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抗战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编者注

我国民主党派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展、壮大,并且作为一股独立的中间政治力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民族民主革命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已经组建起来的中间党派、社团,开始介入抗日政治。尚未组织起来的爱国民主人士,迫切地希望联合起来。不久,绝大多数爱国民主人士都加入了应运而生的抗日民主政团。

1935年11月,邓演达创立的“第三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该会以抵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为宗旨。1936年,在各界、各地救国会的基础上,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救国会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民族矛盾面前,作为职业教育团体的职教社演变成为更具有政治团体色彩的职教社派;原乡村建设协会,也演变为参加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政治派别乡村建设派。先前已经成立的中国青年党和中国国家社会党,在全国抗战后也参加到抗日洪流中。1939年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前身。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除了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大政治派别。1943年开始活动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前身。

随着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首先,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作用表现在为实现停止内战、抗日救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自“九一八”事变后,民主党派一直积极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各党派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号召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拥护。救国会以“团结全国救国力量,统一救国方策,保障领土完整,谋取民族解放”为宗旨,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联合红军,共同抗日,给予人民抗日言论和救国运动的自由;表示要坚定不移地站在救亡战线的立场上,不

动摇,不妥协退让,直到中华民族取得完全胜利。各民主党派都提出了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和要求民主进步等方面的政治主张。民主党派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片面抗战路线,主张全面抗战路线,并提出了一套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一是要大规模地发动民众运动,积极组织民众团体,发挥伟大的民力。抗战初期,全国各地的救国会会员及其动员的千千万万青年群众,到前线和敌后游击区参加抗日。大批救国会成员进入陕北和苏北,参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二是立即改革政治机构,肃清贪污分子,实行政治的民主化,以造成强有力的坚持抗战到底的民主政府。如章乃器在1938年1月就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他惩治贪污、整顿税务,成绩斐然,并尽力搞好与新四军的合作关系,坚持团结抗战立场。

其次,民主党派的作用还表现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除了国共两党及其所代表的力量以外,代表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也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1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发表了《反帝抗日宣言》,呼吁一切革命的党派,在民族生死的最后关头,应放弃其宗派的偏见,在进行反帝反日战争中,形成巩固的联合战线,组织统一的行动指挥机关。1936年2月,又发表《“组织反日阵线”提议宣言》,强调国内任何矛盾,都大不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矛盾;各党派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呼吁全国各党派以最快的速度,组成全国的“反日阵线”。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民主人士联名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关于建立救亡联合阵线(也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和主张,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他们拥护、支持国共合作,主张“团结御敌,抗日救国”;抨击蒋介石“分裂、妥协投降”政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救亡运动。

再次,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贡献还表现在,拥护国共合作,坚持团结抗战,积极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发表的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8年2月1日,章伯钧发表了《抗战与团结》一文,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表示热烈的欢迎,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接受中共的政治领导。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排斥异己的政策,反对内战。在国民党顽固派挑起反共摩擦面前,民主党派中大多数人谴责国民党的分裂行为。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和妥善处理事变的合理主张给予了广泛同情和支持,对国民党反民主的种种谬论和暴行,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既在道义上有力地支持了处在抗战前线的中国共产党,又在海外,特别是在南洋华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他们中的绝

大多数人,尤其是左派,是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们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民主改革,同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真诚拥护和坚持支持中共的政治路线和抗日民主政策。对坚持独裁、制造反共摩擦、妨害抗战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们与共产党人一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斗争实践中,他们不断提高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抗战后期,各民主党派在参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对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国民党的独裁腐败,与共产党合作的态度越来越好。他们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动员民众,做好反攻准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作用还突出表现在运用舆论工具宣传抗日主张。以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在抗战中创办了许多刊物,而这些刊物在政治上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1937年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部分成员编辑出版了《抗战农村》、《抗战妇女》、《抗战青年》、《抗战华侨》等刊物,宣传抗日救国,联络各方面抗日力量。1937年8月19日,著名民主人士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主张加强全民族团结,进行持久抗战。12月,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等在武汉创办了《全民周刊》,后与《抗战》三日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三日刊,坚持“全民动员,抗战到底”的方针,每期销数达30万份!风行海内,畅销寰宇,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另外,《全民抗战》还编印了战地版,大量送往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官兵的士气。1938年9月11日,救国会又创刊《国民公论》,这个刊物在坚持团结抗战,提倡民主,批评时政方面,与《全民抗战》的态度同样鲜明。从一定意义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46100612 王凯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广泛爱国民主力量的代表组成的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团结和中国多党派大合作的中国人民政协成立;政协会议召开,制定了作为多党合作进入崭新历史时期里程碑的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正确地分析了国内阶级状况已经发生的根本变化,认为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锻炼和考验,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在政治上同共产党更加趋于一致。鉴于此,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恢复过去正确方针的同时,还需要补充新的内容,以反映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变化。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1982年1月,胡耀邦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同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胡耀邦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爱国人士的合作。”这样,不

