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

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

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

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胸腺,骨髓

3.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T细胞

5.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二、A型选择题

1.B 2.A 3.E 4.D

三、问答题

1.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e9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

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

答的场所。

第二章免疫细胞

一、填空题

1.B细胞分化的终末效应细胞是——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是——。

2.T细胞介导——应答,其效应表现为——和——。

3.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结构是——。

二、A型选择题

1.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2.Tc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3.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

A.CD4 B.CD8 C.IgGFc受体 D.TCR E.BCR

三、问答题

1.简述T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2.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浆细胞,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作用

3.BCR

二、A型选择题

1.C 2.E 3.C

三、问答题

1.T细胞有4个亚群,各自有不同功能。Thl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白细胞介素2)、IFN—丁(丁干扰素)和TNF-(庵琢龌邓酪蜃 )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

应答。Tc细胞和Ts细胞都是CD8阳性细胞。Tc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感染

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Ts细胞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对体液和细胞免疫

应答起负反馈调节。

2.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主要有:(1)吞噬杀伤被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体内衰老、变性细胞,具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抗肿瘤和免疫监视、自身稳定功能。(2)吞噬、处

理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3)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连接两条相同的——和——组成的——。

2.抗体酶解片段中,可结合抗原的是——片段,可结合细胞的是——片段。

3.母体给胎儿的被动免疫物质是——,天然的血型抗体类型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抗体类型是——。

三、A型选择窟

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

A.IgA B.IgC; C.IgM D.IgD E.IgE

2.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 )。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4.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5.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四、问答题

1、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填空题

1.二硫键,轻链,重链,四条肽链

2.Fab, Fc 3.IgG, IgM, IgA

三、A型选择题

1.C 2.C 3.B 4.D 5.E

四、问答题

1.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分别称为IgG、IgA、IgM、IgD、IgE。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1)IgG: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IsG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2)IgA:分单体和双体两种。

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3)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4)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5)IgE: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3.在抗体产生之前,补体发挥抗感染作用主要依靠——的激活,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4.具有免疫黏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包括——和———。

二、A型选择题

1.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

A.C2a B.C3a C.C3b, D.C4a E.C5a

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 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 C142356789

D. C124356789 E.C356789

3.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

A.C5b B.C5b67 C.C5b678

D.C5b6789 E.C9

4.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

A.IgG B.IgM C.细菌脂多糖 D.抗原抗体复合物E.凝聚的IgGl

三、问答题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补体受体

2.抗原抗体复合物,C4b2b

3.替代途径(旁路途径),C3bllbP

4.C3b,C4b

二、A型选择题

1.E 2.C 3.C 4.C

三、问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1gGl~3,IgM)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1)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CRl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a、C4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气管痉挛等,称为过敏毒素作用。C3a、C5a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和集聚,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弓I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第五章细胞因子

一、名词解释

1.白细胞介素—2(IL—2)

2.淋巴因子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和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诱导T、B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增强NK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免疫应答效应。

2.淋巴因子: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白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引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p和干扰素—Y等均为淋巴因子。

二、问答题

1.(1)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其产生细胞的来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两类。按其功能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五类。(2)生物学活性:主要有:①抗感染、抗肿瘤。如干

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②免疫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集落刺激因子。

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

第六、七章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

2.异嗜性抗原

二、填空题

1.同时具有——和——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只有——性。

2.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和——。既可引起细胞免疫又可引起体液免疫的抗原属于——。

3.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4.引起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链球菌M蛋白属于——抗原。

5.药物半抗原在体内成为完全抗原时常常与——细胞结合。

6.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三、问答题

1.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限4种)及医学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2.异嗜性抗原:动植物、微生物与人类组织细胞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成分,也称为共同抗原。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若与机体组织细胞存在异嗜性抗原,则可引起超敏反应。如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风湿热。

二、填空题

1.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性

2.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

4.异嗜性抗原

5.红(细胞)

6.HLA-I类抗原,HLA-II抗原

三、问答题

1.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及医学意义是:(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异种动物蛋白可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3)同种异型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4)肿瘤抗原,又分肿瘤特异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AFP,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第八、九章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

二、A型选择题

1.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朗罕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

A.Th细胞和B细胞 B.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 C.NK细胞和肿瘤细胞

D.Tc细胞和肿瘤细胞

3.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浓度低

E.亲和力低

4.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新生儿溶血症

E.急性荨麻疹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2.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临床疾病。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将其破坏、清除的过程。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等基本过程。免疫应答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抗原异物的侵袭,但也可弓I起超敏反应或其它免疫性疾病。

二、A型选择题

1.E 2.D 3.B 4.C

三、问答题

1.(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①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②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抗原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③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

(2)免疫应答的类型:

超敏反应

正免疫应答自身免疫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耐受

负免疫应答免疫缺陷

2.超敏反应的类型和临床常见疾病:①工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②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③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④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针对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细胞免疫同时伴随的细胞损伤,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一、名词解释

1.类毒素

二、问答题

1.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O.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即成为类毒素,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二、问答题

1.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疫苗、类毒素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短,2周至数周

用途预防(计划免疫) 紧急预防,特异性治疗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有无细胞及细胞结构组成的不同分为——、——和——型微生物。

2.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益处除提供营养供人体利用外,还包括——、——和——作用。

3.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和——。

4.正常菌群在——、——和——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非细胞

2.拮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抗肿瘤

3.真菌,病毒

4.柳:体抵抗力降低,菌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

细菌学部分

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代谢与遗传变异

一、名词解释(定义、举例)

1.质粒 2.荚膜 3.鞭毛 4.芽胞 5.菌毛

二、填空题

1.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和——。

2.测量细菌的单位是—————。

3.细菌构造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可黏附细胞的是——。

4.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和——。

5.与耐药性传递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构造由——和——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由——、——和——组成。

7.人工培养细菌时,培养箱的温度一般需控制在——,培养时间一般为——。

8.细菌繁殖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和——。

9.L型细菌是——型细菌,临床常常引起——。

10.与致病性、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有关的细菌变异现象包括——、——和——。

