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几点思考

2008年第9期(总第212期)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N O.9,2008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N O.212)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几点思考

林昆勇,罗国安,孙雍君

[摘 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当人类社会进入技术革命以来,人们的视野在注视自然科学技术之时,却渐渐忽视了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而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科学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文章从认识、视阈、方法、价值和创新等五个方面,对社会科学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期盼有助于人们对社会科学技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把握和认识并在实践中注重应用。

[关键词]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

[作者简介]林昆勇,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2007级博士研究生,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83;罗国安,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22;孙雍君,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 100083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09-0185-06

社会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揭示社会与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学问,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解释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与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社会科学的这一“思想武器”和“重要力量”怎样才能转变成社会生产力发挥应有技术作用,这就涉及到“社会科学技术”问题,然而“社会科学技术”问题一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深入研究。应当说,对“社会科学技术”的提法,或者“社会科学技术”范畴,学术界是颇有争议的。有些专家、学者是不太赞同提出并研究“社会科学技术”问题的。他们认为,提出、研究“社会科学技术”问题,势必模糊自然科学技术的学科边界,势必导致“技术”概念的泛化,似乎技术无处不在,无处无技术,无不是技术,甚至认为如果社会科学也有“技术”,那么搞阴谋诡计的人不都成了技术专家?由于这些疑虑、担心的存在,以及对“社会科学技术”的种种谨慎,使得在认识上存在许多局限性,对社会科学技术的探讨也时常被忽视。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其一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社会科学如何真正发挥“技术”作用的认识,加上社会科学的“技术”作用往往是顺其自然地发挥,影响了人们对其功能效果的深入认识;其二是由于人们缺乏自觉地运用社会科学技术的思维,导致社会科学技术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社会科学技术的“合理要求”受到轻视甚至质疑;其三是由于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领域,以致忽视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存在,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淡忘了对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我们研究“社会科学技术”,首先是在众多专家、学者关于社会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对科学技术史上有关社会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视阈、认识、方法、价值、活动进行深入的探析,以实现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我们对社会科学技术研究理论框架的初步构想。通过研究,使得社会科学技术能动地发挥出自身认识自然、传承人类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技术作用。我们认为,社会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理性之光,是社会进步的思想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类的实践越是深入,社会发展越是进步,时代的变革越是深刻,就越是需要社会科学技术,越是需要我们重视社会科学技术、关注社会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一、加强对社会科学技术根本内涵的了解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人们都把探索的目光锁定在自然科学技术上,导致长期以来,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重点课题“科技人员对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认知研究”(2007Z C Y J22)

185

社会科学技术被忽略,至少社会科学界对社会科学技术问题的关注不够,研究不深,造成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缺位。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科学的技术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简单地把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混同起来,认为社会科学是虚的东西,故此对社会科学的技术问题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二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解不深刻,仅简单地把科学技术等同于自然科学技术,忽略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存在。三是社会重视不够,一方面是从事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以他们卓越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成就,容易取得社会的知晓和认同,而从事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层面的贡献,也没有一些具体的或独立的载体对社会科学技术进行反映,因此,社会科学技术往往缺乏社会认同;另一方面是由于从事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本身对社会科学的技术问题研究不深,也容易造成社会对社会科学技术的忽略,这就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四是社会科学技术自身的复杂性,多少有点像雾里看花,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不像自然科学技术以物的技术形式出现,并且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和创新,尤其是现代这一现象更为显著,于是更让人们理解、把握和接受。这就务必需要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逐步认识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两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车轮,如同人之双脚,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既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那么社会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技术是否也同等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社会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技术?我们首先从技术的概念入手来认识、理解社会科学技术。

