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易智慧之源流

周易智慧之源流

周易智慧之源流
周易智慧之源流

周易智慧之源流

【正文】

周易是人类先后天智慧的奇葩,是中华先哲对宇宙道理法术的觉悟。以术观周易,周易是占卜预测;以法观周易,周易是法于阴阳;以理观周易,周易是伦理哲学;以道观周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心存活八卦,无字是真经。思接周易智慧,是本文之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周易智慧之源及其理论的逻辑起点

在理性发达的德意志民族,黑格尔建构了绝对精神辩证否定的庞大理论体系;在德性纯厚的中华民族,上圣先哲悟出了大道流行大易生生的道学或易学智慧体系。黑格尔以他严谨的思维抽象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纯有或潜在的有无统一(黑格尔《小逻辑》);那么我们圆而神的中华心灵探溯周易之源时,就不应拘执于伏羲作八卦,甚至文王作《周易》,而应把我们的玄思投向遥远的上古,这样我们很容易明白:周易智慧之源及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上古先民天人合一的先天的自然混沌智慧,这是真正的无字之易。

天人合一,主客圆融,是《周易》的主题思想,是文明时代哲人的“朝闻之可夕死”的理想与终生追求,而在上古先民,却是一种最原始的生命体验,是原始心灵的先天智慧和本然状态。传说:“上古真人”,“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1]人性质朴,精神混沌,人的生命状态纯是大道流行,大易生生。这样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行住坐卧衣食男女皆是道,皆是自然之易。“其行填填,其视颠颠”,[2]是易;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族,[3]是易;“含哺而熙,鼓腹而游”,[4]是易;“男女杂游,不媒不聘”,[5]是易;正不知义,爱不知仁,[6]是易;自然莫为,知而不用,[7]是易;“入水不濡,入火不热”,[8]是易。……

上古之世,洪荒无稽,只能是智者思之以为智,仁者思之以为仁,古人行之吾难知。上述传说的人类自然状态,西方科学世界观人生观见之会嗤之以鼻;东方道学宇宙观价值观阅之,必会心一笑。科学观下的自然,是冷冰冰的惰性物质,是光电热机械盲力,是肉欲不可遏止的冲动,是你争我夺的鲜血……;道学观下的自然,是混沌恍惚中的精信,是生生不已的活力,是自由自在的鲲鹏,是天地与我并生的和谐……。两者分别在于是天人相争的自然,还是天人合一的自然。

“天人合一”,当代海外大儒刘述先先生认为“正好象是一阕交响乐的主题,在四个乐章中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其一,“在神秘符示之中,天与人似乎有着一种神秘的关联性。”其二,“在理性/自然的符示之内,人心在某种程度下了解大自然的运作。”其三,“在宇宙符示层面,”整个宇宙被看成创造天道流行的境界,”“人与自然有着某种统一的架构。”其四是“道德/形上符示的层面,人发现自己内在有一个深刻的泉源,与之如实相应,乃可以真正建立自己的终极关怀,达到孟子所谓不动心的境界。”[9]我觉得,上述四点可约为两点,一是,天人感应的合一,即“后天而奉天时”;[10]一是道在人心的合一,即“先天而天弗违”。[11]一为后天道,一为先天道。一是算命打卦,神神秘秘;一是“人能弘道”,[12]平平淡淡。一是“常有,欲以观其窍”;[13]一是“常无,欲以观其妙。”[14]“欲以观其妙,”即人先天智慧之“圆而神”,是心灵深处的活八卦,或后文所要谈到的潜意识的先天结构理性模式。

天人合一,一而不一,静极生动,物极必反。大约在一、二、万年前,人的心灵后天智慧萌发,由先天堕入后天,从此开始了一个悲乐相生的文明时代。

二、先天八卦:原始思维的升华,伏羲悟道传道渡劫之符,黄金时代爻画文明,中华道学永恒典范。

伏羲作八卦的时间,许多人具体为距今6480余年,[15]如此具体,很难为理性的现代人相信。而从传说中伏羲作八卦时的社会情况传说,略作推断,当知大略在1万年前左右。《易·系辞下传》,称“古者伏羲氏…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尸子》称:“庖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16]据引可见伏羲时社会生产力处于渔猎技术大为改进的时期。由“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sì@①,揉木为耒,耒辱之利,以教天下”[17],可见伏羲去世不久,神农氏发明了定居农业。以原始社会研究的时间尺度看,伏羲神农当属同一时代。据近代史观,定居农业的出现,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事,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如以有了渔猎经济的1.7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时为上限,则伏羲时期,当在1.7万—7千年间的约1万年前左右。这时期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即为伏羲作八卦的时代氛围。

1、自然灾变颇仍,生命主体意识觉醒

传说,约在1万余年前,地球上灾变颇仍,为劫变时期。前苏联一位史家在有关文明遗迹一书中考证了这一点。林清泉先生则著书提及,雅典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提雅尤斯》一文曾描述约1万1千多年前,文明程度极高的亚特兰蒂斯帝国,为太勒星所撞,沉入海底的故事。他认为,人类已历八届八次文明了。[18],但仅是有启示作用的一家之言,在中国大陆无考古证明,尽管女娲补天,共工触不周山及少数民族传说,间接地证明了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变。

