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做最好的拓展培训师(李冈豳))电子版

做最好的拓展培训师(李冈豳))电子版

做最好的拓展培训师

李冈豳

目录:

第1章“拓展训练”来了 (1)

第一节创造拓展训练 (1)

第二节为什么会有拓展训练 (2)

第三节创业之路 (3)

第四节拓展训练诞生了 (4)

第2章初期的拓展训练 (7)

第一节初生的孩子 (7)

第二节产品的缺陷 (10)

第三节吃一堑,长一智 (18)

第3章实践拓展训练 (21)

第一节回归自然 (21)

第二节苦与乐 (23)

第三节从毛坯房到精装修 (28)

第4章热身 (31)

第一节热身的准备 (31)

第二节热身的开场 (32)

第三节拓展训练及课程的介绍 (35)

第四节拓展训练与传统培训的区别 (38)

第五节拓展训练的项目形式 (41)

第六节团队建设与成果展示 (42)

第七节训练要求与时间安排 (45)

第八节热身的过程控制 (49)

第5章班前会 (52)

第一节班前会的由来 (52)

第二节招开班前会 (54)

第三节记住学员的名字 (56)

第6章晨练 (57)

第一节晨练不是可有可无 (57)

第二节最初的晨练 (58)

第三节晨练的实施 (60)

第四节晨练的控制 (61)

第7章培训准备、身体活动操和“小热身” (63)

第一节身体活动操 (63)

第二节“小热身” (64)

第三节“小热身”的控制 (66)

第8章项目与回顾 (68)

第一节项目和做项目 (68)

第二节项目的发展 (70)

第三节项目类型与作用 (72)

第四节回顾 (73)

第9章项目之一——背摔 (75)

第一节项目介绍 (75)

第二节项目布置与安全监控 (76)

第三节项目回顾 (79)

第四节回顾要点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80)

第五节回顾要点之二信任 (85)

第六节回顾要点之三责任感 (88)

第七节回顾要点之四同理心、换位思考 (91)

第八节规则流程企业高效运作的保证 (93)

第10章项目之二——盲人方阵 (94)

第一节项目介绍 (94)

第二节项目布置与安全监控 (95)

第三节项目回顾 (97)

第四节项目分享要点之一团队工作方法 (99)

第五节制定本队的团队工作方法 (101)

第六节改善沟通,注意倾听 (102)

第七节群体决策中的若干问题 (103)

第八节群体决策中的领导作用 (109)

第九节学会服从 (111)

第11章项目之三——空中断桥 (113)

第一节第二次准备活动 (113)

第二节项目介绍 (114)

第三节项目指导 (115)

第四节项目控制及应急处置 (117)

第五节项目回顾 (118)

第六节分享要点之一把握人生机遇,跨出这一步就是海阔天空 (119)

第七节回顾要点之二修炼平常心 (120)

第八节回顾要点之三能够成功的人往往是经常自我加压的人 (122)

第九节要点之四扩大心理舒适区 (123)

第十节要点之五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125)

第12章项目之四——雷阵 (126)

第一节项目介绍 (126)

第二节项目布置 (127)

第三节项目控制 (128)

第四节项目回顾 (129)

第五节以效率为主线的回顾要点 (130)

第六节时间损失之一方法欠佳 (131)

第七节时间损失之二定势思维 (133)

第八节时间损失之三决策思路不清 (135)

第九节每个地方都比对手快一点 (138)

第13章晚间的团队强化 (139)

第一节晚间活动对团队的成长有益 (139)

第二节有趣的团队角色 (140)

第三节红方黑方 (145)

第四节真情故事 (149)

第14章项目之五——天梯 (151)

第一节项目介绍 (151)

第二节项目回顾 (153)

第三节决不轻言放弃 (154)

第四节学会合作 (157)

第五节转变视角 (158)

第六节不同才能互补 (160)

第七节天梯的控制 (160)

第15章项目之六——孤岛求渡 (162)

第一节项目介绍 (162)

第二节项目布置 (163)

第三节项目的过程控制 (165)

第四节项目回顾与分享 (166)

第五节引入组织结构金字塔 (168)

第六节员工的贡献主动精神 (170)

第七节中层管理者的贡献 (173)

第八节高层管理者的贡献 (181)

第九节打破沟通障碍,实现信息共享 (188)

第十节创造性思维 (190)

第十一节结束语 (193)

第十二节记忆中的“孤岛” (193)

