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

李瑞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旅游系,浙江宁波 315211)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国内滨海旅游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会表现出初步发展阶段与成熟市场的矛盾、打造滨海品牌产品、特种旅游方兴未艾、文化与旅游结合更加突出等多个特征,根据滨海旅游业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了我国滨海旅游研究努力的方向与创新领域。

关键词:滨海旅游发展特征创新领域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国内滨海旅游研究述评

滨海旅游研究与滨海旅游开发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国外滨海旅游开发历史较早,相关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国内有关滨海旅游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稍晚于滨海旅游实践,但仍为我国滨海旅游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滨海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区域尺度的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滨海旅游发展、滨海环境保护、滨海经济文化影响和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

1.1滨海旅游资源研究

在海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滨海旅游资源研究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陈娟(2003) []]、贾跃千等(2005)[2]根据海洋旅游资源本身属性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同时又将海洋旅游资源划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洋旅游资源特点,并按照海洋旅游活动的属性形成海洋游憩活动谱系。尹泽生等(2006)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了一些说明,深化了对旅游资源包括对滨海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的认识。[3]

李悦铮(1996)、陈砚(1999)等[4] [5] [6] [7]以我国特定滨海旅游地为例,在区域尺度上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齐德利等(2004)[8]、崔红艳(2004)[9]应用数学方法对区域尺度的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尝试。李培祥(1999)、陈君(2000)对我国整体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我国海滨自然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品位较高,滨海气候条件优越、南北互补的结论[10] [11]。

我国滨海旅游地区划研究分为全国和地方两个尺度进行。范业正等(1998)从气候适宜性角度将我国滨海地带从北至南划分为六个区域,并从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举例分析了我国各海滨旅游带的适宜旅游期[12]。陈君(2000)[13]、马勇等(2005)[14]选取不同的指标也对我国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曲丽梅(2003)[15]、张广海等(2006)[16]对省级和市级区域进行分区研究。我国滨海旅游在着眼于旅游业开发的滨海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和分区等方面的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YJA90113)和宁波市2009年会展基地项目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李瑞(1968—),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研究在近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尺度层次多,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单因子和多个因子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分区,为我国滨海旅游差异化发展给予了理论指导。

1.2 滨海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

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不同滨海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杜丽娟(2000)等在分析各海滨旅游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度开发的原则[17] [18] [19]。我国滨海城市众多,因此在城市区域尺度上研究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的成果也最多。[20] [21] [22[23]] [24]省级区域尺度上的研究成果数量次之,如张广海等(2006)从区域整合的角度分析了山东省海洋旅游业的现状,提出了海洋旅游空间、海陆一体、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四个方面整合措施,为滨海旅游区域开发提供了新思路。[25]基于国家尺度上的研究成果较少,保继刚等(1999)通过对沙滩旅游资源特点的概括,提出世界沙滩旅游资源的发展阶段,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沙滩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问题。[26]许多论述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均涉及到滨海环境影响及其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问题[27] [28] [29],充分体现了学者们对滨海环境保护的重视。何昉等(2000)以深圳市崎头岭为例,提出了海滨山地度假区拟建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分区;修建道路、别墅过程中的挖方、填方处理的具体方案[30]。张润秋等(2002)从环境生态方面阐述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是解决滨海旅游业开发与保护矛盾的有效方法[31]。

在滨海旅游开发研究中,对滨海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现和渗透的研究较为深入,有利于滨海旅游文化创意策划的运作;在滨海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研究者就滨海旅游对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既有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提出解决的措施,也有从生态工程的视角提出解决的办法,对指导滨海旅游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3 滨海旅游经济文化影响研究

我国滨海旅游业已成为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滨海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更多关注滨海旅游业本身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对于滨海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研究较少。李瑛等(2003)以北戴河为,分析了季节性供求矛盾对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32]张广海等(2006)通过分析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贡献度和国际客源市场等地域差异,揭示了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提出了构建山东省三级海洋旅游圈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对策。[33]

关于滨海旅游与滨海文化的影响,李蕾蕾(2004)在比较了自然科学(特别是旅游地理学)和文化研究两个不同视角所建构的2种不同的海滨旅游空间模式后,指出从文化角度探讨海滨旅游空间是对传统旅游地理学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接着在社会建构理论与符号学的分析框架下,讨论了海滨从“自然空间”转化为“旅游空间”的历史过程,并以深圳海滨为例,分析指出海滨旅游空间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建构。[34]胡荔香(1996)在其硕士论文中,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文化型滨海度假区的开发。[35]国内学

