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是中西文学史上的两大文学巨著,都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剧中的主人公为了真爱同样挣扎在封建势力与理想爱情的矛盾冲突中,最后又不约而同地为了爱情而舍弃年轻的生命。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得人们对于这两部作品的对比研究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本文将从主题展现,人物刻画以及戏剧结构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希望能通过该对比研究,使得读者对于这文学宝库中的两大财富有进一步的了解。【关键词】主题呈现;人物刻画;悲剧;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Abstract]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 are two well—known literary creations in the western and Chinese histories. Both are classified as great love tragedies in that their heroes and heroines all first struggled desperately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feudalism, and at last coincidentally gave up their youthful lives for love. However, owing to cultural discrepancy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two works deserves even greater appreciatio n. This paper dwells on their dissimilar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me pres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lay construction. It is cherished that such a comparative research will further enhance readers’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the literary status of thes e two treasure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Key words] Theme Pres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Tragedy; Love; Romeo and Juliet; The Butterfly Lover

《梁祝》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制度,歌颂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用以表达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闪耀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封建家族间的仇隙为背景,来表现青年男女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冲突。这部戏剧的男女主人公名为贵族少爷千金,实质上却都是资产阶级新人。罗密欧和朱丽叶不顾家族的仇怨,宁肯改名换姓也要秘密成婚,最后双双以死殉情,谱写了一曲爱情高于生命的悲歌。

区别在于,一个是中国民间传说,一个是外国经典文学作品。

结局区别:一个结局比较完美,带有唯美的神话色彩,虽然两人最后也死了,但是他们却化做一对鸳鸯蝶比翼双飞了,不用在理会世俗的隔阻。另一个就相对比较悲惨,最后两人全都死了。

主题区别:一个反应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封建思想,注重名利和权威,而另一个是写的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在早期,部分中国学者运用西方悲剧理论对中国戏曲的特定形态进行分析:否认中国有悲剧,但从20世纪后半期至今,更多的学者则是站在跨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文学的独特性,他们系统挖掘和整理中国悲剧理论,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倍受中西方人喜爱的两部经典爱情悲剧。目前虽然有大量文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但大都局限在主题,人物和风格的对比方面。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的意象分析,以及从中西悲剧的心理对悲剧结构的研究比较少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角度入手,具体分析这两部中外名著,力图对上述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

已有的研究内容,从而为转型时期的文化提供一点启示。本论文首先针对悲剧主题、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结构和悲剧风格五个问题进行理论论述,而后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作者采用比较文学新型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进行分析,着重从悲剧美学以及悲剧心理的角度,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中外名著进行实例分析研究。首先梳理其表面的趋同,再探究分析其深层的差异之处。接着,作者针对这两部悲剧在主题、人物、冲突、意象和结构五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作者认为,在爱情模式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狂热的、无所顾忌的;而《梁祝》中的爱情是含蓄、坚贞不渝的。在揭示悲剧命运的表现手法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必然性主要是为了达到西方文学所谓的震撼的悲剧效果;而《梁祝》悲剧的必然性主要是为了取得动人的悲剧效果。此外,在人物性格方面: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表达、捍卫爱情方面都显得比较主动;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比较被动。在冲突方面: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而在《梁祝》剧中很少有正面冲突。最后,就悲剧结构而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直线型“的;《梁祝》是“曲线型”的。上述五大方面的差异,凸现这两部爱情悲剧的悲壮与凄美。文章最后指出,西方人热情、奔放、追求世俗生活、信奉爱情至上,有着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中国人含蓄、深沉、重整体、尚人伦,有着依附人格意识。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心态的不同,使两部爱情悲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爱情的表达上、对爱情的态度及面对悲剧的抗争意识上异彩纷呈。

究其爱情悲剧的根源

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因为双方家庭导致了爱情的悲剧,单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一样。梁祝的悲剧主要原因是违背了封建的传统礼教,所以不能被家庭(特别是祝英台家庭)容纳和接受。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中几乎要原因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庭的恩怨,实质上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他们与贵族家庭的斗争也反映了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爱情悲剧的主题思想

