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管理学 重点整理 精华 必背

4.管理学 重点整理 精华 必背

4.管理学  重点整理  精华  必背
4.管理学  重点整理  精华  必背

第一章知识点

1.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是组织为了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3.对管理的理解:

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③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协调分配使用相关资源的过程

④管理的职能包括信息、计划、决策、控制、组织、领导、创新

⑤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过程

4.管理的五种智能之间的关系:①计划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计划的逻辑延续

②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管理的各种职能和各个层次之间

5.管理的性质(1)两重性:1.社会属性主要指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方面

2.自然属性主要指生产力方面

(2)科学性和艺术性

6.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此处需注意课本第六页各角色下的举例,很重要

7.马萨诸塞车祸: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8.人事管理之父:欧文

9.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

①管理活动室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②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③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又要接受管理活动的检验

10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A: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实际末20世纪初的美欧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的贡献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理论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差别计件工资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甘特的贡献:甘特图即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横道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工程进度等

B:组织管理理论主要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他提出 1.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的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3.管理的原则: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务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韦伯的权威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理性合法式权威

巴纳德:①组织是两人或更多人经过有意识的协调而形成的系统②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明确组织目标③对正式组织,无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④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一种因为工作上的联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看法,习惯和准则的无形组织,即非正式组织。

二、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的霍桑试验。阶段1、作两所照明试验。结果:照明强度对生产率几乎没影响。

阶段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转折点。阶段3、大规模访谈结果: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阶段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霍桑试验的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是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三、数量管理理论1)运筹学2)系统分析3)决策科学化(也作管理理论学派的特点)

四、系统管理理论

五、权变管理理论:核心是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六、全面质量管理

戴明、米兰:质量管理之父。

要点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

七、新发展,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

彼得.德鲁克: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主要思想:自我超越、改善心理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全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第二章知识点

1.道德是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和原则

2.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权力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

3)公平观: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4)综合观: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3.崇尚道德的管理者的特征以人为目的以社会利益为重超越法律自律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影响道德的因素:道德法杖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5.道德发展阶段的三个层次:前管理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

6.前管理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惯例层次受他人的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7.个人特征的影响因素:价值准则、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主宰自己的命运)

8.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确立道德准则、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建立正式保护机制

9.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就是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10.古典观代表人:弗里德曼

第三章知识点

1.国际化经营的特征: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2.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利用优势能源、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获取关键

性战略资源、抵御和分散风险、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3.OLI优势:1)区位优势: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

2)所有权有势: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不具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3)内部优势: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发挥自由的所有权优势,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性失灵所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4.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环境四纬度理论:1)权利距离2)不确定性的避免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4)男性化或女性化

5.全球竞争战略:1)国际模式2)多国模式3)全球模式4)跨国模式

第四章知识点

1.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

2.信息系统的构成: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3.MRP: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后来发展为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MRPII:制造资源计划

ERP:企业资源计划

4.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是软件产品,集硬件软件于一身

5.当今世界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第五章知识点

1.决策: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是组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含义: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由多个步骤组成的过程3)决策的目的是识别并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3.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其原因在于:有限方案、有限信息、有限结果

4.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5.在行为决策理论时期,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6决策过程:1)识别机会2)确定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

7.决策的影响因素:个人、组织自身因素、环境因素、问题本身性质

8.决策方法A定性1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2)名义小组技术法

3)德尔菲技术法(兰德公司)

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非常重要)

2)政策指导矩阵

B定量1确定型量本利分析法

2不确定型1)小中取大法悲观

2)大中取大法乐观

3)最大最小后悔值法

3风险型随机因素决策树法

第六章知识点

1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名词性)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与先进性的行动安排(动词性)

2.A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卫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B战术性计划使之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C程序性计划是对例行活动,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而不需要重新研究,其决策叫做程序性决策,对应的计划叫做程序性计划

D非程序性计划是指对非例行活动,处理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其性质结构捉摸不定或极为复杂,在或因这类问题十分重要需用个别方法加以处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为非程序性决策对应的计划为非程序性计划