技术的含义最早始于古希腊,意为技能、技艺与技巧。亚里士多德认为技术是“制造的智慧”。17世纪,美国出现“T e c h n o l o g y”一词,意为技术的原理与过程。培根提出把技术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18世纪,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而M·邦格认为:“技术可以看作是关于人工事物的科学研究,或者等价地说,技术就是研究与开发(R&D)。如果你愿意,技术可以被看作是关于设计人工事物,以及在科学知识指导下计划对人工事物进行实施、操作、调整、维持和监控的知识领域。”[1](P231)马克思指出:“技术揭示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2](P10)著名技术史家查尔斯·辛格(C h a r l e s S i n g e r)认为,技术就是一种用来制造或生产物质的知识和装备。著名技术哲学家F·拉普认为,技术就是技能、工程科学、生产过程和手段。我国学者认为:“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3](P2)“技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人工转换。这是技术的最基本的特征。”[4]同时,“技术的第二个特征,即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制作活动。这是技术的社会目的特征,技术作为过程的特征。”[4]此外,各种中外辞典都对技术一词进行了解释,如英国《简编不列颠百科全书》:“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方法'”

[5](P233);我国的《辞海》: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6](P1903);德国《弗塞尔大百科词典》:“技术是各类工具的发展、制造及其有意识的运用”[8](P23);前苏联《苏联百科词典》:技术是“为实现生产过程和为社会非生产性需求服务而制造的工具的总和”[8](P576);日本《国语大辞典》:技术是“处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9](P623)。

可以看出,上述所研究的技术都是自然领域的技术,而不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的技术。我国学者把技术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所谓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是搞`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医疗技术,是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技术”[10](P94);所谓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10](P95)。显然,在这里,社会科学技术属于广义范围所阐述的技术。我们认为:自然科学技术是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解决自然“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的工具;而社会科学技术则是在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过程中解释社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科学技术是人类进行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然的进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所以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中社会科学技术应该

186

是“科学的技术”、“历史的技术”、“文化的技术”、“社会的技术”,等等。在此,我们只能说,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同等重要,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只重视自然科学技术,而不重视社会科学技术。“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它的诸构成要素就都是必要的,一般来说(或在一般情况下)其中没有哪一个是决定性的和主要的。”[10](P102)实际上两者是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认识社会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技术的辩证关系,就为我们深入把握社会科学技术的本质,对社会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创造了条件。

二、加深对社会科学技术视阈问题的认识

社会科学技术视阈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社会科学技术研究中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社会科学技术应当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对比自然科学技术可以发现:一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技术”。这似乎是社会科学技术研究的应有之意。二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这更多涉及到社会科学“软”技术问题,有别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硬”技术,是社会科学技术研究的特征。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科学技术不是就技术研究技术,而是就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来研究技术,或者说是从社会的和谐发展进步高度,研究人与社会技术的关系。

长期以来,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只强调研究“自然”和“技术”问题,只顾如何利用“技术”去开发、利用自然,而忽略了研究人与社会技术的关系问题,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社会的对立和对抗,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和谐,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并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社会科学技术缺失所造成的后果。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社会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定目的和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需求而对科学知识、工具、手段的运用。这里涉及到人类的目的与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会科学技术。譬如,管理技术、教育文化技术、社会保障技术、心理技术、思维技术等。社会科学技术的概念,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管理、预测、决策等方面。

对于社会科学技术,一方面,我们要造就一个让全社会广泛地进行社会科学技术的各种探索和讨论的氛围,让全社会知晓社会科学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参与到对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中来;另一方面,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研究理念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全面而谨慎地审视和批判我们现有的社会科学技术理念,致力于“必须发现一种反抗现代技术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明确而又果断的技术观的指导,并且不会被现代技术所歪曲或同化。与此同时,这种反抗必须尊重技术承诺的合法性和守卫技术必不可少的和令人羡慕的成就”[11](P153)。社会科学技术在当今新时代所潜在的力量决定了其自身的本质,也决定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在新时代以前的历史中,技术参与现实构造是与展现的其他方式(宗教等)相联系的,而在新时代中,技术成为普遍的、对人与自然和世界的关系加以规定的力量。”[12](P119-120) 

三、明确对社会科学技术根本方法的把握

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理论根基,社会科学技术则是社会科学的实践提升。社会科学的功能在于“知”,社会科学技术的方法在于引导人们获得正确而科学的社会“认知”,让人们领悟“如何做”以及“怎样做”更好。按照这样的思考路径,我们进一步研究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方法,为人们更好地掌握、利用社会科学技术提供科学认识。

