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

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诊疗方案应用于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诊疗,该方案共验证5个月,观察病例64例,主要治疗方法为康复治疗和辨证口服中药,平均门诊治疗时间21天。

二、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100%的病人应用针灸、推拿、心理治疗;71%的病人应用运动和物理因子治疗;64%病人口服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疗。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疗效评价方法: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版)拟定。

1.临床缓解: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95%。

2.显效: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75%。

3.好转: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30%。

4.无效: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30%。

根据WPI评分表和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标准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在治疗前与治疗中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结合临床指标判断为临床缓解、显效、好转、无效。 5个月来共收治门诊患者64人,临床缓解:50人,占比78.1,显效:6人,占比9.4%;好转5人,占比7.8%;无效3人,占比4.7%。

(二)疗效分析

我们把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郁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康复治疗,在减少病人疼痛指数、减轻疼痛严重性、降低诊疗费用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及特色,较单纯的西药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明显优势。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现代医学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仍然不明,但其临床表现多在神经识别方面伴有类似神经症的症状,或追其病史患者在发病前多有精神创伤史或强烈的情绪波动,身体压痛点局部病理检查无任何异常发现。因其病机病理无确实可参的客观检查佐证,故在治疗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疼痛等主观症状为主。

中医无纤维肌痛综合征之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特点,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之论,即认为痹证的致病多因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故历代医家大多以此为立法遣方选药,然验之临床,其取效者固有,而不效者亦不少,故思痹之成因非独风寒湿外邪,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指出:“周身掣痛麻者,谓之周痹,乃肝气不行也”,肝主神志,主筋,藏血。而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表现就是精神和外周软组织疼痛。非常符合肝的生理病理特征。早期肝郁气滞血瘀是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要点,为实证。久病必虚,久病及肾,肝肾同病,精血亏虚,血不荣筋;阴虚不制相火,虚火扰心,进一步耗损阴血,最后导致阴阳俱损。

参考历代以及近代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分析FMS的以及肝痹的临床特点,我们认为FMS属于痹证范畴,更确切的可以归于肝痹。肝郁气滞血瘀是FMS的核心,关键病机是肝郁。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立了风寒湿痹证、风湿热郁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等证型,近期观察疗效满意。

今后的研究目标,根据FMS以及肝痹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结合研究文献资料,从文献、临床、药理、生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分型和用药,最后形成系统完整有效的理法方药,并进行现代条件下的药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完善和发展中医七情致病的理论,进而为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性疾病FMS提供正确的治法及有效的药物。

针刺治疗:督脉为“阳脉之海”,“督领经脉之海”,并且膀胱经背部第1、第2 侧线乃人体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故以督脉腧穴配合相应夹脊穴,可以激发督脉之阳气,总督阳经之功更强,且督脉有疏利腰脊、通经止痛之效;配以背部膀胱经腧穴,达到调和阴阳、平和气血、疏通经络之目的。阿是穴是古今医

家用来治疗疼痛的最有效的穴位,有关其止痛效果,《针灸资生经》中记载“屡试屡验”。针刺阿是穴可使 FMS疼痛立刻减轻。取相应经络井穴、输穴配合阿是穴针刺的方法,是目前治疗F MS可选择的最佳方法之一。阿是穴“以痛为腧”,重在疏通病灶局部之气血。在针灸时,“以痛为腧”与邻近取穴相结合,起到止痛消肿、舒筋活络的效果,循经取穴则通经活络、促进血脉通畅,恢复肌肉和关节功能。诸穴辨证合用,肝郁解,脾气健,气旺血盛,痹症可除。另外,关于针灸镇痛的原理,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证实,再加上近年针刺治疗FMS的临床报道,都表明针灸是治疗FMS简便、有效、经济的好方法。

推拿镇痛,古已有之,人们在感到疼痛时首先就用手安抚疼痛之处,《素问·举痛论》载:“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认为推拿可以产热,热至则能气血通调,从而通络止痛。FMS与损伤、组织退变、炎症及粘连有关,本病可能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增厚、局部疼痛和压痛,以及可形成条索状硬结,手法有调顺气血的功能,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营养,有利于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同时还可以剥离软组织的粘连,有利于疼痛的消除。对于痉挛的肌肉可以使紧张的肌纤维拉长,使痉挛解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机械性刺激和温热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使血管和细胞的通透性增强,加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通过对背部督脉推拿,贯通督脉阳气,疏通四肢经脉,调和脏腑之气,达到调和阴阳、平和气血、解肌镇痛的目的。现代医学也从多方面证明推拿具有镇痛作用,有研究证实,推拿可以通过提高人体血清和脑脊液中内啡肽 (END) 含量,升高脑脊液中5一H T浓度,降低人血液中多巴胺 (DA) 和去甲肾上腺素(NE) 含量而起到镇痛作用。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水疗、穴位注射、中药敷贴、小针刀治疗等在各协作单位也有应用,但使用率相对低,与综合康复治疗配合应用后减轻疼痛的效果也较明显,费用均较低廉,病人负担增加不明显。

附:

病例1 (病历号4054771)

李春英,女,58岁,河南省太康县许家寨乡董桥村电话45037302746

治疗时间:2012年12月3日-至12月18日治疗天数15天

入科情况:以“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2年。”为主诉来我科治疗,T36.4℃、血压117/87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动则乏力,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前屈后伸活动度下降,枕部、颈部、双侧肩胛冈上和肩胛内侧角压痛明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薄白,脉涩。

入科诊断:中医诊断肝痹气虚血瘀型

西医诊断1、纤维肌痛综合征2、颈椎病

诊疗经过:完善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养血、舒筋通络;针灸、颈肩部推拿、中频脉冲电治疗综合治理,患者颈肩部疼痛、右上肢不适感觉减轻,心情好转,结束治疗。

出科诊断:中医诊断肝痹气虚血瘀型

西医诊断1、纤维肌痛综合征2、颈椎病

病例2 (病历号4073828)

梁菊花,女,42岁,河南省辉县市白泉镇北关村电话133********

治疗时间2012年3月6日——2013年4月1日治疗天数27

入科情况:以“全身游走性疼痛1年余。”为主诉就诊,一般情况尚好,神志清楚,精神差,情绪低落,高级智能活动无异常,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枕骨隆突处、双侧颈4-胸2椎旁、双肩胛棘上、双肱骨外上髁、双腰3-5椎旁、双膝内侧压痛。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下降,双侧霍夫曼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阴性。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入科诊断:中医诊断肝痹肝郁脾虚型

西医诊断1、纤维肌痛综合症2、腰椎间盘突出

诊疗经过:给予心理疏导,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几黛立新片,行电针、穴位推拿、中频脉冲电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躯体疼痛减轻,压痛点减少,心情好转,结束治疗。

出科诊断:中医诊断肝痹肝郁脾虚型

西医诊断1、纤维肌痛综合症2、腰椎间盘突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