3.孔茨的计划层次:目的、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

第七章知识点

1.战略性计划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战术性计划、付诸实施

2.愿景和使命陈述包括1)核心意识形态(包括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2)远大愿景(包括10-30年宏伟、大胆、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

3.战略环境分析:即天:宏观环境、地:行业即内部环境、彼:即竞争对手、己:自身、顾客五方面

4.波特的五力模型: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2)入侵者3)替代品生产4)买房讨价还价的能力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5.企业对顾客的研究包括: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6.市场细分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7.良好的细分市场应具备的特征:可测量性、可接近性、丰富性、可实现性

8.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

9.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五项检验: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用户价值4)独特性5)延展性

10.战略性计划包括基本战略、成长战略(核心向内)、成长战略II(核心向外)和防御战略以下需注意名词解释类题目

A:成本领先: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为了要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B: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就顾客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

C:目标集聚: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D:前向一体化: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E:后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F:横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G: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价值活动中进行合作,相互利用对方资源。

H:虚拟运作:企业通过合同,参少数股权,优先权,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将其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I: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少数优势方面,产出产品或服务,并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作进一步的生产加工。

11.目标管理,是一种将组织目标转换成各个部门及至个人岗位,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和考核标准的管理方法。

特点:人人参与到组织中来,把目标作为考核依据,把总体目标层层落实。

12.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13.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性的目标循环

14.滚动计划法.

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

优点:1)使计划更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更切合实际

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

3)滚动计划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15.网络计划技术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

16.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或原理):是把一个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17.网络图是网络计划的技术基础,由工序、事项、路线构成

第八章知识点

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2.组织设计分为横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和纵向的管理层级设计

3.组织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的反应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集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权利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4.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5.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构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6.组织结构的特性:复杂性、规范性,集权性

7.职务说明书要求能简单而明确的指出: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该职务在组

织中与其他职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职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管理能力等基本条件

8.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应完成的工作: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部门设计、层级设计

9.组织设计的原则:1)专业化分工原则(最基本)2)统一指挥3)控制幅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5)柔性经济原则

10.N=2∧(n-1)*n n:直接向一位上级报告的下级人数N: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数

11.影响组织设计的四个因素:环境、战略、技术、组织结构

期中环境包括1)一般环境: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间接影响的宏观环境

2)特殊环境: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

12.战略发展四阶段:数量扩大阶段、地区开拓阶段、纵向联合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阶段

13.伍德沃德的三类技术划分: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技术、流程生产技术

14.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的区别:规范化程度,集权化程度,复杂化程度,人员结构比率

15.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16.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很重要,详见课件)注:课本上与课件上稍有不同,都应记住,包括图例,组织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7.现代组织结构变化新趋势:扁平化

18.有效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20.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21.职权在被接受前应具备的四个条件:1)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能够了解沟通的内容2)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和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3)在做决定时,下是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4)在做决定时,下属在体力和精力上应能予以配合,职权的行使不能逾越他们的能力和服从范围

22职权的三种形式1)直线职权:指管理者能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2)参谋职权:制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3):职能职权:是一种权益职权,有直线管理者向自己瞎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23.集权和分权是组织层级化设计中两种相反的权力分配方式

24.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25.判断分权程度的标准:较低管理层次做出的决策的数量,重要性,影响面,审核程度

26.影响分权程度的因素:组织规模大小、政策的统一性、员工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27.授权: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28.有效授权的要素:信息共享,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放权、奖励绩效

29.授权的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度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级差授权原则

第九章知识点

1.填补岗位空缺的方法: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

2.外部招聘的优势:1)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2)有利于平息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

关系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劣势: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2)组织对外频者缺乏深入了解3)对内部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

3.内部提升的优点: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选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劣势:可能导致近亲繁殖,可能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4.培训:是组织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改进目前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效的工作。

5.员工培训的方法:导入培训,在职培训,离职培训

6.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工作轮换,设助理职务,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防止彼得现象应设代理职务)

第十章知识点

1.组织变革是组织根据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需求

2.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

3.组织变革的内容:对人员的变革、对结构的变革、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4.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变革——再解冻

