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

1.水文学定义,研究对象

定义: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各种水体)的科学。

2.水文学发展的阶段

①自远古至约14世纪末,为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

②自15世纪初至约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③自20世纪初至50年代,为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

④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学阶段

3.水文学的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的特征)

a.研究方向: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学

b.地理水文学特征: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

4.水文现象及其特点

a.水文现象定义: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b.水文现象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5.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水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三种。

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1.海水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水平方向温度分布特点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

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原因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所决定。

垂直

方向

温度分布特点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2.水中的逆温层和大气中的逆温层有何不同?

水中逆温层:当湖温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成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

温高,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成为逆温层。

大气逆温层:在大气中某些层次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

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3.什么是矿化度,矿化作用有那几个方面。

a.定义:通常以一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水的矿化度。

b.矿化作用:①溶率作用②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③氧化作用

④还原作用⑤蒸发浓缩作用⑥混合作用

4.大气水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特点

①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水汽蒸发上升及水滴在凝结降落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氧气、二氧化碳在降水中都近于饱和。

②降水普遍显酸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雨雪中饱和的二氧化碳达到电离平衡时,其pH为5.6,故显酸性。

5.海水的盐度

a.定义: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叫做海水盐度。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标志。

b.绝对盐度:定义为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c.实用盐度:在温度为15℃、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质量比32.435x10-3的标准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K15来定义。

6.河流水的化学成分特点

①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②河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③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④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7.湖泊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①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②湖中生物作用强烈③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

8.水资源的定义

①定义: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基本条件。

②广义:世界上一切的水体。

③狭义:指一定时间内,能被人类直接或者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9.水资源的特性

①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③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④利与害的两重性

10.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特性)

①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部递减。

②季节变化:全国降水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很少,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春雨和秋雨各地不同,多气旋过境地方春雨较多,多台风过境地方春雨较多,多台风过境的地方秋雨较多。

11.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问题

①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总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②水资源的地方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③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

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⑤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度开采。

⑥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

1.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要素。

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核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机理。

①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②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③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④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是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⑤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

物质一起运动,诸如不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

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3.水循环的层次

4.水循环的作用于效应。

①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②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③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⑤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

利用⑥水循环与水文现象以及水文科学的发展

5.水量平衡方程

定义: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的任意时段内,其收入与支出的水量差等于该时段区域的蓄水变量。

A.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B.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①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P海+R-E海=Δs海

②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P外-E外-R地表-R地下=△s外

③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6.蒸发的定义、类型和三个阶段

①定义: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由于蒸发需要一定的热量,因而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

②类型:a.水面蒸发: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

b.土壤蒸发: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

c.植物散发:植物散发又称植物蒸腾。

③阶段:a.定常蒸发率阶段

b.蒸发率下降阶段

c.蒸发率微弱阶段

7.什么叫水汽扩散、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

①水汽扩散:所谓水汽扩散是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扩散理论是水文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②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③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是用来定量表达水汽输送量的基本参数。

(1) 水汽输送通量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2) 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

8.我国水汽输送的基本特点。

①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条输出入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水汽输送既有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动输送,其中平均输送方向基本上与风场相一致。

③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上总体格局,制约了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

④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9.降水的要素。

①降水(总)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单位以毫米计。

②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前者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后者指对应于某一降水而言,其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例如,1、3、6、24小时或1、3、7天等),在此时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降水。

③降水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雨强进行分级,常用分级标准如表2-8所示。

④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10.☆☆☆面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通常,雨量站所观测的降水记录,只代表该地小范围的降水情况,称点降水量。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大面积以至全区域的降水量值,即面降水量值。面降水量的计算的常用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等。

①算术平均法:P = (P1+P2+……+Pn)/n

优缺点:方法简单,但地形起伏不能太大,并且雨量筒分布要比较均匀。

②垂直平分法:P=f1p1+F2p2+F3P3+……+FnPn)/(f1+f2+f3+……+fn)

