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缆的敷设要求.(DOC)

电缆的敷设要求.(DOC)

电缆的敷设要求.(DOC)
电缆的敷设要求.(DOC)

电缆敷设是电缆安装中的重要工序,电缆敷设质量的优良是实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优良的重要前提。

电缆按绝缘材料分有油浸纸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外皮有带铠和不带铠的。按用途分有高压、低压电力电缆缘,控制电缆和通讯电缆。电缆敷设分:室内敷设和室外敷设。室内敷设分为:明敷和暗敷。室外敷设分为:桥架、沿墙支架、钢索吊架、电缆隧道、电缆沟、直埋等多种方法。应根据环境要求、电缆数量、电压高低等具体情况决定敷设方式。

一、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

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2)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隧道。(3)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下,

与较多电缆沿同一路径有非高温的水、气和通讯电缆管线共同配置时,可在公用性隧道中敷设电缆。(4)垂直走向的电缆,宜沿墙、柱敷设,当数量较多,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时,应采用竖井。

在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等有多根电缆汇聚的下部,应设有电缆夹层。电缆数量较少的情况,也可采用有活动盖板的电缆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化学腐蚀液体溢流的场所,厂房内应采用支持式架空敷设。建筑物或厂区不适于地下敷设时,可用架空敷设。明敷又不宜用支持式架空敷设的地方,可采用悬挂式架空敷设。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未有条件利用桥梁、堤坝敷设时,可采取水下敷设。

二、直埋敷设的安全要求

①电缆本身应是允许直埋敷设的电缆,即有铠装和防腐层保护的电缆。

②埋设深度应在当地冻土层以下;深度一般不小于0.7米,地面为农田时不小于1米。35千伏及以上不小于1米,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③挖掘电缆沟前应掌握线路地下管线、土质和地形等情况,防止损伤地下管线或引起塔、建筑物倒塌等事故。挖沟的宽度,根据电缆根数而定。

④直埋电缆应在电缆上下均匀敷设100毫米细砂或软土。垫层上

侧应用水泥盖板或砖衔接复盖。回填土时,应去掉大块砖、石等杂物。

⑤如电缆需要弯曲,弯曲半径不得太小。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对于纸绝缘多芯电力电缆,铅包为15倍,铝包为25倍;对于纸绝缘单芯电力电缆,铝包、铅包均为25倍;对于橡胶或塑料绝缘电力电缆、铠装为10倍,无铠装为6倍。

⑥直埋电缆与管道、建筑物等接近及交叉距离应符合表6-28所列数值。

表6-28 直埋电缆与管道、建筑物等接近、交叉距离(亳米)

⑦在埋设电缆的两端、中间及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埋设电缆标志桩,标志桩应露出地面(一般不小于200毫米),并注明电缆的型号、规格、宅压、走向等。

⑧电缆沿坡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前后错开,距离不小于0.5米,接头应用钢筋混凝

土保护盒或用混凝土管、硬塑料管等加以保护,保护管长度在30米以下者,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超过30米以上者不应小于2.5倍。

三、直埋电缆敷设

①按施工图要求在地面用白粉划出电缆敷设的路径和沟的宽度,可挖电缆沟样(长为0.4-0.5米,宽与深均为1米),了解土壤和地下管线情况。

②挖沟深度为0.8米左右的沟,沟宽应根据电缆的数量而定。一般取600毫米左右。10千伏以下的电缆,相互的间隔要保证在100毫米以上,每增加一根电缆,沟宽加大17~180毫米。电缆沟的横断面呈梯形(上下宽差200毫米),如图6-61所示。

③铺设下垫层,开挖工作结束后,在沟底铺一层100毫米厚的细砂或松土,作为电缆的下垫层。电缆如穿越建筑物、道路或与其它设施交叉时,应事先埋设电缆保护钢管(有时用水泥管等),以便敷设电缆时穿入管内。

④敷设电缆,应将电缆铺设在沟底砂土垫层的上面,电缆长度应略长于电缆沟长(一般为1.0~1.5%),并按波形铺设(不要过直),以便使电缆能适应土壤温度的冷热伸缩变化。

⑤铺设上垫层;电缆敷好后,在电缆上面再铺一层100毫米的细砂或松土,然后在砂土层上铺盖水泥预制板或砖。以防电缆受机械损伤。

⑥回填土,将电缆沟回填土分层填实,覆土应高于地面150~200

毫米,以防松土沉陷,如遇有含酸、碱等腐蚀物质的土壤,应更换无腐性的松软土。

⑦设置电缆标志牌,电缆敷设完毕后在电缆的引出、人端、终端、中间接头、转弯等处,应设置防腐材料(如塑料或铅等)制成的标志牌,或竖一根露出地面的混凝土标志桩,注明线路编号、电压等级、电缆型号规格、起止地点、线路长度和敷设时间等内容,以备检查和维护之用。

图6-61 直埋电缆的间距

四、电缆沟内敷设

电缆在电缆沟中敷设具有占地面积小,走线容易而灵活、造价较低、检修更换电缆比直埋电缆方便等优点。

电缆沟敷设电缆包括在墙上或天花板悬挂敷设,都属于室内敷设。通常都使用电缆支架或钩卡敷设。

敷设要求

①电缆沟底应平整,且有1‰的坡度。沟内要保持干燥,应设置适当数量的积水坑和排水设施,以及时将沟内积水排出。积水坑的间距一般为50米左右(其尺寸以400×400×400毫米为宜)。电缆沟尺寸