劫变或灾难,按照世界著名史学家汤因比的观点,正是文明起源的积极因素。文明起源按照挑战—应战的模式创造,是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在一定限度内,挑战愈大,应战愈强创造性愈大。没有一定强度苦遇的挑战,就不会有文明的创造;过度的挑战,也会导致文明的毁灭。对其苦遇的迎战,体现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汤因比在描述从原始社会阴的状态向文明社会阳的状态过渡时说:“把宇宙生命从秋天停滞状态,引过冬天的痛苦,重新过到春天生命的沸腾,这正是创造的再现。”[19]的确,灾变,对局部的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幸,但从整个宇宙和社会演变来说,却是生命创造文明诞生不可避免的代价。我们假想迄今的文明皆诞生于万余年前那场灾变“冬天的痛苦”。因为无毁灭即无新生,不受难不成佛,这是苦涩的真理。中华民族不正是从一次次如火中凤凰的毁灭中而获永生的吗?虽然如此,圣人有忧。孔子说:“易之兴也,起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20]孔子感受到的文王作八卦时的忧患精神,应同样是上古先哲作八卦创文明的契机。我们认为伏羲并不如今人解释的是一个部落的象征,而是集中部落智慧的个人或领袖。原因很简单,精神的创造,尤其是象八卦这样的先天智慧的客观化,其成果一定是个体的创造,即是先天八卦创制者不以估羲为名,亦定是另一无名氏。我们可以想象天啸地摇,洪水滚滚,种族毁灭,会在原始混沌初开的心灵中,引起何等的震动。这会迫使他们特别是其中对宇宙大系统变化比较敏感的人,在心中出现生命意识淖跃酰邪谕焉嫖;呐Α?BR>生命意识出现最明显的标志,是母系氏族公社时被麦克伦南称之为“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生命崇拜,生命崇拜最明显的表现是生殖崇拜。钱玄同认为原始易卦“是生殖崇拜底东西:乾坤两卦即两性生殖器的记号。”[21]。郭沫若对此表示“与鄙见不期而同。”[22]这虽是对《易经》的庸俗化理解,但对易阴阳仪符号的起源与生命有关具有启示作用。有人认为阴阳符号既是奇偶之数1与2,又是生殖器的具象,即同时是象数[23]。

生命意识的出现,加上生产过程中后天知识的积累,原始心灵混沌初开,在巫术文化的氛围中,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爻画文明。人类偷吃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沌混生盘古”[24]的传说就是这一文明创造过程的象征。女娲补天,句芒作网,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标志人的崇拜,呼唤着文化英雄。伏羲作八卦应是中华先民由自在走向自为的第一步。

2.原始巫卜文化与原始思维先天结构理性

人类学家证明,人类文明之始普遍存在着一个巫术时代,这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又反映原始思维的特点。

巫术就是混沌初开的人们利用咒语、魔法试图控制神秘自然力,这种神秘自然力是当时人们体验中的真实,在一百多个民族中都有发现,美拉尼西亚人称“玛纳”,印第安人称“瓦康达”,易洛魁人称“俄愣达”,西非土人称“克西”,中国人称“气”。在自然巨变的刺激下,人体同宇宙正常自然的能息通道,被突然激发,升到极值,失去自然的“过滤”机制,上古人无意的、偶然的、自然的、动物般的超五官感知,变成有意的、普遍的、人为的神通和巫术。“不知有多少史前人类在自然骤然的灾害中毁灭。对空间奇异现象何时来临是人类初民关心的重点和探索的对象。…可以说那时特别重视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关系,把自己完全融入大宇宙的变化之中。小宇宙与大宇宙互相作用,互相共振,互相激化。自然界中的光、电、声、热等现象,在人体上产生相互感应效应。那时,人的人体感觉系统特别发达,除五官功能外,还有许多积极的超常功能。”[25]“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宜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26]伏羲就可能是当时一个高级巫师,这以“神母游华胥之州,青虹绕之觉有娠,历十二年而后生伏羲”[27]的神话,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婚姻状况及罩在伏羲头上的圣光。除了巫术外,还有占卜流行。“现在考古证明,在距今8千年前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便出土了带有契刻符号的卜骨,这是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用卜的铁证”,“卜筮在人类混沌初开之时就已经产生了。它是先民们在自然界和社会诸压力之下,对自身遭遇或某一种行为后果难在把握,因此希望能从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得到某种启示,以达到决疑断惑,避凶趋吉的心理作用下的产物,它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之一”。[28]占卜可能是高级巫师体道的辅助手段和低级巫师应付生存危机的手段。原始巫卜文化氛围,为伏羲作八卦提供了丰富的“支援意识”。按照博兰尼的知识论的观点,真正的创造源泉来源于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心中形成的无法表面化的“支援意识”。

巫术占卜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体现了原始思维的特点。按照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的研究。原始思维既是神秘的又是原逻辑的,遵循着神秘的“集体表象”和“互渗律”。“原逻辑思维本质上是综合思维”,[29]表现出几乎永远不分析和不可分析。“在原始上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生和接受那些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力量、能力、性质、作用。”[30]这种“集体表象”和“互渗律”,以形式逻辑的眼光视之,的确是神秘的、难以理解的。加上巫术流行,混沌初开的原始人犯了许多荒谬的“主客错置”的错误。但这并不等于原始人思维是杂乱无章毫无理性的非理性谬误。与列维·布留尔将主要原始思维看成非理性不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则发现了原始思维的二元对峙规则,认为原始思维有深层结构,这是与抽象理性并列的具体理性主义。这一发现的意义重大,中国文化认为,道在心中,心存活八卦,也就是说人的潜意识有一种灵动的八卦思维结构,即先天八卦结构理性。“二元对峙”规则,其实就是与原始思维同构的人的潜意识思维的码子阴阳二爻。上古时,人天真合道,心中活八卦自然应天地万象,灵动不已。巫术时代,先天智慧被激发、扭曲,不再自然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又半自觉地运用心中活八卦。因而出现了过渡时期亦真亦幻的如列维·布留尔所述的荒谬的非理性现象。显然过渡的前景,或者心中先天理性基本不发挥作用,走向西方抽象理性的道路,或者将潜意识中先天八卦结构理性客观化为显明的后天理性表达形式。伏羲作八卦,就是在原始思维深层结构的潜移默化下,形成丰富的“支援意识”,加上因忧患意识而仰观俯察,终于将原始思维中深层结构或人潜意识中的八卦结构理性显示出来。这就是伏羲作八卦,先后天智慧,原始与文明神妙结

