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

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

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
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

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几个好朋友在讨论如何渡过这次的假期,在经过了十几分钟的讨论之后,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决定去看场电影。类似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这种小型的讨论过程同样也类似意见型舆论形成的过程。在自媒体环境中,人的交流能力的延伸,以及零成本支付,使类似讨论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多了。微博、QQ、MSN、飞信等即时交流工具使人们为交流而付出的物质成本几乎为零。而在传统的人际交流中,人们不仅要支付交流时成本,还需要支付交流前成本,例如出门到达约会的地点,乘坐交通工具或者私家车辆的燃油费用总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自媒体的另一大特性——自由开放的空间特性,还增加了自媒体舆论环境对言论的包容性,使舆论的形成、舆论的方向、舆论的流变、舆论的叠加呈现出多样、多元的变化轨迹。一、意见叠加的自媒体舆论环境

在传统舆论生成过程,以及自媒体的舆论生成过程中,都会发生意见叠加的现象,但二者意见叠加现象有诸多不同之处,包括运动轨迹、生成方式等方面。

(一)传统舆论生成中的意见叠加——“搭积木”

常人一般可能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如何搭得更高,其技巧在于对最底层积木的选择上,如对积木的形成、长度、厚度和宽度的考量。一般而言,小

邓若伊

摘要 自媒体传播所具有的自由、开放、便捷等特点,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行为频繁发生。相较于传统的媒体环境,自媒体舆论空间增强了对言论的包容性,使舆论的形成、舆论的方向、舆论的流变、舆论的叠加呈现出多样的变化轨迹。关键词 自媒体;舆论;空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邓若伊,重庆工商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重庆401320;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教育实践基地副秘书长,重庆400067

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08&ZD060)

1)

新闻界

ISSN1007-2438 2013年第10期

新媒体与数字化

朋友在玩游戏时,并没想得这么复杂,在反复的失败中最终才能获得成功的技巧和经验。提及于此,并不是介于对童年趣事的回忆,而是发现传统舆论的生成就如同搭积木的过程。在传统的舆论生成过程中,“最底层积木”往往由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社会身份,或具有某种专业优势的个体来担当。或者说舆论话题的主要观点要基本符合这部分个体的认知。在思维的传统世界里,舆论自身的合理性、舆论的有效性(对社会事务的完成起推动、促进作用)与这部分人的参与紧密相关。因为,他们对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较强,包括对信息、人力和物质等方面资源的调集,他们深参与度的实践往往使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交流和讨论的过程像堆积木一样需要“小心翼翼”。传统的舆论生成多发生于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之中,意见、观点和思想的碰撞时常迸发出火花,交流和讨论是可以激烈的。但相较于自媒体的空间环境,面对面交流的激烈程度往往会受到人的情感、自尊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可能产生现实交际中“沉默的螺旋”现象。要维持基本的人情世故,要避免来自多数人意见的压力,使一些人不愿意成为意见对抗中的弱势部分,从而选择顺应多数人的意见。由不同语境构建的现实传播环境相当复杂,在传统的舆论生成过程中,参与主体要“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察言观色,随着舆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

相较于自媒体而言,传统舆论形成的成本额度较大,对于舆论生成的过程要求、对意见最终达到的结果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层级关系。从中国传统的会议活动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案例。家庭会议、班级会议、公司会议,对于要达到某个话题的共识通常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共识的达成是在一次次利益的博弈与平衡中完成的。

(二)自媒体环境中的意见叠加——“变形组合式”

在自媒体环境中,一个话题和观点的发布可以在几分钟内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其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如同“变形金刚”一般,迅速

变形组合成新的形态,并具有更强的战斗力、传播力。2011年发生的“药家鑫事件”在各主流媒体、网络论坛、网络社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热潮。2011年3月23日,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中分析“药家鑫案”时表示,“……由于平时情绪不好时会用手指砸钢琴键盘来发泄,药家鑫连扎受害人八刀,是他的一个习惯性机械动作……。”此话被简化为 “钢琴强迫杀人法”在网上迅速流传,李玫瑾被网友称为“著名犯罪漂白家”,批评的声音不断涌现。2011年4月1日下午,网友“billkds”在个人微博上贴出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在人人网上留言的截图。截图内容是:“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消息一出,大量批评指责的言论发表出来,近两天时间,该微博被转发次数达到万余次,回复数近三千条。