由设计确定,沟壁沟底均采用防水砂浆抹面。

②支架上的电缆排列,应按照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其排列的水平允许间距:高低压电缆为150毫米;电力电缆为35毫米(但不得小于电缆外径);不同级电缆与控制电缆为100毫米。电缆为150毫米,控制电缆为100毫米。见图6-62、图6-23。

图6-62 电缆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6-63 电缆沟装置方式示意图

③电缆支架或支架点的间距,应按设计规定施工。当无规定时,可参照表6-29所示值。

表6-29电缆支持点的最大间距(米)

④电缆支架应平直无明显扭曲,安装牢固并保持横平竖直。电缆敷设前,支架必须经过防腐处理,并应在电缆下面衬垫橡皮垫,黄麻带或塑料带等软性绝缘材料,以保护电缆包皮。电缆在沟内穿越墙壁和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

⑤电缆沟敷设的方式常用于多根电缆的敷设。所以在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图纸,了解每根电缆的型号、规格、走向和用途。按实际情况计算长度并合理安排,以免浪费。

五、电缆敷设作业中的安全要求

①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潮汽检查,检查方法有火烧法(即燃烧电

缆绝缘纸,如纸表面有泡沫,即为有潮汽,应去潮),油浸法(即将电缆绝缘浸入150℃电缆油中,如冒白泡沫,即说明有潮汽),还应检查有无机械损伤。

②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分弯曲,垂直或沿陡坡敷设的电缆,应防止超过允许高低差,电缆最大允许高度差。

注:橡胶及塑料绝缘电缆高度差不限。

③当环境温度低于以下数值时,应先对电缆预热,然后敷设,在5~10°时,放三昼夜,在25℃时放一昼夜即可,电缆表面温度3千伏以下者不得超过40℃,6~10千伏者不得超过35°、35千伏者不得超过25℃,预热后的电缆应在2小时内敷设完毕。

④电缆敷设在下列地段留有适当余量,过河两端留3~5米;过桥两端留0.3~0.5米;建筑物进出口电缆终端处留1~1.5米。另外,在穿管时管子两端,入孔、手孔井内,伸缩缝处,对接头附近等等,均应有一定余量。

⑤电缆搬运中,应注意电缆的保护和人身的安全。人工滚动搬运时,应注意滚动方向,以防散盘,任何情况下,不得将电缆盘平放。

⑥电缆敷设完后,用电缆沟盖板盖住电缆沟及竖井井盖。

六、电缆连接

电缆首末端的接头叫终端头,电缆线路中间的接头叫中间接头。电缆接头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接头处密封好,以保证电缆的绝缘水平。

1.电缆的连接要求

(1)保证密封良好

对于油浸电缆,如密封不好,将引起漏油,造成电缆绝缘性能降低;如果再有水汽浸入,绝缘性能将急剧变坏,因此电缆头的密封是十分重要的。

(2)保证绝缘强度

因电缆接头破坏了原来电缆的一体性,所以必须在接头制作时保证其绝缘不低于原有绝缘强度。

(3)保证电气距离

其目的是防止和避免引起短路和击穿。

(4)保证导线连接良好

接触电阻一般应低于或等于同长度导体电阻的1.2倍,并保持稳定,机械强度不应低于电缆线芯强度的70%。

2.电缆的中间接头

电缆中间接头时,必须采用专用的电缆接头盒,常用的电缆接头盒有生铁接头盒及环氧树脂接头盒,如图6-64(a)、如图6-64(b)所示两种,由于环氧树脂电缆接头盒的工艺简单、机械强度高,电气和密封性能好,以及价格低廉,所以被推广采用。

油浸纸绝缘电缆做环氧树脂中间接头的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清理场地,用木板垫起两电缆连接头,使其水平并调直。

图6-64 电缆接头盒

(2)将绝缘纸或电缆线芯松开,浸到150%的电缆油中,检查电缆是否受潮。

(3)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并核对相序,作好记号和记录,并根据模具尺寸确定剖切钢带铠装的尺寸。并作标记。

(4)在标记以下约100毫米处的钢带上,用浸有汽油的抹布把沥青混合物擦净,再用砂布或锉刀打磨,使其表面显出金属光泽,涂上一层焊锡,以备放置接地线用。

(5)锡切钢带铠装层用专用的刀锯在钢带上锯出一个环形深痕,深度为钢带厚的三分之二,切勿伤其他包层。

(6)剥钢带,锯完后,用螺丝刀在锯痕尖角处将钢带挑起,用钳子夹住,逆原缠绕方向把钢带撕下。再用同样方法剥去第二层钢带。钢带撕下后用锉刀修饰钢带切口,使其光滑无刺。

(7)剥削铅包(或铝包),剥削铅包前,应将喇叭口以上600毫米范围内的一段铅包表面用汽油洗净后打毛,并用塑料带作临时包缠,以防弄脏,然后按剥削尺寸,先在铅包切断的地方切一环形深痕,再顺着电缆轴向铅包上用剖铅刀划两道深痕。其问距为10毫米,深度为铅包厚度的二分之一。随后,在电缆接头处顶端,把两道深痕间的铅皮条用螺丝刀撬起,用钳子夹住铅皮条往下撕,并将其折断。

