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__(韦勒克著)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__(韦勒克著)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__(韦勒克著)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__(韦勒克著)

文学理论----韦勒克

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区分----两种说法

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

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

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

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

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

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

什么是文学研究:

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

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

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

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

1.贺拉斯提出:“甜美”及“有用”其他如快感和教训的看法、宣传和纯粹的声音、意象的组合的看法的对立、游戏和工作的争论。

2.替代作用

3.传达知识:其中的人物既是个别又是类型,因为他是由许多类型所构成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人性知识;使自己觉察所看到的事实;

4.文学的真理:文学作品通过每一艺术上完整连贯的作品所包含的对人生的看法来宣示自己的”真理”;艺术可以发现和洞察真理,并加以宣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读者,使之接受作家个人的人生态度。)

5.净化作用:但是文学究竟是宣泄我们的情感。,还是相反激起了我们的情感呢。

结论:诗歌可以有多种作用,而忠实于它的本性是它基本的和主要的作用。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学语文学research

1、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的区分:把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史。但是三者又是完全互相包容的。文学史家必须是一个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纵使他只想研究历史。文学史对于文学批评也使极其重要的,因为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单凭个人好恶的最主观的判断。

2.认为文学史的主要课题是作家的创作意图这样一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艺术品的意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的结果即历代的无数读者对此作品批评过程的结果。绝对主义的观点诉诸“不变的人性”或“艺术的普遍性”。

透视主义的观点要求我们研究某一艺术作品时必须能够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个时代的和以后历代的价值。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很多学者都推崇相对主义,而在实际的过程中又作着文学批评的工作,也导致了反对研究现存作家。

第五章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

法国人维尔曼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几种含义:口头文学、对两种或更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法国比较文学学派)、把它与文学总体的研究等同起来,世界文学是由歌德提出的。他期望各国文学有朝一日能合而为一。

总体文学,指诗学或者文学理论和原则,后来作为与比较文学形成对照的特殊概念。研究超越民族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和文学风尚。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别、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部分初步工作

第六章论据的编排与确定

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搜集研究材料,细心的排除时间的影响,考证作品的作者、真伪和创作日期。两个层次:作品文本的搜集和校正;作品的创作日期、真伪、作者、合作者和修改增删等问题的考证,称为“高级校勘”。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搜集和汇总材料,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书目对于研究的艺术作品的起源和进化问

题的作用。

2、编辑的工作。对手抄本的处理

3、校阅的程序即考证出各抄本的系谱的工作。在书本编辑中出现的几种问题如注释,版本,

考证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4、以上是对作品文本的确定,以后便要着手解决作品的系年、真伪、作者以及修订情况等

问题。

第三部文学的外部研究

引言

第七章文学和传记

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传记的作用:

1、有助于揭示诗歌实际产生的过程;

2、对一个天才的内在价值的研究;

3、为系统地研究使人的心理和诗的创作过程提供了材料。

其真实度和可信度?很多是根据其作品进行虚构,弄出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应该注意的是作家不能成为他笔下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观点、美德和罪恶的代言人,作家的生活与作品

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在研究时也应当分辨开两类诗人即主观的诗人和客观的诗人。即使是主观诗人其自传性的个人叙述与同一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仍存在差别。认为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使个人感情和经验的再现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传记也只是作家的一个梦并不是真实的,首先忠实于文学的传统和惯例。

结论:要将传记解释法应用到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上,都必须对每一个别的情况做细心的审查和研究,因为艺术作品不是供写传记用的文献。

虽然如此,使人的的作品也往往是诗人本身的经验、本身的生活传统的戏剧化表现。其作用:

1、具有评注上的价值,解释作家作品中的典故和词义。

2、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文学史上所有真正与发展相关的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即一个作家艺术生命的成长、成熟和可能衰退的问题。

3、也为解决文学史上其他问题积累资料。但是它并不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

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

1、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例如认为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家本来就是背离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即诗人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但是很多作家要任务要尽其可能去做一个神经病患者。

例如荣格和艾略特都认为人的内心的底层潜存着集体无意识即已经封闭起来的我们民族以往的记忆,甚至是史前期人类的记忆。

各派对艺术家的划分。

2、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在诗人的印象和表现之间是有差别的。灵感即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因素。可能是字与字之间的联想也可能是我们内心的意念所指的对象之间引起的联想。主要是因时间和地点上的衔接性以及相似性或者是不同性引起的。

3、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详见下一章节。

第九章文学和社会

文学再现生活,而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文学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文学不是社会进程的一种简单的反映而是全部历史的精华、节略和概要。

关系:

文学实际上取决于或者是依赖于社会背景、变革、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1、作家是社会的一部分。作家的出身的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是否也决定了他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立场呢?作家一般是为其他的社会阶级服务的。

2、研究文学的经济基础和作家的社会地位时势必要研究作家与读者的密切关系,研究他在经济上对这些读者的依赖问题。

3、政府对文学的资助即对文学的支持和鼓励对文学的影响。但是关于文学生产和它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确切关系或者读者大众对一个作家的确切影响等问题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4、作品的成功、保存、流传的文化情况或者是作家的名望和声誉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

如何处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把文学作品当作社会文献,当作社会现实的写照来研究。对社会态度的研究道德史、思想史的研究。因为文学作为某一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只能发生在某一社会的环境中。文学作品最直接的背景就是它语言上和文学上的传统,而这个传统又要受到总的文化“环境”的巨大影响。文学与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直接的。