第16章项目之七——求生 (196)

第一节项目介绍 (196)

第二节项目布置 (197)

第三节项目回顾与分享 (200)

第四节奉献精神 (200)

第五节天生我才,优势互补 (203)

第六节团队合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205)

第七节关于“求生” (207)

第17章培训总结和结业仪式 (209)

第一节小组总结 (209)

第二节大组交流分享 (211)

第三节培训师的归纳和总结 (212)

第四节建立和修正目标 (215)

第五节结业仪式 (216)

第六节培训总结和结业仪式的控制 (218)

第七节关于培训评估 (219)

第八节关于此次培训 (223)

第18章培训经验分享——培训师 (226)

第一节目标做最好的拓展训练的培训师 (226)

第二节获得良好培训效果的五个要因 (227)

第三节培训师的应变能力 (235)

第19章培训经验分享..培训技术 (238)

第一节催化的技巧 (238)

第二节进入期的催化 (242)

第三节问题学员 (244)

第四节提问的技巧 (251)

第五节启发中的讲授 (254)

第20章展望拓展训练的未来 (264)

第一节拓展训练目前的问题 (264)

第二节对于拓展训练的信心 (265)

第三节拓展训练走向何方? (267)

第四节定义拓展训练 (269)

第五节拓展训练的发展方向 (276)

第21章规范拓展训练 (281)

第一节培训师的规范 (282)

第二节课程教案的规范 (284)

第三节器械教具的规范 (286)

写在后面的话 (288)

第一章“拓展训练”来了

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形式,在香港被称作“外展训练”,源于国际组织Outward Bound,1995年5月被引八中国大陆时改称为“拓展训练”

第一节创造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3年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了这种户外体验式的培训方式。但是.拓展训练是怎样产生的?作为见证了拓展训练在

中国发生和发展的人,我应该把这样一段经历过的事告诉大家,因为毕竟拓展训练已经波澜壮阔,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始走入这个领域,当他们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

“拓展训练”在中国大陆的起源是源于刘力。

1994年,刘力从中央某部委培训中心辞职,下决心要办一所培训学校的时候,琢磨出来“拓展”这两个字。因为,当时香港做这种培训的机构叫0UTWARD BOUND,中文翻译为“外展”。如果给自己的这个培训学校起个名字,最好是和OUTWARD BOUND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于是,刘力用“开拓”和“发展”两个词中各取一个字的办法,创造出了自己这个机构均名字,既可以和外展有区别,也符合当时开拓、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也突出了户外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这个创造意义非凡,首先刘力把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培训的培训方式引入中国;其次,他创造了一个行业。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已有几十万,仅仅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总经理就有上千人,这个贡献,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学习形式。

第二节为什么会有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这个词是刘力的创造,但体验式培训却不是他的创造,是学来的。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但是,当时我们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现代培训这两个领域里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这个差距,我所在的培训中心与联合国UNDP(计划开发署)合作实施一个对华的援助项目,对方出资为我们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培训中心,聘请发达国家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华讲学,当时我在的培训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批干部教育系统的优秀教师和年轻干部来学习这些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先进的培训技术,并组织他们到一些

发达国家去参观考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来自香港外展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K)的专家们介绍了一种很新鲜特别的培训方式“外展训练”,随后不久,刘力就和几个同事一起去了香港的外展训练学校,并在那里参加了一个为期10天的领导力课程培训班,亲身体验了这种别具一格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给了刘力这个培训工作者强烈的震撼,让他感觉这真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培训,无论从培训的形式到培训的效果都与传统的培训有较大的不同,他感觉这种培训完全应该引进国内,让我们的培训也有一些现代化的味道,让我们的国人从这样一种培训方式中受益。

刘力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在中心积极推动这个项目的实施,但是,由于我门所在的培训中心属于政府机构,来这里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身居要职的高级干部,而且年纪偏大,因此,中心的领导经过慎重的考虑没有接受刘力的建议。但是,刘力属于那种想好了就要去做的人,所以他后来对我说,既然在培训中心不能做这件事,那我只好自己于。