三、A型选择题

1.细菌基本结构除外(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芽胞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中无(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E.外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E.类脂A

4.溶菌酶杀火革兰阳性卤的原因是( )。

A.水解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

A.荚膜 B.鞭毛 C.细胞壁 D.芽胞 E.菌毛

6.与细菌动力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性菌毛

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菌毛 B.鞭毛 C.芽胞 D.质粒 E.荚膜

8.可黏附细胞的细菌结构是( )。

A.荚膜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芽胞 E.鞭毛

9.芽胞的特性中不包括( )。

A.革兰阳性菌形成的多层膜结构 B.是细菌的繁殖体

C.对外界抵抗力强 D.可用于细菌鉴别

E.某些芽胞可引起严重的外源性感染

10.菌毛的特性中不包括( )。

A.可黏附细胞 B.可传递遗传物质 C.可增强细菌毒力 D.使细菌具有动力

E.由蛋白组成

11.荚膜的特性不包括( )。

A.可鉴别细菌 B.抵抗吞噬 C.在宿主体内形成 D.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

E.可黏附细胞

12.鞭毛的特性不包括( )。

A.使细菌具有动力 B.黏附宿主细胞 C.巳构成H抗原 D.由蛋白质组成

E.弧菌都有鞭毛

13.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

A.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 D.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

14.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除外( )。

A.热原质 B.内毒素 C.外毒素 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15.H—O变异属于( )。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形态变异

四、问答题

1.以流程图的方式简述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举例说明。

3.研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4.何谓L型细菌?其在体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何种方法可检测L型细菌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 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2.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3.鞭毛:某些细菌从胞质中伸出到胞壁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也构成细菌的H抗原。有鞭毛的细菌如单毛菌霍乱弧菌,丛毛菌大肠杆菌等。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不利的环境中,胞浆浓缩脱水,形成有极强抵抗力、多层膜结构的圆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有抗性的休眠体。因此消毒灭菌应以杀灭芽胞为标准。根据芽胞在菌体中的位置和形状可鉴别细菌。如破伤风杆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5.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

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

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

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二、填空题

1.球形,杆形

2.μm

3.荚膜,菌毛

4.菌毛,荚膜,鞭毛,质粒

5.R质粒

6.粘肽(肽聚糖),磷壁酸,脂类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7. 37℃, 18~24小时

8.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

9.细胞壁缺陷,慢性感染

10.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三、A型选择题

1.E 2.B 3.B 4.B 5.D

6.D 7.E 8.B 9.B 10.D

11.E 12。B 13.D 14.E 15.C

四、问答题

1.(1)革兰染色的步骤:

涂片→千燥→固定→结晶紫1’,水洗一碘液1’,水洗→95%酒精脱色,水洗→复红1’,水洗→印干镜检。

(2)结果:革兰阳性菌染成紫色,如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如大肠杆菌。

(3)实际意义:几乎所有细菌都可用革兰染色法分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由

于细胞壁构造的不同,因而革兰染色性、致病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同。故革兰染色法有助

于细菌鉴别、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研究细菌的致病性。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1)细胞壁。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可黏附细胞,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是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2)荚膜,如肺炎球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3)菌毛,如痢疾杆菌依赖菌毛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侵入细胞内而致病。(4)芽胞,如破伤风杆菌芽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若进入伤口可引起破伤风。(5)

鞭毛,如霍乱弧菌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可穿过肠黏膜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进

而产生毒素而致病。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包括:(1)与致病性有关的如热原质、内毒素、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2)与细菌鉴别有关的如细菌素、色素;(3)可供人类应用的如维生素、抗生素等。因此,研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可有助于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鉴定细菌、以及利用细菌造福人类。

4.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属于细菌的结构变异,并导致其形态、染色性、抗原性、培养特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均发生改变。其在体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如抗生素用量不足,疗程不足等。检测L型细菌感染必须使用高渗培养基培养。

第十四章至第十五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

一、名词解释(举例)

1.菌血症 2.脓毒血症 3.隐性感染 4.细菌侵袭力 5.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细菌的致病性表示的是细菌——的性能,细菌的毒力表示的是细菌——的强弱,其具体的量化指标是——。

2.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包括一和——。

3.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包括——和——。

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和——。

5.外毒素根据其作用的靶细胞可分为——毒素、——毒素和——毒素。

6.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脱毒制备类毒素的是——。甲醛的作用是改变了——,保留了——。

7.内毒素的化学组成包括——、——和——。其毒性基团是——。

8.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主要有——、——和——。

9.机体抗菌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是——,第三道防线是——。

10.机体抗菌免疫中,体液免疫主要针对——和——,细胞免疫主要针对——和——。

三、A型选择题

1.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月旨类A E.月旨蛋白

2.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芽胞 E.脂磷壁酸

3.对热原质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化学组成为多糖 C.可被高压灭菌灭活

D.微量注人机体可引起发热 E.抗原性弱

4.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

D.耐热 E.毒性强烈且有选择性

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细胞壁 B.芽胞 C.侵入部位 D.侵人数量 E.侵袭力和毒素

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膜 B.荚膜 C.菌毛 D.鞭毛 E.芽胞

7.能弓I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H抗原 B.O抗原 C.荚膜多糖 D.脂多糖 E.肽聚糖

8.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白喉杆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球菌

9.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中不包括( )。

A.发热 B.白细胞反应 c.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弓I起特殊症状

D。DIC E.休克

10.下列属于细胞毒素的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葡菌肠毒素

11.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葡菌肠毒素

12.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结构是( )。

A.肽聚糖 B.特异性多糖 C.壁磷壁酸 D.膜磷壁酸 E.SPA

13.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鞭毛

14.与抗吞噬作用无关的物质是( )。

A.SPA B.KAg C.LPS D.ViAg E.M蛋白

15.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杆菌 B.肉毒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伤寒杆菌 E.霍乱弧菌

16.下列细菌中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是( )。

A.淋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白喉杆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7.机体缺乏抗体时,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可通过( )。