梁祝故事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制度,歌颂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用以表达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以及理想。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闪耀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梁祝爱情悲剧的最后形成是以化蝶情节的完成为标志的,这也是《梁祝》思想的主要表现。因为终于爱情,虽然没有生前结成连理,死后却因为殉情实现了,两个青年都被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夺取了生命,这并不是民众创造故事的全部本意。假如仅仅局限于以死结尾的悲剧,那么,正处于就得婚姻制度斗争的人们就看不能更加光明的前景,因而只有死后的化蝶才能使人不但从形体上,而且从灵魂上得到全部的寄托,所以,化蝶清洁的意义就在于它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尤其体现了感情上受到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禁锢的千百万年轻人追求爱情自由的愿望,这也是化蝶产生的社会心理依据。这种美好的愿望之所以比单纯的死更有意义,就在于爱情悲剧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莎士比亚曾言“我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者人道主义,就是爱,。我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男女主人公追求的是自由的爱情。罗密欧虽然出身于封建大家庭,但是没有继承封建传统思想,他是

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真诚、勇于追求一中自主、自由、美好的爱情生活。哪怕是错爱了仇人的女儿,也毫不退缩。他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他甘愿被放逐他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显示了他的高尚品格以及人文主义精神。朱丽叶虽然贵为贵族小姐,但是她勇敢、坚强、智慧,她冲破大家族的重重束缚,大胆地爱上了罗密欧,并把自己的一声托付给了他,明智罗密欧被放逐,却不愿与少年贵族的帕里斯再结姻缘;几次用智谋骗过了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服下安眠药,都是为了她的美好爱情,她把爱情看得和生命同等重要,罗密欧一死,她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二人的鲜血终于唤醒了两个互相敌视的家族,最后和解。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对拥有封建观念的人们作出了惩罚,他们的和解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胜利的一丝曙光。正如罗密欧所说,他们的坟墓将是一座灯塔,为后人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梁祝大观,周静书,中华书局出版社

2.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2 题材: 题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 3 曲式分析: 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3.1 呈示部 3.1.1 引子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3.1.2 主部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1.3 连接部与副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3.1.4 结束部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3.2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及几个有名的版本说明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彷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今天为大家奉上的这个《梁祝》版本也是非常特别且珍贵的——1960年由沈榕担任独奏、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协奏的单声道历史录音!小提琴演奏家沈榕一九三九年生于上海,他十二岁进音乐学院少年班,半年后与俞丽拿、丁芷诺等同班同学转学小提琴,在上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2011级体育系9班薛广天2011010904 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村 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 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 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 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 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 舞,形影不离. 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 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 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讲解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 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 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 (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

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3)副部: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第一插部速度采用活泼的小快板,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为轻松欢快。速度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采用轻快的速度、轻松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整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

[整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 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 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 ),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 ),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赏析教学内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所体现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E17研学小组 (组员:冯明坤陈星宇陈燕梅温雨欣王诗敏) 一、课题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小提琴是一种西洋乐器,但如果你认为,这种乐器演奏不出我们中国的“风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从上世纪开始,中国的音乐家们就在不懈努力地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提琴乐曲,而这些曲目大都改编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经过作曲家的加工、润色,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与西洋小提琴演奏的特点,创造出许多中国小提琴名篇。然而,这其中的代表作当属《梁祝》。1959年,当时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学生何占豪、陈钢、俞丽拿等人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他们立志要将小提琴演奏出“中国特色”。当时也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创作,为建国10周年献礼。当时由于受意识形态“左”的思想影响,作为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何占豪在向学院党委征求创作主题时,给了学院这样三个主题供选择:“1、全民皆兵;2、大炼钢铁;3、梁祝”,其实,何占豪早就已经默认了前两个主题,第三个只是凑数。而当上海音乐学院时任党委书记孟波在看到意向书后,毫不犹豫地在“3”的后面打了一个钩。于是,在学生们努力以及孟波的支持下,“蝴蝶”终于破茧而出了。据当时作品首演会上担任独奏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回忆,当《梁祝》演奏完毕后,音乐厅内掌声持久不断,许多观众热泪盈眶,已经退到后台的俞丽拿和乐队指挥见此情形,不知如何应对观众的热情,由于这只是一次作品的首演会,没有准备“返场”曲目,所以只好将《梁祝》再次演奏一遍。 毫无疑问,《梁祝》是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对乐曲的鉴赏开始,研究《梁祝》所体现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二、乐曲鉴赏 第1部分:梁祝相见 乐曲以竖琴、长笛拉开序幕,将人引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仙境,随后由双簧管带动起全乐队的齐奏,节奏舒缓、温柔,为后面所要讲述的这样一个千古爱情故事营造氛围。 接着,小提琴开始独奏,旋律婉转而悠扬,象征着祝英台的女性形象。小提琴在此处巧用中国民族乐器的“滑弦”技巧。随后,小提琴降低一个八度演奏,意在表达梁山伯作为男子的阳刚、书生之气。接着,小提琴又回到高八度的主旋律上,象征着梁、祝二人初次见面时相互欣赏、惺惺相惜。跟着,全乐队一起重奏一次主旋律,表达了对这份纯洁爱情的歌颂。乐队齐奏完毕后,小提琴走出了时低时高的旋律,象征着祝英台忐忑不安的心情——是否要把自己是女儿身的事实告诉梁山伯呢?如果不坦白便无法向梁山伯说明自己的爱慕之意,可又说不出口。 第2部分:同窗生活 乐曲进行到这里,在长笛的引导下,乐队和小提琴先后奏出欢快而活泼的旋律,象征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学堂里的欢乐生活,同学们每天一起读书、写字、游戏,还一起对付老师,生活相当快乐。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