社会科学技术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社会,进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方式方法体系。社会科学技术的具体方案或方法的实施,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但必须强调的是,社会科学技术不是“万全”之策,它只有结合具体的社会应用条件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即便在现代,技术活动仍然是人类活动。这一事实对我们真正洞见技术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是决定性的。”[13](P13)社会科学技术的使用,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变化要求,又要符合社会具体条件的实际状况。这也凸现出社会科学技术的多样性,为实现同一的技术目的,人们可以寻找多个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法,以便从中优选、组合。

社会科学技术的本质在于技术与社会技术发展的相关性,不同时代的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相关性。与自然科学技术相比,社会科学技术是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为特征,它以社会发展中的人和事为具体载体,表现出“软”科学技术特征,“现代技术不是施加于人类身

187

上的一种命运,相反,它是人类获得控制自然力量的努力的显示”[14](P251)。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命运、前途。根本性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需要人类运用社会科学技术去重新认识自身,重新认识自身的生存理念,重新认识自身的发展模式,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社会、世界、宇宙的关系。

社会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结晶,其方法论的意义就在于指导人类如何生存、如何谋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各种全球性社会问题的日益凸现,迫切需要人类自觉运用社会科学技术的思想武器,智慧地思考、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通过社会科学技术,使得人类“在这些社会活动更广阔的地平线上我们能够看到文化和世界的自然尺度是如何展现的”[11](P42)。同时,社会科学技术的“统治地位”隐藏在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技术的统治并不是人们尽管怨恨或抵制但仍然不得不接受的实体力量的统治。相反,技术是在建构一种人们难以觉察的行为模式———人们通常根据这种模式给自己的各种行为确定方向———的过程中的统治。”[11](P105) 

四、增强对社会科学技术潜在价值的发挥

社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涉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体人的价值关系问题。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是一项具体的社会科学技术,并且是在社会实践中被检验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的社会科学技术精华所在。现在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特别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竞争。恩格斯曾称誉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是“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其实是他们应用社会科学技术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也是社会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科学技术“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15](P410)。马克思的“揭示”就是社会科学技术潜在价值的展示和显现。社会科学技术作为存在者层面的价值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之中是无处不见、无时不在的,而在存在层面的社会科学技术价值在我们日常生活世界则无处可见,它恰恰隐藏在人造物之中成为一种不能为人们肉眼所直接感知到的东西。

自然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取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而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方法,同时也是自然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应有功能的前提,是人类解决社会发展进步中一系列社会、生态、资源等问题的重要手段。社会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社会、组织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社会的技术。著名学者贝尔纳认为:“若干经验领域被纳入科学境界的先后顺序大概是:数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但各项技术在历史上的顺序几乎相反,而是:社会组织、狩猎、家畜、农业、陶瓷、烹饪、织布、冶金、运输工具和航船、建筑、机器、发动机。顺序互异的理由不难了解。各项技术必须是先从人对他的生物环境有关涉方面开始,而逐渐转移到操纵各种无生命的力。”[16](P17)按照贝尔纳的意思,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是先有社会科学技术,再有自然科学技术。然而在实际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科学技术比自然科学技术落后了一大截。我国的现实情况更是如此。贝尔纳明确指出:“现在和往常一样,许多最好的社会科学是可以从小说、诗歌、戏剧和电影里找到的。社会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即社会科学与控制社会的关系,也是比自然科学对控制物质世界的关系更模糊和更具派生性。企业、工业组织、行政管理、法律和政治都是实际的社会活动,但这些活动仍远远不是应用社会科学。事实上许多种社会科学不过是把各行各业的实际办法,用学术文字写下来罢了。”[16](P551)

社会科学技术潜在价值的发挥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可能性空间中的搜索、选择、聚焦过程”[17]。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至今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活生生的现实,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社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日本把科学技术(实际上是社会科学技术)作为实现其对内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性手段或工具是从明治维新后开始的。仅用30年时间,日本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日本在一穷二白的前提下,又用30年,取得了社会经济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实施“技术立国”和“科学技术立国”,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1995年日本制定《科学技术基本法》,提出“科学技术创造国家”等[18]。一定的社会历史生产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科学技术潜在价值发