自媒体舆论由个体意见组合而成,意见的社会附加价值——舆论主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带来的符号价值被淡化,个体意见在讨论中享有较平等的权力,意见和观点的本身价值受到关注。有人称自媒体的出现,将普通人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另一种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自媒体使舆论传播的阶层化趋势更为严重,正在分裂成“我们”、“他们”和“混合们”的三队阵营。“我们”代表着网络中草根力量,“他们”则代表着社会权威与精英的力量,而“混合们”在微博中体现更为明显,草根和精英群体相互对话并可能形成一致的意见。由于“他们”群体的社会符号向自媒体空间延伸,现实社会的对立也就延伸到自媒体空间里,对于这部分言论或观点网民投注了更为严厉的评判标准,或引入了他者、对立者的角色进入到评判之中。“钢琴强迫杀人法”在网上的广泛流传,正是由于它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媒体平台,以及是犯罪心理学专家的言论。“混合们”在微博中体现较为明显,2012年,“吴英案”引发微博平台很高的关注和重视,法学家江平、文学教授易中天等精英群体与大量草根人群相互呼应,为吴英的死刑判决鸣不平并一起呼吁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和量刑。

新媒体与数字化

自媒体舆论环境中表达上的自由,以及空间的开放,使传统的舆论结构被打乱、并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意见的“变形金刚”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正在组合成型。不同的话题吸引感兴趣的个体参与到讨论中来,观点的新锐与否、分析的深刻与否不再能限制一个人发表言论,网络表达方式包容了参差不齐的个体表达能力。“顶”、“赞”、“支持”,或发布表情符号都可以传达个人的意见与观点。

二、开放式意见表达的自媒体舆论环境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传播渠道相对集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只有通过这些有限的传播渠道来获得满足,另外,传统媒体更容易接近、获取及验证事件或事实的真相,在媒体信息供给与受众信息需求满足的互动过程中建立起一种信任,即媒体公信力的建立。传统媒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它们所提示的和强调的意见很容易被视为是主流意见,多数公众在公开表达意见时采用媒体上不断重复的词汇和观念。[1]但伴随着开放性的自媒体表达空间的出现,舆论环境在对公众意见表达上的影响程度与控制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自媒体环境中,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仍然很重要,表现为对公众舆论话题的引导与设置上。学者Marilyn Roberts 与 Wayne Wanta 等人进行了一项互联网上的议程设置效果的研究。该研究以CNN 、纽约时报、路透社、美联社、时代周刊为研究对象, 探讨以上媒体的新闻议程是否会对电子公告板(EBBs,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s ) 上的讨论产生议程设置的效果。结果表明传统媒体对网民依然有议程设置的能力,但是议程设置产生的效果的“时滞”(time-lag)大大缩短,由传统大众媒体的数周缩短为1-7天。[2]然而,在自媒体舆论传播中,大众媒体制造的新闻舆论,一般并没有让正确客观的少数意见屈服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大众意见;网民有了更多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事件双方均不需要保持沉默;大众传播形成的舆论环境有时候并不能左右网民,越来越多的网民趋于理性讨论和辩证思考。[3]相对宽松的自媒体舆论传播环境,使

之前大量的潜在性舆论可以或快或慢地转化为显在性舆论。

在谈论舆论内涵时,构成舆论的重要因素包括“舆论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即舆论的效果问题。从这个维度考虑,自媒体舆论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大量显在性舆论有利于推动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使公众成为建构舆论环境的主要力量。自媒体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流变当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与传统媒体舆论传播共同构建了当代社会不同于过往的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另外,当公众意见的频繁表达,并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大集体中陌生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社团之间及各种个体群体之间的频繁交流沟通,自媒体公共意见发布平台,成为社会重要的情绪宣泄、态度呈现、意见表达的疏导型通道。

三、开放式意见流变的自媒体舆论环境

在自媒体舆论传播环境中存在放大了的“围观”现象。其一,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自媒体本身即为讯息,其发布的观点、话题吸引了其他网民的注意力;其二,出于对自媒体主体,即人的关注,这种关注通常发生在自媒体个体对“名人”、“明星”、“话题人物”的注意上。自媒体中的“围观”,可以是临时的,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围观”一样,围观群众因事件的发生迅速集结在一起,成为临时群体,也因事件的结束,又快速分散为毫无相关的陌生人。自媒体中还存在另一种“围观”状态,如微博中的“加关注”、“互粉”等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围观”联系。

与现实社会中的“围观”现象不同,自媒体中围观的多数人具有主动参与、介入事件的能力。一般而言,网络的匿名状态,由群体态度、意向、行为等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降低,群体行为间相互感染,并表现为行动趋同的可能性减少。这种情形正如福柯所指出的“权力的‘物理学’遵循光学和力学法则而运作。”“一种虚构的关系自动产生出一种真实的征服”,虚拟的围观技术产生了对权力的真实征服(尽管这个征服目