优缺点:该方法可适用于雨量筒分布不均匀的地方,但各雨量筒控制的面积始终不变,在不同降雨过程中都视为定值因而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③等雨量线法:该方法先需绘制等雨量线,然后推求各雨量线间的面积,乘以两等雨量线间的平均雨量,最后累加。

优缺点:充分考虑了降雨的空间分布,计算精度较高,但对雨量筒的数量及代表性要求较高。

④客观运行法:(1)将流域分为若干个网络

(2)将各格点附近雨量站资料为基础确定各格点的雨量

(3)求出各个点雨量的算术平均值即区域平均降雨量

11.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的影响--坡向高程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有争议③水体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影响

12.下渗的定义以及三个阶段

①定义: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②阶段:渗润阶段(岩土最大分子持水量):主要受分子作用,被土壤颗粒吸附形成吸湿水

渗漏阶段(田间持水量):作用力由上一阶段的分子力变为毛管力和重力

渗透阶段(饱和水运动):主要受重力作用

13.什么是下渗强度?

下渗率f又称下渗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水量,常用毫米/分或毫米/小时计。

14.影响下渗的因素。

①土壤特性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

②降水特性的影响:降水强度、历时、降水时程分配及降水空间分布等。

③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15.什么叫径流?

定义: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16.径流的表示方式。

(1)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以m3/s为单位。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流量过程线表示.常用的日、月、年平均流量等指定时段的平均流量。

(2)径流总量(W):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以m3为单位。W= QT

(3)径流深度(R):指将径流总量(QT)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F)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R=QT/1000F

(4)径流模数(M):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以L/s·km2为单位.M=1000Q/F

(5)径流系数(a):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Q=R/p

17.径流形成的过程。

定义: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过程:①流域蓄渗过程

②坡地汇流过程

③河网汇流过程

第三章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1.陆地表面的水体

①水体的组成:陆地表面的基本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②水体的结构: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看作为一个动态有序大系统。地表水亚系统内部的冰川、湖泊、沼泽、河流等子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频繁而密切的物质(水、沙、化学元素)与能量(热能、动能)的交换,和水体相变转化的关系,各具有其特殊的功能。

2.产流过程&产流机制

①产流过程: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②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a.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

b.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壤中径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饱和水流与非饱和水流均可发生,一般前者是主要的,是形成洪水径流的主要部分。

c.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是指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

d.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是在表层土壤具有较强透水性情况下的地面产流机制。

【四种产流机制的共同规律】

(1)首要条件是要有供水,对地面径流是降水,对其它径流则是由上而下的下渗水流。

(2)要有足够的大于下渗率的供水强度。

(3)对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则还需要在界面上产生临时饱和带;对饱和地面径流,还必须达到表层全层饱和,才具备了产流的充分条件。

(4)不管哪种产流,都要有侧向运行的动力,如水力坡度、水流归槽的条件等。

(5)无论哪种产流,都是发生在包气带的某些界面上,也称“界面产流规律”。

3.流域产流方式

①超渗产流方式:遵循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特点是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生地面径流,而径流量与产流面积并不是随降雨的继续而增长,而是有增有减,径流量与产流面积主要与降雨强度与下渗能力有关。【发生在地下水埋藏深、包气带厚度大、土壤透水性差、植被也比较差的丘陵地区或者干旱地区】

②饱和产流(蓄满产流)方式:其特点是土壤比较湿润,且接近地下水面有毛管水带,土壤层缺水量较小,一次降水下渗锋面很容易与毛管水建立水力联系,包气带很容易达到饱和。降雨强度超过稳定下渗率部分的水量产生地面径流。【饱和产流方式共同性是多发生在包气带较薄、植被较好、土壤透水性强、下渗强度大的地区。】

③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型方式:【主要发生在包气带厚度约2-4米左右,土壤透水性中等,年内及多年降水量很不均匀,且地下水位变幅较大的地区。】

④我国的产流方式:淮河以南以饱和地面产流类型为主,西北地区超渗地面产流,华北、东北的西南部以超渗地面产流居多,局部呈现超渗径流和壤中径流复合型的产流特征,在滨海平原及淮北以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变换)型.

