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学2011.12.16

家庭教育学2011.12.16

家庭教育学2011.12.16
家庭教育学2011.12.16

家庭教育学

绪论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教育学

《反思与探究》

1.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有何区别?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1)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有何区别?

家庭是人一生最早也是最长久的生活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生活最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至于个人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

社会组织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主要指狭义的组织。

2)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经济功能、保护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教育功能、生育功能、情爱功能。

2.家庭教育有何特征?

1)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没有统一要求,在方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在家庭中或亲子共在的场合随时随地进行,内容和方式通常有家长自主选择,不具有系统性,往往受家长的生活阅历、思想状况,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兴趣爱好等影响,因而家庭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个别化特征。

2)家庭教育终身制。家庭教育活动自生命孕育之初就开始(包括胎教),一直延续到生命结束,可为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任务不再仅限于帮助子代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是促进家庭所有成员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不再仅限于上辈对晚辈的指导教育,而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教育也不再局限于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贯穿了人生至死一辈子的过程。

3.如何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

1)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人性格好坏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家庭,通过家庭中人与人间关系和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和事的关系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有的态度容易引起共鸣,父母的言行、品质、性格、爱好等问题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在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智力发展诸因素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家长的儿童价值观、教养方式等起着重要作用。

3)将家庭教育影响好自卑道德品质的形成,人的品德发展中,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除自己的原因、社会环境影响外、家庭熏陶也是个很重要因素。

4.家庭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请构思一下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家庭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教育是广泛存在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培养社会人的活动、有效的进行教育研究,经过长期积累成为家庭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的时间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人们深入研究教育、社会和人的三者之间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实施途径方法、形式以及他们相互关系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等。家庭教育学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家庭的内涵、家庭的变化、家庭中个人的成长、家庭中儿童的发展以及家庭教育文化现象等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

第一篇总论篇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学科发展

《反思与探究》

1.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1)古代--家庭教育经验总结。原始时期,家庭教育处在不知而行的自发状态,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意识思考,应该是在文字出现、人类迈入阶级社会以后。

2)近代—家庭教育科学萌芽。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是和我国近代社会向西方学的轨迹相一致的。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学家,他们高举人性解放的大旗,追求“民主”“科学”。在这样的价值观视野下,家庭教育的研究立足于人,立足于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并日趋专门化和科学化。中国在20世纪初,中国的家庭教育研究有过短暂的辉煌,中国的家庭教育研究也开始迈向了理性、科学的道路。

3)当代—家庭教育学学科体系初建。新中国建立以后前30年,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研究基本中断,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所取得成绩由于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导致的家庭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相比,是不相匹配的,当前我国大陆的家庭教育学学科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2.当前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面临着那些问题和挑战?

1)家庭教育研究的学科视角应拓展。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学科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家庭教育几乎和所有家庭问题有密切关系,因而要深入研究家庭教育现象、揭示家庭教育规律就必须借助其他各门学科的理论视角和解释框架,需要哲学、人类学、历史学、生态学、生物学、宗教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的理论视角。

2)家庭教育研究方法需规范。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大学科的家庭教育研究方法,总的来说三大学科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理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比较规范,在心理学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中,文献检索、研究设计、测试工具和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及其讨论的叙述比较规范,基本上实现了和国际学术界接轨。

3)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结合。理论研究已思辨研究和经验性总结为主,缺少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既不能很好地解释家庭教育现象,揭示家庭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也不能成为实践决策的依据。缺乏基础理论指导的应用研究,只能照搬学校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科学体系,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脱节是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陷入一种狭隘的实用主义和庸俗化境地。

3.你认为家庭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方法?

1)家庭教育的基础研究:包括家庭教育的性质(含特点)与功能、亲子关系、家长教育观念(含目标)、家庭教育投入、家庭教育研究方法。

2)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包括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家庭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早期教育、家庭教育评价标准、家庭与学校合作、家长学校管理。

3)家庭教育的专题研究:包括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独生子女教育、家庭教育误区、海外家庭教育的评价。

4.你认为当前家庭教育研究要取得突破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家庭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家长、子女或是家庭所有成员以及与家庭组织相关联的人,都是主动地个体,但是更为重要的家长和孩子的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要取得突破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包括养育、做人思想道德品德的教育和能力的教育。

2)父母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包括亲情作用、鼓励和帮助作用、心里指导作用。

3)现代家长面临社会的挑战:

①知识快速膨胀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家长再也不能用过去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应用将来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②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家长和孩子同时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孩子从媒体中理解到的事情会叫家长大吃一惊,世界已成了他们的世界,家长要想教育孩子必须重新思考,重现学习。

③家长角色面对的挑战:现代家庭的家长应是方方面面的教育者,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孩子的学习与家长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家长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中成就非常高或经验很丰富,但是其家庭教育能力对孩子家庭教养的延伸并不是全面的。家庭教育子女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别人的人首先要受教育”。

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历史资源

《反思与探究》

1.概括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1)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①注重严、爱结合。父母欲严以教子必须先严纪律人,父母应将威严与慈爱相结合,父子间应严肃,不可以因过于亲密而不庄重,那样会使孩子对父母生出怠慢;父母子女之间必须有骨肉之爱,但又不可简略礼节,否则做不到父慈子孝。在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问题上,有着很辩证的思考。

②强调以身作则。教子与律己相结合。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有教子女的威信,以身作范随主要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但同时也是对全体家庭成员的要求。

③重视因材施教。“一进一退”因材施教已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培养学生要想处理、使用木材一样,做到“各得其宜”,能做梁的做梁,能做椽子的做椽子。

④注重启蒙艺术。启蒙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启蒙教育重在启蒙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强调启蒙的途径和手段,甚至用现身说法来进行启蒙。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为今天我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原则:

①家教一致,家校统一原则。家教一致是家庭内部教育观念的统一,家校统一是家庭与学校的统一。主要是教育理念的统一和教育方法的统一,及时主动地和学校、班主任进行沟

通交流。

②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原则。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③宽严适度,张弛有度的原则。父母关爱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感情的基础,但是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④平等相处,亦师亦友的原则。与孩子相处,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并不是对孩子的溺爱和迁就。

⑤培养个性,建立自尊的原则。宽容孩子的过错,积极的鼓励比消极刺激更有效果。严格要求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对孩子合理要求,在允许条件下尽量给予满足。

⑥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孩子将年龄的增大,不断调整思路,适时改变教育态度与方法,平等交流,相互间建立理性的、充分信任的父子和母子关系。

2.试析为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近代转型的原因及特点。

1)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近代转型的原因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愈来愈难得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西方近代以来家庭教育代表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趋势与方向。中国当代家庭教育转型过程就是逐步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传统家庭教育中依然存在教育上的功利性与高期望性、教育行为上的“学习至上”、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等。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总是深深地烙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进程中,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家庭教育日益被赋予更多的责任、更大的意义,而且也日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为了理清家庭教育转型过程中,揭示近代家庭教育转型的规律、检视家庭教育的问题、探索家庭教育的趋势,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庭教育向现代家庭教育转型。

2)传统家庭教育近代转型特点:

①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化,主题性教育思想渗透到家庭教育领域中,家庭素质教育理论逐步确立。

②家庭教育转型是在社会转型、家庭变迁、学校教育变革等外部因素与家庭教育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③理顺家庭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关系,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的迫切性。

3.试析西方国家近现代儿童观的发展。

①幼儿期:卢梭强调了母亲的养育在孩子幼儿期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在幼儿期父亲也应当担负起教养的职责。一个人所受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做人的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是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父母要尽可能的帮助幼儿满足智慧或体力方面的需要,但又要分清那些需要是处于自然的,那些是和胡乱的想法或没有道理的欲望。父母要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不要是他养成驾驭别人的习惯,使他把欲望限制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②儿童期:儿童在儿童期在认识上只能接受形象而不能接受观念。孩子天性活泼,有很强的模仿心,特别是快乐的天性,因而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学习。儿童期要能及其孩子学习的欲望,强调理解力重于记忆力,强调养成思考的习惯重于读书写字。父母对孩子必须要有很深刻的判断力,才能评价孩子的判断力,父母要加强自己家庭教育素质的培养和学习。

③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有了强键的体魄和发展较好的感官,教育的任务是引导他们接触学问,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相互调剂”中,思想锻炼绝非用现成的许多知识去完成,而是通过操作、实验去判断、推理,从而重新经历知识生产的过程。

④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主张教育要从这个时期真正开始。教育的主要任务事情感、意志和品德的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天真,要以简洁和坦诚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应使青少年远离不正当诱惑,避免性刺激早熟。道德教育应该从人的自爱自利开始,进而爱别人,把自爱变成美德,进而得到别人的爱。教育要用行动而不是言辞,让孩子做他所能理解的一切良好的行为。

4.试析西方近现代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西方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給儿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近现代立场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中是缺失的。中国文化和教育对儿童教育近现代立场的视而不见或简单拒绝,表明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其实是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盲点。这一盲点不仅是束缚教育变革的瓶颈,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第三章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

《反思与探究》

1.亲子关系中的教育要素是什么?

