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恶性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陈娟

恶性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陈娟

恶性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陈娟
恶性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陈娟

临床药物治疗学——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学——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一)常用抗肿瘤药物 1.细胞毒类药 (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2)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3)作用于核酸转录药物 (4)拓扑异构酶抑制药 (5)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2.改变机体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激素类) 3.生物反应调节剂 4.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1.细胞毒类药 (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烷化剂: 机制:DNA中鸟嘌呤易被烷化,使DNA复制中发生核碱基错误配对。 如:氮芥、环磷酰胺和噻替派等 2)铂类化合物: 机制:可与DNA结合,破坏其结构与功能。 如:顺铂(DDP) 3)蒽环类: 机制:可嵌入DNA核碱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 如:柔红霉素(DNR)、多柔比星(ADM)、表柔比星(EPI)、吡柔比星(THP)及米托蒽醌、放线菌素D(ACD)等。 (2)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机制: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分别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殖。 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抗叶酸剂):如甲氨蝶呤(MTX) ②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抗嘧啶剂):如氟尿嘧啶(5FU),喃氟尿嘧啶(FT207)及优福定(UFT)等 ③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抗嘌呤剂):如巯嘌呤(6MP),6-硫鸟嘌呤(6-TG)等 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 ⑤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AraC)等。 (3)作用于核酸转录药物: 机制:均是由微生物所产生的抗肿瘤药,为非细胞周期特异药,对处于各周期时相的肿瘤细胞均有杀灭作用。 包括:放线菌素D.阿克拉霉素、普拉霉素。 (4)拓扑异构酶抑制药: 机制:直接抑制拓扑异构酶,阻止DNA复制及抑制RNA合成。 拓扑异构酶I抑制药:依立替康、拓扑替康、羟喜树碱;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5)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1)影响微管蛋白装配的药物: 机制: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

一位肿瘤医生患癌后,总结出三个治癌秘笈丨肿瘤消失了

一位肿瘤医生患癌后,总结出三个治癌秘笈丨肿瘤消失 了。。。 日前,安徽省举办了一个“十佳”医生护士”的事迹报告会,这其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林友。2016年6月2日徐林友医生在报告会上讲话他本身是肺癌医生,2011年1月自己却被查出肺癌脑转移,当时被医生判定为“很难活过100天”,如今5年过去了,仍旧活得很健康。5年,所谓五年生存率,对于一个癌症病人来说,从临床标准来看,可以说是临床治愈了!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健康时报微信综合媒体公开报道,以及徐林友的公开受访,还原一位癌症医生的是“治癌奇迹”!做了20多年肺癌医生,自己也得了肺癌看了20多年的肺癌患者,做了无数台肺癌手术,可以说我接诊、治疗了数不清的肺癌患者。万万没想到,2011年1月17日,我自己居然被确诊为肺癌……2011年1月17日上午,我做完手术,中午简单地吃了快餐,突然间我全身抽搐、扭曲,晕倒在地……等意识稍清醒后我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CT机上。当我被送至病房时,我开始感觉到气氛有一丝诡异,同事们躲着我,护士不肯多说一句话,要看CT片子也没有,问病情说还在确诊。“我究竟是怎么了?”未知的恐惧深深地笼罩着我。我忍不住侧着耳朵想要探听同事们在门外的交