新媒体与数字化

前尚很低级)。“围观”将倾向扩张的权力变成了一个被审视的客体对象,把权力的可见状态变成了控制权力的契机。[4]自媒体技术解构了传统的“看”与“被看”、“围观”与“被围观”的权力分布,个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获取这一权力,以及是否接受因审视而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虚拟情境之中,自媒体传播者可以提出一些相对独立的看法、意见,可以改变和调整自身的意见,也可以明确支持和反对某些观点。总体来看,虽然社会的意识形态起着作用,但自媒体意见的形成与流变基本处于开放的状态,自媒体传播者的意见发表相对自由宽松。(图1)

图1展示,不同的自媒体受到的关注程度不一,关注与被关注的角色时常互换,并经常重合,个体对关注权力的追求并不亚于对被关注追求的热情程度。个体之间无论扮演怎样的角色,都可能存在影响与被影响、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状态,而左右这种关系发生某些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其中包括虚拟场面、虚拟气氛、关注者、自身状态等。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况,某个人拥有100个粉丝,或另一个人拥有1万个粉丝,粉丝的多与少并不能总是代表事实真相的把握程度,多不一定代表好,多不一定能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总和。在关注的互动过程中,影响往往发生在关注者与被关注者之间互为兴趣对象的时候。兴趣可来自于观点的吸引,在“药家鑫”事件中,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发表的言论,迅速引起大量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对传播者李颖产生压力性影响和作用,她最后不得不公开道歉,改变自己原来的观点与立场。兴趣也可来自于对人本身的吸引,对一个人喜欢、崇拜、批评、憎恨都可能成为关注的原因,从而左右个人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15.

[2]蒋忠波,邓若伊.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6).

[3]殷俊.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29-130.

[4]孟隋.网络围观:技术征服权力?[J].杂文月刊,2010(1).

图1 舆论主体关注互动图

[12]See Council of Europe, Recommendation Rec (2003) 13 of 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to Member States o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edia in Relation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adopted July 10, 2003), Principle 2.

[13]See Council of Europe, Recommendation Rec (2003) 13 of 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to Member States o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edia in Relation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adopted July 10, 2003), Principle 10.

[14]See Council of Europe, Recommendation Rec (2003) 13 of 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to Member States o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edia in Relation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adopted July 10, 2003), Principle 16.

[15]See Council of Europe, Recommendation Rec (2003) 13 of 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to Member States o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edia in Relation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adopted July 10, 2003), Principle 4.

[16]See Council of Europe, Recommendation Rec (2003) 13 of 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to Member States o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edia in Relation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adopted July 10, 2003), Principle 6.

[17]See Claus Roxin, Strafrechtliche und Strafprozessuale Probleme der Vorverurteilung, Neue Zeitschrift fur Strafrecht [NStZ] 157 (1991) (F.R.G.)

[18][19] See OLG Koln June 2, 1987, 40 NJW 2682 (2684).

[20] See Patrick Auvret, Le droit au respect de la presumption d'innocence, JCP 1994, I, No. 3802, 497 (1994).

[21]See Oberster Gerichtshof [OGH] [supreme court], Jan. 29, 2004, docket no. 6 Ob 306/03y.

新媒体与数字化

(接第40页)

各大广告媒介优缺点分析

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报纸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 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 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先读,哪些地方后读;阅读一遍,还是阅读多遍;采用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 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6、高认知卷入 报纸广告多数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了解广告内容,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集中精力,排除其它干扰。一般而言,除非广告信息与读者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读者在主观上是不会为阅读广告花费很多精力的。读者的这种惰性心理往往会减少他们详细

关于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于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管理利用新媒体舆论时,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舆论的作用;一方面要懂得利用意见领袖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既要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又要加快新媒体舆论法制建设的步伐,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做好新媒体舆论的规范管理。 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 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日益加深,加之新媒体自身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舆论没有局限在自身媒介形式的影响力范围之内,而是透过传统媒体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新媒体舆论的关注热点同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高度重合。新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发生、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新媒体成了公众监测整个社会环境的新通道。在新媒体平台上,任何一种声音都能进行自我表达,任何一个人也能追踪关于特定议题的舆情发展状态。鉴于此,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创新管理观念,主动利用好这一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 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首先要提高使用者的新媒体素养,了解新媒体应用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

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了解舆情。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要培养“专业型”意见领袖,改变“大而全”的策略,走精准化路线,集中力量打造特定领域的民意主导者,在保证其拥有基本社会道德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他们在专业的、特定的领域内的权威。要注意提高意见领袖的互动能力。意见领袖的互动能力包括三种类型:同被影响者的互动,同传统媒体的互动,意见领袖之间的互动。同被影响者的互动要求意见领袖在其专业领域确实有过人之处,有引导力,其权威经得起考验。同传统媒体的互动要求意见领袖能够持续性地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舆论范围而不是只局限在网络领域。此外,意见领袖之间还要通过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对舆论产生更大影响。当“信息流”可以更为畅通地到达受众时,“意见流”的传播就显得更为重要,发挥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重视对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引导,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姓名:刘一川班级:08级一班学号:200818140119 科目:名记者研究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例如网络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己成为网络舆论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是民意表达和舆论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在这网络舆论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需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措施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调控 前言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发,激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聚合和流动,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推动了民意与决策层的积极互动。但是,频涌的网络舆论中仍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对大多数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如“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最牛团长夫人案”“女检察长豪车案”等。制定与实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调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媒体及其舆论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除了采用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便携性”、“时效性”、“多媒体”、“超链接”、“全球化”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这样一些特点,即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渠道多样化;传播行为更具主动