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名著鉴赏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9/10/26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 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 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学校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 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 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欣赏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作品, 通过各方面方面系统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艺术之美。柴可夫斯基说过: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 很对,通过音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作为平台,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也只有在这 门课上,我们才能用心聆听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故事,从繁杂的事物中脱离,给自己的精神 补给营养。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 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来赏析。 其实从高中开始,《梁祝》就一直是我的最爱,在我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中,《梁祝》 一直是保留曲目,标准的28分钟的音乐,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 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曾经看过有关《梁祝》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 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人文系 2011级公管(3)班胡旋宇学号:2011040305 1.作者和作品的的时代背景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1958年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何占豪、俞丽拿等同学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并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学院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号召。 当时,在选材方面同学们意见不一,于是定下三个题材征求院党委书记孟波的意见。孟波决定“在越剧《梁祝》音调基础上创作”后,何占豪一鼓作气把越剧《梁祝》中的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用小提琴实验演奏。由于他只是小提琴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从未学过作曲。于是他向作曲教授丁善德“求援”。丁教授把作曲系的高材生陈钢介绍给何占豪。从此,陈钢和何占豪“联姻”,与“蝴蝶”同时成对高飞。 《梁祝》在向国庆10周年献礼时独领风骚,声誉鹊起。而孟波为扶持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何占豪、陈钢进入创作阶段时分别发动院、系的专家给予具体的艺术指导:丁善德对陈钢进行“单独的曲式辅导”,并一次次地审读《梁祝》的每一个乐段,提出修改意见;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家赵志华、陈又新向实验小组同学介绍各种小提琴演奏技法,为他们提供艺术示范;国乐家卫仲乐开设讲座,向其小组同学讲解民族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帮学生们实现小提琴演奏的“洋为中用”。当陈钢、何占豪决定将二胡的指法写进协奏曲时,有人认为,“用两条弦演奏不能发挥小提琴功能”“把二胡的滑指用到小提琴上去,是破坏小提琴的演奏法则”。两位学生犹豫了,于是系党支部书记刘品组织全系专家展开论证,最终为两位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2.作品的创作个性 协奏曲为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包括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从这里可看出,作者是遵循了欧洲古典音乐中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类型来完成作品的。但是作者又对结构进行另外创新,即采用了叙事的手法来陈述音乐的进行与发展。音乐的进行与发展就像一部完整的故事一样,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详细的讲述一遍。因此,在《梁祝》总谱中可看到作者在每一段故事的开始处的乐谱上均有一些提示内容的语言。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同窗三年美好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一)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三)结合具体作品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具:教学光碟多媒体 教法: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作品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2.乐曲分析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既不是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对越剧唱腔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音乐擅长抒情的特点,运用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奏鸣曲式:结构示意图 3.作者简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详细赏析 这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是1959年由何占豪和陈钢根据同名越剧传说于上海音乐学院创造,由呈示、展开和再现三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分 开曲部分由轻柔的炫乐和定音鼓的背景下,长笛吹出了清新秀丽的引子,仿佛故事在一片花香鸟语的原野上展开了。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呈现出一幅美丽江南的美丽图画。在柔和的竖琴的伴奏下,充满 着女性美的小提琴奏出了主旋律,这里描写的是梁祝相遇。这时候出现的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象征着梁祝二人在草桥结拜。主旋律的重复,华彩的乐章暗示着两人的情谊更加的深厚。随后,小提琴独奏的部分,描写的是祝英台窃喜的心情,窃喜找到了心上人。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描写的是梁祝二人三载幸福的同窗生活,二人两情相悦,欢快嬉戏。 然而,好景不长,祝英台将奉召回家,乐曲改为慢板,变得柔和,表现出二人的别恨离愁。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出祝英台与梁山伯二人的窃窃私语,两人难舍难分。这里就是著名的“十八相送”。背景音乐部分描绘出他们依依惜别,望着对方远去的身影。 展开部分 紧接着,沉重的大提琴、大管等低音乐器奏出了不祥的音调,预示着悲剧将要来临。铜管表现出了严厉