谈,隐隐约约听到了“肺癌”的字眼。“难道我得了肺癌吗?”出于医务工作者的敏感,我不由自主地自问。我想想自己并没有咳嗽、咳血、胸闷、胸痛这些肺癌常见的病症,也没有感冒等症状,当时认为自己患肺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用医生惯有的理性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开什么玩笑,我是治肺癌的医生啊,怎么会得肺癌?医生说,无法保证活过100天当天就去了上海,住进上海肺科医院的第4天,做完支气管穿刺检查,我估摸着病理结果应该出来了,找护士和医生要,还是没人肯给。我叫来了妻子,问到底是非小细胞肺癌,还是肺腺癌。妻子含泪说了实话——我猜对了,是肺腺癌,而且是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晕倒是因为肿块已经压迫到脑组织。当我从上海肺科医院胸科专家姜格宁主任口中亲耳听到自己的病情为“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虽然我已做足心理准备,却还是忍不住绝望了。作为标准治疗程序,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建议我进行化疗。我问:“姜主任您能保证我活过100天吗?!”姜主任迟疑了片刻回答道:“这……是无法保证的。”因为作为肺癌医生我心理知道,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病人从没有活过100天的...反思:我为什么会得肺癌?确诊之后的几日,我不停问自己“我作为肺癌医生,自己为什么会得肺癌?”虽然我吸烟、喝酒,但很少,并不是老烟枪,也不是老酒友,而我所患的非小细胞肺腺癌与吸烟饮酒并没有直接关系。我所居住的黄山市地处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说到癌症,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切掉”。手术治疗肿瘤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治疗癌症却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方法都被应用到癌症治疗中,关于这些方法你了解多少?环球创客赴美医疗布王建专家为我们整合了几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手术 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合手术,一般来说,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早、中期癌症,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瘤体一般较小,都适宜手术治疗。 风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骨肉瘤患者截肢后影响行动能力等。 放疗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70%左右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适用范围:放疗主要针对相对比较局限的实体肿瘤的根治治疗,例如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等对化疗不敏感,单用放疗就可以根治。对于其他肿瘤,放疗多作为综合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术前可以使得肿瘤缩小范围,达到减期效果,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进行姑息治疗;术后对于切得不彻底的部位放疗,可以防止复发。对于白血病等全身性肿瘤放疗作用有限。 毒副反应:放疗的毒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射野有关。例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随着放疗技术进步,以前经常出现的放射性脑损伤、截瘫等则较少发生。 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等)治疗恶性肿瘤。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目前化疗药物大致有三大类: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发展最快的是靶向药物,除了胆道系统肿瘤,目前几乎所有肿瘤都有靶向药物。不过,现在多数靶向药物还不能完全取代细胞毒药物,还要和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范围:化疗是针对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及生殖系统肿瘤等。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全身各处,不光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肿瘤生物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所谓“靶向治疗”,通俗地讲,就是有针对性的瞄准一个靶位,在肿瘤分子治疗方面指的就是针对某种癌细胞,或者是针对癌细胞的某一个蛋白、某一个分子进行治疗。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是针对某个器官,例如某种药物只对某个器官的肿瘤有效,这个叫器官靶向;第二种叫细胞靶向,故名思义,指的是只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药物进入体内后可选择性地与这类细胞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第三种是分子靶向,它指的是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部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一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个“闪光点”,凭着它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取得很大成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的“热点”。 传统化疗可以理解为“枪打出头鸟”,主要是针对生长快速的肿瘤细胞。可是除了肿瘤细胞外,正常人体内的某些正常细胞生长繁殖也较快,比如①血液细胞,由于自我更新活跃,也成为化疗药物打击的对象,所以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贫血等。②毛囊细胞、粘膜的细胞更新也很快,所以化疗后

出现的脱发、恶心、呕吐等,就是毛囊细胞、粘膜细胞受化疗药物的攻击而引起的。③肝脏细胞,被称为体液化工场,要代谢很多药物。因此化疗后也会造成严重的肝功损害。④生殖细胞,像精子、卵子这些细胞也会受到化疗药物的攻击。因此,化疗药物在针对体内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体内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样,肿瘤细胞灭亡的同时会造成体内很多细胞的“陪葬”,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然而,随着机体免疫力被摧跨,肿瘤细胞势必“抬头”,所以,这化疗的盲目性不利于肿瘤的长期治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同样,如所谓的靶向化疗、靶向放疗、靶向手术、氩氦靶向及射频靶向等治疗,不可避免也存在对正常组织有较大损伤或治疗不彻底性及问题。 细胞靶向这种治疗又称为“导弹治疗”,它主要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不同,具有高选择性,能稳、准、狠地打击肿瘤细胞。rAAV-BA46/her2-DC/CTL治疗乳腺癌就是一例很好的细胞靶向治疗的例子。BA46 几乎在所有的乳腺癌体细胞上表达,而且表达在细胞膜上,而在乳腺以外的正常组织内不表达或少量表达,以BA46抗原肽免疫转基因鼠,可在转基因鼠身上诱导出特异的细胞免疫,它是乳腺癌DC治疗非常理想的肿瘤抗原。腺相关病毒(AAV)以其无致病性及能与特异位点整合等优点而成为目前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最理想的病毒载体之一。构建重组的rAAV-BA46表达载体,制备高滴度的rAAV-BA46病毒,为以BA46为靶抗原,基因转导DC来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的方法。其他类似的治疗还有:治疗前列腺癌的rAAV-PSMA-DC/CTL,治疗多种肿瘤的TIL、A-LAK等。这些细胞靶向治疗均能非常准确、高效地杀灭肿瘤。