性、交互性、异步性等。 (二)新媒体的范畴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的,且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 第二类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成为了最具想象力的新媒体。手机电视,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报纸等都是典型的融合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第三类是互联网和手机完美融合的新兴媒体。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允许使用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或想法用短信,彩信或者视频等形式发到网络上。局限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借此,个人化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实现社会化共享。其中,微博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融合最出色的新兴媒体之一。 (三)舆论定义和特征 广义的概念来说舆论是一种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形成的舆论。舆论的特征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既定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9889657.html,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作者:刘韵竹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当今社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与社会交流沟通的纽带,大众传媒将抽象的社会具象为人们所可以接受的图文信息。现如今,与其说人们置身于社会环境倒不如说置身于媒体环境中,与其说受众心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不如说受媒体环境的影响。人随境转,受众的心理也在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关键词:新旧媒体环境受众心理变迁 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 PC互联网“第四媒体”。 ① 这“四大媒体”都有共同鲜明的媒体特征并在积极寻求拓展。首先,它们都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等这些原本媒体特征。第二,它们都有大众传播功能,其传 播特点表现在有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第三,当前的“四大媒体”都表现出各自的传统特性,②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都较为明显。现在,手机媒体已经是广受关注的社会主流媒体之一了。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能够令不同程序在同一时刻运行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程序分成两部分,即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前台程序通过终端来处理事件,其结构一般为无限循环;后台程序则掌管整个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分配、管理以及任务的调度,是一个系统管理调度程序。它实际可以有多种含义,比如手机上的后台,其实就与电脑系统中的最小化差不多,只是隐藏和缩小的概念。虽然叫做隐藏和缩小,但是实际的程序仍然是在运行中的。几个网页、软件在同一时间共同运行,形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接收的“同时性”。 麦克卢汉认为:“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作为传播过程的一部分,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了解受众的喜好与期待,也是各大媒体的迫切要求。 受众的思维与心理是微妙而不易把握的,原因是受众心理特征丰富、且急具变化性。从接受角度来看,按照受众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受众的心理层次又可分三个:(1)“消闲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层次;(2)“求知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较高层次;(3)“研究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高级层次。③传统的传播观念认为受众为了解决自己无知或知之不多的问题,也要对客观世界的最新变化急于了解,特别是对新事物、新情况、新环境等更是关心备至,当代的受众较之以往对媒体的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受众特征

