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文化”印迹-一、二部分

“和文化”印迹-一、二部分

“和文化”印迹-一、二部分
“和文化”印迹-一、二部分

“和文化”印迹

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回眸

序言

大家知道,办学校,文化是内涵。缺少文化内涵的学校就像不长树没有宝藏的山,再大也没用。没有文化建设的学校,等于一个少了筋骨没有灵魂的空壳。

学校文化是超越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积累起来的,为全体师生认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它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物质形式和行为方式为外部表现。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导向、凝聚、激励、熏陶、规范、幅射作用。

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精神,它是一种无形的稳定的持久的影响力,是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是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精神力量,是成员优秀的思想、精神、风格的积淀。学校精神应集中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是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项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各种物质和精神形态文化相互整合的产物,是这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重要特征。

建设学校文化要从学校的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的基因,结合时代特点提炼办学理念;重视对地域或学校文化的深度开掘,突出代表人物和事件,突出具有特色的深刻内涵;使学校的制度有利于促进、支持和鼓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价值标准的形成。

建立学校的传统活动体系与行为规范,使活动和行为规范产生与学校终身相伴的影响;积累学校过去和现在有关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内涵的标志性铭言、人物、故事、实物,并使之逐渐成为学校的经典;使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环境体现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的定位,包括学校形象定位、办学核心理念与学校精神的提炼、学校使命与发展总目标的制定,以及相应的办学要略、管理哲学、服务理念、品牌理念、课程理念、公关理念、质量理念等的确定。这些教育理想与价值观念的阐释,必须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必须具备全局的和长远的眼光,必须具有创新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

新课改本身就是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强调文化立校。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学校是推进新课改的根本保证。因此,

要有效地实施新课改,就必须继承和发展学校文化,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这是目前许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编者自序)

前言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文化引领,注重内涵发展,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办学理念,以“人文关怀、民主参与、师德导航、专业引领”为管理理念,以“学校彰显特色,教师学有专长,学生发展特长”为学校特色理念,以“和畅”为校训,凝聚“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培育“和谐共生”的学校“三风”,着力以“营造书香校园,构筑欣赏家园,搭建成功乐园”为实施方略,精心打造人文校园。

(一)“和文化”构想

一所学校的文化凝聚和打造必须找到一个内核,我们试图依托学校自身地域的、历史的文化,以“和”为核心,从以下五个板块开发和挖掘校本文化。即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凝聚“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风尚;追求“和悦入心”的教育方式;描绘“和谐发展”的办学愿景。我们着重从物质(环境)层面、精神层面、行为层面三个方面入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⑴精神层面:一是提炼和凝聚学校校训,通过多方认证,确定以“和畅”作为校训,并编写了概括、凝练的解读词。二是以“和文化”为总纲,对学校“三风”进行了重新审定,如原校风为“团结、勤奋、诚朴、活泼”,修订为“文明、勤奋、合作、求真”,体现了“和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精神。并专门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校训、学校“三风”等内容,以此明理导行,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向上,不断超越,勇于创新。

⑵物质层面:一是群策群力,精心设计并制作安装了“校训石”,使之成为校园内一大新亮点。二是专门开辟了“校园文化墙”,如“和桥名人”墙、“学生书画作品”墙、“多彩的校园”壁画墙等,校园警示标语牌、展示牌、教室内张贴学风等均重新设计制作,重新安装到位,体现了校园“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墙一板会说话”的环境育人理念,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得到启迪和感悟。三是专门设计制作了校园文化系列展板,如“三园”系列、艺术特色系列、教师风采系列等,让师生们在回望自己走过的成长历程,回望自己和同伴们身后留下的串串闪光的足印时,点燃心中的希望,激起超越的梦想。四是营造和谐班级环境(特色中队创建)。

⑶行为层面:学校的行为决定了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而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必然会规定一所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通过开展“三园”系列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学校文化渗透力,着力构建以“和文化”为主题的学校行为文化。

(二)“三园”构建

我们以“营造书香校园,构筑欣赏家园,搭建成功乐园”为操作策略,精心打造人文校园,力求让师生在校园中享受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快乐与幸福。围绕“三园”构建,以“感悟、赏识、激励”为三步模式。“漫游书海”活动全面展开,让师生畅游书海,感悟书香墨韵的迷人和芬芳,以好书为伴,与智慧同行;“学会欣赏”系列活动让师生在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关怀的人际氛围中释放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力量。“成功乐园”的搭建,让师生激发“追求卓越”的冲动和激情,并在追求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苦辣酸甜。