1)角色关系:

①社会地位:家庭的社会地位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他对父母与儿童各自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中产生着影响。重视亲子关系的建构,重视子女的培养,信任教育,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来年古代人都会带来乐趣。社会地位(以职业、文化为指标)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亲子间的角色关系从而引发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父母较多地与符号、文字、思想打交道,从事一定的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婚姻的情感成分,也更为重视亲子间情感的培养,尽量避免疏远孩子,孩子的焦虑被疏导,侵犯行为被压制。

②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状况决定了家庭中父母角色的扮演,进而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运行,构建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失却自我的夫妻关系,父母自身人格系统的不健全,其残缺的自身形象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不健康的榜样,造成了孩子生活中正确的思想范围的缺失。冲突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扭曲影响了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正向的角色行为扮演,冲突夫妻关系的不健全关系导致了将子女作为替罪羊、出气筒、多余人等。健全的夫妻关系,以崇高的爱情为内核,双方具备一定的平等意识,无条件的奉献精神,相互配合,相互投入,夫妻之间的角色系统明确,只有完成、成熟的自我才能催生出健康的个人。

③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孕育着不同的亲子关系,不同的文化传统,亲子关系的表现各有不同,体现为不同的家庭教育行为,在不同亲子关系中成长出不同的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孩子更多的尝试机会,凡事鼓励孩子动手,充分给于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多种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2)心理关系:

①心理地位:亲子关系内在地表现为某种心里地位的关系,父母的影响力取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实际的心理地位。孩子是通过从内心接受(拒绝)父母,来表示自己对父母的影响的认可程度。

②情感交流关系:情感交流是亲子关系的重要内容。在正常亲子关系中,子女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父母能将自己的情感顺畅地传达给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注意从孩子的立场看问题,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并与之分享情感,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父母一方面珍惜与子女在一起的时光,另一方面避免事事代替孩子去做,同时能随时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③重要他人:许多人在成长经历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即某一个人物无形中成了他在生活中坐标或心目中的偶像。重要他人的参照对象是以父母等家庭成员为首选对象的,在亲子关系问题上应当考虑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依赖父母,借助父母,超越父母,形成自我是儿童成长的必然轨迹,父母是重要他人的教育意义之所在。

3)伦理关系:亲子关系也是一种伦理关系,理论在本质上是普通的东西,它是精神的本质。亲子关系始于生物性的血缘关系,伴随着爱的心理情感,超过社会的角色规定,上升到伦理的境界。亲子关系是世界上一种最为崇高、最为纯粹、最为无私党的伦理关系,父母眼见子女日渐长大成人而自己却归于消逝,子女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凝聚着父母的消逝也是亲子间伦理关系。

2.我国亲子关系的优良传统是什么?

1)重角色行为,轻亲密关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父母与子女关系一般来说具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教育儿童往往重角色行为培养,忽略情感孕育,孩子正向的情感表达的学习未能收到较好的重视,同时,儿童发展过程中亲密关系被忽视也是一个重要事实。亲情的过于富足并不一定是孩子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相反不少独生子女的情感发展呈现出这样的偏差。合理的改善亲子关系的角色培养孩子丰富高尚的情感世界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

2)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中国父母从未忘却过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虽为子女奉献一切,但是儿童的气质特点对父母采用何种教养方式有一定影响。在亲子关系问题上注重儿童的特性,关注儿童的个性、态度是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必要前提。根据俄通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3)重替代行为,轻独立有意识。现今中国父母的作为实质上是替代了孩子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行为,表面上父母忙碌辛苦,实质是剥夺了孩子太多发展机会,严重的说是很多父母并不自知,替代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子女在心理上形成很多的缺陷。亲子间的心理关系理应是一种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作用,亲子间情感的沟通结果不是界限不分,泯灭个人,而是滋生新的情感力量,从而孕育新的自我。

3.当前中国家庭应如何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

1)重塑家庭的亲子关系。重塑家庭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儿童丰富心灵的重要途径。一个完整的家庭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重视亲密关系培养与表达的家庭,儿童从家庭亲密关系中学会了如何让与他人相处,如何去面对外部的世界,如何去构建独立的自我。父母应该设法与子女之间培养起亲密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自主性也应适当承认,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关系更大限度地是宽容。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夫妻之间、亲子之间良好亲密关系的构建需要全体家庭成员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2)重视儿童自我成长。有重视社会教化转向重视儿童自我成长是家庭教育的必然走向,父母应将眼光投向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冲满光明、无比精彩,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需求,孩子们的愿望应该得到满足,孩子们的理想应尽量促其实现。

3)培养儿童独立意识。父母在孩子主动精神培养挖掘上尚未倾注太多的心力,帮助孩子创造独立的自我,克服替代行为,培养而儿童独立意识是当下家庭教育中亟待努力的方向。

第四章家庭互动:家庭教育的实践机制

《反思与探究》

1.家庭互动中的教育要素是什么?

1)权力结构:家庭互动中存在着家庭权利的运行。家庭权利的分配不同影响着家庭互动的性质。定位结构家庭大的实质就是家庭权利大的等级分布,家庭中大量使用限定性的语言符号,孩子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十分有限,在教育中充分限定性的语言,儿童的行为举止相对刻板;个人定向结构家庭以沟通作为重要的互动手段,家庭成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针对家庭规则等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家庭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个人权利。实际情形下,家庭绝不是以上两种情况,许多家庭恰恰介于两者之间,甚至处于更为复杂的境地。

2)沟通结构:沟通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有三种沟通障碍常发生于亲子之间:一是性格差异,一是文化差异,一是代沟差异。所以有效沟通包括理解、积极倾听、鼓励、培养自尊等诸多方面。父母应借助与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与态度来传达孩子的有价值的人的信息,是孩子与大人及同伴的交往中了解、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自尊意识。改变家庭权利的定位状况,倡导家庭的平权化,培养家庭的民主之风。沟通会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将机遇和挑战,提倡外倾式沟通是促进家庭良好互动的前提,更是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2.家庭互动中的教育体制是什么?

1)亲子互动的机制。

①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以此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直接暗示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的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凭借去其他事物或行为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见解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有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

②模仿: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的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模仿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及个人性格等。在家庭教育领域也同样寻在模仿此类现象,先内后外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孩子总是从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获得模仿行为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③感染: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互动方式,是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引起相同的情绪和行为。感染定的条件有情境的相似性、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性、社会地位的相同等,家庭互动中充满了感染的现象,家庭教育也正是通过感染而有效发生的。

④撤回爱护:撤回爱护是父母常用的方法,激励孩子注意自己的过分言行和行动,做一个好孩子。

⑤体验结果:体验结果也是父母常用的方法。

2)家庭互动的过程。

①控制性互动:这是一种非对称性相依,体现为一方始终控制着互动的方向与进程,另一方面则依据对方的行为作出反应。这是一种家长权利无限扩大强迫孩子行为的一种互动。

②支持性互动:支持性互动在家庭教育中体现为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着眼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人,侧重孩子的自信心这一能力支柱的培养。父母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鼓励孩子的正向行为,制止孩子的负向行为,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然成长。

③引导性互动:通过交谈、讨论、解释来完成的互动。引导性互动是以沟通作为主要手段的互动,通过信息的交流父母完成对子女引导的职责。由于父母与子女永远寻在着角色上的差异,故父母对子女始终具有引领的义务。

④干预性互动:干预性互动是专职教养行为的集中体现,其行为表现常见的有偏见、一意孤行、强权、暴力等。干预性互动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第五章家庭文化:家庭教育的价值内核

《反思与探究》

1.中国家庭教育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时代承续过程中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

1)中国人的家庭观。

①终结关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家是唯一可靠的寄托。个人意识的觉醒,个人的幸福,个人的追求似乎与家庭的兴衰紧密相连。个体的存在就是家庭、家族的象征,一位有威望的家长只要他活着,对其他家庭成员就是某种鼓舞,就会产生一定的精神力量。同时,个人的任何闪失均可视为家庭的耻辱,其成员间关联程度牢不可破。

②重视家教:子女教育是家族生命延续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家庭要得兴旺必借助于子女养育,受教育是年青人晋升社会等级的重要阶梯,教养子女与后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就将会为每一个中国人和家庭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子女教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③孝悌伦理:中国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孝”和“悌”。“孝”作为一种情感,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即父母子女之间纵向的“亲亲之情”;“悌”则是家庭内部兄弟之间横向伦理,情调对兄弟的恭顺。中国历史社会中,孝道成为伦理之本与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密不可分。弘扬孝道的同时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强调孝敬父母与热爱国家统一,通过弘扬孝道,提高个体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水准。

④道统、学统、血统同一。道统、学统、血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同一的,德配天地、道观天下、政教合一、以史为师,历来是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同一的。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的模式看,“和睦其友”说明了社会成员对亲情的看重,由“外人”到“家人”的象征性置换,充分说明了家庭文化的力量。

2.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加以创新?

