品(灰铁、球墨铸铁等),应选用布氏硬度计或维氏、里氏硬度计测试,但不可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 2)各类钢件可依产品特性选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布氏、洛氏、维氏或里氏硬度计等。 3)薄壁件(厚度在2mm以下),及有色金属类应选用维氏、里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等,但不可用布氏硬度计测试。 4.3 表面打磨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零件的测试部位均应进行表面打磨、抛光,表面光洁度应达到Ra1.6以上。(成品件或不允许表面打磨的零件测试时,先不进行表面打磨直接在零件不影响外观表面检测。若测试结果不合格时,则须进行破坏性打磨检测,若打磨后检测合格,则判定合格) 4.4 每一零件原则上应至少检测四点,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结果。(零件较小或无法取多点除外) 4.5 当热处理零件表面产生脱碳现象时,须将零件表面磨深0.5~2mm后再进行检测。 4.6 表面热处理硬度检测: 4.6.1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但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0.7mm以下时,就不能用洛氏硬度计检测。 4.6.2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维氏硬度计可以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05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表面洛氏硬度计可以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洛氏硬度计硬度检测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4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当硬化层厚度在0.4~0.8mm 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滑轮热处理评定报告

西安力航电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叶 轮 热 八、、 处理报告 报告编号:QA1007002 编制日期:2011年3月20日

叶轮热处理工艺评定报告 :评定要求 叶轮材料按照我公司标准WJ-QI-QA-003《材料规范》规定执行: 化学成分: 316L C:0.32 ?0.40 ; Si:0.17 ?0.37;Mn:0.5 ?0.8;P < 0.035;S < 0.035;Ni < 0.25;Cr < 0.25;Cu < 0.25。 机械性能: 316L (T b>490Mpa (T s((T 0.2)>255Mpa S 5> 18% 40% 硬度: 316L HB 149 ?187 热处理类型: 正火+回火 热处理设备: 校准合格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校准报告井式电阻炉JB-1800 91-031 201000090439 自动平衡记录仪 XWG-101【K(0 ?1100) 0】8J11230 201000090437-1 数子温度指示调节仪XMG-101【K (0?1300)0] 0510 201000090438-1 二:热处理曲线 5G0D C±25 回火

四:评定记录 机械性能 316L 其它试验: 超声波检测:合格 硬度: 316L:195HB 197HB 198HB 热处理工姓名:将达亮试验执行人:邹成贵 试验编号:1007001 试验日期:2011-3-14 五:评定结论 试验根据热处理标准进行试件的准备和试验,对热处理工艺文件:《叶轮热处理工艺》WJ- QI-QA-012的内容进行评审,并经过实际验证。认为其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