4.流域汇流过程

定义: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

5.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特性的影响:暴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其移动方向的影响,不同降水强度反映了对流域汇流的不同供水强度。

②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地形坡度越陡,汇流速度越快,汇流时间越短,地面径流的损失量就越小,流量过程线越尖瘦。

③流域形状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流量过程。

④水力条件的影响:在畅流条件下,水位越高、流速越快,汇流历时越短,峰量越大,因而峰形越尖瘦。

6.流域产、汇流计算与模型简介

①等流时线法:把流域内汇流时间相等点成的线,称为等流的线。

(原理):等流时线与水量平衡原理

☆重点☆等流时线法推算出流过程示例(P103)

②单位线法(舒二曼单位线):单位线是指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利用单位线来推求洪水汇流过程线称单位线法。

7.河流的水情要素

定义:水情要素是用以表达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的主要尺度。它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因此充分掌握水情要素资料,是研究河流水文的重要基础。

①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高程起算的固定零点称基面。有绝对基面和测站基面两种。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量的增减,此外还受河道冲淤、风、潮汐、冰凌、支流顶托和人类活动等影响, 以水位过程线和历时曲线表示.

②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③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8.正常年径流量

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正常年径流量是年径流量总体的平均值,也是多年平均流量的代表值。

9.正常念径流总量的计算

正常年径流量反映了河流某断面多年平均来水情况,是水资源可能被利用的最大限度,因而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水文计算中是很重要的资料.资料掌握的程度不同,推求正常年径流量的方法也不同。

①资料充分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以算术平均法计算.(>30年)

②资料不足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以相关分析法计算.(<20年)

③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以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间接途径计算。

10.径流的年际变化&变差系数

径流的年际变化:反映年径流量年际相对变化幅度的特征值主要是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和年际变化的绝对比率(多年最大年径流量与多年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 。

变差系数Cv:

(n为观测年数;Ki为第i年的年径流变率,即第i年平均径流量与正常径流量的比值)

11.什么是洪水?&表示洪水特征的三要素

①洪水的定义: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称为洪水。

②表示洪水特征的三要素:洪峰流量Qm 洪水总量W 洪水总历时T

12.设计洪水

定义: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水工建筑物能够抗御的最大洪水称为设计洪水。

13.什么是枯水?

枯水的定义: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当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小于5%时,则属于枯水期。枯水径流主要依靠地下水蓄水量。枯水径流具体经历时间决定于河流流域的气候条件和补给方式。受流域蓄水量与河流的大小及发育程度因素影响。

14.河水的运动状态

①层流与紊流

a.层流是全部水流呈平行流束运动,即水质点运动的轨迹线(流线)平行,在水流中运动方向一致,流速均匀;

b.紊流是水流中每个水质点运动速度与方向均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而且其变化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上下跳动的。

c.从层流转变为紊流的判别数称临界雷诺数(Re),Re<300为层流。Re的数值取决于管径d(或水力半径R),流速V及液体运动粘滞系数v.

②脉动强度

脉动流速有大有小,有正有负,为了比较不同点水流脉动的强弱,常用脉动流速的均方根来表示,称为脉动强度。

15.河水的环流运动类型

分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张瑞瑾教授根据环流的形态,将环流划分为纵轴环流、横轴环流、斜轴环流及竖轴环流4类。

16.水流挟沙能力

定义:单位水体积的饱和含沙量称为水流挟沙能力.当上游来水中实际含沙量超过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河槽就会淤积,相反则发生冲刷, 两者相适应处于输沙平衡状态.在河槽冲淤计算中必不可少

17.冰川

定义: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称为冰川,它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在地表水系统中,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起着贮存和补给河流的作用。地表的天然“固体水库”。

18.冰川成冰运动

冰川是一种运动着的冰体,运动使冰川具有生命力,对冰川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冰川运动的主要方式有重力流和挤压流两种。影响冰川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冰量(冰舌厚度)、坡降及冰槽断面面积等。