2、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在其揭示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所含蓄或潜在的社会意义时,显出它最大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3、知识社会学:不但注意到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在立论上的先决条件和含义,而且也强调隐藏在调查者背后的设想和倾向性。但常常蒙受本身过分的历史主义之害,最终走向怀疑论。

第十章文学和思想

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与此相反的意见是完全否定文学和哲学的任何关系。

文学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种记录,因为文学史与人类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并反映了理智史。对于理智和情感的处理。

狄尔泰将思想史中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实证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自由唯心主义或称二元唯心主义。并将不同的作家归入其中。

精神史

哲学与文学间的紧密联系常常是不可信的,强调其关系紧密的观点往往是被夸大了。因为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对文学思想、宗旨以及纲领的研究上,而这些必然是从现存的美学公式借来的思想、宗旨和纲领,只能和艺术家的实践维持一种遥远的关系。

第十一章文学和其他艺术

文学和美术、音乐的关系:

1、诗从绘画、雕刻或者音乐中汲取灵感。艺术品可以成为诗的主题。同时文学也可以成为绘画与音乐的主题,特别是声乐和标题音乐的主题。另外有时文学确实想要取得绘画的效果,成为文字绘画或者想要取得音乐的效果而变成音乐。但这一点仍然是大可怀疑的。诗中的音乐性与音乐中的旋律是根本不同的东西。

而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合作是存在的,但最好的诗歌很难进入音乐,而最好的音乐也不需要歌词。

2、艺术间们创作的目的和理论。从事不同艺术的艺术家表达了听来相同和类似的创作意图。可是理论和意图在不同的艺术中完全不同,更不用说艺术家的活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即作品及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了。例如音乐就不可能有古典主义,因为古代的音乐是不为人知的不可能形成音乐的进化。不同的形式它们的社会背景或理智背景都是不同的。

3、对于各种艺术之间比较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在分析实际艺术品,也就是在分析它们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艺术的平行比较。而在某些时代或某些民族中某一种或某两种艺术异常高产,而其余的艺术领域不是一片不毛之地就是只有模仿和派生的东西。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进化历程,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速度与包含各种因素的不同的内在结构。

第四部文学的内部研究

引言

第十二章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或者“本体论的地位”问题:

1、诗或者文学作品是什么、在哪里的问题?

几种传统的答案的驳斥:

⑴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首先存在着大量的口头文学。纸上写的东西并非“真正的”诗,因为诗的印刷也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印好的诗中也有很多不正确的因素。但是印刷对于诗又有极大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为数极少的印刷古怪的作品中,诗行的结尾、诗节的安排、散文的分段,以及那些只有通过拼写才能理解的眼韵或者双关语以及许多类似伪手法都必须看作文学作品中不可分割的因素。

⑵、文学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讲述者或者诗歌读者发出的声音序列中。但是朗诵只是在表演诗歌而不是诗的本身。而且存在着大量的根本不可能诉诸声音的书面文学。这也会导致荒唐的结论即如不诵读,一首诗就不存在并且每诵读一次,这首诗就获得了一次再创造。诵读一首诗并不是这首诗本身,因为我们能在心理中校正这一诵读的表演。但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抒情诗中声音仍然是其总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⑶、诗是读者的体验。体验与诗永不相当,这一观点必然会导致荒谬的结论即诗除非去体验就不存在,同时每一次体验都是对原诗的一次再创造。

⑷、诗是作者的体验。但是当作品完成之后作者也成了自己作品的一个读者。作者的经验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有自觉意识的经验、意图,这是作者要在作品中体现的;或者存在于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的包括有意识与无意识两方面的整个经验。作家的意图可能会让我们大失所望,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出新的东西。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很可能受到同时代批评风气和批评标准的强烈的影响。自觉的创作意图与创作实践分道扬镳在文学史上是常有的现象。⑸、真正的诗是创作过程中作家有意识的经验与无意识经验的总和。从心理状态来解释诗的论点是站不住的因为它不能把真正的诗的标准(对作品的每一个单独的经验中抽取出来再将它们合成真正的艺术品的整体)特性阐释清楚。

方法:应该是对各个层面的分析。如英伽登提出的语音层面、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表现层、世界层面、形而上层。如语言学的平行观念

第十三章谐音、节奏和格律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的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而在某些作品中,这个声音层面的重要性被减弱到了最小的程度,可以说变成了透明的层面。

分析声音效果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1、要把声音的表演与声音的模式加以区别。

首先区分这一问题的两个极不相同的方面:声音的固有因素和关系因素。固有因素指声音的特殊的个性即音质的差别通常称之为音乐性或者谐音。关系因素的差别则可能成为节奏和格律的基础。

区分声音的模式和声音的模拟之间的差异:前者是相同的或相关联的音质的复现而后者是富于表现力的声音的使用。例如押韵的使用;相同的声音可能是不同的意思。

使用“配器法”,人们首先要对三个不同的层次做出分别:

⑴、对物理音响的实际模仿

⑵、这种声音的模仿应该与刻意的声音描绘相区别。

⑶、区别声音的象征与隐喻这一重要的层次。

2、

节奏的几种理论的分析:

⑴、把“周期性”判定为节奏的绝对必要的条件。显然将节奏与格律视为一体,必然导致

否定“散文节奏”的观点

首先要明白具有艺术性的散文节奏的本质:研究的最好方法是必须记住将它和散文的一般性节奏以及诗的节奏区别开来。

⑵、把节奏的含义大大扩展,甚至把非重复性的运动形式也包括在节奏的定义内。但是它

没有注意到实际的读音。

2、格律理论中的几个主要类型的辨析:

⑴、“图解式”格律法:以图解符号来描述长音和短音,英文中指重音和非重读音节。

⑵、“音乐性”的理论,建立在诗中的格律和音乐中的节奏类似的假定的基础之上。它有力

的强调了韵文趋向主观感觉的等时性倾向。但是用它来处理口语体或讲演体韵文时就显得远远不够了,也不能分析自由体或任何非等时性的韵文。

⑶、声学格律理论: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通常使用科学仪器记录发音的情形。但是它忽略了文字的意义,有可能该读者读的是错误的。

结论:俄国认为诗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对为位模式即强调的格律于普通口语节奏之间的对位。认为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格律标准。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第十四章文体和文体学

几种错误的观点:

1、诗歌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贝特森则认为诗歌被动地反映语言的变化。这些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语言与文学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文学同样也给予语言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2、文学与知识界和社会的直接影响相脱离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文学的语言:

1、可以把文学作品仅仅作为语言史的文献纪录。但是只有当语言的研究成为文体学时,才算得上文学的研究。

⑴、文体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将文学作品的语言与当时语言的一般用法相对照。但是我们仍不能说我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日常语言与艺术语言的界限了。实践中我们本能的运用从当代语言的用法中推演出来的标准。

⑵、文体学的研究范畴:研究一切能够获得某种特别表达力的语言手段。所有能够使语言获得强调和清晰的手段均可置于文体学的研究范畴内

⑶、建立文体特点与表达效果之间的特别关系:标明某种修辞手段与其他修辞手段一起可以不断复现在带有某种意义情调的段落里。

⑷、对文学作品将从其审美的功能与意义方面加以描述。只有当这些审美兴趣成为中心议题时,文体学才能成为文学研究的一部分。有两个方法:对作品的语言做系统的分析,从一件作品的审美角度出发,把它的特征解释为“全部的意义”,这样文体就好像是一件或一组作品的具有个性的语言系统;研究这一系统区别于另一系统的个性特征的总和。

较好的方法是根据语言的原则,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文体风格。它的危险在于分析者抱有一个“科学的”完整性的理想,很可能忘记艺术效果及其重要性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一种语言手段使用的频率这样一个道理。

当文体分析能够建立整个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统一原则和某种一般的审美目的时,它就似乎对文学研究最有助益。

德国的学者还建立了一种更为系统的文体分析法,叫作“母题与文字”,这一方法的基础是坚定在语言特性与内容成分之间存在着平行的关系。“心理文体学”要谨慎的对待。

结论:要先分析不同作家的风格的殊异。

第十五章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意象:在心理学上“意向”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或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而这种重现和回忆未必一定是视觉上的。它的功用在于它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但是一般认为意象可以使视觉的,可以使听觉的,或者可以使心理上的。

象征:出现在不同的学科中。它们共同的取义部分也许就是:某一事物代表、表示别的事物。在希腊语中是“拼凑、比较”,因而产生了在符号及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进行类比的原意。象征、意象、隐喻之间的区别?

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一次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是象征。

可将象征分成现代诗人的“私用象征”和前代诗人广泛采用并容易理解的象征的情况。还有一种是公开的“自然的”象征。

神话: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意味着“情节”、“叙述性结构”、“寓言故事”。对于许多作家,神话是诗歌与宗教之间的共同因素。

结论:认为文学的意义与功能主要呈现在隐喻和神话中。这四个术语使我们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它们把过去分割的“形式”与“内容”准确地沟通并联系在一起。

这些术语的意义:

1、它们把诗歌拉向“外在图像”和“世界”

2、又把诗歌拉向宗教和“世界观”

结论:我们应在新老两派观点间做一很好的平衡,一方面避免修辞学派的偏见,另一方面避免心理学传记派和“寻求启示派”的过激。

我们可以把诗歌的变义类词格最贴切的分作相近的和相似的两类。传统上相近的词格是换喻和举喻。在举喻忠,比喻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间的关系是内在的。隐喻,我们必须要区分符合“语言普遍原则”的隐喻与特殊的诗歌隐喻。隐喻的四个基本因素是类比双重视野、揭示无法理解却可诉诸感官的意象、泛灵观的投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别的隐喻法。223-246

第十六章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

1、叙述性小说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叙述性小说呈现了典型的、普遍的人物与事件

一部小说提供了一种“个案史”——对一般的模式或众多事物的阐释或范例性的说明。小说和现实或生活相比的真实性不应以这一或那一细节的事实的准确性来评价。正确的批判方法是拿整个虚构的小说世界同我们自己的经验的、想象的世界加以比较,而我们的经验和想象的世界比起小说家的世界来通常缺少整体性。

2、叙述性小说使我们注意到时间以及时间的连续。

在流浪汉小说中,编年顺序的写法颇具代表性。事件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都是由主人公串起来的。

要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注意事件的发生过程,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它的结局。

3、叙述性小说的两个主要模式:传奇和小说。小说是现实主义的而传奇是诗的或史诗的或应称之为“神话的”

