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9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9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9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点自由转动,用绳

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 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对G分析,G受力平衡,则拉力等于重力;故竖直绳的

拉力不变;再对O点分析,O受绳子的拉力OA的支持力及OC的拉力而

处于平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和OC绳上的拉力合成,其合力与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在OC上移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保

持不变,平行四边形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由图可知OC的拉力先减小

后增大,图中D点时力最小;故选C.

2.如图所示,斜面体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A放在粗糙的斜面

体B上,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A及固定在斜面体底端的挡板拴接,初始时A、B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拉A,但A、B均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对挡板的弹力减小

B.A、B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C.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不变

D.斜面体B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解析:选D.A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可能有静摩擦力,若有可能沿着斜面向下,也可能沿着斜面向上,当用拉力拉A时,因没有拉动,则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故A 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开始是沿着斜面向上,当用拉力拉时,导致A受到的静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此时大小可能相等,故B错误;把AB看成一个整体,可知,当斜向上的拉力拉时,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导致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发生变化,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b置于

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的一段细绳竖直,a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在b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b、c始终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c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可能不变

C.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D .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解析:选A.对b 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 ,支持力N ,细线的拉力F ,摩擦力f ,开始时如果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细线的拉力F ,当加入砂子时,即增大了重力,所以摩擦力先减小到零时,继续加入砂子,摩擦力反向增大,故A 正确;对bc 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可知,重力G ′,支持力N ′,细线的拉力,地面的摩擦力f ′,当细线的拉力为零时,c 对地面的摩擦力为零,故C 错误,由于a 、b 、c 始终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地面对c 的支持力一定不变,故B 错误;由于不清楚a 、b 质量大小关系和b 、c 间动摩擦因数的情况,所以a 受的拉力可能大于a 的重力,也可小于a 的重力,也可等于a 的重力,所以弹簧不一定处于压缩状态,故D 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也

为m

的木箱A 放在木板B 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已知木箱A 与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力F 将木板B 从木箱A 下面匀速抽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绳的张力大小F T =μmg cos θ-μsin θ

B .细绳的张力大小F T =μmg cos θ

C .水平拉力F =μmg (3cos θ-μsin θ)cos θ+μsin θ

D .水平拉力F =μmg (3cos θ+μsin θ)cos θ-μsin θ

解析:选AC.木箱A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 T cos θ=F f1①

mg +F T sin θ=F N1

② F f1=μF N1 ③

解①②③式可得:F T =μmg cos θ-μsin θ

,故A 正确,B 错误;

木板B 受力如图2所示,B 匀速时有:F =F f1′+F f2④

F f2=μF N2

⑤ F N2=mg +F N1′

⑥ 解①②③④⑤⑥式可得:F =μmg (3cos θ-μsin θ)cos θ-μsin θ

,故C 正确,D 错误. 5.如图所示,两块固定且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POQ ,OP 竖直放置,

OQ

水平,小球a 、b 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作用于

b 上,使a 、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 推动小球b ,使之缓缓到达b ′位置,则( )

A .推力F 变大

B .b 对OQ 的压力变大

C .弹簧长度变短

D .弹簧长度变长

解析:选D.隔离a 分析受力,设此时ab 间作用力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

为θ,如图所示: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mg sin θ,N =mg tan θ将小球稍微向左水平

移动一小段距离,当a 、b 重新处于静止状态时,由几何关系可知,θ增

大,则sin θ、tan θ增大,mg 不变时F ′减小,N 减小,根据胡克

定律可知弹簧的形变量变小,所以弹簧长度变长,故D 正确,C 错误;对ab 的整体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a 、b 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前后,OQ 面板对b 的支持力始终和a 、b 的重力相等保持不变,推力F =N 在减小,故AB 错误.所以D 正确,ABC 错误.