癌症药物治疗(通用)

Effective date: 8 November 2017 Document no.: PILIC0294C version1.0 Version 1.0 Page 1 of 3 癌症藥物治療(通用) I. 簡介 癌症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殺死癌細胞、控制癌細胞增長和紓緩癌症所引起的病徵。 抗癌藥物有不同的種類,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結合使用,以加強療效。醫生會因應癌症的種類、病情、階段、基因變異等結果為您制定治療的計劃。 您的藥物治療計劃包括 : □ 化學治療 (化療): 殺滅或抑壓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 □ 標靶治療: 利用標靶藥物阻截癌細胞之間互相傳遞快速生長的信號,破壞癌細胞的內部運作,抑制癌細胞分裂生長,從而引發針對性的療效。 □ 免疫治療: 透過藥物強化或補充自身免疫系統,從而讓免疫系統殺滅或抑壓 癌細胞。 □ 荷爾蒙治療: 透過荷爾蒙分泌或改變其作用來控制那些需要依賴荷爾蒙生長的癌細胞。 II. 風險 / 副作用 ?不同的抗癌藥物會引起不同的副作用。在大部份情況下,透過適當的護理可以減少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此外,大部份的副作用都是暫時性的,當治療停止後,副作用便會逐漸消失。 ?以下是癌症藥物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副作用不能盡錄,詳情可參考個別抗癌藥物的資料: 1) 化療: 藥物除了針對癌細胞外,亦會影響體內生長快速的正常細胞,引發副作用。 副 作用會視乎每種藥物而定,而且因人而異。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骨髓功能受損(可致免疫力下降丶貧血或出血) 、口腔潰瘍、嘔心、嘔吐、肚瀉、食慾不振、皮膚色素沉著、脱髮。 化療也有機會引致罕見的繼發性惡性腫瘤。 2) 標靶治療: 副作用會視乎每種藥物而定,而且因人而異。 3) 免疫治療: 最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出疹,其次是疲倦、發燒、發冷,噁心等。此外,免 疫治療也有機會引發不同器官的炎症(如肺部、腸臟、肝臟、胰臟,皮膚等。)或影響荷爾蒙分泌。副作用會視乎每種藥物而定,而且因人而異。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基本机制,概述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1.简介 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飞速发展,为了正确评价各种生物制品在人体内的疗效及安全性,必须研究生物因子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而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种族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蛋白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理活性强、疗效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蛋白质类药物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这类药物蛋白质与内源性的蛋白质结构相似,由共同的氨基酸组成,微量的需要被测定的生物因子及蛋白质存在于大量的内源性蛋白质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动学有其特征,吸收方面来看,一般而言,小分子肽的吸收是由被动扩散或载体转运完成的,脂溶性多肽可通过膜脂扩散,高度亲脂性的药物则能通过淋巴系统被吸收;水溶性分子则可通过水合孔和/或细胞间隙扩散,通过内吞或胞饮过程摄取入细胞,还有一些细胞转运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可通过非耗能途径穿过真核细胞的质膜,这些多肽已被成功地用于在细胞内转运比自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许多倍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大多数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水溶性的特点,若无主动的转运或消除机制,它们大多保留在细胞间隙。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多肽酶使其失活。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案、体内蛋白结合、种属特异性、内源性物质等对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选择正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可靠的测定方法至关重要。 2.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多肽上标记同位素,从而鉴别目标蛋白质和内源性多肽的方法。所使用的同位素有H3、C14、S32、I125等,I125其因比放射性高、半衰期适宜、标记制备简单而最为常用。标记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标法,即把含有同位素的氨基酸加入生长细胞或合成体系,该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可能较小,但由于制备复杂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是外标法,常用的化学方法如氯胺T或Lodogen法将I125连接于大分子上,其标记的样品比放射性高,制备容易半衰期短,成为现在最常用的生物技术药物标记物。姚文兵等运用同位素示踪法I125标记来研究聚已二醇修饰干扰素а2b的药代动力学,赵宁等用碘标法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都证明了同位素示踪法的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的特点,特别是对研究基因工程产品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具有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不可比的优越性。关于标记位点的选择,理论上任何部位均可被标记,但需考虑是否存在标记氨基酸被机体再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物技术药物含有非天然氨基酸(如D氨基酸),标记位点的选择就不必再担心这样的问题了。