5.组织变革的阻力:个人阻力和团体阻力

6.压力是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7.冲突的种类:1)建设性冲突: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2)破坏性冲突:指由于认识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员工发生相互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从而导致组织效率下降并最终影响到组织的发展

8.组织冲突的类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直线与参谋之间、委员会与成员之间

9.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0.组织文化的特点: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发展性

11.组织文化的层次:潜层次的精神层,次层的制度系统,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12.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

13.组织文化的作用: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

14.社会化:指组织通过一定形式不断向员工灌输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

15.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强化员工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十一章知识点

1.领导权力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

2.领导权力的来源1)职位职权:法定性权利、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利

2)非职位职权: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利

3.领导理论:1)领导特性论:认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

2)领导行为论:试图研究领导者的行为特点与绩效的关系,寻求最有效的风格

3)领导情景论:认为并不存在具有普遍使用的领导特性和领导行为,有效地领导者,能因自己当时所处的情景的不同而变化自己的领导行为和方式

4.领导特性论认为领导都具有的共同特征: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2)强烈的权力欲望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4)充满自信5)追求知识和信息

5.领导行为论A:密执安大学工作导向型和员工导向性的领导行为

B:俄亥俄州立大学:二维构面理论亦称领到双因素理论两个维度:1)关怀维度:领导者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念程度2)定规维度: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倾向程度

四种领导类型:高关怀-高定规(可实现高绩效、高满意度)高关怀-低定规低关怀-高定规低关怀-低定规

C:管理方格论:最佳的领导方式:团队型管理另:每种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的特点需了解还需注意维度!

6.领导情景论A:费德勒权变理论三个方面包括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其中职位权力指领导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说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励权的大小任务结构之人物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上下级关系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LPC被称为最难共事者问卷LPC高为人际关系型低为任务导向性

B:路径-目标理论:之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四种领导行为:指导型、支持型、参与领导型、成就导向型

两个变量: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是权力系统,工作群体)和下属的特点(控制点,经验,知觉能力)控制点:指个体对环境变化影响自身行为的认识程度,根据大小分为内向控制点和外向控制点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成熟度:个人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分为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四种领导类型

指导型(高任务-低关系)成熟度低处理方法:告诉下属应该做,如何做

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中成熟度处理方法:提供指导与支持行为

参与性(低任务-高关系)中成熟度处理方法:共同决策,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

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高成熟度处理方法:不提供过多指导和支持

第十二章知识点

1.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他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作用

2.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意程度

期望值:指某一具体行动可能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

3.激励的需要理论A: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两个基本出发点:1)已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2)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高级需要:社交或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特征: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

B: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研究重点: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保健因素:是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监督、政策、工作条件、工资

激励因素:是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C:成熟需要论:麦克兰

成熟的需要:企业家依附的需要:整合者权力的需要:高级管理者

D:X理论Y理论

消极的X理论认为1)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躲避工作

2)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4)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积极地Y理论认为1)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

2)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4)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4.激励过程理论A:公平理论:亚当斯也称社会比较理论参照类型:其他人,制度,自我启示:它告诉管理人员:员工对工作任务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都可能产生某种关于公平性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对仅仅维持组织稳定性的管理人员不易察觉

B:期望理论:员工工作的态度依赖于三种联系

1)努力-绩效2)绩效-奖赏3)奖赏-个人目标

启示: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对称性,为了提高激励,管理者可以明确员工个体的需要,界定组织提供的结果,并确保每个员工都有能力和条件得到这些结果

5.激励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使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间断的,时间、数量不固定的正强化效果好

第十三章知识点

1.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吧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和/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2沟通的作用:1)沟通是协调个体,各要素,是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3.沟通的类别1)按功能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2)按行为主体分个体间沟通和群体间沟通

3)按所借助的中介或手段分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电子媒介沟通

4)按组织系统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5)按方向分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6)按是否进行反馈分单向沟通(发送者满意)和双向沟通(接受者满意)