4、小说的分析批评

通常把小说区分出三个构成部分即情节、人物塑造和背景。背景在现代理论中变成了气氛或情调。这三者互相影响、决定。

情节:应该把情节分为较松散和较复杂的情节,分为浪漫的和现实的情节。情节本身是由较小的叙述结构即插曲和事件组成的。提出了“母题”来表示最基本的情节因素。而我们所说的小说的构成,俄国人和德国人称为母题形成。在一部文艺作品中,母题形成必须能够增加“现实的幻觉”即具有审美的作用。寓言是时间和因果的顺序连续,是所有母题的总和。人物: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式是给人物命名,每一个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和个性化。塑造人物的方法:详细的体貌描写及道德和心理本性。人物的塑造有静态型的也有动态型或发展型的。后者更适用于长篇小说。扁平的人物塑造可能导致人物的漫画化或抽象的理想化。

背景;是文学描写的要素,与叙述是有区别的。背景即环境尤其是家庭内景,可以看作是对人物的换喻性的或隐喻性的表现。背景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意志的表现,如一个自然背景就可能成为意志的投射。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很少有控制力量的。

一个故事可以用书信和日记的形式来讲述或者由轶事扩展而来。长篇小说中套进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方法。叙述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作者和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

由史诗的混合式叙述模式发展出两种方法:浪漫的嘲讽式,故意夸大叙述者的作用,强调书

中的人物只是写出来的文学上的人物。另一种相反的方法是“客观的”或“戏剧的”方法。有图画和戏一样的客观,还有在时间中呈现出来的客观。

第十七章文学的类型

一、文学类型的理论是一个关于秩序的原理,它把文学和文学史加以分类时,不是以时间或地域为标准,而是以特殊的文学上的组织或结构类型为标准。

二、文学类型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色似乎是发现和传播一个派别,一种新的类型样式。

1、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分类:史诗和悲剧是主要的文学种类。亚则有更多的区分即

史诗、戏剧、抒情诗

2、现代文学理论把想象性文学区分为小说(包括长篇、短篇和史诗)、戏剧(散文或

是韵文写的)和诗(主要指相当于古代的抒情诗的作品)三类。

3、新古典主义者的分类:不解释说明关于种类和种类划分基础的信条

结论:我们认为文学类型应视为一种对文学作品的分类编组,在理论上,这种编组是建立在两个根据上的:一是外在形式,一是内在形式。

三、古典的理论和现代理论之间的区别:

古典理论是规则性的和命令性的,但它的那些“规则”也已不再是愚蠢的权力主义,不但相信类型与类型之间有性质上和光彩上的区别,而且相信它们必须各自独立,不得混淆。也以社会性标准来区分类型。现代的类型理论明显是说明性的,假定传统的种类可以被混合起来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种类。不但不强调种类之间的区分,反而把兴趣集中在寻找某一种类中所包含的并与其他种类共通的特性,以及共有的文学技巧和文学效用。

四、价值:

能引起我们对文学的内在发展的研究也就是能引起我们对所称的“文学遗传学”的注意。

第十八章文学的评价

我们在评价文学时应该依据文学自身性质的等级。

两种观点

断言有独立的、不可再分解的“审美经验”的存在

把艺术认作科学和社会的工具,否认“审美价值”这样的“中间物”的存在,即否认它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科学、哲学、与道德、政治之间的中介物。

在于它的广泛的包容性,在于它们非专门化的包容性之中。

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对象,能激起审美经验。

形式主义对文学的评价的标准:

把语言奇异化,但是没有一直新奇的东西的存在

标准是具有包容性的,是“想象的综合”和“综合材料的总和与多样性”材料的多样性特别指的是思想与性格、社会与心理经验的类型等的多样性。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2019-11-2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老人与海》,欢迎阅读参考!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一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四本书,其中一本《老人与海》,让我有了很多的感受,也给了我许多启发。 本书的作者是海明威。本书介绍了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仿佛是一面失败的旗帜,就像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不屈不挠,仍然出海捕鱼。在捕鱼的过程中,老人说了一句话:“我必须坚持,必须再试一次!” 是啊,他是那么的顽强,他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有恒心,有毅力,还有着一种不言败的精神,我们难道不该向他、这位年迈的老人学习吗? 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李时珍怎么可能写成了《本草纲目》,爱迪生怎么可能会发明了那么多东西,齐白石又怎么能画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画呢?夏洛蒂三姐妹、霍金、桑兰、海伦凯勒……不都是靠着这种精神与毅力而成功的吗?是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即使失败了,可是要知道自己也曾经付出过了呀!而我却…… 记得在圣诞节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了我一个游龙板,我喜出望外,嚷嚷着要学,我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滑板,可还没等我开始滑,就已经失去平衡摔了一跤,爸爸妈妈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并鼓励道:“没有失败,那会有成功?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你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我又再一次踏上了滑板,这一次站稳了,我便尝试着向前“扭”去,可没滑多远,又摔了个“狗啃泥”,这回我可再也没心情、没信心滑了!因为失去了坚强意志,而半途而废了。 所以,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拥有这种意志和毅力的人,就终将会克服一切困难,开启成功的大门!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二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一、文学和文学研究 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 “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 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 (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 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 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 (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他认为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4)在法国色诺波提出这样的界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重复的事实”,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延续的事实”。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第一批次 通俗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建立基础。正确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是我国实践派美学代表性观点。错误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是::“诗言志” 五四时期以写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誉为“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的现代诗人是:汪静之 曹丕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所讲的“文章”包括: 文学非文学各种应用文体议论文 “诗言志”中的“志”在古代主要是指:政治抱负 文学作为审美乌托邦,它所代表的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基本关系是:冲突与对立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徐干“时有齐气”,这意味着影响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环境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评论》 充分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有直接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的理论家是:泰纳 我国传统文论史上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一部文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明确提出诗歌应“乐意戴着脚链跳舞”的现代诗人是:闻一多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态度主要是: 斥责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称为“革命好莱坞”的是:当代革命文学 第二批次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文心雕龙》。错误 白居易曾激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做”。正确 文革时期,被奉为“革命文艺”最高典范的艺术样式是:报告文学 中国当代战争文学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 作为人类整个心灵活动的产物,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为:感觉梦幻欲望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尽管主题的种类繁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农业诗政治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叙事长诗包括:《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30年代郑振锋、傅东华主编的《文学百题》一书把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散文诗小说戏剧 近代以来,在域外小说及文艺的译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性 艺术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立发展道路不同于科学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的创作规范包括:“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三陪衬” 过去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作为文学艺术传统的典范的是士大夫文艺宫廷文艺民间文艺山歌 受古代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文论在阐释诗的起源及情感表达方式时多采用:物感说 第三批次 1、现代新诗即摆脱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的束缚而来的。正确 2、中国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特别是在红色经典中与西方常常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往往都与女色女色无染日正确 3、当代中国革命战争文学所严厉批评和鞭笞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信奉活命哲学的叛徒 4、在《什么是散文》中主张把散文视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把论文、宣言等斥于散文之外的人物是:朱自清 5、李泽厚认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主观直觉性客观功利性 6、在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的理论主张的人物是:刘勰、泰纳泰纳、孟德斯鸠 7、文学批评的核心应当是:文学性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是一片能让人感动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个名为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人出海打渔,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钓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只是老人从未看到的一条大鱼,这条顽强的大鱼拖着老人的船漂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艰难地生存着,最后看似有一丝希望,却被鲨鱼给毁灭了,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在半夜拖着只剩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回家了。 厄纳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他所创作的独具风格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他参加过战争,受过伤,一生中坎坷很多,可以说他双全吧,打过仗,在战争中写新闻稿,后来开始写小说。 《老人与海》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了许多生后的哲理和寓意。 老人与社会斗争,与天与地斗,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大马林鱼开始快速的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的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的浮在水面上……”,这是老人在和命运抗争,连续84天一条鱼都没有钓到,就快要放弃时,老人一直在不停地鼓励自己,再走远一点,再走远一点,“鱼啊,他轻轻的说出声来,我和你奉陪到死,依我看,它也要和我奉陪到死的,老人想,于是他等待着明天,眼下正当破晓前的时分,天气很泠,他把身子紧贴着木船舷来取暖,它能熬多久我就能熬多久。”老人是勇敢的是无畏的,是作者心目中的勇士,也是我们社会中的勇士,作者是想通过老人来塑造一位与命运与社会抗争的“悲剧英雄人物”,社会永远不会同情如同一粒尘埃的民众,然而民众却一次次的改写社会,有了这样那样的人,才使得我们对社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更清醒更全面的认识,个人抗争不了命运,但是老人却不气馁,“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是这位老人的写照,也是海明威心中的形象,是他心中理想的,向往的形象,也是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人生是充满挫折和曲折的过程,失败就像是家常便饭,时时都有,有大有小,但是,人的承受力也有大有小,这就注定有人勇敢,屡败屡战,有人胆怯,一蹶不振,因此海明威希望塑造一个永远也打不败的“人”,尽管没有别人的信任,但还是坚持着,我佩服老人的精神,老人梦中多次出现“狮子”嬉戏打闹的场景,是象征着力量和希望,不论结局怎样,老人心中永远打不倒。老人也是一位非常热爱自然的人,不惧孤独的人,“它们(指海豚)都是好样的”他说“它们是我们的兄弟,就想飞鱼一样”,“跟着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你现在觉得痛了吧,鱼”他说“老实说,我也是如此啊”,“鱼闭着嘴,尾巴直上直下的竖着,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所以老人想,只要它高兴,让他把我带回去得了,我不过靠诡计才比它强,可他对我并无一点恶意”,从以上摘抄的句子可以看出,老人是多么喜欢自然,将自然的一切当成自己的朋友,每每都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老人还遇到了一只飞疲惫的停留在船上的小鸟,老人就与小鸟聊起天了,在空旷静寂的海面上,孤独席卷而来,自言自语成为老人排遣寂寞的方式,顽强乐观成了老人必备的心态,就算独自一人也无所谓吧!对今天这个社会来说,这样的奋斗方式多么的讽刺啊!现实社会中这样独自面对孤独的情形也不多见了吧,更何况大多数人已从内心惧怕孤独呢!阅读就像照镜子一样,人是无法看到自己的面目,也无法洞悉自己的灵魂,而阅读则让我发现自己的份量,如何让我面对孤独我该怎么办如果那样的话,我想我不久就会疯掉,我没有老人那样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就像他和男孩每天扯谎,“有什么吃的东西吗”男孩问,“有锅鱼煮黄米饭,你想吃吗”“不,我回家吃,要我给你生火吗”,“不用,等会我自己来,也许就吃冷饭算了”,“我把撒网拿去好吗”“当然好”。是世上并没有什么“鱼煮黄米饭”,还得要饭店老板接济,一切都

