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用具圆规、直尺

教学方

探究式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

2

1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

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

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介绍各种画圆方法,并实践

(二)认识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1、用圆规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剪下来,沿着

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

2、反馈: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

重合。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

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三)认识圆心、半径作用

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确定了。半径决定了

圆的大小。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课本5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5题。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圆的认识(二)

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轴对称性。

2.通过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设计出优美的图案。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的轴对称性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设计出优美的图案。

教学用具圆规、直尺

教学

方法

探究式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圆是怎样的图形?圆有什么特征?

2.说说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二、圆的轴对称性

1.用圆规画一个圆并剪下

2.将圆沿直径对折,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是中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做练习十三第6、7、8题。

三、设计图案

1.用圆规和直尺设计优美的图案(完成课本59

页的内容)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

四、认识点与圆的关系

1.圆上

2.园内

3.圆外

4.练习十三第3题(两点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

最长)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圆的周长(一)

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用具圆周长演示仪、

细绳、卷尺、圆

形物体、

教学

方法

探究式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π

≈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一、问题引入

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

一圈铁皮。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啊?同学们,你

们有办法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1.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

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

比值,把结果填入课本63页表中,看看有什么

发现。

2.通过计算发现: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

径的3倍多一些。

3.认识圆周率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

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

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

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π≈3.14。如

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二)学习例1

1.读题明意

2.列式计算

三、知识应用

课本64页“做一做”

四、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63页“你知道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五第1、2、7题。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圆的周长(二)

学目标1.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式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πd→d=C÷πC=2πr→r=C÷π÷2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

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怎样计算?

二、探究新知

1.练习十四第3题。

C=πd→d=C÷π

C=2πr→r=C÷π÷2

2.练习十四第4题。

提示:30分钟是周长的几分之几?45分钟是周

长的几分之几?

3.练习十四第5题。

提示:3圈是几个周长?

4.练习十四第6题。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四第11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作业

练习十四第8、9、10题。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3.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圆面积推导器

教学

方法

探究式

授课时间

共 3 课时

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近似(),宽近似于()。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面积=()×()=()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教研组签阅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续页)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问题引入

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

能不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呢?如果知道了

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出图中圆内外的两个正方形

的面积,圆的面积介于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间。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近

似(),宽近似于()。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面积=()×()=()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就是:

(二)应用公式:

1.出示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

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从题目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3.学生尝试解决

20÷2=10(m)

314×8=2512(元)

3.14×102=314(m2)

答:铺满草皮需要2512元。

三、知识应用

课本68页做一做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1~3题。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首页)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圆的面积(二)

教学目标1.利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推导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用具光盘

教学

方法

探究式

授课时间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πR2-πr2

S=π(R2-r2)

教研组签阅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续页)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

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元的面积怎样计算?

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二、探索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

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

多少?

2、怎样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求出圆环的面

积?

3、学生尝试计算

4、汇报

5、小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πR2-πr2

S=π(R2-r2)

三、知识应用

课本68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5、6、7题。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首页)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圆的面积(三)

教学目标1.认识“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图形,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图形,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铜钱

教学

方法

情景教学法

授课时间

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教研组签阅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续页)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旧知

1. 一个圆的周长是1

2.56cm,求它的半径?

2. 一个圆形茶几面的半径是3dm ,它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分米?

二、探究新知

1、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

圆内方”的设计。上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

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解答。

3、回顾与反思

三、知识应用

课本70页做一做。

四、阅读“生活中的数学。”

五、布置作业

页练习十五第9、10、11题。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扇形

学目标1.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

2.在认识圆心角和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

教学难点在认识圆心角和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用具圆规、直尺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扇形

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教叫做圆心角。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旧知

1、你能指出这个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吗?(教

师在黑板上画圆。)

2、一个底面是圆形的蒙古包,沿地面量得周长

25.12m,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75页插图中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2.认识扇形

图上A、B两点之间的部

分叫做弧,读作“弧AB”。一条弧和经过这条

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

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圆心角度数越大,扇形越大。

三、知识应用

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3、4题。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⒈掌握画圆的方法和圆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圆规

教学

方法

复习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C=πd C=2πr S=πr2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一、系统复习

1本章学习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

2每小节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1)、圆的认识

①圆心(O)怎样找圆心?