6.如图所示,a 、b 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系在

竖直

放置的圆环上,小球位于圆环的中心,开始时绳a 水平,绳b 倾斜.现

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地向右滚动至绳b 水平,在此过程中( )

A .a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a 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 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C .a 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a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解析:选D.设小球的重力为G ,圆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b 绳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a 和 b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 1、T 2.小球的位置保

持不动,受力保持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两绳拉力的合力不变,小球

受到的重力G 和T 1、T 2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由几何知识得知,T 1、T 2

的夹角β不变,由正弦定理得G sin β=T 1sin θ=T 2

sin (180°-β-θ)

,在θ≤90°的范围内,θ变大故T 1变大,T 2变小.故D 正确.

7.(多选)早上,妈妈为小丽剥好了鹌鹑蛋,甲、乙、丙图是小丽用筷子夹食鹌鹑蛋过程的三个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图中的筷子竖直,鹌鹑蛋静止,则鹌鹑蛋的重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B .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两根筷子给鹌鹑蛋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 .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增大筷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鹌鹑蛋受到的摩擦力和弹力都增大

D .若丙图中的筷子水平,鹌鹑蛋静止,此时下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大于上面筷子对鹌鹑蛋的

解析:选ABD.若甲图中的筷子竖直,鹌鹑蛋静止,则鹌鹑蛋的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 正确;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两根筷子给鹌鹑蛋的作用力与鹌鹑蛋的重力等大反向,则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 正确;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增大筷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鹌鹑蛋受到的摩擦力f =mg sin θ随θ角增大而增大;弹力N =mg cos θ,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 错误;若丙图中的筷子水平,鹌鹑蛋静止,此时:F 上+mg =F 下,即下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大于上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选项D 正确;故选ABD.

8.(多选)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后跨过定

滑轮,使得Q 竖直悬挂,P 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斜面上方的

绳与斜面平行,现剪断P 、Q 间的绳,不计滑轮摩擦,则物块P ( )

A .所受摩擦力大小改变

B .所受摩擦力方向改变

C .保持静止

D .加速下滑

解析:选BC.设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 ,开始时,P 受的摩擦力为f P =mg -mg sin 30°=12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若剪断P 、Q 间的绳,假设物体仍静止,则由平衡知识可知,物体P 所受的摩擦力

大小为f P ′=mg sin 30°=12

mg =f P ,可知假设正确,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故物体P 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物体仍然静止,故选项BC 正确,AD 错误;故选BC.

9.(多选)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光滑的小球P 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 与圆心O 的连线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 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

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B .拉力F 的最小值为mg cos θ

C .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减小

D .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BC.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示

意图,

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用F 顺时针转动至竖直向上之前,

支持力逐渐减小,F 先减小后增大,当F 的方向沿圆的切线方向向上时,

F 最小,此时:F =mg cos θ,故A 错误,B 正确;以框架与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以及力F 的作用;由图可知,F 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F 沿水平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小,所以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始终在减小,故C 正确;F 沿竖直方向的分力逐渐增大,所以地面对框架的支持力始终在减小.故D 错误;故选BC.

10.(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

初始时刻小球静止于P 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 1作用下,从P 点缓慢地移动到Q 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θ<90°),张力大小为F T1;第二次在水平恒力F 2作用下,从P 点开始运动并恰好能到达Q 点,在Q 点时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F T2.关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

A .两个过程中,轻绳的张力均变大

B .第一个过程中,拉力F 1在逐渐变大,且最大值一定大于F 2

C .F T1=mg cos θ

,F T2=mg D .第二个过程中,重力和水平恒力F 2的合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BC.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P 点缓慢地移动到Q 点,则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得:F 1=mg tan θ,随着θ增大,F 1逐渐增大;第二次从P 点开始运动并恰好能到达Q 点,则到达Q 点时速度为零,在此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F 2l sin θ=mgl (1-cos θ),

解得:F 2=mg tan θ2,因θ<90°,则F 2=mg tan θ2

<mg tan θ,即F 1>F 2,第一次运动过程中,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绳子的拉力F T1=mg cos θ