在1994年的春天,他就再没有来中心上过班,从此走上了创建“拓展训练”的道路。那一年他40周岁。

第三节创业之路

刘力在辞职之前和我聊过他的想法,希望我也能够和他一起去创造这个事业,但是因为我当时正好有机会参加一个我们中心与瑞士政府的合作项目,内容恰恰是“TOT”,也就是“培训者的培训”,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没有能够和他一起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这件事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遗憾,当从国外学习回来以后,我听说他的老父亲——一位著名的眼科大夫不幸去世,我曾经和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有过一面之缘,就去为老人送别,在那时我才又见到了刘力。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晚上,在寒舍,他向我讲述了这两年他走过的艰辛、遍布沟坎的创业从机关里出来后,伴他同行的只有一个绚烂的梦想、一个宏伟的蓝图、一个感觉有希望的事业。但是,要把这些东西变成现实,却山高路远。当时没有人理解刘力,因为,当时的中国,培训这两个字都是和改革开放一起出现的新名词。当他向人们解释和说明他要做的是什么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如听天书似地睁着怀疑和不解的眼睛,刘力就只有一个感觉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是,还是有人被他的诚心和远见说服了。华融公司的总经理,在看了刘力长达二十几页的项目策划书后,最终同意投资100万元人民币给刘力。

从香港和西方归来,刘力认为,要建这样一所地道的拓展学校,学校的选址一定是在一个远离都市且有山有水的地方。于是,他开着212吉普车,拿着一张北京市地图,在地图上寻找有蓝色的地方,因为只要有蓝色,就表示那个地方有水,就这样整天在北京市周边的各个县里苦苦地寻找,早出晚归,每天都要在崎岖的山路和乡村的土路上驰骋一二百公里,足足找了有三个月,也没有确定下一个合适的地方。

有山有水的地方一般都地处远郊区县,免不了要和当地的农民兄弟打交道,而他们率直和粗放的性格,让刘力大伤脑筋。走进村委会,刘力还没来得及说清楚来意,村长们便大喊着:什么,什么学校?办什么学?学什么?这叫什么学校?你们是干什么的?有文件吗?等差不多听明白一点了,又说:整那玩意儿有什么用,谁会跟你干那种事?能挣钱吗?

毕竟,种庄稼与现代培训之间的距离差不多要到月球了。

在他寻找培训场所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和他一起走上了创业之路,一个是北京

工商大学的团委书记,另一个是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一个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他们在一次培训中认识了刘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总算找到“组织”了,自己的所学和所有的特长都特别适合做拓展训练。

第四节拓展训练诞生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力的苦苦探索划上了句号。

在培训中心成功地开发了一个系列的领导艺术课程之后,就开始对外讲授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式培训课程,刘力也结识了很多外单位的同行,其中有一个人是新华社培训中心的主任,她听说刘力正在搞“拓展”时,一次打电话问刘力是否可以给他们新人社的150名大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培训,刘力说:可以是可以,可就是没有这样的地方啊。这个主任说:我们在房山有一个绿化基地,你看行不行,刘力去看了,这一看不要紧,这块风水宝地就孕育出了北京拓展训练学校。

新华社的绿化基地,最早是军队的一个通讯团的团部,代号202,在“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战备年代,这个团的任务就是配合新华社的工作,一旦战争爆发,新华社就会全数撤到房山,后来,我们在这个基地方圆几十里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山脚下有锈迹斑斑铁门的防空洞、油库和无数已经开始坍塌的汽车掩体。后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阴云,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已渐渐飘散了,那么这个团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在这样一个大军营里,完成这样的培训特别合适,刘力和他的小团队,还聘请了一些做培训的朋友,利用砖墙、树木、水塔、山坡、游泳池和操场完成这一次为期5天的户外体验式培训。

在培训的间隙,刘力在军营里闲逛,发现在军营的最南面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子,院子里有几棵高大的柳树,树下长满了齐腰深的野草,他从倒掉的铁门走进去,一

群长着大尾巴的大鸟惊飞起来,他看到一座残破不堪的二层小楼,门窗都钉上了“×”字形的木板,还有一个巨大的厂房,院子的东面有一个小山丘,顶上荒草丛生,当风吹过的时候,露出一座仿古的小亭子,他爬上小亭子发现在这个院子的外面居然有一个小水库,他忽然反应过来,这里不正是有山有水、有场地、有住宿条件的训练基地吗?刘力心中狂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找到这样的培训场所已经不易了,让它能够合法经营同样不易。