188

挥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社会科学技术就是适应把握社会的组织结构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而产生的,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生产决定的”。

五、致力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社会科学技术产生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发展于社会、创新于社会。推进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不能是对社会存在以及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仅有的理性思辨。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跟自然科学技术一样,总是外在显现或体现为某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以原有的社会科学理论为前提,推进新的理论建构,又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催生出创新的社会科学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社会科学技术创新必须实现自身的理论推动和创新。二是社会科学技术虽然必须以对自身的理论推动和创新为前提,但是又必须要有自身技术成果的结晶。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社会科学技术创新研究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的需求是相符的,它要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高度研究社会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社会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科学技术研究①的现有基础上,开展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社会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人们利用社会科学技术进行改造社会、加速社会文明进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需要向自然科学技术吸纳已有的研究工具、技术手段、数学方法与模拟方法,以及自然科学范畴,从而创新理论。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技术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体系,有自己的方法论、技术数据库以及效果评估系统,等等。同时,社会客观实际发展要求而且必须实现社会科学技术定量化研究,本质上要求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应该逐步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精确,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为社会科学技术定量化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从人类对自然物质运动的路径来看,由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逐级进化,人类应用社会科学技术描绘社会复杂图景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从模糊到精确。可以预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所必然带来的多学科的交叉化、复杂化,社会科学技术今后必将获得更大、更迅速的发展。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研究已引人注目,而且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交叉日益频繁,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和重要,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 u n g e M.T r e a t i s e o n B a s i s P h i l o s o p h y.V o l.7.P h i l o s o p h y

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a r t I I.D.R e i d e l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 p a n y,198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2.

[3]张华夏,张志林.技术解释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5.

[4]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自然辩

证法研究,2001,(4).

[5](英)简编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1985.

[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1999.

[7](德)弗塞尔.弗塞尔大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1986.

[8](苏)A.M.普罗霍罗金.苏联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9](日)尚学图书.国语大词典[M].东京:小学馆,1981.

[10]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A l b e r t B o r g m a n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i f e:AP h i l o s o p h yI n q u i r y,C h i c a g oa n dL o n d o n.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1984.

①参见唐占忠《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探论》,载《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3期;陈志耕《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实证分析》,载《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1期;孙广义《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载《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文兴吾《社会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载《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文兴吾《西部大开发与建设社会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载《四川政报》,2000年第19期;胡义成《钱学森提出: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载《政工研究动态》,2000年第21期;柳昌清《试论社会科学技术的三个层次———兼论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载《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文兴吾《加强地方社会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第10期;曾祥芹《文章学:典型的社会科学技术》,载《社会科学家》,1999年第3期;文兴吾《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5期。

189

[12]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技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3]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

版社,1995.

[14]M i c h a e l E.Z i m m e r m a n.H e i d e r g g e r's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w i t h

M o d e r n i t y:T e c h n o l o g y,P o l i t i c s,a n dA r t.I n d i a n aU n i-v e r s i t y P r e s s,B l o o m i n g a n d I n d i a n a p o l i s.1990.

[1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5.

[16]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7]朱葆伟.技术与价值的两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5,

(7).[18]冯昭奎,张可喜.技术立国之路———科学技术与日本

社会[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9]田鹏颖.社会技术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0]田鹏颖.社会技术概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2,(2).

[21]夏禹龙.社会科学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社,1995.

[22]李世雁.浅论社会技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

(2).

[23]王正萍.社会科学简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1989.

