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

效果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 端午节划龙舟,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水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 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强比兰州市地面的大气压强大

2.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全球。一旦发现有疑似患者都会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

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以防病毒扩散。“负压病房”因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而得名。下列物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A. 充完气的汽车轮胎

B. 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C. 吸饮料入口中之前的吸管

D. 太空飞行中的“神八”返回舱

3.以下四个增大压强的情境中,所用方法与另三个不同的是()

A. 盲道上有凸起的小圆点

B. 菜刀刀刃很锋利

C. 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D.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4.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a)、(b)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密度

的大小关系是()

A. 液体(a)的密度小于液体(b)的密度

B. 液体(a)的密度等于液体(b)的密度

C. 液体(a)的密度大于液体(b)的密度

D. 无法判断

5.如图,下面的棋子被尺子快速打出,如图,说法正确

的是()

A. 此时最下面的象棋“马”受到了重力、支持力、

摩擦力和被尺子敲打的力

B. 上面的棋子没有向左运动,是因为棋子受到了惯性力

C. 尺子敲击棋子,棋子飞了出去而尺子没有被弹飞,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

D. 由于四颗棋子比三颗棋子对桌面造成的压力大,但接触面积没有发生改变,因

此实验前后桌子受到的压强变小了

6.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A. 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 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 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 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5:4,底面积之比S

:S乙=6:5,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

B.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

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8.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不同

液体,且液面相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则()

A. p A=p B=p C;F A=F B=F C

B. p B

C. p C

D. p C

9.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N

B. 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30kg

C. 潜入水中的学生排开水的质量约为50kg

D. 两个鸡蛋对桌面的压强大约为1Pa

10.一密封瓶中装满水,且瓶口与瓶底的面积之比为1:2。当

将瓶子按图甲所示方式放置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F1,压

强为p1。当将瓶子按图乙所示方式放置时,水对瓶口的压

力和压强分别为()

A. F1,p1

B. 2F1,p1

C. 0.5F1,p1

D. F1,2p1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

块受到的拉力和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

压力是由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12.相同物质组成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A、B,已知A、B的边长之比为1∶2,则图甲中

A、B分开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图乙中金属块B的上、下表面受到的

压强之比为______。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重力和底面积都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

等且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分别用F甲、F乙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用p甲′、p乙′表示,则F甲______F乙,p甲′______p乙′.(均选填“>”、“=”或“<”)

14.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分

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压力F甲______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______p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题

15.如图小球a沿弧形轨道向上运动,请画出小球a对弧形轨道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五种情况,除①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

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五幅图后回答:

(1)实验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的水面高度差,就可以知道橡皮膜所受到的______的

大小。

(2)比较④⑤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有关。

(3)比较②③④三幅图,还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

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这个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

17.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老师提供了如图的器材,可供选择。

(1)姚懿轩同学选择如图的器材进行实验,她是通过比较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

效果,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______。

(2)凌子欣同学选择如图的器材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图中a、b,可以得到结论:______。

接着他又做了图c实验,发现和图b中效果不一样,则两次实验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 b______p c(选填“>、=或<“)。

(3)两位同学通过比较各自的器材发现,两组实验选择的受压物不一样。你认为选

择______(选填“海绵或细沙”)更好,理由是______

(4)李泽言同学选择水瓶和细沙进行实验,当瓶内装100g水时,水瓶陷入沙中1cm;

当他再往瓶中加入200g水时,水瓶陷入沙中1.5cm,则瓶子的质量是______kg。

五、综合题

18.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的恒定速度下

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取g=10N/kg,求:

(1)石料的质量;

(2)全部浸没时,石料受到的浮力;

(3)石料的密度;

(4)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

19.如图所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这种随时取用

和停车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下表是某单车的部分参数,请完成下列问题:(g= 10N/kg)

提取方式扫二维码

颜色黄色

整车质量/kg10

单轮接触面积/cm25

(1)共享单车在设计上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请仿照示例再写出一个自行车上用到

的物理知识:

示例:自行车轮胎有花纹--增大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______。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骑上此共享单车正常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故A错误;

B、端午节划龙舟,桨往后划,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力,使龙舟前进,故B正确;

C、水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

D、珠穆朗玛峰顶的高度大于兰州市地面的高度,因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强比兰州市地面的大气压强小,故D错误。