者更多观注于滨海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在滨海旅游开发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滨海旅游规划中对文化的表现原则以及如何应对低俗文化的滋长、对微观层面的文化交流与演替研究较少。1.4 滨海旅游游客行为研究

关于滨海旅游者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市场调查的客流分布和客源结构两方面,同时也关注滨海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主客间关系的研究。李悦铮(1996)以海滨城市大连为例,提出发展科学旅游、特种旅游等平抑客流淡旺季差异的措施。顾建清等(1995)通过对昌黎海滨游客的调查,分析了游客构成的空间分布、年龄、职业特点对滨海旅游环境和旅游项目的选择差异[36]。当前对海滨旅游主客体间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旅游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和旅游主体的行为特征上。缺乏通过案例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各类海岸带游客行为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的实践应用价值较小。

1.5滨海旅游产品研究

无论国内外,滨海旅游度假区在滨海旅游产品构成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关于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研究在旅游产品研究中受到格外关注。国内学者综合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海洋学、旅游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从案例分析入手,对滨海休闲度假区的规划设计[37] [38]、滨海景观及空间布局、休闲游憩体系、度假区经营管理进行研究[39],提出了旅游系统模型、昂谱(RMP)分析法、社区参与的“双筛法”以及概念性旅游规划等理论。虽然相关研究为滨海度假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但与国外相比研究明显滞后,在开发实践中出现的诸如低效率重复建设、低劣的文化品味和旅游开发城市化或房地产化模式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理论研究滞后有关。

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海岛旅游进行了积极探讨,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舟山群岛[40] [41]、海南岛[42]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岛旅游地,杨效忠、陆林等(2004) 分析了海岛旅游地节点、通道和域面的要素集合,指出舟山群岛是典型的资源复合型旅游地,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途经。国内学者重视对海岛文化研究,陈航等(2005)提出应以山、海文化为形象主题,以海岛的战事文化、宗教文化、历代名人的踪迹等为重点开展文化旅游[43];陈烈(2004)运用生态景观学和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以茂名市放鸡岛为例,探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其发展战略[44],朱晓东(2004)认为对微型海岛保护和开发模式的选择尤需慎重[45]。国内海岛旅游研究要加强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等微观领域。

2005年后邮轮旅游及相关产业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发展介绍、发展预测[46]、游客特征及市场预测等方面。余科辉(2007)系统介绍了世界邮轮经济、邮轮旅游目的地和邮轮母港的概况,分析了邮轮旅游目的地要素,指出我国港口发展邮轮经济应重点关注港口自身条件、潜在客源市场、地区旅游吸引力等几个方面[47]。张芳芳(2006)、刘江(2008)分析我国游船业国内市场发展现状,[48[49]]张肖峰(2007)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以发展停靠港为主,远期可考虑在少数几个沿海城市建设邮轮母港的建议[50]。由于滨海城市都期望通过发展邮轮旅游给旅游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元素,所以关于滨海城市邮轮旅游发展条件研究也逐渐增多。现有的研究为我国邮轮旅游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建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要加强邮轮旅游的理论和技术规范研究。

2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

世界滨海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而中国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21世纪以来,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2006年,我国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海滨旅游业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全年收入4706亿元,增加值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2007全年滨海旅游增加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滨海旅游业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12月,国务院42号文件中把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发展海洋旅游成为重头,2009年底,国务院44号文件全面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始了中国海洋时代旅游发展的新篇章[51]。现阶段滨海旅游所表现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2.1初步发展阶段与成熟市场的矛盾

国外现代滨海旅游发展历史较长,经历了18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起步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滨海旅游发展的繁荣阶段。伴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世界滨海旅游热点目的地也在不断的迁移,滨海旅游业经营模式、客源市场层次、旅游产品结构、服务设施水平、旅游营销与管理手段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和选择已经非常成熟。我国滨海旅游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与国外市场相比消费层次、消费观念、发展体制不同,目前还仅限于国内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较小;旅游的目的是以游览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主,度假游客不是主要群体,高端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存在着滨海旅游初级发展阶段、中低端的市场供给和高端旅游需求的错位。