此处应注意分类条件,易考填空题

4.有效沟通的障碍:1)个人因素包括有选择的接受和沟通技巧的差异2)人际因素包括沟通双发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和双方的相似程度3)结构因素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4)技术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5.有效沟通的实现: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培养听的艺术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6.组织内冲突的原因:沟通差异,结构差异和个体差异

7.沟通的三种观点:1)避免2)不可避免,不一定有害3)是积极动力,使组织保持活力

8.优秀管理者管理冲突的方法:1)谨慎的选择项处理的冲突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4)妥善的选择处理办法

第十四章知识点

1控制是保障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2.控制的必要性:无论计划制定的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主要由1)环境的变化2)管理权力的分散3)工作能力的差异来决定

3.控制类型:前馈控制,同时控制,反馈控制(注意名词解释)

4.有效控制包括适时控制,适度控制(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是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客观控制和弹性控制

第十五章知识点

1.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哥哥闭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约束

2生产控制包括对供应商的控制,库存控制和质量控制注意书上的公式与应用

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和存货的差于流动负债之比

负债比率: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4.平衡计分卡:卡普兰和诺顿认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内部的因素,还依赖于外部环境,企业不仅要注重短期目标,还要兼顾长期目标,除了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关注非财务方面的组织运作能力

平衡计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

员的卡片,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优点1)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

2)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3)使战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

4)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统一

创新

1基本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和环境创新

2.熊彼特理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1)生产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3.产品竞争战略:追随,模仿,领先

4.李维特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投入、成长、成熟、衰退

5.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6.知识经济可能对企业组织创新产生影响的方面:制度结构,层级结构和文化结构

7.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的调整

1)企业文化将成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2)企业文化将使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

3)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性的而是学习型的,或更准确的说,主要不是记忆性的而是学习型的

4)企业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 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指导

0054《学校管理学》2010年7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学校管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及社会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目的是实现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相结合的学科。 2、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如下: 题型有: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案例分析。 二、复习重点内容 绪言 1、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组织问题,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学校中总的来说有两大类工作: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科学代替经验;协调集体活动;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工资制,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实行职能工长制,加强现场管理;拟订工作计划和制度;实行例外管理。 3、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和组织理论 企业管理中有六项基本活动或称为企业管理的六项基本职能,包括:技术(生产、制造、加工、商业(购买、销售、交换、管理、财务(资本筹集和运用、核算(成本统计和安全(设备和人员保护。其中管理是所有其它活动的核心。

管理的职能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对管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他的主要观点都写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他认为这种组织有几个主要特点:明确的分工、等级系统、根据需要任用人员、职业化的管理人员系统、严格的规则和纪律、以理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这些内容将在讲述学校组织管理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韦伯认为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强制性的控制的一种最合理的手段,也是最有效和可靠的。 5、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 基本观点包括:分工、等级制、理性的人事制度、工作关系的非人格化、严格的纪律和工作程序、有序的升迁制度和薪酬制度、文牍制度。 第一章学校效能和学校管理 1、学校效能的概念 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潜在能力及其实际结果,这种理解概括了学校效能的两个方面:由学校的素质所构成的潜在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的发挥所实现的结果。 2、学校效能包括的内容 第一、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可 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要求; 第二、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 第三、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取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 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 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调解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基层管理者侧重短期的作业计划。 3、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 管理运动”。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5、韦伯认为等级、权利和科层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力,他认为有三种类型: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法定权力。法定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它才能作为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6、韦伯被后人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 7、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韦伯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8、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 假设。 9、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 10、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企业内部和企业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2、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

是核心。 13、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14、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 15、根据环境内容的性质,把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 16、管理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理机构和战略联盟伙伴 17、滚动式计划发:分段编制,近细远粗 18、组织目标是环境因素、组织系统本身以及组织成员需要三方力量相互协调的产物 19、定向预测方法:是专家调查法, 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20、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1、预测种类包含: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其中经济预测包括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 22、宏观经济预测内容:最终产品的社会需要量、非生产性的社会需求、再生产的社会条件、财政税收信贷储蓄等的变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等。 23、宏观经济预测的用途: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4、微观经济预测的内容:产品销售市场、物资供给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同