(8)胀喇叭口,剥完铅包层后,用胀15器把铅包口胀成喇叭口,先在距喇叭口25毫米的纸绝缘上用塑料带包缠保护,然后剥去剩下的统包纸绝缘层,并分开每根芯线,用汽油洗去芯线上的电缆油。

(9)连接芯线,用塑料带临时把每根芯线包缠一层,以防受损弄脏,随后在芯线三叉口处塞人三角木模撑住,并把各根芯线匀称地分开。按连接套管长度的二分之一加5毫米长度,剥削每根芯线端部的油浸纸绝缘层,对于堵油连接管,其剥削长度等于单边孔深加5毫米。然后把芯线插入连接套管内,进行压接。

(10)恢复绝缘包层,芯线压好后,先将连接管表面用锯条或钢丝刷拉毛,用汽油或油精洗净,然后拆去各芯线上统包纸绝缘及铅包上临时塑料包缠带,并用无碱性玻璃丝带,顺原纸绝缘层的包缠绕向,以半重叠方式,每根芯线上进行包缠,在芯线上包两层,压接管上包四层,再在缠包层上包两层,在芯线三叉15处交叉压紧4-6次。包缠时,应一边包缠,一边涂上环氧树脂,涂包结束后,用红外线灯或电吹风对准涂包处加热,促使涂料干固。

(11)装环氧树脂中间接头铁皮模具,装模具前应先在模具内壁涂上一层硅油脱膜剂,然后在接头两端的铅包上用塑料带包缠,以防浇注的环氧树脂从端口渗出,最后将模具装在上面。装模具时,应把三根芯线放在模具中间,芯线之间保持对称的距离。

(12)浇注环氧树脂,将环氧树脂从模具浇注口一次浇入,不可间断,浇满为止,约半小时,环氧树脂干固后,折除模具,并用汽油将接头表面的硅油脱膜剂抹去。

(13)焊上过渡接地线,用裸铜绞线把中间接头盒两端的电缆金属外皮焊成一体。如果电缆中间接头直埋地下,则在接头表面涂一层沥青,并在环氧树脂和电缆铅包衔接处,用塑料带包缠4层。一边包缠,

一边涂上沥青。为防止中间接头受损,可把接头下部的土夯实,并在四周用砖砌筑。

3.电缆的终端头

户内环氧树脂预制外壳式终端头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工作,检查电缆是否受潮,测量绝缘电阻和锯切钢带的方法与制作电缆中间接头相同。

(1)剥铅包(或铝包),并套装预制的环氧树脂电缆头外壳。

按设计要求确定喇叭口的位置,划出环形深痕,再由此到顶端沿电缆轴向,划两条问距10毫米的平行线,然后用铅刀沿划线切入铅包厚的二分之一。用木锉或锯条将喇叭口下30毫米处一段铅包拉开,并用塑料带临时包扎1-2层,以防弄脏,再将预制的环氧树脂电缆头外壳套入电缆钢带上,并用干净的棉纱塞满,预制环氧树脂电缆外壳,如图6-65所示。最后把两条纵痕间的条形铅包挑起,并用钳子夹住铅包慢慢卷起剥削。

(2)扩胀喇叭口,用胀口器或竹片将铅包口胀成喇叭口。

(3)剥统包绝缘,分开芯线,在喇叭口向上30毫米一段统包绝缘上,用白纱布临时包扎3-4层,然后将缠包绝缘纸自上而下撕掉并分开线芯,用汽油将芯线表面的电缆油擦去。

(4)剥除芯线端部绝缘,按设备接线位置所需的长度割去多余的电缆,然后用电工刀剥除芯线端部的绝缘,其长度等于接线鼻子的孔深加5毫米。

(5)套耐油橡胶管,将选择好的耐油橡胶管从每根芯线末端套人,

套到离芯线根部20毫米即可,然后将上部橡胶管往下翻,使芯线端部的导线露出,最后在芯线三叉口处用干净的布盖住。

(6)装接线鼻子,在芯线上套入接线鼻子并压接,然后将接线鼻子的管形部分,用锯条或锉刀拉开并在压坑内用无碱玻璃丝带填满,再将耐油橡胶管的的翻口往上翻,盖住接线鼻子压坑。

(7)涂包芯线,先将铅包及统包上的临时包缠带拆去,然后在喇叭口以上5毫米处用蜡线紧扎一圈,将统包外层的半导体屏蔽纸自上而下沿蜡线撕平,再在统包及芯线及出线口堵油处刷一层环氧树脂涂料,然后用无碱玻璃丝带,在其表面涂一层涂料,边涂边包,共涂两层,再在统包部分涂包两层,然后在三相分叉口部位交叉缠绕并压紧4~6层,并在分叉处填满环氧树脂涂料,如图6-66所示。

图6-65顶制环氧树脂电缆头外壳图6-66三叉口内填满涂料

最后将三叉11以下沿统包纸绝缘到喇叭口下的电缆包皮长约30毫米的一段涂包2~3层,并在无碱玻璃丝带表面均匀地涮一层环氧树脂涂料,并用玻璃丝带按上述方法涂包3~4层。

(8)装配环氧树脂外壳,先将外壳内临时放的棉纱取出,然后外壳向上移至喇叭口附近由喇叭口向下30毫米处,用塑料带重叠包绕成

卷,接着将外壳下口和塑料带卷扎紧,使外壳平整地固定在电缆上,然后调整芯线位置,使其离外壳内壁有35毫米间隙并对称排列,再用支撑架或带子使三相芯线固定不动,用红外线灯泡或电吹风加速涂包层硬化和预热外壳。