八大民主党派 政治力量统观

八大民主党派政治力量统观 今天,北京城里的人民大会堂——十二届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要闭幕了。 全国政协会议是干什么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八大民主党派每年联袂例 行召开的一次大会,不过,这个大会,是以协商的形式进行的。每年协商完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机构,再将会上八大民主党派同时也包括本党人仕提案,整理出来并在下一年度执政中,加以落实。这就是中共多年所讲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参政议政的概念。 全国政协主要职能是什么?正统解释为: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其实,这个全国性质的政治协商会议,早在蒋介石时代的重庆,就曾召开过一回。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决定为组建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中共领袖周恩来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有一段,为后人传颂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听起来还是那么振聋发聩,同时也让今日各家网站的网管——心惊肉跳: ——和平建国方案是政治协商会议主题之一。这个方案包括两大项目:一是政治民主化,一是军队国家化……我们非常同意军党分开。军队不应属于党,应属于国家,因此对于党与军队的界限,必须划分清楚。现在无论国民党或共产党,在这方面都还没有划清。——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1946年1月18日) 1948年4月30日,中共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国外华侨积极响应,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党派新成员培训班学员代表发言稿

学员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好!今天我能作为“民主党派省直新成员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发言,内心感到十分的高兴和自豪,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各位学员向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学习机会的省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省委表示诚挚的谢意!向精心组织、辛勤筹备此次培训工作的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各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爱国主义,追求进步、反对分裂,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良传统。新阶段,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全面提升民主党派成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个人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这次培训班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统一战线政策、理论、知识的培训将会使新学员们有一个质的跨跃,也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我们的重视和期望。我们全体学员一定会倍

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学习之中。为此,我们将自觉做到以下两点: 一、提高认识,扎实学习。学习是提升一个人思想力和执行力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充分认清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求真务实精神,沉下心来,摆正位置,明确态度,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圆满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遵规守纪,服从管理。我们要认真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积极交流,共同进步,齐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硕果累累的秋色透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预祝这期培训班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学员收获知识、收获友谊!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对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和阐述,其深刻的内涵赋予了民主党派在心新时期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影响力下降的担忧,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对我们指手画脚,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输出和渗透政策,以各种借口干涉我国内政,支持民族分裂和制造社会动乱,形成了一股内外联合的新的敌对势力。其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来自海外的各种民主政治信息大量涌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高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术界对于我国的民主党派究竟在新时期处于怎样的地位,如何发挥作用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思维、新观点和新定位,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进一步澄清认识,并在实践中把握航向。 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它们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定位,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创造。不仅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

民主党派知识简介

1.什么是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是对我国1948年5月1日以前即已成立,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共同斗争中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一些党派的通称。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主党派组织各自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广泛联系.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2.我国现有哪些民主党派? 我国共有8个民主党派,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各民主党派成员分别称为“民革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台盟盟员”。 3.什么是党外知识分子?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4.什么是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5.什么是党外代表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一般说,党外代表人士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较深造诣或较大影响,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活动能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具体讲,党外代表人士是指已在或拟在县或县以上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参事室、文史馆等方面安排的党外人士:已担任或拟担任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宗教团体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对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中的领导骨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无党派知识分子:行政、司法部门的党外领导干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拥护祖国统一并有一定影响、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学术造诣较高的代表人士。 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7.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的参政党,其职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利益表达与协调关系、自我教育。这些职能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论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

论发挥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 权进凤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有效地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常论常新、具有极大价值的课题。本文就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监督作用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历史认同和现实期待。在随后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贯穿于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人士的基本标准。”发挥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职能,对保障国家公共权力良性运转、约束执政党在维护人民利益下行使权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升