合的奇迹。

3.伏羲作八卦的创造过程

与伏羲创造文化相关的传说有二,即河出图说和仰观俯察说。据《尚书·顾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注“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易·系辞下传》“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是神奇的自然现象的启示,一是后天经验观察。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观点,人的潜意识结构与天地万物内在结构以及形而上之道,本是异质同构的,人的创造既要有心中八卦的灵动,又要有天地万象契合之机,还要有后天知性的表达。《周易·系辞》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圆而神”和“方以智”,就是先天智慧的八卦结构理性与后天智慧的认知理性的两种对照的说法。海外新儒学家们认为,“圆而神的智慧”,是“方以智”的西方人应该向东方文化学习的要点,“圆而神的智慧”“不只是一辩证法的智慧,而略近于柏格森之所谓直觉”,“但柏格森之直觉,只是其个人之哲学观念。而中国人则随处以此圆而神之智慧,体会自然生命,观天地化几,欣赏赞美的人格之风度,以至以此智慧观时代风云之变,并本此智慧,以与人论学,而应答无方,随机指点,如天籁之流行。”[31]人的智慧的两分法,还可使我们想到道家的元神、识神,佛家的佛性、末性,儒家的人心,道心。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的创造,不仅仅是后天智慧的思维、推理,还有先天理性的直觉。先天理性直觉智慧是创造的源泉,后天智慧的认知理性的作用是集中注意,引导先天智慧创造的方向,寻找创造的表达形式。如此,人的创造过程当如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所言,当历三境。一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觉悟;二是“为伊消得心憔悴”的求证;三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成果。伏羲作八卦过程亦当如此。

有人认为伏羲作八卦是上古先民后天经验累积的结果,[32]也有人“把易经的最早创制者看作,中国古代以伏羲为代表的“人”的集合体。因而把易经看成是这个集合体的结晶”[33]。这两种观点,重视后天智慧的积累,重新个体和群众的密切关系,但却忽视了精神创造的个体性。

伏羲作八卦,同样应是先后天智慧的结合,先是潜意识先天八卦结构理性与宇宙即时结构变易契机契合,然后仰观俯察,寻找阴阳虚实的表达形式。其时巫术时代生殖崇拜原始思维浓厚的社会氛围,占卜、结绳而志诸方面意象的综合,终于在她心灵屏幕上浮现出一条先天八卦图象。这是巫术时代个人和部族智慧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天地大易之道在人心中显象。伏羲的贡献在于继承原始思维深层结构理性精华,扬弃神秘内容,终于创造了宇宙结构符号,先天八卦图。

4.先天八卦图:伏羲悟道传道渡劫之符中华道学的永恒典范

就我们对中国道学文化的理解,伏羲悟先天八卦,是出于应付自然灾变的渡劫忧患意识,而他解悟的先天八卦远远超越了非理性的巫术神通。巫术神通,虽有理性成分,但本质是非理性的,是对自然之道的偏离,既有真知,更有幻觉,不可能形成对宇宙本体结构的本体理性认识,当然不能顺应利用自然之道,建立人类心灵和社会的道德文化秩序。顺道则昌,逆道则亡,中华民族之所以从原始社会传衍至今,生生不息,道统不绝,就在于从伏羲开始,中华民族有了对宇宙本体理性的觉悟,大道流行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观念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顺天道尽人事,中华文化虽屡经变迁,但始终围绕着这一价值核心周而复始,成为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充满生机的文化。

先天八卦图意存高远。外有天地、水火、风雷、山泽阴阳对待,内有圆心如如不动。其象征,外是阴阳之道转,内是混沌未分道枢之制衡。与《老子》“三十辐同一股,当其天,

有车之用”之义同。人若法之,复心于内,即为道心,即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34]况于灾变乎?此图简易,含义广大,老子、孔子从中悟出本体论、宇宙观、人生观,可谓得“圣人之意”。

八卦之符,创立了中华道学永恒典范。其义有二:一是创立了中华象数具体理性思维之符,使人类先后天智慧具有可操作性。黑格尔指出“中国人说那些直线是他们文字的基础,也是他们哲学的基础。那些图形的意义是极抽象的范畴,是纯粹的理智规定。…即在中国人那里存在着最深邃的、最普遍的东西与极其外在、完全偶然的东西之间的对比。这些图形是思辨的基础,但同时又被用来作卜筮。所以那最外在最偶然的东西与最内在的东西便有了直接的结合。”[35]囿于对抽象理性顶礼膜拜的时代局限,黑格尔认为这种思维虽然“达到了对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36]看不到它的伟大价值,但毕竟指出了易学具体理性的特点。成中英以之作为与西方抽象理性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鲜明特点。[37]二是在道学传统中成为如科学典范的权威—易学之体。当时起作用可能类似乎后世道家的符,传递信息。这种非理性层面已超过了本文的范围,故略而不谈。

5.爻画文明的假说

伏羲作八卦,是巫术时代一次文化创造,将原始思维升华,由此诞生了人类黄金时代文明高峰一爻画文明。正象马克思所称古希腊艺术是人类永远不再企及的文化艺术高峰一样,爻画文明的道德文化同样是人类永不可企及的文化高峰。