(9)浇注环氧树脂复合物,将浇入壳内的环氧树脂冷却干固后,可包绕线芯的外护加强层,从外壳出线口至接线鼻子的一段耐油橡胶管上,选用黄蜡带包绕两层,包绕时要拉紧。然后按确定的相位分别在各芯线上包一层相色带和一层透明塑料带,最后按设备的接线位置弯好芯线,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合格后再接到设备上电缆终端头的制作方法很多,户内的还有漏斗式和干包终端头,户外的还有环氧树脂式和铸铁鼎足式终端头等。

4.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施工时,应防止灰尘和砂土等杂物进入电缆的连接处,在户外操作时,应架设临时作业棚。

(2)凡受潮的电缆端头不准接人中间头或终端内。

(3)为了防止电缆受潮,在雨雪天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不准加工中间头或终端头。

(4)终端头出线应保持固定位置,其中带电裸露部分的相间和对地距离规定为:10千伏以下的,户外的不得小于200毫米,户内的不得小于125毫米。同时规定:芯线应作出明显的相位色标。

四、电缆线路的验收

电缆线路施工完毕后,应作以下各项质量验收。

1.电缆每根芯线必须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不应存在断线等情况。

2.测量芯线对地和线间的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得低于规定值。当电缆长度为500米时,3千伏及以下的,其绝缘电阻值为200兆欧;6-10千伏的,为400兆欧。当电缆长度超过500米时,绝缘电阻应按实际长度等进行换算,短于500米时一般不需要换算。

3.测量电容、交流电阻及阻抗,其数值应符合设计标准。

4.检查电缆两端终端头的各线头的相序应与电力系统的相序保持一致。

5.测量电缆金属外波及终端头的接地电阻,规定不应大于10欧。

110kv交联电缆敷设安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110kV交联电缆敷设安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1 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1 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隧道内照明、通风符合要求。 1.2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 1.3 电缆外观应无损伤,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直埋电缆应经试验合格。 1.4 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1.5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1.7 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3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4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表7中所列数值。 表5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 mm 5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25(D+d)。 6 电缆敷设时,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上不

得有铠装压扁、电缆扭结、护层破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7 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表8的规定。 表6 电缆最大牵引强度(N/mm2) 8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9 电缆转弯处的侧压力:滑动敷设时不应大于3 kN/ m;滚动敷设时,每只滚轮铅套电缆不大于0.5K N,皱纹铝套电缆不大于2 K N。 10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0℃。 11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2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坚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13 生产厂房内及隧道、沟道内电缆的敷设 13.1 电缆的排列,应符合相关规定。 13.2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通道应避开锅炉的看火孔和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防火措施。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

电缆敷设标准规范要求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

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电缆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要求 1、总体要求 采用的电缆及其附件,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设备应有铭牌。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 电缆密封应严密。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和电缆盘受到损伤。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滚动时须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和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电缆及其附件安装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镀锌制品。 对有抗干扰要求的电缆线路,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抗干扰措施。 电缆及其附件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详细规定 1).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1)电缆沟畅通干净,金属电缆支架可靠接地,防腐层完好。 (2)电缆桥架应有铭牌。按设计要求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计划相符,并应有合格证件和出厂试验报告。 (3)电缆管应疏通,管内无水、无杂物,喇叭口无毛刺。 (4)敷设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按实际路径放线以确定每根电缆的长度,绘制走向排列图,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尽量减少电缆接头和交叉。 (5)电缆敷设前,电缆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标志牌字迹清晰不易脱落。敷设电缆时,在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拐弯等处的电缆上设挂标志牌。 (6)电缆敷设前、后均应进行电缆绝缘测试,相与相之间、相与零(N线)及地线(PE 线)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MΩ。 2).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高压交联电力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15倍。

电力电缆敷设规范国标50217

国标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敷设规范 2011-04-04 00:53 一、电线电缆选用的一般原则 在选用电线电缆时,一般要注意电线电缆型号、规格(导体截面)的选择。 ⒈电线电缆型号的选择 选用电线电缆时,要考虑用途,敷设条件及安全性;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选用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控制电缆等; 根据敷设条件的不同,可选用一般塑料绝缘电缆、钢带铠装电缆、钢丝铠装电缆、防腐电缆等; 根据安全性要求,可选用不延燃电缆、阻燃电缆、无卤阻燃电缆、耐火电缆等。 ⒉电线电缆规格的选择 确定电线电缆的使用规格(导体截面)时,一般应考虑发热,电压损失,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等选择条件。 根据经验,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电流较大,故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截面,再验算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对高压线路,则先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发热条件和允许电压损失;而高压架空线路,还应验算其机械强度。若用户没有经验,则应征询有关专业单位或人士的意见。 二、电线电缆的安装与施工 电线电缆敷设安装的设计和施工应按GB 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并采用必要的电缆附件(终端和接头)。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与电线电缆本身质量有关,还与电缆附件和线路的施工质量有关。 通过对线路故障统计分析,由于施工、安装和接续等因素造成的故障往往要比电线电缆本体缺陷造成的故障可能性大得多。因此要正确地选用电线电缆及配套附件,除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电缆敷设安装应由有资格的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进行,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的施工和安装,有可能导致电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⒉人力敷设电缆时,应统一指挥控制节奏,每隔 1.5~3米有一人肩扛电缆,边放边拉,慢慢施放。 ⒊机械施放电缆时,一般采用专用电缆敷设机并配备必要牵引工具,牵引力大小适当、控制均匀,以免损坏电缆。 ⒋施放电缆前,要检查电缆外观及封头是否完好无损,施放时注意电缆盘的旋转方向,不要压扁或刮伤电缆外护套,在冬季低温时切勿以摔打方式来校直电缆,以免绝缘、护套开裂。 ⒌敷设时电缆的弯曲半径要大于规定值。在电缆敷设安装前、后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缆各导体之间绝缘电阻是否正常,并根据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及环境温度的不同对测量结果作适当地修正,小规格(10mm2 以下实芯导体)电缆还应测量导体是否通断。 ⒍电缆如直埋敷设,要注意土壤条件,一般建筑物下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小于0.3米,较松软的或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如耕地、建筑施工工地或道路等,要有一定的埋设深度(0.7~1米),以防直埋电缆受到意外损害,必要时应竖立明显的标志。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力电缆敷设。 2 2 施工准备