[责任编辑:陈梅云]

(上接第126页)经济学家对律师的比例从1981年的0.0889增加到了0.166[8](P55)。从美国反托拉斯人员配置上不难看出经济分析在整个反托拉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处在一个多家机构联合执法的局面。在中央,反垄断委员会起着统帅组织的作用,发改委负责价格的监管,工商局则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这种权力配置的弊端显而易见。对于市场绩效的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改委将价格分析从整个垄断行为的评价中强行剥离,这样客观上使得任何一个机关对于垄断行为效果的测定难以做到有效而精确,进而影响到行为的处理决定以及力度。另外大量的垄断行为最终都表现为价格不正当的波动,发改委的职权实际上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垄断行为,在对违法行为的认定查处上不可避免地会与工商管理部门发生权限的竞合。尽管反垄断委员会作为一个协调机构可能会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但无疑会加大司法成本。因此,主管机关只有走上集权式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执法层面保证效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宏伟,魏炜.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J].法学家,

2005,(3).

[2]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6).

[3]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4]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李钟斌.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研究[M].厦门:厦门大

学出版社,2005.

[6]黄继忠.自然垄断与规制:理论和经验[M].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2004.

[7]李振军.有效竞争概念的新界定[J].兰州学刊,2007,

(6).

[8]理查德·A·波斯纳.反托拉斯法[M].孙秋宁,译.北

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舒 生]

190

尊重学术道德_遵守学术规范测试答案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 1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概论 1.2 从基本概念谈起(上) 1.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B)。 A、研究规 B、职业道德 C、个人修养 D、职业习惯 1.3 从基本概念谈起(下) 1.(D)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的总和。 A、道德规 B、技术规 C、政策规 D、法律规 2.《GB/正确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属于(B)。 A、强制性标准 B、推荐性标准 C、规定性标准 D、基本型标准 3.《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指南》、《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属于(A)。 A、政策规 B、技术规 C、道德规 D、法律规 4.计量单位标注有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错误)

5.我国参考文献的规是遵循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错误) 1.4 自然科学研究流程 1.(A)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解释,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实证研究方法 B、思辨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类比研究法 2.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概念同一性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错误) 1.5 社会科学研究流程 1.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正确) 2.费孝通于20世纪30年代在吴江县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解释研究方法。(错误) 1.6 学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 1.研究生学术活动过程的“学习性”决定了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借用他人的成果,发表时对科研规方面的要求也不必太严苛。(错误) 2.对涉及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论文进行处理符合《保守国家秘密法》。(正确) 3.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泄露秘密事项,不属于侵犯《保守国家秘密法》。(错误) 4.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从作品完成之日起自动获得,不需要通过有关行政部门的登记。(正确) 1.7 研究生学术活动有哪些特点? 1.研究生能独立申请科研项目。(正确) 2.研究生学术活动目的的“双重性”决定了研究生不同于正式的科研人员。(正确) 3.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的“习作”,不用严格执行学术规。(错误) 4.小将导师发表的论文的核心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为另一篇论文。这种观点行为是对还是错?(错误) 2 学术研究前期工作规 2.1 如何确定研究主题 1.论文选题要有创新性和排它性。(错误)