政治文明水平、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均具有直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同样任何一个执政党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就很难不犯错误,像造成中国文化大革命这样使中国倒退几十年的历史性的悲剧,原因之一就是对执政党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和有序性的特点,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国家权力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一、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机制 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渠道,使民主党派在知情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监督。建立健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民主协商会议制度、政府部门和民主党派工作议政制度、民主党派知情渠道制度、民主监督反馈制度等制度,并以法律规章的形式加以确认,保障监督的科学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需要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进行民主监督形式上的创新,创设更多的监督形式,对民主监督进行“面”的拓展:一、通过会议、建议案、提案、视察和专题调查,来提意见、建议和举报、批评;二、要大胆开展民主评议工作,组织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对政府有关部门涉

中国民族党派

致农盟九建进台革 北吴客闽粤湘赣 中国民族党派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致农盟九建进台革(1925-1948)。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1925年美国 主席:万钢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3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司徒美堂、 陈其尤。历史轨迹今日致公党 主席:桑国卫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 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目前有成员10.2万多人。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历史轨 迹今日农工党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1941年重庆 主席:蒋树声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44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历史轨迹今日民盟 主席:韩启德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

新时代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问题探析

新时代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问题探析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中存在民主监督意识薄弱、民主监督形式主义较强、民主监督形式单一、缺乏协调互动等问题,由此,文章提出了提高民主党派监督作用要合理定位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各个民主党派要加强协调互动,并不断提高民主党派人士自身的修养。 标签: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问题探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政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当前,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创新民主监督路径,还有利于构建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民主监督意识薄弱 民主党派提出提案之后,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却不多,政治协商会议是民主党派发挥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会议,但是这个平台发挥的作用却是有限的。省级集体提案和地市级的集体提案只有少数一部分被领导批示和列入督办提案。当然,这种结果的产生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民主党派监督职能意识不强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2.民主监督的形式主义较强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形式主要包括: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向党委以及职能部门提出书面性意见;在政协大会上提出提案等。从民主党派监督的主要内容来看,民主监督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现实生活中,参政党对政府监督的比较多,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少。民主党派只能做一些督促的表面工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监督效果,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局面。 3.民主监督形式单一,缺乏协调互动 目前,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政府实行的人民监察员制度进行的。特约监察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情况进行监督,这种形式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同样存在问题,特约监督员身份多样,有些监察员虽然处在民主党派内部,但是在政府机关部门任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行使监督职能就是自己监督自己,缺乏社会公信力,没有党外监督的责任感,这种机制是非常不合理的,而且缺乏公正性。 一般情况下,民主政党的民主监督职能可以对执政党和党员造成压力。但是,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主要职能,体现了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关系的定位。作为政党组织,现阶段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政治社会化等主要功能,体现了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政治发展有序推进的形势下,合理定位我国民主党派的地位,正确了解我国民主党派在社会中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关键词:民主党派;地位;作用;合作;参政党。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普遍的政治认同政治价值,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推进,民主参政议政将会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提到的“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的共同性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这些重要的,科学的,精辟的论述不仅总结了多年来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成果和历史经验,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亲密战友,亲密合作的关系,还体现了人民政协和民族党派的关系,指明了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民主党派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仅是中国历史所决定的的,更重要的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国后的社会建设中的实践所决定的。我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日时期。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尽管受尽打击磨难,我国的民主党派都一直在为革命事业奋斗,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为祖国的革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公开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紧接着在当年的9月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加新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建设。虽然在文革期间,民主党派几经波折,但是他们一直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投入到中国的建设中来。 到后来,随着我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现在的中国,民主党派是我国政治的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举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对于这样一个定位,既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创造。不仅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正是这样一种正确的定位下,中国共产党能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在中国这风雨飘摇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密切合作。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线统一,到新中国刚成立紧锣密鼓的社会建设,到当今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共