我们认为,爻画文明决不是人们想像的普通的原始文明,而是有特定含义:一是较发达的渔猎文明;二是更为重要的爻画道德精神文化。对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人类远古文化,我们迄今所知未明,传统的历史模式,并不能解释一些“史前超文明之谜”[38]的遗迹的报道。虽然这些报道如愚人节的海外奇谈,可信度很低,但并不能否定部分的真实性。因此,在研究远古历史时,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严谨求实的为学态度,另一方面又要展开大胆假设的想像翅膀。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说:“法始于伏羲而成于尧”,我们认为说的就是八卦文化对社会的教化。“尧以前为先天,尧以后为后天”,我们认为说的是伏羲“王天下”的统治术以无为道德治天下。《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我们认为也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中华中古存在的黄金时代,它不同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理想,更为朴实可行。只要人领悟大道,有一个无私纯洁的心,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各得其用,和谐相处,即是真正的人的生活,即是大道公行的大同之世。否则,如果人欲壑难填,物质文明的进步除了刺激人的食欲,引起无尽的撕杀外,会自然自然走向和平的大同社会吗?考古学发现在美洲印第安部落出土了七千年前易卦符号与青铜震盆,[39]这是不是中华爻画文明传去的?印第安人高度发达的天文历法和神秘遗迹,可能与此有关。据近人研究,大约五千年前,东部沿海海浸,濒海居民内移,引起近千年的部族混战。黄帝大战蚩尤,巫术流行堕落,其时“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人类文明进入低谷。夏《连山》,殷《归藏》,周《易经》。易道不彰,占卜为用。

三、易道智慧的传承

皇帝王霸,大道若隐,如薪接火,道统犹存。中华道学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连续性的文化,原因多在,要点有三:

1.同化顺应,生生不息

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儿童意识的产生过程,不是线性的继承,而是认知结构的建

构,即定型与转型过程。有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同化,即以既定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经验,当既定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经验时,就顺应新经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人的后天智慧就是这样一步步成熟。这一理论影响巨大,许多人用之于文化意识的建构。我们易学典范演变过程,也存在着同化和顺应机制。伏羲作八卦,首创中华道学典范。传说神农乘之,衍六十四卦。夏因之,因神农出连山,故曰连山易。亦曰艮卦为首,象如云出岫,连绵不绝。殷人因轩辕皇帝之学而称“归藏易,”亦演六十四卦,只演卦变,不言爻变。因连山重仰观之天法而主变。归藏俯察地法而主藏。郑玄注《帝王世纪》曰:“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也。”殷人尚鬼,崇阴,故坤为首。周文王囚里,推天道而明人事,而有卦辞。周公以父子之亲,克绍文王之学,而述爻辞。孔子游列国不遇,年五十而学易,“苇编三绝,作彖辞、象辞、系辞传等羽翼之。总之,由先天八卦到六十四卦,到《连山》到《归藏》,到《周易》经传,从思维认知结构来说,是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天道变化,人副天数,结构感应,能不顺应?变易有常,天心恒在,道以己任,宁不传承?继承中有超越,超越中有继承,是乃生生不息之道。

2.大小传统,相得益彰

中华崇尚道统说。但道统不是线性的道统,而是或隐或显,一明一暗,融合贯通,相得益彰之大小传统之阴阳和谐。

大小传统的二分法,是西方人类学家和史学家研究文化的创造。人类学家雷德斐(Robert Redfield),将文化分为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和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最近惭以精英文化(elite cultrue)与通俗文化(Pkplar culture)代之,名词虽异,意义相近。大体说来,大传统或精英文化属于上层知识阶级的,而小传统或通俗文化则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老百姓。与欧洲大传统与小传统相对隔膜的卦闭传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道学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密切,正如八卦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礼失术诸野”,是说小传统是大传统的基础。“移风易俗”是说,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教化。“学于众人,斯为圣人”,“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说的是知识分子往来于大小传统之间。当天下太平时,大传统得到弘扬,小传统一方面受到大传统引导,一方面则保留大传统所不容的精华,即真正的大传统。当天下崩坏,小传统则重新哺育出大传统。近代戊戌变法以来,中国大传统失落以后,中华大传统在小传统中潜藏下来,不管西风烈雪压冬云白絮飞,中国农民以他们的缄默和迷信遵行着中华传统,才有今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道以己任,文明轴心

就文化大传统来说,春秋战国文明“轴心”时代,士即知识分子的崛起及其文化创造,对中华道学智慧的传承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

周代卦建领主贵族制瓦解,士从贵族束缚下解放出来,从此形成了一个以道自任,以“道统”对抗“政统”的新生力量。为帝王师,为帝王友,为帝王臣。亦有为帝王奴者。或“功成身退”,或“存亡继绝”,或冒死犯谏,或千人唾万人骂。就其主流来说,不愧是中华的脊梁和文化载体。

“在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40]“轴时时代”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称“轴心”,谓其后文明皆由此轴射而来,为其归根复命的源泉。老子有《道德经》,孔子作《易传》,诸子百家争鸣,创立了中华文明史上与爻画文明交相辉映的又一中华丰碑。

英雄所见略同,圣人之心相同。老子说:“善易者不用筹策”;[41]孔子说:“圣人立象以尽意。”[42]老子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也不伤人…;[43]孔子说: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44]此言熟思之。

诵读经典浸润人生

诵读经典浸润人生 一、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认识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三百千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 元曲等国学经典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要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 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益于传承中华文化。在诵读中亲近经典,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亲近中热爱经典,从经典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净化灵魂、启迪智慧、浸润人生,为终生发展奠 定基础。 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教育引领社会教育的有效途

