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摘要:产品标准规定了各种试验项目和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及检测技术,从而为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提供保证。逐批检验的抽样检验方式在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检验中广泛采用,正确掌握和使用抽样检验技术,对生产实际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有很直接明显的作用。

0 引言

电子元器件质量一致性检验是指我国按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简称IECQ)适用标准的规定,开展对电子元器件产品质量认证所进行的鉴定批准程序中的一种检验方式。

电子元器件质量一致性检验包括:对每个检验批进行A组(包括元器件的目检和尺寸检验以及元器件的主要特性试验)和B组(包括其他重要特性试验)以及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从已通过逐批检验的诸批中抽取样品进行周期检验。周期检验通常为C组检验,有时也分出一个D组进行检验。

本文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元器件一致性检验技术及有关事项综述如下:

一、电子元器件逐批检验技术

逐批检验是对每个提交的检验批的产品批质量,通过全检或抽检,判断其生产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检验。其主要内容包括:检验批的构成与抽样要求;逐批检验项目和方法方式;抽样检验方案的选择和确定;逐批检验结果判定及处置。

1.检验批的构成与抽样要求

(1)批的构成:在逐批检验中,检验批是一组依据一个或多个样本而确定是否接收的单位产品的集合。它不一定等于生产批、购置批或者为其它目的而组成的批。通常每个检验批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同尺寸、同结构且生产时间和生产条件大体相同的产品组成。

(2)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从提交检验批的产品中,抽样应是随机的,应使提交检验批中每单位产品被抽到的可能性都相等。且应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当提交检验批分若干层(或分装于若干箱等)时,就应分层(或分箱、分袋)抽取样本。

2.逐批检验项目和方法方式

(1)逐批检验主要项目:

(A)外观检验;

(B)尺寸检验;

(C)电特性检验;

(D)可焊性;

(E)其他检验。

(2)检验方法方式:对具体元器件产品,按照其详细规范,分规范,总规范,基础规范及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检查方法进行检验。逐批检验按检验方式可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全数检验即对一批待检产品进行100%的检验,抽样检验是根据预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在电子元器件产品逐批检验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常为抽样检验。

3.抽样检验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逐批检验分A组和B组。电子器件的抽样检验方案,A组选择AQL方案或LTPD方案,B组选择LTPD方案。电子元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抽样检验方案,A组、B组均选择AQL 方案。其中AQL为接收质量限,LTPD为批允许不合格品率。

(1)AQL抽样方案的确定方法: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查水平IL{ GB/T 2828.1-2003 给出了三个一般检验水平,分别是水平Ⅰ、Ⅱ、Ⅲ;还有四个特殊检验水平,分别是S-1、S-2、S-3、S-4。检验水平规定了批量与样本量之间的关系。

相同N下分别采用Ⅰ、Ⅱ、Ⅲ水平,n(样本量)的大致比例关系:一般检查水平>特殊检查水平;Ⅰ<Ⅱ<Ⅲ;S-1<S-2<S-3<S4}

和接收质量限AQL值,由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

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中规定的检索方法,对逐批检验的批量数N,查出A组和B组逐批检验项目的合格判定数Ac、不合格判定数Re和检验样品量n.简言之,根据给出检查水平IL和AQL值,和批量数N,就可确定一个抽样方案,以正常检查一次抽样为例,可得出抽样方案(n,Ac,Re)。

(2)LTPD抽样方案的确定方法: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LTPD值,每个分组的样品量,由GB/T4589.1-2006《半导体器件第10部分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总规范》附录A的表中查得,可以根据规定或实际需要选取多个规定数量的样品量,但允许的不合格品数,不得超过表A.1或表A.2所规定的样品量相应的合格判定数。

表A.2中确定样品量的LTPD列,应是最接近实际提交批量栏中的那一列,如果实际批量是介于表中两栏之间,可根据需要在两栏中选一栏。如果在表A.2相应的批量栏中,找不到等于或小于规定的LTPD值时,应用表A.2中相应批量栏中最接近的LTPD值确定样品量。

4.逐批检验结果判定及处理

(1)对AQL抽样方案,以一次抽样正常检查水平Ⅱ级为例,根据对样本实施的检验结果,若样本n中的不合格品数d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即:d≤Ac时,判该检验批合格,若d≥Re 时,则判该检验批不合格。