1)家庭教育价值观。

①强化家庭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而言,国家、社会都赋予家庭一定的教育子女的职责,中国家庭的教育职能确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把人的一生是非、善恶、成败直接地,乃至全部地归因于父母的教育,这是中国人的逻辑。家庭教育的强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它涉及了中国人观念中的生命延续问题。中国人十分重视文化的、社会的生命延续,才使得国人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功能。

②教育以家庭利益为主要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家庭的、家族的利益是最基本的价值。中国传统的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中,几乎不存在什么独立的个人利益,父母的生民与子女成长融为一体,父母从他们望子成龙的教育中寻找自身的生存价值。中国父母们将哺育后代、化育苍生、造福桑梓、憧憬未来于自己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一种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在他们身上闪烁着强韧深厚的人格之光。在中国、父母的渴望通过子女得以实现,父母的感情在子女身上得以延伸,通过家庭教育这一强大教育力量,推进着社会地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他们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着崇高的责任意识。

2)家庭教育的主题观。家庭教育主题观体现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仅仅看到了父母单方面的教育影响作用,不适当地高估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而忽视了子女的能动反应,忽视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交互作用、相互构建的意义。家庭教育语言即是家长语言中包含大量的否定词、限定词、挑剔词,用这些家庭教育语言来指导孩子行为的方式,这些语言的使用,

表明了中国父母具有强烈而主观的单方面的育儿意识。这种教育至上,家长至上的思想正是中国家庭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结果是夸大了显性的家庭教育的力量,忽视了隐形的家庭教育的潜在作用。

3)学习至上的价值观。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抱有学习至上的价值观,误认为学习是子女教育生命的全部内容,而学习又更多地被理解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态度和情感系统等方面地发展则视而不见;错误地认为孩子具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开发儿童智慧的各类社会盈利机构应运而生,家长不惜重金投资于孩子的学习,认为只要孩子感兴趣,父母就有义务去提供保障,于是,学习成了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焦虑,学习压力,学习厌倦成为不少孩子的普遍心态。

4)家庭教育的功能错位。错位指的是角色与功能的颠倒。

①首先体现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错位。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奉学校之命办事,家庭成为第二学校,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丧失,家长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家长强烈的独立自主教育子女的意识受到压制,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语言和思维等都成了学校教育模式的翻版。

②其次体现为父母教色的越位,表现了不少父母承担了许多不该由他们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代劳”现象其实质是剥夺了子女更多的接受教育和学习机会,子女非常珍贵地发展空间被父母无情的剥夺了。子女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一天一天萎缩下去,而父母的压力却一天比一天加重起来。

③由于父母主要教育责任在于促使子女的全面发展的意识淡薄,认识不足,因此子女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和提高,得不到家长们应有的关注,并常在升学的学习压力下遭到戕害。体现了家长对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期望值。

3.怎样才能达成中西方家庭教育文化的对话和融合?

1)文化冲突是中西方家庭文化交流产生的动力。

中西方家庭文化冲突的本质是有家庭文化组织和生成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文化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注重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做群体的一分子,个体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而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个人是人性和社会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学习者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中国家庭教育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对权威及其规则的服从以及在考试中取得成功;西方教育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认为学习成就应归因于能力而不是努力。中国学生学习的动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西方学生学习的动机基本不会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是来自内在的兴趣,追求愉快学习。

2)对话是解决冲突、促进交流的较好方式。

对话是交流双方确知对方暗点和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平等、真诚、愉悦是对话建立的基础,在围绕中西方家庭儿文化重建和再组织的对话活动中,只有话语霸权的消除、文化自大和自卑感的破除以及先前文化成见的“悬置”,才能造成观点多元的现实,才能有效理解文化对象的确定意义,才能从他者的理解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3)文化融合是中西家庭文化交流的基本目标。

中西家庭文化的文化融合,是发生在家庭文化的组织者对文化对象的理解基础上,租住者对文化对象的理解不是单纯将外来家庭文化的内在要求同化到自身文化之中,也不是将自身文化同化到外来家庭文化中去,只是将外来家庭文化的要求作为自身文化建构的媒介,赋予它新的意义,使之适于新的环境。在急停文化意义以及文化对象本体意义互动的基础上,融合生成一种新的家庭文化意义。中西方在认真考虑各自的文化背景基础上,在家庭教育文化和家庭文化方面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章家庭教育的内容

《反思与探究》

1.结合自身成长背景谈谈为什么家庭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

和谐幸福的家庭不但一人的事业发展具有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力。

1)家庭爱的家庭情感培养教育。亲子之爱和夫妻之爱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庭爱,亲子之爱表现为一种无私之爱、奉献之爱、无目的之爱,也就是为爱而爱,彼此之间关爱本身就是目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家庭情感更具有依赖性;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互相减少;家庭情感交流由单向被动走向双向互动,形成了家庭成员间生活上相互扶助、人格上相互尊重、情感上相互依托,心理上相互理解的新型家庭关系格局。

2)在理智的施爱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爱自己心,人皆有之,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真正认识到爱的力量,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我的份父母就这样很疼爱我们,但是不知道怎样去爱。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不但要充满亲情的爱,而且应该是理智的、恰当的、艺术的和健康的爱,要求一是寓爱于严格要求中,二是爱要适度,三是要形成家庭之爱的双向互动,四是要将爱孩子与爱自己结合起来。父母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关心自我的方式,激励孩子,鼓励孩子,熏陶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人生榜样,与孩子并肩前进,共同提高。

2.以“责任感”为核心的科学的性、恋爱、婚姻知识教育,都包括哪些内容?

1)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知识教育。性,是与人的终生都密切相连的生理、心理的综合现象,是人类说话的永恒话题。性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而性别是需要后天加以学习的社会现象。在媒体和网络快速普及的现代社会,家长应该革除封锁的封建意识,适时地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有关性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子女进行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关心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正确的性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观念,为其后期的人生历程打下良好基础。

2)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恋爱知识教育和指导。恋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社会性交往活动。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庭中及早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恋爱知识教育,端正恋爱态度,增强其道德意识,是十分必要。

3)对子女进行有关婚姻知识的教育。婚姻和家庭是恋爱的结果,也是恋爱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为了孩子们的婚姻幸福,家庭应该对其进行有关婚姻家庭知识的教育,应是关于如何对待和处理婚姻所带来的新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调试问题、已婚儿女们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学习、工作的关系等,帮助他们在婚姻家庭中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的生活规范。

3.怎样在家庭中进行基本社会伦理与行为的规范教育?

1)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伦理到的是靠人们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了调节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①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用新的、平等的现代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教育和要求孩子。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家庭中封建的伦理道德,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应该人人平等、互尊互爱、彼此尊重独立的人格和基本权利及其本人的意愿,尊重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的意见,民主讨论等。

②学校伦理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过有意义、愉快、和谐、进步的校园生活,有益于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在学校学习的孩子,家长应该通过多种新形势让孩子确立起基本的交往

伦理,并内化为自己的的自觉行为,形成积极的学校伦理体验。

③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⑴社会公德规范的基本原则是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财产、助人为乐、救人危难、尊重他人、不损人利己等。需要人们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要求,维护和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公共生活秩序。

⑵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类型。各行各业既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又有各自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公众、奉献社会等,应该成为各个行业普遍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2)社会法规制度教育。在建立法制和民主国家的进程中,增强法制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对家庭、社会、国家及其个人是十分必要的。

①我国基本社会制度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中华人们共和国宪法》使我们根本大法,对于有阅读能力的子女,应该让其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与法律法规有关的文字、图文资料,使其掌握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②有关具体法规、制度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是子女了解和掌握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根据需要和可能及时进行刑法教育,以防子女触犯法律,給其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危害。

③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有关交通法规的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社会治安条例教育等。对孩子进行这些法律法规教育,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人身安全,能促使孩子用法律保护自己,能减少青少年越轨犯罪,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有利。

4.结合儿童成长实际谈谈如何在家庭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

家庭对儿童心理品质教育分为四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可成为心理营养。对未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爱和信任。再良性循环的情况下,孩子从小有充足的心理营养,不但能爱父母,而且能渐渐地推而广之。作为人生第一站的家庭,在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儿童天生就有“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儿童青少年兴趣的发展为“兴趣”、“乐趣”、“志趣”三个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已在广泛兴趣的背景上形成以自己个性为中心的兴趣,家庭必须给予鼓励、尊重和引导,使兴趣向积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3)发展正确的自我意识:尊重孩子,引导和帮助孩子法阵正确的自我意识,父母必须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同时,了解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情况,帮助其增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引导孩子学会悦纳别人,同时又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让别人接受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增进情感态度,培养行为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关系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

4)独立个性的培养与意志力培养:家庭要育子女成才,不仅应发现孩子的天资,为其发挥天资尽力创造条件,还要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并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其意志。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和性情倾向,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加以引导,放手让孩子到他能施展才华的场所去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勇于面对困难、失败、磨难。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成才,要教育子女甘愿为事业,为理想,为目标付出巨大的牺牲,努力拼搏。