A.T细胞活化 B.补体经典途径 C.补体替代途径 D.巨噬细胞活化 E.NK细胞活化

18.Tc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是( )。

A.释放淋巴毒素中和细菌毒素 B.产生淋巴因子调理作用 C.产生抗体阻止细菌黏附

D.非特异性杀伤感染细胞 E.特异性杀伤胞内寄生菌及感染细胞

19.抗体的抗感染作用不包括( )。

A.阻止细菌黏附 B.调理促吞噬 c.中和细菌毒素 D.激活补体 E.特异性杀死病原菌

20.巨噬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不包括( )。

A.吞噬病原菌 B.加工处理抗原 C.释放细胞因子 D.特异性杀死病原菌

E.ADCC效应

四、问答题

1.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2.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临床常见类型。

3.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举例)

1.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仅通过血液播散到合适的组织器官中进一步繁殖。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可引起菌血症。

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弓I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

等。

3.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人体内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低时,则虽有病原菌感染,但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脑膜炎球菌、甲型肝

炎病毒等的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

4.细菌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和能否产生侵袭性酶有关。如产气荚膜杆菌具有很强的侵袭力,是因为

其具有荚膜抗吞噬,还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5.不完全吞噬:吞噬细胞吞噬某些病原菌后,不能将其消化降解,使病原菌反而受到保护,并随吞噬细胞的游走在体内扩散。如结核杆菌因具有硫酸脑苷酯,可抵抗吞噬,因此在特异性

免疫产生之前,吞噬细胞对其的吞噬常常为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引起机体患病,致病力,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2.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

3.细菌侵袭力,毒素

4.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5.细胞,肠,神经

6.脂多糖,蛋白质,外毒素,毒性,抗原性

7.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8.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性大肠杆菌

9.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和补体,特异性免疫

10.胞外寄生菌,毒素,胞内寄生菌,病毒

三、A型选择题

1.D 2.D 3.C 4.D 5.E 6.C 7.D 8.D 9.C 10.B

11.D 12.D 13.D 14.C 15.D 16.E 17.C 18.E 19.E 20.D

四、问答题

1.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2.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

(1)如脑膜炎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特异性免疫。(2)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的快慢及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为急性感染。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引起慢性感染。显性感染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化脓、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等。全身感染的常见类型有: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有两次菌血症;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等;毒血症如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和肾上腺细胞等。(3)带菌状态和带菌者常见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1)皮肤黏膜屏障: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功能主要包括:①机械阻挡病原菌入侵。②分泌乳酸、脂肪酸、胃酸、蛋白酶、溶菌酶等杀菌物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2)血脑屏障:可阻止血液中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感染。(3)胎盘屏障:可阻止母体血液中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第十六章至第十七章消毒灭菌与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

一、名词解释(举例)

1.消毒 2.灭菌 3.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实验中所用的接种环可用——法灭菌,外科敷料用二————法灭菌,无菌室和手术室空气灭菌采用——。

2.干烤法灭菌温度为——,持续时间为——。

3.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温度为——,持续时间为——,压力应维持——。

4.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属于——实验,检测的成分为患者体内的——。

三、A型选择题

1.杀灭细菌芽胞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 )。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2.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 )。

A.100% B.90% C.95% D.80% E.75%

3.紫外线杀菌法适用于( )。

A.牛奶 B.培养基 C.手术室空气 D.皮肤 E.注射器

4.滤菌除菌器不能除去( )。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L型细菌和支原体 E.螺旋体

5.在标本采集中的错误做法是( )。

A.采集局部皮肤应消毒 B.采取无菌操作 c.标本容器无需灭菌

D.采集后立即送检 E.贴好标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举例)

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如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即杀灭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如手术器械用前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无菌操作:指防止外部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及防止操作对象中的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操作者自身的方法。

如手术、介人性操作、微生物实验等均需采取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焚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灯照射

2. 160℃~170℃, 2小时

3. 121.3℃, 15~30分钟, 1.05kg/cm2

4.中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三、A型选择题

1.E 2.E 3.C 4.D 5.C

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细菌学各论

一、名词解释(举例)

1.SPA 2.M蛋白 3.血浆凝固酶 4.肥达反应 5.OT试验

二、填空题

1.化脓性球菌中的革兰阳性菌主要有——、——和——。

2.化脓性球菌中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是——。

3.化脓性球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

4.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

5.引起局部感染易蔓延扩散的化脓性球菌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菌可产生——和——等。

6.引起局部感染较局限的化脓性球菌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菌可产生——。

7.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和———。

8.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性球菌是——。

9.——试验是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常用试验。

10.肠道杆菌的抗原性包括——、——和——。

11.大肠杆菌为肠道——,但当侵入肠外组织时可引起——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的大肠杆菌称为——,主要引起。

12.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该菌是引起——感染的常见病原。

13.沙门菌除可引起伤寒、副伤寒外,还可引起——和——。

14.志贺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有——、——和———。

15.沙门菌属中,只侵犯人类的菌种是———和——,临床引起——。

16.霍乱弧菌的惟一宿主是——,通过——引起传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治疗主要采取——和——。

17.厌氧芽胞杆菌中引起伤口感染的有——和——,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18.结核杆菌的感染途径有——、——和———。

19.卡介苗是由——经人工变异培育的——,可用于预防——感染。

20.白喉杆菌一般仅在入侵局部繁殖,但其产生的——引起的——,最常导致——和——的损害。三、A型选择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中不包括( )。

A.血浆凝固酶阳性 B.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C.革兰阳性菌

D.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E.引起的局部感染多为局限性化脓

2.葡萄球菌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致病物质是( )。

A.杀白细胞素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红疹毒素 E.DNA酶

3.对热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巴结核杆菌 D.军团菌 E.链球菌

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除外( )。

A.丹毒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产褥热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除外( )。