⑴感悟——品味书香。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让学生走进书中,品味书香,感悟人生。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学校始终关注师生精神生命的成长,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神圣、诗意和魅力,让好书伴随着师生共同进步、完善、成长、成熟。下一步工作,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化书香校园活动,如开展古诗词诵读擂台赛、千人诵读会,继续开展好亲子诵读活动、书香家庭评比等。

⑵赏识——放大亮点。注意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予以表扬或奖励,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注重环境的营造,如开辟了“校园文化墙”,“和桥名人墙”、“学生书画作品墙”、“多彩的校园壁画墙”等,让学生在欣赏与被欣赏中得到启迪和升华。通过设计制作了校园文化系列展板,如“三园”系列、艺术特色系列、教师风采系列等,让师生们在回望自己走过的成长历程,回望自己和同伴们身后留下的串串闪光的足印时,点燃心中的希望,激起超越的梦想。继续开展“特色中队”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继续通过每周“校园之星”评选,事迹、照片展示;师生优秀作品及“成长档案袋”评价展示;寒暑假典型事例展版;集会颁奖、通报表扬;成果通报、张贴展示等形式欣赏师生。下一步构想是从低年级开始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放大成长档案的功效。

⑶激励——体验成功。让师生在一系列活动中追求成功,享受快乐,使之积极向上、勇于拼搏,争创辉煌的“校园精神”并形成、扩散、渗透到每个师生心灵深处,使学校成为师生成功的乐园,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心智发展为重点,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坚持举办好每年一届校园艺术节,坚持每月一次主题活动观摩,坚持每周一次班队活动课……“小小舞台大世界”,让每个学生都在校园这个舞台上留下了自己闪亮的身影,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下一步设想将编印学生书画作品集、优秀习作选等。

[图例]

图例说明

以“和文化”为内涵,以校训“和畅”为核心。

以书香校园(绿色)为依托,以欣赏家园(蓝色)为内

驱,以成功乐园(金色)为目标。“三园”为三个同

心圆,即以校训“和畅”为圆心,相辅相成,互为

表里,协同发展,互相促进。校训“和畅”又包含

五个方面的内涵:①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②追求“和悦入心”的教育方式。③形成“和而不

同”的教学风尚。④凝聚“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

⑤描绘“和谐发展”的办学愿景。

第一部分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

一、办学理念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解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是学校的根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两大支撑点,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品位提升”,学校将以打造“人文校园”为主线,以“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设平台,为学校品位提升积聚内涵”为两大举措,以“营造书香校园、构筑欣赏家园、搭建成功乐园”为实施方略,努力创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具有独特办学特色的农村知名学校。具体分以下三项指标: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完善课程建设,形成教学特色,构建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道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转变,由注重解题作业能力向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③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重视人文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课程教材开发,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养有个性地协调发展。

二、管理理念

“人文关怀、民主参与、师德导航、专业引领”

解读: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在管理中确立人的中心地位,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施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学校管理,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达成共识,增进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人人参与的民主机制,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素质,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必备品质,是教师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的道德维系力量,也是教师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的试金石。学校将着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纯洁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塑造新时代教师师德风采,以学校文化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以此提高育人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提升。

三、特色理念

“学校彰显特色,教师学有专长,学生发展特长”

以“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校园、构筑和融温馨的欣赏家园、搭建和谐灵动的成功乐园”为“三园构建”实施方略,力求达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和期望。

四、校训

——“和畅”

[解读]

“和畅”一词,出处⑴《韩诗外传》卷一:“嚮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悖我语,和畅我心。”⑵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⑶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气序和畅,风俗淳质。”⑷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已确然见温情密意的‘春之和畅’的先声”等。有和暖舒适,和谐融洽,融和顺畅等意思。

“和畅”——即和谐、向上,和融、舒畅。“和畅”不仅是一种可以感受到的生活状态,而且是一种自然协调的美妙心境,更是一种臻于理想的素养品质。我们将“和畅”作为校训,主要涵盖以下几层意义:

1、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以“书香校园”为目标,关注师生精神生命的成长,让好书伴随师生共同进步、成长;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实现师生情感上的“无障碍”交流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

2、追求“和悦入心”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原则。“爱”是教育真谛,只有在相亲相爱的人际氛围中,在温暖愉悦的教育环境中,才能产生教育的和谐与共振,也才能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妙境界,使教育如一缕缕馨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3、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风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体现了“共性”与“个性”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教师从“集体备课”走向“个性教学”,学生从“合作学习”走向“自主探究”。强调在“和”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思想,独立的主张和见解,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和创造。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形成“和而不同”教学风尚的重要载体。

4、凝聚“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就是要使学校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共渡难关,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5、描绘“和谐发展”的办学愿景。我们的办学愿景是: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品位不断提升,并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调一致的教育共同体。