第七章家庭教育的原则

《反思与探究》

1.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贯彻家庭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家庭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实际,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在儿童身上形成家长做期望的特征和品质。

1)遵循年龄发展阶段性:

①根据年龄发展顺序,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整个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在各个发展阶段对某种外界影响特别敏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人的身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理解能力的教化相应的知识,要求我们按照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遵循科学知识本身的发展顺序的原则安排家庭教育内容。

②遵循年龄阶段特征,促进儿童自身发展。尊重儿童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就是尊重儿童发展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自由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方式。家庭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这一天性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能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更不能任由家长对儿童进行塑造、钳制甚至是压抑。家长应该知道,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给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2)遵循心理发展阶段性:

①遵循心理发展顺序,促进智力发展。家庭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就是教育学中“量力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能够掌握家长所教的知识、技能等。过早的强迫孩子学习理解不了的抽象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枯燥、厌烦,结果不但学不到什么知识,还会影响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应知道儿童的大脑还未成熟,过早地给大脑加重负担,会使大脑产生疲劳和惰性,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②遵循心里发展的阶段特性,促进全面发展。有的儿童心理发展适当早一些,家长的教育只能是适当提前,体现了“家庭教育要遵循孩子身心接受能力”的要求。有的儿童适当发展迟缓一些,要求家长对此保持理性的态度,家长要有抱着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实施与这类孩子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家长对孩子智力实施治理开发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差异性和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存进不同心理发展阶段儿童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2.如何根据孩子的特长实施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家长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儿童能够扬长避短。

1)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①避免家庭教育中的“平均主义”和“片面发展”两种极端倾向。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就是要做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一方面顺应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掌握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个性品质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②善于发现儿童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为儿童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家长根据两类特殊儿童的个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一类是孩子个性倔强,很难管教;一类是孩子个性柔弱,缺少自主性。家长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甚至孩子多说多问是求知欲的表现;对孩子的奇思妙想,要精心的诱导和指点,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能力个性品质。

2)根据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

①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人选择,应该从儿童时起,大力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对照年龄的发展,青少年时他们逐步对某些方面的活动产生了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并有了较为强烈的追求后,再将孩子的特长发展方向确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而不能过早的确定方向,造成孩子特长发展的盲目性。

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特长。要发展孩子的特长,培养造就专门人才,还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一个有造诣的人才,除了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外,还必须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基础。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个门知识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必须需要文化知识,才能促进专门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始终做到严慈相济。

1)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对子女发展和成长的责任,提出并落实一些适当可行的教育要求严格要求,不迁就放任孩子。优良的品质不是太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正处在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应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的住命运的打击,加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天雪地里或是或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存的意志和品质。

2)在物质需求的严格中培养儿童的节俭意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重重需要和要求,既是父母之爱的体现,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正确的、合理的、应当予以满足;不正确的,不合理的,那怕是再强烈、再迫切、也要予以拒绝。父母对孩子的需求要做具体分析,对于基本的日常需求,按照“够用、节俭”的原则给予满足;对于合理的丰富性需求,采取延期给予的方式予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予以坚决拒绝。在家庭教育中,“再富不能富孩子”,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能力。

4.结合实际谈谈家长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意义。

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在一切具有家庭教育任务的家庭中,切实做到教学相长,有利于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进步。要搞好家庭教育,就必须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家长要适应家庭教育的需求,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当今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各种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传统社会中成人和家长做为知识唯一权威的知识生产和传递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适应家庭教育的需要,特别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就要不断学习和知识更新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2)严于律己,在身教中实现家庭教育目的。

①家长的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语言行动等无不影响着孩子。此外,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家长身上的优点、长处或弱点、短处,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方式,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不管父母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对孩子产生着影响,孩子将无法选择性地、无意识地加以模仿甚至是接受。父母是天然绝对的榜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智慧集中体现于家长的人格、人品、教养、思想、生活态度等。

②家长的一阵作则本身就是教育目的。家长以身作则不但实现了家长提高自我素养的目的,也通过这种自我发展影响找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实现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要求家长

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呈现给孩子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以身作则的家长。

第八章家庭教育的方法

《反思与探究》

1.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在家庭中要重视“寓教于喻”的谈话方法。

语言传递是家庭教育的最基本方法,谈话法是结合子女的思想实际,父母有针对性的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讨论,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首先,家长在谈话前做好一定的准备,谈话要有计划性,并思考好谈话的步骤和内容;谈话要引起孩子的兴趣,过程要有启发性;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年龄和知识经验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其次谈话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广泛和集中,幽默风趣,内容的深浅难度要适合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还有谈话的态度要温和,气氛要轻松,让孩子感到家长既是望而生畏的严师又是和蔼可亲的益友。谈话的内容正好是孩子需要解决的和认识的问题,谈话要看孩子的理解接受的情况,不能强制灌输,要有启发性,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不见得都要家长把结论说出来。

要做到“寓教于喻”,家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儿童、充分掌握青少年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才能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始谈话说服教育;其次家长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知识,自身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对孩子要有极大地耐心和爱心,遇到教育难题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平等和谐的关系进行谈话交流。

2.在网络和信息时代如何指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和信息资源?

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电视、网络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网络成为家庭信息获取与交流方式。电视、网络进入家庭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不要产生两种偏向,从容和遏制。家长应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引导孩子合理利用信息媒体资源,通过这些资源获取各种知识、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家长要教育孩子认识媒体是一种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信息知识获取方式;认识到网络是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了解现代信息、融入现代生活的基本工具。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不恰当的使用媒体信息的危害和问题;还要交给他们抵制网络消极信息的基本方法。鉴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家长应该做出必要的限制和约束,尤其是对收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安排、时间长短等作出严格的规定。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媒体,学会选择媒体,学会利用媒体。

3.暗示法包括那几个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运用暗示法?

1)暗示法包括四个部分:

①直接暗示:是指家长把自己的意图直接提供给子女,使之迅速地加以理解、领会的教育方法。

②间接暗示:是借助于人的行为或其他的媒介,将家长的意图核对子女的要求、期望,间接地它提供给子女,使子女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教育方法。

③反暗示:是指家长利用外界刺激物的信号引起相反的反应的教育方法。这种能够放就是人们常说的“激将法”。

④自我暗示:是指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自己对自己施加心理影响的教育方法。这种暗示源自孩子的内心而不是外界。

2)在家庭中运用暗示教育法,可以将几种暗示方法综合运用。为使暗示的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好和说服教育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暗示只是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或那样做。结合说服教育进行暗示,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的方式,使孩子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巩固暗示教育的效果。

4.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合理使用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方法?

1)必须端正批评与惩罚孩子的目的。批评与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不是家长“出气”的方法。孩子优缺点、错误、过失,表现出不良的思想、行为、品德,会使家长生气,是可以理解的。在批评与惩罚孩子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用理智遏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决不能只是为了“出气”在“一气之下”采取过火的行动。

2)批评与惩罚必须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批评与惩罚要从实际出发,视情节轻重程度及其做造成的后果,努力做到公正合理,恰如其分。在批评与惩罚孩子时,家长要认真、全面的了解情况,弄清缘由,恰当地估计其严重程度。不能再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鲁莽行事,任意批评与惩罚孩子。

3)批评要讲究艺术。批评孩子应当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告诉孩子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或者已经造成了什么危害,指出如何改正,今后应当怎么做。有时孩子在行为上出现过失,不见得其出发点也是错误的,有时是为了做好事,只是由于经验不足,能力不强,办事不稳妥等原因,才出现过失。这种情况下要首先肯定孩子的动机方法和出发点,然后,在批评其行为上的过失,这样孩子就会心悦诚服。

4)惩罚不是体罚。乘法需要给孩子以消极的情绪和体验,需要一定的强制力量,担不是采取殴打、断食、伤害身体等极端的体罚行为,体罚孩子有百害无一例。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体罚是一种需要避免的“反教育”行为。

5)适当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法”。自然后果惩罚法使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不对其进行直接惩罚,而是让其从犯错误的后果中接受惩罚和教育,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正确和错误行为的合理知识。儿童受到的痛苦,既然是他的错误行为和自然后果,则他必然会多少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惩罚是公正的。

第九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协作

《反思与探究》

1.三方合作是各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积极或消极地与另两方进行的配合呢,还是把三者统筹兼顾起来的整合式教育?如果是后者,各方在合作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1)为了培养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需要进行必要统筹兼顾的整合教育。

2)三者在合作系统中要做到:

①尊重性:

要做到尊重就需要理解和宽容。家庭需要了解自身运行的规律和重要性以外,在孩子发展的每个阶段,充分了解学校教育理想和现实、了解学校教育的困惑和无奈、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了解学校钟老师的处境和角色;学校必须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认识理解家庭的现状、问题以及教育优势,做到尊重家长、尊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最主要管理这和协调者是政府,更应该对家庭和学校有科学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

三方彼此尊重的另一个是心态的宽容。彼此的尊重是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宽容,宽容彼此的失误,宽容彼此发展阶段、宽容彼此的固有局限性。家长需要对教师繁忙和疏忽抱有宽容之心;学校尊重每个学生所属家庭的文化背景,宽容来自不同家庭的不解和误解;学校对社会也抱有宽容,三方协作才能冷静地高瞻远瞩地尊重所有的教育因素。

②主动性:

家庭方面的主动性表现为家长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家庭也要发挥与学校教育积极协作的主动性、家庭换药主动和社会教育协作、家庭教育还应该主动创造机会争取协作教育的可能。学校方面学校放下架子与家庭的协作需要有制度保障、学校和家庭主动沟通,指导家庭利用自身家庭教育资源组织好家庭教育、学校主动和社会保持协作。社会方面的主动,社会教育组织开始有意识地面向公众进行主动服务,主动参与到教育中,以营造人人做教育,人人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③全面性:

三者协作的全面性应该是面对全面发展的人,做到智育不放松的同时,德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协调发展,采取多种协作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地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是写作更易于被各方接受。

2.如果你是以为基础教育系统的班主任老师或学校管理者,请问从学校角度出发你将如何利用好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组织好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学校经营管理?