A.膜磷壁酸 B.M蛋白 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链激酶

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

A.溶血毒素 B.致热外毒素 C.剥脱性毒素 D.杀白细胞素 E.肠毒素

7.在血平板上区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依据 ( )。

A.溶血环 B.菌落大小和颜色 C.特殊气味 D.边缘不整齐 E.表面粗糙

8.显微镜下呈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菌是 (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9.显微镜下呈肾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0.区别肺炎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依据是( )。

A.菌落色素 B.溶血环 C.胆汁溶菌试验 D.革兰染色性 E.内毒素鉴定

11.诊断流脑的简便方法是( )。

A.咽拭子涂片染色镜检 B.血培养 C.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D.脑脊液或皮肤淤斑取样涂片染色镜检 E.咽拭子培养

12.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是(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C.菌毛 D.荚膜

13.引起婴儿腹泻的常见肠道杆菌是( )。

A.肠致病性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 C.霍乱弧菌 D.沙门菌 E.变性杆菌14.决定痢疾杆菌致病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菌毛 B.荚膜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15.可弓I起食物中毒的肠道菌是( )。

A.大肠杆菌 B.致病性大肠杆菌C.沙门菌 D.志贺菌 E.霍乱弧菌

16.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

A.肠毒素 B.荚膜 C.菌毛 D.鞭毛 E.内毒素

17.伤寒沙门菌的特点除外( )。

A.革兰阴性菌 B.有周鞭毛 C.发酵乳糖

D.主要引起细胞免疫E.带菌者体内可测到Vi抗体

18.无鞭毛的肠道杆菌是( )。

A.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致病性大肠杆菌

19.单鞭毛菌是( )。

A.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绿脓杆菌 D.志贺菌 E。霍乱弧菌

20.霍乱肠毒索引起严重腹泻的机制是( )。

A.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 B.干扰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

C.阻断细胞间信号传导 D.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作用于呕吐中枢

21.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是( )。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22.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途径是( )。

A.吸入细菌 B.吸人芽胞 C.食人芽胞 D.母婴传播 E.芽胞进入脐部伤口

23.肉毒中毒的常见感染途径是(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母婴 D.接触 E.泌尿生殖道

24.厌氧芽胞菌除外( )。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肉毒杆菌 E.艰难梭菌

25.弓[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 )。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肉毒杆菌 E.艰难梭菌

26.与结核杆菌胞内寄生性有关的物质是( )。

A.磷脂 B.索状因子 C.硫酸脑苷酯 D.蜡质D E.内毒素

27.结核杆菌的特点中不包括( )。

A.抗酸染色阳性 B.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 C.生长缓慢

D.对外界抵抗力低,不易产生耐药性 E.细胞壁脂质是其致病主要物质

28.以气溶胶吸入方式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人群肺炎的细菌是( )。

A.肺炎链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军团菌 D.绿脓杆菌 E.流感杆菌

29.白喉杆菌毒素特点中的错误是( )。

A.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细胞坏死 B.溶原性白喉杆菌为产毒株

C.毒素耐热 D.治疗应早期用抗毒素中和毒素 E.易作用于心肌

30.引起细胞免疫为主的人畜共患菌是( )。

A.布氏杆菌 B.伤寒杆菌 C.结核杆菌 D.麻风杆菌 E.军团菌

四、问答题

1.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2.简述淋球菌的形态、致病性、免疫特点和感染的诊断。

3.简述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肠道病原菌(限4种菌)及其致病特点。

4.简述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机制。

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概念、功能)

1.SPA:葡萄球菌A蛋白的英文缩写,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可与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 的Fc片段结合,阻止抗体对巨噬细胞的调理促吞噬作用,因而具有抗吞噬作用。SPA和抗

体Fc片段结合后,不妨碍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的结合,因此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

2.M蛋白:A族链球菌细胞壁表面蛋白。有抗吞噬作用,并与机体心肌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可引起超敏反应。

3.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侵袭性酶,可使人和家兔血浆发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包裹在菌体周围,可抵抗吞噬细胞、补体的抗菌作用。

4.肥达反应:直接凝集反应的一种。用已知的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去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含量,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5.OT实验:旧结核菌素试验,取定量经加热灭菌并浓缩过滤的结核杆菌培养物注入前臂掌侧面,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局部皮肤的反应,判断机体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也可用于评价卡介苗的接种效果和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二、填空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2.淋球菌

3.肺炎球菌

4.金黄色葡萄球菌

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6.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7.菌毛,内毒素,荚膜

8.金黄色葡萄球菌

9.乳糖发酵

10.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包膜抗原(K)

11.正常菌群,化脓,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

12.变形杆菌,尿路

13.食物中毒,败血症

14.菌毛,内毒素,外毒素

15.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肠热症

16.人,食人含菌的食物和水,水样腹泻,补液,抗菌

17.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

18.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19.有毒牛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结核杆菌

20.白喉外毒素,毒血症,心肌,外周神经

三、A型选择题

1.D 2.C 3.A 4.E 5.C 6.A 7.B 9.C 9.D 10.C

11.D 12.E 13.A 14.A 15.C 16.A 17.C 18.C 19.E 20.D

21. B 22. E 23.B 24.A 25. C 26.C 27.D 28.C 29.C 30.A 四、问答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都是化脓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由于两种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同,因此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在临床表现亦不同。(1)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凝固包绕在菌体周围,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细菌的扩散,因此感染较局限,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如疖、毛囊炎、脓疱疮等。同时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色素,使脓液呈粘稠黄色。(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由于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如透明质酸酶可水解细胞间基质、链激酶可激活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可降解洲DNA等,均可帮助细菌扩散,使脓液稀薄,因此感染容易蔓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如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2.淋球菌:(1)形态:肾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菌。局部病灶脓液中的淋球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2)致病性:人是惟一传染源,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淋病。细菌通过菌毛黏附

在尿道和生殖道上皮细胞大量生长繁殖,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严重感染时细菌也可扩散侵入

血液引起败血症。女性感染分娩时可感染新生儿,引起淋球菌性结膜炎。(3)免疫特点:人类对

淋球菌无天然免疫力,病后也无牢固免疫,易再感染。无疫苗。(4)感染的诊断:取局部脓液涂

片,革兰染色,见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有成双排列肾形的革兰阴性菌,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可初

