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教案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1~4题。

1.通过操作,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能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操作、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书写、计算的好习惯。

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小棒,计数器,动物图片等。

1.口算。

2.看图列式。

+ = + =()

10-6=() 10-()=()

1.教材第78页的例4。

(1)出示1捆和3根小棒(多媒体)。

①看图说图意。

②列式。

10+3=13(随学生列式,电脑演示)

③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根据它们的关系你能试着列减法算式吗?

学生答,老师板书,配以电脑显示:13-3=10,13-10=3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从13里去掉3这部分就得10那部分,去掉10那部分就得3这部分)

(2)利用刚才的知识你能试着完成这道题吗?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的第1题。2.教材第78页的例5。

(1)学生操作计数器:先拨出11,再添上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11+2=13)

(老师板书时与例4的加法对齐)

明确:加号两边的数分别叫“加数”,结果叫“和”。

(2)操作计数器:从13中拨去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13-2=11)

(老师板书13-2时与例4的减法对齐)

看减法算式明确:减号前边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边的数叫“减数”,结果叫“差”。

1.教材第78页“做一做”的第2、第3题。

2.练习十八的第1题。

1. 练习十八的第3题。

2. 练习十八的第4题。

3. 练习十八的“数学游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和计划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第1节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三亚市教研室举办的“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从市教研员陈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范文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 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 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几、十10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

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填一填。 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 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10

-13和10=3-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分) 3+9=5+9=4+7=4+2= 6+9=12-10=8+8= 18-3= 5+7=2+8=4+3=0+10= 14-4-3=4+0+6=8+9-3= 16-10+4=3+9+5= 二、填空(32分)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8()()11()() 15 5、 大约是()时(:)大约是()时()时 6、在○里填上“<”、“>”或“=”. 9- 3 911+4 1514+4 11+2 7 6+36-6 123+9 5+7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8、在里填上“+”或“-”. 14 4=10 16 4=20 8 7<912>6 5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 5+6=()+3=()+() 三、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16分) ()个()个()个()个

2、☆☆☆☆★☆☆☆☆☆☆☆☆☆☆☆☆☆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8个☆的右边有()个☆ 3、把不同类的用“〇”圈起来。 苹果梨香蕉萝卜 四、按要求做一做。(6分) 1)一共有()个物体,其中有()个。 2)从左边数排第(),从右数排()。 3)把从左数的第6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的第3个物体涂成红色。 五、试试你的眼力如何!(5分)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2、数一数,填一填。 六、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4分) ???????????????????? □○□=□ □○□=□ □○□=□ □○□=□ 七、解决问题(20分) 1、?支 2、 15支 □○□=□(本)□○□=□(本)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下(第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 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1 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课件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课件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课件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课件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北京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的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3. 使学生领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使学生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能正确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出示13。 看到13,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可引导) 2. 教师出示15。 看到15,你能想到什么? 二、新授。 1. 集体学习。 摆出15根小棒,怎样一眼就能让人知道是15根呢? 谁知道他是怎么摆的? 看着这个小棒图,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10+5=15 5+10=15 15-5=10 15-10=5 2. 自主操作。 从11—20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用小棒把它摆出来,根据你的小棒图列出几个算式。 3. 展示。 将学生书写漂亮的算式帖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你最欣赏哪个?为什么?你想给谁提个建议? 4. 分类。 黑板上有这么多漂亮的算式,如果让你给他们分分类,你想怎样分?

5. 小结。 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10在我们的计算中可重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6. 教学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请你观察,每个加法算式中都有几个成员? 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教师指算式中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说出名称。 在每个减法算式中,也有3个成员。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三、在( )里填上>、<、= 18-0( )18 10( )15-15 16-10( )8 10+7( )19 16( )0+16 19-6( )10 5+10( )14 11( )12-2 四、小结: 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1.1 数一数_人教新课标

1.1 数一数学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学习目标】 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 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 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 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 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 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 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 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通过数数,学会数数的方法。 2、“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 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

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 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 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 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 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 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小组合作交流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通过数数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难点:掌握数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2、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数字表示出第2、3页的物体分别是多少。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数数的方法进行数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 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把握好教学要求。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练习题

“位置”的复习试卷 姓名班别 1、 (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面。 2、 小朋友,我家在8号门的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是()号门。 3、 (1)小狗跑在最()面, 小象跑在最()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3)小兔跑第(),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4、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边走.