五、学校“三风”

校风:校风:““文明、勤奋、合作、求真文明、勤奋、合作、求真”

”教风:教风:““严谨、博学、求实、创新严谨、博学、求实、创新”

”学风:学风:““勤学、守纪、乐读、精思勤学、守纪、乐读、精思”

”[解读]

校风:“文明、勤奋、合作、求真”,文明:相互尊重,谈吐文雅,举止得体,知荣辱,明礼仪,遵纪守法。勤奋:就是勤学、勤思、勤于实践、勤于创造,具有对待学业永不懈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合作:即和谐精神和团队精神;即是围绕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合作即是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互相尊重、互相赏识、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取长补短。求真:“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客观的情况、状态,事物的本质、规律;真诚,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品格(《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

教风:“严谨、博学、求实、创新”,严谨:教学认真,治学严谨,因材施教,符合

教学规律;既有细致的教育情怀,又要善于发现、严于律己,把一切小事做好。博学:“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苏霍姆林斯基语)”,否则,为人师者,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必须有一桶水。求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扎实、朴实、真实。创新:与时俱进,观念更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走教育、教学科研之路,走教师专业发展这路,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风:“勤学、守纪、乐读、精思”,勤学:就是说学习不能懒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天道酬勤”,要想取得成功,必需经受磨炼。守纪:尊师守纪,严于律己,“以规矩而成方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乐读:积极参与学校“漫游书海”读书活动,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精思:勤于动脑,精于思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校长寄语

让我们学会激励自卑的学生,点拨失败的学生,暗示自负的学生,发现特殊的学生,关怀所有的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操心换取家长的放心。

只要孩子进入和桥二小,不管原来基础和情况如何,我们都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才,好的学得更好,差的也要有明显进步。不管将来能否考上大学,身在何处,都能有出息。以实现校门口的鲜红的12个大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七、校歌

第二部分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

一、校花——广玉兰

我爱校园广玉兰

广玉兰花是我们学校的校花,她洁白柔嫩,纯洁可爱。在我们校园里,一棵棵、一排排广玉兰树亭亭玉立,顾盼生姿。每到夏季开花时节,校园里就有一些淡淡的幽香味。这些广玉兰树高约五、六米,抬头仰望,树枝头上,在绿油油的叶丛中,一朵朵大如瓷

盘的花儿在阳光下,显得那么温柔、纯洁,使人不禁想伸手去抚摸一下,但你又不忍心去打扰她,只好远远的看着它仰着笑脸,吐着芬芳。

广玉兰,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幼枝密生绒毛,叶厚,革质,花白色,也有紫色、浅黄色。因为广玉兰的花型很像荷花,所以又称荷花玉兰。含芳香油和木兰花碱,可制鲜花浸膏;叶可供药用,治高血压。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抗毒性很强,是我们校园的守护神。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的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的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五、六月份是广玉兰盛开的季节。荷花状的花朵洁白如玉,点缀在密密的绿叶间,微风吹过,笑靥丛生,满操场、满校园都是幽幽的花香。广玉兰的叶子油亮富有光泽,在寒冷的冬天也能透着生机和朝气。晨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来到树底下捡拾凋零的花瓣和树叶。凋零的花瓣虽有些发黄,但摸在手上还是光滑细腻的,有着丝绸一般的质感,落下的树叶也是黄的但也很有骨感,孩子们喜欢拿在手中做扇子,扇来扇去,扇出一串串欢声笑语。

雨中的广玉兰更有一番情致。远远望去,绿树掩映间,一朵朵洁白的玉兰花,浴着雨滴,宛如披着白纱,等待出嫁的新娘,又如白嫩嫩,娇滴滴的胖娃娃顽皮地撕扯着母亲长长的,低垂着的秀发。甜美!温馨!一阵微风拂过,夹杂着雨,洒上我的脸庞,清清凉凉,冰冰爽爽,舒爽极了!雨中的广玉兰一定也如我这般享受吧!看着,看着,眼中的白色更加清纯,眼中的绿色更加绚烂!忽然,我有了一种想冲跑进雨中的冲动……

2010年9月于鹅州

(本文作者:潘卫良)

二、校标、校徽设计

[解读]

校徽以“和桥”拼音开头字母“H”、“Q”为主体设计元素。

“H”由两片不同颜色的广玉兰花瓣和一本书构成,广玉兰为本校校花,象征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又个性鲜明的学生,体现了学校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绿叶象征学校老师的精心呵护。