19.什么叫湖泊、水库

湖泊: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水库: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

20.水库的组成

水库由拦河坝、输水建筑、溢洪道三部分组成。

21.湖水的混合

定义:湖水的混合是湖中的水团或水分子在水层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

22.水库异重流

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水流比重差异多数是由于水温、含沙量、溶解质的含量不同所致。

23.沼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

基本特征:①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

②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

③有泥炭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沼泽形成:沼泽地段的自然条件一般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故主要分布在冷温或温湿地带。

其形成大致可分两种情况:

a.水体沼泽化:主要是指海滨沼泽化、湖泊

沼泽化和河流沼泽化。

b.陆地沼泽化: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

24.入海河口的三个区段(P165)

入海河口是指河流与海洋相结合的地段。它既包括受到海洋因素影响的河流尾闾段,也包括受到河流因素影响的滨海地区。

25.径流向海汇集效应

①径流补给对近岸海区的冲淡效应②泥沙向海输入陆地不断延伸③陆地元素不断向大海迁移

第四章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

1.海洋的定义&组成

①定义:是地球表面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总称。

②组成: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2.海洋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

①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三个单元。

②大陆边缘:大陆边缘一般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大陆隆)

③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

④大洋中脊:大洋中脊隆起于海洋底中央部分,贯穿整个世界大洋

⑤海沟: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交接处,是海洋中最深区域

3.波浪

定义:是指发生在海洋、湖泊、水库等有宽敞水面的水体中的波动现象,其显著特点是水面呈周期性起伏。波浪发生时,好象是水体向前移动,但实质上是波形的传播,而并非是水质点的向前移动。

4.波浪按照水深分类(P186)

①水深为无限时的摆线波②水深为有限时的摆线波③孤立波④椭圆孤立波

5.风浪

定义:风浪是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波浪。它的生成时海洋研究中最基本、最困难的问题。

6.风暴潮的定义和分类

①定义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叫做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或者气象海啸。

②分类:a.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各地都可以看到。

b.热带风暴潮:热带风暴潮常见于夏秋季节,总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

7.潮汐&潮流的定义

潮汐:潮汐是指由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海面(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我国古代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晚上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潮流:潮流是海水咱i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性成果的周期性的水平运动,它和潮汐现象是同时产生的。因此,凡是有潮汐的海区,就必定有相应的潮流,而且它们的周期又是相同的。

8.潮汐的类型

潮汐的涨退现象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但是从潮汐的涨退周期可以分成四类:

①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哥两次低潮,相邻的潮高、时间相同

②全日潮: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以上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③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有两次高潮哥两次低潮,相邻的潮高、时间不相同

④不正规全日潮:在半个月内,有较多天数为不规则半日潮,有时一天里也发生一次高潮、一次低潮的现象,但是全日潮不超过7天。

9.潮流运动的形式

潮流运动形式有旋转流和往复流两种

①旋转流:在外海和开阔海区,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回转流(也叫旋转流)。回转流的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次数取决于潮汐类型,半日周期潮在一个太阴日内测转两次;全日潮则回转一次。

②往复流:在海峡、河口、窄湾内,受地形影响,潮流便成了往复流。其流速从零到最大,再到零,再到相反方向的最大,再到零,这样不断循环。其往复的次数也取决于潮汐类型。当半日潮时,一个太阴日内,水流往复两次;当全日潮时,一个太阴日内,水流则往复只有一次。

10.洋流的定义、类型(按成因分)

①定义: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者垂直地想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②分类:a.风海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

b.密度流:由于海水弥补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c.补偿流:由于海水从另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

11.水团

定义:水团是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其理化特性的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海水

12.水团按理化性质分类

A.按照理化性质

①冷水团:冷水团是由水温较低、盐度和透明度较小、有机质含量较多、含氧量较高、营养成份丰富的水体构成的;

②暖水团:暖水团是由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有机质较少、含氧量较低、养分含量较少的水体构成的。

B.按理化特性在垂直空间分布的差异分类

①表层水团,可深达100m;

②次表层水团或中心水团,深达主要温跃层底部;

③中层水团,从中心水团以下至3000m;

④深层水团和底层水团,充满大洋盆底。

13.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①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泛指赤道附近的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

②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14.什么叫海洋效应?