《老人与海》读后感_读书笔记5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_读书笔记5篇 海明威说:”我试图描述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 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老人叫桑提亚哥,可我却更习惯叫他“老人”。 他是个倒霉的渔夫,幸运之神遗忘了他已84天。可他却没有放弃,在第85天,老 人依旧如同往常一样出海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还是这样的执着,整整84天,全镇的渔 名民谁不在笑他捕不到一条鱼,甚至是一条小鱼?老人老了,不在像年轻时那样强壮,当 满载而归的小伙子被人们欢呼雀跃地围在中间,像个大英雄时,老人的心中也只能辛酸地回想:“20年前,我……”也许,正是那样的骄傲,老人坚决要出海去,捕上一条大鱼…… 清晨陆风的气味伴着老人,老人出海了,他向着那一片漆黑的海洋驶去。我不禁打了 一个寒战,漆黑的海,漆黑的前路,老人能够顺利吗?海洋是仁慈的,并十分美丽的。然 而她能变得这样残暴,又是来得这样突然。 就在这一片漆黑里,老人感到天快要亮了。又划了一会儿,天亮了,可老人发现自我 所到的地方比预料的更远。老人不怕,照样下饵,等…… 太阳已出来两个小时了,他一无所获。斜斜地望去,飞鱼浅浅地游在水下,更有的即 将迸出水面。老人又有了信心。不久手中的吊绳被微微地撞击了一下,再之后,老人感到 吊绳正悄悄地从自我手中滑下,老人心中大喜。我慢慢的看他将绳绕在背上,紧紧地拉住,然后吊绳开始往水中拉曳,他牢抓不放,身子抵住坐板,对抗起来。“是条大鱼!”我心中大喊,想必老人早已知悉。 小船被大鱼拖着,开始慢慢向西北移动。四小时过去了,大鱼牵着老人;黑夜来了,还是大鱼牵着老人;天又亮了,依然是大鱼牵着老人…… 为什么他不放手?毕竟这条鱼太大,毕竟时间太长。舍不得鱼吗?舍不得这荣耀吗?。舍不得的也许是八十多天来唯一的期望! 老人不倦地与大鱼纠缠着。 最终,他胜了,把鱼牢牢地绑在船上,我们的胜利者就再也站不住了,他太累。 可幸运之神来了又走了,好似发现自我串错了门又匆匆离去。大海终究不是人类的地盘,海洋霸王……鲨鱼来了。“老头儿,要镇定,要坚强。”他说。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王连功 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1 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3 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 2同上书,第3页。 3同上书,第18页。 4同上书,第75页。

老人与海5000字 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我是寒假读完的《老人与海》。之所以会选择去读这本书,还缘于喜欢听老人与海这首歌,词谱的很有故事性,令我神往,让我沉思。最终决定仔细的阅读它。这部小说曾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它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这是一个自然的毁灭力与老渔夫意志较量的故事。老渔夫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一个男孩跟他一起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任何收获,孩子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第85天,老人在深海处捕到一条比他的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和这条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终于制服了大鱼。在归航的途中,引来无数的鲨鱼争抢他的猎物,老人又与一个又一个鲨鱼搏斗,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老人累的连续沉入睡梦,那个小孩不停流着泪守护着他,认为老人没有被打败。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人在梦中见到了狮子。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 ——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摘要: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性”的文学观。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分野: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此部理论著作丰富的内容蕴涵、严谨的逻辑分析以及创新的理论探索,在文学理论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观理论探索启示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在文学理论学术界被奉为圭臬的一本经典著作。它设计的内容相当的广泛,包括文学的本质、作用以及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的内容。这本书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构架——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一直以来被理论界所推崇。笔者将简论对《文学理论》的介绍以及一些读后杂感。 一、《文学理论》的文学观 从19世纪后半期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他们强调文学本身固有的因素,如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我认为可以说其是文学的纯因素研究——即文学的“文学性”。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之下,韦勒克和沃伦合作完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跨时代意义的著作,肯定具有其突破传统之处。韦勒克和沃伦以议论的叙述方式,设问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传统文学理论的不足与缺陷。与此同时,又向我们读者阐述了他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如何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问题上,韦勒克和沃伦推翻了传统当中的视为文学的非文学。他们从“篇章结构个性表现”、“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不求实用目的以及虚构性”[1]的角度,推翻了以往“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等非文学的观点。他们从以往描述文学的性质的各类术语中,总结出“文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说一部小说描写得逼真、真实,我们所指的是这部小说具有“艺术真实”,而不是“现实真实”。总所周知,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虚构性。这两者是小说作为文学的两种特征。当我们处于审美关照的状态下,作为主体的读者和作为客体的文学作品达到了主客体统一的境界。在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审美的时候,这是一种无功利目的的精神享受。所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文学作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所有这些语词可以用来描述文学的不同方面的特征,这都说明了“一部文学作品,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2] 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特殊时代精神、文学思潮、个体的观察和思考等因素所成就的。这种多层次文学观给文学理论界带来了理论构架,为文学研究保持其本身固有的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文学理论》的理论探索 我们知道,在文学理论的领域当中,作家、读者、作品、世界是构成文学研究的四个重要的因素。作家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或者是间接经验,通过主体想象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六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是这么评价《老人与海》的。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 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 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一、文学与文学研究: 从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看文学研究的本质 文学文学研究 创造性知识性 艺术知识或学问 音乐音乐研究 美术美术研究 影视影视研究 文学研究的功能是将文学的经验转化为知识性的形式。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文学:怀古幽情;艺术手法;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2.文学研究:苏轼的生卒年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时间;苏轼创作时的人生遭遇、家庭成员;《念奴娇》的创作经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二、文学的系统性与文学性(文学研究与文学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1.文学性:对偶句式;遣词造句;夸张与拟人的修辞方法;内心情感的艺术传达。 2.系统性: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杜甫的思想情感与诗歌的关系;杜甫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文学中的应用 1.自然科学方法应用的可能性 文学研究中存在着某些客观元素:作家生卒年份;作品创作时间;作品的版本、印次;作家的书信、日记。