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本报讯英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癌症治疗药物,这种药物能够找到并完全摧毁实体瘤,而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癌症。 这种药物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以秋水仙碱为基础。秋水仙碱是一种来自秋水仙的天然合成物质,而秋水仙则是英国的一种开花植物。 秋水仙是百合科秋水仙,也被称作番红花或孤挺花,秋天开花,它是英国独有的本土番红花物种。这种植物在古老的草药记载中能够用来治疗炎症。 这种药物目前正在英格兰北部的布拉德福德大学进行研发。该药物通常在肿瘤中的酶增强活动时积极发挥作用,释放有效的抗癌药物成分,摧毁肿瘤的血管,从而使肿瘤因失去供给而“死去”。 此外,由于酶通常只在肿瘤环境中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因此药物不会对健康组织产生任何副作用。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已经针对5种癌症——分别是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肉瘤和前列腺癌——用该药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并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在一项研究中,半数的老鼠在一次用药后就出现了肿瘤完全消退现象。 该校癌症治疗研究所主任Laurence Patterson教授说:“我们所设计的从效果上来说就是一个‘智能炸弹’,可以直接瞄准任何一个实体瘤,在不伤害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把它们摧毁。” 据介绍,触动活跃药物成分释放的酶是蛋白酶的一种,叫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Patterson 说:“这种特殊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癌症中发挥的作用就是开辟一条道路让肿瘤越长越大,并发展新的血管来为肿瘤提供营养。我们新的给药方法利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存在来激活药物,攻击并破坏癌变血管,摧毁肿瘤得以维系的生命线。” 研究小组认为,利用基质金属蛋白酶作为一个触动媒介的新药,应该也能被用来治疗癌症在体内扩散时造成的转移性肿瘤。而且,研究人员还认为给药机制可以用来直接将其他药物释放到肿瘤中。 “虽然,它的抗癌特性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秋水仙碱一直没被用来治疗癌症,因为它的毒性太大,会损害体内正常的组织。”参与该研究的Kevin Adams博士说道,“我们找到了一种利用秋水仙碱效力的方法,消除了它对健康组织的危害,但是对肿瘤血管的毒害依然存在。” 该小组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临床前使用评估,随后的临床试验计划在约克郡利兹的圣詹姆士医院进行。 Patterson补充说:“我们必须要保持谨慎,直到我们在临床试验中取得同样引人注目的效果为止。但是最终,如果所有事情都很顺利的话,我们希望看到这个药物作为结合治疗的一部分,用于治疗和控制癌症。” 研究人员在日前举行的英国科学节上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癌症治疗方式汇总