②半径(r)什么叫半径?圆有多少条半径?

③直径(d)什么叫直径?圆有多少条直径?

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⑤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问:有1条、2条、3

条、4条、无数条对称轴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一

般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的周长、面积

①什么叫圆周率?

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

算公式是什么?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77页第1题,练习十七第6题。

三、作业

练习十七第1、2、3、10题。

主备人:执教人: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⒈掌握圆环、“外圆内方”、“外方内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了解扇形、弧及圆心角的概念,知道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3.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

方法

复习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S环=πR2-πr2 S环=π(R2-r2)

教研组签阅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系统复习

1.复习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2.复习“外圆内方”、“外方内圆”的计算。

3.复习扇形。

(1)什么是弧?

(2)什么是扇形?

(3)什么是圆心角?

(4)同一圆内,扇形的大小和圆心角的度数有

什么关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77页第2题,练习十七第4、8、9题。

三、作业

四、练习十七第5、7题。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 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 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板书:健康可爱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快速读2---16自然段讨论: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六、课堂小结 我们初步认识了鲁迅笔下的闰土,下节课我们再从具体的事件中去更深入地认识闰土。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健康可爱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迅速捕捉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以便高速、快捷、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科学家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掌握议论文的语言概括、鲜明、有力等特点。 3、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 1、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了解常用的议论文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用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课时;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师》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对“美丽”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2019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 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5)多种方式读全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17、少年闰土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补充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允、畜几个字的特殊部首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适量板书。 学生可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穿插在课文讲解中。 三、初见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项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从外貌描写中仔细揣摩) (1)若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可引导学生从描写闰土外貌的形容词着手。如: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还有紫色等。 (2)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教师可适度点拨,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实录-非常好

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本次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与《小站》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写作要围绕着中心意思进行。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略读课文。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则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围绕一个汉字来写,既可以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写作对象虽然只是一个汉字,但中心非常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中掌握的安排材料的方法,先写出写作提纲,再围绕着确定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 作的整合,重视“习作例文与习作”和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的关联性,有重点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 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导语:在上课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读书人对着蜘蛛网呆看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圆》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圆》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图案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A. B. C. D.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A. 一 B. 两 C. 无数 D. 四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4.用油漆在一块大标语牌上均匀地涂出下面三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已知大圆半径为R,小圆半径为r,且R=2r,那么()用的油漆最多。 A. B. C. 5.计算如图阴影部分面积,正确的列式是() A. 62×3.14﹣()×3.14 B. ×62×3.14﹣()2×3.14 C. ×[62×3.14﹣()2×3.14] D. ×(6×2×3.14﹣6×3.14) 6.下面图()中的阴影部分可能是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A. B. C.