2.自然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统计学(词频统计)确定作家风格; 例:《红楼梦》作者、韩寒代笔 考古学确定作品创作年份与版本 例:《老子》帛书 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的差异: 狄尔泰: 科学家致力于解释事物的本质(永恒性) 历史学家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时代性) 文德尔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自然科学旨在建立普遍法则(普遍性) 历史学家旨在领会独一无二的事实(特殊性) 李凯尔特: 人文学科的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在参照某种价值体系时才能被理解。 例:《赵氏孤儿》——忠义为先 纳妾与休妻——男尊女卑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七体 2.建安七子 3.诗格 4.势 5.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6.宋诗派 二、分析题 1.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请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文字出自哪篇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3)试通过这段文字分析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2.宋张鎡云:“古文分三等,周为上,七国次之,汉为下。周文气雄,七国文壮伟,失于骋,西汉之文华缓,失于滞。东汉以下文无可取。” 根据其中提到的文章写一篇文学批评史。 3.分析下列作品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论述题 1.论述唐朝诗歌批评对唐诗的影响。 2.《牡丹亭》中《惊梦》一节六支曲子如何刻画杜丽娘的心理? 3.分析《聊斋志异》小说中的诗性特征。 2017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 1.诗《四始》 2.香草美人 3.有为而作 4.沈汤之争 5.境界说 二、材料分析题(每个20分) 1.给的材料是文心雕龙宗经篇,问作者和文章出处,然后分析理论内涵。 2.材料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问作者和时代,以及分析文论史上的意义。 3.给的是桃花扇最后一支曲子问出处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论述司马迁和班固对《离骚》的评论,并略作点评。 2.论宋人“以文为诗” 3.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郊寒岛瘦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2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2篇 我读的是《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写的,里面讲述了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漂流了84天,一无所获。终于有一天,桑提亚哥在大海上捕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鱼,但在回去的途中,一条鲨鱼吃掉了那条大鱼。这本书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是我们小学生读的好书。 这部小说里有一句话说:“人天生并不是注定被打败,要面对困难,临危不惧。”这句话使我感触很大,让我学会坚强,不放弃。 当我读到桑提亚哥与鲨鱼战斗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桑提亚哥拿了鱼叉,去叉鲨鱼没成功,此时,他身上已有很多的血迹,但他没放弃,又去叉鲨鱼,这次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鲨鱼叉死了。但他只得到了一副白骨。老人的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晚上,又有一条鲨鱼跟老人战斗,老人此时没有武器,只能用双手打鲨鱼,老人用出了吃奶得劲,终于把鲨鱼打垮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要坚强,不放弃,有毅力,力争上游。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篇3 寒假里,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十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他在一个人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怎么拉不动。老渔夫和大鱼“较量”了好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比船还重好几倍的大马林鱼。虽然他知道很难钓上来,但仍不放弃。后来,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

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回到了渔港。我很佩服小说中老渔夫坚定的意志,他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有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我开始时对骑车一窍不通,就让爸爸扶着我骑。爸爸看着我骑得不错,一声不吭地就悄悄放了手,让我一人往前骑。我见爸爸不在,心中一慌便一头栽到了花坛里。站起来后,我号啕大哭,再也不肯练了……这一点点小困难和书中的渔夫圣地亚哥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的。他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抢走。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又用舵把……直到最终胜利。他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书中赞扬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成功的资本。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篇4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霜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这是我刚接触到《老人与海》时的感觉。可是,当我继续看完这本书时,我却有了种说不出感觉,是震撼?失望?亦或是刻骨铭心?

文学理论考点整理

文学理论考点整理 1.人文学科的两种类型理论是什么? 答:为了行驶功能必须被转变成方法的理论; 可以被直接应用的理论,在返回的过程中和其自身范畴出现的偏离。 2.乔纳森·卡勒的理论观是什么?(上届考的简答题) 答:1)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3)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3.文学理论的性质是什么? 答:1)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其中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 2)文学理论的对象包括读者,世界,作者,作品,有“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 论”5个层面。 4.文艺学的概念是什么? 答: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5.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什么?(上届考填空题) 答:作品、作家、读者、世界。 6.文艺学有哪三个部分构成?(上届考填空题)