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检验周期内,周期检验合格的情况下,经逐批检验合格的产品,可作为合格产品交付给订货方;对初次检验不合格的批,一般退回制造部门进行全数检查,剔除不合格品后,再重新提交逐批检验,对再次提交检验的批,使用的抽样方案的严酷度和检验项目,应在产品技术标准中或合同中明确规定,对再次提交检验仍不合格的批,除非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允许再次提交检验。

(2)对LTPD抽样方案,第一次抽样时选定一个合格判定数,并根据规定的LTPD值确定相应的样品量n进行检验,如果样品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数d不超过预先选定的合格判定数C,即:d≤C 则判该批产品检验合格;如果出现的不合格品数超过预选的合格判定数,即:d>C时可确定一个追加样品量,即在原有的样品的基础上追加一定的样品量,但每一检验分组只能追加一次,且追加的样品应经受该分组所包括的全部试验。总的样品量(最初的加上追加的样品量)应根据

GB4589.1-2006标准表A.1和A.2中新选定的合格判定数确定,如果总的不合格数(最初样品

加上追加样品中的不合格数)不超过新确定的合格判定数,则判该检验批合格,否则判该检验批不合格。

不符合A组和B组检验要求的检验批,不得作为合格批。如果对此不合格批未被重新提交检验,则该批判为拒收批。

二、电子元器件周期检验技术

周期检验是在规定的周期内,从逐批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中抽取样本,并施加各种应力的各项试验,然后检测产品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检验。其主要内容包括:周期规定、检验分组和样品;检验项目和程序;周期检验缺陷分类和失效判据;周期检验结果判定和处置。

1.周期规定、检验分组和样品

(1)检验周期规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及生产过程质量稳定的情况,再综合考虑其他的因素,适当地规定检验周期。产品标准中一般都给出了该产品在正常稳定生产情况下进行周期检验的时间间隔(如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但对不同的检验组,规定不同的检验周期。

(2)检验分组与样品:电子元器件周期检验分为C组和D组,C组为环境试验,D组为耐久性寿命试验。周期检验的样品,应根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抽样方案和检查水平及规定的样品数,从本周期内经逐批检验合格的一个批或几个批中随机抽取,加倍或二次试验的样品在抽样时一次取足。

2.检验项目

(1)常温性能检查:试验前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对被试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全面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和国家标准要求,或符合订货合同的规定。由于电子产品种类多,用途广,表征产品特性的技术参数很多,常温性能检测时,应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定,进行全部指标或部分指标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方可进行周期检验项目中的其他项目的试验。

(2)环境试验:为了评价在规定周期生产批的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将经过性能检测合格的产品,在人工模拟的环境条件下试验,以此评价产品在实际使用、运输和贮存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是否满足产品定型鉴定检验时达到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试验包括高温负荷贮存试验、低温负荷贮存试验、高低温变化试验、交变湿热和恒定湿热试验、低气压试验、振动试验、冲击碰撞、跌落、加速度试验、盐雾试验等。由于电子产品使用环境不一样,在周期环境试验中,规定的环境试验项目可能是单项试验,也可能是组合或综合试验。

3.周期检验结果判定和处置

(1)在一个周期试验组中发现一个致命缺陷,则判该试验组不合格。(2)若在试验样品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则判该试验组合格。若试验中的不合格判定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则判该试验组不合格。(3)本周期内,所有试验分组都合格,则本周期检验合格。否则就判该周期检验不合格。(4)周期检验不合格,该产品暂停逐批检验。已生产的产品和已交付的产品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并将处理经过记录在案。(5)周期检验不合格,供方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需方在供方采取改进措施后,在重新提交的产品中抽样,对不合格试验项目或试验分组重新试验,直至试验合格后,供方才能恢复正常生产和逐批试验。

电子元器件质量一致性检验结果是通过逐批检验结果和周期检验结果是否合格来判定的。逐批与周期检验结果合格,可认为该元器件的鉴定批准得以维持。但如果检验不合格,即没有通过质量一致性检验,或没有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要求和IECQ的程序规则时,则鉴定批准应予暂停或撤消。

总而言之,逐批检验的抽样检验方式在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检验中广泛采用,正确掌握和使用抽样检验技术,对生产实际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有很直接明显的作用。周期检验对产品的质量在模拟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检查。产品标准规定了各种试验项目和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及检测技术,从而为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提供保证。通过由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所构成的质量一致性检验,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和各种不同使用环境条件下的质量状况,从而达到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并在规定的周期内,保证产品质量保持在鉴定批准时达到的质量水平。(作者:黄斌)