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的分离培养。

3.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肠道病原菌及其主要致病特点有:(1)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四种类型。除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因产生耐热或不耐热肠毒素,引起霍乱样水样腹泻外,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都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生长并可产生志贺样毒素,引起类似痢疾样的血性腹泻。(2)伤寒杆菌,其致病特点为细菌由消化道入侵定居肠黏膜下层淋巴组织,在巨噬细胞内生长并可通过菌血症向全身播散,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由菌血症播散到胆囊的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可引起肠壁溃疡和出血,甚至穿孔。(3)痢疾杆菌,主要依靠菌毛黏附并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和志贺毒素(外毒素,志贺痢疾杆菌产生)引起脓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状。(4)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产生霍乱肠毒素,促进细胞的分泌功能,引起剧烈的水样腹泻。

4.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机制:破伤风杆菌芽胞由伤口侵入,在厌氧环境下变为繁殖体生长并产生痉挛毒素。

毒素可经神经或血液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元抑制性递质的释放,从而造成骨骼肌强直性

痉挛。患者可因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而死亡。

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1)结核杆菌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皮肤接触感染,最常见为经

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2)结核杆菌无内毒素和外毒素,也没有侵袭力,其致病因素主要细胞壁所含大量脂质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在细胞内缓慢增殖,其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可损伤细胞并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3)结核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属于传染性免疫,即体内有结核杆菌存在时才有特异性免疫。抗结核杆菌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医学病毒学部分

概述、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七章病毒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吸附 3.核衣壳 4.干扰素 5.包涵体

二、填空题

1.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2.病毒体结构由——和——组成,又称为——。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类型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常见感染类型是——,发病可表现为——。

疱疹病毒在原发感染后都引起——。

4.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与隐蔽期有关的是——。

5.鉴别病毒是否具有包膜,通常可采用——。

6.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麻疹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形成——。

7.可将自身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的病毒主要有——、——和——。

8.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和——。

三、A型选择题

1.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

A.光学显微镜观察 B.电子显微镜观察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过滤法

2.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衣壳 B.包膜 C.核酸 D.刺突 E.核蛋白

3.病毒的特征中不包括( )。

A.无细胞结构 B.含两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增殖

E.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4.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 )。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可被脂溶剂溶解

D.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 E.具有抗原性

5.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

A.保护病毒核酸 B.组成病毒抗原 C.决定病毒是否有感染性

D.裸露病毒体吸附细胞的结构 E.壳微粒数目是病毒分类依据

6.病毒体的定义是( )。

A.无感染性的前病毒 B.无包膜的裸露病毒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

D.可独立生存的病毒 E.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

7.病毒体核心的主要物质是( )。

A.磷酸 B.蛋白质 C.核酸 D.类脂 E.肽聚糖

8.病毒感染造成细胞损伤的因素中不包括( )。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死细胞 C.病毒大量增殖损伤靶细胞

D.病毒引起细胞融合 E.包涵体干扰细胞正常代谢

9.病毒的致病物质是(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热原质 D.蛋白质和核酸 E.侵袭性酶

10.用于预防病毒感染的减毒活疫苗是( )。

A.狂犬疫苗 B.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口服糖丸疫苗 D.乙脑疫苗 E.卡介苗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2.举例说明病毒在体内播散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定义、举例)

1.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 HBV,HIV。

2.吸附:是病毒体侵入细胞的第一步。病毒表面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病毒黏附在细胞表面。如MIV依赖表面糖蛋白(GPl20)和细胞表面CD4抗原结合,从而感染Th细胞等。

3.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4.干扰素:在特定诱导物(如病毒)的作用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活性和多功能的蛋白质。

如受病毒、细菌脂多糖的诱导,细胞可产生干扰素。

5.包涵体:病毒、衣原体在感染细胞的核内或胞浆内增殖后形成的斑块状结构,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或衣原体的原体和始体等组成。如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可在感染细胞内形成包涵

体。

二、填空题

1.核酸,蛋白质

2.核心,衣壳,核衣壳

3.慢病毒感染,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潜伏感染

4.吸附,生物合成

5.脂溶剂

6.出芽,细胞融合

7.逆转录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疱疹病毒 (CMV、EBV、HSV任一)

8.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三、A型选择题

1.B 2.C 3.B 4.B 5.C 6.E 7.C 8.A 9.D 10.C

四、问答题

1.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有:

(1)经黏膜侵入,常见①经呼吸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②经消化道,如甲型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

炎病毒;③经泌尿生殖道,如HIV、疱疹病毒。④经眼结膜,如腺病毒。

(2)经皮肤侵入,包括经注射、输血、动物咬伤、昆虫叮咬和经皮肤微小伤口入侵。如①乙型肝炎病毒、

HIV经注射和输血侵入机体;②狂犬病毒经疯狗咬伤侵入;③乙脑病毒经蚊叮咬入侵;④人乳头瘤病毒经皮肤微小伤口入侵。

(3)经胎盘、产道侵入,由感染母亲经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传给其胎儿或新生儿,如疱疹病毒。

2.病毒在体内播散的途径:(1)经血液和淋巴液播散,如HIV、HBV、麻疹病毒等。(2)经神经播散,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3)局部播散;如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二章病毒学各论

一、名词解释(定义、功能)

1.HBsAg 2.Gpl20

二、填空题

1.流感病毒包膜刺突有——和——。决定病毒吸附细胞的是——。

2.乙型肝炎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其高度的——是制备疫苗的困难。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疱疹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三、A型选择题

1.下列病毒中属于逆转录病毒的是( )。

A.流感病毒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风疹病毒

2.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

A.衣壳 B.包膜 C.血凝素 D.神经氨酸酶 E.GPl20

3.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

A.鼻咽分泌物 B.血液 C.粪便 D.尿液 E.唾液

4.HIV感染者可传播HIV的物质除外( )。

A.血液 B.精液 C.唾液 D.羊水 E.器官

5.灭蚊可预防感染的病毒是( )。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狂犬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6.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中不包括( )。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cAb E.HBeAb

7.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除外( )。

A.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EB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8,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 )。

A.风疹病毒 B.麻疹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

9.通过神经播散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

A.麻疹病毒 B.狂犬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乙型脑炎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0.内基小体是( )。

A.衣原体包涵体 B.麻疹病毒包涵体 C.腺病毒包涵体 D.狂犬病毒包涵体

E.疱疹病毒包涵体

四、问答题

1.甲型流感病毒为何易引起大流行?