八大民主党派

民革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厦门大学总支部委员会(简称民革)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称为党员)厦门大学支部委员会于1951年9月成立,陈明鉴任主任委员,邓子基为副主任委员。由于文化革命民革工作中断,拨乱反正后于1979年4月27日民革厦大支部恢复工作,邓子基任主任委员。1989年12月21日民革厦大总支委员会成立,先后由李景禧、常勋、秦长安、国桂荣、蓝小玲任主任委员。现有党员55人,两个支部,民革厦门市委副主委徐迪教授兼任总支主任委员,杨玉荣、徐方成任总支副主任委员,潘建康、孙怀清任总支委员。厦大总支1995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先进支部”。曾有1人为全国人大代表。现有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1人,区政协委员2人。 以宋庆龄女士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人执行孙中山先生“联共联俄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与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反对蒋介石专政,支援抗日和支持解放战争,率先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民革厦大总支继承和发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优良传统,主动积极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责,同时肩负着祖国统一的任务,这是民革责任感、使命感的特色。民革总支多年来组织生活开展正常,活动内容丰富有益。 民革党员中精英辈出,享誉中外。邓子基教授有《财政学原理》等著作50余种,发表论文260多篇,荣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福建省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曾任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协委员;已故的李景禧教授有《法学通论》等著作3种,发表论文数十篇,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基本法》、《经济特区基本法》、《继承法》等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教授著有《切韵综合研究》、《福建省汉语方言概要》等专著十余部,论文近百篇;已故的洪文金教授有《中国财政年表》等6种著作和译著,论文40余篇,曾任厦门市人大代表;常勋教授有《国际会计》等著作21种,论文60余篇,荣获国务院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曾任省政协委员;林国宁教授发表“图论中若干问题的理论与算法研究”等论文30余篇,“代数图论研究”

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资料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资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1920年8月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一届出席代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创建。简称‘民革’ 成立时间:1948年1月1日宗旨:民主、科学第一届出席代表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中国民主联盟】简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成立时间:1941年3月19日 宗旨:追求民主与自由,让我们的中国尽快地繁荣富强起来 第一届出席代表:张澜、沈钧儒、章伯钧、张东荪、罗隆基、史良(女)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介: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政党。 政治纲领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成立时间:1941年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介: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政党。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成立时间:1945年12月30日 宗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第一届出席代表:马叙伦、许广平(女)、周建人、王绍鏊、梅达君、徐伯昕、林汉达、【中国农工民主党】简介: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 成立时间:1947 年2 月宗旨:建设国家,服务人民 第一届出席代表:彭泽民、郭冠杰、李士豪、何世琨(何文朴)、杨逸棠(杨伯恺)、【中国致公党】简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 成立时间:1925年10月宗旨:致力为公,参政兴国 第一届出席代表:陈其尤、陈演生、黄鼎臣、雷荣珂、严希纯 【九三学社】简介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成立时间:1946年5月4日 宗旨:民主科学 第一届出席代表:许德珩、黎锦熙、袁翰青、吴藻溪、薛愚

关于答复浦东新区党外人士所提意见建议的函.doc

关于答复浦东新区党外人士所提意见建议的函 浦东新区各民主党派区委、区工商联和知联会: 衷心感谢大家对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区委、区工商联和知联会长期以来,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智囊作用。在4月28日区委双月座谈会上,大家就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又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对此,区经信委高度重视,对所提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现将相关工作设想和工作措施函复如下: 一、在政策制定方面 (一)建议对掌握的数据进行精细分析。梳理目前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总量中实体公司和壳公司的数量;分析全区专利的含金量,厘清其中海外专利和发明专利的比例;梳理浦东民营企业资产向海外和兄弟省市拓展的情况。在对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设想与措施:掌握准确的数据是制订有针对性政策的基础。由统计局牵头,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工商联、投资办、地区工委等共同研究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和完善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和监测制度,通过普查、抽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梳理目前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总量中实体公司和壳公司的数量,分析全区专利的含金量,梳理浦

东民营企业资产向海外和兄弟省市拓展的情况等。定期发布民营经济综合评价指数,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二)建议根据国家对浦东的战略功能定位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纲》,引导民营企业发展。 设想与措施:一是近期拟出台《浦东新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明确浦东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加快打造民营龙头企业和民营创新企业高地),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规模和能级的跨越式发展。二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新区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包括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以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现代物流、航运、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服务)、各类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三)建议政府要转变思路,变传统的“招商引资”观念为“招资引商引智”理念,把创建“资本时代”作为未来浦东发展的新模式。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搭建资本资金平台,建设资本市场高速公路,设立资本退出机制。引导科创基金高效退出要素市场,转战资本市场,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引导资本发挥对民营企业的有效推动作用。 设想与措施:由新区财政局、经信委、金融局等部门牵头,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结合实施国家“小