四个指标检测你的减肥效果

四个指标检测你的减肥效果 肥胖≠ 体重过重 我们经常会说:“最近长胖了,重了三四斤”。因为体重能反映我们的胖瘦,而且测量起来非常方便,所以我们往往用它来衡量胖瘦。 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可取——体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状态、骨骼大小、肌肉比重、水分含量等等,都会影响到体重的多少,但却不能确切地反映身材的胖瘦。所以我们说,肥胖≠ 体重过重,以体重作为唯一的衡量胖瘦的指标,是很不科学的。 减肥≠ 减重 在减肥的时候,体重计往往是我们每天最挂念的东西——指针上的任何小小变动,都成了我们每天心情的风向标。 但由于体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减轻体重为减肥目的,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减肥有着很大的偏差——体重的摇摆不定影响我们减肥的信心和决心;单纯的追求体重下降导致我们采用快速减重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大多减的是肌肉和水分,这样减肥很容易反弹。 所以不要再那么依赖你的体重计指针,有的时候它也会骗你哦!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胖是瘦,怎么检验我们的减肥效果呢? 肥胖 = 脂肪率过高 我们减肥的目的,是最终能够拥有美好的形体和健康的身体。减肥期间的每个行为,都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努力的。 从身体构成来看,我们的身体主要由几大部分组成——骨骼、内脏器官、肌肉、水分、脂肪。显然,前两个部分是基本固定的;肌肉是热量消耗的主要场所,它的减少会导致新陈代谢的下降,所以减肥的时候也不能减肌肉;水分含量会有变化,很容易排出体外和补充增加;而脂肪不仅对我们的外形有着极大的影响,也对我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减肥的根本目标就是:减脂! 肥胖并非单指体重过高,而是指异常或过量脂肪积累。衡量自己是否肥胖,可以测量脂肪组织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脂肪率。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 正常时为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为340-360g/L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

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蛋白(PRO) 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 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 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 正常0-5/高倍 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 正常阴性 尿胆元(UBG) 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

function [w,CR]=mycom(A,m,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l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本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 下面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检验科质量管理及监督记录文本

检验科质量管理与监督记录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〇一六年度

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一、质量管理 1、科主任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应有适宜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检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程序及改进措施,有记录文件。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检查项目。 二、工作规范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4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与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工作记录,检测