“Q”由一轮朝阳和数字“2”构成,是和桥“第二”小学的体现;和桥镇古称“鹅洲”,书本就像是一片绿洲,数字“2”又是一只“鹅”的形像,其昂首高亢的姿态,体现和桥二小人勇于挑战,积极向上。

三颗星星体现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1985显示了学校的创办时间,两边层叠的花瓣体现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办学

理念,同时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管理理念。

绿、蓝、金黄色三个圆圈,象征学校“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校园、构筑和融温馨的欣赏家园、搭建和谐灵动的成功乐园”的“三园构建”办学策略。绿色代表健康有活力,也寓意富有爱心,象征书香校园;蓝色代表沉静、甜美,寓意幸福、快乐,象征欣赏家园;金黄色代表创新、创造、收获,象征成功乐园。

校徽主色调为天蓝色,表现博大、沉静、平和、智慧,与主体设计元素组合搭配,给人以“灵动、和谐”的视觉效果,整体设计清新、高雅、亮丽、灵动,寓意鲜明、内涵丰富、深刻,体现了和桥二小关注师生精神生命的成长,以“和文化”为主题,着力开发学校特色文化,努力打造人文书香校园。

三、校旗

校旗以天蓝色为主色调,表现

博大、宽广,左上图案为校标,下

方为中文校名与英文翻译,整体设

计清新、淡雅、活泼、亮丽,寓意

鲜明、内涵丰富。校旗既反映了学

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

色,又体现了当代二小人沉稳、纯

朴、理性而又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的时代精神;既庄重典雅,又明朗

简洁,诚朴平实,并蕴含着勃勃生

机。不同场合可按照学校要求选用

相应规格和颜色的旗帜。

四、校训石(铭文)

<铭文>

江南名镇,鹅洲和桥。东濒太湖,西嵌滆湖。蠡水舟楫,南来北往。此地物阜景美,民风纯朴,更兼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教授之乡,遐迩闻名。桥因“和”称,镇以“桥”名:溯其源,取“和睦兴旺”之意;究其实,寓“和融顺畅”之愿。惠风和畅,堪为经典;校训和畅,蕴含期待:自然之生活状态,愉悦之美妙心境,高雅之理想品质。

凝聚“和衷共济”之学校精神,形成“和而不同”之教学风尚,追求“和悦入心”之教育方式,描绘“和谐发展”之办学愿景。营造和润雅洁书香校园,构筑和融温馨欣赏家园,搭建和谐灵动成功乐园,浸润其中,启迪师生沐浴文化气息,感悟生命色彩,滋养品格情操,成就幸福人生。

六、师生胸卡

教师胸卡学生胸卡(正反面)

先做人,再做学问

先做人,后做学问 “前生回首今生缘,数载同窗情义坚”。同窗之谊本是可贵的,可为何现在屡次出现同室操戈的现象?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士要是先学会做人,再做事,最后才能做学问。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发生的种种惨案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一笔。特别是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室友仅仅是为了生活琐事就能下此狠手。复旦大学黄洋事件,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学生的品质是有待提高的。还有我们自身的法律素养也是需要提高的。只有先拥有好的品质,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知识。 人先要修身,正心才能不让自己跌入罪恶的深渊。我认为这可以培养我们展示出谦虚、低调、美好的一面。托马斯·穆勒是一位全满贯足球运动员。他长的不帅,脚法也挤不进世界顶级球员之列,可他却能得到许多球迷的喜爱。这源于他的性格。在场上,无论你是不是他的朋友,甚至你推倒了他,他还是愿意面带笑容的和你交谈几句。 我认为穆勒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有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涵养。它就是学会了做人,才能继续往上爬的典型。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踢球,我们都需要平和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事业中的挫折,我们才能向前发展。 虽然近些年,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度日益增强,可由于社会的诸多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老师家长都把做学问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做人。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而不是只知道在他人身上寻找缺点。因为那个寻找缺点的过程可能会把你推向深渊,或许是因为嫉妒,或许是因为讨厌。所以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反思这段历史。于是格外重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特别是善良品质的培养。而爱护小动物就是许多德国幼童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会特意让小孩子与小动物接触,让他们学会体贴入微的照顾弱小生命。在幼儿园中则会由孩子们轮流喂养。 可反观中国的孩子,从一出生便被父母寄予厚望,从学会说话开始,就是各种各样的学知识,更甚者,在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到头来却丢掉了做人的本真,迷失了自己。现在的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学习做人,培养自己美好、积极向上的一面。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与同学室友的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一味的指责。更不要有复旦投毒案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们会遇到太多措手不及的事情,为了能够圆满的解决这些事,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拥有美好品质的人,而我们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做人,当你学会了做人,做学问还会远吗?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记礼记》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一个人只有经历磨炼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 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 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 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老师讲解 玉:美玉。琢:雕琢。器:器物。道:道理。