刘力想,到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机构,他们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理解这个事情,可是到工商局去注册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当他告诉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自己要注册一个“拓展训练学校”的时候,那个人以为自己听错了,让刘力再说一遍,刘力重复了一次他还是没有听懂,于是他奇怪地反问,“你说什么? ‘脱产’学校? ‘脱产学校’是干什么的?”刘力没有办法,只好拿出纸笔写给那位工作人员看,那人看完了之后,问他“拓展训练学什么?”刘力耐心地给他解释了一遍,这一次他总算听明白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因为当时在培训这个行业里,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比如:烹饪、驾驶、计算机、外语、美容美发、琴棋书画等,所以,工作人员对他说,这样一种培训学校我不知道应该给你归到哪一类里注册,请示一下再给你答复。可最后刘力等来的答复是:不能注册。

刘力没有因为这个挫折而放弃,毕竟这是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好事,几经周折之后,刘力找到了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局的局长。

这是一位有着几十年教育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听了刘力生动的讲述之后,尽管他没有亲身体验“拓展训练”,但是凭着他教育工作者的直觉,感觉这是一个可以尝试一做的、新的教育形式,于是他小心翼翼、有条件地给刘力开了绿灯,他说:“先

给你们一个试运营的白本(办学校的临时执照),看看你们这个想法的效果怎样?当然也要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邪的歪的。”

一年之后,这个老局长带人来考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之后;兴奋地对刘力说:“我搞了30多年的教育,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种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教育形式。”老局长放心了,同时,为了表示对这个新事物的支持,他特许刘力把“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的牌子挂在怀柔教育局这块牌子的旁边。

1995年3月15日,“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在北京房山区岳各庄乡的新华社绿化基地诞生了,它开启了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先河,在成人培训的领域里成功地实现了飞跃,为国家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开创了新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2章初期的拓展训练

第一节初生的孩子

当时的拓展训练非常想借鉴国际OUTwARD BOUND组织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并考虑加入这个国际组织,因为一旦加入这个组织,企业就会有了国际的背景,同时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按照他们那个经营和管理的模式来经营和管理这个培训机构,就省心多了。

于是,我们这个企业的负责人就给这个总部设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国际0UTwARD BOUND组织发了一封信,请求加入这个组织。很快对方就回信了,并且委派香港OuTwARD B0uND学校的一名官员来大陆考察我们的拓展训练学校。

来人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外,他参观了我们的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目睹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也和我们很多培训老师进行了座谈之后,表示对拓展训练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他说“缅甸桥”最好设计成有坡度的,这样挑战就更大了,另外,他敏锐地发现在“断桥”下固定着一个用来插遮阳伞的铁管,高出地面有20多厘米,他说这是严重的安全隐患,等等。

2000年的时候,我去香港西贡大隅山的“外展训练学校”参加了一个10天的领导力培训课程的时候,这个老外真是精于人情世故,因为我看到他们那个“外展训练学校”,无论是在学员的食宿条件、教学训练设施、装备和背山面海的优美校园环境等硬件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和学校的经营管理等软件条件上,都和我们当时的情况有天壤之别,特别记忆深刻的是那艘名为“志风号”的远洋帆船,它是香港外展训练学校的标志,当年经常被学员扯着风帆,乘风破浪地驶向日本和菲律宾,虽然现在退役,静静地停靠在港湾,可没有个几千万你肯定拿不走。但是,他却给了当时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很高的评价。

老外临别时表示,他会把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向总部汇报,很快国际OUTWARD BOUND总部就有了反馈,他们表示,对于学校的表现在各个方面还算满意,但是要想加入OUTWARD BOUND,必须按照OUTWARD BOUND的经营模式来运作这个学校才可被接纳。

经过了解,我们知道国际OUTWARD BOUND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从事的是一种公益事业,要成立这样一所学校.首先要成立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由一些富人捐

助,或是有一些政府财力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在香港OUTWARD BOUND所在地,我们看到它占地很大,背山面海,景色优美,可是香港政府仅仅收取了一港元。这个基金会成立后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一个OUTWARD BOUND学校,因此,这个学校要承担社会上很多弱势群体的培训.比如我后来在香港OUTWARD BOUND见到他们无偿提供给智障、残障人士、问题少年的培训课程。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如果这个学校赚钱了,那么它要把赚的钱全部上交基金会,如果赔了钱,基金会再给它拨钱,维持它的生存。

在中国大陆,“如果要成立一个基金会比登天还难,我们根本没有可能申请一个基金会,所以,没有关系,他们不要我们,我们就自己干”,这位负责人这样说。

当我兴致勃勃、大步跨进拓展训练大门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你怎样做一个培训师?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如何对你进行绩效考核?你应该怎样做这种培训?做到什么样就算合格了?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师的行为规范是什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什么?