5、 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马是第( )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 )位。 小鹿的右边有( )个,左边有( )个,一共有( )个小动物。 6、 (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 )个,右边数起的第( )个。 (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 )个,这个小朋友是( )。 (3)丁一的左边是( ),右边是( ) 。 7、 8、 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 )个人。 9、 (1)从左数香蕉排第( ) ,它的左边是( )。 (2)梨的左边有( )种水果,葡萄在它的( )边。 (3)上面共有( )种水果,从左数第一个是( )。

10、认一认 左手号码(),右手号码()11、看图填上“前”、“后”。 12、按要求填一填。 13、看图填上“左”、“右”。

14.看图填空。 15.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小明的左边是小军,右边是小青。 ()()() 16.看一看,说一说。 17.排队时,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 )人。 18.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上:《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一比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课时安排:3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具:实物、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 比XX矮、XX和XX同样高。)4、练习P4。(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1、课本P5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90_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体会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辅导作业

辅导作业(一)姓名1.○○○○○ 把左边的4个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涂上颜色。 2.☆◇○□△ (l)从左面数,○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右面有()个图形. (5)从○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 (6)☆和△相隔()个图形. 辅导作业(二)姓名 1.在少的下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一个(2)画△与○同样多 ○○○○○○○○○ 4.思考题★★★ 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人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猜猜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

辅导作业(三)姓名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算一算。 2+1= 3+1= 2+2= 3-1= 5-3= 4-2= 0+5= 3-3= 4-0= 5-1= 4-1= 0-0= 3.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4○3 5-2○2 3-3○1 2+1○3 辅导作业(四)姓名 1.算一算,连线。 2.看图,填空。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3 ()-4=1 4-()=1 3-()=2 5-()=3 ()-( )=2 2+( )=5 --

辅导作业(五)姓名 3 1 4 2 3 三、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10分) ()>( )>( )>( )>( ) 辅导作业(六)姓名 一、我会选。(20分) 1、在里填“>、<或=”。(8分) 3 3 2 5 2+”或“—”。(12分) 2=2 1=2 2=0 1=2 二、我会看图填空。(6分)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3排第()。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大单元检测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9课时 大单元检测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2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大单元检测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8课时 大单元检测 期中复习………………………………………………约4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测试1 (2)

第一、二单元检测 1. 数shù 点diǎn 连lián 线xiàn 。 2.kàn shùtúsa 3.画 一 画。 (1)高的画“△”,矮的画“○”。 (2)长的画“ (3) 4.数shǔ 一yì 数shù,把bǎ 缺quē 少shǎo 的de 来lái 。 (1)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duì 的de 打dǎ“√”,错cu? 的de 打dǎ “×”。 (1) 比多。 ( ) (2) 和同样多。 ( ) 6.把bǎ 同t?nɡ 样yànɡ 多duō 的de 连lián 起qǐ 来lái 。 7.按àn 要yāo 求qiú 画huà “○”。 (1)和同样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涂tú 一yì 涂tú 。 (1)最长的涂黄色。 (2)爬得最高的涂红色。 (3)苹果最多的树涂绿色。 (4)最长的涂上蓝色。 9.比bǐ 一yì 比bǐ,数shǔ 一yì 数shù 。 (1)小葵花再长( )格就和大葵花一样高了。 (2)小鱼再长( )格就和大鱼一样长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辅导作业

辅导作业(十)姓名 1. ○○○○○ 把左边的4个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涂上颜色。 ○□△ 2. ☆◇ (l)从左面数,○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右面有()个图形. (5)从○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6)☆和△相隔()个图形.

辅导作业(十一)姓名 1.在少的下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一个(2)画△与○同样多○○○○○○○○○ 4.思考题★★★ 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人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猜猜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吃最多。()吃最少

辅导作业(十二)姓名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算一算。 2+1= 3+1= 2+2= 3-1= 5-3= 4-2= 0+5= 3-3= 4-0= 5-1= 4-1= 0-0= 3.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4○35-2○2 3-3○1 2+1○3

辅导作业(十三)姓名 1.算一算,连线。 2.看图,填空。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3 ()-4=1 4-()=1 3-()=2 5-()=3 ()-( )=2 2+( )=5 5+( )=5 5-()=4 3-()=0 5-()=5

辅导作业(十四)姓名一、我会算。(24分) 二、我会填。(10分) 3 1 2 4 1 2 三、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10分) ()>( )>( )>( )>( )

辅导作业(十五)姓名 一、我会选。(20分) 1、里填“>、<或=”。(8分) 4 0 2 4 2里填上“+”或“—”。(12分) 4 2=2 1=2 2 2=0 2=5 1=2 二、我会看图填空。(6分)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是第()个。 (3排第()。 (4)把左边的三个圈起来。 (5)给从后面数第三个图上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