癌症治疗方式汇总 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三大模式,以及被现今认为第四种与第五种治疗模式的生物疗法及癌症热疗。即使一个恶性肿瘤在早期阶段已被广泛切除,也不能说癌肿已彻底清除,在所有的病例,宿主、肿瘤、治疗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癌症患者经治疗后有三种可能的结果:①永久性治愈;②癌肿继续不可遏制地发展而导致死亡,治疗没有能消灭癌;③治疗后经过一段明显的缓解期后,肿瘤复发,转移或出现新病灶,表明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而且发生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当前先进国家癌症最好的总治愈率已达60%以上。 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癌症早诊断、早治疗无疑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但不规范的治疗,如早期甲状腺癌、乳腺癌等仅作局部摘除或局部切除,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合理的首次治疗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对早期癌症多选用手术和放射治疗,可使90%以上的病人得到治愈。对于中晚期癌症多采用有计划、合理的几种疗法结合的综合治疗,以达到取长补短,协同抗癌的作用,从而提高生存率与治愈率。治疗方法不当,特别是首次治疗不规范常导致治疗失败。 一,肿瘤外科治疗 1.癌症外科手术治疗与一般外科手术有什么不同? 肿瘤外科与一般外科手术有所不同,除要求术前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或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定诊断之外,肿瘤外科手术强调整块切除,范围比较广泛,还要将有可能隐藏癌细胞的周围正常组织及区域性淋巴结一起切除,否则术后易复发。为防止或减少癌肿在手术过程中的扩散,对操作技术有其特殊要求: ⑴手术操作中务求轻巧,切忌按揉或挤压肿瘤。 ⑵手术中要有"无瘤原则”、“无瘤观念”和“无瘤技术”,手术野的“无瘤区”须谨慎保护。而以肿瘤为主体的“有瘤区”须严格隔离,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医源性癌细胞的播散,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种植和转移。 ⑶解离肿瘤周围组织时宜用锐性解剖,避免钝性剥离,易使癌细胞在淋巴或血流中扩散。 ⑷肿瘤治疗强调第一次打击,即首次手术治疗要尽可能干净、彻底,切除的范围距离肿瘤边缘在横向与纵向上要尽可能足够宽大,相应的区域淋巴结要彻底清扫,达到真正的根治性手术。解离的组织和肿瘤应整块切除,保持完整性,不要切入肿瘤或撕裂,更不可支离破碎,以避免造成肿瘤的局部扩散。 ⑸手术创面可用抗癌药物处理,对胸、腹腔内肿瘤手术完毕时,可在胸腹腔中使用抗癌药物,以减少局部复发率。 2.哪些肿瘤不能手术切除? ⑴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全身性恶性肿瘤是无法手术切除。 ⑵肿瘤浸润到周围的组织或器官,或与周围的血管和重要脏器粘连,强行切除就可能危及生命。 ⑶已发生远处转移扩散的肿瘤,特别是多发性转移灶患者,原发肿瘤未控制,肿瘤已进入晚期,这就失去了手术的意义。 ⑷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不能承受手术。 另一种手术是为肿瘤姑息性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是对那些病变已超出手术切除范围的恶性肿瘤,为减轻痛苦,解除梗阻,所施行的造瘘术或改道术等,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3.当前肿瘤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肿瘤外科治疗正向着合理性、功能性、根治性的目标发展。外科治疗癌症的基本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其发展趋势正在经历从“解剖型手术”到“功能保护解剖型手术”的转移,这种转移已经从单纯追求扩大手术范围趋向于缩小手术