医学检验指标意义

检验科下设九个工作室,分别是静脉采血室、体液检验室、常规化验室、血库、 生化室、微生物实验室、血液病诊断室、血液流变学、免疫室。这九个工作室工作性质各不相同。 静脉采血室:担当着全科门诊静脉采血任务。比如血常规静脉标本、快速心肌酶、沉、所有生化标本、部分细菌室标本、凝血检查标本、流变学标本、全部免疫标本。微量血常规标本、微量元素标本由常规化验室担任。 体液检验室:主要检验尿常规、尿分析、精子分析、阴道分泌物分析、脑积液、胸腹水、大便常规、精液常规等。 常规化验室:主要检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ABO血型、RH血型、血沉、快速心肌酶、急诊糖、胆碱酯酶等。 血库:主要对输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复查、正反定性、不规则抗体检验、交叉配血、并担任着供应全县各医疗机构血液、血浆工作。 生化室:主要检验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电解质、胰腺、免疫球蛋白、血脂、血糖、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浆膜腔积液、24小时尿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等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验肺炎支、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肥达氏、外斐氏、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痰液查找结核杆菌等。 血液病室:主要检验凝血四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和各种造血疾病、血癌等。 流变学室:主要检验中风预报、微量元素。 免疫室:主要检验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肿瘤、院感、过敏原、手足口病等。 静脉采血室四类管常规化验室的EDTA-K2抗凝管、中风类的肝素抗凝管、血液病室的枸橼酸钠抗凝管,生化免疫室的促凝管。 常规化验室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急诊项目就是快速心肌酶、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梗于心衰的鉴别诊断指标。 由于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所有要注意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血液病室:临床使用抗凝药物很常见,尤其是华法林,需要定期查凝血INR,正常值为0.8-1.5,口服抗凝剂时1.8-2.5. 生化室:免疫球蛋白A缺乏易出现呼吸道反复感染。IGM缺乏易引起格兰阴性菌感染, D二具体在术前和术后数值很重要,同时对静脉栓塞的诊断意义重大,在三级医院已成为常规项目。 免疫学概念:A识别阶段:巨噬细胞识别抗原,将抗原信息传给T辅助细胞核相关淋巴细胞。B活化阶段:T、B细胞在接受抗原信息后B细胞经过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组信息后活化、增殖、分为效应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注意其中部分T、B细胞不参与免疫过程而作为记忆细胞,应对再次入侵抗原的应急反应。 肿瘤标志物类 1.肿瘤五项: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50、CA125、铁蛋白 2.肺癌五项:包括癌胚抗原、CA125、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3.肝胆癌五项:包括CA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50、CA125 4.胃胰肠癌五项:包括CA199、癌胚抗原、CA50、CA125、CA724 5.卵巢癌五项:包括癌胚抗原、CA50、CA125、CA724、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6.膀胱癌二项:包括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1 7.前列腺癌二项:包括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8.乳腺癌三项:包括CA153、癌胚抗原、CA125 甲状腺激素 1.甲三项: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 2.甲五项:包括三碘甲腺原安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安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 3.甲七项:包括三碘甲腺原安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安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 甲亢诊断T3高T4高TSH降低,即可诊断。T3正常,T4正常,TSH高就可诊断甲减。 免疫室项目临床意义与正常值 一、甲状腺素类 1、三碘甲腺原氨酸(T3) 临床意义:T3检测主要是对甲状腺亢进具有重要意义,如甲亢的早期发现,甲亢的疗效观察等。若T3偏高可排除甲低。下列因素可引起T3轻微升高,怀孕、口服避孕药和雌性激素、肝胆疾病、感染等。下列因素可以起T3轻微降低、肾病综合征、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疾病晚期等。 正常值:1.03nmol/L—2.74nmol/l 2.甲状腺素测定(T4) 临床意义:甲亢时T4会明显增高,甲低时T4会明显降低。T3甲状腺毒病人T4正常而T3升高。怀孕、口服避孕药和雄性激素、肝胆疾病、感染等会使T4异常升高。肾病综合征、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疾病晚期等会使T4异常降低。 正常值:66 nmol/L—169—nmol/L 3、促甲状腺激素(TSH) 临床意义:甲状腺亢进病人包括甲状腺炎、肿瘤、结肿TSH明显降低,甚至检测不到。但个别垂体瘤病人也有TSH和T3、T4同时升高的情况。原发性甲低病人的FSH通常升高,。但某些继发性甲低TSH也会正常或轻微升高。 正常值0.30uIU/ml—4.04 uIU/ml 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亢、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初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缺碘等。降低见于甲减、低T3综合征、粘液性水肿、晚期桥本甲状腺炎。个体应用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多巴胺等。 正常值:2.84pmol;/l—6.22 pmol;/l.

(完整版)检验名词解释

1.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chip )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探针分子密集、有序地固定于经过相应处理的硅片、玻片、硝酸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然后加入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多元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来分析目的分子的有无、数量及序列,从而获得受检样品的遗传信息。其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如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杂交一致,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与互补的靶序列杂交,根据杂交信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典杂交方法固定的是靶序列,而基因芯片技术固定的是已知探针,因此基因芯片可被理解为一种反向杂交。基因芯片能够同时平行分析数万个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与检测分析,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等不足。根据所用探针类型,基因芯片可分为cDNA ( comp lement 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根据检测目的又可分为表达谱芯片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芯片。随着芯片技术在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延伸,基因芯片概念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糖芯片、细胞芯片、流式芯片、组织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laboratory on a chip)等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其原理是对固相载体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再将已知的蛋白分子产物固定其上(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根据这些生物分子的特性,捕获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存在于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经洗涤、纯化,再进行确认和生化分析;它为获得重要生命信息(如未知蛋白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 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2.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 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在国家没有出台阴阳判定标准时,所用PCR系统灵敏度最好达到一个拷贝(一个病毒)。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个拷贝数,样本就算阳性;一个拷贝数都没有才算阴性。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 Blot。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20210228092245)

function [w,CR]=mycom(A z m z 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1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木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RI值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下而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己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木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认证产品一致性及变更控制程序(新)

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所有已通过认证的生产的产品与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获得认证的生产的产品与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对获证产品生产的技术图样、参数满足与型式检验合格产品的 一致性要求。 3.2品质部负责产品的形成过程及最终满足一致性规定要求。 3.3生产部负责对车间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与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4 工作程序 4.1 产品一致性 4.1.1 产品一致性的要求 4.1.1.1认证产品的铭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上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各项性能技术参数均应与型式检验报告、认证证书相一致; 4.1.1.2认证产品的结构(主要涉及安全性能的结构)应与型式检验样机相一致; 4.1.1.3认证产品所用的材料、关键件应与型式检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所确 认的相一致。 4.1.2 产品一致性的控制 4.1.2.1技术部负责有关技术文件的控制,确保文件发放前得到批准及文件使