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道理。 三、读《卞和献玉》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四、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说说你做到了吗? 五、课堂作业 背诵课本第五页的诗句 六、课外拓展 七、自己该如何做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与:美玉 琢:雕琢 器:器物 到:道理

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老师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告诉我们的道理(课本第七页小博士的话) 三、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和《菱角的尴尬》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两个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跨文化管理研究

跨文化管理 摘要 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与本国文化截然不同的异国文化以及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跨国经营的成功与否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文章探讨了如何去看待文化差异给国际化经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去进行跨文化管理,以期为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跨文化企业文化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Research Abstract In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companies will inevitably face with their own distinct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cultural conflict brought about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such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not only for multinationals an opportunity, a challeng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success often Enterprise largely depends on the ability to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Article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ow to look 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rought to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s well as how to conduct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with a view to being implemented! Go "China's corporate strateg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Cross-cultural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culture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核心问题是“做人”。做人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做人做不好,那做事也做不好,做学问也做不深;假如说人做好,那你在做事、做学问当中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所以做人是根本。“做人要宽容”。一个人要有气度。这里我引几个人的话。林则徐说过一句话叫做“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法国的雨果讲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所以人的胸怀要比天空、海洋都宽广。以前也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我们说,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宽容的。什么叫心胸狭窄?就是太过分的关注个人而容不下别人。注意这句话:太过分地关注个人,而容不下别人,特别是永不想别人。做事,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学问,则要求扎扎实实,戒除浮躁,杜绝浮华。 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能将知识转化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一、如何做人 如何做人?我们高中的宿舍楼上就写着学做事先学会做人。其实学做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连基本的做人也做不好,那以后将会是一事无成,不但不会为社会做贡献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危害社会。所以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二、如何做事 做事,是发展个人能力的必经之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能力,而不是资历和学历。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早就把能力当成用人的重要标准,惟才是用,不重学历。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会做事,还对工作挑挑拣拣。 三、如何做学问 学习,是得知真理的方式。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和真理。学习是超越学校空间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是超越特定时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超越个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君子独学,孤陋而寡闻。学会学习,不仅要重视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学会认知的手段;不仅要通过考试,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 “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辅成,相互促进。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事是创造价值的手段,是一种能力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用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于是毕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一句:“对于未来,我,已经作好了准备”。做人是一种修养,做事是一种心态,做学问是一种习惯。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前提下,学会认真做事,认真学习,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使用班级:2.1 2.2 2.3 2.4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跨文化管理教学方案

跨文化管理教学方案

《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方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代码:315.062.301 课程名称(中文):跨文化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 Cross- Culture Management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辅修 预修课程:《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市场营销》等 修读对象:2010级、2011级国际商务专业 任课教师:田勤 办公地点:学院楼B223 答疑时间:星期五12:00-13:00 联系电话:67703237 E-mail地址:tianq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0076215.html, 教材:王朝晖(主编),《跨文化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目:1.[美]迪恩.B. 麦克法林,保罗.D.斯威尼《国际管理》,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黄磊译, 2008年版 2. [美]海伦.德雷斯基,国际管理; 跨国与跨文化 管理;课程与案例,《跨文化管理》,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宋丕丞译,2011年版 3.陈晓萍,《跨文化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内容:1.文化与管理的关系;2.跨文化沟通技巧;3.培养全球化经理人。 教学目标: ⒈熟悉跨文化管理的基本知识 ⒉了解跨文化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⒊掌握跨文化管理的基本技能 ⒋具备跨文化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学生须知: 1.学生一学期缺课时数达到1/3的,取消该门课程考核资格,并不能申请缓考、补考,必须重修。 2.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参与课堂学习,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3.个人作业必须独立思考和完成,不得抄袭,否则将视作考试作弊,按学校有关规定作零分处理,不得补交;作业必须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上交