什么都没有,知道什么是白手起家了吧,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想起当时的很多情景,我真是觉得拓展能够走到今天是机遇,但更是幸运。

1994年距离粉碎“四人帮”整整过去了18年,在这18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天

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大一部分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开始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拓展也才可能应运而生。人们才需要拓展训练这个培训的方式,也可以说这是“天时”。

“拓展训练”一个新生事物,是一棵幼苗,它赶上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好时节但是,怎样才可能长成一棵大树,或是说它能不能长成一棵大树,没有人知道。

我在成为培训师以后,我所在的这家培训机构已经为拓展训练设计了一个培训流程,尽管这个流程没有至臻完善,但它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完全按照现代培训的理念设计出来的,所以,直到今天,所有在做拓展训练的机构,无论它改变成什么名字了,依然无一例外地使用着这个流程。

我们教练被接到位于房山的培训场所,安排好住宿的房间之后,培训总监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布置工作,他在自板上七扭八歪地画出一个项目和时间的安排表,大家看好自己的项目安排和工作任务之后,就等着学员到来。学员到来后,校长或培训总监给学员做热身,热身的目的是通过做一些小活动来建立团队。热身的流程是固定的,一般是解释一下什么是拓展训练,它的起源和发展,然后通过学员之间相互介绍,选队长、起队名、画队徽、创作队歌这些形式,把一个一个的小团队建立好,其目的是打破学员之间、学员与教练之间的隔膜和陌生感,让大家心情放松地参与和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拓展训练中去。

第二天早上,有的教练带着学员晨练,跑跑步、做几节身体活动操,有的教练就去把需要的训练器械布置好,早饭后就开始训练,做完项目后,教练领着学员找一块相对安静的地方,大家围成圆圈坐在地上开始回顾,让学员谈谈做项目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教练根据自己的理解也说几句,一个项目就做完了,稍事休息后再做下一个项目。如果是一天的培训,一般做4个项目,是两天的培训就要做8个项目。总之,当时的做法就是半天两个项目,根据培训的天数安排项目,当所有的项目都做完之后,有一个大总结,相当于一个结业仪式,所有的学员坐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当时基本上都是校长亲自主持,各个队的学员发言代表上台发表训练体会,最后主持人给大家一个富有鼓动力也很煽情的结束语,这次的培训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产品的缺陷

拓展训练的培训流程有一个合理的骨架,因此十几年了,都没有人敢于或者说感觉可以摘掉其中的一根骨头,似乎省去哪一个环节都好像这个培训是不完整的。但是,它缺少血肉。如果我们把拓展训练看成一个产品的话,那么这个产品是有缺陷的,至少当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说拓展训练这种培训能给学员一些什么样的收获,从受训企业或组织的角度讲。也就是我们花了钱,买到的是什么?事实上,在当时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因为拓展训练这种新奇的培训形式为受训的学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的情境,让他们有了一种特别的体验,这个时候也许并不需要培训老师讲些什么,受训学员就已经在体验中感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并且它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就是从经验中学习。

1998年我和某公司的HR部门的经理有过一次交流,她对我讲了她在做完拓展

训练后的感觉,大意是说:在公司做企业内部的管理培训的时候,也会讲很多有用的理论,我们很用心.很卖力气,但是,通常效果不明显,比如,我们也常常给学员讲团队精神、讲合作、讲沟通,可大家听完以后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的行为表现依然是我行我素,部门与部门之间隔阕依旧,该不合作还是不合作,我们就感觉这些人太固执、太冷漠,但是,做完拓展训练后,尤其是做完“求生”(体验式培训的团队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时,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些人会这样的激动,他们大叫着,相互拥抱着,全队人搂在一起唱队歌,有些女孩子竟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些平时在单位里很牛的人,也有这样可爱的一面,而且,回去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了,联系加强了,我们感觉最头疼的沟通和隔阂的问题也都明显地改善了。有一个后勤支持的部门,以前几乎是千夫所指,可是现在他们经常是主动地提供服务,因为在拓展训练时,他们的成员之一和其他很多部门的人是一个队的,大家有了感情,看来还是这种方式有效果。