2.2 打造国际级滨海旅游品牌产品

2009年底,国务院44号文件提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设想,具体目标是把海南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将会带动我国各滨海区域充分利用自然人文条件,推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滨海旅游品牌产品。建立在当地特色产品基础之上的沿海旅游地产品重组和产品创新,将会打开国际旅游市场,实现滨海旅游业的升级,加快我国滨海旅游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2.3 滨海旅游主体功能区划与产业布局

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

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成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无论是从国家尺度还是某一区域讲,我国滨海旅游发展要素都各具特色,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明确区域主题功能定位,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进行旅游企业的最优化布局,有利于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滨海区域可以分为腹地、滨海、海滨、海滩、海岛、近海、远海具有不同的主体功能和开发主题的地理空间,黄金地段要产生黄金价值,最后构建若干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对各产业起到整合、集成和引领的复合功能作用,发挥滨海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功能。

2.4特种旅游蓬勃兴起

世界滨海旅游已经进入了消费大众化、产品多样化、追求个性化、市场层次化、发展国际化时代,我国滨海旅游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面对的却是一个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也就是说我国滨海旅游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短时间内走完国外滨海旅游近百年走过的路程,这就要求我国滨海旅游在各个层面都要在一个高的起点上迈步。目前国际市场上滨海旅游除了一般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活动项目外,特种旅游项目更是受到高端市场的追捧,特种旅游项目指的是娱乐性要求高、参与性强、市场规模小但稳定、参与专业性强、消费水平高的旅游项目,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像远洋探险、邮轮旅游、海上垂钓、海底潜游、海上高尔夫、荒岛生存体验等都属于特种旅游项目,我国滨海旅游在特种旅游项目的策划和经营上必须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2.5文化与旅游结合将更加突出

进入21世纪以后休闲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旅游业只有通过文化的创新才能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泰国的普吉岛、印尼的巴厘岛、墨西哥的坎昆和美国的夏威夷在开发时发掘和整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或土著文化)来丰富和提升度假旅游产品的典范已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坎昆被誉为世界第七大滨海旅游胜地,坎昆本土玛雅文化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到此旅游。据统计,外国游客中三分之一以坎昆为中心到附近尤卡坦半岛各玛雅古迹参观。巴厘岛以典型的海滨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闻名,它最大的特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巴厘人信奉印度教,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泰国的普吉岛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和谐,所有的建筑物都体现泰国建筑风格,来营造具有热带特色的景观环境。风情迥异的文化景观和多不胜数的节日狂欢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我国滨海地区地域文化各异,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要注重民族海洋文化与本土历史旅游资源的结合、海洋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结合、民族海洋文化精髓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结合、世界海洋文化共性与我国海洋

文化特性的结合。通过探索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模式与路径,不断创新滨海旅游产品,强化差异,塑造高质量的滨海旅游品牌产品。

2.6建设数字滨海旅游平台

运用高新技术、推广成熟技术、普及适用技术是未来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滨海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和区域合作的发展道路,景区信息、娱乐项目策划、旅游市场营销、网络预订、海岸环境演变监测、区域旅游政策的制定以及旅游市场的预测等等都离不开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及现代空间数字技术对整个滨海旅游业起覆盖整合作用,借助于空间数字技术可以使滨海旅游业多个层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刷新和拓展滨海旅游业态。海南三亚为打造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数字品牌,把三亚市主城区、亚龙湾度假区、海坡度假区、大东海度假区完全数字化并搬上互联网,只要打开三亚三维地图主页,便可对三亚酒店、景点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路线、餐饮娱乐、购物等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极大的方便了游客,通过网络宣传进一步扩大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也提高了旅游地形象和竞争力。

2.7生态海洋旅游备受关注

在滨海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游客旅游的热点已经从“3S”(sun、sea、sand——即太阳、海洋、海滩)转到“3N”(nature、nostalgia、nirvana——即自然、怀旧、天堂)再到“4R”(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即减少使用、重复利用、循环使用、替代使用)这三步旅游热点的转化标志着人类以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及注重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未来滨海旅游的发展还体现在旅游的深度开发、体现社会责任、关注民生、注重细节与精致的人性化旅游、对低碳和生态旅游的关注以及滨海区域与城市的整合等趋势上。滨海旅游业未来要加强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突出海洋生态特色,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促进滨海旅游的持续发展。

3 我国滨海旅游研究努力方向与创新领域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滨海旅游业将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滨海旅游研究将持续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在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国滨海旅游研究亟待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3.1重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