径。能够在广大学生中打下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基础,并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使学生关系、师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 得到明显改善,纯净社会风气、提振精神信心、构建和谐社会。具体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 精深,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提升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 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 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推进素质教育。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 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 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二、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坚持每天“两读”:晨间读、课前读。“晨间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利用点以前的时间,倡导学生自由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课前读”即每节语文课前由值日生带领大家背诵《中华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增广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开卷有益。 自拜读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后,间或于闲时思及书中所言所语,自问非文史或哲学系的科班出身,因之所思所及自难深远、穿透。然而,能据之增加对中国智慧的了解及探思,仅此,亦是受益。 书中六章,分为: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对应六个主题而言,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对各主题的理解程度与及感想也就深浅各异,参支不齐。 《易经》是个好东西,但自问弄不太懂,对于第一章周易的启示而言,收获不多,但起码弄懂了老祖宗很早已提出了事物的两面性:阴与阳,以及两者间的动态和转换问题。想一想,这么多年前的人能达到这样的智慧,也就不能不服了!作为炎黄子孙,真的是沾着先辈们的光走过来几千年的岁月。 孔子,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绕不开的一个人,厉害,但不邪门。其中庸的思想,影响是何其深远,及至时下,仍有着无法替代的现实意义。窃以为,孔子与老子最大的不同是,孔子是入世,老子是出世,入世好还是出世好?这似乎没有唯一的标准。另外,平心而论,孔子之后的儒学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糟粕,实不应算到孔子头上。 至于兵家的思考这一章,引发出来的思考是正义性与及和平的成本问题。当然,那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许从上至下的君将臣民都不会想这些问题,然而,现活的人却不应该不重视和关注这些问题,毕竟现代战争的武器太先进了,大伙若一起来真的,相信地球和人类还真的折腾不了

几下子。 “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两句是对老子《道德经》至深刻的记忆。第一句有点象绕口令,然却在披着神秘主义语境的外纱之下,异曲同工地道出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理的论断。关于第二句,初看时着实有点受不了,多看几遍多思几番,却觉内里景象万千,而且,透着古代朴素唯物观,了不起,受教得很。 魏晋,着实是一个很奇怪很特别很有趣的历史时空段,从不同的价值角度而言,可能会出现斥之骂之笑之敬之的不同看法,文化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应也可是多元化的,无论魏晋这朝代多么的异样于中国历史中的其他朝代,作为后人,觉得那朝那些人那些事儿中,还是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禅宗,好玩。因为不象传统佛教那么繁琐的程序。而且,应该说本土化很到位,所以,中国人受用,正因为受用,禅宗也得以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一笔可贵的“合资品牌”遗产。调侃下细想,这儒、道、墨、法都是咱民族的“自主品牌”,而禅宗这“合资品牌”竟能在这众多“自主品牌”的包围圈中存活下来,其本土化的适应性还真不容忽视。 易中天先生的文笔风趣幽默兼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独到,这甚合我等非专业人士拜读,这亦是自家能坚持阅毕全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然而,读书有感之余,亦体悟到:路要走,书也是要读的。

国学校本活动记录

国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国学与国人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拓宽教师视野,深化教师思想境界,提高知识水平与自身修养。 活动时间:2017年3月25日 主持人:***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一、何谓国学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但是定义仍然需要学术商榷,未得到确定定义。国学内容: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

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国学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有《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国学机构“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书院等。近些年,适应“国学热”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国学经典: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二、学习国学的用途和好处 学习国学,可以让你知书达理、文质彬彬、豁达友善,武的部分让你神清气爽、身健体康、神采飞扬。这是学国学的好处。至于用途,第一是修身养性,明白并践行仁义礼智信,个人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受到他人的敬重与喜爱;第二是知人性明事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能很好地处理自己

最新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

轴心时代,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和老子。 数学上的二进制,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 《周易》包括哲学书《易传》和占卜术《易经》。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传,就是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和发挥。 商人用龟壳在火上烧看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凶吉。周人用蓍草,25长25短,抽出1根不用,剩余59随意分配。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而且现象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规律。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 《周易》的方法三种: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根本就是阴阳。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尊为阳,卑为阴。 是与非,是事实判断。可与否,是决策判断。凶与吉,是结果判断。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精神。《易经》就是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开始,在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后,到达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有成功,然后重新开始,

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微微翘一下尾巴。为何要翘?因为憋屈了太久。为何稍微翘?因为既济后面是未济。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这就不是不怕变,而是怕不变。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 人们对中庸的误解:骑墙派,和稀泥,好好先生。 老好人,就是乡原。 贼,古语中指的是人身伤害。盗,则是偷东西。寇是外敌入侵。匪,是犯上作乱。 周,是团结。比,是勾结。 四大圣人:伊尹,伯夷,柳下惠,孔夫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行不通,又要提倡,就是伪君子。 以德报德理所应当,以怨报德必须否定,以德报怨要求太高,以怨抱怨不宜提倡。以直报怨,就是看着办,也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所谓可以,一是应该,而是能够。 先秦诸子儒墨道法,前三家是理想主义者,唯独法家是现实主义者。汉武帝后,历代统治着都是明儒暗法,外儒内法。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发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三大军事家:孙武,春秋晚期,与孔子同时代。吴起,战国初期,与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30%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终结。寿命能够超过五年的新办公司,竟然还不到20%的比例!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有的失误事后回想起来显得如此荒唐?原因当然各种各样。这些失误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是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家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学习《易经》就是一条很好的基本途径。通过易经中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预测,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决策参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准确性。古人云:"不懂易经,就不能为将相"。在当今中国,可以说"不懂易经,就难以从事经营管理。"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具有永恒魅力,其核心就是对世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通过易经管理和预测模式,能够把复杂的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在当代管理界,《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对管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韩国巨作《商道》等都体现了对《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和运用。让更多的企业家