(完整版)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 NSCLC 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 + 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 野生型患者,TKI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 个月的 PFS 完败于化疗组的6.5 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 EGFR 基因突变患者的 ORR 和 PFS。这些研究为晚期 NSCLC 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应常规进行 EGFR 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 EGFR TKI 一线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EGFR TKI 耐受性良好。EGFR TKI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 3 级 -4 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 TKI 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 TKI 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 50% 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 20 号外显子(T790M)变异。此外,MET 扩增(5%)、HER-2 扩增(8%)、PI3K 突变(5%)及 NSCLC 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 T790M、HER2、MET 及 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 EGFR TKI 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 ErbB 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 EGFR 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 T790M 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 EGFR TKI 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OS 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 EGFR TKI(CO-1686 和 AZD9291)对 T790M 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 和 AZD9291 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且 T790M 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 分别达到 58% 和 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6卷第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16No.72006年4月 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 A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纳米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加以概述。 1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纳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药品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没有本质区别,其方法分为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1.1血药浓度法 血药浓度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研究纳米药物中有效成分明确者,也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放射性免疫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如张阳德等[1]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的研究。刘炜等[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浓度的方法。 1.2 生物效应法 纳米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难以用常 规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测定其药代参数。80年代产生 了以药效为指标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的理论和方法。 1.2.1药理效应法药理效应法是以药物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目前,该法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纳米中药及其复方,尤其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薛焰等[3]用药理效应法测定药动学,比较了超细粉马钱子和普通粉马钱子的药动学参数。1.2.2微生物指标法其原理主要是含有试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抗菌药扩散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抗菌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中抗菌中草药的浓度,然后按照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房室模型,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陈鹏,毛天球等[4]以抑菌效应为指标,测定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药动学参数。 文章编号:1005-8982(2006)07-1028-04 ?综述?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阳德1,赵志坚1,张浩伟2,张彦琼3 (1.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2.美国加州医疗中心, 加利弗尼亚州文图拉CA93003;3.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纳米药物载体在近年研究已取得飞跃的发展。该文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纳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转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Newdevelopmentofpharmacokineticofnano-drug ZHANGYang-de1,ZHAOZhi-jian1,ZHANGHao-wei2,ZHANGYan-qiong3 (1.NationalHepatobiliary&EntericSurgeryResearchCenter,MinistryofHealth,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2.MedicalCenterofCalifornia,CaliforniaCA93003,USA;3.Biomedicaland EngineeringInstitute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nano-drug-loadedcarrierhasmadefastprogressaspotentialdrugdeliverysystems.Fromthepointofpharmacokinetic,thispaperreviewsthepresentstateoftheabsorpation,distributionandinvertionofnano-drugs. Keywords:nano-drug;pharmacokinetic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1、夏枯草:应用于淋巴癌或者其他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效佳,常用量30--100克。取其解毒散结之效。 2、天花粉:一般应用于癌症肿块破溃,症见浓汁略稠,有臭味。如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等。用量一般15--60克,取其消肿排排脓之功。另外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咽干,口渴,咽痛效果亦可,取其清热生津之效。 3、皂角刺:用于癌症肿块未溃或者已溃,未溃者引之消散,已溃者引之排脓。常用量30--60克,量小无效。 4、鸡血藤和石韦:此两味为对药,用于放化疗治疗癌症时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这是沈绍功家传经验,验证于临床,经得起重复。无论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等减少均效。常用量鸡血藤15克,石韦10克,石韦不能应用量大,对肾有刺激。由于是家传,用药机理无法解释。 5、石菖蒲和郁金:用于改善癌症病人的忧郁情绪,是沈氏所传的对药,我加于治疗癌症方药中,对神情抑郁,悲观的癌症病人确实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常用量是每味药各10克。 6、山慈菇:现代医学证实,山慈菇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疗癌症的高效药物。能治疗多种癌症,如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甲腺癌其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打粉应用,6--15克左右,我常常作为治疗癌症的基础用药,基本上每方必加。 7、牡蛎、浙贝母,玄参:此三味药既是程钟龄的消瘰丸,凡是没有破溃的癌瘤大多加用,效果非凡。一般用量:生牡蛎30克,玄参15克,浙贝母6--12克;生牡蛎和浙贝母最好打粉应用,效果较佳。浙贝母也可以应用川贝母,平贝母和大贝母代替,但川贝价格昂贵。大贝母散结的效果比较优良。我现在正尝试应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8、生黄芪:生黄芪具有托毒生肌之效,不论虚实寒热之癌瘤都可以应用。一般用量30--200克,破溃的用量应该大些,如治疗乳腺癌已经破溃溃烂,应用量多在百克以上,同时还输液黄芪注射液30毫升,相当于生药60克。我们一般作为治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作为各种抗癌药的一个动力。 9、仙鹤草:现代医学研究其有抗癌之效,我把其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用量15--100克不等,仙鹤草不单是一味止血收涩之药,其补虚之功亦宏,有类似于激素样作用,干祖望称仙鹤草为中草药中的激素. , 10、生薏苡仁:现代研究其可以治疗各种癌症,我治疗癌瘤时基本上每方必用,常用量30克。有时嘱咐癌症病人每天早晨用薏苡仁熬粥代替早餐。既可以增加营养,又可以抗癌,一举两得。 1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二药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癌症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治疗多种癌症。但是用量必须加大,最少的30 克打底,最大可以应用到200克。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一般不超过100克,这两药质轻,比较占空间。我应用此药,一般大手去抓,根本不用称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sd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技术 徐兵斌2010515010 1摘要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简称TDDs)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型领域,它在新技术、新剂型、新工艺中处于前沿的位置。现代药物经皮传递的概念、内涵、技术和应用范围已经远远地突破了传统的内容。“经皮传递”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经皮肤局部”将药物输入体内的最新成就,它可以应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和皮肤局部疾病,有比其他剂型更加安全、有效、稳定和患者依从性好的特优点。现对经皮给药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予以综述。 2关键词透皮吸收方法经皮给药系统新型促渗技术 3前言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途径。经皮给药行为主要包括药物释放、穿透和吸收,并直接受药物的理化性质、透皮给药系统和皮肤的影响。当前TDDS主要用于各种长期性和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精神病、过敏性疾病、长期性胃肠疾病等,随着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材料设备的配合,TDDs将会更好地满足治疗的需求。随着经皮给药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对促渗机制的研究向分子水平迈进;实验方法更多更精密;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促渗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开发更广更深,这就使得更多更好的经皮给药制剂被开发出来。4主体 4.1经皮给药系统严重挑战①.早期的透皮吸收的贴剂主要是“易于传递和吸收”的药物,分子量大多在400道尔顿以下,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起到开拓作用,如今,“难于传递和吸收”的药物(如难溶型药、多肽类生物药等)正是透皮吸收技术面临的严重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打开亲水性药物的经皮传递通道。 ②.大量研究和开发压敏胶整体型的贴剂。它不仅限于全身作用的透皮系统,而且已经显示了对表皮及其下的病灶靶向治疗的优越性。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工艺和技术特点来看,开发整体贴剂是剂型改革的最优选择。 ③.开发新的物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生物利用度,如离子导入、大流量输入药物的电子促进药物传递和直接跨越角质的微造微针给药等。使一些过去认为经皮给药难以实行的多肽类、蛋白质类和一些基因或疫苗的传递成为可能,为经皮传递技术展现了美好前景。 ④.联合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装置或化学促进剂,使其发挥提高经皮给药效率的良好作用。