现代学校制度通过精炼的课程设置为新生的一代高效地传承人类文明教育,进展有序的课程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在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进而将人类文明推向科技现代化,家庭教育也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家庭教育的文物和内容。学校随着教育理念的形成和深入人心,信息化社会知识爆炸的现实促使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类已有的文明传承上,学校把眼光和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知识的发展和创新上来,学校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在学习已有的文明过程中培养学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在社会化方式上也发生转变,根据孩子的本性或他们的自身心理特点进行社会化发展,让每一个个体在现实社会中融入社会,成为特定的社会人。

3.“上学放学仍然早到晚归、作业依旧写到半夜、各种竞赛层出不穷。去年(2007年)11月底,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发布17道中小学生‘减负令’。据报载,目前武汉市多所中小学推行了一个多月的‘减负令’已成一纸空文。”(《现代快报》,2008-1-13)。请分析“学校减负令如何成为一纸空文”的问题。

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考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态度和决心,武汉市教育局肯定出于好心,要把教学工作好事办好,学校作为育人,培养人的主要机构,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上处于优势地位,然而17道中小学生“减负令”很令人深思,违背中央对教育机构的能够令,独断专行,出台“减负令”就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有关精神,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一种集体非理性,是现实体制、社会观念、文化历史传统诸多因素的综合。如果不把“减负”当作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将注定难以取得实效。中央的文件精神一出台,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就急不择医出台意见,既不做调查研究,也不管能否落实,甚至明知有“文件出台注定成为一纸空文”的前车之鉴时,仍然前赴后继,愈演愈烈。在他们看来,追求政策的轰动效应远比政策本身的落实更重要。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损害的是党和国家的公信力,必须坚决遏止。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消解学校作为集体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便千方百计的把家长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来,仕途让家长成为学校教学的帮手,学校要求家庭所配合的内容在升学压力和评价导向中很容易偏向应试教育的被容和容易考量的内容,着重着眼于科考量的知识。看得出校园不是师生的乐园,而是升学率的竞技场,急功近利的赌场。其实教师和学校谁也不愿意多上课,有多少人不见早上很早赶公交的人,除了学生以外还有大量的教师呢?冬天的暖被窝谁愿意离开?可是教师在校长的压力之下不敢不起床,而校长也不能不早到学校,据我所知多数校长都是早于教师到学校的,难道他们真的愿意么?非也!谁来为教师减负呢?当然应该是那些真正掌控着教师命运的政府官员和众多的家长(社会舆论)。可怜的教师,可

悲的教育,可怜的学生。

第十章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

《反思与探究》

1.儿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显著的特点,父母应正确认识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1)儿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生理发展:儿童期一般是指3-6岁,这一阶段,大脑的成熟反映了孩子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有了足够能力来完成更加爱复杂的身体活动。儿童的骨骼、肌肉和牙齿的发育随找身体的发展越来越壮实。儿童的视听觉敏钥性和视物习惯的提高和大脑功能的成熟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的体力在婴幼儿期就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儿童期粗大的运动技能会有逐步而稳定的提高,并且新的运动技能也正在慢慢养成。手的精细运动技能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成长,与大脑、肌肉发展相辅相成。

②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属于前运算期思维,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想象性游戏、直觉思维、守恒缺乏、泛灵论、实在论、现象论等。

③情感发展:情感发展和表达是与儿童的生物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表现为高兴、愉快和幽默、微笑或大笑的健康情感;防御性情感诸如哭泣的苦恼情感、愤怒的攻击性情感、恐惧的害怕情感和焦虑的忧伤情感等,只要我们注意到防御性情感的存在,积极引导和教育儿童再摸种环境中多与不同的人交往,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觉。

④社会性发展:儿童期结束时,将显示出与其家庭和地区一致的社会角色和情感角色。许多儿童现在能够担任互补的和互惠的角色,儿童能够在他人欲望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父母和儿童照料者仍然需要在儿童能理解的水平上向他们传达了生存和成功地顺应而必须应对的变化中的社会需要。

2)儿童期的家庭教育:

①家长应该善于学习,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由于小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经验愈来愈少,年轻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需要自觉地从外界吸取育儿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养能力。在所有的知识中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只是最为着重要,他给年轻父母提供了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工具,也是父母再教育的过程之中有章可循,并有助于增强父母的教育信心。

②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做父母的意义与职责。抚养孩子是做父母的职责,也是一件耗费精力、财力和时间的事情,牢固树立教育孩子需要学习的观念,父母作为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者,在家庭中教育主要还是随机的生活教育。父母的教育角色在很多的情况下是对自我的教育、挑战和超越,只有自己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孩子的教育才有了榜样和氛围的保证。

③家长要学会协调处理家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所有成人协同工作的结果,协同工作的成果时良好、温馨、积极地家庭氛围。在家庭的协作中,夫妻的协作很重要,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需要彼此在人身聆听对方对教育的担忧和期望的前提下,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年轻的父母要具备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是家庭成员再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达成共识。父母要能智慧的处理和各自原生家庭的关系,主要是与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关系。

④家长要学会同托幼机构沟通与合作。进入托幼机构的孩子教育需要父母和专业机构的配合才能完成,需要父母和托幼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让托幼机构了解孩子的个体情况,同

时,父母也应了解托幼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教养目标,做到家庭和幼儿园的要求一致,父母应该积极配合托幼机构提出的各制作要求,听从专业机构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指导。

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升学的准备。父母要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可以通过参观学校、父母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预先在家中预演遇到的上学困难,如上课的时间限制、与小朋友相处、自我介绍等细节去完成。

2.少年期,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这时,父母面临孩子的学业指导、家校合作等挑战,需要全面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1)父母要指导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入学后孩子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以及老师、同伴、主导活动、一日生活制度等都发生了变化,且规则、要求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个逐步适应与调整的问题。父母要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理念、做法和要求,与学校、教师建立新的联系,需要重新认识子女,帮助他们尽快克服种种不适应,调整生活节奏,保持良好情绪,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换,从而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等。

2)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保健和个人卫生。父母应该学习家庭营养保健常识,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努力改善家庭生活的卫生条件,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培养合乎卫生要求的工作、休息与睡眠方式,注重合理的饮食营养,坚持体育锻炼,促使孩子矫正不良行为,从小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3)父母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父母应对生活现实中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等基本道德观念。父母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4)父母要学会指导孩子的学习。父母应为上学的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气氛;父母应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要努力激发子女的学习兴趣;父母需抓住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开发子女智力。

5)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应帮助子女了解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鼓励子女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通过多种方式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并注意培养子女稳定、积极、乐观的情绪从而形成自信、勇敢、不怕困难、不任性等良好个性。

6)父母要重视与学习的教育合作。父母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帮助子女认识和理解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谋求家庭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父母对子女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包括交通、游玩、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护、躲避意外伤害以及基本的应急措施的教育。在道德方面的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客服重智轻德的倾向,适时地给予赞赏、鼓励和奖励并提出希望,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3.青春期是孩子人生急风暴雨时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1)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青春期耗子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个体在各个领域内及领域之间发展速度生长不平衡。青春期孩子也有生理发展、身高体重变化、肌肉骨骼的增强、性别的发育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过程。里个体同一性是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一个青年意识到它的变化中的独特性和他与别人的相似性,是在这个世界上顺利地经过他的发展阶段的必要条件。

2)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由于孩子已经进入中学,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父母对未来社会发展都提供的孩子发展机遇、奉献,存在找期盼、焦虑和担心,而孩子实际表现和家长的理想又往往有一段距离。

①父母应尽量正确面对孩子的独立和祖父母的衰老;

②家庭必须改变规则、设定限制并重新协商角色;

③父母要注意青春期孩子的营养状况;