2.简述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的用途(列举4项)和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3.HIV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怎样预防HIV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定义、功能)

1.HBsAg: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外衣壳(包膜)、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和感染者的血液中,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HBsAg是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可刺激机体产生中

和抗体,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2.Gpl20: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刺突,可吸附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介导病毒感染T细胞为主的CD4阳性细胞。

二、填空题

1.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

2.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sAg

3.Gpl20,变异性

4.单股正链RNA,负链RNA,双股DNA

三、A型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6.B 7.A 8.A 9.B 10.D

四、问答题

1.(1)甲型流感病毒易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甲型流感病毒的包膜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易发生变异。当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小变异,未形成新亚型时,仅引起小范围的流行;当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大变异,形成新的亚型时,由于人群普遍对新亚型无免疫力,因此极易形成大范围流行。(2)甲型流感病毒包膜抗原易变异的原因是由于病毒基因分节段,而病毒又广泛分布在人、家畜、家禽体内,常见几个不同亚型共存于同一群体中,大大增加了病毒基因重组、形成新亚型的机会。

2.(1)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的用途:①诊断乙肝及判断预后;②筛选献血员;③饮食、保育、饮水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④判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2)各指标的临床意义:①感染性指标:包括HBsAg,HBeAg,HBeAb。②恢复期指标:包括HBsAb和HBeAb。

3.(1)HIV通过下列途径传播:①接触污染病毒的血液,包括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②性接触。③母婴垂直传播。(2)预防HIV感染应采取:①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性乱等恶习。②严格管理血液和血制品,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应检测HIV抗体。③对HIV的

流行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疫苗的研制。

其他微生物学部分

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七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

一、名词解释(概念、举例)

1.支原体 2.衣原体 3.立克次体 4.真菌 5.螺旋体

二、填空题

1.可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包括——、——、——和——。

2.衣原体可引起人体——、——和——等部位的感染。

3.可传播立克次体的媒介昆虫主要有——和——。

4.钩端螺旋体通过——传播,有——宿主;梅毒螺旋体通过——和——传播,传染源是——。

5.浅部真菌多引起——,其结构由——和——构成。

三、A型选择题

1.下列可弓1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中,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肺炎衣原体 B.肺炎支原体 C.肺炎球菌 D.军团菌 E.白色念珠菌

2.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除外(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梅毒螺旋体 D.淋球菌 E.立克次体

3.具有感染性的衣原体物质是( )o

A.原体 B.始体 C.中间体 D.包涵体 E.核糖体

4.诊断衣原体感染可在细胞内查找( )。

A.原体 B.始体 C.中间体 D.包涵体 E.核糖体

5.立克次体与细菌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

A.有细胞壁 B.含两种核酸 C 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专性细胞内增殖 E.对抗生素敏感

6.衣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

A.有细胞结构 B.含两种核酸 C.对抗生素敏感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二分裂法增殖

7.外斐试验可辅助诊断感染的病原是(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螺旋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8.感染后可获牢固免疫的疾病是( )。

A.斑疹伤寒 B.梅毒 C.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E.流感

9.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

A.狂犬病毒 B.新型隐球菌 C.乙型脑炎病毒 D.流行性脑膜炎球菌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0.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是( )。

A.吸人孢子 B.接触或食人带菌鼠、猪尿的污染水、土壤等

C.皮肤伤口感染芽胞 D.犬咬伤 E.性接触

四、问答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2.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可引起人类哪些部位的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概念、举例)

1.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

2.衣原体:一类可通过滤菌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沙眼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

3.立克次体: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如引起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

4.真菌:一大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

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

5.螺旋体:一类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如弓I起人畜共患病的钩端螺旋体和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梅毒螺旋体。

二、填空题

1.L型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

2.眼,泌尿生殖道,呼吸道

3.人虱,鼠蚤

4.接触疫水,动物,性接触,母婴,人

5.各类癣症,菌丝,孢子

三、A型选择题

1.E 2.E 3.A 4.D 5.D 6.D 7.D 8.A 9.B 10.B

四、问答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有:(1)细菌,如淋球菌,引起淋病,主要表现为化脓性尿道炎、阴道炎等。(2)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3)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除引起沙眼外,也是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最重要的病原。(4)螺旋体,如引起梅毒的梅毒螺旋体。

2.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1)浅部真菌,多为多细胞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共十余种真菌,主要引起各类癣症,如皮肤癣、甲癣、发癣等。(2)深部真菌,多为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可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者多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炎及脑膜炎、肠炎、败血症等。白色念珠菌除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外,还可引起黏膜感染,如鹅口疮。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A、CD2 B、CD3 C、Igα/Igβ D、mIg E、MHC-Ⅰ/MHC-Ⅱ类分子 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l、Th2 B、Th1、Tc C、Th1、Ts D、Th2、Tc E、Th2、Ts 15、产生CD4+T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分子是() A、CD8与MHC-Ⅰ类分子 B、CD2与IgG C、CD4与MHC-Ⅱ类分子 D、CD28与B7 E、TCR与CD3 16、FasL可表达于() A、活化中性粒细胞表面 B、活化巨噬细胞表面 C、活化T细胞表面 D、活化B细胞表面 E、LAK细胞表面 17、可表达CD40L的淋巴细胞是()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 1.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 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A、CD2 B、CD3 C、Igα/Igβ D、mIg E、MHC-Ⅰ/MHC-Ⅱ类分子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医学免疫学试题库 二、填空题部分 1. 免疫系统由、、、组成。 2.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3. 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 4. 胸腺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5. 人的外周免疫器官包括、、等。 6. T细胞按功能可以分为。 7. 调节T细胞又可以分为。 8. 超敏反应按发作时间、机制不同可分为。 / 9. 若先天性免疫缺陷发生在B细胞的祖细胞阶段,致使B细胞不能发育为不能产生称为。 10. 淋巴细胞通过和运行并分布于全身。 11. 胸腺由和组成。 12.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 13. 淋巴循环汇集于再入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 14. 免疫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在、、和的不同层次来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 15. 免疫学发展的一个特色是与的紧密结合。 16. T-B细胞协同的原因是:T及B细胞分别对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应答,细胞向细胞提供辅助后,细胞才能产生。