用场所得到有效版本,具体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有关规定进行; 4.1.2.2品质部负责对进货检验(特别是关键件、原材料)和过程检验进行严 格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4.1.2.3所有获证产品的变更未经认证机构批准,不得变更。 4.1.3 产品一致性的检查 4.1.3.1品质部负责除在进货检验、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督外,还应在 出厂检验时,对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及结构、关键件进行一致性检查。4.2 获证产品的变更 4.2.1所有获认证证书的产品,如果产品认证发生变更时,应由品质负责人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申报有关资料。认证机构根据变更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是否可以变更或需送样检测,变更申请经认证机构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4.2.2图样及设计文件的变更 图样及设计文件的变更应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有关规定进行。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进货检验登记表》 6.2《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3《例行试验记录表》 6.4《成品检验记录表》

PCD批量检测与化学指标卡检测灭菌效果的比较

PCD批量检测与化学指标卡检测灭菌效果的 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PCD批量检测与化学指标卡检测灭菌效果。方法对高压灭菌质量采用批量检测PCD包内化学指示卡以及生物指示剂进行检测,同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我院从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一共进行300次灭菌,其中采用PCD检测化学指示剂为300张,合格为298张;在300批次灭菌中,一共放置了1800张生物检测剂,其中有效的为1788张。在PCD进行检测合格的298批次中,1788张生物监测剂全部合格。在检测不合格的2个批次中,有4张生物检测剂显示为灭菌失败。在PCD所检测合格的298批次中,包内化学指示卡为47680张,合格的为47257张,不合格的为423张,其中有200张在玻璃器皿包中,出现在金属类包中为223张,然而在布类包中则没有发现不合格的包内化学指示卡。PCD批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包内化学指示卡检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PCD批量检测与生物指示剂检测以及包内化学指示卡检测灭菌效果,前者的效果要更加的可靠,进而有效的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化学指示卡;PCD批量检测;灭菌检测;生物指示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2-01 在医院的供应室中,保证医疗物品无菌则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先决条件[1]。然而在灭菌的过程中,质量监控则是对灭菌效果的保障[2]。目前,在消毒供应中心则主要是采用包内化学检测卡检测,但是随着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的增加,选择批量检测则能够有效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3]。此外,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手术等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保障。为了研究各自的优势和检测效果,我院此次采用PCD批量检测和包内化学指示卡以及生物指示剂检测进行监测,取得一定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仪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PCD批量检测装置;3M包内化学指示卡;3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阅读器;3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快速)。和同批次的3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的阳性对照管,标准检测包和布类以及金属类、玻璃类、管腔类待灭菌器材包[4]。 1.2 方法对这些待检测包分别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在灭菌的过程中,在保证物理检测合格的基础上,再采用PCD 批量检测和包内化学指示卡以及包内生物指示剂等进行检

Eviews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

Eviews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 一、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性问题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用回归分析工具处理一个经济变量对其他经济变量的依存性问题,但这并不是暗示这个经济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 由于没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常常有很好的回归拟合,把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倒过来也能够拟合得很好,因此回归分析本身不能检验因果关系的存在性,也无法识别因果关系的方向。 假设两个变量,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各自都有滞后的分量GDP (-1),GDP(-2)…,M(-1),M(-2),…,显然这两个变量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但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M引起GDP的变化,还是GDP引起M的变化,或者两者间相互影响都存在反馈,即M引起GDP的变化,同时GDP也引起M的变化。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在两个变量间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时,是否能够从统计意义上检验出因果性的方向,即在统计上确定GDP是M的因,还是M是GDP的因,或者M和GDP互为因果。 因果关系研究的有趣例子是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1988年有两位学者Walter N. Thurman和Mark E. Fisher用美国1930——1983年鸡蛋产量(EGGS)和鸡的产量(CHICKENS)的年度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统计研究。他们运用格兰杰的方法检验鸡和蛋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鸡生蛋的假设被拒绝,而蛋生鸡的假设成立,因此,蛋为因,鸡为果,也就是先有蛋。他们并建议作其他诸如“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骄傲是失败之母”之类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经济学家开拓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的办法,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 J. Granger)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他给因果关系的定义为“依赖于使用过去某些时点上所有信息的最佳最小二乘预测的方差。” 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应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常用增广的迪基—富勒检验(ADF检验)来分别对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假设了有关y和x每一变量的预测的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检验要求估计以下的回归: (1) (2) 其中白噪音u1t和u2t假定为不相关的。 式(1)假定当前y与y自身以及x的过去值有关,而式(2)对x也假定了类似的行为。 对式(1)而言,其零假设H0:α1=α2=…=αq=0。