④父母要及时对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育进行指导;

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第十一章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指导

《反思与探究》

1.你所处的家庭属于什么样的家庭?试分析你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我所处的是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的儿女组成家庭在一起生活。我们这个家庭的层级关系是两代人,垂直的关系是亲子关系,水平的关系时夫妻关系和兄弟姊妹的关系。

我这个家庭最基本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其特点是:一是对亲属网的依赖性小,家庭生活的矛盾和纠纷较少;二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灵活性、机动性,有利于家庭的流动和迁徙;三是家庭中关系平等互助,权利和民主氛围较强,有利于培养儿女生活的独立性。但是父母面临年龄的老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人生危机,考虑自己的职业和工作;还要面对体弱多病的的祖父母的照顾和呵护;父母也在考虑如何顺应我们的变化和需求重新商定家庭规则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里,双职工父母很忙,父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受到了挤压,父母依然协调时间确保有基本的亲子共处的时间和空间。一般父亲在家庭里承担起最基本的家庭教育职能,母亲管理家庭生活和事物的繁琐事情,父母分工不分家,相辅相成。父母本身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父母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气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有时利用生活中有利时机培养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父母不在有绝对权威,但是又不能放弃应有的权威,一个家庭需要建立起家庭的相互作用,父母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平衡,逐步改变对家庭的过度依赖,建立起自主性。父母特别关爱我们的身体所需的营养或饮食失调的问题,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父母对我们发展过程中的生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平等的身份和我们交流探讨,而不是秘而不宣让不良的信息浸蚀。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无时不在,做好人、办好事,摆脱一味的说教方式,以理服人和我们讨论,顺应我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拓宽我们对道德认识的广度,增加对事物的复杂性的认识。

2.如果你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请尝试把你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家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制定分类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1)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是指一对夫妇生育或收养唯一一个子女的家庭。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①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不要保护的过分,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限度的关爱孩子,让孩子融入家庭和社会生活,承担起其年龄阶段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增强孩子自主性和自律性。

②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够和同龄群体一起学习和游戏,学会和同龄人一起面对集体的规则,平等交流,释放压力,培养领导力和合作力。和同龄人交往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从中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冲突,这也是孩子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绝佳机会,事后和孩子

一起探讨提升孩子的辨别能力。

③父母在家庭中要尽量做到目标一致,尊重祖辈爱孙辈的心情,同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把祖辈纳入整个家庭教育的计划中来。

④积极让独生子参加社会活动中去,让孩子学会做主人,在学校做一个积极地参与者,让孩子积极地在社会建设中做社会主人。

2)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是指一对夫妇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孩子的家庭。多子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都渴望父母的关注和关爱,并容易形成竞争的局面,处理不好容易影响兄弟姊妹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不意味着家长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要绝对地公平公正,父母对多子女的态度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变化有关系。父母一定要具备洞察每个孩子内心需求的能力,只要他们坚持将孩子是为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多子女的家庭由于孩子多,父母的精力有限,容易忽视孩子的情感世界,不和睦的兄弟姊妹关系会扩散到孩子和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中,视为都需要父母真正意义上的爱和重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他们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

3)特殊型家庭:

①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由父母一方和未婚孩子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对不具有监护权的父母一方,也要积极寻找抚养孩子的有效方法,同时承担起对前配偶和孩子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父母形象,减少因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孩子心理变化,即使给孩子必要的理解和心理援助。

②残疾儿童家庭:残疾儿童亦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等,残疾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要做到强化交心、树立自信、保持沟通、及时帮助、扬长避短和要求一致,需要成人世界给予更多的理性的关注。

③超长儿童家庭:指智能显著高于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儿童。超长儿童家庭教育要保持平常心态、提升教育能力、力求家校合作和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父母培养孩子具有更多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④流动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结构随父母某一方流动和随双亲流动组成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工作,孩子能留在家乡或城市生活的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教育要强化教育责任意识、关心孩子的成长、保持家校沟通、强化监护职责、加强心理沟通、树立教子信心和加强孩子的道德素养培养。留守儿童不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经历和身上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良好的素材和契机。

⑤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指丧偶还是因婚姻破裂后利益的家庭。重组家庭的家庭教育要要求一致,不偏爱,构建平等的温馨家庭氛围;理性施爱,父母对孩子抱有饱满的爱和热情,使孩子增进适应力以及父母必要的心理援助;严格要求,大胆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孩子从内心深处爱上并尊敬父母。

第十二章父母成长与亲职教育指导

《反思与探究》

1.请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在处理亲子关系、营造家庭氛围时做一个称职父母需要加以训练的要素和内容。

1)在生活的过程中向比自己有经验的长辈或者同辈学习:由于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变化。年轻父母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正在日益减少。

2)主动看书读报或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自学:年轻父母有一定文化学习基础,教育意识较强,获取知识、技能和帮助可以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搜寻答案,应重视家庭教育实践过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考试理论部分,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整个家庭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实现的。教学活动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_____。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发展阶段。法律道德 4、家庭教育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以学校__ 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__活动。课堂教学正规教育 5、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和_____。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6、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课堂纪律、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 7、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中称。负迁移 8、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

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情感、态度 9、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自我实现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孔子;苏格拉底 1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C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学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教育指的是, 在家庭生活中, 由家长对其子女及其它年 幼者实施的教育。 2. 家风指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蕃衍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较 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 处世等方面的传统。二、简答 1、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答:第一,家庭教育是 一种私人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第三,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2、 简述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首先, 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 才的任务。其次,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三、论述 1、 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家庭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答:(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 2、试述中国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答:优势:1、广泛的群众性。 2、强烈 的感染性。 3、鲜明的针对性。 4、天然的连续性。 5、固有的继承性。 6、内容的丰富性 7、方法的灵活性局限性: 1、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 2、家庭教育容 易感情用事 3、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家庭教育学作业 2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诸分子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其 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 2.家庭生活 方式:指的是人们在家庭中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 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 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二、简答 1. 简述影响家庭教育目的确 定的影响因素答:第一,家庭的根本利益。第二,家长的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第三,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第四,家长的职业。第五,家庭所处的社 会环境。第六,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2.简述学龄前儿童家庭德育的内容 答:大致有: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不打架、不骂人、诚实、勇敢、有错认错、知错改错等等。 3.试述青少年儿童家庭美育的内容答:第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享受美的能力;第 二,培养孩子表示美、创造美的能力。第三,培养孩子高尚的精神情操。 4.简

家庭教育学试卷A答案

《家庭教育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 2 、D 3、A 4、C 5、B 6、B 7、A 8、A 9、C 1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支配与顺从规矩与控制 2、文本媒体感染法暗示法 3、卢梭 4、躯体无病心理正常社会适应良好 5、语言传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 2、家庭教育的教学相长原则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过程中,要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孩子在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长处和优点,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核心家庭是有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层次关系是两代人,垂直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水平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4、儒家文化圈指中国及周边国家日本、韩国等,因为历史上都使用汉字、推崇儒家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

5、感染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互动方式,是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引起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现代社会亲子之爱、家庭之爱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家庭情感更具有相互依赖性,(2)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家庭成员间情感互动减少,(3)家庭情感交流有单向被动走向双向互动。 2、超常儿童较常出现的特征有哪些? 答:(1)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2)感知敏锐,观察力深刻,(3)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超群,(4)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5)自信、勤奋和坚毅。 3、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包含哪些内容? 答:(1)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2)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3)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4、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答:(1)注重严、爱结合,(2)强调以身作则,(3)重视因材施教,(4)注重启蒙艺术。 五、论述题(本题18分) 结合生活实际,阐述家庭教育采用的方法。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1)谈话法。(2)讨论法。 2、以情意培育为主的方法。(1)家庭环境陶冶法,(2)文本、媒体感染法。(3)暗示法。(1)直接暗示,(2)间接暗示,(3)反暗示,(4)自我暗示。 3、以行为训练为主的方法。(1)生活实际锻炼法,(2)生活习惯培育法。(3)奖励与惩罚法