故选:B。

(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此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压强的方法、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负压病房”属于结合生活热点的题目,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生活热点中出现的物理现象,这种热点现象是中考里比较经常考查的。

负压病房内的气压小于常压,“负压”是指内部的气压低于外部的气压。

【解答】

解:A.充完气的汽车轮胎,轮胎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故A错误;

B.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因为高空的空气稀薄,气压较小,而机舱内的气压接近正常大气压,故高空飞行的飞机机舱内气压要大于机舱外的气压,故B错误;

C.吸饮料入口中之前的吸管,内部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才能将饮料压入口中;故C正确;

D.太空飞行中的“神八”返回舱,机舱内气压要大于机舱外的气压,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A、盲道有凸棱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使盲人更好的感觉到路;

B、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C、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扎进去;综上分析,只有C选项所用方法与另三个不同。

故选:C。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本题考查了增大压强的方法,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是关键,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4.【答案】A

【解析】解:

由图知,U形管两边的液面差相同,则可知金属盒在a、b两种液体中受到的压强相同,又因为金属盒在a液体中深度大于在b液体中深度,根据p=ρg?知,ρa一定小于ρb,故A正确。

故选:A。

由液体压强计U形管左右的液面差可以判断,金属盒在a、b两种液体中金属盒受到的压强相同,然后再根据公式p=ρg?,知道液体压强大小和深度的关系,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对于液体压强的问题,找到压强大小、深度大小、液体密度大小中的任意两者,都能根据液体压强大小判断第三者大小。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同时考查受力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压强大小的比较等,都是中考的重点知识,难度不大。

结合以下知识可对选项中的描述逐一做出判断: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不是一种力;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压强的大小跟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解答】

A、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由于惯性向前运动,不再受到尺子敲打的力作用,故A错误;

B、面的棋子没有向左运动,是由于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惯性不是一种力,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尺子敲击棋子,棋子对尺子有力的作用,棋子飞了出去而尺子没有被弹飞,是因为人的手对尺子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由于四颗棋子比三颗棋子对桌面造成的压力大,但接触面积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实验前后桌子受到的压强变小了,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解:按虚线的方向将木块截去一半,剩下一半对地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公式p=F

S

故选B.

将木块沿虚线截去一半后,对桌面压力肯定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F

S 分析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变化,关键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7.【答案】D

A 、由p =F

S

可得,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F 甲F 乙

=

p 甲S 甲p 乙S 乙

=

2×6

3×5=4

5

, 因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 =G , 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G 甲:G 乙=F 甲:F 乙=4:5, 由G =mg 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 m 甲:m 乙=G 甲:G 乙=4:5,故A 正确; B 、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

G S

=

mg S

=

ρVg S

=

ρS?g S

=ρg?,

甲、乙的高度之比: ?甲:?乙=p 甲

ρ

g

:p 乙

ρ乙

g

=

25×g

:3

4×g =8:15,故B 正确; C 、因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F

S =

G S

=

mg S

切去相同质量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G 甲?△mg

S 甲

,p 乙′=

G 乙?△mg

S 乙

因为G 甲:G 乙=4:5,S 甲:S 乙=6:5, 所以G 甲=4

5G 乙,S 甲=6

5S 乙,

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 甲′=p 乙′, 则:

G 甲?△mg

S 甲

=

G 乙?△mg

S 乙

4

5G 乙

?△mg 65S 乙

=

G 乙?△mg

S 乙,

4

5G 乙?△mg =6

5G 乙?6

5×△mg , 解得: △mg =2G 乙,

△m =2m 乙,即要使剩余部分的压强相等,减去部分的质量为乙的质量的2倍,这是不可能的,故C 正确;

D 、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p =ρg?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

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

甲′=ρ

g△?,△p

′=ρ

g△?,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则:ρ甲>ρ乙,

所以,△p甲′>△p乙′,

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

:p乙=2:3,则:p甲

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p?△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D 错误;

故选:D。

(1)知道压强之比、受力面积之比,利用F=pS可得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因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可求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再根据G=mg可求甲、乙的质量之比;

(2)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

S =G

S

=mg

S

=ρVg

S

=ρS?g

S

=ρg?,知道压强

之比、密度之比,可求甲、乙的高度之比;