滨海旅游研究应该加强应用海洋学、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行为主义科学、管理学和旅游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注重研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畅通研究数据采集渠道,建立数据应用共享平台。在研究中加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定量方法的应用,在GIS的支持下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和可视化表达。注重对典型样本的追踪,建立长时间序列的调查统计资料,深化滨海旅游研究。

3.2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

滨海旅游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拓展研究视野,要重视旅游发展与滨海地区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冲突和协调研究;不断探索文

化和旅游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创新;重视滨海旅游管理制度研究,将滨海旅游管理纳入海洋和海岸带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 ICZM);重视游客在各类滨海旅游地的行为特征分析,为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依据;加强旅游环境质量管理及旅游影响的预测评估研究;加强滨海旅游要素市场、运行市场和需求市场研究,分析滨海旅游者需求特征,注重滨海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策划及可行性研究和差异性开发;加快推进滨海度假区、邮轮旅游和海岛旅游研究,满足发展的实践需要;继续加强滨海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规划、海岸带演化、区域合作、滨海城市发展、滨海旅游危机管理和滨海旅游持续发展研究。

3.3重视滨海旅游理论研究

在我国滨海旅游相关研究文献中,相当多的成果是通过对个别案例分析得出的,带有主观性和不普遍性,缺少理论层面的归纳和总结,而基础理论研究文献数量少。与国外内容广泛、完备的研究体系相比较,显示出国内旅游界“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世界上滨海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应加强与欧美国家代表性的滨海旅游地和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同领域国际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滨海旅游旅游发展特点,注重定量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建立滨海旅游理论体系。

3.4加强滨海旅游地人地关系协调研究

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旅游主体功能区新思潮的关照下重视滨海旅游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和空间布局研究,分析滨海旅游产业与其他海洋经济产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同时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由于旅游发展要素的注入,滨海地区特别是海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特点、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向。由于每一处滨海旅游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要素耦合关系及矛盾特点各不相同,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力图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列、整体效应和协调发展等方面探求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滨海旅游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优化和调控的机理。

3.5 滨海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滨海旅游发展,我国滨海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海岛旅游、邮轮旅游、海钓、潜水等特种旅游项目不仅对旅游者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更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员,如要求邮轮工作人员需要相当高的外语基础及服务意识,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近两年我国滨海城市的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相继开设了相关专业,但与滨海旅游大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我国高等教育要加强滨海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研究,满足滨海旅游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娟.中国海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岸工程,2003,22(1):105-106.

[2]贾跃千,李平.海洋旅游和海洋旅游资源的分类[J].海洋旅游,2005,(2):77-78.

[3]尹泽生,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旅游资源调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6,21(1):14-18.

[4]李悦铮.发展滨海旅游业,建设海上大连[J].经济地理, 1996,(4)∶105~108.

[5]陈砚.厦门市滨海旅游资源优势与潜力[J].海岸工程, 1999,(2)∶94~103.

[6]杜丽娟,等.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2) :65~67.

[7]程岩,等.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 :63~64.

[8]齐德利,李加林,葛云健,等.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及尺度研究---以江苏沿海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4,19(4):509~513.

[9]崔红艳. 营口市海水浴场资源环境容量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20(2):104~105.

[10]李培祥,等.滨海海上旅游开发设想[J].海岸工程, 1999,(6) :62~65.

[11]陈君.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3) :41~47.

[12]范业正,等.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8,(4) :304~311.

[13]陈君.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3) :41~47.

[14]马勇,何彪.我国滨海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1):102-107.

[15]曲丽梅,等.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评价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 2003,(1) :53~57.

[16]张广海,刘佳.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区划[J].资源科学,2006,28(3):137-141.

[17]杜丽娟,等.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2) :65~67.

[18]郝革宗,等.广西滨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议[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 :1~7.

[19]程岩,等.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 :63~64

[20]顾建清,李田,刘国宝.游客心态与昌黎海滨旅游发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1):58-60.

[21]王茂军,等.大连市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设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1) :88~92.

[22]张莉.湛江市滨海旅游业现状与发展措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3):182-184.

[23]李蕾蕾.深圳的滨海旅游开发与形象构建[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5):24-27.

[24]王富玉.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发展道路探析—三亚建成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5]张广海,陈婷婷.山东省海洋旅游业区域整合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3):132-137.

[26]保继刚,等.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J].经济地理, 1991,(2):89-93.

[27]梁文等.北海市滨海旅游地质资源及其保护[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3,(1):44-48.