最全电缆敷设规范(超强)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标准.doc

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HFWX·QB/1-6-008-2004) l、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 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力电缆敷设。 2、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2 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2.1.3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油浸电缆应密封良好,无漏油及渗油现象。橡套及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2.1.4 各种金属型钢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紧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 2.1.5 其它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志牌、油漆、汽油、封铅、硬脂酸、白布带、黑胶布、聚氯乙烯带、聚脂胶粘带等均应符合要求。 2.2 主要机具 2.2.1 电动机具、敷设电缆用的支架及轴、电缆滚轮、转向导轮、吊链、滑轮、钢丝绳、大麻绳千斤顶。 2.2.2 绝缘摇表、皮尺、钢锯、手锤、扳手、电气焊工具、电工工具。 2.2.3 无线电对讲机(或简易电话)、手持扩音喇叭(有条件可采用多功能扩大机作通讯联络)。 2.3 作业条件 2.3.1 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强度合格。 (2)电缆沟、隧道、竖井及人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电缆沟排水畅通,无积水。 (3)电缆沿线模板等设施拆除完毕。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沟盖板齐备。 (4)架电缆用的轴辊、支架及敷设用电缆托架准备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电缆沿线照明照度满足施工要求。 (5)直理电缆沟按图挖好,电缆井砌砖抹灰完毕,底砂铺完,并清除沟内杂物。盖板及砂子运至沟旁。 2.3.2 设备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1)变配电室内全部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配电箱柜安装完毕。 (2)电缆桥架、电缆托盘、电缆支架及电缆保护管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

电缆敷设标准

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l、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力电缆敷设。 2、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2 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2.1.3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油浸电缆应密封良好,无漏油及渗油现象。橡套及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2.1.4 各种金属型钢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紧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 2.1.5 其它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志牌、油漆、汽油、封铅、硬脂酸、白布带、黑胶布、聚氯乙烯带、聚脂胶粘带等均应符合要求。2.2 主要机具 2.2.1 电动机具、敷设电缆用的支架及轴、电缆滚轮、转向导轮、吊链、滑轮、钢丝绳、大麻绳千斤顶。 2.2.2 绝缘摇表、皮尺、钢锯、手锤、扳手、电气焊工具、电工工具。 2.2.3 无线电对讲机(或简易电话)、手持扩音喇叭(有条件可采用多功能扩大机作通讯联络)。 2.3 作业条件 2.3.1 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强度合格。 (2)电缆沟、隧道、竖井及人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电缆沟排水畅通,无积水。 (3)电缆沿线模板等设施拆除完毕。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沟盖板齐备。(4)架电缆用的轴辊、支架及敷设用电缆托架准备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电

缆沿线照明照度满足施工要求。 (5)直理电缆沟按图挖好,电缆井砌砖抹灰完毕,底砂铺完,并清除沟内杂物。盖板及砂子运至沟旁。 2.3.2 设备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1)变配电室内全部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配电箱柜安装完毕。 (2)电缆桥架、电缆托盘、电缆支架及电缆保护管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直埋电缆敷设;电缆沿支架、桥架敷设→铺砂盖砖→回填土→埋标桩→水平敷设→垂直敷设→挂标志牌→管口防水处理→剥麻刷油→挂标志牌。 3.2 准备工作 3.2.1 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等现象。 3.2.2 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1)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2)3~10KV电缆应事先作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必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3)纸绝缘电缆,测试不合格者,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如受潮,可锯掉一段再测试,直到合格为止。检查方法是:将芯线绝缘纸剥一块,用火点着,如发出叭叭声,即电缆已受潮。 (4)电缆测试完毕,油浸纸绝缘电缆应立即用焊料(铅锡合金)将电缆头封好。其它电缆应用聚氯乙烯带密封后再用黑胶布包好。 3.2.3 放电缆机具的安装:采用机械放电缆时,应将机械选好适当位置安装,并将钢丝绳和滑轮安装好。人力放电缆时将滚轮提前安装好。 3.2.4 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 (1)线路较短或室外的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2)高层建筑内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做为定向联系,简易电话作为全线联系,手持扩音喇叭指挥(或采用多功能扩大机,它是指挥放电缆的专用设备)。 3.2.5 在桥架或支架上多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方式划出来。以防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电缆及电缆桥架安装敷设规范