当个体的信息接受者暴露在大众传播媒介前并独自接受信息作品时,它是消费者、译码者、参与者、反馈者的角色,具有受动性和能动性的本质特征。 但是,在信息接受中,由无数个体汇集而成的受众,其群体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就受众在空间上分布、存在的态势看,受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众多性、混杂性、分散性和隐匿性。也就是说,在面对以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人数是极为众多和广大的;成分也是极其混杂和多样的;他们彼此分散居住,有的相距千里;这些人行踪不定,互不相识,素无关系,相互匿名;他们之间既无接受协议,也无有关接受准则;无共同感受,也无共同意识;在接受中,他们对别人无控制功能,别人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在任何日常的一天,我国报纸的读者约有4.5亿,广播的听众约有9亿,电视的观众约有8.5亿。 就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看,受众又具有四个特点: 1、自在性 受众不是某种臆想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十分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客观现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这就决定了信息接受者中的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形貌、个性、兴趣、立场,都把自己划归在不同的社会类型之内。 2.自主性 受众不是大众传播者的“侍从”,可以任意驱使,而是某种意义的“主人”;不是大众传播者的敌手,专门揭短拆台,而是大众传播这一巨大工程的合作者。受众同大众传播者一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自尊心理和自己对信息作品的选择、理解与判断,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虽处于大众传播的终点,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的接受活动从来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不是盲从的,而是自主的。 3.自述性 受众对信息作品内容的感知与认识不全由传者给定,面对各种信息,每一位接受者都会作出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与阐述,并据此进行再传播。西方著名案例“比戈特先生”的漫画传播,即能充分说明受众具有很强的自行阐述的特点。所以,如果说传播是传者的自由,那么“自述”就是受众的特权。 4.归属性 受众虽不是作为固定的群体而存在,而是自发的、未经组织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类可归,心无所系。恰恰相反,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在某一特定的接受群体之列。工人与农民,妇女与儿童、球迷与股迷……他们从心理到行为都将自己视为某一特定的群体。而大众传播媒介也同样有意地把不同性质的各种信息分类集中传播给不同的接受群体,如《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上海证券报》、《足球》等报刊,和广播电视系统的“经济台”、“交通台”、“教育台”等都是。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模式,使舆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 传播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据统计,新浪微博用户有4亿多,每天发布微博总量达1.2亿条,新浪首页新闻1小时有几百万的浏览量,一条有分量的新闻,瞬间会被数万家乃至数十万家网站自动抓取、自动转载……众多的个体网民表达自己意愿、情感、思想甚至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 传播内容海量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体现,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文字、音频、图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传播节点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舆论事件的报道者。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大众麦克风随时随地地现场直播变成现实。新闻发布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呈碎片状分布,同一件事有成千上万的网民按照各自的观点分别发布消息,再加上众多的转发和评论,舆论发展呈网状扩散,加剧了信息的碎片性。 传播方式群际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移动表达,即时传播,即时分享,并且呈现“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这些网络化、立体化、群际化的传播方式,显现了极强的群际传播特点,既是各种信息、思想、观念、看法、意见的集散地,也成了个别单一话题的放大器,对社会公众的态度、认知与行为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范围广泛化。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天下互联。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超越地域的界限,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由局域热点迅速变为全国甚至全球的热点。这种传播范围短时广泛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最鲜明的特点。 传播速度瞬间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完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在时间上,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音频、视频,只要当事人愿意,轻轻一点,瞬间便上传到网上,形成了新的信息。一方面,舆情的传播速度,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在网民的参与下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新媒体与受众的零距离互动使舆情得到快速传播和及时的反馈。 传播结果扩大化。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许多声誉危机事件并非发端于公众媒体,而是出自于“微博”“社区”“微信”等新媒体,大众化的传统媒体则更多地扮演了“放大镜”和“扩音器”的角色。 (作者江忠宝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广告媒体分析复习资料整理

广告媒体分析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接触广告的对象消费者中,平均每个人的接触次数,即 C. 平均接触频率 2. 对于铺货与媒体投资的合理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市场的铺货因素是媒体投资的前提,而非必然因素 3.观众占有率是指 C.各频道在特定的时段中所占有的观众占当时开机人口的比率。 4.促销的目的为 A.直接刺激购买 5.通常来说,接触频率也用来指 C.平均接触频率 6.行销计划中的行销目标有( A )两种,前者包括销售目标、占有率目标、利润目标;后者指品牌远景,包括品牌销售及占有率以及品牌形象。 A.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7.对消费者达到广告诉求目的所需要的广告露出频率是 A.有效接触频率 8.媒体策略检视中主要运用的评估方式是 A.广告效果追踪调查 9.广告波段与波段之间的空挡时期叫做 D.广告空挡 10.行销角度制定媒体预算的优点是 A.符合行销要求,不至于偏离销售现实 11.到达率是指 D.指对象消费者中,在一定时期内,暴露于任何广告至少一次的非重复性人口比率 12.开机率是指 B.所有有电视机的家庭或人口中,在特定时间段里暴露于任何频道的家庭或人口的集合 13.媒体的诉求的重点为本身具有优势的区域,主要以固守品牌既有消费者为主的是哪种行销态势? D.维持性行销态势 14.如果一个品牌已经囊括大部分品类消费,而且品类呈现停滞现象,媒体诉求对象主要是 A.既有消费者 ,100高于CDI为基准,评估品类及品牌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人口占有比率低,而品类销售比率高时,100以15. . 即表示该品类的特定地区的发展在 C.平均水平以上 16.下列哪个英文缩写指市场占有率? D.SOM 17.针对非既有使用者,促销的目的是 A.刺激首次购买 18.一般而言,创意累积接触频次超过多少次时,即有耗损之虞?