①海洋能量效应:a.海水的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

b.海水的热能:温度差能

c.海水的化学能:盐度差能

d.海水的生物能:光合作用

②海洋的大气环境效应: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b.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c.海洋与大气的物质交换

d.洋流对气候影响

e.海洋温度场对台风的影响

f.波浪、潮汐对海岸的作用

第五章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

1.地下水

定义: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2.蓄水构造定义&条件

①定义: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

②条件:(1)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

(2)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

(3)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

3.地下水流系统的特征

①空间上的立体性; ②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③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④区域范围一般比较小。

4.地下水域

定义: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为立体的集水空间。地下水域范围变化快,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区。

5.地下水的分带(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

①包气带:土壤水带、中间过渡带及毛细水带等3个亚带;存在结合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和毛管水;

②饱和水带:潜水带和承压水带两个亚带,存在重力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6.潜水&承压水

①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②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7.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实用价值

①确定潜水流向②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③查取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推断含水层的岩性与厚度变化、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互补关系等

8.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这种相互补给和排泄关系,称为水力联系。

(1)具有周期性水力联系; (2)具有单向的水力联系; (3)具有间歇性水力联系.

9.承压水的特征

①承压性②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③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④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10.地下水的补给来源(P243)

①降水入渗补给②地表水入渗补给③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11.地下水的径流类型(P245)

①畅流型; ②汇流型; ③散流型; ④缓流型; ⑤滞流型.

12.地下水排泄的方式(P246)

①泉排泄②蒸发排泄③泄流排泄

13.越流现象

定义:实际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处在两个含水层中间,由粘性土构成的隔水层存在着由下层含水层通过粘土层补给给上层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称谓越流补给。

14.重力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类型

①线状流(一维流): 又称,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一个方向有关。

②平面流(二维流) : 其特点是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速度变化与空间坐标上的两个方向有关。

③立体流(三维流):流动在空间3个方向上都发生变化。

15.地下水的动态&形成(P257-258)

地下水动态定义:地下水的动态系指地下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要素随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变化现象和过程。

16.影响地下水的动态因素(P257)

①自然因素

(1) 气象气候因素

(2) 水文因素

(3) 地质地貌因素

(4) 生物与土壤因素

②人为因素

第六章人类活动堆水环境的影响

1.水文效应&水库水文效应(P264)

①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是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称为水文效应。

②水库水文效应:(1)狭义:研究水库与水文要素及变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2)广义:研究水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

2.跨流域调水(P265)

定义:为了改变水的地区分布,将湿润地区的部分水量调到较干旱缺水的地区,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森林水文效应(P167)

①定义:是指森林覆盖对径流、蒸发、降水等水循环要素,及河流水情、地下水、水质泥沙等水文现象的影响。

②作用:(一)森林的拦洪作用(二)森林对流域蒸散发的影响(三)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四)森林对地下水的影响

(五)滥伐森林的后果

4.城市水文效应(P270)

定义:指城市化所及地区内,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5.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

①水量平衡法:

②对比分析法:

③流域水文模拟法:

6.水体污染、污染物定义

①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②污染物: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的物质。

7.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

①大气降水②农田排水③城市生活污水④工业废水⑤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8.污染物质的分类(P276)

9.水体自净

定义:①广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②狭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10.水体自净机制

①定义:包括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

②机制:1)物理净化作用

(1)稀释与混合

(2)沉淀

(3)吸附与凝聚

2)化学净化作用

(1)分解与化合

(2)氧化与还原

(3)酸碱反应

3)生物净化过程

(1)生物分解作用

(2)生物转化作用

11.水环境容量

定义: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这个真不会)