(3)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F

S =G

S

=mg

S

,切

去相同质量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G

?△mg

S

,p乙′=

G

?△mg

S

,而G甲:G乙=4:

5,S甲:S乙=6:5,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甲′=p乙′,据此可求切去质量与乙的质量大小关系,据此判断是否可行;

(4)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ρg?,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

ρ甲g△?,△p

′=ρ

g△?,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

:ρ乙=5:4,则:ρ甲>ρ乙,可

知△p甲′>△p乙′,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3,则:p甲

本题考查了压强定义式、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要知道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本题的难点CD选项的的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

(1)已知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则由图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

关系为:V C>V A>V B,

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ρ=m

V

可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C<ρA<ρB,而三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则由p=ρg?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C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由题意和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又知液体的质量关系,利用密度公式可知液体的密度关系;而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2)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又知各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

此题考查了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根据公式F=pS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常用方法,需要熟练掌握。

9.【答案】C

【解析】解: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0N左右,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一间教室体积约为200m3,即为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由ρ=m

V

得,m=ρV=

1.29kg/m3×200m3=258kg,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中的学生的体积因为50dm3,排开水的质量约为m=ρ水V=103kg/m3×50×

10?3m3=50kg,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D、鸡蛋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1N,S=2cm2=2×10?4m2,

对桌面的压强:p=F

S =1N

2×10?4m2

=500Pa,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C。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瓶子装满水,正放和倒放时,水的深度是相同的,根据p=ρg?可知,正放和倒放时瓶口和瓶底受到的压强是相同的,为p1;瓶口与瓶底的面积之比为1:2,根据p=F

的变形式F=pS可知,在压强相同时,压力与受力面积成正比,所以

S

×F1=0.5F1。

水对瓶口的压力为1

2

故选:C。

根据p=ρg?判定瓶盖和瓶口受到的压强的大小;根据p=F

求出瓶口的压力的大小。

S

本题考查了压强和压力大小的判定,分析液体压强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掌握。

11.【答案】摩擦木块

【解析】解:

(1)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2)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摩擦;木块。

(1)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此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以及弹力的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12.【答案】1∶2;4∶9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综合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解答】

(1)A、B是两个同样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故它们的密度相同,边长之比为1∶2,根据S=L2可得,面积之比

根据V=L3可得,体积之比为

因密度相同,根据m=ρV可知,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故A、B的质量之比为

根据G=mg可得,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

A、B分开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2)将A叠放在B上后再放在水平桌面中央,A对B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受力面积为A的面积S A,则B对桌面的压力为AB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为B的面积S B,则B的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p 上p 下=

G A

S A

G B+G A

S B

=

G A

S A

9G A

4S A

=4:9。

故答案为:1∶2;4∶9。

13.【答案】<=

【解析】解: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同高,由图知乙中液体的体积小于甲中液体的

体积,因为质量相同,根据ρ=m

V

知ρ甲<ρ乙;

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甲

底面积相同,根据p=F

S

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即F甲

力相等,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容器底面积相同,由p=F

S

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

故答案为:<;=。

(1)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图判断出两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

根据p=ρg?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关系,根据公式p=F

S

可判断出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p=F

S

可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判断,对液体来说,先根据p=ρg?判断压强,再利用F=pS 判断压力,切记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易错点。

14.【答案】大于等于

【解析】解:

(1)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根据G=mg知,水和酒精的重力相同,由于甲容器是柱状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甲=G水;

由图知,乙容器的容器底小于容器口,有一部分酒精压在容器侧壁上,所以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即F乙

因为G水=G酒精,

所以F甲>F乙;

(2)又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两容器的质量和液体的质量都相等,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

所以,由p=F

S =G

S

=

m

g

S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故答案为:大于;等于。

(1)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根据G=mg知水和酒精的重力关系,由于甲容器是柱状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乙容器的容器底小于容

器口,有一部分酒精压在容器侧壁上,所以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即可比较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关系;

(2)容器对面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容器的重力之和,根据p=F

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S

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公式的综合应用,根据容器形状判断出两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关系是关键。

15.【答案】解:压力的作用点在弧形轨道上,方向垂直于弧形轨道向下,过作用点沿

垂直轨道向下画一条有向线段,标上符号“F”;如下图所示:

【解析】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是小球与弧形轨道的接触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箭,五把力的符号标箭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6.【答案】压强深度相等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

(1)把橡皮膜所受到的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所受到的压强越大;运用了转换法。

(2)比较④⑤两幅图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两图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同,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3)比较②③④三幅图知,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但方向不同,且各图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即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相同;所以结论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因此在该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

故答案为:(1)压强;(2)深度,(3)相等;控制变量法。

(1)本题采用了物理中常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即把橡皮膜所受到的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所受到的压强越大;

(2)比较④⑤两幅图,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大,即液体内部压强变大,由于密度、

方向一样,压强变大是深度变大的原因;

(3)同种液体,相同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进行辨析。实验过程应用控制变量法,总结结论时也要体现这种方法。

17.【答案】海绵的凹陷程度转换法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海绵海绵较软容易发生形变,能真实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0.1

【解析】解:(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姚懿轩同学是根据海绵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图(a)、(b)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图(b)的受力面积小,海绵凹陷程度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c)两图中整个小桌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F

S

可知,p b等于p c。

(3)海绵较软容易发生形变,能真实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细沙较硬,不容易发生形变,不能真实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因此选海绵更好。

(4)根据沙子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当瓶内装100g水时,水瓶陷入沙中1cm;当他再往瓶中加入200g水时,水瓶陷入沙中1.5cm,即瓶中加入200g水时,水瓶陷入沙中的深度为瓶内装100g水时,瓶陷入沙中深度的1.5倍,压强也为1.5倍,

设瓶子的质量为m,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根据p=F

S

知,

(m+0.1kg)g

S ×1.5=

(m+0.2kg)g

S

解得m=0.1kg。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转换法;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海绵;海绵较软容易发生形变,能真实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4)0.1。

压力是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可以根据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实验,然后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

的实验是比较重要的实验,一定要掌握。

18.【答案】解:(1)由图乙可知,AB段拉力大小不变,此时石料未接触水面,此时钢绳的拉力F=1400N;

以恒定速度下降,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石料的重力G=F=1400N,

则石料的质量:m=G g=1400N

10N/kg

=140kg;

(2)BC段拉力逐渐减小,说明石料慢慢浸入水中,且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在C点恰好完全浸没,此时钢绳的拉力F′=900N,

则浸没时石料受到的浮力:F浮=G?F′=1400N?900N=500N;

(3)由F浮=ρ水gV排可得,石料的体积:V=V排=

F

ρ

g

=500N

1×103kg/m3×10N/kg

=0.05m3;

则石料的密度:ρ=m

V =140kg

0.05m3

=2.8×103kg/m3;

(4)由图乙可知,石料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全部浸没所用的时间为2s;

由v=s

t

可得,柱状石料的高度:?=s=vt=0.5m/s×2s=1m;

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F

S =G

S

=mg

S

=ρS?g

S

=ρg?=2.8×

103kg/m3×10N/kg×1m=2.8×104Pa。

答:(1)石料的质量为140kg;

(2)全部浸没时,石料受到的浮力为500N;

(3)石料的密度为2.8×103kg/m3;

(4)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石料在空气中的拉力,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求石料的重力,再利用G=mg求石料的质量;

(2)知道了石料的重力,及全部浸没时所受的拉力,利用称重法求石料受到的浮力;

(3)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求出石料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

(4)先根据图乙读出石料从刚开始淹没到全部淹没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

求出柱状石料的高,再根据p=F

S =G

S

=mg

S

=ρS?g

S

=ρg?求出石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

地面的压强。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速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重力及全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车座做的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解析】解:(1)①轮胎上有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②车把是一个轮轴-------可以省力;

③刹车时,人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以对车轮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力---应用了省力杠杆;

④有轴承、有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⑤车座做的比较宽大-----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骑上此共享单车正常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F=G

总=(m

+m

)g=(10kg+50kg)×10N/kg=600N,

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5cm2×2=10cm2=10?3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

p=F

S =600N

10?3m2

=6×105Pa。

答:(1)车座做的比较宽大-----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骑上此共享单车正常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1)自行车上应用到物理知识的构造很多,车把上有花纹、车把是个轮轴、尾灯、车座是马鞍形、轴承、有轮子、轮胎内充气等等;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骑上此共享单车正常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和人的重力之