《广告媒体分析》串讲笔记

《广告媒体分析》串讲笔记 绪论行销广告媒体与消费者 一、绪论行销广告媒体与消费者的关系: 1、行销的主要内容为4P,即商品、价格、铺货和促销。 2、促销包含广告,因此广告为行销的一环。 3、广告的主要作案内容为创意与媒体,创意为广告讯息,媒体则为讯息载具。 4、媒体为广告作业内容之一,是对消费者提供品牌讯息的主要手段。 5、消费者为品牌的最终决定者,决定对品牌的喜好、购买,也决定品牌的兴亡。 6、在本品牌行销时,竞争品牌也同时在市场上以类似手法争取消费者。 二、行销的主要内容(组合要点): 广义的行销指的是商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在操作上,主要有四项内容,即商品、价格、铺货和促销。 1、商品。是与消费者实际接触的物质或服务,可以是具体的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服务。 2、价格。是订货策略,即从生产到包装、运送、各层铺货单位利润加上广告促销费用等直到消费者末端价格制定。[所谓价值:除了产品本身的真正价值外,商品形象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品牌发挥魅力的地方。] 3、铺货。为提供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 4、促销。广义的促销包括广告和促销(指狭义的促销活动),即通称A&.[填空:在商品、价格及铺货之后,广告在行销上扮演的角色为拉力作用,主要是把顾客拉上门,即利用大众媒体的渠道,吸引消费。] 三、填空: 1、广告是针对消费者对象、转移其对品牌的态度的说服工作。 2、创意主要解决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媒体主要解决对谁说、何时说、在哪里说、说几次、通过什么渠道说等问题。 3、广告既是对消费者进行说服工作,说服的内容就必须是消费者所关心的,因此广告讯息也必须清楚地传达消费者利益。 四、媒体在广告动作中的作用: 媒体为广告最终与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广告因消费者的媒体接触而产生效果,媒体为广告作业的一部分也是行销的延伸。 五、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_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 ——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 何凌南 钟智锦 可 唯 【本文提要】 本研究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提供方面各有千秋,电视新闻在权威消息发布上依然具有独特优势,但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在购物和生活信息上是首选,微信正在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社交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 受众使用行为 城市舆论 【中图分类号】 G206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一方面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其更新快、互动强、个性化、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也直接培养出了新型的新闻受众。他们可能随时随地刷信息,或许心忧天下,或许文艺小资,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搜寻者和挑选者,甚至是内容制造者。因此,笔者试图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具有何种行为特征,主要调查其在新旧媒体的使用时间、媒体偏好和媒体信任度等方面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媒体用户直接报告的问卷调查,包括两类数据源,一类是在北京、重庆、成都等30多个城市通过街头随机拦访收集问卷420份,另一类是通过网络进行更多指定城市的问卷调查,收回问卷525份,共945份。最终受众分布 为北京313人(33.1%)、广州186人(19.7%)、上海176人(18.6%)、重庆88人(9.3%)、成都39人(4.2%)、其他城市143人(15.1%)。其中男性442人,女性495人,8人信息缺失。平均 年龄28.3岁(最小16岁,最大64岁)。涵盖的职业包括企业单位员工(47.3%)、大学生(19.1%)、专业技术人员(14.3%)、事业单位人员(9.5%)、公务员(3.5%)和其他职业(6.3%)。学历以本科为主(65.5%),其次是大专(13.3%)、硕士 (10.8%) 、高中(3.9%)、其他(6.5%)。二、新旧媒体的使用状况 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不同类型媒体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征: 1.在使用时间上,网络媒体已普遍超过传统媒体,但使用人群存在两极分化 经问卷调查发现,受众在QQ、微信、微博、 作者分别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副教授、学生。本文为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本期“传媒新论”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全媒体研究院协助组稿,旨在以“原创、品质、独立”为标准,观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业的变迁、实践和发展。本组稿件也是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项目编号:90027-3284200)研究成果。 ——编 者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新闻学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 叶红媛 【摘要】随着微信、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如坚持舆论引导原则不改变、转变舆论引导的思路方法、完善新媒体舆论引导的保障措施、构建应急机制以实施程序管理等。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引导信息传播 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开放、互动和平民化,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传播介质群得到了极大延展,新传播介质不断渗入日常生活,任何地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事一样。新媒体改变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客观上为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针对新媒体的特点,提出转变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思路,改善既往的舆论引导方式和监控体系,从而对新媒体时代下舆论场的声音进行引导和监控。 一、新媒体传播有别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特性 1、信息量更大 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公众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设置的议题。但与此前传统媒体的权威不同,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大多是匿名发布。所以在新媒体中出现的信息,既有实情,也有流言和虚假信息,真假难辨。 2、传播范围更广

由于新媒体所借助的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所包含的传播工具逐渐得到普及,同时所拥有的传播工具数量越来越大。从互联网的大范围应用开始,智能手机也逐步普及,近两年掌上电脑、平板电脑开始流行,移动电视等也随处可见。这几大平台的融合,使信息可以毫无障碍的在新媒体中流转,从而大范围地传播信息。 3、传播速度更快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需要特定的接收器和购买行为带来的限制。由于新媒体的便携化和多元性,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跟随在信息接受者身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融合也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有了新的载体。信息接受者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通过订阅和提醒来实现,具有大面积传播意义的信息可以通过推送平台、短信群发等主动传给受众。同时这些内容只需信息接受者指尖的触碰就可以轻易发送给其他人,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4、接纳性更强 新媒体可以承载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超链接等多种信息要素,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各项传播特点糅合在一起。受众可以全方位了解信息的内容,感受信息传播者的用意。这些都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在视、听、读方面实现了“三位一体”。 5、互动更频繁 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往往扮演被动接受信息者的角色,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仅限于读者来信、现场连线等,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把信息传递给其他受众。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发布者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每个人都有成为信息发布者的可能,自媒体成为新的名词。对于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可以跟