17. 对人类细胞生成研究最为清楚的一类是。 18. Ig的基本结构是由条多肽链,中间以连接而成的。 \ 19. 五类Ig分别是、、和、、;其重链分别是、、、和、链。 20. Ig的轻链有两个功能区,分别是、。 21.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得到个Fab段和个Fc段。 22. Ig的铰链区位于与之间的区域,无铰链区的Ig是。 23. 五类Ig中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具有J链与分泌片的是,分子量最大的是,能通过胎盘的是,能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是。 ; 24. 根据Ig 的免疫原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五类;又根据Ig 免疫原性的不同,而将其分为两型。 25. 在VL区内有个超变区,VH内有个超变区。 26. 根据Ig肽链上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否多变,可把Ig分为与两个区。 27. 能介导ADCC的Ig有、和。 28. 人类Ig的血清型有型、型、和型。 < 29. 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后可得到能与抗原结合的片段和无活性的段。 30. 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是和。 31. 补体的激活过程有、和三条途径。 32. 补体系统由、和三大部分组成。 33. 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有、和。 '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docx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 单选题(120 个) 1. T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A. 骨髓 B. 胸腺 C.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 脾 E. 淋巴结 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A. 骨髓 B. 胸腺 C. 腔上囊 D. 脾 E. 淋巴结 3.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A.T 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 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 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 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 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 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A. 接受抗原刺激 B. 产生免疫应答 C. 过滤和清除病原 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 过滤血液 5. Th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 CD3 B.CD2 C. CD4 D.TCR E. CD8 6. Tc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 CD3 B.CD2 C. CD4 D.TCR E. CD8 7. 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 CD4 B.CD * C. IgGFc D.TCR E. BCR 8.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A. IgA B.IgG C. IgM D.IgD E. IgE

9. 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A. IgA B.IgG C. IgM D.IgD E. IgE 10.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 A. IgA B.IgG C. IgM D.IgD E. IgE 11. B 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A. IgA B.IgG C. IgM D.IgD E. IgE 12.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A. IgA B.IgG C. IgM D.IgD E. IgE 13.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A. C2a B.C3a C. C3b D.C4a E.C5a 14.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A. C123456789 B.C124536789 C. 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356789 15. 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A. C5b B. C5b67 C. C5b6789 D.C4a E.C9 16.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A. IgG B.IgM C. 细菌脂多糖 D. 抗原抗体复合物 E. 凝聚的IgG1 17. 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4.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第一是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

免疫学试题库 (10)

第十章T淋巴细胞 一、单项选择 1. T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 协同刺激分子 B. TCR-CD3复合物 C. 有丝分裂 原受体 D. IL-2受体 E. Fc受体 2. T淋巴细胞上哪一种CD分子可结合HIV: A. CD3 B. CD4 C. CD5 D. CD9 E. CD8 3. 参与CTL杀死靶细胞的分子不包括: A. 穿孔素 B. 颗粒酶 C. FasL D. IL-4 E. TNF-α 4. 人T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种表面受体: A. IL-2R B. 丝裂原受体 C. BCR D. HIV受体 E. TCR 5.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了: A. MHC限制性 B. 自身耐受 C. TCR表达 D. TCR基因重排 E. 以上都是 6. TCR-CD3复合物中TCR识别的是: A.抗原肽 B.MHC分子 C.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D.CD80 E. CD2 7. 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记为:

A.CD19 B.CD2 C.CD3 D.CD56 E. CD16 8. Th1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是: A.TNF-α B.FasL C.IFN-γ D.IL-3 E. FasL 9. 特异性杀伤T细胞(CTL)的最主要功能特征是: A.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 B.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C.产生抗体 D.免疫抑制 E. 抗原提呈 10. T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是: A.TNF-α B.FasL C.IFN-γ D.IL-17 E. IL-2 11. CD4分子是: A.B细胞表面标记 B.HIV受体 C.NK细胞表面标记 D. CTL表面标记 E.以上都不对 12. 分泌穿孔素、溶解靶细胞的细胞是: A. Th细胞 B. CTL细胞 C. B细胞 D. Mφ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13. 下列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4分子的是: A. NK细胞 B. Th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E. 树突状细胞 14. 关于TCR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与CD3形成TCR-CD3复合物 B. 识别线性表位 C. 由异源 二聚体组成 D. 能识别pMHC分子复合物 E. 可以直接识别游离的抗原分子 15. 哪种CD分子是T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 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 同种异型抗原(A ) A.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 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 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 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IgG 2.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3. 哪两类Ig的H链有4个CH功能区:(B ) A. IgA 和IgG B . IgE 和IgM C. IgD 和IgG D . IgA 和IgM E. IgD 和IgE 4 在旁路激活途径中C3 转化酶是(A) 5 半抗原:(D ) A 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特异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E 本身没有抗原 6. ①外源性抗原的递呈,②胸腺内阳性选择,③ NK细胞杀伤过程,④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上述哪些过程与MHC限制性有关(A)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E.①+④ 7. 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D C. C14325-9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B ) 区区区 区区 9 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E ) A 网络性 B 重叠性 C 多效性 D 高效性 E 特异性 10 .人类的MHC定位的染色体是D A. 第9对染色体B .第17对染色体C.第2对染色体D.第6对染色体 E 第22 对染色体 11 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C ) A. 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 同种异体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12 IgG 可被胃蛋水解酶切成为B 段+FC段 (ab' )2 段+PFC 段 段+PFC段 段+Fc段 (ab' )2 段+Fc 段 13.免疫对机体(C ) A.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B.有利C?有利也有害 D. 有害 E.无利也无害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 单选题(120个)1. 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A.骨髓 B. 胸腺 C.腔上囊 D.脾 E. 淋巴结 3.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淋巴细胞成熟场所淋巴细胞成熟场所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 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 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 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5. 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 C. CD4 E. CD8 6. Tc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 C. CD4 E. CD8 7. 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CD4 * C. IgGFc E. BCR 8.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9. 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10. 血清中含量最高 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11. 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A.IgA C. IgM E. IgE 12.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13.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A.C2a C. C3b 14.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A. 15. 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A.C5b B. C5b67 C. C5b6789 16.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A.IgG C. 细菌脂多糖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 凝聚的IgG1 17. 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A.朗罕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8. 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A.Th细胞和B细胞 B. 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细胞和肿瘤细胞细胞和肿瘤细胞 19. 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结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脾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B 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过滤作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Th和Treg B.Th1和Th2 C.CTL和Th1 D.CTL和Th2 E.Th0和Th17 2.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MHC-Ⅰ/CD8 B.MHC-Ⅱ/CD4 C.CD28/B7 D.CD28/CTLA-4 E.以上均是 3.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抗原入侵部位 B.胸腺 C.骨髓 D.淋巴结或脾脏 E.以上都不对 4.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MHC-Ⅰ/CD8 C.CD28/B7 D.LFA-1/ICAM-1 E.TLR4/HSP60 5.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E.Th2和Th0细胞 8.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以上均不正确 9.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表达CD40L D.表达CD3分子 E.表达FasL 10.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初始T细胞 B.效应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前T细胞 1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版题库