[28]吴碧君.青岛滨海旅游工程建设规划构想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海岸工程, 1999,(2):28-33.

[29]田克勤.山东滨海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J].海岸工程,1999,(2):6-10.

[30]何昉等.海滨山地度假区开发的水土保持方案探讨以深圳市崎头岭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 2000,(3):59-71.

[31]张润秋,等.滨海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J].海岸工程, 2002,(4):60-65.

[32]李瑛,郝心华.海滨旅游度假区季节性供求特性及应对策略—以北戴河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3,(2):34-37.

[33]张广海,陈婷婷.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地域结构研究[J].时代经济与管理,2006,(24):70-74.

[34]李蕾蕾.海滨旅游空间的符号学与文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2):58-61.

[35]胡荔香.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以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6月.

[36]顾建清,等.游客心态与昌黎海滨旅游发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58~61.

[37]周宁,李铮生.海滨旅游与游憩开发[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38]郑爱遂.北山湾旅游度假区规划[J].建筑与环境,2008,2(3).

[39] 郑雅频.福建省滨海旅游度假地优化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0]李占海,柯贤坤,周旅复.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 2000,15(3): 229~235.

[41]杨效忠,陆林,张光生.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20(5): 87~91.

[42]唐少霞,唐本安,毕华.立足热带海岛资源特色,打造南国旅游资源品牌[J].经济地理, 2004,24(5): 536~538.

[43]陈航,王跃伟.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950:72-75.

[44]陈烈,王山河,丁焕峰,等.无居民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放鸡岛为例[J].经济地

理. 2004,24(1): 416~419

[45]朱晓东,李扬帆.微型海岛概念的提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科学, 2004,28(5): 1~4.

[46]张言庆,马波,范英杰.邮轮旅游产业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

报,2010(7):19-21.

[47]余科辉,刘志强.世界邮轮旅游目的地与世界邮轮母港研究[J].商业经济,2007(7):94-95.

[48]张芳芳,方百寿.青岛开发邮轮旅游的前景分析[J].中国水运,2006,4(6):24-26.

[49]刘江.中国邮轮产业亟待“激活”[J].中国经济周刊,2008(23).

[50]张肖峰.对我国建设国际游船港口的建议[J].水运管理,2007,29(1):13-16.

[51]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R] .上海师范大学,2009.

The Coastal T ourism Studies and

Coastal T ourism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 endency of Development Analysis

Li rui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游客不再满足于观光游、健身游等传统的旅游项目,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成为一大趋势。从这些年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来看,工业旅游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旅游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逐渐引起了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对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视。四川省作为西部的工业大省,近年来把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实行重点推介。论文就当前四川省工业旅游存有的问题及今后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的重点及发展思路做一研究,从而探究符合四川省工业、地域特色需要的旅游之路。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但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展开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

滨海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04km的大陆海岸线,×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 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3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85 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年以来,滨海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规模迅速扩大,滨海旅游业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旅管102 杨鹏(一)发展现状: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旅行社组织客源看景区,很少有客人说我是为了住一个饭店我到某一个城市,多数客人还是为了看这个城市的有名的这些景区才跑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地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 我国旅游景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 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下的几个主题公园; 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点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我国旅游景区的总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几点: 1、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景区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总体形势推动下,其开发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及旅游创收创汇的重要来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 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之间的商业竞争也渐趋激烈。 3、长期以来,旅游景区存在政出多门、体制混乱的宏观格局,大部分旅游景区管理机制落后,观念保守,景区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都与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与旅游者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3、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点)综合接待能力弱,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致使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趋势 从景区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社会认识到了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质量持续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上的增长很快,在景区质量的提升上无论是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并成为今后旅游景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旅游景区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今后旅游景区的发展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精品,大大提升景区质量,从而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的转变; 三、旅游景区经营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景区也需要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根据游客需求的变化,寻求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也既是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和差异化,满足游客对差异的索求,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我国工业旅游进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姓名 _ __ ___ 学号 __ _ _______ 院(系) ___经济与治理学院____ 专业 ____旅游管理___ 指导老师 _____ ____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一、基础理论知识 (4)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4) (二)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 (4) 1.主体条件 (4) 2.客体条件 (4) 3.媒介条件 (5) (三)工业旅游的特点及意义 (6) 1.工业旅游的特点 (6) 2.工业旅游的意义 (7)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进展现状 (8) (一)差不多情况 (8) 1.推出了一批旅游线路和景点 (8) 2.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规模 (8) 3.形成了两种接待形式 (9)

