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时:算法的概念

第1课时:算法的概念

第1课时:算法的概念
第1课时:算法的概念

第1课时:算法的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2.能按步骤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过程。

3.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用自然语言表示为算法过程。

学习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导

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

广义的算法——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例如: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本章主要讨论的算法(计算机能够实现的算法)——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例如:解方程(组)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问题的算法等.本节采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1.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

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

2.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

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

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二、合作交流(教师可做点拨)

1、算法的含义:

2、算法的重要特征:

三、随堂练习

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2、给出求解方程组

27

4511

x y

x y

+=

?

?

+=

?

的一个算法。

四、 能力提升

例1 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其中01221≠-b a b a 解的算法。

例2 设计算法:(1)判断7是否为质数。

(2)判断35是否为质数。

例3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议程x 2–2=0的近似根的算法。

【小结反思】 【自我测评】

1. 关于算法的正确描述是( )

A. 算法与求解一个具体的问题的方法相同。

B. 算法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不能重复使用。

C. 算法过程要一步一步执行,每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

D. 有的算法执行完后,可能无结果。

2. 算法的特征有( )

A.有限性

B.确切性

C.输入/输出性

3. 登上一个四级的台阶,可以选择的方式共有( )种

A .3 B.4 C.5 D.6

4. 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依赖于 。

5. 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必须结束,这是算法的 性,算法的

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应当是确定的,这是算法的 性。6. 写出对任何实数x 求其绝对值的一个算法。

7. 已知),(11y x A ,),(22y x B ,写出求直线AB 斜率的一个算法。

8. 已知2003年5月23日是星期五,请设计一个算法,确定2004年5月内

任意一天的星期数。

参考答案:

学习引导

1.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

计一个算法,把A、B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

解:S1 将A中酒精倒入C瓶;

S2 将B中醋倒入A瓶;

S3 将C瓶中酒精倒入B瓶;

2.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

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

S9 人带一只狼过河.

合作交流

1.算法的含义: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

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的重要特征:有限性,确切性

随堂练习

1.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运用公式=

+

+

+

+n

3

2

1

2)1

(+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

n

n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算法3 用循环方法求和.

第一步:使1

S=,;

第二步:使2

I=;

第三步:使S S I

=+;

第四步:使1

I I

=+;

第五步:如果5

I≤,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S.

说明:①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不唯一.

②若将本例改为“给出求100321++++ 的一个算法”,则上述算法2和算法3表达较为方便.

自我测评:

1.C 2.ABC 3.D 4.算法 5.有限性,确切性

6. S1 输入x ;

S2 如果x>=0,则输出x;否则输出-x 。

7. S1 输入A 点的坐标11,y x ;

S2 输入B 点的坐标22,y x ;

S3 如果21x x =,则输出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

如果21x x ≠,则输出直线AB 的斜率为2

121x x y y --。 8.第一步:输入日期d (311≤≤d ,且*N d ?);

第二步:引入变量t,表示同意2004年5月内一天到场2003年5月18日间

隔天数,t=31*6+30*4+29+13+d ;

第三步:s=t 除以7的余数;

第四步:s 即为该天的星期数(当s=0时,为星期日)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1.1-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苏教版必修三第01课时《算法的含义》word教案

引入新课 1把西瓜放进冰箱要几步? 2. 2005年9月3日,南京地铁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乘客可以通过自动售票机购票,按照自动售票机屏 幕上的提示,乘客只要依次点击目的地车站的站名和购票的张数,再放入足够的钱,自动售票机就会输出你要的车票(同时退还多余的钱).你能写出购票的步骤 吗? 从以上实例中你能总结出算法的含义吗? 例题剖析 例1 写出求1 2 3 4 5的一个算法. 例2 写出解方程2x - 3=0的一个算法. 2x 亠v = 7 例3 给出求解方程组的一个算法.