家庭教育学复习提纲

家庭教育学复习提纲 绪论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P1 家庭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现象、揭示家庭教育特点和规律P1 台湾学者黄廼毓(nai yu)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总结了家庭的七大功能:经济的功能、保护的功能、娱乐的功能、宗教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生育的功能、情爱的功能。P2 恩格斯把生产分为两种: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食物、衣服、住房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二是人自身的生产(种的繁衍)P3 广义的家庭教育既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又包括子女对家长的教育,甚至包括双亲之间、子女与祖辈之间相互产生的教育影响。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区分了三种文化:(看资料7)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 同喻文化:并喻文化指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 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长辈人反过来主要向晚辈人学习P3 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1)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2)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早最深刻。 其次,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再次,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时间最长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学科发展 北齐的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甚至是世界上较早的具有独立体系的家庭教育专著。北宋司马光所著的《温公家范》是与《颜氏家训》齐名的著作。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完成了《大教学论》,提出了“母育学校”的设想。1633年,《母育学校指南》一书出版,该书专门论述了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西方国家出现的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英国的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762年,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名为《爱弥儿》的家庭教育专著; 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通过对他的儿子陈一鸣的观察,1925年出版了《家庭教育》一书。 在苏联,20世纪30年代,马卡连柯出版了《父母必读》一书,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家庭教育学专著;20世纪70年代,苏霍姆林斯基撰写了《家长教育学》一书。 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历史资源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 1、以“孝悌”为主的封建伦常教育 2、以“勤、俭”为主的处世道德教育 3、以儒家为主的文化知识教育 4、胎教 5、童蒙教育 6、女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1、注重严、爱结合 2、强调以身作则 3、重视因材施教 4、注重启蒙艺术 日本的家庭教育传统:1、重视家庭礼仪教育2、重视意志品质的锻炼3、重视自主、自立能力的养成4、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家庭早期教育著作,他提出了尊重儿童思想。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要点主要是尊重儿童、师法自然。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填空: 1、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西方国家最早认及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的古代思想家是(柏拉图)。 3、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历代帝王家教重在(培养统治者),官僚士大夫家教以(“修齐治平”)为目标。 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要点主要是(尊重儿童) 、(师法自然)。 5、被称为“发现儿童”的第一人的是(卢梭) 6、西方先进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养育观)、(儿童观)、(教育观)三个方面。 7、日本的父母对孩子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谨慎)和(自制) 8、重要他人分为(互动式)重要他人和(偶像式)重要他人。 9、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属于(非对称性)相依。 10、影响家庭互动机制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内隐的(权力分配)与外显的(沟通方式)11、亲子沟通障碍常见的三种情况: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和(代沟差异)。12、家庭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13、中国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孝)与(悌) 14、中国家庭行为模式有两种比较突出,一是(支配与顺从);二是(规矩与控制)15、(亲子之爱)与(夫妻之爱)共同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庭爱。 16、现代健康包含(身体无病)、(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三层含义。 17、儿童青少年兴趣的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级水平。 18、个性包括一个人的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以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19、良好的心理环境又被称为(心理营养)20、对未成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父母及其他家属成员的(爱)和(信任) 21、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语言传递) 22、以情意培育为主的方法包括(环境陶冶法)、(文本、媒体感染法)和(暗示法)三种具体方法。 23、家庭教育中的四种暗示技巧是:(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 24、表扬与奖励的具体方式有(赞许)、(表扬)和(奖赏)三种。 25、在理念上对自然后果惩罚法做最早阐述的是(卢梭)。 26、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协作的原则包括(尊重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7、家庭按照代数不同可以分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 28、在主干家庭中一般存在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P3 2、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其次亲子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P83 3、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 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P91 4、家庭互动:是家庭成员对相互交往所作出的反应。P103 5、假相倚:指的是每个人只对自己作出反应,他的反应很少取决于他人的反应。P105 6、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以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7、直接暗示:它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P118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以()教育为主。 A个别教育B集体教育 C小组教育D班级教育 答案:A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其() 特点。 A针对性B历史性 C随机性D一贯性 答案:B 3、在不同的国度,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体现了其()特点。A针对性B感染性 C随机性D社会性 答案:D 4、俗话说“孩子的脸是父母关系的晴雨表”,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A历史性B感染性 C随机性D社会性 答案:B 5、父母在和孩子交谈中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和孩子一起练习绕口令,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针对性B感染性 C随机性D社会性 答案:A 6、父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如何进行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都是由父母 决定,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历史性B感染性

C随机性D专制性 答案:C 7、家庭教育能做到使孩子“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这是其()的体现。 A针对性B感染性 C随机性D权威性 答案:D 8、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A科学性B理智性 C指导性D渐进性 答案:A 9、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科学性B理智性 C一致性D渐进性 答案:C 10、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奖惩并用,奖惩分明,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A科学性B理智性 C一致性D渐进性 答案:B 11、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环境熏陶法B兴趣诱导法 C暗示提醒法D活动探索法 答案:A 12、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提示孩子从而引导孩子行为的方法是()。 A兴趣诱导法B活动探索法 C榜样示范法D暗示提醒法

家庭教育学重点

第四章 第一节父母的职责 (一)、影响父母角色的因素:①社会地位;2、教育背景;3、性格;4、成长经历。(二)、父母的作用:1、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期举足轻重的作用;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第一个直接模仿的对象。(补2: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1、幼年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依赖父母,同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2、模仿;3、可塑性大。) (三)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1、身体素质;2、道德品行;3、观念意识;4、文化修养;5、人生态度。(补4称职父母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必须要有文化修养,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 二、父母的角色分工及教育责任 (一)父亲的教养作用:对于男孩来说,经常与父亲接触会更有阳刚之气,父亲常常是男孩模仿和崇拜的对象。父亲能给孩子带爱稳定,安全的心理感觉,父亲是力量的象征,父亲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 (二)母亲的教养作用: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管教好孩子。 第二节祖辈的职责 (二)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1、隔代家庭;2、主干家庭;3、监护人家庭;4、留守家庭等。(补:隔代家庭是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监护人家庭是祖辈作为孙辈的监护人与孙辈居住在一起的家庭。留守家庭指孙辈父母因故离开家乡只留下祖辈和孙辈的家庭。(一般来说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以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家庭为主) 补:1、主干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比较小。 (三)祖辈家长的主要作用: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2、弥补年轻父母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3、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将我国优秀的道德观念一代代传输下去。 二、祖辈家长的教育特点:与年轻父母相比,他们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爱”。他们的文化知识、外界信息、身体状况等较为欠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处于配合、弥补的地位。1、祖辈家长家庭教育的优势:1、有充足的时间与孙辈进行互动接触。2、祖辈家长在家庭中特殊的权威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3、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在教育孩子往往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4、具有较好的继承性。 2、祖辈家长的教育局限性:1、教育条件不平衡,2、祖辈家长相对比较封闭,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比较弱。 第三节子女的职责 我国1991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子女的权利可以主要概括为:生存的quality,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尊重的权利,个人隐私(包括自由通信等)不受侵犯的权利等。 第四节亲子关系 一、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特点的新发展:1、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子之间 交流接触的机会降低。2、子女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追求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并且子女对父母的影响力不容忽视。3、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关系更趋直接、集中。 二、亲子间的良性互动的表现特征:相互尊重、对方之间有一种责任感、彼此亲和,真诚地 欣赏对方。 三、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1、父母自身的因素(父母自身的素质、性格、文化程度、观念 意识、身体状况、家庭传统、夫妻关系、道德品行等其中观念意识、文化程度、夫妻关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1]讲课稿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1]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填空: 1、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西方国家最早认及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的古代思想家是(柏拉图)。 3、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历代帝王家教重在(培养统治者),官僚士大夫家教以(“修齐治平”)为目标。 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要点主要是(尊重儿童) 、(师法自然)。 5、被称为“发现儿童”的第一人的是(卢梭) 6、西方先进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养育观)、(儿童观)、(教育观)三个方面。 7、日本的父母对孩子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谨慎)和(自制) 8、重要他人分为(互动式)重要他人和(偶像式)重要他人。 9、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属于(非对称性)相依。 10、影响家庭互动机制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内隐的(权力分配)与外显的(沟通方式) 11、亲子沟通障碍常见的三种情况: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和(代沟差异)。 12、家庭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13、中国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孝)与(悌) 14、中国家庭行为模式有两种比较突出,一是(支配与顺从);二是(规矩与控制) 15、(亲子之爱)与(夫妻之爱)共同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庭爱。 16、现代健康包含(身体无病)、(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三层含义。 17、儿童青少年兴趣的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级水平。 18、个性包括一个人的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以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19、良好的心理环境又被称为(心理营养) 20、对未成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父母及其他家属成员的(爱)和(信任) 21、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语言传递) 22、以情意培育为主的方法包括(环境陶冶法)、(文本、媒体感染法)和(暗示法)三种具体方法。 23、家庭教育中的四种暗示技巧是:(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 24、表扬与奖励的具体方式有(赞许)、(表扬)和(奖赏)三种。 25、在理念上对自然后果惩罚法做最早阐述的是(卢梭)。 26、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协作的原则包括(尊重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7、家庭按照代数不同可以分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 28、在主干家庭中一般存在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P3 2、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其次亲子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P83 3、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P91 4、家庭互动:是家庭成员对相互交往所作出的反应。P103 5、假相倚:指的是每个人只对自己作出反应,他的反应很少取决于他人的反应。P105 6、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以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7、直接暗示:它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P118 8、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中介,将某一种事物的意义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有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 9、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P118 10、感染: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互动方式,是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引起相同的情绪和行为。P119 11、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p122 1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p166