和,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积等于两个单轮接触面积之和,根据p=F

S

求出车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以及共享单车在设计上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要注意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沪科版 八年级 物理 全册 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八年级+九年级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开发新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 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t s v=,速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t s v=; 15.根据 t s v=可求路程:vt s=和时间: v s t=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总 总 vt S s 2 1 2 1 = =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书上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通俗意思就是质量决定惯性的大小) 3. (1)方向与两力相同。 (2)方向与大力F1相同 4.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牢记一、等、反、一) 随堂练习 1.(2016?钦州)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后,小车将()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16?河北)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 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 3.(2016?乐山)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A.撞击锤柄下端,可以使锤头紧套在锤柄 B.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4.(2016?盐城)下列交通提示语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车辆起步,站稳扶好B.系安全带,平安出行 C.珍爱生命,远离酒驾D.保持车距,安全驾驶 5.(2016?广西)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公路上禁止汽车“超速”行驶 C.汽车超载时,要卸下部分货物 D.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6.(2016?平南县一模)某同学用250牛顿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牛顿的水桶时,桶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450牛顿,向上B.450牛顿,向下C.50牛顿,向下D.50牛顿,向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实 验与数据收集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1km=1000m、 1m= 10 dm = 10 ㎝ = 10mm= 10μm= 10nm 236 9换算: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1h=60min=3600s 1s= 10ms= 10 μm 3 6换算: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沪科版初中物理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知的应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 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 关系 第九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 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 危机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 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 护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 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电阴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家庭用电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一节电流做功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 效应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 什么会转动 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 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二章能源、材料与社会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物理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全册物理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著名科学家及其事迹 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伽利略——实验物理学先驱——发明望远镜——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 牛顿——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相对论 玻尔——量子力学奠基人 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镭的发现者 2、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快与慢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 m)、分米(d 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 ),毫秒(ms),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 n=60s ,μs 10ms 101s 6 3 ==。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一、速度() 1.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s-路程,t-时间,v-速度) 变形式: 4.单位:s-m,t-s,v-m/s或s-km,t-h,v-km/h 1m/s=3.6km/h 二、密度() 1.概念:把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理意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3.公式: (m-质量,ρ-密度,V-体积) 变形式:m=ρV或V 4.单位:m-kg,V-m3,ρ-kg/m3或m-g,V-c m3,ρ-g/cm3 1.0×103 kg/m3= 1.0 g/cm3 三、重力(G)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公式:G=mg (m-质量,g-比例系数,无特殊说明时为9.8N/kg;G-重力) 3.单位:G-N,m-kg ,g-N/kg 4.方向:竖直向下 5.作用点:重心 四、压强(p) (一)压强 1.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压强 2.物理意义: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示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 (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 变形式:或 4.单位:p-Pa,F-N ,S-m2 (二)液体压强 1.公式:gh (p-压强,ρ-液体密度,h-深度) 该公式同样适用于气体内部的压强:p=ρ气gh 柱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ρgh (p-压强,ρ-固体密度,h-高度)

2.单位:-Pa,ρ-kg/m3,g-N/kg ,h-m 五、浮力(F浮) 1.概念: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计算方法: (1)受力分析法: F浮= G (漂浮或悬浮) F浮= G –F拉(上拉) F浮= G + F拉(下拉) (2)阿基米德原理法: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 m排g= ρ液gV排 (3)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六、杠杠的平衡原理 1.内容: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 七、滑轮 (一)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竖直:F绳= G物(不计绳重与摩擦) s绳 =h物 v绳 =v物 水平:F绳= f(不计绳重与摩擦)f指水平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s绳 =s物 v绳 =v物 (二)动滑轮:(轴固定不动) 竖直:F 绳=(G物+ G动) (不计绳重与摩擦) s绳 =2h物 v绳 =2v物 水平:F 绳= f(不计绳重与摩擦) s绳 =2s物 v绳 =v物 (三)滑轮组:(n指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竖直:F绳=(G物+ G动) (不计绳重与摩擦) s绳 =nh物 v绳 =nv物

沪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知的应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电阴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家庭用电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一节电流做功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