£x +5y =11 例4 一位商人有9枚银元,其中一枚略轻的是假银元,你能用天平(无砝码)将假银元找出来吗?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算法. 巩固练习 1写出解方程2x ^0的一个算法. 2?写出解方程1 3 5 7的一个算法. 3?写出求12^ 100的一个算法时,可运用公式12^ n = 血耳直接 2 计算,即: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输出结果. 1 1 1 4 ?写出求的一个算法. 1汇2 2^3 9汉10 课堂小结 了解算法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有限性和确定性)

课后训练 3?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A -1, 0 , B 3, 2 ,写出求直线 AB 的方程的一个算法. 4?写出解不等式2x-3 0的一个算法. 5?给出求解方程组丿3x —2,一14的一个算法. & 十 y = —2 二提高题 6?写出画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的一个算法. 2. 班级:高二 )班 姓名: 基础题 1 ?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算法就是某个问题的解题过程; 的结果; C .解决某个问题的算法可以不唯一的; 不停止. 2 4 写出求 的一个算法. 3 5 ) B .算法执行后可以不产生确定 D ?算法可以无限地操作下去而

示范教案(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 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系和运算等;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并研究映射概念;进而又给出了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继续认识函数,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最后专门给出了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更加强了数学应用. 概括地说,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是未来公民的必需,因此,整个模块以函数作为中心,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从函数出发,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 教学建议 教师,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对于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唯其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1.抓住核心,重点突破 由于函数是本模块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函数的教学,向学生贯彻函数的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会函数,更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尝试列举具体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定义.要注意:①构成函数的要素和相同函数的含义,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联系、区别与适用性,③分段函数的意义,④映射的概念和判断.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要控制难度. 2.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本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本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

1.1.1 算法的概念

第1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且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函数的第一课应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中心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从生源状态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差,整体的数学素养是较低的。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高一 “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基于教材情况和我校学生的状态,本节课选择“低起点、低坡度、多重复,快反馈” 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 数符号)(x f 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 流,反馈精讲、当堂训练,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 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体验获得成

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难重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函数符号y = f (x)的含义。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函数的概念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从多个角度创设多个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自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体会函数概念的本质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采用我校“20+20”教学模式,即是学生自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讲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环节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过程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反馈精讲当堂巩固训练

人教版必修1函数的概念教案(第一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 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 函数的概念是抽象概括出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发现事物的本质,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能够辨别函数的例证和反例 (2)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3)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学会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理解函数的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通过函数概念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充满变化,感受数学的抽象概括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2,教学难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遵循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大量实例,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确定方向分组研究尝试验证,归纳总结,通过搭建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间的桥梁,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2,学法分析: 倡议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大胆猜测,从而自主归纳小结。在学习中培养自我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能力,感受数学的抽象概括之美。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回顾初中所学函数(如一次函数y=ax+b a≠0等)及函数的概念:(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指出用函数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强调函数是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1 集合的概念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 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 ,,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解法一:通分;

第1章 1.1 1.1.1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 [新知初探]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点睛] 集合含义中的“研究对象”指的是集合的元素,研究集合问题的核心即研究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在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些人或一

些物.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点睛] 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言,只有“a ∈A”与“a?A”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小试身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班所有的姓氏能组成集合.( ) (2)新课标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本上的所有难题.( )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 答案:(1)√(2)×(3)× 2.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0∈N B.π∈Q C.2∈Q D.-1?Z 答案:A 3.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1,x2,且x∈A,则x的值是( ) A.0 B.1 C.-1 D.0或1 答案:A 4.方程x2-1=0与方程x+1=0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中共有________个元素. 答案:2

《算法案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算法初步 1.3 算法案例第1课时(李雪)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学习目标 (1)通过求较大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2)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并进行算法分析. 3.学习重点 掌握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4.学习难点 认识并把握辗转相除法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 阅读教材P34-P37,思考:你会求两个较为简单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任务2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2.预习自测 1.有关辗转相除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和更相减损术一样是求多项式值的一种方法 B.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除式m=nq+r,直至r