家庭教育学试题答案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家庭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B卷) 评分标准: 1、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得分,只要意思相同就行,不要求原句原话。 2、论述题,要求在答出理论要点之后再展开论述,只有要点,没有论述,只能得一半分。 3、实例分析题,在按题目要求回答时要能够自圆其说,对问题的分析要有理有据,所用理论要正确,语句要流畅,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列教育现象。 标准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应如何理解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表现在:(1)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2)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分) (1)家庭教育在儿童品德和个性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家庭教育从总体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发展方向;(3)良好的家庭教育孕育着杰出的人才;(4)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成员的幸福。(6分) 2、如何辩证地看待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 答:中国家庭教育传统具有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如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用;提倡德教为先、做人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主张爱而有教、及早施教的教子理念;强调家庭的环境教育和长辈的榜样示范等。(4分) 但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也具有一些消极的因素,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如家长”专制的家庭教育制度严重制约子女身心的发展,扼杀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健全个性;封建“纲常”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思想有些消极的地方;狭隘保守的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导致孩子依赖心理强、独立能力弱,抑制了孩子的探究欲及创造欲等。(4分) 3、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重视母教对人才培养的作用,重视用儒家的伦理思想教育子女,特别重视母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作用,实行妇女结婚生育退职制,政府从制度上对家庭教育予以保障;(2分)(2)家庭教育有效地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配合,鼓励妈妈在家看护孩子,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密切,专门立有《日本少年法》,保护犯罪少年的人格,设有家庭裁判所负责家庭案件的审判和调解以及少年保护案件的审判;(3分)(3)(三)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家庭教育,关怀儿童生长成为社会风气,对子女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给以应有的重视,对子女未来的希望更务实,祝福孩子工作虽平凡,但能遵纪守法;有道德修养,希望子女正直果断、感情丰富、个性鲜明、忍耐力和自制力强,越来越注重对子女的实践锻炼。(3分) 4、家庭智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基本任务:努力发挥家庭成员的智能优势,加强以培养子女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开发。(2分) 具体任务: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学习民族语言和社会生活常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或辅助;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6分) 5、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应采取什么样的不同的教育对策? 答:对胆汁质的孩子,应尽量避免激怒他们,教育他们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促进坦率、刚强、勇敢等品质的发展。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学习任务,提出更高的努力目标,严格要求。(2分)对多血质的孩子,应要求他们做事中注意克服粗枝大叶和变化无常等缺点,引导发挥其热情、活泼、足智多谋等品质,采取动静多变的形式,激发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培养中心兴趣,强调其持久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教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 A 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者 D.教育物质资源 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3.一般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是(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4.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 A.道德完善 B.智力发展 C.体质增强 D.审美发展 5.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 )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6.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7.儿童厌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为某一身体部位出现病变,而是因为情绪压抑或紧张等 心理原因,这表明()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B.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C.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8.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皮亚杰 C.格塞尔 D.洛克

9.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10.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爱弥尔》 11.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2.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13.如果是色盲或失明的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就培养不成画家了,这表明( ) A.遗传决定一切 B.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C.后天环境决定遗传素质 D.教育起主导作用 14.头大、躯干长、四肢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几乎相等的是( ) A.初生儿 B.周岁儿 C.2 岁儿童 D.2 岁半儿童 1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16.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 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 17.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 A.教育活动游戏化 B.游戏活动教育化 C.游戏活动系列化 D.游戏活动教学化 18.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9.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方法是( ) A.故事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观察法

家庭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家庭教育 单选题 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2人们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现象,称之为“皮格玛利翁效应 ”。 3.家庭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性 4.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观念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5.自古以来,我国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子女的交友活动,教导孩子多交品行好得朋友,主张“结交胜己者”,即交品行比自己还好的朋友,以便给子女以良好的影响。 6.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 7.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目的,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为实现家庭教育目的服务 8.斯巴达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家庭的子女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勇悍。 9.古罗马奴隶社会,由于农业公社的传统存在,奴隶主培养教育子女,不仅要子女具备镇压奴隶的军人的素质,还要子女具备管理农业生产能力。 10.民国年间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家庭教育任务和内容,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礼的教育、智的教育、信的教育、制苟且的教育、勤俭的教育、公德的教育、军国民的教育. 11.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时,把家庭体育放在第一位。

29.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常用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是说服教育。 30.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谈话;二是讨论。 31.以家长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育和影响子女的一种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法是树立榜样。 32.表扬奖励的具体方式有三种:一是赞许,二是表扬,三是奖赏。 33.奖赏是一种高层次的表扬奖励,应当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赏为辅的原则。 34.在惩罚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自然后果的惩罚”。这种教育理论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最先提出的。 35.利用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叫反暗示。 36.自古以来,人们特别重视以身作则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37.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以身作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艺术,或者说是最重要、最高超的教育艺术。 38.要使孩子理解较为深奥的道理,最好是运用通俗恰当的比喻,勇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或某一道理,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便于弄懂。这就是寓教于喻 39.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掌握分寸划清界限。 40.看电视太多,大大减少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会影响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使孩子变得性情孤僻、不善交往。 41.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鲍哈诺教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独生子女研究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开创了世界范围内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先河。 42.1906年德国小儿科医师内特尔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吸收鲍哈诺德研究成果,写成了一部题为《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的专著,成为德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先驱者。 43.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是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二是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三是要全面关心独生子女。 44.超常儿童的鉴别,在国内外一般是采用观察与实验方法,并辅之以智力测验。 45.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通常采用《斯坦福——比奈量表》 46.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有特定的关键期:2到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到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儿童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岁到5岁半。 47.许多犯罪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有其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不良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和家庭环境不好。 48.家庭经济如何分配,也对子女的教育有影响。首先,家长管理家庭经济生活要有计划性。其次,要让子女参加家庭经济管理。再次,家庭经济收入是怎样分配使用的。 49.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孟母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孟子的直接影响。 50.运用讨论的方式教育子女,反映了社会主义家庭中新型的家长和子女的关系。 51.和子女谈话,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通过谈话真正使子女明辨是非。 52.家长为促使孩子重视文化知识学习,不是每天去说教,而是借来科学家、文学家的传记书籍给孩子看,以此表达家长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的间接暗示教育方式。 53.家长的自身修养,对于成功地教育子女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家长是教育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又是一种私人教育,有很大的独立性,家长有很大的自主权。第二,家长自身的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 54.家长应具备的能力:第一,首先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第二,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属于() A.情报研究b、调查研究C.实验研究d、行动研究 2.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是()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状况呈现出核心化趋势和() A.多极化趋势 B.小型化趋势 C.多元化趋势 D.联合化趋势 4.以下选项属于家庭的历史功能的是() A.生育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生产功能 D.抚养赡养功能 5.人们对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是() A.教育手段 B.教育方法 C.教育观念 D.教育原则 6.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的 是学前儿童家长的()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儿童观 D.价值观 7.中国有句俗话“儿子是自己的好”,这反映了家庭教育是一种() A非正规教育B.充满亲情的教育C.稳定的持久性教育D.无所不在的教育 8.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称为() A.亲子关系 B.道德关系 C.母子关系 D.情感关系 9.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这种家长教养方式是() A.民主权威型 B.绝对权威型 C.娇惯溺爱型 D.忽视冷漠型 10.鲍尔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类,他划分的依据是() A.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 B.家长的人格特点 C.家长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 D.接受-拒绝 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向和() A.规格 B.效果 C.未来 D.希望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一纸开卷 2.考试题型: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分析题(每题24分,共24分) 3.考试时间:6月30日16:30-18:00 《家庭教育学》期末综合练习 (复习以此份练习为依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再参考四次作业的内 容) 一.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P5 2、家风:指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蕃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传统。P122 3、家庭结构:是家庭诸分子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P147 4、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P158 6、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P236 7、直接暗示:是把家长的意图直接提供给子女,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理解、领会。P259 8、间接暗示:是借助于人的行为或其他媒介,将家长的意图和对子女的要求、期望,间接地提供给子女,使子女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P259 9、反暗示:是利用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P260 10、自然后果惩罚:是自作自受的一种惩罚手段,也即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不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孩子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体验不快或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错误。P256 11、低常儿童: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P351 12、超常儿童: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练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关系 答案: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答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答案:由家庭中的成人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旨在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塑造其良好文明的品行,增强社会交往,形成其健康人格的教育。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 答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诸方面发展的方向及其程度,以形成某种预想的个性结构;二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社会的需要。 5、家庭结构 答案: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6.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 答案:由家庭中的成人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旨在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塑造其良好文明的品行,增强社会交往,形成其健康人格的教育。 7、社区教育 答案: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实现模式,就是以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区为范围,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区内的年轻一代的教育,支持社区内的各类学校。为他们提供帮助,而这个社区内的学校教育机构则一起参与社区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双向服务,起到既教育少年儿童又改造社会的作用。 8、家庭 答案: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 9、家庭教育 答案: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二、简答题 1.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答: 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第三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如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好主客观的关系及师生间的关系使之有利于提高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充分满足人体特征的发展、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使个体积极地、能动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 2.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陶行知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要解决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六解放”:l 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 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答: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是: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能够考虑同一组儿童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活动。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4.幼儿出现入园适应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答: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 (l)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