检验结果解释及医疗咨询制度

检验结果解释及医疗咨询制度 临床检验结果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解释 解释检验结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参考范围 通常参考范围的确定是以大多数人常见的数据为基础,也就是参考总体中的99%、95%与80%的参考个体所分布的范围,其余则为可疑或异常。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时,常以95%的参考个体测定值的分布范围为参考范围,其余5%参考个体被划为异常。参考范围是解释检验结果正常与否的依据,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物属性带来参考范围的差异主要是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域及妊娠等原因引起的差异。 2、检验方法不同引起的差异目前,对于同一项目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多种;即使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由于仪器不同及试剂的来源不同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简单地引用文献、国外甚至厂商介绍的参考范围不可取。 3、注意两类错误问题目前参考范围的制定多数是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均值±2 s作为参考范围的上限、下限,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有少数正常人的测定值作为异常值来对待,而在患者中,又有少数人测定值在参考范围内。前者为第一类错误,即假阳性的错误,后者为第二类错误,即假阴性错误。尽管这两种错误发生的概率较小,属小概率事件,但解释结果时必须注意。根据这两类错误基本上发生在参考范围上限、下限附近,因此当测定值接近参考范围上限、下限时,

临床上不要轻易下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最好过一段时间复查以对比分析。 4、临界值的问题在定性测定中,判断阴性、阳性存在临界值的问题。目前许多定性测定、快速测定的方法(如干化学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不同厂家的试剂条,其灵敏度并不相同,因此判断阴性、阳性的临界值并不相同,如测定粪便隐血,用化学方法的试纸条,灵敏度为0.2 mg/L,而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方法可达5 pg/L。尿10项测定中,不同仪器、不同试纸条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尿蛋白测定“+”检出限低值为300 mg/L,高值为2 500 mg/L,而且这些快速方法与常规方法的临界值也不相同,如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做HBsAg测定,其敏感度一般为2 ng/ml,但ELISA法测定可达到0.5 ng/ml甚至更低。在目前对许多试验临界值如何界定尚无同一规定时,临床解释结果时务必充分注意。 5、敏感度及特异性敏感度及特异度是反映该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两项重要指标,所谓“敏感度”指的是某病患者该试验阳性的百分率,“特异度”指非该病患者该试验阴性的百分率。当前没有一个项目其敏感度及特异度都达到100%,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一般来说敏感度高的试验阴性时对排除某病有价值,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时对确诊某病有意义。根据概率论的原理,可以根据该项试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出阳性似然比,并根据验前概率推算出验后概率,对临床诊断帮助意义更大。 6、医学决定水平医学决定性水平是一个阈值,高于或低于该值,据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小组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一、小组成员: 组长:陈玉良 成员:王宝占、岳福仁、崔树明、李立和、兰宝霞、王高生、刘成旺、常玉芝、张静会、苏梅、李会萍 二、工作职责 1.明确科主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承担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主 要管理职责。 2.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的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履行监督 管理职责。 3.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根据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制定本科室质量 与安全工作计划、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负责科室的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 4.负责组织科室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对工作人员质量 控制知识、安全管理知识、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工作。 5.负责实验室工作环境、工作环节、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活动等内容进行质 量与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参加各实验室每月组织召开的本专业室内质控讲评会。 7.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各专业实验室室间质评讲评会。 8.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科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总结会。 9.负责组织科室人员的继教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 水平。

三、工作分工 1.崔树明、刘成旺负责生化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医疗安全监督检 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2.兰宝霞、张静会负责细菌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医疗安全监督检 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3.王高生、李会萍负责免疫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医疗安全监督检 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4.李立和、常玉芝负责临检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医疗安全监督检 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5.岳福仁、苏梅负责标本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医疗安全监督检 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6.陈玉良负责统筹安排检验科整体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及相关活动。 7.王宝占负责组织小组实施各项工作检查、质量与安全现场检查、督促具体 工作环节落实,汇总每月质量与安全检查情况。 医学检验科 2014-02-10