,所以轻绳的张力变大,第二次由于重力和拉力都是恒力,可以把这两个力合成为新的“重力”,即等效场力.当绳子方向与重力和F 2合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处于“最低点”,最低点的速度最大,此时绳子张力最大,所以第二次绳子张力先增大,后减小,故A 错误,B 正确;第一次运动到Q 点时,受力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可知F T1=mg

cos θ,第二次运动到Q 点时,速度为零,则向心力为零,则绳子拉力F T2=mg cos θ+F 2sin θ=mg cos θ+mg (1-cos θ)sin θ

·sin θ=mg ,故C 正确;第二个过程中,重力和水平恒力F 2的合力是个恒力,在等效最低点时,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此时功率最小为零,到达Q 点速度也为零,则第二个过程中,重力和水平恒力F 2的合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再减小为0,故D 错误.故选BC.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 选考题增分练(一)选修3-3

T 0 T 1 选修 3-3 增分练(一) 1.[物理——选修 3-3](15 分) (1)(6 分)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 对一个给 3 分,选对两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6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少、斥力增大 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 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D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9 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足够长圆柱形绝热汽缸内封闭着 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 T 0.活塞的质量为 m ,横截面积为 S , 与汽缸底部相距 h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活塞上升了 h .已知 1 mol 3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内能表达式为 U =2RT ,大气压强为 p 0,重力加速度 为 g ,不计活塞与汽缸的摩擦.求: ①加热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②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添加砂粒的质量为 m 1 时,活塞 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解析:(2)①加热前,活塞平衡,有: p 1S =mg +p 0S ① 加热过程,气体等压膨胀,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hS 2hS = ② 解得:T 1=2T 0 由题给条件得,加热过程气体内能的增量为: 3 3 Δ U =2R (T 1-T 0)=2RT 0 ③ 此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为: W =-p 1Sh 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Δ U =W +Q 解得,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原子物理学案

专题六原子物理 真题再现考情分析(2018·高考全国卷Ⅱ)用波长为300 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 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 -34 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 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 A. 1×1014 Hz B. 8×1014 Hz C. 2×1015 Hz D. 8×1015 Hz 解析:选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h c λ -hν0,代入数据解得ν0≈8×1014 Hz,B正确. [命题点分析] 光电效应方程 [思路方法]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得锌板的逸出功W0的大小,当E k=0时即 可得出最低频率 (2018·高考全国卷Ⅲ)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解析:选B.据α粒子和中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写出核反应方程:42He +2713Al―→10n+A Z X,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A=4+27-1=30,Z=2+13-0=15,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故B正确. [命题点分析] 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思路方法] 核反应方程两边要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原则,配平方程 即可 命题规律研究及预 测 2017年把本部分内容列为必考后,高考中对此都有所体现,毕竟原子物理作为物理的一大分支,考查理所应当.但由于考点分散,要求不高,基本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从备考角度看,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考实验学案(浙江专用)

第25讲选考实验 [考试要求和考情分析] 涉及电学类实验 [要点总结] 1.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若原线圈磁场较弱,为使现象明显,把原线圈插入或拔出时,可采用较大速

度。 (2)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的位置。 (3)灵敏电流计满偏电流为+300 μA,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小,查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时,应使用一节干电池。 (4)原、副线圈接入电路前应仔细观察导线绕向并画出草图。 2.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先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研究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然后再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改变原线圈的匝数,研究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电路上要标出两个线圈的匝数、原线圈欲加电压的数值且要事先推测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可能数值) (2)连接电路后要同组的几位同学各自独立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 (3)为了人身安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 V。 (4)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试测,大致确定被测电压后再选用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 [典例分析] 【例1】(2018·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高二期中)如图1所示是三个成功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c电路中仪器未连线,请按照实验的要求连好实验电路。 (2)电流表指针偏转角跟感应电流的大小成________关系。 (3)第一个成功实验(如图a)中,将条形磁铁从同一高度插入到线圈中同一位置,快速插入和慢速插入有什么量是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A B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 22 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 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 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计算题增分练