中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和点评 内容简介:2005年中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和点评 目录: 1.电视台—秋天的童话 2.电视栏目—天下无贼 3.电视剧—审美疲劳 4.户外媒体—阳光灿烂的日子 5.报纸—战国时代 6.杂志—花样年华 7.网络—明天会更好 8.广播—等待黎明 9.电影—让我欢喜让我忧 一、电视台—秋天的童话 电视台的价格上涨幅度每年都以10%-30%在递增,试问全中国有几个企业的发展速度有这么快?所以尽管电视的广告效果是所有媒体中 最好的,但是性价比太差,已经让电视成为秋天的童话。 CCTV: 2005年CCTV招标功德圆满在北京结束,尘埃落定后仔细一想,

04年44亿中央台都不知道收到30亿没有,05年的55亿央视到底能不能收到40亿? 凭借现场的煸动人心的技俩和一些垄断企业(保险、石油、电信)的捧场,这样虚高的数字背后不都是在玩国有资产流失的流戏么? 不过确切地说,也不能算国有资产流失,因为中央电视台也是国有的。 目前CCTV的价格已经严重地背离了它的实际价格,不要听央视御用文人-某某博士、某某乳业副总裁、某某专家等胡吹八捧,千万不要加入CCTV的招标游戏,否则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中小企业。 宝洁和联合利华在04年购买央视流标时段的做法值得学习,因为CCTV-1招标时段价格过高,所以不少企业实际是混个名声,招了标但是却不投放。CCTV广告部为了出手,所以有很多优惠政策赠送。 CCTV-6、CCTV-8、CCTV-3、CCTV-5是除CCTV-1外,还有投放价值的频道。但是,也是随着CCTV-1招标行情的看好,行情一路上升。 CCTV-5是男性化特征突出的频道,但05年是体育小年,价值没有04年高。

新媒体在引领正确舆论方面的作用与意义-论文

Me dia Re view 传媒评论传媒∷M DI 55(下) 5 新媒体在引领正确舆论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杨安 兰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一级播音员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并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集散地以及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这也为大众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对等交流,使得新媒体在坚持正确引导舆论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如何摆脱传统党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媒体发展中不相适应的困境,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认真审视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为加强正确舆论导向提供了新渠道,为教育引导群众开辟了新途径,为整合社会民意构建了新平台,为接受群众监督打造了新利器。 新媒体为广泛引导正确的舆论开辟新渠道。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还在地域、年龄、层次等方面日益丰富,使其日益成为传统党群信息沟通渠道之外的重要的常规性民意表达通道,它提供了党群沟通的多种途径和手段,创造了改善党群信息互通、密切党群关系的崭新条件,提高了党群沟通效能。 新媒体促进了党群之间信息的自由传递。新媒体实现了党群沟通的实时性。与传统党群沟通载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上均显示出强 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新媒体基于先进的技术支持,利用灵活、便捷的传播手段突破时空限制,缩短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做到了党群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实时更新,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改善了传统媒体下群众与政党、政府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新媒体增强了党群之间信息传递的透明度。新媒体公开、开放的特征,促使党群之间信息传递更加透明化,广大群众通过新媒体便可以快捷、直接地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党员干部也能够及时倾听群众心声,避免了党群信息传递因渠道单一、层级过多而导致的信息失真甚至中断现象。 新媒体丰富了党群信息沟通的形式。新媒体突破了以往任何一种党群信息传递手段的局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在继承传统媒体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信息传播手段的整合,使党群信息能够在数字化平台上以动态和立体的方式进行传递和表达,既达到了党的宣传讲求艺术和创新的目的,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多种角度、多种形式了解党的建设的需求。新媒体以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信息发布方式,通过论坛、网站、Q Q 、邮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信息传播通道,一方面提高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和实施效率;另一方面,增强 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所发布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时, E A 201.2