(完整word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 教案 2019年7月

绪论 一、教学目的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管理学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等就是其中几例。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分析管理学的学习意义,阐述了怎样学习管理学。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基本概念 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维。 3.基本理论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去分析管理理论的一般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去分析作为管理对象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关系。 4.课堂讨论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绪论习题的案例一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绪论习题的案例二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考研 必背考点整理

管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二、组织层次 管理者往往被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1、基层管理者:是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即生产产品和提供服 务。这样的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也可以称为区域经理,部门经理或工长。 2、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 者,他们可能具有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者事业部经理的头衔。 3、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 的责任,他们的典型头衔通常是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 三、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活的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是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四、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 明茨伯格研究了管理者从事的工作,得出结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 所谓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 (1)挂名首脑: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 (2)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承担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 实际上从事所有的有下级参与的活动 (3)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关系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会的工作;从事其他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 2、信息传递 (4)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 阅读期刊和报告;与有关人员保持私人接触 (5)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举行信息交流会;用打电话的方式转达信息 (6)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 召开董事会;向媒体发布信息 3、决策制定 (7)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 组织战略制定和检查会议,以开发新项目 (8)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组织应对混乱和危机的战略制定和检查会议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学校管理学优选稿

学校管理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 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 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财务管理学第二章重难点

2-1.[识记]简述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一、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时间价值来源于资本 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后的价值增值,是资本在使用中产生的,是资本所有者让渡资本 使用权而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时间价值有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表示方式。 实际工作中,可以用通货膨胀率很低时的政府债券利率来表示时间价值。一般情况下,时间价值通常用相对数表示。 二、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 1、现值 (1)未来某一时点的一定量资本折合到现在的价值。 (2)现在的本金。 通常记作“P”。 2、终值 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本在未来某一时点的价值,即未来的本利和。 通常记作“F”。 2-2[应用]如何计算单利终值与现值? 例1:某人于20X5年1月1日存入中国建设银行10000元人民币,存期5年,存款年利率为5%,到期本息一次性支付。求到期单利终值与利息是多少? 例2:某人3年后将为其子女支付留学费用300000元人民币,20X5年3月5日,他 将款项一次性存入中国银行,存款年利季4.5%,则此人应存款的额数是多少? 时间价值一般用利率来表示。利息的计算通常包含单利和福利两种形式。单利是只对 本金计算利息。即资本无论期限长短,各期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本金所派生的利息不 再加入本金计算利息。 (1)单利终值 单利重视是指一定量的资本在若干期以后包括本金和单利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单利 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F=P+P n r=P(1+n r)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I=P n r 式中:P是现值(本金);F是终值(本利和);I是利率;r是利率;n是计算利息的期数。 在例1中: 单利终值=10000(1+5)=12500(元) 利息=p=2500(元) (2)单利现值 单利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点取得或付出的一笔款项,按一定折现率计算的现在的价值。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P=F/(1+n) 现值的计算与终值的计算是互逆的,由终值计算现值的过程为折现,这时的利率称为 折现率,相应的计算期数称为折现期数。 在例2中: P=300000/(1+3)=264317.18(元) 2-3.[应用]如何计算复利的终值与现值? 例1:某人拟购房一套,开发商提出两个付款方案:方案一,现在一次性付款80万元;方案二,5年后一次性付款100万元。假如购房所需资金可以从银行贷款取得,若银 行贷款利率为7%,计算第一种方案的终值是多少? 例2:承接上例,计算第二种方案的现值是多少? 复利是指资本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该期所派生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起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计息期是指相邻两次计息的间隔,如年、季或月等。 (注:复利终值系数(F/P ,r,n)或复利现值系数(P/F ,r,n)在考试的时候会给出 具体数值,无需考生计算。 (1)复利终值 复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资本按复利计算在若干期以后的本利和。如果年利率为r,本金p在n期后的终值F,则F与P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第1期末:F=P

(完整word版)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