做人做事做学问心得

做人做事做学问心得 今天和大家谈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即是严谨治学、认真做事、严格做人。 《左传》上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中首先要学会做人。 第一,先谈做人。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XX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10条。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蒙城二中学生《一日常规》,《通告》,以及量化管理细则,它是行为规范的准则;也是品德发展的“底线”。学生品德不是“说会”就会的,而是“学会”的。在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做”是第一步,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动自觉地做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捡一张纸、关一次灯、扛一桶水、帮一次忙、让一次座……从身边学会做人,从日常生活学会做人。我校每学期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就是大家身边的榜样,在校园中,我们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本要求,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欣赏人,共同建设一个富予诚信、富予仁爱,富予理想,富予活力,富予进取,富予时代气息,拥有高尚文明的二中校园。 第二,谈学会做事。做事首先要讲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和信分别是两种美德。诚,古人解释为真实之,信,解释为语言真实。诚与信的共同点就是真实。诚信教育重在实践,重在体验。 做事第二要讲礼仪,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更是一种文明。学校评选文明班级,目的是营造礼仪校园。我们要大力弘扬修身为本的人格追求观。加强人文素质和社会道德品行的修炼。目前在校园内部分学生日常行为有所消极,不讲礼仪,如乱丢乱扔废物、不爱护绿化、损坏公物,发生小矛盾缺乏谦让,甚至成群结伙地大打出手……青少年正处于“特殊时期”,什么是该遵循的,什么是该肯定的,什么是该重建的,许多人都还茫然无知,而对五彩缤纷的社会,人性中善的恶的,美的丑的,真的假的,还缺乏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启蒙,需要导师点拨,人只能由人来培养,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做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诚

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

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完整word版)分子印迹技术-1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又称分子烙印(molecular imprinting),属超分子化学范畴,是源于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的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印迹分子或烙印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它可以被形象地描绘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的技术。 分子识别在生物进化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化学概念,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选择性是分子识别的重要特征。人们利用一些天然花合屋如环糊精,或合成化合物如冠醚,杯芳烃和金刚烷等模拟生物体系进行分子识别研究,取得了一些可惜的进展,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分子印迹技术的雏形。 分子印迹技术的出现直接来源于免疫学的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Breinl,Haurowitz和Mudd就相继提出了一种当抗体侵入时生物体产生抗体的理论。后来在20世纪40年代,由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对上述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提出了以抗原为模板来合成抗体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蛋白质或多肽链以抗原为模板进行分子自组装和折叠形成抗体。虽然Pauling的理论被后来的“克隆选择理论”所推翻,但是在他的理论中仍有两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为分子印迹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激发了人们以抗原或待测物为模板合成抗体模拟物的设想;(1)生物体所释放的物质与外来物质在空间上相互匹配。 1949年,Dickey首先提出了“专一性吸附”这一概念,实际上可以视为“分子印迹”的萌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972年由德国Heinrich Heine大学的Wulff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之后,这项技术才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1993年瑞典Lund大学的Mosbach等在《Nature》上发表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的研究报道后,分子印迹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迄今,在分子印迹技术的作用机理,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分子印迹技术和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更是令人瞩目。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包括分离纯花,

跨文化管理 陈晓萍 第二章 笔记

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P27区分文化差异方法和纬度,指导我们理解、解释、预测特定群体文化行为。 2.1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 《价值取向的变奏》提出六大问题: (1)对人性的看法; (2)人们对自身和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 (4)人的活动导向; (5)人的空间观念; (6)人的时间观念。 2.2文化维度理论(郝夫斯特) P34《文化的后果》提出四个维度: (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 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目标、个人独立,而集体主义文化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不可分割的联系。 (2) 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就小。 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和决策的民主化已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向,东方国家如果要学习,恐怕会经历长期的挣扎,因为这样的管理实践与东方社会高权力距离的文化土壤不算最弥合。 (3) 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人们忍受模糊(低不确定性规避)或者感到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威胁(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程度。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们敢于冒险,对未来充满信心;而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则相反。在这个维度上,郝夫斯特混淆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导致其研究结果模棱两可,有多种解释。 平均而言,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敢冒风险的程度无显著差异,但冒险领域不同。比较而言,中国学生在经济领域中比美国学生更敢冒险,而美国学生在社会领域中比中国学生更敢冒险,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差异。这个研究表明,在讨论不确定性规避这个概念时,一定得区分具体的领域,以及其他的边界条件,而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4) 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 这个维度指的是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义(事业成功导向)还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 (5) 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新维度《文化与组织》提出 这个维度是指一个文化对传统的重视程度。 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都属于长期导向,重视传统,且有凡事都想到未来的倾向,而非只想当前,做一锤子买卖。 长期和短期导向文化中人们行动的切入点的不同。长期导向的人的行为习惯,从边缘切入,全部情况了解清楚之后,再进入中星点, 谈“正事”短期导向的人喜欢从中星点“正事”开始谈起,如果成功,再拓展关系,了解其他方面的情况。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九年级一班任永刚 教育目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增强自我完善、全方位提初自己的意识,发展良好的个性,为以后步入社会、更好立足打好基础;并借此加强班风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教育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辅助教具: 投影机 课前准备: 1、问卷调查(见附件一) 2、统计结果,列出有关数据 3、制作投影胶片(统计的数据、板书等) 4、准备一个小故事《最后拼什么?》(见附件三)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个真实个案: 个案一:某校97届初中毕业生小李,以732分考取华师附中。他认为初中三年来的收获,主要不是在学习成绩上,而是在做人处世方面。同学对他的评价,也认为他进步很大,从刚入学时只懂读书变成有威望的好班长。 个案二:开学前的军训,某校的初一新生,在吃午饭时不守秩序,争先恐后,吃完后也不主动洗刷自己小组的公共用具。 个案三:某校接受工作检查,检查组找了一些初中学生开座谈会。男生主动让女生先坐,自己再去搬所需的椅子。这一举动给检查组成员留下良好印象。 2、教师再讲一个小故事《最后拼什么?》 3、教师归纳:上述几个例子都告诉我们应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待人接物。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这名句言很值得我们深思。事实上,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同学在许多问题上是存在着疑惑和焦虑的,有的甚至连如何“做人”的基本问题还未解决好。例如:与父母的沟通存在障碍;怕与平时不相熟的同学谈话,觉得很难找到话题;对自己信心不足,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有的连自己的优点也没能列出几条来;对某些同学有意见,但不知怎样提出……“学做人”正是本课要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做人──学习自我完善的五个方面 1、吾日三省吾身──认识自我 人应该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兴趣爱好、情绪变化规律、处事原则等等,了解得越细致越好。正如比赛前我们需要了解对手一样,了解得越多,我们制定的计划就可以越周密,针对性就越强,获胜的成功率就越初。我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正是说明了这点吗?了解自己越细致,便越懂得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做事的成功率便越初。 对自己的优点应大胆肯定,对自己的缺点则需真实地“直面”。我读初中时很任性,经常做错事,我的班主任送我《论语》里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学计划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南街二小陈丽娥 一、指导思想: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 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 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年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把《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定位二年