产品一致性检验控制程序

产品一致性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为保证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CCC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在进料、制程和成品阶段均能与CCC认证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及认证相关要求保持一致,满足CCC认证要求及客户需要。 2.适应范围: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均适用。 3.职责:品质部负责在进料、制程和成品阶段对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和控制;采购部对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采购的一致性负责;工程部负责对认证产品的首件确认;生产线对认证产品生产的一致性进行控制。 4.内容: 4.1 在采购认证产品元器件材料时,采购部应负责选取合格供应商,对关键元器件进行核对,确保所采购的关键件符合CCC认证产品一致性的要求。 4.2 认证产品生产所需的元器件材料在进料检验中,由品质部依据《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和认证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对关键元器件材料的质量和一致性要求(包括供应商、规格型号、外观标识、结构等)进行检验验证,以保持元器件材料在进料过程中与认证产品的要求一致,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来料检验报告”中; 4.3 在认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品质部品管人员依据《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和认证产品型式实验报告的内容,对生产中所用的元器件材料及半成品的一致性(包括材料的供应商、型号规格、外观标识,成品的规格型号、外观标识、内部结构等)进行检验,以保证生产中的半成品和关键元器件材料与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保持符合,同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IPQC检验记录表”中; 4.4认证产品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品质部成品检验人员依据《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和认证产品型式实验报告的内容,对成品的外观标识、关键元器件、规格型号、功能、内部结构及包装进行质量和一致性检验,以保持认证产品在成品阶段与CCC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保持符合,同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QC日报表”中; 4.5 在生产认证产品的样品和批量生产时,品质部和工程部需进行首件确认,填写《首件确认单》确保关键件和首件和认证产品一致。

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74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制 度标准版本

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了保证能及时进行预测及效果检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通风调度接到通知后必须及时安排预测人员预测,若安排失误,对通风调度值班人员罚款20元。 2、预测(效验)人员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效果检验,?最多不得超10分钟,?否则每超一分钟对预测人员罚款2元。?因施工队不提前通知造成影响的,一次罚值班队长50元。该预测时,施工队不配合者一次对跟班队长罚款20元。 3、预测结果出来后预测人员要及时汇报通风调

度,不得影响当班施工,否则对预测人员罚款30元。 4、通风调度人员接到汇报结果要及时通知施工队进行补孔或掘进,否则罚款30元。 5、预测人员升井后要及时填写“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危险性预测记录表”,否则对预测人员罚款30元。不经效果检验,盲目掘进的对施工单位罚款1000元,队长、生产队长各罚款100元。 6、?若出现效果检验指标严重超标的,施工队跟班队长必须重新检查施工地点工程质量及打闭子情况,?立即进行补钻,通风调度立即汇报科长及矿领导,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元。 7、?预测(效验)人员发现掘进工作面的预测孔施工不符合要求时,有权不进行预测,并及时向通风调度、开掘科,调度室汇报,对跟班队长、跟班组长

检验科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修订稿

检验科质量管理小组成 员及职责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检验科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索有岩 成员:阿继成汪满有李秀娟曹忠海 1、以科主任索有岩主管检验师为第一负责人,负责本专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科研、教学和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按期向医院总结汇报。 2、规划及落实本专业的发展计划及质量方针,制定本专业的质量手册,组织编写本专业程序控制文件、各检验项目操作手册及仪器操作手册(包括室内质控措施和要求),经常检查执行情况,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3、每日检查各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措施,分析质控数据,提出纠正办法;审查签发室间质评回报表,分析质评成绩,提出改进措施。 4、掌握本专业及一些特殊检验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审签本专业检验报告。 5、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征询对检验质量的意见,介绍新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有条件时参加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主动配合临床医疗工作。 6、负责本专业人员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和技术考核等工作。 7、安排本专业范围内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切实做好带教工作。 8、结合临床医疗,制定本专业的科研计划,并不断引进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项目,提高本专业的技术水平。 9、制定本专业工作计划,按期总结;检查督促检验人员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考勤考绩、人员安排;专业组长外出前,应向院领导提出申请,临时指定人员负责代理。

10、阿继成为兼职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发现问题随时向科主任汇报。

一种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偏差矩阵方法(1)