D. 7.如图所示圆环的面积是()cm2.(计算时π取3.14) A. 3.14 B. 28.26 C. 113.04 D. 263.76 8.观察如图,随着圆的个数增多,阴影的面积() A. 没有改变 B. 可能不变 C. 越变越大 D. 越变越小9.从直径4分米的圆形钢板上挖去一个直径2分米的圆,求剩余部分的面积.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 (4÷2)2π﹣22π B. [(4÷2)2﹣(2÷2)2]π C. (42÷22)π D. [(4÷2)2+(2÷2)2]π 10.一个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A. 2πr+d B. πd+d C. (πd+d)÷2 D. r(π+2)11.在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内画最大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A. 6.28厘米 B. 7.71厘米 C. 10.28厘米 D. 12.56厘米 12.两个圆的周长之比是2:5,则它的面积之比是()。 A. 2:5 B. 5:2 C. 4:25 D. 25:4 二、填空题 13.一个圆的周长是31.4米,半径增加1米后,面积增加了________平方米. 14.钟面的分针长20cm,经过1小时,分针尖端走过了________厘米;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5.一个钟面的分针长4厘米,经过30分钟,分针的尖端所走过的路程是________厘米,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 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看成一个平面,想 象平面内有两条直线,想象两条直线什么样子?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 用彩笔画在纸上,画完后,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展示黑板上。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把作品编号。 小组合作交流,哪几号作品分成一类,老师巡察指导。 小组代表上黑板进行分类。 2、说明理由:不同分类方法,说明理由。怎样判断相交还是不相交? 3、引入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什么?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的概 念。 分析概念,怎样理解互相平行?垂直概念。 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了什么?出现了哪些角? 哪些作品形成了直角?怎样知道它是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形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学生归纳总 结。 相交点叫什么?同一平面,研究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 (板书) (三)摆一摆 1、拿出一根红色的和一根绿色的小棒,摆一摆使它们互相平行,再摆 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平行,看看两跟红色小棒发现了什么? 2、摆一跟绿色的和一根红色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 使它和绿色小棒垂直,看看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生活中、操场上、几何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65 1、2 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以“科学精神”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两篇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大胆想象,向我们展示了一百多年后的上学方式与今天的不同,告诫当今的小学生,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习作”编排的是写科幻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篇文言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其他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二则》。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文言文二则》2课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 《表里的生物》2课时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4文言文二则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 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 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 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 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 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 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 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 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 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 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 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词语 解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 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谚”“瀑”五个字,掌 握“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3:“蔗”字田字格课 让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 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 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 文扫除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 文章的中心句,为下 一节课突破本课的难 点(文章是怎样围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和画圆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再到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认识圆周率;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介绍圆周率等数学史料,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1.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圆是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之一。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出示一组图(5个正多边形和1个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这个正多边形就会越来越接近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做到不拖沓,点到为止。关于画圆,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借助一些圆形实物画圆,这样画圆有两个目的:其一,从用眼看,用嘴说,到动手画,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点;其二,为进一步认识圆心创造研究材料。第二个层次,为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创造研究材料。第三个层次是用圆规画圆,体会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等。在学生操作时,老师要给学生指出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2.该推理时要推理,不要一味地从操作学具做起。 教学“认识圆”,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练一练”等活动中认识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所有认识都要从动手开始,该推理时就要推理,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对“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设计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的例1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教材通过小组画直线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以后看看它们是否相交。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时注意三点:从两条直线的关系整体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因为垂直与平行都是两直线的特殊关系;不能孤立地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要注意相对性;避免思维定势,认为只有水平线和铅垂线才能说垂直或平行,老师在这里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适时引导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去研究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感悟,发现“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动手操作法:铃声响起,教师手中拿着两支铅笔走进教室,举起铅笔让学生看清, 然后铅笔突然掉落。教师故作惊讶状,然后让学生猜想:这两支铅笔落在地上的情况会是 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展开讨论。 过会儿,等学生稍有眉目,大概知道会有几种不同状况时,教师鼓励学生来模仿老师的样子取两支铅笔掉落,观察掉落后的样子,然后看看周围人铅笔掉落时又是什么样子。观察后用直线表示铅笔,在纸上画一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分类,评析中导入课题。 【品析: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直线,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直线之间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游戏导入法:课前准备十余根很细的硬纸条,背面粘好双面胶。黑板上预先画好 一条很长的直线,水平状。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学生走到离黑板两米处,蒙上双眼,手中 拿一张硬纸条,贴到黑板上,如果能贴的和黑板上的直线重合,则为冠军。待这些纸条都贴 完,请大家给所有纸条分类,说说和原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抽象思维法: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张纸看作一个平面,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汇总

17 少年闰土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五、学情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初读课文时,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读来感到陌生。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还有一些词,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可作通俗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六、教法学法

朗读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2、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新人教版