计算题增分练(一) (满分32分 20分钟) 1.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倾斜传送带以v 0 =2 m/s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小物块A 从传送带顶端无 初速度释放的同时,小物块B 以v 1=8 m/s 的速度从底端滑上 传送带.已知小物块A 、B 质量均为m =1 kg ,与传送带间的 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小物块A 、B 未在传送带上发生碰 撞,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sin 37°=0.6,cos 37°=0.8. 求: (1)小物块B 向上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2)传送带的长度l 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对小物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解得a 1=10 m/s 2 小物块B 减速至与传送带共速的过程中, 时间t 1=v 1-v 0a 1 =0.6 s 位移s 1=v 2 1-v 202a 1 =3 m 之后,小物块B 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其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解得a 2=2 m/s 2 小物块B 减速至0的时间t 2=v 0 a 2 =1 s 位移s 2=v 2 02a 2 =1 m 小物块B 向上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v = s 1+s 2t 1+t 2=2.5 m/s (2)小物块A 的加速度也为a 2=2 m/s 2,小物块B 开始加速向下运动时,小物块A 已经 具有向下的速度,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要使二者不相碰,应在小物块B 滑下传送带后,小物块A 到达传送带底端.当小物块B 刚滑下传送带时,小物块A 恰好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此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圆周运动题型归纳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圆周运动题型归纳 类型一、生活中的水平圆周运动 例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的向心力是A 的向心力的2倍 B .盘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 C .A 、B 都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 D .若B 先滑动,则B 对A 的动摩擦因数A μ小于盘对B 的动摩擦因数B μ 【答案】BC 【解析】因为A 、B 两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2n F mr ω=,因为两物块的角速度大小相等,转动半 径相等,质量相等,则向心力相等;对A 、B 整体分析,22B f mr ω=,对A 分析,有2A f mr ω=,知盘 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则B 正确;A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可知A 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B 受到盘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故C 正确;对AB 整体分 析,222B B mg mr μω=,解得:B B g r μω=A 分析,2A A mg mr μω=,解得A A g r μω=B 先滑动,可知B 先到达临界角速度,可知B 的临界角速度较小,即B A μμ<,故D 错误。 【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大小相等,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例2、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 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另一端固定在半径为r 的水平转盘边缘.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当转盘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钢绳的重力,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ω与夹角θ的关系.

2019年高考高三物理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单元总结与测知识点分析(含解析)

2019年高考高三物理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单元总结与测知识网络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在光电效应中(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此处是难点之一; 2、玻尔模型中能级的跃迁及计算。在玻尔原子模型中能级的跃迁问题以及量子化的提出也是难点之一; 3、原子核的衰变问题以及核能的产生与计算是本部分重点。核能的计算与动量和能量的结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处理好。 知识要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的本性 1、光电效应 (1)产生条件:入射光频率大于被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 (2)入射光频率决定每个光子的能量决定光子逸出后最大初动能(3)入射光强度决定每秒逸出的光子数决定光电流的大小 (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光的本性。 (1)大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 (2)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的光,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波,粒子性越显著。 (3)可以把光的波动性看作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 知识点二——原子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沿原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角度

偏转,极少数偏转角大于90°,有的甚至被弹回。 2、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半径大约为10-10m,核半径大约为10-15~10-14 m。 知识点三——氢原子跃迁 对氢原子跃迁的理解: 1、原子跃迁的条件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或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吸收或放出恰好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的光子;当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时,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原子还可吸收实物粒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实物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差值,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2、氢原子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光子的可能数 一群氢原子从第n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发出的光子数为种。 知识点四——原子核反应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1)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2)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 有放射性。 2、原子核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即, 其中为靶核的符号,x为入射粒子,是新核,y是放射出粒子的符号。 发现质子的方程:(卢瑟福) 发现中子的方程:(查德威克) 发现正电子的方程:(约里奥·居里夫妇)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核反应方程遵循两个守恒关系,即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图像问题学案(全国通用)