电缆及电缆桥架安装敷设标准 1范围 本章适用于建筑物内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工程。 2引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北京市标准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四分册)DBJ 01-26-96》《建筑电气通用图集-内线工程92DQ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3施工准备 3.1 材料要求: 3.1.1 主要材料:电缆桥架、盖板、隔板、电缆、支吊架。 3.1.2 辅助材料:电焊条、绝缘导线、铜端子、镀锌带母螺栓、镀锌垫圈、镀锌弹簧垫圈、酚醛防锈漆、汽油、镀锌电缆卡子。 3.1.3 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3.1.4 桥架外观检查:部件齐全,表面光滑、不变形;钢制桥架涂层完整,无锈蚀;玻璃钢制桥架色泽均匀,无破损碎裂;铝合金桥架涂层完整,无扭曲变形,不压扁,表面不划伤。 3.1.5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无压扁和扭曲现象。外皮、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电缆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电缆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 5023.1~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有3C认证标志。 3.1.6 镀锌材料:采用钢板、圆钢、扁钢、角钢、螺栓、螺母、螺丝、垫圈、弹簧垫等金属材料做电工工件时,都应经过镀锌处理。 3.1.7 金属膨胀螺栓:应根据容许拉力和剪力进行选择。 3.2 主要机具: 3.2.1 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锡锅、喷灯、钢锯、电缆滚轮、转向导轮、吊链、滑轮、钢丝绳、千斤顶。 3.2.2 电工工具、手电钻、冲击钻、兆欧表、万用表、绝缘摇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3.2.3 无线电对讲机(或简易电话)、手持扩音喇叭(有条件可采用多功能扩大机做通讯联络)。 3.3 作业条件: 3.3.1 配合土建的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等全部完成。 3.3.2 其他工种作业情况:顶棚和墙面的喷浆、油漆及壁纸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桥架敷设及桥架内电缆敷设。

电力电缆敷设标准

电力电缆敷设安装标准 (试行版)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力电缆在桥架内、电缆沟内、穿线管内及直埋敷设安装工程二.施工准备 2.1材料质量要求 2.2.1.电缆的规格、型号、电压等级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是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产品;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齐全;耐热、阻燃的电缆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2.2.2.防火堵料、防火涂料应选用经国家鉴定的定型产品。 2.2人员要求:电缆敷设人员必须为专业电工,持证上岗。 三.施工工艺 3.1.桥架内电缆敷设 3.1.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施放电缆――桥架内电缆敷设――挂标志牌 3.1.2电缆放线:较细的电缆可直接电缆从电缆盘上放线,粗重电缆采用放线架放线,放线架要保证线盘电缆离地100mm以上距离;电缆拖放道路应平整、无石块、砖头等硬物,防止电缆损伤; 3.1.3电缆敷设:在桥架就位后,即可敷设线缆。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3.1.3.1电缆敷设可以采用人力拉引敷设或机械牵引敷设,人力拉引要注意人力分布要均匀合理,负荷适当,统一指挥,并且电缆盘两侧须有负责转盘和刹盘滚动的专业人员,防止电缆损伤;用机械牵引要有测量拉力装置,防止拉力过大损伤电缆,同时要有电缆滚轮或用人力保证电缆不在地面磨损。 3.1.3.2按照设计要求.将需要敷设在该桥架中的电缆按顺序摆放,排列应整齐,不得交叉。电缆在终端头和接头处要留出备用接线长度。 3.1.3.3电缆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要做封闭处理,用泡沫石棉或矿棉进行封堵。 3.1.3.4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2m加以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隔5~10m处进行固定。电缆固定可以用尼龙卡带、绑线或电缆卡子进行固定。 3.1.3.5在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及每隔50m处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无编号时,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要求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规格要统一,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3.1.3.6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下表 3.1.3.7在桥架内电力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桥架有效横断面的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3.2.地下直埋电缆敷设 3.2.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电缆沟开挖――铺设细砂――电缆敷设――铺设细砂――盖砖(或电缆 盖板)――电缆沟回填――埋设电缆标志桩 3.3.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施工现场测量出电缆埋设路径,并用白灰做出标志。 3.3.3电缆沟一般采用机械开挖,沿白灰标志的电缆路径进行开挖,低压电缆沟深度不小于700mm,高压 电缆沟不小于1000mm,沟宽以方便电缆敷设为宜;条件不允许情况下,电缆沟也可采用人工开挖

电缆的敷设要求

电缆的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是电缆安装中的重要工序,电缆敷设质量的优良是实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优良的重要前提。 电缆按绝缘材料分有油浸纸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外皮有带铠和不带铠的。按用途分有高压、低压电力电缆缘,控制电缆和通讯电缆。电缆敷设分:室内敷设和室外敷设。室内敷设分为:明敷和暗敷。室外敷设分为:桥架、沿墙支架、钢索吊架、电缆隧道、电缆沟、直埋等多种方法。应根据环境要求、电缆数量、电压高低等具体情况决定敷设方式。 一、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

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2)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隧道。(3)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