级学生课程超市的课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次:诵读“天地玄黄—辰宿列张”(课本) 第二次:诵读“寒来暑往——律吕调阳”(课本) 第三次:诵读“云腾致雨——玉出昆冈”(课本)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是结合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对于研究酶的结构、认识受体-抗体作用机理及在分析化学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分子印迹聚合制备条件和制备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分子印迹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印迹分子;综述 40年代,Pauling。试图用锁匙理论解释免疫体系。虽然他的理论经后人的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在他的这种错误的理论中仍有两点是正确的:(1)生物体所释放的物质与外来物质有相应的结合位点;(2)生物体所释放的物质与外来物质在空间上相互匹配。正是基于这两点假设,化学家们发展了一项有效的分析技术称为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imprinting, MIP),在国内也有人把它称为“分子烙印”。1949年,Dickey首先提出了“分子印迹”这一概念,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72年由Wulff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的有机分子印迹聚合物之后,这项技术才逐渐人们所认识,并于近10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MIPs具有三个特性: (ⅰ)预定性,可根据不同目的制备相应的MIPs; (ⅱ)识别性,MIPs是依据模板定做的,它具有与模板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官能团相符的孔穴,所以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ⅲ)实用性,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等相媲美,具有抗恶劣环境、稳定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二十多年来,在固相萃取、膜分离技术、异构体的分离等方面获得广泛研究,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MIPs的识别机理、制备技术条件及应用方面新进展. 1.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它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1)首先以具有适当功能基的功