个人的-职业道德的看法=

一.职业道德的特点: 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二.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题库答案编汇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题库可打印版 各类题型按首字拼音升序排列 一、填空题 1、197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撰写的《动物解放》一书,用大量残酷的动物实验案例展示了受试动物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2、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大学教授一年必须有9个月时间为学校效力。 3、对研究参与者的风险评估包括伤害、隐私、保密和研究方法的设计。 4、工程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有其角色—责任,它又可分为义务—责任和过失—责任。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12月10日。 6、科技的专业目标大致分为知识性目标和应用性目标。 7、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开放性的累积活动,新的科学发展是对旧有知识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8、科学精神气质中的公有性原则要求科学家公开科研成果,即科学家只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先权,而不享有占有权。 9、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可分为预防的基本伦理原则和倡导的基本伦理原则。 10、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可分为尊重与无害基本伦理原则和客观性与公共福祉优先基本伦理原则。 11、科学哲学家库恩将科学发展划分为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 12、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制度包括调查方式、调查机构和调查程序。 13、科研不端行为与科学道德学风问题处理的责任主体有申请者、评议评审者、研究者、项目依托单位、项目推荐者。 14、美国的实验动物立法有《动物福利法》、《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指南》、《人道主义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公共卫生服务方针》等。 1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中,尊重个人包含的道德信条有:一是个人享有自治权,二是保护丧失自治力的人。 16、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伦理原则包括尊重原则、风险(伤害)最小化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 17、现代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18、选题的内涵不只包括一个简单的范围和一般性的问题,还应包括立意和主题。 19、学术评价的标准,包括分类评价、注重质量与合理量化、保护学术自由。 20、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包括时间空间双重制约、程序正义原则和匿名与公开相结合的原则。 21、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中,单向匿名式评价,有利于专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维护学术评价的独立性。 22、学术研究是指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23、研究中的错误大致分为故意的错误和无意的错误两类。 24、引用的形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25、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包括口头演讲、课堂教学实录和采访记录。 26、有些机构界定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三项主罪是伪造、捏造和剽窃。 2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科学从“小科学”和“学院科学”嬗变为(大科学)和(后学院科学)。 28、在数据的收集中,应该做到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29、在中国哲学思想中,“道德”一词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 30、知情同意包括过程和文件两部分。 31、只有符合作者或成果完成人身份要求者才享有署名权。 二、单选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2、“引用”是在自己本身有著作的前提下,基于参证、注释和(评论)的目的,在自己著作中适当使用他人著作的某一部分。 3、《法哲学》一书的作者是(黑格尔)。 4、爱因斯坦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上帝是微妙的,但不故意捉弄人。”他所说的上帝指(自然规律)。 5、保障知识可靠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诚实守信)。 6、避雷针的发明者是(富兰克林)。 7、避免对参与者造成伤害与不合理的痛苦包括(对第三人权益的保护)。 8、参与社会科学研究者可能会承受(心理)风险。 9、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研人员继承优秀的学术研究传统,发扬热爱祖国等精神,以下不属于上述精神的有(多出成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道德教程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本章要点 道德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接受社会的整体道德 状况的制约。因此,研究公民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道德进行概略地了解和把握。 一、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 二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行为。 三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的调节机制。(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 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 道德的社会本质。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一)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 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所派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 (二)道德的结构 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 的统一整体。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一)道德的特点 首先,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 (二)道德的作用 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二是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 三是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 四是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本章练习题 1、什是道德?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2、道德的内容有哪些?简要说明的结构。 3、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第二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科学地认识世界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一、总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二、基本规范 (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勇于学术创新,努力创造先进文化,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模范遵守学术道德。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 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四、学术成果规范 (九)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十)应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十一)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讲究科学方法。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 (十二)学术成果文本应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十三)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十四)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十五)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十六)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资助的 个人或机构致谢。 五、学术评价规范 (十七)学术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十八)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十九)学术评价机构应坚持程序公正、标准合理,采用同行专家评审制,实行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建立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 评审意见应措辞严谨、准确,慎用“原创”、“首创”、“首次”、“国内领先”、“国际领先”、“世界水平”、“填补重大空白”、“重大突破”等词语。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30,共 100.0 分) 1教育部于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是根据以下哪几个法律法规制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D.《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3.3分)3.3 分 A、 CBA B、 ABC C、 BCD D、 以上四个 我的答案:B 2依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下列关于成果署名的观点错误的是?(3.3分)3.3 分A、 没有参与论著写作的人,不应署名 B、 为了发表论文可随意拉名人署名 C、 合作论著应联合署名,署名次序应按对论著的贡献排列 D、 成果经政府部门、学校、企业或私人资助完成,公开发表时应在相关部分加以说明 我的答案:B 3论文标题采用( )字体(3.3分)3.3 分 A、 楷 B、 黑 C、 宋 D、 仿宋 我的答案:C 4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 )字或被引用作品的( )。(3.3分)3.3 分

A、 2500;十分之一 B、 3000;十分之一 C、 3500;五分之一 D、 3000;五分之一 我的答案:A 5对非涉密的科研项目申报材料、学术成果和基本信息应该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该说法是否正确?(3.3分)3.3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6在人类受试中,( )是一个基本的原则(3.3分)3.3 分 A、 尊重决定 B、 尊重人权 C、 尊重生命 D、 尊重人的自主性 我的答案:D 7参考文献的作者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用( )分开。(3.3分)3.3 分 A、 顿号 B、 分号 C、 空格 D、