媒介环境分析

除了SWOT分析法,在分析一个媒介的环境时,还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例如可以在拓展分析中,从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和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这几个方面分析媒介的外部环境。(如图) 就中国财经杂志市场来看,尽管中国市场够大并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很多财经杂志的生存状况并不理想,不少财经杂志更是仅有两三年的“寿命”就退出市场了。这是因为中国财经杂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数量众多、规模弱小、同质化经营严重、专业化运作能力不足的的现象。据统计,全国财经类杂志总量超过400多种,而且内容定位上大都与《商业周刊》、《财富》等杂志趋同,使读者资源与广告客户资源争夺相当紧张。而专业人才和经营经验的匮乏,导致多数杂志专业化的运作水平也很低,使得少数规模较大、资本雄厚的杂志,如《财经》就占据了较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因此《第一财经周刊》所处的中国财经期刊成长型的市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状况。 对于一本主打商业故事的杂志来说,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依赖于中国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8%,发展势头稳健。此外,中国企业的崛起,跨国企业的涌入,都给一本财经类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土壤。这也就是我们我们所说的社会因素。此外,由于近年来政府不断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外资进入以及各类的企业形式,各种政策的影响也推动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以及商业氛围的形成,进而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商业领域,了解业内的时事,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 财经类期刊虽然属于分众媒体,但它在自己所属的读者群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它主要面向年轻的公司白领,帮助他们了解商业信息并给与职场建议。大量公司的出现和发展自然就造就了更多的读者。目标群体的数目不断扩大,给了《第一财经周刊》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广告,无论对哪家媒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再好,如果没有广告主的支持也是一场空。我们以《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12月日第284期为例,里面出现的广告依次有:方太厨具、奔驰汽车、东风标致301、宝龙地产、瑞士雷达表、BP能源、交通银行、UPS物流、天梭表、中国移动、周大福、VIPABC英语学习机构、汉密尔顿手表、IBM、RIEDEL酒杯、天地健康城社区、中国平安、壳牌能源、浦发银行、奥迪汽车、腾讯视频、广发银行、飞利浦医疗设备、金典有机奶、正谷家宴、OMEGA手表。可以看出,杂志的广告基本都是中高端品牌,这也与杂志的读者定位符合,主要针对的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白领、中产阶级。其实杂志内广告的刊登也会影响到杂志的整体风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9889657.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广告媒体分析(名词解释篇)

绪论:行销,媒体与消费者 名词解释 1.行销:广义的行销是商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在操作上,主要有四项内容,即商品,价格,铺货和促销。 2.商品:商品是指与消费者实际接触的物质或服务,如快递,航空,通信等。 3.价格:行销上的价格基本上是定价策略,即从生产到包装,运送,各层铺货单位利润加上广告促销费用等直到消费者的末端价格制定。 4.铺货:铺货在行销上的意义是为了消费者提供购买的方便性,在商品同质性高,产品形象不突出,价格差异不大的情况下,铺货的广度将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5.促销:广义的促销,包括广告和促销。狭义的促销是活动,一般是指以特殊的优惠刺激消费的做法,它对行销扮演的是强心针的作用。 6.媒体:媒体简单地说就是信息载具,凡是能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就可成为媒体,在商业广告中所称的媒体就是指能够承载商业广告的信息载体。 7.媒体计划:媒体计划是指在特定的行销环境下,从媒体投资的角度去思考,形成投资策略及执行方案,提供最有效途径去接触消费者,以解决行销所要求的课题及建立品牌。 第一章:行销环境分析 1.行销环境:行销环境包括市场规模,品牌占有率,产品生命周期,CDI/BDI等。行销环境的分析对媒体计划的意义在于评估媒体投资的潜力并协助判断媒体诉求对象的设定正确与否。 2.整体品类的总市场:整体品类的总市场量,是指对某一个品类来讲,在这个品类领域内,市场对这类商品的总的消费量。比如,对啤酒饮料来讲,整个市场对啤酒的总的销售量,就称为啤酒商品的整体品类的总市场量。 3.品牌占有率,就是指在整体的总市场量内,每个品牌的消费量在总市场量上所占有的比率,称为该品牌市场率。比如在啤酒市场上,麒麟啤酒的消费量在整体品类的总市场量上所占的比率,成为麒麟这个啤酒品牌的品牌占有率。 4.产品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品在发展上的不同阶段,产品依其在市场不同的状态和发展态势大约可区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5.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类似,品类的生命周期指的是品类在发展上的不同阶段,品类依其在市场不同的状态和发展态势大约可区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6.指数:在媒体作业中,为了更清楚地比较数值之间的差异,或者整合数值单位以利于互相比较,因此引入了指数的概念。指数的算法是,先把这组数字的最高数字定位100,然后把其他数字分别处以最高数字,在乘以100,就得到指数数据。 7.平均指数:在媒体操作过程中,如果所要评估的项目有两种,因此就涉及到平均指数的概念。平均指数是指把两项指数加在一起除以2。在平均指数的情况下,其实是假设两个项目的重要性一样。 8.加权指数:在实际的运用中,媒体操作所要评估的项目常不仅限于两种,各项目的重要性也必须视品类或品牌而定,因此,在操作众多不等值的项目时,必须依加权指数评定。也就是说,依据项目的重要性不同,设定不同的加权指数。 9.CDI: CDI是评估品类在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工具。 CDI(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品类发展指数,运算方式是: 品类在该地区的销售占全部销售的比率/该地区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1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