B.134=3×36+26 C.先除以2,得到18与67 D.134÷36=3(余26) 【解析】:C 利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若两个数都是偶数,则首先将两个数都除以2之后再作减法,故选C.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所有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 (2)本课的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对于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意义? 2.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如何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 ●活动一回顾旧知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你能求出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吗? 易知18与30的公约数有:2、3、6,所以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6. 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两个数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 ●活动二突破探索 方法分析:8251与6105两数都比较大,而且没有明显的公约数,如能把它们都变小一点,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求出最大公约数. 8251=6105×1+2146 显然8251的最大公约数也必是2146的约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约数也必是8251的约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约数.以此类推: 步骤:8251=6105×1+2146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 问题探究二什么是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其算法是什么? 将上述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推广至一般,以上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

2019精品教育4.示范教案(2.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中学,函数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函数的描述性概念,接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了解了它们的图象、性质等.本节学习的函数概念与后续将要学习的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Ⅰ)和基本初等函数(Ⅱ)是学习函数的第二阶段,这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第三阶段是在选修系列的导数及其应用的学习,这是函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但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周围.因此,课本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 三维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不容易认识到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而将函数单一地理解成对应关系,甚至认为函数就是函数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 导入新课 思路1.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胜利发射升空,5天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顺利返回.在“神舟”六号飞行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神舟”六号离我们的距离y随时间t是如何变化的,本节课就对这种变量关系进行定量描述和研究.引出课题. 思路2.问题:已知函数y=1,x请用初中所学函数的定义来解释y与x的函数关系?先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样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本节将用新的观点来解释,引出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给出下列三种对应:(幻灯片) ①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为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则有对应 f:t→h=130t-5t2,t∈A,h∈B. ②近几十年来,大气层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洞问题.图1-2-1-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S(单位:106 km2)随时间t(单位:年)从1991~2001年的变化情况.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5)—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二.命题走向 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本章的重点是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 预测2007年高考对本章的考察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5分左右,考察的热点是算法的概念。 三.要点精讲 1.算法的概念 (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 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第一章 概述: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函数的概念课.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概念不是由老师讲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概括出概念呢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熟练的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习了本小节后,为以后学习其他类型的函数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函数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且比较习惯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

的认识。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进行说明: 知识与技能: 1、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关键词的强调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打下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y=f(x)的理解与深化。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f(x)的理解。 【教学关键】在集合与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第1课时__集合的概念

课题: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 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 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若A B B C ??,,则A C ? 6.,,.A A B A B A A B A B ??? 7.A B A B B ??= ;A B A B A ??= .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 问题2:设集合{}2 24A x x a a ==++,{}2 47B y y b b ==-+.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 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 {1}P y x ==+,2 {|1}Q y y x ==+,2 {|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 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 2 {,,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I 解法一:通分;

课时作业(一)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课时作业(一)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集合,表示相等集合的是( ) ①M={(3,2)},N={(2,3)}; ②M={3,2},N={2,3}; ③M={(1,2)},N={1,2}. A. ① B. ② C. ③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①中M表示点(3,2),N表示点(2,3),②中由元素的无序性知是相等集合,③中M表示一个元素:点(1,2),N中表示两个元素分别为1,2. 2. 设不等式3-2x<0的解集为M,下列准确的是( ) A. 0∈M,2∈M B. 0?M,2∈M C. 0∈M,2?M D. 0?M,2?M 答案:B 解析:从四个选项来看,本题是判断0和2与集合M间的关系,所以只需判断0和2是不是不等式3-2x<0的解即可.当x=0时,3-2x=3>0,所以0不属于M,即0?M;当x=2时,3-2x=-1<0,所以2属于M,即2∈M. 3.已知2a∈A,a2-a∈A,若集合A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A.a取全体实数 B.a取除0以外的所有实数