答: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7.教科书或准教科书形态的文学理论是什么?(要举例)(上届考的简答题) 答:1)反映论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 例: [苏]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 [苏]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 [中]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 2)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 例: [俄]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3)“基本问题”或关键词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 例: [英]本尼特、罗伊尔《文学、批评与理论引论》 [中]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4)文化论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 例: [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 8.文学起源说有哪几种?(5种,前四种了解即可) 答:1)巫术说 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均为原始巫术礼仪或者魔法的产物。 首先,原始巫术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文学艺术活动。 其次,巫术仪式的一些活动也必然反映到文学活动中。 2)宗教说 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认为,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宗教。因为艺术在其活动过程中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 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文学 的发展明显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3)游戏说 康德首先提出这一理论。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愉悦的而且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游戏这是因为,艺术给自身带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 1.导论 塞尔登: ?“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马尔赫恩: ?(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范式”转换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 ?①“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东西”,“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因素。 ?②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③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500字摘抄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500字摘抄 以下是由为大家推荐的《老人与海》读书笔记500字摘抄,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整个的搏斗激烈程度的升级,整个的故事的趣味性也是 同步升级的。所以说,很多人认为真是一个乏味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西方的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与东方的小说的描述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 在我们常见的小说当中,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一定是要有一个渐渐推进的过程,同时故事的 递进也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在西方小说当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是更加平淡一些。而且因为对于东方的 读者来说,因为小说本身就是译本,所以在整个的故事的领悟方面就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对于读者来说,自己所领悟到的部分都是已经经过了别人的思想的过滤的,所以对于作者 的初始的思想以及观点就不能够做到切实的掌握。 老人与海最后的结果其实才是令人疑惑的。因为老人最后经历了生死搏斗得到的只是 一具没有任何作用的鱼架,所以整个的故事的结局其实还是充满一定的悲剧色彩的。不仅 会让我们想说,到底老人的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其实,如果在回头重新对于小说进行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老人已经得到了 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了。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场搏斗的话,可能老人早已经对于生存没 有任何的希望了。 篇二: 故事真的非常的简单。一个八十四天都没有捕获到一条鱼的可怜的老渔夫,在大海中 经历了三天的奋勇拼搏,忍受了三天的孤独痛苦后,仍然只是带回来一条大马哈鱼的骨头。 海明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没有成功的老人,同时塑造了一个在生活的压力 下优雅而坚韧的不屈形象。 在书中,老人其实是人类的化身。海则是象征被人类征服的一切。在这个故事中诠释 了人活着应有的品格,和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那就是:成功并不是一条大马哈鱼可以证明的。人应该是乐观的,不屈服的对待一切;人应该是有耐性的,一切的诸如贫穷、饥饿、 战争都会过去,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将永远是 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5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5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霜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这是我刚接触到《老人与海》时的感觉。可是,当我继续看完这本书时,我却有了种说不出感觉,是震撼?失望?亦或是刻骨铭心? 是因为老人的顽强让我震撼?还是老人在与鲨鱼搏斗后扔是空手而归,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满身伤而失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感受到了一种坚强的信念,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桑迪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人出海打渔,在一无所获的四十八天之后捞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有见过也没听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劲也大,拖着小船漂 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过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一副空骨架,这都

已经无所谓,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向限度的挑战,超越他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这样的人,不论他们的挑战是成功或失败,他们都是我们最敬重的英雄。 因为他带给我们人类最高贵的自信!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2 在假期闲暇之余,我重温了小时候度过的一本小说《老人与海》,这么经典的名著。 再次阅读主人公的执着精神还是感动了我。轻轻合上书本,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这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老人与海并没有长篇大论的华丽词藻,仅仅以最朴素的语言,逐笔细腻地描绘出广阔无银的大海,若隐若现的山脊群岛,还有最平凡的主角——一位饱经风霜却有着最坚定眼神的捕鱼老人。云缝间时而泻下的阳光,如老人心中炽热的追求,如此坚强,如此光明。最简单的语言,谱出了最漂亮的诗篇。整个故事就是说了一个失败的可怜老头了?恰好相反,老人是彻彻底底的胜利者,他比任何人都要坚强。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样的豪言壮语,从来都只会出现在胜利者的口中。老人说出了这样的话,并不因为他读过了多少书,仅仅是他那最高尚的灵魂使

老人与海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 标签 :标题 ] 篇一: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好词: 光明澄静 惊天动地、 悠然神往、 桃红柳绿、 稍纵即逝、 半明半晦、 粼粼微波、凉风习习、凝立悄然、海平如镜、庞然大物、风晨雨夕、膝下怀前连 绵不断、江帆点点、手脚匆忙、谈谈笑笑繁花似锦、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波澜壮阔、 风急浪高、黯沉沉、喜出望外,曲曲折折、不约而同、云淡风清、憧憬、斜风细雨沁 入心脾、 好句: 夏日晚风之中,在廊下拈着针儿,心里想着刚看过的书中的言语 ??这些满含着诗意的话,沁入心脾,只有微笑。 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 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 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指点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 牺牲的血雨。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 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 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 法可想。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 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摘自《荷叶 .母亲》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 里看不分了。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 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 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 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

文学理论(背诵版)

填空: 1.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_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2.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3.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4.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它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5. 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6. 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含混和含蓄。 7.灵感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__非预期性_____和_____转瞬即逝性___。 8.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是____直接回收法______、____挨次扫描法______-和_____按层次推论法_____。 9.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10.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1. 艺术至境三美神分别指文学意境、文学典型、文学意向。12.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层面、哲学意义层面、审美意蕴层面。 13.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化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和文学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14 .第二种风格观着重从风格形成的__内在根据_____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_创作个性______与__作品风格____联系起来。 15.风格必须从__审美主体_____与___审美对象____的对应性角度上去理解。 16.“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的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7.读者的文学接受大致可以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阶段。 18.文学接受的动机概括起来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五种动机。 19.文艺理论中“召唤结构”这一概念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提出来的。 20.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可分为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 21. 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状况看,可分为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批评性接受。 22.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等邻近的学科或科学相比,文学批评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和现实针对性。 23.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24.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选择题: 1.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A )。 A.诗学B.修辞学C.文艺学D.艺术学 2.中国古代文论中( D )提出了“妙悟”说。 A.刘勰B.钟嵘C.王国维D.严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