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 第六章答案

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第六章答案 1.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1.病原体从实验室泄露; 2.杀伤性生物武器的威胁; 3.基因技术的后果; 4.实验动物传播人畜共患病(自然医源性疾病); 5.与医学实验室关系密切。 2.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性分级包括那些内容? 第一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较轻且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 第二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中等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 第三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高度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度的; 第四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最高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最高的。 3.分级防护设备的运行规范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1.一级屏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个体防护装备; 2.二级屏障:实验室的设计改造; 3.三级屏障: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4.离心机内感染性物质破裂时如何处置? 一.非封闭离心机内带有感染性物质离心管破裂具体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分钟)。 (2) 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3)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二.可封闭的离心桶内离心管发生爆炸:若怀疑封闭的离心桶内有管子破裂,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桶盖子查看。确有破裂时,松开离心桶盖子,但不要打开,放入黄色垃圾袋,直接高压灭菌。或者采用化学消毒法,将离心桶和内容物放在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60分钟以上)。离心杯在消毒以后应再用清水洗净后干燥。向实验室安全员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5.运输途中感染性物质泄漏如何处置? 1.先将污染区域隔离,无关人员撤离; 2.穿好防护装备; 3.用吸收材料覆盖泄露物质,从外围向中心倾倒适当量的消毒剂,使消毒剂与溢洒物质混合并作用30-60分钟; 4.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容器中密封; 5.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或消毒,并消毒手套和防护衣; 6.所有处理材料和防护服都放入废弃物容器中密封; 7.向主管部门报告泄漏情况。 8.出现严重情况时要向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报告。 6.各类污染物的消毒处置原则包括那些方面? 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减量化;无公害;分散于集中处理结合。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2)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运用 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社会、企业与个人发展有很重要意义。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才能正常生存,而职业活动离不开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个人职业发展。弄清楚职业道德的作用,学生才会接受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中职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重点学习内容。中职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有重要意义,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学难点 职业道德特点 职业道德特点具有抽象性,在讲解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认同这些抽象的知识和观点是教学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生活经验不足,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本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突破此教学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从而得出职业道德特点。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如何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建议学生怎样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讲解此知识点时,应从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如清洁教时如何践行值日生道德? 3.结构线索 本节内容围绕一个主题“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给出了职业道德的概念,引出职业道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职业道德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的作用。在行业道德规范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在各行各业的具体表现,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 三、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其决定因素是学习主体——学生。总的来说,中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水平不高,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就本节内容而言,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的作用及其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中职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积极的态度。结合以上分析,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为核心,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知识。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一、篇名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二、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示例: 熊易群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2;2陕西省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1) 三、摘要 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示例: 关键词:《左传》;语言艺术;修辞;交际语言 五、正文 (一)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二)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三)标点符号使用,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四)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夏历和清代以前(包括清代)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继续教育答案及作业(整理版)