物理图像问题 22题 23题

24题25题

20题23题22题

19题 18题 19题 20题 第1课时力学图象问题 高考题型1运动学图象问题 1.v-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v-t图象中,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注意:加速度沿正方向不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做加速运动. 2.x-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x-t图象上,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注意:在x-t图象中,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反映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例1(多选)(2018·全国卷Ⅱ·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1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t1~t2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且t2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则t1时刻甲在乙的后面,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图象的斜率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C 项错误,D项正确. 拓展训练1(2018·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次质检)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 -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2 A.在第20 s末,甲、乙两车相遇 B.若乙车在前,则可能相遇两次 C.在第10 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D.在第10 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 m 答案 B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s v=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2022t v -v =as 3.中间时刻速度 02t t/2v +v v =v=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s/2v 6.位移02122t/s=vt=v t+at =v t 7.加速度0t v -v a=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 ):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 ):秒(s) 位移(s ):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0t v -v a=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12 2h=gt (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 =9.8≈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012 2s=v t-gt 2.末速度v t = v o - gt (g =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02v t=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含答案)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1某时刻开始减速。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2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若用来计算物○3a a g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 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其中,得T s s v n n n 21++=s T 1.05015=?=

=,=,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因为,,所以可判断物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56v v >67v v <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是正确的,、是错误的。因为公式 5v 6v 7v 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T s s v n n n 21++=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cm 00.2s =?间的距离应该为,但图中,01.1300.201.11s 5667=+=?+=s s 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加速度 cm 00.2s =?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所以。 s m aT v v /20.11.000.200.156=?+=+=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 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求平均值,所cm s 00.260.460.63=-=?cm s s s s 00.2)(3 1321=?+?+?=?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得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 ma =mg μg a μ=(此式中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a f mg =+μf m f 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所以的测量值偏大。a a >'g a =μ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考点集训:考点10 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含参考解析

考点10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 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是矢量,有正负之分 B.刚开始下落时的重力势能为mg(H+h) C.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零 D.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 O 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 ,AB a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 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 ) A.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1 2W mga μ- B.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3 2 W mga μ- C.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 mga μ-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4、如图所示,一物体从长为L 、高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A 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该物体滑到斜面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gh B. 2g L C. gL D. 2gh 5、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 0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 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为 201 2 mv B.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 201 2mv -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201 2 mv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始终为h .当人以速度v 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x 时,则( ) A.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

2019高考物理基础知识记忆方法精品教育.doc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记忆方法高考物理基础知识记忆方法 牛二律,物体平衡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平衡匀加两题型,横竖斜面三环境。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整体隔离灵活用,内力外力要分清。 分析到位再分解(正交),两个方向列方程。 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圆周运动有三种,绳球杆球与环球, 竖直轨道最高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绳球重力向心力,速度具有最小值,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 引力定律大发现,天体问题它关键。 重力等于万有引,不计自传是条件, 万能公式一长串,画图导式结果现。 R越大周期大,其它几个也越小,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想要求出万有引,没有小m对不起。 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最大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最大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电场选择 电场选择不头疼,抓住线面不放松,线面越密场越强,场强力强a也强,力的方向看正负,正同负反要记清,场强计算三公式,条件记清用对路。电势高低看走向,沿线越走势越低。电势差计算一公式,正负一定要带入。电势能变化看做功,正减负增一根筋。寄语 物理世界很奇妙,简记七力四运动,牛顿定律两定理,系统再加两守恒,希望同学多努力,爱拼之人才会赢。原子物理选择 光电效应有条件,频率越大越能成,电子绕着正核转,轨道能量已不变,电子上跳又下窜,吸能放能有条件,四种方程要分清,衰裂聚变人工转变。衰变只有一原料,U裂H聚最常见。转变需用射线引,一般使用氦核源。电磁感应选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