精心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 2 A C 3 A 4 A 5 A 6 A C 7 A C 8 A C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2.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上皮细胞 13.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 4 5 6 7 免疫 1 2 1 A C 2.T A C 3 A、肝脏 B、扁桃体 C、肠系膜淋巴结 D、脾脏 4.既可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树突状细胞5.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是····················································() A、皮质区 B、髓质区 C、浅皮质区 D、深皮质区 6.脾脏的胸腺依赖区是······················································() A、红髓 B、白髓 C、脾小结 D、PALS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考试习题完整版

1、怎么理解免疫的现代概念? 识别和清除异物抗原、耐受/发生免疫应答、有利,也可能有害 2、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中枢,外周),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模型,分泌型)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为什么说免疫是一把双刃剑? 4、比较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 1.解释名词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有哪些?

*抗原的异物性 *理化性状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机体方面的因素 3.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有何不同? 特点TD-Ag TI-Ag Th 细胞+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回忆应答+ - 产生抗体类型IgG为主IgM 举例细菌病毒等脂多糖,荚膜多糖等 蛋白质抗原 4.异嗜性抗原有何临床意义。 5.如何理解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名词解释: 补体: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中及细胞膜上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的固有成分,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MAC(攻膜复合体):c5b与c6 c7 c8 c9 结合形成的c5b6789n 免疫黏附:C3b与免疫复合物(IC)共价结合并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CR1结合, IC被运送至肝、脾清除的作用。 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完美版)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 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 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 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 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 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 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 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

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 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 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 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 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 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 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 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12、Complement:即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 织液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3、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 间的共同抗原。 14、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等调理素能够覆盖于细菌等颗粒

免疫学复习题

免疫学复习题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过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下列不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是: A. 皮肤 B. B淋巴细胞 C. 吞噬细胞 D. NK细胞 E. 补体 3. 人类B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4. 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是: A. 胸腺 B. 法氏囊 C. 淋巴结 D. 脾脏 E. 扁桃体 5.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 A. 淋巴结 B. 脾脏 C. 胸腺 D. 扁桃体 E. 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 6.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A. 二硫键连接四条H链组成 B. 二硫键连接四条L链组成 C. 二硫键连接一条H链和一条L链组成 D. 二硫键连接二条H链和二条L链组成 E. 绞链区连接二条H链和二条L链组成 7. Ig分子中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是: A. Fc段 B. V L及V H中的高变区 C. C H D. C L E. C区 8.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特异性的决定因素是: A. 骨架区 B. 铰链区 C. 恒定区 D. Fc段 E. CDR1、CDR2和CDR3 9. 识别同一抗原的膜型Ig和抗体不同点在于: A. 抗原识别特性 B. 抗原结合特性 C. V区编码基因 D. 氨基端 E. 羧基端 10. 初乳中的主要抗体是 A. IgA B. IgD C. IgM D. IgG E. IgE 11.下列各类免疫球蛋白中,哪类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M 12. 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后,能分解成: A. 二个Fab段和一个Fc段 B. 一个Fab段和二个Fc段 C. 二条H链和二条L链 D. 一个F(ab')2和一个pFc’ E. 二个F(ab')2和一个pFc’ 13. 有关Ig遗传学不正确的是 A. H链V区编码基因由V、D、J三种基因片段经重排后组成 B. L链V区编码基因由V、J两种基因片段经重排后组成 C. V、D、J基因片段具有多样性 D. Ig 类别转换过程中C区编码基因不变 E. 存在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现象 14. 具有IgE高亲和力受体的细胞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 D. 内皮细胞 E. B细胞 15.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的特征性结构是 A.免疫球蛋白折叠 B. TCR V C. MHC多态区 D. V区 E. C区 16. 下列哪项不是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A. 高度特异性 B. 高度均一性 C. 可大量生产不断供应 D. 可通过用抗原免疫动物后收获血清制备 E. 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 17. 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A. IgM和IgA B. IgG和IgA C. IgM和IgG D. IgA和IgE E. IgD和IgE 18. 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M B. IgG C. IgA D. IgD E. IgE 19.Ig根据其的不同,可分为IgA,IgD,IgE,IgG,IgM五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