这是她的感受,当然也是很多做过拓展训练的学员们的感受。

在做了一段拓展训练的教练后,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每当一次培训结束以后,就会沉浸在学员们崇敬和赞扬的海洋里,有时候当学员们比较激动的时候,他们会一起把我一次次地抛向空中,或是大家站成一排一起向我鞠躬致谢,于是心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作为当时的拓展培训师我们取得了收获,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很多年过去了,随着拓展训练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常常在想一个培训师在拓展训练中的作用和位置,当时那种得意和满足真是没有道理,甚至于有点可笑,事实上,学员们在拓展训练完成后的激动和喜悦并不是我们培训师给他们的,而是拓展训练这种培训形式给学员们的,如果说一次成功的培训.学员的满意度为i00分

的话,那么,拓展训练这种新颖的培训形式可以占到70%,甚至是80%。

“拓展训练这些项目能够带给学员的启示和思考是什么?收获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随着拓展训练的发展和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当很多人都已经都有过几次参训的经历之后,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自身的体验,而是希望有更多收获的时候,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如果说这个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凸显它的严重性,那么第二个问题——安全性就成了拓展训练能不能顺利成长和发展的最关键、最核心,也是最致命的问题了。

拓展训练是一个由学而来的产物,是刘力把在香港和其他

一些地方做过的项目凭着记忆复制下来的。他知道这个项目大

概是怎样一个做法,比如“空中单杠”,他知道受训者应该穿上

安全保护装具,爬上7米的高空,站在一根圆木的顶端,向悬

在他前方,距离为1.1米~1.5米的一根单杠全力跳出并抓住单

杠,但他不知道这个项目安全指导和操作的细节,比如:担任

保护的学员应该如何站位?培训师应该关注上面的学员还是下面的学员,安全要点都有哪些(见图),所以,拓展训练最初的几年,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付出过很多鲜血的代价。

1996年4月18日是我们这个机构的安全日,培训部通常都要发起一些活动,以各种形式来强化安全的理念,为的是绷紧“安全”这根弦,为什么选这样一个日子作为拓展训练的安全日呢?这要从一个重大的安全事故说起。

拓展训练刚做起来的时候,有一些高空项目,比如,断桥、空中单杠、天梯和缅甸桥等项目,利用大型器械和设施在高空中做培训,这在中国是第一次,那么如何保护学员的安全,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创业者们谁也不懂登山攀岩这

类户外运动的安全保护技术,于是.经朋友介绍,他们认识了当时从事登山运动多年的一位专家,并聘请他作为我们这个机构的安全顾问。

1996年4月18日的下午,“空中单杠”这个项目刚刚安装完成,需要做测试。一位培训师试跳,安全顾问来做保护,连接在他们之间的是一条进口的登山绳,一头用铁锁挂在培训师的安全带上,另一头通过顾问身上的安全带和下降器之后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如果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登山绳在下降器中绕过的时候,会形成很大的摩擦力,因此即使是80公斤~100公斤的重物加上向下的冲坠力量一重力加速度,只要是保护者能够固定住自己的身体,或是自己有足够的重量,都可以很轻松地握住绳索,把重物吊在半空中。

当时训练场的空中单杠被设计成上方保护,也就是做项目的人和保护他的都站在距离地面7米左右高度的跳台上,这是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一个水泥台,当那个试跳的培训师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就全力勇猛地扑向在他正前方1 .5米左右距离的一根“单杠”,但是,由于距离较远,他没有抓住单杠,于是向地面摔去,此时正在担任保护的安全顾问并没有做好保护的准备,绳子脱手而出,那个培训师是一个很健壮的汉子,体重足有80千克,当他没有抓住单杠,向地面摔去的时候,挂在他身上的保护绳把丝毫没有准备的安全顾问突然拉动,拽出了跳台,幸运的是,在他的腰上还有一根长长的扁带拴在身后铸在水泥墙里的铁梯上,所以,他在被拽出跳台后,这根扁带形成了制动,培训师不再下坠,吊在了半空。而安全顾问则被扯向半空,当扁带把他拽住之后,他的身体不能向前,因此在空中转了两圈以后,向旁边的水泥墙面上急速地甩去,他的头部首先撞在了坚硬,布满了岩点的水泥墙上,一声沉闷的轰响之后,他昏迷了,躯体摇摇摆摆,软软地吊在半空,鲜血从他头部的伤口中滴滴答答洒向地面…