对民主党派的认识

对我国民主党派的几点认识 目前我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关于民主党派,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历史渊源比较深厚。 我国现有的民主党派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民主党派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所成立的。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的。中国民主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即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民进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就在敌伪统治下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总方针,积极投入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出卖国家主权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的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组建的海外组织,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关注民族的独立和祖国富强。九三学社的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从各个民主党派成立的背景及特定的历史环境,我们不难看见各个民主党派身上都有深刻的历史烙印,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2、政见虽有所不同,但都主张爱国。 中国民主党派,部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祖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成立的,部分是在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成立的。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如中国民主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9636369.html,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作者:周志华 来源:《晚晴》2016年第04期 “党外人士”这一称谓,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的。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首次使用“党外人士”的称谓,指出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抗日战争时期,除使用“党外人士”的称谓,还使用“民主人士”“爱国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等称谓。到解放战争时期,则更多使用的是“民主人士”的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非中共的社会各界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任职。1951年6 月16日,中央统战部在答复西北局统战部关于“民主人士”的定义问题时,明确指出:“‘民主人士’是对参加人民民主运动的某些党外人士(包括有党派和无党派)的一种政治称号,一般的说‘民主人士’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解放前多少参加过人民民主运动(包括起义在内)或在解放前采取善意中立态度而在解放后参加人民民主活动。(二)在中间阶层或民主党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战略重心的转移,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民主人士”、“爱国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称谓,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一般不再使用,对中共以外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谓,通常使用“党外人士”。但党外人士到底具体指哪些人,却没有明确的界定。1984年6月,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湖南关于检查、清点党外人士档案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在《通知》中,就检查、清理党外人士档案的范围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其涉及的党外人士具体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爱国人士,非党知识分子干部,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爱国宗教领导人物,台湾同胞,去台人员在大陆的亲属,归国华侨、侨眷等。从中可以看出,党外人士包涵了新时期统一战线范围和对象的所有人士。 2005年12月15日,中央统战部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统一战线工作中若干重要称谓的意见〉的通知》,对“党外人士”的称谓做了明确规定,指出“党外人士”是“特指中共党员以外 的人士,是对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统称”。 目前,“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陆人士都可以加入那些党派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主席:周铁农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2万多人。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历史轨迹今日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主席:蒋树声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44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历史轨迹今日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主席:陈昌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9万人。创始人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 历史轨迹今日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主席:严隽琪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历史轨迹今日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主席:桑国卫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2万多人。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历史轨迹今日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 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仅对于民主党派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多党合作制度的运作和发展。所以科学界定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民主党派的地位: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文件第一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把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定位为“参政党”。“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创造性地回答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使中国的民主党派有了明确的政治地位和制度保障;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更充分地获得了政党理论层面和逻辑层面上的说明和支持。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定位,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创造。

不仅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政治地位,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内在要求所决定。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统一,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广泛的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两大基本规定性,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是人民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定位又是根据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 的实际作用确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党派的活动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关系协调、顺畅,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越来越巩固,多党合作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宪法和党的重要文件,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一是以接受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二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政治基础。三是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提意见、作批评。四是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人大代表,是按照程序由人民选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2011年10月31日)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统战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职能部门担任实职。目前,民主党派各地方组织即将面临换届,因此,研究和探讨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主要特点 一是政治素质较高。能够主动学习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二是专业造诣较深。他们大多是教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较好的专业成就,为他们参政议政等方面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参政议政意愿较强。他们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热情。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较高。他们知识层次高,见识广,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 一是政治环境是成长的基础。近年来,中共各级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十分重视,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搭建了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二是组织培养是成长的关键。从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经历看,他们所具有的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政策水平以及组织领导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都是经过组织上长期不断的培养达到的。只要中共和民主党派组织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

持、生活上照顾,并给予不断地政治引导和帮助,民主党派成员就能尽快地成熟起来,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三是事业发展是成长的条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为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了的机遇,他们在干事创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四是自身努力是前提。“代表人士”意味着无论是在政治上、事业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应有出色的表现,他们不仅要在本职工作上加倍努力,更有成就,在党派和社会工作中也兢兢业业,付出了很多辛苦,否则将失去其代表性。 三、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新一代代表人士队伍无论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仍然与多党合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履行民主党派职能的需要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统一战线处于整体新老交替的过程中,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出现,新一代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之中的有一些与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 1、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人士数量偏少,整体素质偏低。与老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相比,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政治素质显弱;知识层次高,业务能力突出,但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政治要求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物缺乏。 2、代表人士队伍中,专家型人物缺乏。特别是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人才匮乏,懂工业、农业的人士也不多。影响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参政还停留在浅层次阶段,不利于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民主党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3、少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思想认识仍有差距。普遍反映,一些单位基层党的干部,对多党合作有关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