4.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 (9) (二)存在的问题 (9) 1.注重社会效益,经济功能体现不明显 (9) 2.旅游产品的内容有待丰富 (9) 3.旅游服务不够专业化,功能不完善 (10) 4.进展思路缺少规划指导 (10) 5.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 (10) 6.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10) 7.企业观念的亟待转变 (10) 8.服务质量及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11) 9.缺少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11) 三、我国工业旅游的进展对策 (11) 1.加强企业与政府间合作,实现工业旅游与常规旅游的 协同并进 (12) 2.加强企业间联合,打造工业旅游的都市品牌,实现工业 旅游的连动效应 (12) 3.扩大宣传力度,形成进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12 4.开展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拓宽营销网络 (13) 5.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13)

中国十大滨海旅游胜地

中国十大滨海旅游胜地 作者:2011-03-08 09:29:12 来源:【打印】【关闭】 也许你是第一次来到海边,也许你是海边的常客,不管怎样,海的美丽从来就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去。碧波万顷,细浪拍岸,高低错落的岩石,细软洁白的沙滩,其实更想知道的是海下的世界。想看海龙王的水晶宫到底有多大,想找小美人鱼跟她聊一下。海滩是陆地向大海的延续,是人类接触海洋的临界地,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生活区。你可以在这里跟他们进行亲密接触,了解大海!在尽情享受的同时,请不要打扰海洋居民! 1.辽宁>>大连>>金石滩生态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位于金石滩度假区北部,占地约40平方公里,丘陵、山林地和田园地各占50%,田园风光景色浓郁。适合果树栽植、花卉培育、精细蔬菜种植、珍禽养殖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野营、划船等娱乐项目的开展。招商项目包括生物园区、花木园区、果园观光区、观光牧场区、水库风景区等。 蓝色中心位于金石滩中部,面积约5.5平方公里。南部临海,海岸线长4.5公里,蓝色的海水清澈见底,陆上区域地势平坦,沙滩宽约150米,是海水浴和开展海上各种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 中心南部为占地1平方公里的中国国际游艇俱乐部,其中,50000平方米的游艇停泊湖已投入使用。可进行大型游艇、海上帆板、海上滑翔伞比赛。 中心东部的金石锚地俱乐部、网球场、兰梦庄园别墅的建成,为旅游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设施。 金石滩中部沙滩浴场,海水洁净,日照充分,畅游之余可以欣赏国际舰艇中心的赛艇表演,还可以玩玩沙滩排球、足球。入夜在锚地音乐广场临海畅饮,卧枕听涛,是选择下榻的理想场所。这里的消费并不高,一般的家庭都能承受。 2.辽宁>>葫芦岛>>兴城海滨风景区 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依山面海,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5个景区,有50多个景点。5个景区的主景人称“兴城五宝”。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南农机2010年7月收稿日期:2010-03-14作者简介:曹友情(1990-),女,江西九江人。 摘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 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改善旅游环境,从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旅游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0)04-0126-02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CAO You-qing ,WU You ,FEI Li-ya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 Abstract :T ourism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whole.China has abundant natural and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domestic tourism i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So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be to strengthen ,use of economic ,leg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cro-control tourism market fully ,improve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Key words :T ourism ;national economy ;tourism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曹友情,吴 优,费黎娅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从而拉动内需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国民收入、赚取更多的外汇,对于扩大就业领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作用巨大。 (1)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收入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收入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旅游牵涉甚广,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相关产业的收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5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旅游业产值占整个GDP 的产值比重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我国旅游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更是超过了4%,2010年 我国旅游业预期目标是实现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行业,不仅能带动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也能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消费是最终端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1元钱的旅游业直接收入,可以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由此旅游业总收入对整个国家收入的带动作用是多么显著。它不仅为铁路、民航、公路、水路运输和旅馆住宿等输送了大量客源,而且对文化娱乐业有约50%的贡献率,对餐饮业、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 (3)增加外汇收入。外汇在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对外汇收入更是重视。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种种优势使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增加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 (4)扩大就业领域。旅游业是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也很好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为游客 湖南农机 HUNAN AGRICUL TURAL MACHINERY 第37卷第4期·学术 V ol.37No.4 2010年7月 Jul.2010