做学问先做人

“做学问先做人” 张化万、王燕骅、杨明明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浙江省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代表人物。在浙江小语界提起这三大泰斗,用“如雷贯耳”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可就是这样闻名遐迩的三位特级教师,为人那么真诚,行事那么周到。他们的工作站都设在崇文学校,我们经常能荣幸地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虽然活动内容不一样,可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无论参加哪个活动,都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款待”。“你们不要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王燕骅老师的特意关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别把疑惑留给自己,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这是张化万老师在不断激励。“东阳的客人很难得,你们先说。”这是杨明明老师评课时的开场白。这让我回想起他们上课时的情景。印象中王燕骅老师在执教《找骆驼》时,讨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基本达成共识,可有一位学生特别倔,非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可。记不清什么问题了,只记得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那个孩子有点胡搅蛮缠。王老师没有放之不管,而是耐心地和他解释了好几遍,直到看那个学生转过头不理她时,她才说:“嘿,还挺倔。我们下课后再单独交流。”这可是一堂公开课,有千万双眼睛盯着王老师。也许有人会认为公开课上发生这样的事,很不光彩,但王老师并没有忙着掩饰,反而极其关注这个孩子,非常认真地和他沟通。我相信在她眼中,自己“丢脸”是次要,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虞大明老师是“浙派名师”中年纪较轻的一位。他年轻有为,光彩照人,集许多荣誉于一身。许多人都用“大气、真挚”来形容虞老师的课,我也深有同感。我喜欢听他的课,一直以来,都被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那是一种情感的熏陶,艺术的渲染。这一个月的相处,让我感受了虞老师人生的另一面。人如其课,大气,真挚!跟虞老师相处,不用担心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因为他会宽容你的过错,或者说他根本不认为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一种错。工作时也好,休息时也罢,你尽管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学虞老师开个冷玩笑,说句俏皮话,都未尝不可。说到真挚,心中情不自禁泛起一丝感动。他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忙都会竭尽全力做到,而且倾其所囊要做得最好。那次他说要请我们去他家品尝他的做菜手艺。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实在太忙,别说虞老师了,就连我们几个都感觉应接不暇,有些招架不住。因为忙碌,我们也渐渐淡忘了此事。想不到虞老师没有忘,到最后一个星期,他硬是安排出时间亲自下厨烧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到今天,我认为自己找到了虞老师精湛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只有大气真挚的虞老师,才能上出大气真挚的语文课! 《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傅聪写了这样一句话:“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从这些名师身上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把这句话引用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身上,可以这样说:“先为人,次为教师,再为小学语文教师,终为小学语文优秀教师!” “厚积才能薄发” 这一个月,看了好几本虞老师推荐的书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虞老师著的那本《走过十年》,因为这本书描写了虞老师初为人师前十年的教学足迹,给我的感触最直接,也就最具震撼力。书中让我至今铭刻在心的是虞老师练习朗读的情景。为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虞老师经常上班早早到校,下班迟迟回家,待到校园里空无一人时,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大声地读个痛快;为了能有感情地朗读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08生微(1)班雷丽文 080548011) 摘要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影响到社会多方面的领域。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环境领域、农药残留检测应用、食品安全检测、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基本原理,研究进展 1 前言 分子印迹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锁匙”的人工“锁”技术[1]。分子印迹技术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最初出现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1]。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通用性和惊人的立体专一识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抗体或受体模拟、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酶模拟和催化合成等诸多领域,并由此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新兴领域之一,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作为模板分子,将它与交联剂在聚合物单体溶液中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模板分子,便得到“印迹”下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 ,在这种聚合物中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对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11]。 目前,根据印迹分子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分子印迹技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 共价法(预组织法,preorganization),主要由Wulff 及其同事创立。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先通过共价键与单体结合,然后交联聚合,聚合后再通过化学途径将共价键断裂而去除印迹分子[1]。使用的共价结合作用的物质包括硼酸酯、席夫碱、缩醛酮、酯和螯合物等[14]。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硼酸酯,其优点是能够生成相当稳定的三角形的硼酸酯,而在碱性水溶液中或在有氮(NH3、哌啶) 存在下则生成四角形的硼酸酯[1]。采用席夫碱的共价键作用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共价键作用力较强,在印迹分子自组装或识别过程中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难以达到热力学平衡,不适于快速识别,而且识别水平与生物识别相差甚远[13]。因此,共价法发展较为缓慢。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上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备课人:姜婷婷 崂发小学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 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跨文化管理第一章给学生的课件

跨文化管理 推荐教材: 《跨文化管理》第5版(美)菲得普.R.哈里斯……新华出版社 推荐参考阅读书目: 1.《跨文化管理》----张静河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跨文化管理》---苏珊C。施奈德等经济管理出版社 3.《文化的冲突与共融》---关世杰译新华出版社 4.《国际商务沟通》---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要求: 提前5分钟到教室 课代表帮助老师开关投影(提前15分钟)及还钥匙 迟到3次计1次旷课 旷课3次取消考试资格 平时作业占30%(包括出勤,布置作业的完成),结课考试占70% 第一章全球化领导和文化 一、问题: 1.你感受到了全球化吗? 2.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全球化的意义所在? 3.华尔街打喷嚏,我们中国股市就要感冒,说明了什么? 4.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跨国婚姻问题增多?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影响管理? 5.文化差异又给管理带来哪些挑战?何为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1.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一词于1985年由Theodore Levitt在《市场全球化》中首先提出。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7.5):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2.全球化的含义: 总的来看,全球化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在许多领域中,世界范围内或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不断增加; (2)拉近了世界各地彼此之间的距离; (3)在全世界流行着一种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 (4)随着人们流动性的不断提高,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5)这些变化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国际体系。 3.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 (1)经济自由化:政府放松或取消对要素及产品流动的管制,实现要素和产品配置的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全球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自由化。 (2)一体化Integration:一定区域或世界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协议等形式将各国经济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依赖。 (3)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资源配置以本国为主,同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