3. 知情同意包括过程和文件两部分。 (填空 ) 142 一、填空题 1、197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撰写的《动物解放》一书,用大量残酷的动物实验案例展示了受试动物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228 2、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大学教授一年必须有9个月时间为学校效力。 176 3、对研究参与者的风险评估包括伤害、隐私、保密和研究方法的设计。 4、工程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有其角色—责任,它又可分为义务—责任和过失—责任。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12月10日。 310 6、科技的专业目标大致分为知识性目标和应用性目标。 87 7、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开放性的累积活动,新的科学发展是对旧有知识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49 8、科学精神气质中的公有性原则要求科学家公开科研成果,即科学家只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先权,而不享有占有权。 57 9、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可分为预防的基本伦理原则和倡导的基本伦理原则。 104 10、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可分为尊重与无害基本伦理原则和客观性与公共福祉优先基本伦理原则。 11、科学哲学家库恩将科学发展划分为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 49 12、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制度包括调查方式、调查机构和调查程序。 13、科研不端行为与科学道德学风问题处理的责任主体有申请者、评议评审者、研究者、项目依托单位、项目推荐者。 14、美国的实验动物立法有《动物福利法》、《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指南》、《人道主义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公共卫生服务方针》等。 235 1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中,尊重个人包含的道德信条有:一是个人享有自治权,二是保护丧失自治力的人。141 16、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伦理原则包括尊重原则、风险(伤害)最小化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212 17、现代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18、选题的内涵不只包括一个简单的范围和一般性的问题,还应包括立意和主题。 19、学术评价的标准,包括分类评价、注重质量与合理量化、保护学术自由。 20、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包括时间空间双重制约、程序正义原则和匿名与公开相结合的原则。 283 21、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中,单向匿名式评价,有利于专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维护学术评价的独立性。 22、学术研究是指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13 23、研究中的错误大致分为故意的错误和无意的错误两类。88 25、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包括口头演讲、课堂教学实录和采访记录。244 26、有些机构界定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三项主罪是伪造、捏造和剽窃。 111 2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科学从“小科学”和“学院科学”嬗变为(大科学)和(后学院科学)。 117 28、在数据的收集中,应该做到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180 29、在中国哲学思想中,“道德”一词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 124 31、只有符合作者或成果完成人身份要求者才享有署名权。 254 二、单选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2、“引用”是在自己本身有著作的前提下,基于参证、注释和(评论)的目的,在自己著作中适当使用他人著作的某一部分。248 3、《法哲学》一书的作者是(黑格尔)。 13 4、爱因斯坦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上帝是微妙的,但不故意捉弄人。”他所说的上帝指(自然规律)。

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真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是()。 A.职业道德 B.会计职业道德 C.教师职业道德 D.律师职业道德 【答案】A 【真题·判断题】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执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1.职业性(行业性); 2.实践性; 3.继承性;

4.多样性。 【真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职业道德特征的是()。 A.职业性 B.重要性 C.实践性 D.继承性 【答案】B 【真题·判断题】 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促进职业活动的有序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真题·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职业道德作用的有()。 A.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B.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C.提高职业人员素质的手段 D.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答案】AD 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真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会计职业道德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和愿望 B.会计职业道德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会计职业道德不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 D.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答案】D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当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真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职业道德应具有职业道德特性的是()。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含案例)

科学技术的作用与评价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具体事例: 一 科技给力为华蓥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11-3-11 来源:广安在线 [评论]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荣新江学术规范与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荣新江学术 规范与 作者: 云梦学刊 xx年01期 一、总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二、基本规范 (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 __”的方针,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敢于学术创新,努力创造先进文化,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人 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守《中华人民 __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 __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模范遵守学术道德。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 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

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四、学术成果规范 (九)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十)应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十一)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讲究科学方法。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 (十二)学术成果文本应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十三)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十四)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武汉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2019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30,共100.0 分) 1 选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关键在于( )(3.3 分)3.3 分 A、要确有可能得出新的发现,或确有可能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B、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相同的问题 C、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展开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我的答案:A 2 石同学在撰写申报课题时,在网上买了一篇选题相近的论文,稍作修改做为自己的申请报告提交。这种行为正确吗?(3. 3 分) 3.3 分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B 3 依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如学位授予单位做出如下处理,哪项是不正确的?(3.3 分)3.3 分 A、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B、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保留其学位 C、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 3 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D、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我的答案:B 4 现代网络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可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找到,图书馆可有可无。该说法是否正确?(3.3 分) 3.3 分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B 5 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泄露秘密事项,不属于侵犯《保守国家秘密法》,这个观点是对还是错?(3.3 分) 3.3 分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B 6 论文检测不通过不影响正常毕业。此说法对吗?(3.3分) 3.3 分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B 7 有关人体受试者保护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3.3 分) 3.3 分 A、签订合约 B、知情同意 C、充分了解 D、应该获得酬劳 我的答案:D 8 谁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3.3 分)3.3 分 A、署名者 B、整理者 C、出版者 我的答案:A 9 刘同学将自已相同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宣讲,同时进行改头换面发表,是“一稿多投” 行为。此说法对吗?(3.3 分)3.3 分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A 10 科技查新是对( )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出具报告。(3.3 分)3.3 分 A、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