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研究进展 药学2班万国运 2010071202 【摘要】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或称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常用的剂型为贴剂或贴片,还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贴剂指可粘贴于皮肤的薄片层状制剂,包括皮肤局部传递和透皮传递的贴剂,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分别进入局部靶组织或全身循环系统产生治疗作用。贴剂一般载药量较小,只适合于活性高,用量少的药物,具有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方便,避免首过效应,减少胃肠道刺激的优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从透皮贴剂的研究历史、皮肤的构造、透皮贴剂的常用基质、贴剂种类,以及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经皮给药;透皮贴剂;压敏胶;渗透促进剂; 【前言】随着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加强,对医疗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副作用和减轻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不适感。另一方面,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出

现,用口服或注射等常见方式给药,已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疾病的功效。为了满足新的需求,经皮给药这一古老的给药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医药工作者的关注,经皮给药可以使药物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肠胃灭活,能够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稳定,提高药物利用率。此外,经皮给药系统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国内外对经皮给药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透皮贴剂作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一种,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疾病的治疗,下文就透皮贴剂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1.研究历史 经皮给药制剂的历史渊源[1]很早,在公元前1300年前的甲骨文就有中药经皮给药的记载。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大量的经皮给药外治法的内容。经皮给药历程在清代达到了鼎盛及理论成熟,对于经皮给药的机理,清代名医徐灵胎用一段论述:“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胰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明确地阐述了皮肤吸收的机理。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药技术的进步和新的药用辅料的应用,经皮给药研究不断深入,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