C .a 取除3以外的所有实数 D .a 取除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 答案:D 解析:根据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知,2a ≠a 2-a ,∴a ≠0,a ≠3.故应选D. 4. 由a 2,2-a,4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能够是( ) A. 1 B. -2 C. 6 D. 2 答案:C 解析:由题设知,a 2, 2-a,4互不相等,即????? a 2≠2-a , a 2 ≠4, 2-a ≠4, 解得a ≠ -2,a ≠1,且a ≠2.当实数a 的取值是6时,三个数分别为36,-4,4,能够构成集合,故选C. 5. 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z |z |+|xyz | xyz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A. 4∈M B. 2∈M C. 0?M D. -4?M 答案:A 解析:当x ,y ,z 都大于零时,代数式的值为4,所以4∈M ,故选A. 6. 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则a 为( ) A. 2 B. 2或4

第一章1.1-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答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A 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解析:-5≤x ≤5,且x ∈N *, 所以x =1,2,所以1∈A . 答案:D 2.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 ,C ,D 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 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 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解析:因为a ∈M ,且2a ∈M ,又-1∈M , 所以-1×2=-2∈M . 答案:C 5.解析:因A 中含有3个元素,即a 2,2-a ,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答案:①④ 7. 解析:因为方程x 2-2x -3=0的解是x 1=-1,x 2=3,方程x 2-x -2=0的解是x 3=-1,x 4=2,所以以这两个方程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中的元素应为-1,2,3,共有3个元素. 答案:3 8.解析:因为-2∈M ,所以a -3=-2或2a +1=-2.若a -3=-2,则a =1, 此时集合M 中含有两个元素-2,3,符合题意;若2a +1=-2,则a =-32,此

时集合M 中含有两个元素-2、-92,符合题意;所以实数a 的值是1、-32. 答案:1、-32 三、解答题 9.解:因为A =B ,所以-1,3是方程x 2+ax +b =0的解. 则???-1+3=-a ,-1×3=b ,解得???a =-2,b =-3. 10.解:因为-3∈A ,所以a -2=-3或2a 2+5a =-3, 所以a =-1或a =-32. 当a =-1时,a -2=-3,2a 2+5a =-3,集合A 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所以a =-1舍去. 当a =-32时,经检验,符合题意.所以a =-32. B 级 能力提升 1.解析:若a =2,则6-2=4∈A ; 若a =4,则6-4=2∈A ; 若a =6,则6-6=0?A .故选B. 答案:B 2.解析:当x ,y ,z 都是正数时,a =4,当x ,y ,z 都是负数时a =-4,当x ,y ,z 中有1个是正数另2个是负数或有2个是正数另1个是负数时,a =0.所以以a 的值为元素的集合中有3个元素. 答案:3 3.证明:(1)若a ∈A ,则 11-a ∈A . 又因为2∈A ,所以 11-2=-1∈A . 因为-1∈A ,所以11-(-1) =12∈A . 因为12∈A ,所以11-12 =2∈A . 所以A 中另外两个元素为-1,12.

课时分层作业1 算法的概念

课时分层作业(一) 算法的概念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算法的每一步都应该是确定的、能有效执行的,并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这里指算法的( ) A .有穷性 B .确定性 C .逻辑性 D .不唯一性 B [算法的过程和每一步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即确定性.] 2.下列问题中,不可以设计一个算法求解的是( ) A .二分法求方程x 2-3=0的近似解(精确到0.01) B .解方程组? ?? x +y +5=0x -y +3=0 C .求半径为3的圆的面积 D .判断函数y =x 2在R 上的单调性 D [A ,B ,C 选项中的问题都可以设计算法解决,D 选项中的问题由于x 在R 上取值无穷尽,所以不能设计一个算法求解.] 3.使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 +3=0的算法的正确步骤是( ) ①配方得(x -2)2=1;②移项得x 2-4x =-3;③解得x =1或x =3;④开方得x -2=±1.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B [使用配方法的步骤应按移项、配方、开方、得解的顺序进行,B 选项正确.] 4.阅读下面的算法: 第一步,输入两个实数a ,b . 第二步,若a

第三步,输出a. 这个算法输出的是() A.a,b中的较大数B.a,b中的较小数 C.原来的a的值D.原来的b的值 A[第二步中,若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