(完整版)电缆敷设规范.doc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 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 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 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 倍计算。 5.1.3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 “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 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 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 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 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 层支架上, 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 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 1 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 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批准: 审批: 审核: 编制:设备管理部 电气专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1、电缆敷设的标准 敷设电缆要选择最近的距离,并要考虑到总体规划,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相互间距离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选择直埋电缆路径时,要尽量考虑到不穿越含有对电缆有腐蚀性杂质(如酸、碱、粪堆、炉渣等)的土质,在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永久性的防护措施。 要尽量减少和其它建筑设施的交叉,跨越和接近(特别是热力管道和火车轨道),必要时应保持规定的距离,或采取防护措施。 应选择不受机械震动和不受到外力破坏较为平坦的路径。 直埋电缆深度为700~1000毫米(指地表面对电缆本体表面)。电缆的上、下均应铺有100毫米的保护砂层或软土。砂层或软土上要加盖水泥保护板,保护宽度应延出电缆两侧各50毫米,在保护板上应回填500毫米以下的好土,余者任意填满,要求夯实。 敷设电缆应略有弯曲,使电缆比沟长出%~%为宜。在中间接头及终端部位除留有足够的做头用缆外,还应留有2000~3000毫米的余缆,以备做头用。 电缆应进行水平敷设,要减少高差,高差不应超过电缆敷设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措施或采取用特殊结构的电缆。 在敷设和做头时,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 直埋电缆相互交叉和平行时应符合下表规定,当不能保持规定距离时应采取防护

措施。 穿过墙壁的电缆和穿越公路、铁路和街道的电缆,应敷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其管长要伸出排水沟500毫米,在街道要伸出车行道,管的内径不得小于100毫米,管口应是喇叭型。并要严加密封。 电缆沿沟架,建筑物垂直地面敷设时,地面上的2000毫米和地面100毫米的一段应加装保护管或保护角铁,且固定要牢固,电缆水平敷设时,应每隔700毫米,垂直敷设时每隔1500毫米的距离要加以固定。 电缆在室内或沟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不列要求: 1.1 2.1电缆要排列整齐,平行敷设应保持50毫米的净距。垂直敷设应保持250毫米的净距离,接头处要加以衬托。 1.1 2.2在室内敷设电缆,应避开暖气管道。 1.1 2.3电缆固定要牢固,防止脱落,避免使电缆受机械震动影响,并应做好防火和防机械损伤措施。 1.1 2.4各电缆支架应加金属连接,并进行良好的接地,支架应涂防腐漆。 在电缆出口线路密集的地方,宜修建电缆隧道或电缆沟。 1.13.1对电缆隧道的基本要求: 1.13.1.1电缆出线在20条以上时,宜建电缆隧道。

建筑工程电缆敷设要求

、施工现场用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采用直埋地或架空,严禁沿地面明设; (2)埋地敷设深度不小于0.6m,并须覆盖硬质保护层,穿越建(构)筑物、道路及易受损伤场所时,须另加保护套瓷; (3)架空敷设时应采用沿墙或电杆绝缘固定,电缆的最大弧垂处距地不得小于2.5m; (4)电缆接头盒应设置于地面以上,并能防水、防尘、防腐和防机械损伤; (5)在建工程内的临时电缆的敷设高度不得小于1.8m。 施工现场用电电缆敷设安全措施 1)供电电缆应沿道路路边或建筑物边缘埋设,并宜沿直线敷设;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20m处应设电缆走向标志。 2)电缆直埋时,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O.2~O.7m;电线上下应铺以软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lOOmm,并应盖砖保护。 3)电缆与铁路、厂区道路交叉处,应敷设在坚固的保护管内;管的两端宜伸出路基2m。 4)低压电缆(不包括油浸电缆)需架空敷设时,应沿建筑物、构筑物架设,其架设高度不应低于2m;接头处应绝缘良好,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5)电缆直埋时,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①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人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距离可减为O.25m。 ②电缆与热力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10℃。 ③电缆与热力管道(管沟)、油管道(管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管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管沟)之间,虽距离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hIl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人管中,其距离可减为O.25m。 6)进入变电所、配电所的电缆沟或电缆管,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将管口堵实。 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距离 (单位:m)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表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条~第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求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求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求提要: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缆型号、电压、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绝缘良好,1kV以上的电缆要做直流耐压试验 于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求 ①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缆型号、电压、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绝缘良好,1kV以上的电缆要做直流耐压试验,1kV以下的电缆用500V摇表测绝缘,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垂直井道内大截面电缆敷设应采用慢速卷扬机向上牵引,关健部位须有人监护,并有可靠、便捷的通讯联系。 ②桥架、托盘上敷设:桥架、托盘上的电缆敷设须在土建抹面粉刷结束后进行,支架制作设专人机械加工,防腐完整,拉线或弹线安装,间距均匀,牢固,每一段桥架可靠接地,桥架、托盘应尽可能减少弯头,且弯度应满足本组最大直径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在敷设转弯处,尤其在落差较大处,避免角度过小,损伤电缆,应尽量延长平缓过渡。采用机械牵引敷设电缆之前,在桥架、托盘上始放点、转角处正确布置滚轴,并注意选择水平与垂直转角处的滚轴与转向器,防止电缆磨损。技术人员参照电缆清单,以相互间不发生交叉为目的,编制敷设顺序号,电缆盘旋转方向应与牵拉方向一致,并保持电缆在上方沿旋转线速度方向拉出,不得沿地拖拉,严禁绞拧等损伤电缆的情况发生,敷设电缆一定要做到精心安排,统一指挥,确保人身安全,保护电缆质量。 ③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制作、接驳:在电缆头及电缆接头制作前,就做好检查工作,并符合下列要求: A相位正确 B绝缘纸应无受潮现象 c所用绝缘材料应符合要求 ④电力电缆的终端头、电缆接头的外壳与该处的电缆金属护套及铠装层均应良好接地,接地应采用铜绞线,截面不小于10mm2。制作电力电缆终端头和电缆接头时,其连接管和线鼻子的规格应与线芯相符,压接之压模尺寸应与导线规格相符,压接牢固。 ⑤电缆终端头与电气装置相连接时,固定螺栓必须加弹簧垫片,连接牢固,相序正确。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批准: 审批: 审核: 编制:设备管理部 电气专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1、电缆敷设的标准 敷设电缆要选择最近的距离,并要考虑到总体规划,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相互间距离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选择直埋电缆路径时,要尽量考虑到不穿越含有对电缆有腐蚀性杂质(如酸、碱、粪堆、炉渣等)的土质,在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永久性的防护措施。 要尽量减少和其它建筑设施的交叉,跨越和接近(特别是热力管道和火车轨道),必要时应保持规定的距离,或采取防护措施。 应选择不受机械震动和不受到外力破坏较为平坦的路径。 直埋电缆深度为700~1000毫米(指地表面对电缆本体表面)。电缆的上、下均应铺有100毫米的保护砂层或软土。砂层或软土上要加盖水泥保护板,保护宽度应延出电缆两侧各50毫米,在保护板上应回填500毫米以下的好土,余者任意填满,要求夯实。 敷设电缆应略有弯曲,使电缆比沟长出%~%为宜。在中间接头及终端部位除留有足够的做头用缆外,还应留有2000~3000毫米的余缆,以备做头用。 电缆应进行水平敷设,要减少高差,高差不应超过电缆敷设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措施或采取用特殊结构的电缆。 在敷设和做头时,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