及高层管理人士短时间内理解《易经》思想之精髓,并掌握易学预测方法,不失为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解决之道。 目前,国内外众多优秀公司都在运用《易经》的管理理论对企业品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产品规划、高层谈判、决策层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更把易经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法称为"大易管理"或"中国式管理",由此推出一系列讲座,广受企业和学员好评。很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都认为通过学习易经管理,让思维更加立体,多元,丰富,许多原来企业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下就能够找到了症结所在并得以迅速解决。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易经(现存的版本为《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来源于《周易》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又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上升成为了一本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错综复杂、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并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古语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完全可以把易经的哲学思想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下面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中的乾坤两卦,希望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乾卦 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

传统文化实践总结

传统文化实践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实践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文化实践总结篇一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

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一) 这本书是易中天老师在09年底给中国移动做的几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诚如本书封底所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启迪。读易中天老师的书总能学到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至于说智慧,根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启发,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我相信开卷有益,尤其是易中天老师的书。 在《中庸的原则》中很讲到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时候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很难。这话说的没错。我们是要么一点原则都没有,人云亦云,要么就是认死理,刻板死性。儒家认为有经有权,需要很高的修养,非常正确,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盲目的改变,根本没有原则。甚至把自己不坚持原则认为是自己的原则。后面讲到要守住底线,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已经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金钱等诱惑,根本就没有底线可言。而易中天老师建议我们怎么守住底线呢?一是不说假话。不说假话就可以守住底线,避免很多错误;如果做不到不说假话,那就做到不说话。其实很多时候不说话比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要成熟、稳重,并且那些假大空的话语说很多一

点意义也没有,反而会对其他人、社会产生危害,因此我们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自己说出的话都是废话、一点信息量也没有、都是闲话,那我们还是闭嘴的好。 在《中庸的原则》里面《中庸与和谐》一节,易中天老师谈到了如何做到和谐里面第二条讲到要唱反调,看了很有感悟。其实在企业中,你的员工是否有和你唱反调的很重要,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千口一律,全部是大唱赞歌,全部是歌功颂德,那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反思了,因为没人敢跟你唱反调,没人敢说你的不对。通用老板之所以不施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就是因为没有人反对自己的提案,没有人敢同自己唱反调,这让他觉得很不安。如果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见,敢同自己唱反调的话,自己就可以对这个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最好。其实君臣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应该是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具体做法就是:一件事情,领导认为可行,下属发现还有问题,就提出问题来,作为补充,使这件事真正能够做成。这叫做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相反,领导认为不行的事情,下属发现还有可行的部分,就提出可行的部分来,以便去掉那些不行,这叫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叫唱反调。我想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我们有太多的人只愿意听、只能听那些好听的、顺耳的,而对于那些不好听的、提出意见的都斥之以鼻,甚至打击报复,真的忘记了忠言逆耳了! 在《禅宗的境界》里,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我深以为是:印度人是最耐烦的,中国人是不耐烦的,中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件事差不多

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2020

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2020 通过分类指导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用心用力、抓细抓实,就能推动党的作风不断 好转,带动广大党员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 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漠漠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起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 不能自己吃,但是我们坚持让他看我们大人是怎么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漠漠自己就学会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他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他自己做,比 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 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他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他干活,他就会觉得 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干了。而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他更珍惜他人的劳 动成果,比如说自己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范文一 德不孤,必有邻。xxx县委今年暑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已持续了两个多月,培训学习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教体局进行了实施“新八德”素质教育培训,我作为一名参训人员,深受启发。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 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先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它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 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 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 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 今天,它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推行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数年前,我就感觉到小学生德育的虚化与低效,但不知如何做起。后来,我读了北京 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于丹心德全集》一书,书中讲述了《论语》、《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道德经》、《千字文》等传统经典的心德,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 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再说,这些内容均不在课程标准之内,能 让小学生学习吗?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于2020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并举行了诵读比赛,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 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继而仔细读来,顿然大笑。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周易》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非常简单明了。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

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的日常用法: 《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64个怎么办。 64卦为我们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 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3.谚语翻译

谚语是熟语(习语)的一种 熟语(习语)分为六大类: 成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固定短句在汉语中,四音节是成语的基本形式。 警句和格言:习用的名人之言,经典之语,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警句与原作者有联系,格言一般出自古代文献 歇后语 俗语:特点是通俗化、口语化,有一定的形象比喻 惯用语:汉语中的惯用语以三音节结构为主,其特点是多半用于转义。 谚语: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最大特点是跟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谚语是人民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晶,含义深刻;俗语的意义比较浅显,所用比喻多为一般现象,不是经验的总结。 有关熟语的语言学术语: idiom, proverb, popular saying, popular phrase, set phrases, maxim, famous phrase等 idiom 大体相当于汉语的成语,有时泛指整个熟语 proverb 相当于汉语的谚语 popular saying, popular phrase 和set phrases相当于汉语的俗语和惯用语 maxim相当于汉语的格言 famous phrase相当于汉语的警句 英语熟语的分类: 成语:neither fish or foul 非鱼非肉,“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俗语:all your swans are geese 你所有的天鹅都是鹅,“希望成泡影” 警句: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名言 谚语:The tongue is not steel, yet it cuts. 言语不是剑,一样可伤人,“谣言可以伤人,恶语伤人” 从关于谚语的谚语看谚语 智慧的体现: 牡丹是百花之王,谚语是智慧之光。 名花添春色,谚语增智慧。 Proverbs contradict each other, that is the wisdom of mankind.谚语相互对立,这就是人类的智慧。Wisemen make proverbs and fools repeat them.智者创造谚语,愚者重复使用。 经验的结晶: 丰收在耕耘中获得,谚语在实践中获得。 蓓蕾在枝叶上孕称,谚语在生活中提炼。 A proverb is a short sentence based on long experience. 谚语是简短的句子,基础则是丰富的经验。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 谚语是日常经验的女儿。 精美的语言: 美丽的季节是春天,美丽的语言是谚语。 谚语是语言中的花朵。 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A proverb is much matter decocted into few words.谚语是把丰富的内容浓缩在少数词语之中。 人生的启迪: 太阳照亮世界,谚语启示人生。 明亮的星星装点天空,正确的谚语指导行动。