的封建主题,显示出父亲逼婚的场面。小提琴的散板表现出祝英台惶惑不安和痛苦的心情。小提琴奏出了激动和反抗的音调。描写封建主题的背景音乐与小提琴单调交替出现,形成祝英台抗婚的场面。代表封建主题的铜管逐渐占据了上风,小提琴表现出无奈与妥协。祝英台被迫答应嫁给马家。定音鼓显示出了扣人心炫的效果。 鼓声过后,乐曲转入慢板。梁山伯去探看祝英台。小提琴表达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哀怨。大小提琴表达出两人对答,两人悲悲泣泣。这一段就是著名的“楼台会”。 梁山伯痛苦地回到家里,在相思的煎熬下一命呜呼。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音乐急转直下。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哭诉着,音乐凄楚、哀怨和愤慨。在钟鼓齐鸣,紧张的音乐,描写了祝英台含恨投坟的场面。随后,在一片大场面的音乐声中,全曲到达高潮部分。赞扬了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再现部分 音乐再次转入平静、祥和,长笛和竖琴奏出了开始部分的引子。乐曲又回到了清新秀丽的场景中,这部分就是“化碟”。小提琴协奏的主旋律表现着对梁祝不平遭遇的同情和他们对坚贞爱情的颂赞。乐曲欢快,平静,祥和,展示着化蝶后的梁祝翩翩起舞,自由自在。最后,乐曲再次重奏主旋律,整个故事结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课型课时年级音乐欣赏一课时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 多媒体教学 1. 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 2.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1.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表演) 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

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 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束部 春鸟主部连副部主题 景语 A B A 接 A B A C A 十长英楼哭化人 花爱草主部同共八亭台台灵民 香情桥题窗读相惜抗相、蝶的 主结再华三共送别婚会控同 题拜现彩载玩诉情 乐、 段投 坟 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30分钟) 四、作者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 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 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 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分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分析 乐曲开始,在管弦乐队比较弱的低音的烘托下,竖琴缓慢的勾出几个音符; 接着是长笛出场,先是一段悠扬的旋律, 描写了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接着短促快速的吹奏像是在模仿鸟叫。 接着双簧管奏出缓慢抒情、田园风格的主题,配合弦乐低声部的拨弦以及弦乐中高声部的拉奏,营造出江南的春景图。 独奏小提琴出场,在清脆的竖琴声音的衬托下, 演奏出甜美、明朗、诗意般的主题——爱情主题, 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旋律,大概持续40秒; 接着独奏小提琴转到低声部再次演奏主题,演奏过半又在转回高声部, 一高一低,一粗一细,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 伴随着笛声,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来了一段对答,仿佛祝英台与梁山伯草桥结拜的情景。 随后乐队再现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则在前附和,给人的感觉真像花丛中飞舞的一直蝴蝶 管乐的两声低吟之后,便是独奏小提琴的华彩段。 华彩乐段是作曲家留给演奏着即兴演奏的一个乐段,限制不大,由独奏者自由发挥,当然难度也蛮高。 因此,在听不同版本的独奏华彩时,你会发觉每个演奏者处理得都不一样,差别蛮大。 这一段里,旋律变得轻快起来,和前面的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独奏小提琴和乐队如影随形,时而小提琴主奏,乐队伴奏,时而乐队站在前面,小提在一边附和,展示了一幅同窗好友共玩共读的画面。 细心的话你可以发现,其实就是几个主题旋律在不停的变奏,至于哪个旋律代表什么事情,是一起踢球还是一起读书,放开你的想象力去想象好了。 欢快的旋律突然变缓,由大提琴奏出,带点不安与伤感的味道。 接着小提琴奏出由爱情主题的旋律,不久乐队加入,再接着又是小提琴与大提琴