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分

我国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李振 (2013010130,建筑与土木工程,土建学院) 摘要: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本文从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出发,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分析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现状以便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工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最早在法国兴起。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尤其以欧洲国家最为广泛,随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化阶段,这为工业旅游的出现奠定了一定基础。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正值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它的兴起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开创工业旅游先河的法国不仅为原有的老工业注入新的生机,也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引进了新形式。到20世纪后半叶,世界旅游业开始迈入一个全新阶段,旅游内容和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由欧洲开始蔓延的工业旅游逐步波及全球。 国外对工业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旅游和工业观光旅游两方面。国外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是德国的鲁尔区,传统的煤铁工业基地所形成的城市群,其心脏地带叫做埃森,是军火大王克虏伯家族发迹的地方,这里的工业旅游内容丰富,项目精彩。但相对来说,国外工业观光旅游在学术领域中还较鲜见,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工业旅游首次被作为旅游的亚类出现。现在,在亚非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有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如古巴的烟草工业旅游,南非Richards Bay矿区的工业旅游。但总的来说,工厂观光旅游在国外学术领域 然而,中国涉足工业旅游却是在西方产生工业旅游半个多世纪之后,并且至今为止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所以说,中国需要向国外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诸如怎样合理开发好工业旅游等。诚然,历史和现实造就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所取舍,切不可盲目跟从。

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对旅游市场的客源分析,是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对于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和最终确定都起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1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1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的特征 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在我国入境旅游者中占有主体地位。2008年,我国沿海城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占全国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的32.14%。在分析滨海国际旅游者特征由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得,因此近似地使用全国的旅游统计数据。1.1.1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5—64岁之间,在各年龄段中亚洲旅客占绝大多数。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90%以上集中在15—24岁、25—44岁、45—64岁三个年龄段,其中25—44岁的入境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为51%;其次为45—64岁的入境旅游者,为40%;再次为15—24岁的入境旅游者,为9%。在各个年龄段的入境旅游者中亚洲旅客占绝大多数(日本旅客、韩国旅客和马来西亚旅客占主体地位),其次为欧洲旅客,再次为美洲旅客,最后是大洋洲和非洲旅客(表1)[1]。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年龄主要集中于25—44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年龄段的旅游者收入较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更适合出游。入境旅游者中亚洲旅客占绝大多数,符合入境旅游客源地分布距离衰减规律。 表1 2008年我国各个年龄段的入境旅游者地区构成/% Tab.1Foreign visitor arrivals by age , 2008/%年龄 亚洲旅客美洲旅客欧洲旅客大洋洲旅客非洲旅客15—24岁 52.35 8.6335.80.230.9825—44岁62.428.0324.95 2.39 2.2045—64岁 59.09 12.66 23.95 3.17 1.1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9》,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11月。 1.1.2入境旅游者以男性为主。2008年,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4.17%,女性所占比例为35.83%。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之所以多为男性,是由于男性在一般国家中收入较高,并且身体状况更适合进行远距离出游。1.1.3入境旅游客源主要香港同胞,香港游客入境方式以徒步为主,外国游客入境方式以乘飞机为主。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包括外国旅客、华 侨、港澳台同胞)主要入境方式依次为徒步、汽车、飞机、船舶和火车。入境外国游客主要入境方式依次为飞机、徒步、汽车、船舶、火车。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是香港同胞,由于香港与大陆接壤,徒步入境方式较为快捷方便。2008年,入境旅游者(包括外国旅客、华侨、港澳台同胞)采用徒步入境方式的占56.48%,乘汽车 入境的占25.13%, 乘飞机入境的占12.93%,乘船入境的占4.21%,乘火车入境的占1.24%。外国游客乘 飞机入境的占55.20%,徒步入境的占15.11%,乘汽车入境的占15.09%,乘船入境的占11.30%,乘火车入境的占3.29%。 收稿时间:2010-09-16;修回时间:2010-12-19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908专项(编号:908-ZC-I-19)资助。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2-0317-05 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刘明1,徐磊2 (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北京100860;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北京 100872) 摘要: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编制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选划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 起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运用旅游市场分析的框架,对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我国滨海旅游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旅游动机等方面的结论,以及滨海旅游国内客源 市场的特征,进而对我国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中图分类号:F062.1;F590 文献标识码:A 第31卷第2期经济地理Vol.31,No.22011年2月ECONOM IC GEOGRAPHY Feb.,2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