直埋电缆相互交叉和平行时应符合下表规定,当不能保持规定距离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穿过墙壁的电缆和穿越公路、铁路和街道的电缆,应敷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其管长要伸出排水沟500毫米,在街道要伸出车行道,管的内径不得小于100毫米,管口应是喇叭型。并要严加密封。 电缆沿沟架,建筑物垂直地面敷设时,地面上的2000毫米和地面100毫米的一段应加装保护管或保护角铁,且固定要牢固,电缆水平敷设时,应每隔700毫米,垂直敷设时每隔1500毫米的距离要加以固定。 电缆在室内或沟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不列要求: 电缆要排列整齐,平行敷设应保持50毫米的净距。垂直敷设应保持250毫米的净距离,接头处要加以衬托。 在室内敷设电缆,应避开暖气管道。 电缆固定要牢固,防止脱落,避免使电缆受机械震动影响,并应做好防火和防机械损伤措施。 各电缆支架应加金属连接,并进行良好的接地,支架应涂防腐漆。 在电缆出口线路密集的地方,宜修建电缆隧道或电缆沟。 对电缆隧道的基本要求: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5.1.7)。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表5.1.7 5.1.8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3. 6.5条~第3.6.8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更宜较远。 (2) 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 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

电缆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要求 D级二级、三级所有截面 D级 12、用于重要的木结构公共建筑的电源主干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13、用于特级、一级场所中的特别重要负荷的主干线路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14、用于消防控制线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消防广播线路和消防电话线路等,以下列方式选用电线:(1) 电线穿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暗敷时,可采用阻燃电线; (2) 电线管穿金属管明敷时,应采用耐火电线; (3) 电线在金属线槽内明敷时,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线; (4) 电线在耐火金属线槽内明敷或穿涂有防火涂料的金属管时,可采用阻燃电线。 15、由变配电所(或总配电室)引至消防设备的电源主干线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但在特级、一级场所宜用矿物绝缘电缆。 16、双电源自切箱引至消防设备控制箱及由消防设备控制箱引至消防设备等分支线路,应采取下列方式:(1) 电线穿管敷设时,应采用耐火电线,但明敷设应采用金属管;(2)

电线在金属线槽内明敷时,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线;(3) 电缆在电缆桥架1明敷时,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缆;(4) 电缆采用支架或沿墙明敷时,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17、消防设备配电电源线路符合本规程 13、7、2、15~16时,其供电系统采用下列方式:(1) 建筑物的供电电源负荷等级不小于二级时,其消防泵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的方式;(2) 消防控制中心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的方式,消防值班室的供电电源可由设置在楼层的双电源自切箱单回路供电; (3) 消防电梯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的方式,双电源应有变配电所(或总配电间)专线供电。当该楼层内有其他消防设备时,其电源可由消防电梯电源的双电源末端自切箱单回路放射式供电; (4) 住宅建筑的消防电梯供电系统应按照要求设计施工; (5) 设置在同一楼层的排烟风机、正压风机、防火卷帘、消防排水泵等设备,其供电电源可由本楼层的双电源自切箱单回路供电; (6) 特级、一级场所(住宅除外)的消防疏散照明及应急照明供电电源,可采用每三层设置一台双电源自切箱的供电方式;二级、三级场所(住宅除外)的消防疏散照明及应急照明的供电电源,可采用每五层设置一台双电源自切箱的供电方式; (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