2020 ESMO ASIA 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重磅研究盘点(完整版)

2020 ESMO ASIA | 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重磅研究盘点(完整版) 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峰会(ESMO ASIA)年会将采用线上虚拟会议的形式,于11月20-22日隆重召开。医脉通特梳理了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领域口头报告专场和迷你口头报告专场的重磅研究,与您分享! 免疫治疗 中国之声| CS1001+化疗有望成中国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新选择 背景和方法 CS1001是一种全长全人源化PD-L1靶向免疫球蛋白G4(IgG4)的单克隆抗体,耐受性良好。Ia/Ib期临床研究中,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多个瘤种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GEMSTONE-302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化疗CS1001±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ESMO AISA大会上,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公布了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符合条件初治晚期NSCLC患者。分层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鳞状或非鳞状)、PD-L1表达状态(≥1% vs <1%)、ECOG体力状况评分(0或1)。入组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CS1001(1200 mg,Q3W,IV)或安慰剂+化疗,至多4个周期,序贯CS1001或安慰剂维持治疗,

至多2年。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主要结果 共479例患者纳入研究,CS1001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20例和129例患者,两组基线特征均衡。截止2020年6月8日(预设PFS中期分析时),CS1001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67个月和8.34个月。CS1001对比安慰剂可明显改善患者PFS,两组中位PFS分别为7.8个月和4.9个月(HR=0.50,P<0.0001),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1.4%和39.2%。总生存期(OS)尚未成熟,但有改善趋势(HR=0.66),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14.75个月。不论PD-L1表达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亚组分析也显示出一致的生存获益。 CS1001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61.9%和61.6%的患者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除CS1001组发生1~2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之外,两治疗组具有相似的安全性,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 这是首个在中国开展的关于PD-L1+化疗用于初治晚期非鳞状和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III期研究,不论组织学类型和PD-L1表达水平如何,CS1001+化疗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PFS改善,且安全可耐受。该联合治疗有望成为晚期NSCLC患者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中国之声| 首个CIK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疗效显著! 背景和方法 目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肺癌尚无多中心临床研究。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亮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及现状

论文关键词:中药;药代动力学;中医药现代化 论文摘要:从中药复方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入手,对有效成分明确和不明确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药动学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比较,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复方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过程和机理;此举将对中医药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 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多年兴起的中药药理学分支,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用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它对中药药理学及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药药动力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必不可少的环节。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和毒理效应分析提供依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毒性试验观察到的毒性反映往往不与剂量相关而与血药浓度相关,如果高浓度的药物剂型不利于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药量与剂量不成正比,就有可能造成毒性剂量评估上的偏差。众所周知,进行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会有不小的困难,因此,更需要广大的医药学工作者集中力量,找出中药作用中有代表性,有规律性的机理或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系统研究方法学,使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更科学、更系统,更能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要求。 2中药复方的自身特点及中医对药代动力学的认识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并用辩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证明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而是方中药物之间所发生的协同、制药或改性等作用,使复方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目前,国内对复方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药理效应及临床疗效的观察阶段,虽然也引用了一些西药药理学手段,但仅表现在对几个特异性指标的观测上,且重复研究居多,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组成不稳定,药效重现性差,难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复方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使得国内复方制剂稳定性差,质量标准不高,较难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中药成分十分复杂,即使是单味药物,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也达数种之多;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又是以复方制剂给药。许多中药到目前为止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加之中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含量很少,并且还有不少结构相似的类似物。来源产地不同,不同季节采收,不同方式加工等特点,使得常规的化学分析以及数据的解析产生困难,实验结果不易重复,给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3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按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两种情况来进行评述。 3.1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现状 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西药类似。随着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目前许多中药特别是单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已相当明确,据统计在九十年代前就已对120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过研究[1]。并已对相当一部分进行了体内外代谢的研究,且得出了明确的代谢产物,并对其体外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如毕惠嫦[2]研究了丹参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动力学,指出了参与丹参酮Ⅱ_A体内代谢的肝微粒体酶。艾路等[3]对复方中药中乌头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LC-ESI-MSn)法检测出5种乌头生物碱代谢产物。陈勇[4]等对葫芦巴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推测,从大鼠尿中检测出原药及其三种代谢产物。 3.2中药复方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或因化学结构不明,或由于是混合物而非单体,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