最新智慧中国纪录片读后感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 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向来喜欢。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 这本《中国智慧》也不例外。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 《中国智慧》这本书是易中天先生对国学的几本名著的理解,它是易中天先生在福州,重庆,绵阳,咸宁,南京和黄石做的六场演讲的精华所在。 但是,先秦诸子,周易,魏晋玄学和禅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并非一本书就能表达清楚。其中,易中天先生已经将儒墨道法的主要思想在百家讲坛中讲过。而我觉得唯一有些可惜的便是,书并未精细,只是浮光掠影和浅尝辄止的讲解,对于我这种“观其大意”的读者,是最合适的选择。 本书重于讲六大部分,其中“周易的启示”是最令我长见识的。周易是一种古老的文明,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金字塔”,是我们民族最早的智慧结晶。周易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教会我们怎样看待问题。我们所谓的周易,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易经”,另一为“易传”。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其实周易是巫术当中有哲学,至少有哲学精神,但是在夏朝的时候,它是一本算卦的书。易中天先生在书中总结道,“周易就是要用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来解释、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而且,这种把握还是周遍周密周全周到,可以周而复始的把握。” 《中国智慧》中所包含的几本书都是国学经典,不论现在掀起的国学热潮,凭着“读史使人明志”,也要多学些老祖宗的'经典。我也不想做“观其大略”的读者,以后会多读些关于国学的书。 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

周易与人生智慧

周易与人生智慧 xxx学院 xxx班 一.名词解释 1.卦: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它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 2.爻:是组成卦符的基本符号。爻表示的是阴阳交织的整体作用,对地球来说就是指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对地球的交织作用,有?作用相交织?的含义。 3.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被囚安阳(羑里)时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4.伏羲: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5.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7.吉:向好的方向发展。吉,从士从口,会意。甲骨文,上是兵器,下是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高度防卫、以免危难。吉,可做姓氏,也可做计量单位。其汉字意义为:好,有利的,幸福的,与?凶?相对。也有善,贤,美的意思。 8.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在心理学上是对深部感觉的一种描述。凶恶之人一般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面部大多鹅毛月样凹陷,脸较长,下唇较上唇凸出,双眼较凹,面皮较黑,眼睛较小但是很有神,一般人较瘦。凶的反面是?善?。 9.卦的构成: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诸性。八卦相互组合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即别卦),象征事物间的矛盾联系。古代视占卜所得之卦判断吉凶。如:卦数(《周易》中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八卦互相重叠,组成六十四卦。故以卦数代六十四卦);卦肆(卦铺);卦爻(《易》的卦和组成卦的爻)。

简化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词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于2010年9月28日对外开放,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青铜器主题博物院,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博物院的建筑外形是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气势恢弘、厚重威严,运用高台门阙象征青铜瑰宝从宝鸡厚土中不断的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为“青铜铸文明”,共分为四大部分:“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通过宝鸡各地出土精品青铜器1500余件,全面展示青铜器之乡的风采和辉煌灿烂的周秦文明。在这里,您将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尽享青铜文化盛宴。 第一展厅青铜器之乡 作为青铜器之乡的宝鸡,以窖藏众多最为特色。第一展厅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展厅面积

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60件。以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全面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 宝鸡地形沙盘: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总面积18200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辖三区九县,宝鸡的地形是东面开阔平坦,南西北三面环山,山、川、塬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使宝鸡呈现出了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独特风貌,宝鸡自古是上甘青、下巴蜀、通西南西北的交通要道,正是得天独厚优越的环境,历史上将这里称为“厥田上上,堇荼如饴”,宝鸡也是得史独厚,八千年前关桃园人在这里生息繁衍,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在这里诞生,三千年前周秦王朝在发祥崛起,佛、儒、道在这里汇集,宝鸡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在沙盘上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宝鸡就达12处。 宝鸡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出土“尸臣鼎“以来两千多年来,这块土地上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瑰宝,以其数