最新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培训资料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1.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 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 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 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1)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平,垂直) 2)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 12.可能最大降水:所谓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13.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5.径流的含义及组成: 1)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2)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填空)

水文学重点内容习题答案

1、某站控制流域面积F=121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767㎜,多年平均流量Q平=822 m3/s,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 2、设有一数据系列为 1、 3、5、7,用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系列的均值x 、均方差σ、离势系数Cv?3、 4、 5、某水库坝址处有1954年至1984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四年洪峰流量依次为:15080m3/s,9670 m3/s ,8320 m3/s和7780 m3/s。此外,调查到1924年发生过一次洪峰流量为16500 m3/s的大洪水,是18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且1883年到1953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10000m3/s以下,试考虑特大洪水处理,用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五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6、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如图所示,试: (1)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雨量。 (2)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FA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本流域的平均雨量公式。 7、某流域等流时线如下图所示,各等流时面积ω1 、ω2 、ω3、ω4 分别为 20 km2、40 km2、35 km2、10km2,时段Δt=Δτ=2h。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净雨在流域上分布均匀,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净雨依次为 18mm,36mm,试求该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及总的地面径流历时。(洪峰流量以m3/s计,时间以h计) 解: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 时间△t 净雨Rs,i(mm) [Q~t]Rs,1 [Q~t]Rs,2 Q~t 0 0 1 18 *18/2*20 0 2 36 *18/2*40 *36/2*20 3 *18/2*35 *36/2*40 4 *18/2*10 *36/2*35 5 0 *36/2*10 50 6 0 0 0 洪峰流量为287.7m3/s,峰现时间为第三时段末。 地面径流历时T=Ts+ιm=(2+4)*2=12h。 1、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B_____。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水量平衡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 7、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任一时段的任一区域,有: I-Q=Δs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P=(E2-E1)+(R s2+R g2)+(q2-q1)+(s2-s1) 也可写为:P=E+R+q+s 第二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工程水文学_复习题及答案_FXT392210_1112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一、概念题 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2、径流系数: 3、洪峰流量模数: 4、露点: 5、流域面积: 6、对流雨: 7、河网密度 8、连序系列 9、水文测站 10、水循环 11、重现期 12、设计洪水 13、流量历时曲线 14、推移质输沙率 15、单位水样含沙量 16、多年平均输沙量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6.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7.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等。 8.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9. 对流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12.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水文学(考试重点)

1.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 .(1)水本身性质 .(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 水文学的特点: 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 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 学、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 宏观性: 综合性: 区域性: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 文现象: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 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 :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 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 自然属性 1,.可再生性 2 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 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4 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 社会属性 1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 2利与害的两重性 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 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 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 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 复量 水循环基本过 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 下,通过蒸发、 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 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 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 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 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实质 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 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试述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 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 水圈处于主导地位, 水圈中的水通过周流不息的循 环运动,积极参与了圈层之间的界面活动,并深入 4 大圈层内部,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2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 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 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 使不同经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再次, 水循环的强弱 及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 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o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重