的对答,仿佛两人长亭惜别,互诉衷肠,恋恋不舍。乐曲进入了抗婚阶段,乐队转为充当封建势力的角色。 首先是大提琴和低沉的锣声暗示了不详的预兆,小提的一下颤抖显示了祝英台的不安; 接着在弦乐低声部的一段引导后,铜管在乐队的烘托下,奏出了封建势力的主题——逼婚; 接下来,独奏小提先以散板节奏演奏,表现出祝英台激动,在这一段里,独奏小提和乐队交替出现,分别演奏抗婚的音调和咄咄逼人的封建势力主题,展现了一个逼婚与抗争的戏剧画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 音乐趋向平静,木管的声音引出了两人楼台相会的情景; 独奏小提先拉奏了极其婉转、凄凉的一段旋律,笛声在背后隐隐应答,接着大提琴由同样的旋律进入, 开始和独奏小提对答,两者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缠缠绵绵,把两人楼台相会、互诉倾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音乐急转直下,进入了“哭灵”阶段,独奏小提以紧拉慢唱的手法,模仿祝英台的哭声,表现了祝英台内心的独白和悲愤的诉说,代表封建势力的乐队则时不时的压上来,仍然表现咄咄逼人,快板和木鱼的加入给人一份得意的感觉。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强奏出了纵身投坟的祝英台的最后一声呼喊,反抗封建势力的最强音!!! 然后,打击乐和乐队齐鸣,雷声大作,音乐进入了全曲的最高潮,然后渐静乐曲进入“化蝶”部分。 长笛柔美地演奏出来自引子的旋律后,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仙境,重现了开始时的那幅江南美景;接着,加了弱音器的弦乐队奏出了爱情主题,重现了安详、宁静的气氛; 之后,小提独奏爱情主题,悠扬的旋律加上背景弦乐的拨奏,中间还有两次颤音,活灵活现的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双蝶,在花丛中自由欢乐地飞翔的情景;然后乐队进入命令的齐奏,烘托独奏小提的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远去了。

《梁祝》音乐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有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其曲式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而呈示部包括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的引子、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的主部、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的.连接部与副部,还有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的结束部。而展开部则是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情节,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梁祝》作为中国传统并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在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之前,看过《梁祝》的文学作品、戏剧等等,听完之后才发觉通过长笛、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演绎出来的《梁祝》竟远远比文字比表演来得更加荡气回肠,听罢依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好的音乐,经典的音乐总是能在不同的时空通过不同的载体浸润心灵,在情绪高涨的时候锦上添花,在忧郁伤心的时候驱散阴霾。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听一个美丽凄然的故事,它不仅仅在讲述,也在拨动我的心弦。在一开始的时候耳畔传来几声拨弦声然后接着长笛,加之小提琴,乐声绵绵长长,幽幽远远,我就有一种轻松美妙的感觉,在脑海浮现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缥缈而奇妙。而之后的演奏也是极其生动,对于不是很懂音乐得我来说都能很轻易地将乐声与故事片段相配,足见此曲曲艺的高超和精妙。 让我颇为惊奇的是,每一个乐器都在诉说都在表达着“情绪”,无论是祝英台对未来的不安还是对爱情的坚定,无论是矛盾冲突的爆发还是凄厉而悲怆的哭喊,亦或是凄美欣慰的“化蝶双飞”,我都能从乐声中深切真实地感受到,仿佛自己也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分享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怒哀乐。强弱快慢的转换,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相互配合呼应,将一个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完美演绎,让人动容。 也是第一次能把二十多分钟的无歌词音乐完完整整听下来,因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曲听罢,真的有被“惊艳”到。一直觉得歌词写的好的歌曲往往更能打动人心,然而无词的用传统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只要用心聆听,魅力十足。其实,音乐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艺术,聆听音乐,便是在优美旋律下咀嚼人生,这就是我的感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