《中国智慧》读后感(韩明飞)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医检与护理系韩明飞 读了易中天老师著的《中国智慧》一书,收获颇多,正如易中天老师在书后的附言一样——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接受,智慧只能启迪。而易中天老师的《中国智慧》一书可以说是学习国学的入门之书,启迪我的智慧之书,《中国智慧》一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让我能从我国古代文化中汲取知识精华,认真思考,将知识与我的思想融合,转化为我自身的智慧,很好的应用于学习和工作中。 《中国智慧》一书有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和禅宗的境界六个部分。周易的启示,让我知道《周易》不仅是我民族精神文明的“金字塔”,是我民族最早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周易》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我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教会我怎样看问题。《周易》富含哲学道理,在我这个世界中,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现象不断变化,也是规律,我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是不变的。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所谓的周易就是要用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的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周易告诉我:周易的方法只有3条: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周易带给我的启示有4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和中庸原则。这就提示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有忧患意识,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所遇见的问题,在工作中也应与时俱进,有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为人处世方面,应很好的运用中庸的原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就是恰到好处。中庸不是老好人,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不是没原则。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中庸》得出三个结论,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中庸一定是适中之道,中庸一定是可行之道。书中提到,孔子有3个最高境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在书中,易中天老师老师对中庸做了总结,第一中庸是道德境界,第二中庸是思想方法,第三中庸是处世哲学,第四是做人艺术。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rdquo。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也将《易经》作为必修之术。 先秦的孔子、鬼谷子,汉代的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或修己,或安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盛世,都是易道弘扬的时代。自文王拘而演《周易》,秦王嬴政焚书独存《周易》,到汉武大帝列《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终为治世之学。 虽然《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流传于世,但其充满无限智慧和深邃哲理的理性光辉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放异彩。有中国学者证明了基因的六十四个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一对应关系,有西方科学家借鉴《易经》二进制法则为计算机诞生提供可能,也有丰田、三星等企业创始人受《易经》启发而成就事业。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2009年是曾仕强教授赴大陆讲学20周年,已近80高龄的曾仕强教授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仍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终生使命和最大乐趣,孜孜不倦地为之忙碌和奋斗着。《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即

《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

《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陈树文教授“《周易》与领导智慧”感触颇深,陈教授的讲解对于提升我们管理干部领导艺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以及带动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习心得简要总结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部智慧之书。陈教授概括的“元”、“亨”、“利”、“贞”,“刚”、“柔”、“密”、“大”,“位”、“时”、“中”、“应”十二个字,其中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理念是与我们魏桥创业的企业精神相符合的,是与我们的实际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 《周易》开宗明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融合着“刚”的智慧。“刚”是坚硬,是强劲,是生生不息的拼搏发展。我们公司从小到大,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靠的是公司领导的英明决策,靠的是全体干部职工长期形成的“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不怕苦、不畏难,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的魏桥创业的光荣传统。对于管理干部来说,我们要传承并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发扬我们一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我们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精神,率先垂范,坚守职责,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企业持续成长赖以支持的产品在于它的高技术含量,企业生产高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离不开自主创新,离不开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里就体现着《周易》中“元”的领导智慧,也吻合与我们企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我们要把创新作为不断发展的灵魂,在生产管理方面敢于标新立异,立足各生产单位实际情况,实现速度、规模和技术、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的相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 创新就要积极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要加大高支高密品种、高附加值品种的试纺、试织力度,提高攻关能力;要不断加大对各生产品种工艺优选力度,积极探索先进的操作方法,不断推动技术优化,从而促进产品产质量的稳定提高。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最好的生产效益。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发展战略”,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企业,这里体现着《周易》“利”的领导智慧,利者,和也,和谐,与我们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相吻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积极利用丰富凝练的企业文化,积极利用企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搞好文化宣传工作,来鼓舞职工、引导职工,增强职工文明意识和城市居民意识;要加强班组管理,积极发挥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使广大职工参与到管理中来,提高工作能动性和工作主动性,推动各项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在《周易》中“密”者,几也,“密”就是事物的征兆,微密细致,

周易诚信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以马云及其阿里巴巴为例

周易诚信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以马云及其阿里巴巴为例 《周易》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其内容广博宏大,有关成功学方面智慧也是十分丰富的。认真学习《周易》这部经典著作中所蕴藏的有关成功学方面智慧,可启发和引导人们迈上成功之路。 而在《周易》中的中孚卦和坎卦,其表示的道理即为诚信、实在,若为人处事一切以诚信为重,则事事可顺利。这其中的解释可谓“得人缘,孚众望”,其中又说明了“如三月之春花,似锦大地,与人谋事均得利。诚者,立业之本也,若存邪曲之念则破吉运,须认清善恶。得此卦诚者佳,尤利他乡财路。” 《周易——坎卦》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意思是说:“一樽酒,两簋饭,用瓦缶盛着进献,礼虽然很轻,然而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可见,凡事以“诚”待人,以“信”处事,则诸事便可得也,心存邪念者,其事业并且人生并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就犹如马云,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陷入重重艰难险阻之中,险况丛生,既不要轻易冒险,也不可束手待毙,应以积极态度,努力改变处境,化险为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充满信心,以诚信为本,不要心存侥幸,方能突破险境,最终转危为安。 在《金融界》的2012年的3月期刊中,有一篇名为《马云:品牌绝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作者在里面中说过一句话“我想证明一件事情,如果马云可以成功,中国80%的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凭什么,只有有关系的人可以成功,为什么只有胆大的人可以成功,成功者必须有智慧和诚信,因此世界的开放正在加快。”的确,马云他是一有想法马上就会行动,所以马云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创业需要的是不仅是实干的精神,还要怀着一颗敢于挑战的心和不放弃的信念。但是除此之外,为什么还是会有人会最后得到失败的结果呢?以马云的一句话便可知道答案:“我还是坚信,诚信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变成钱的。”,对于马云来说,宁愿失去淘宝,也不能失去诚信的精神是他能取得现在的成就的原因之一。 我们以数据来分析一下阿里巴巴的成就。去年淘宝和天猫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占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1.9万亿元的52.6%。如此规模下带头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确实也有这个实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们以周易中的内容来分析阿里在商业上是如何成功的: (一)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行礼时献上小猪和鱼,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吉利的占问。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殊目的而设,礼仪活动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