水文学原理-中英文专业词

水文学原理Principle of hydrology Chapter 1 绪论 绪论:introduction 大气圈(aer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 人类圈(anthroposphere) 中国四大水问题(four major water issues in China) 水多(more):洪水(floods)水少(less):干旱(droughts) 水浑(turbid):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es)水脏(dirty):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平/垂直结构(horizontal/vertical structure) 河流学(potamology/river hydrology) 湖沼学(limnology/lake hydrology) 水库(reservoir) 冰川水文学(glacier hydrology) 地下水水文学(groundwater hydrology) 水文气象学(hydrometeorology) 积云(cumulus) 河口水文学(estuary hydrology) 流域水文学(basin hydrology) 全球水文学(global hydrology) 水文学中的环境同位素(environmental isotopes in hydrology) Chapter 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海洋蓄水(water storage in oceans) 蒸发(evaporation)凝结(condensation) 大气蓄水(water storage in the atmosphere)冰雪蓄水(water storage in ice and snow) 降水(precipitation)散发(transpiration)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升华(sublimation)凝华(desublimation)地表径流(surface/direct runoff) 融雪径流(snow melt runoff to streams)河川径流(streamflow)泉水(spring) 淡水储存(freshwater storage)下渗(infiltration)地下水出流(groundwater discharge) 地下水储存(groundwater storage)大/中/小尺度(macro-scale/mesoscale/microscale) 开放/封闭系统(open/closed system)截留(interception)洼地储蓄(depression storage) 地下径流(groundflow)壤中流(interflow)总水量(total water)海洋/大陆(oceans/continent)咸水/淡水(saline/fresh water)沼泽(marish)大气水(atmospheric water) 生物水(biological water)土壤水(soil water)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 (40) 第十一章裂隙水 (42) 第十二章岩溶水 (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O分子态水的转换。(×) 2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1、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水文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外因或动力。 1)水文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2)水文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前者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2、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 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水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均总蒸发量。 4、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子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5、凋萎系数: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 6、水系: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 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面积园的周长之比, R=A/L2 R:形状系数, A:流域面积(km2);L:流域长度(km) R值小,流域呈长形,流域水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水流变化剧烈。 8、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M=Q/F ,m3/s·km2 9、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水分子H2O,化学成分复杂,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 水中有8大离子:K+、Na+、Ca+、Mg+、Cl-、SO42-、HCO3-、CO32- 10、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含量。 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面平均含沙量(kg/m3) 1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如果把全流域按蓄水容量大小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蓄水容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 和其相应的面积(%)绘在一张图上,纵坐标是蓄水容量Wm’,横坐标是小于或等于蓄水 容量Wm的各小块面积之和F0占全流域面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 曲线,称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13、下渗能力(下渗容量):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14、稳定下渗率: 当下渗锋面推进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此时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15、下渗容量曲线: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流域下渗能力过程。 16、蓄满产流(饱和产流): 是指在土壤缺水量未满足以前不产生径流,而在土壤缺水量满足 以后则全部产生径流。蓄满产流以满足包气带缺水量为产流的控 制条件,降雨强度不是这些地区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17、超渗产流:超渗地面产流机制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于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 超渗地面径流的产生条件:①要有供水,它是一个必要条件; ②要有一个界面,即地面。它是包气带的上界面,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③要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它是产流的充分条件。 18、流域最大损失量: 流域最大损失量(Im)可以理解为一定入渗深度的最大、最小土壤蓄水量之差,或影响土层的田间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完整word版)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第一章 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 (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环,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扩展) (1)水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 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 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 (1)河流长度(L)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Φ) 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 1)河流的断面 河流横断面 河谷 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 过水断面 河流的纵断面 2)河流平面形态 (4)河流纵比降(J) 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 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1-Z2)/L 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0+Z1)L1+(Z1+Z2)L2+…+(Z n-1+Z n)L n-2Z0L]/L2 (5)河流分段 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水文学原理-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 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1、概念: 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 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 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 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 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 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 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 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 1、降水的成因分类:1。锋面雨2。气旋雨3。对流雨4.地 形雨 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 累积降雨过程线 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 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 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 特征。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 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水文学复习资料