习作例文 《爸爸的计划》《小站》 本组围绕“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这是本书教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课例,课例以习作例文来学习作者确立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两篇课文,接触了确立中心后,围绕中心来选择事例表现中心的写法,这次习作例文又安排了两篇文章来强化该写法,学习时要在读文中感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抓住训练要点,提高习作能力。 自读理清文章条理,交流探讨写法,设计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把相关的习作教学内容融合进习作实践中。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什么是中心”,以及“如何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习作,乐于与人交流作品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习作纸。 1课时 一、学习第一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旁边的阅读注释找出文章的脉络,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 2.讨论,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爸爸擅长订计划,且执行计划一丝不苟。)文章选用的哪些事例最能表现这个中心?

(1)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种类多,品种全。) (2)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执行计划严格) (3)爸爸给“我”订计划。 3.从作者写这个爱订计划的爸爸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围绕中心刻画人物,挑选典型事例写具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默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 1.注意从课题入手抓住中心词“小”。 2.根据课文批注帮助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小站很小。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讲小站设备简陋,站上工作人员惊心布置。按方位顺序进行详细描写,虽然小,但是精致。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小站给旅客带来了春意。 3.找出文章的中心。哪些事例作为重点来表达中心的? 4.交流学习成果。 5.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小站虽小,但设计精致,给人温暖。)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三、总结 这两篇习作例文都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然后把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写详细,写具体。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后预习本单元习作,准备搜集和选择材料来进行一次写作。 习作例文???? ?? ???? 爸爸的计划?????给家人订计划(多)执行计划(严格)给“我”订计划(具体)小站?????位置偏僻、设备简陋(小)设计精致、服务周到(温暖)围绕中心选材 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再看作者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出来,结合课文批注讨论交流,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法和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适当点拨,教学效果比较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教师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赏析,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梅花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梅花!

(学生们交流整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 同学们说得很对,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高贵的品质。请看! (教师课件展示梅花配诗图片,师生一起赏析。) 二、出示课题,讲解词牌。 赏析结束后,课件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简单讲解词牌名。 三、借助工具书,读懂“梅”之意。 1.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咏梅》,大家有没有信心? 2.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大意。 3.教师启发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 四、整体感知,找出“梅”之异。 1.同学们真了不起,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究竟毛泽东和陆游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笔下的梅花分别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抓住理解,如陆游词中的“寂寞”“独自愁”“香如故”,毛泽东词中的“俏”“笑”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板书:孤独、悲观、孤

芳自赏,顽强、大度、默默无闻等词语。学生在说出这些特点时,教师应让他们联系具体词句来谈。) 第二课时 五、知人论世,了解“梅”之魂。 1.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非常不简单。古人说“诗言志”,如果我们能了解诗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两首词的,那么就更能明白词的真正寓意。 (大屏幕出示背景资料)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坚决主张抗金,受到投降派打击,也得不到皇帝信任,他陷于孤立,感到悲凉、寂寞,所以作词。 毛泽东写这首词时,可以说是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美帝鼓吹反华,苏联背信弃义。这时党内很多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毛主席写此词鼓励全党。 2.学生齐读后,教师点拨。作者仅仅是在写梅花吗?他们分别是要告诉读者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明白了陆游其实是在写自己的落寞、凄凉和坚贞不屈。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诵陆游绝命诗《示儿》。 对于毛泽东写此词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①是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破坏,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和文化的灿烂,从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掌握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 《长城》赞美了,雄伟、壮美地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颐和园》介绍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秦兵马俑》介绍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歌颂了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词语盘点”通过对本单元重点词语的归纳整理,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共二十四个,会认的字共二十三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 2、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逐步了解我国的一些世界遗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会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词语盘点”要求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多种方法,积累丰富的词语知识。 4、“口语交际”要注意启发学生抓住报道谈如何保护文物,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5、“习作”要求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我国的一处世界遗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旧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界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抽屉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 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与“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读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前自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三、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