经过抢救,他脱险了。

事故发生后,有个很细心的人,在事故现场的地面上捡拾了十几颗拈满安全顾问鲜血的石子,用一小布口袋包好,精心地保存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我在加入拓展以后,他向我展示了这个见证历史的小口袋,他从那个有点脏,也有点旧的布口袋里倒出了那些石子,我看到每一颗石子上都有斑斑点点暗红的痕迹,那都是安全顾问的血啊,我想当时这些石子被捡起的时候,它的颜色必定是鲜红的,让人们意识到安全是拓展训练的生命,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拓展训练。

当时安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立了安全日,也在着手制定安全要求,但是,毕竟谁也没有做过这些项目,因此,安全事故依然层出不穷。

“背摔”是一个在体验式教学中最普通、最常用,也是最能检验一个人心理素质和团队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培训项目,也叫信任背摔。这个项目要求学员站在 1.5米~1.6米的高度,双手被捆紧,他/她的背部向后,挺直倒下然后由他的队友在他的身后用安全的方式把他接住。这个项目在没有拓展训练的时候已经在我们原来的培训中心开发的领导艺术课程中开始使用了,记得当时是在教室里做这个项目,把两个办公桌叠放在一起,高度接近两米,地面是光滑的地砖,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授课人用一条毛巾捆住学员的双手,让下面接的学员伸出双臂面对面地站成两排,告诉他们一定要接住摔下来的学员,当时所有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这一句话,但是究竟怎样接才可以接得住,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我们相信人的态度,相信每个参与接人的人,都有把人接住的愿望,可是,光有愿望真的不够。

我想所有拓展训练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培训师都知道,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项目,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流程和安全要求,那就一定会摔伤人的。但是在拓展训练开展的初期,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指导流程和安全要求,那么出一些安全事故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初我们在做背摔这个项目时,根本没有什么背摔台,只是在路边的矮墙上实施项目,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培训师,在给学员做这个项目时,一位学员在倒下的刹那间突然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于是一把抓住了这个培训师,由于事出突然,培训师没有防备,两个人便从矮墙上一起倒下来,两个人的重量,加上他们倒下的方向不在多数人的一边,所以两个人都重重地摔在地上,幸亏那个教练是体育老师出身,身体素质极好,在空中做了一个转体,把学员翻在上方,而让自己的身体先落地,才没有捧伤学员。

另有一次,一个从河北来的公司到拓展训练学校来做拓展训练,因为公司小,一共才十几个人,他们平时关系都很好,组织气氛很融洽,相互间也经常开一些善意的玩笑,很热闹。在做背摔时,其中一个漂亮女孩儿做得相当标准,直直地从上面倒下来,当大家把她稳稳接住之后,接她的学员们没有按要求把她放在地面站稳,

而是又扔了她一次,当时大家在一个30多岁、看上去很活跃的一个壮汉的带领下,齐喊着。一二三”,一起用力把她抛向空中,可是当大家再想接住她的时候已经没有可能了,因为大家在向上用力的时候队形已经散了,于是,这位可怜的女孩儿几乎是直接掉在了地上,她的头撞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送到医院被诊断为轻度脑震荡。

“求生”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团队项目,在香港外展这个

项目也叫“毕业墙”,这个项目要求一个队的队员们在规定的时

间内爬上一面高4米多的光滑墙壁,并且不能借助任何一种器

械或物品。

这个项目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个人,一定要想出

最好的方法才有可能上得去。当时有一个队,最后一个队员怎

么也上不去了,上面的队员拼命地拽住他的双手,可他自己却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来,于是就这样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被吊在半空中,这时带队教练看到这个情景就让所有的人停下,然后让上面拽他的学员们松开手,因为他想,下面是厚达30公分的海绵垫.这个学员的高度距离地面只有1米多,掉下来摔在海绵垫上不会有一点伤害,学员们犹豫了一下,还是遵从了教练的指令,于是大家一齐松手,这个人就掉下来了,他的右脚恰好掉进了两块垫子拼缝,结果造成右脚踝骨粉碎性骨折。

解决事故的过程异常艰难,因为这个受伤的学员是一个公司的老总,他公司的几个副总都来了,而且群情激奋,一定要讨个说法,把我们当时一位负责处理事故的女士难为得直哭。还有那位带队的教练,他去看那位学员,在病房里,当那几位副总知道他是带队的教练之后,一个个横眉立目,对他横加斥责,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他对我说:“从来没有这样难堪过”,幸亏那位老总劝阻了他的下属,他说他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