幻灯片1 《水文学》 ●陈广斌(137********)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621010 四川绵阳) 幻灯片2 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 1.流域——河流某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断面以上的流域。 ● 2.中泓线——河流各横断面最高水深点的连线。 ● 3.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重量。 ● 4.桥孔长度——设计水位条件下,两桥台前缘的水面宽度。常以L表示。 ● 5.桥孔净长——扣除全部桥墩宽度后的长度,称为桥孔净长,以Lj表示。 ● 6.雨强——时段雨量除以时段长度得的平均降雨强度简称雨强。 幻灯片3 ●7.设计净雨——设计净雨扣除相应损失,即得设计净雨。 ●8.水量平衡——就是指对于任一地区或任一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 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幻灯片4 总复习(续) ●二、判断改错题。 ● 1.河床由主槽和边滩构成。(×) ●河槽由主槽和边滩构成。或河床由河槽和河滩构成。 ● 2.河槽是河流宣泄洪水和输送泥沙的主要通道,往往常年流水。(√)● 3.流域形状宽阔呈扇形的径流过程历时较长。(×)短 ● 4. 水文现象具有周期性。(√) ● 5. 河流的上游、中游的比降一般都比下游的比降小。(×)大 幻灯片5 总复习(续) ● 6.桥位选择必须服从路线的走向。(×) ●特殊情况下路线的走向应服从桥位。 ● 7.当相关系数R很小或接近于0时,说明两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直线相关 ● 8.实测水文资料一般只是一个样本,系列中的最小值一般要比总体中的最小值小。 (√) ● 9.河床自然演变冲刷、桥下断面一般冲刷、墩台局部冲刷是完全独立的,按先后顺 序进行的三个部分。(×)不是 ● 10.如果桥位选在支流河口的下游,桥下将产生大量的淤积。(√) 幻灯片6 总复习(续)

水文学(考试重点)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 .(1)水本身性质 .(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 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 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 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 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 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 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 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 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实质 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试述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 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圈处于主导地位,水圈中的水通过周流不息的循环运动,积极参与了圈层之间的界面活动,并深入4大圈层内部,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2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经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 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 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 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 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 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 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 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 第九章流域产流 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 第八章产流机制 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 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 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 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 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第五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常数的基本概念土壤水受力分析,毛细现象机理为何引入土水势概念,土水势为何为负值土水势的构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流连续方程 第六章下渗

水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1 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以地面下渗容量fp为纵坐标,以小于等于该地面下渗容量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为横坐标,则所得的曲线称为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 2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以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w’m为纵坐标,以小于等于该W’m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a为横坐标,则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3 最大流域汇流时间:流域中最长路径的水质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 4平均流域汇流时间: 5 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积称为等流时面积 6 等流时面积: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积称为等流时面积 7 流域面积:在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地面)分水线,然后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 8 最大吸湿量: 9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量。 10 下渗容量:当土壤表面水分供应充足时,此时的下渗率称为下渗能力,下渗能力也称下渗容量。 11 下渗曲线:是干燥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流域下渗能力过程线。 12 特征河长:就是使下断面由水位引起的?Q正好与由附加比降引起的?Q抵消时的河长。 13 流域瞬时单位线: 14 流域单位线:在给定的流域下,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直接)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直接)径流过程线,称为单位线。 15 径流系数: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公式α=R/P 简答: 1、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如何? 2、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面积变化有何特点? (1)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产流面积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产流面积的大小与降雨强度和初始土壤含水量有关; (3)一次降雨过程中,全流域超渗产流与局部流域超渗产流可能是交替出现的。 3、蓄满产流的产流面积变化有何特点? 当W0=0时: (1)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加,产流面积不断增大。 (2)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强度无关。 (3)全流域发生蓄满产流的条件是∑(P-E) ≥Wmm’。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 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 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 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学科地位: 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水文学原理复习提纲

水文学复习提纲 使用说明: 本资料为NJU-GEO水文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腊春版。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2、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1.成因分析法 2.数理统计法 3.地理综合法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其中海洋水为13.38×108km3,占地球总水量96.5% 5、中国水资源及其特征。 降水总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万亿m3,地区分布不均匀;河川径流量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地面蒸发返回大气,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m3;土壤水通量土壤水通量4.2万亿m3,其中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地下水资源量全国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 特征:(1)总量大,人均少(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3)年际年内变化大(4)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6、什么是水危机。 水资源缺乏、水生态环境恶化和因缺水引发的冲突,是构成当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危机三大方面。 7、水文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又称“水分循环”、“水循环”。8、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水分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由于此水分交换广及及全球,故名大循环。 小循环:水分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前者又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9、简述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气象因素(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人类活动(包括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等)地理位置 10、简述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1.直接影响气侯的变化 2.形成江河、湖、沼等水体及各种地貌 3.造成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11、水量平衡。 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平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