收稿日期:2006-10-12 作者简介:王万军(1974-),男,甘肃天水人,讲师. 文章编号:1006-4869(2007)01-0063-02一种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偏差矩阵方法 王万军 (甘肃联合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提出了一种适合层次分析法中一致性检验的偏差矩阵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只需根据判断矩阵的偏差矩阵即可进行检验.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判断矩阵;偏差矩阵;一致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O223 文献标识码:A A D ev iation Matrix Meth od for C h eck ing the C onsistency of Judg emen t Matrix WANG Wan jun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Colle ge,Gansu Association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A deviation matrix method of the consistency check in AHP is given.According to deviation matrix of judgement matrix,it can carry out the consistency check without complex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Examples show that the ne w method is effective,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judgement matrix;de viation matrix;consistency check 1977年Saaty T L 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1,2],它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的决策分析中.众所周知,AHP 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建立较为准确有效的判断矩阵,但常因为两元素比较产生逆序出现一致性较差或总排序权重数较小而难以比较,特别地当待评指标较多时更易出现此情况.由于决策者认识的多样性和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各决策者对决策对象有不同的偏好,从而给出的决策判断矩阵,并不能与实际相吻合得很好,因此要对AHP 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和必要的校正.对此文献[3-4]进行了较多地研究,但还是比较复杂.本文通过改进的方法,给出了一种构造判断矩阵的偏差矩阵判断方法,该方法更加直观、准确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弥补了以往检验中存在的以下几点不足:第一,AHP 中一致性比例C R 应小于0.1的规定缺乏必要的理论根据,并且矩阵阶数越高,这一满足性就越难达到;第二,一致性比例的计算要用到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其求解较困难,并且对于一个不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求特征根是一种浪费.本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以上不足,通过实例与已有的AHP 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该方法既简洁又有效,是一种实用的一致性检验方法. 1 一致性概念及其检验方法 定义1 判断矩阵A =(a ij )n n ,若对 i,j N ,有a ii =1,a i j =1/a ij ,则称A 为互反矩阵. 定义2 若判断矩阵A =(a i j )n n 为互反阵,如果a i j >0,则称A 为正互反矩阵. 定义3 若判断矩阵A =(a i j )n n 为正互反矩阵,对 i,j ,k N ,如果满足a ij a jk =a jk ,则称A 为完全一致性矩阵. 第26卷 第1期 2007年2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chang Ins 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6 No.1Feb.2007

检验结果解释制度

检验结果解释制度 合理的解释检验结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参考范围1969年Grasbeck推荐用参考值一词代替正常值,至1977年得到公认。于1978年国际化学联合会推荐有关实用方案。通常参考范围的确定是以大多数人常见的数据为基础,也就是参考总体中的99%、95%与80%的参考个体所分布的范围,其余则为可疑或异常。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时,常以95%的参考个体测定值的分布范围为参考范围,其余5%参考个体被划为异常。参考范围是解释检验结果正常与否的依据,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二..生物属性带来参考范围的差异主要是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域及妊娠等原因引起的差异。 三.检验方法不同引起的差异目前,对于同一项目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多种;即使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由于仪器不同及试剂的来源不同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简单地引用文献、国外甚至厂商介绍的参考范围不可取。 四..注意两类错误问题目前参考范围的制定多数是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均值±2 s作为参考范围的上限、下限,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有少数正常人的测定值作为异常值来对待,而在患者中,又有少数人测定值在参考范围内。前者为第一类错误,即假阳性的错误,后者为第二类错误,即假阴性错误。尽管这两种错误发生的概率较小,属小概率事件,但解释结果时必须注意。根据这两类错误基本上发生在参考范围上限、下限附近,因此当测定值接近参考范围上限、下限时,临床上不要轻易下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最好过一段时间复查以对比分析。 五..临界值的问题在定性测定中,判断阴性、阳性存在临界值的问题。目前许多定性测定、快速测定的方法(如干化学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不同厂家的试剂条,其灵敏度并不相同,因此判断阴性、阳性的临界值并不相同,如测定粪便隐血,用化学方法的试纸条,灵敏度为0.2 mg/L,而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方法可达5 pg/L。尿10项测定中,不同仪器、不同试纸条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尿蛋白测定“+”检出限低值为300 mg/L,高值为2 500 mg/L,而且这些快速方法与常规方法的临界值也不相同,如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做HBsAg测定,其敏感度一般为2 ng/ml,但ELISA法测定可达到0.5 ng/ml甚至更低。在目前对许多试验临界值如何界定尚无同一规定时,临床解释结果时务必充分注意。 六..敏感度及特异性敏感度及特异度是反映该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两项重要指标,所谓“敏感度”指的是某病患者该试验阳性的百分率,“特异度”指非该病患者该试验阴性的百分率。当前没有一个项目其敏感度及特异度都达到100%,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一般来说敏感度高的试验阴性时对排除某病有价值,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时对确诊某病有意义。根据概率论的原理,可以根据该项试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出阳性似然比,并根据验前概率推算出验后概率,对临床诊断帮助意义更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